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试验员培训考试复习

2020-03-03 00:56: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试验员培训考试复习

一、搅拌站机械要求:

1、搅拌机性能要求:主要是要求是强制式,生产能力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2、称量系统:计量称每月至少自校一次,测定计量精度和误差,如有异常应立刻纠偏。易出故障的大多在外加剂和水泥称,危害也比其它称大。

3、砂石仓:砂石料要有可靠的防雨防晒措施,减少含水量对混凝土的影响。

4、电脑控制系统:准确地输入配合比,录入后试验员要复核配料员输入的配料单。

二、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成因分析

1、混凝土试块强度偏低。可能有两方面引起:一是混凝土配制强度偏低;二是试验室试配时的材料与施工现场在用材料存在着较大差异和变化;三是水胶比过大;四是砂率有可能太大,浆体不饱满。五是试块有可能养护不到位。

2、砂石含水量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用水量。根据规定搅拌站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砂石骨料具有稳定的含水率,每工作班至少测定一次含水率,遇到雨雪天气应增加测定次数,并及时调整含水量,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

3 施工现场随意增加水灰比。在相同原材料和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即混凝土强度随水灰比增大而降低。有些技术人员和操作员对现场加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认识不足,用水稀释拌合物来增大坍落度,便于搅拌、泵送、浇筑。

4、水泥、粉煤灰、矿渣输送到错误的储存罐中,应按最不利情况应用。如低标号水泥打到高标号罐中,可能罐中还有一半的高标号水泥,也只能以低标号水泥应用。经验证明,粉料在罐中的运动状态是不稳定的,无法控制下料顺序。

5、外加剂超量。应及时跟外加剂厂联系,外加剂厂根据产品性能,帮出具处理方案。

6、误将粉煤灰或矿渣当水泥应用。

7、混凝土到施工现场后稠度小,无法泵送。可加适量同型号的减水剂调整。

三、原材料控制方法

基本原则:原料性能稳定,产地要单一,尽量减少不可控因素。

1、水泥 (1)、按标准做强度、凝结时间,关注标准稠度用水量。结果跟以前实验结果对比,如有变化,及时调整配比。 (2)、用同一外加剂样品,检测每批到站水泥的适应性变化(可以净浆流动度对比实验),如变化大,换现用外加剂再做净浆试验或混凝土试验,以实际变化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2、砂子 (1)、按标准检测含泥量、细度模数。跟以前结果对比,根据变化情况调整配比。含泥量增大,增加用水量、水泥用量,或提高外加剂掺量。细度增加,增大砂率;反之减少砂率。 (2)、表观方法看砂子颗粒状态。较大颗粒有无纹理,用手摄试验颗粒强度情况。如出现很多颗粒强度低的情况,应仔细检验。这样的砂子慎用。

3、石子

按标准做筛分、压碎值、针片状检验。如级配变化,要改变砂率调整。如生产高标号混凝土,要严格控制各项指标。

4、外加剂

用同一取样水泥检测外加剂的变化。以以前留置外加剂小样和新取样,用同一取样水泥做净浆流动度对比实验。如有变化,做混凝土实验,如混凝土实验还有问题,与外加剂厂协调处理。

5、掺合料 (1)、按标准检测粉煤灰细度、矿渣比表面积,跟以前结果对比。如粉煤灰细度降低、矿渣比表面积减少。要调整配比,增加水泥用量或增加减水剂降低水胶比。 (2)、做混凝土对比实验,看出机坍落度和早期强度变化。

四、配合比设计三大法则

1、强度与灰水比法则

根据强度与灰水比公式,计算水灰比。对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将矿物细掺料当作胶结材的一部分,因此计算的是水胶比。强度富裕系数值取1.1,均方差σ取6 MPa。从实践来看,52.5水泥的强度与灰水比计算不如42.5水泥的强度与灰水比计算与实际相一致。 表1

52.5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和水胶比关系 配制强度(MPa) 59.9(C50) 64.9(C55) 69.9(C60) 74.9(C65 79.9(C70)

0.43 0.40 0.37 0.35 0.32 水胶比

表2

42.5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和水胶比关系 配制强度(MPa) 59.9(C50) 64.9(C55) 69.9(C60) 74.9(C65) 79.9(C70)

0.35 0.32 0.30 0.28 0.26 水胶比

2、石子固定体积率法则 (仅限于C50以上混凝土,低强度等级略有差异)

该法则的基本思路是石子的体积固定在通常情况1m3混凝土的绝对密实体积为0.4 m3,接近最佳含石率,由含石率与粗骨料的视比重的乘积即为单方石子用量。砂用量是通过混凝土拌合物的容重推算来的。高强混凝土的容重一般为2430~2450㎏/ m3。大或小性能变差。 砂用量=1m3的混凝土容重-(水泥+掺合料+石+水) 根据这一法则可确定配合比中的浆集比与砂率。

3、最小单位用水量法则

在水胶比一定及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确定能满足混凝土工作性的最小用水量。

对高性能混凝土,由于骨料最大粒径(20mm)和坍落度(180~220㎜)的波动范围很小,而且坍落度还可通过调整高效减水剂来控制,因此普通混凝土的恒用水量法则对高性能混凝土就不太适用,而改用最小单位用水量法。最小用水量可结合减水剂通过提前试拌找出。 根据上述三大法则,可以初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胶比,试配前先试测外加剂减水效果,再确定外加剂掺量和最小单位用水量,砂用量可根据混凝土容重和已知材料用量求出。如广州动车段C55现浇梁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磨细矿粉:砂:碎石:水:外加剂=415:80:702:1098:139:5.94 容重2440㎏,含气量2.0%,坍落度200㎜~220㎜,扩展度500~520㎜。

五、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流程

1、

尽可能使用含泥量少、粗细适宜、级配合理的砂子,不符合条件可以粗细掺配调整。

2、

保持水灰比不变法则。调整用水量和减水剂,在用水量尚有富裕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增减用水量,其次再考虑增加减水剂。从理论上计算能允许加多少水呢?下面与大家算一下这笔账:混凝土的坍落度允许误差在±2㎝,每增加1㎝坍落度应增加2.5㎏水,所以坍落度调整可以允许增减5㎏水;1%含水率误差可导致产生5~7㎏误差;两项加起来至少有10㎏的调整空间。

3、含气量不变法则。含气量与混凝土强度有关联,含气量又与混凝土的容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所以不论是直接测含气量还是测容重,都能确定混凝土的含气量。每种等级的混凝土容重有所不同,请注意参考配合比选定单上的容重,一般小于C40的低标号混凝土容重不能低于2350㎏/m3,C50不能低于2430㎏/m3。

4、坍落度要留出坍损余量,运距短可以忽略,时间长或运距长要进行测算,具体是加水还是加减水剂根据试验情况而定。

六、混凝土出厂控制

前两车混凝土出厂前,必须测试混凝土坍落度。如混凝土坍落度不符合要求,在每方10㎏范围内调整拌合用水量,超过后上报混凝土试验主管共同处理。

七、运输过程控制

混凝土搅拌站应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并且严格控制混凝土从搅拌到浇筑的间隔时间,因此,要求调度应及时了解路途交通情况,保证搅拌车顺利到达现场,及时浇筑。因路上堵车原因,有时一车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最长要运卸4小时以上,现在个别施工单位不管混凝土质量如何,只要混凝土运送到就用在结构上,这样的混凝土已接近初凝,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很大隐患。

八、施工现场控制

运到现场的混凝土卸料时如果混凝土坍落度偏小,可采用减水剂后掺法,添加适量的高效减水剂和少量水,在搅拌车内进行2分钟的高速搅拌,搅拌均匀后方可卸料。施工现场要有专人看护,不能让施工单位任意加水。加减水剂不能起作用时,混凝土已初凝,必须马上倒出,以防粘罐造成混凝土搅拌车报废。对于现场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应及时向搅拌站试验室反馈,如现场的施工进度、有无压车、施工习惯等信息反馈给试验室,以便试验室在出厂前进行调整,以使混凝土坍落度满足施工要求。

现场混凝土取样应随机进行,并在一车混凝土卸料过程的1/4~3/4之间取样,施工单位应按规范制作试件,妥善养护,否则,该试件强度不能作为判定混凝土是否合格的依据。

九、养护时间控制

控制好养护时间对控制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十分重要。对不掺用减水剂的的普通混凝土而言,早期收缩很小,早期的洒水养护主要是使水泥充分水化,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因此,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的起始养护时间是浇筑后12小时以内。但对大量掺用减水剂的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后4~6小时水泥水化反应激裂出现明显的泌水和水分子急剧蒸发的现象,引起混凝土沉降在有钢筋的部位被托住,没有钢筋的部位混凝土下沉,发生顺钢筋的干裂缝,浇筑后混凝土表面未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因此,掌握好起始养护时间是控制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关键,如果继续按照浇筑后等12小时再进行洒水养护,就失去了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产最佳时间,从早期收缩裂缝控制来讲,将失去了任何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施工养护经验,没能根据现在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在混凝土刚初凝(失表面水前)就采取合理养护措施,有效降低收缩,减少开裂。

十、混凝土拌合站质量控制措施

1、原材料的计量:粉料、水剂计量允许误差为1%,砂石料计量允许误差为2%。拌合站每年检定一次,配料称每月用标准砝码自检一次;每班开盘应对计量称进行零点校核。若发现有严重偏移时,应采用标准砝码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对,尤其是水泥和外加剂称绝对不能有严重超差。

2、试验员监督配料员录入施工配合比,录入完毕要逐一核对,并对拌合站混凝土生产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要对混凝土初始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应满足施工要求,配料员按试验确定的参数确定批量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搅拌时间。

3、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水下灌注桩坍落度在大于220mm的砼拌合时间为40~70秒。对坍落度在140~160mm的承台混凝土拌合时间为90秒左右。对坍落度在140~180mm的砼(墩身、顶帽、涵身等部位)拌合时间为120秒。特别注意的是搅拌时间要根据坍落度的求以实测的搅拌时间为准,以上不含混凝土的坍损时间只是经验数值。

4、拌合完成后在混凝土出厂的前二车的坍落度要做,到施工现场后再做2次,以考察混凝土的经时损失,目的是为后续混凝土的生产提供技术参数。到达现场的混凝土要满足施工工艺的要求,若偏大时可静停一段时间(约一车间隔时间)合适后再浇筑。若坍落度偏小时可填加适量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5、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罐内水放净,确保混凝土质量。砼在运输过程中,选择路况较好运行时间短的线路行车,保持罐体均速转动,防止混凝土离析。 十

一、混凝土失误经典案例

1、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茶屋隧道出口,因外加剂超量,造成隧道衬砌部位混凝土四天不终凝。

2、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北江特大桥桥墩施工中,因外加剂填加超量,造成桥墩混凝土三天不终凝。

3、广州动车段在T梁施工中,因外加剂计量称腐蚀铁锈堵塞电磁阀,计量失灵外加剂不断泻漏,造成外加剂严重超量,梁体混凝土三天不终凝并泌水,该梁报废。

4、广珠铁路北江特大桥连续梁施工中,因外加剂称失灵,操作员用手动加外加剂,产生超量,混凝土四天不凝固,最终返工。

5、外加剂品种弄错:广州动车段工程连续梁施工中,因错用桥墩混凝土外加剂,造成混凝土含气量超标,梁体混凝土15天才达张拉强度,严重影响工期。

6、广珠铁路北江特大桥沉箱封底施工中,因碎石称失灵,碎石严重超量,混凝土泵送堵管,险些造成混凝土封底失败。

7、莆永高速A4标混凝土最近出现忽干忽稀情况,混凝土出机后观察象没搅透一样,检查原因是搅拌叶片磨损严重,更换后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开始稳定。

8、广珠铁路桥墩下部出现微小裂缝,在江北施工时将广州越秀水泥更换为英德海螺水泥后裂缝现象消失。

9、广州动车段桥墩开工时混凝土泌水严重,从上到下全是砂线、水纹,造成两个桥墩返工,损失很大,经分析原因是在粉煤灰用量达30%时,泌水出现反复,当粉煤灰用量只占20%时,泌水现象消失,经过总结,形成了一种混凝土泌水胶砂检测法,并申报了国家专利。

10、兰渝铁路嘉陵江大桥混凝土泵送困难,堵管严重,无法正常施工。经分析混凝土材料中的砂从洞庭湖运来,与河砂不同的是棱角多,易碎,级配不良,接近山砂,通过掺入10%的长江特细砂改善了洞庭湖中砂的级配,混凝土性能达到泵送要求。但是,还是在分叉口附近的阀门经常堵,经观察,原因在于阀门离分叉口太近,泵送另一方向的混凝土时反方向阀门上的挡板承受着混凝土的冲击,形成了10几公分的纯砂石,极为坚硬,因此,减小冲击是克服堵管问题的前提,两个分流阀门装在离分叉口10米以后,频繁堵管现象没有了,混凝土施工趋于正常。

十一、试验员的个人素质培养

1、要有集体荣誉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要让别人看得起我们的部门,首先自己要看得起自己,在领导面前贬低同行,让人对我们的这一部门同样被人瞧不起。先做人,后做事,在试验人员这个团体中要维护团结。

2、要善于沟通,不耻下问。工作时间短,经验少,这不要紧,向有经验或干过的同志求教,你苦思冥想上下折腾半天,说不定人家早搞出来了。古人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都是真理呀。

3、要与中心试验室建立直线联系,有问题及时沟通,不要将技术问题先汇报到项目领导那里,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有些同志平时对工作了解的不透彻,一是不上现场,二是水平低。反应问题不专业,一句混凝土配合比有问题,责任推掉完事大吉,错误在犯,问题仍然不断。反映问题击中要害,证明你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很强,会让人佩服。胡咬乱说,敷衍塞责,一是反映能力不行,二是反映个人素质低下。当然作为中心试验室负责人员平时要加强巡视,与项目试验室多沟通,二是项目上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共同协商解决,防止问题积累放大。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我们离开了学校,不可能专门座下来正式上课学习了,我所指的是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要进行充电,边学习边工作,带着问题学习,有目标,事半功倍。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管理规章制度[1]

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管理制度

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标语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组成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考察报告

混凝土试验员考试资料

试验员考试材料复习钢筋和混凝土

搅拌站试验员mic

搅拌站试验员年终总结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试验员培训考试复习.doc》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试验员培训考试复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