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山小学品生 品社课堂常规要求

2020-03-03 04:29: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庙山小学《品生》、《品社》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一、课前准备

(一)准确把握课程特征。新学期开始,任课教师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充分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理解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及教材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

(二)提前制订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之后,各年级品生、品社教师要根据校历拟定出本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分学期计划和单元主题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全面准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要针对各年级儿童的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2、根据学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年龄特点,确定每个教学主题的教学重点、难点。

3、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材是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在联系,根据当地学生实际需要,对教材加以整合、重组,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由于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因此要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现有教学设施的作用,善于搜集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益的社会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化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好整合,提高教学效益。

4、担任品德课程的教师,无论专职或兼职,进课堂之前必须备课。备课要考虑本地学生实际,将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进行整合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设计。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书面表达形式。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后记等方面。教学目标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行为习惯和过程与方法全面考虑;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要准确恰当;教学过程要以活动化的方式呈现,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引导,又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每课教案后面要留有教师的教学随笔和教学后记。

二、课堂教学

(一)学校要按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时数开足课时,不能自行减少课时,不允许教师擅自将品德课程挪作他用。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教师主讲为学生主动探究;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主动地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三)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亲历过程,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教学要突出课程的实效性,体现活动性、生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针对他们在自我成长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五)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促进儿童道德的自我构建。活动化是品德课程中教与学的主要形式,活动设计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儿童的直接体验和亲身感受。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问题能给予正确引导,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启发学生情感体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适当拓展教学时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七)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规范。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贴切,行为文明,仪表端庄,书写规范工整。正确熟练、科学合理地运用学校现有的教学仪器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活动指导

(一)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品德课程的活动化综合性特点,对于课堂上的活动要提前作好准备。根据当地实际组织进行资料搜集和社会调查等,并及时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二)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活动,活动的趣味性强,能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充分展示活动过程,暴露矛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能力。

(三)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关爱学习信心不足和困难学生,多给他们参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关注活动中随时出现的情况,做好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学生活动情况,要准确评价、善于赏识。

(四)要与家庭、学校德育基地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校外实践活动要考虑就近,重视安全问题,要提前安排,有序进行,取得实效。

(五)课后实践活动要注意方法的指导,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记载、有评价。

四、教学评价

(一)品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要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二)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行为与习惯、能力与方法等进行综合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教育的作用。

(三)重视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访谈、作品分析、实践操作、特长展示、成长资料袋等形式,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以达到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目的。

(四)每学期、每学年结束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庙山小学 2014.9

品社课常规要求

品生品社

小学品生与品社

小学品生品社论文

品生(品社)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品生品社计划

品生品社说课稿

品生品社学习心得

小学品生品社研修日志

小学品生品社论文(优秀)

《庙山小学品生 品社课堂常规要求.doc》
庙山小学品生 品社课堂常规要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