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2020-03-03 05:46: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观《城南旧事》有感

《城南旧事》是以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影片《城南旧事》是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是一部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影片获得了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奖,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南斯拉夫第十四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厄瓜多尔第十届基多城国际电影节二等奖--赤道奖。

第一次看《城南旧事》,心头不禁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不含一丝杂质影片,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只是用一幅幅场景从容地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小主人公英子眼中的老北京是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也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一、悲欢离合凸显纯真人情

影片是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眼光真实的反映出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社会风貌,让人们领略到那种充满悲欢离和的动荡生活。影片以其蕴藉、清新、唯美的散文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充满怀旧的色彩,逶迤的长城、残檐破壁的房屋、杂草丛生的荒地、挑水的车子和车夫、吆喝着的各种小商小贩、夕阳下的骆驼队等几个画面直观地勾画出了老北京的市井图。

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小主人公英子,影片也是通过英子的视角为我们展示当时老北京的社会形态,故事情节也是围绕英子展开的,即讲述英子童年时代的 一些生活片段,影片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英子与秀珍及妞儿、英子与小偷、英子与宋妈和爸爸的相聚和离别,影片的悲剧性就是最后这些她认为一个个善良的好人都一一个与她离别,包括最后她父亲的去世以及乳母宋妈的离别,在英子的世界里充满了不断的离别,同时也充满了种种不解。这些也只有等到她长大才能理解。

影片的那些动人的故事决定了故事的主角永远离不开人,若干年后,也许我们记不清那些艺术作品的具体细节,比如文字的应用、影视画面的构造,但那故事和故事里的人物却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影片中英子的纯真、善良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英子以第一人称出现在影片里,用她的眼睛来看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她的童年里,有调皮的时候,有贪玩的时候,但与其他伙伴比起来,英子的身上多了一份勇敢与正义,多了一份迷惑与疑问。例如可爱的小英子不仅给家里带来了欢笑,同时也为惠安馆的秀贞带去了欢笑。街坊邻居见到惠安馆的疯子都避而远之,而小英子却同秀贞成为了好朋友,经常找她玩耍,陪她说话,帮助秀贞寻找到小桂子。在英子小小的内心世界其实早有善恶之分,她历经辛苦帮助秀贞母女团圆,在下着倾盆大雨的夜晚将妞儿带给秀珍姨,明明知道是小偷还是经常到荒草地里陪着小偷说话,即使她不了解大人们的世界。

城南中,胡同里,槐树下,让我想起了英子!

二、导演风格下的独特视角

任何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都会以独特的风格面貌打动读者与观众。所谓风格,一般指艺术作品的独特风格。影视剧作品的艺术风格是由导演、演员的表演、摄影、剪辑等多种因素构成。

吴贻弓是第四代导演中的写意派,他导演的影片,能够和谐地运用电影艺术语言,深入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塑造了富有特色的人物,影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历史感,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和精巧、细腻的艺术构思。

吴贻弓执导的《城南旧事》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眼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影片在结构上犹具独创性,编导排除了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所组成的情节线索,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英子与疯女秀贞、英子与小偷、英子与乳母宋妈3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

《城南旧事》中,导演对演员的选择和使用是得当的,沈洁饰演的英子的那双明亮、纯真、迷人、探索的眼睛足以使语言逊色;宋妈的朴实、含蓄、精湛的表演把人们带入那个痛苦的年代。导演没有刻意去追求直接的所谓“戏剧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个无言的结尾。在影片最后的5分钟里没有一句对话,而且画面以静为主,没有大动作,也无所谓情节,然而却用色彩,大片的红叶、用画面的节奏、用恰如其分的音乐以及在此时此刻能造成惆怅感的叠化技巧等等,充分地传达人物的情绪,构成一个情绪的高潮。在这种情绪的冲击下,观众会自然地去总结全片给予他们的感受,因而也就达到了感受上的高潮。这个“高潮”并不是导演直接给予观众的,而是在观众心中自然形成的。

英子,是影片的主人公,演员年龄虽小,演技却纯熟自然。举手投足间,流露的全是孩子特有的纯真,激起我们回忆幼时的情景。拍摄时摄像机总是模仿她的主观视角,给我们呈现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斑驳的城墙与古道,忧伤的回忆,童稚的目光,经历的是时代难以抹去的刻痕。影片大多采用中近景镜头,静态地呈现身边看似平常的琐事,把小英子的爱心、同情心、好奇心、求知心、向往美好之心演绎地淋漓尽致。

三、画面与声音的完美结合带来无限震撼

“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而今或许已物异人非了,可是随着岁月的荡涤,在我一个远方游子的心头却日渐清晰起来。我所经历的大事也不算少少,可都被时间磨石了。然而这些童年的琐事酸的 甜的 苦的 辣的却永久,永久的刻印在我的心头。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愉哀而神圣么。。。。。”这是影片开头的一段独白,伴随着歌曲《送别》的伴奏,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感情基调,一种淡淡的忧伤,浓浓的乡愁油然而生。

影视艺术是一种以视听语言为主的要媒介的艺术形式,因此影视鉴赏要将视听元素及相关技术手段的运用作为重要的鉴赏对象。《城南旧事》在电影画面意象的选择与创造、音乐设计与运用及艺术重复手法上的采用,均有独具创新的探索。

首先是电影画面“意象”的选择与创造技巧。所为电影画面意象,指的是那些为烘托影片气氛、表达特定思想、感情、情绪,可以引发观众想象联想等形象。影片《城南旧事》的意象丰富多彩,最令人难忘的就是主人公英子的“眼睛”。这双眼睛确立了本片的视角、结构。这双眼睛在本片中传达了小女孩的天真,纯洁;也传达了小女孩的善良,真诚,有体现了小女孩的敏锐机智,还有淡淡的忧郁,多思。总之本片的思想情感都通过这双眼睛作为载体。

其次音乐音响的设计与运用。本片的主题音乐选择了《骊歌》作为全片主题音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个词与令人伤感,充满离情别意的旋律相结合,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将离愁之情推向高潮。

本片的音响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井窝子边哗哗的流水,归鸦的呼叫声、街头小贩的叫卖声,驼队的风铃声汇合在一起。还有就是校园操场上,放学的钟声,学生奔出学堂的欢闹声,配上《骊歌》的琴声与歌声,将一种浓郁的思念、追忆之前渲染的淋漓尽致。

最后就是整个画面与声音相结,淡淡的音乐声中合的运动效果。影片中秀珍拉着自己的女儿要去找孩子的爸爸那一段。秀珍拉上妞儿就连夜赶去车站,那一夜下着倾盆大雨,画面上一列火车喷着浓浓的白烟呼啸而来,此时火车的呼啸声、秀珍与妞儿的喊叫声,英子的呼喊声、雨声、雷声交汇在一起,给人一种震撼,同时也暗示这悲剧的结尾。

四、不断创新后的唯美体验

影片在对于小说来说总体还是忠于原著的,但也有其一定的创新性。可以说吴贻弓把电影变成了一首纯美的童年诗。吴贻弓导演在思虑的过程中反复研究了原著,在作者的“代序”中找到了答案。“„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分头叙述并在每一个结尾强调“离我而去”,是形成《城南旧事》的“回忆感”、“往事感”的关键,也是保证电影能够体现出原作总的韵味和风格的关键。所以吴贻弓导演尝试了一种在当时中国比较新颖的方式:以情感线索和心理线索整合情节结构,以影调取代事件作为影片的结构因素。同时在整部影片中采用了中国古典艺术的修辞手法:复沓、留白、反衬等。通过这些艺术处理方式,导演将他在原著中体会到的一种“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这种溢于言外的感情,自然地、朴素地、不露凿痕地传达给观众。

电影《城南旧事》只是选择了小说中的几个典型事例来写,而小说则是语言文字来展示思想感情。如小说中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前后呼应,并且许多句子都在暗示爸爸将要离开人世。但是电影知识阐述了一下爸爸生病,不就去世的事实,许多细节不能展示在观众眼前。。小说电影都是通过英子的眼睛来看世界,书上是特写感受,电影则是特写英子的脸部表情和她那双乌黑透亮的眼睛。电影改编较大的就是省略了《兰姨娘》那一段,不过自认为删掉这一章节能更好的展现电影的美感。 小说与电影的风格都是唯美的,英子的大眼睛和她那纯洁心境都是那么美。但是,无论是作者还是导演,或是观众,都知道,这个故事并不是发生在一个美好的时代,也不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只不过是一切都笼罩在听年这片美丽而神奇的薄纱之下,呈现出的一种惆怅美。

“一条缓缓的小溪,潺潺细流远而不怒,有一片叶子凋零到水面上,随着流水慢慢地往下淌,碰到突出的树桩或堆积的水草,叶子被挡住了。但水流又把它带向前去,有碰到了一个小小的漩涡,叶子在水面打起转转来,终于又淌了下去,顺水淌了下去„„”这是导演吴贻弓为影片的风格作的一番形象的描绘。是的,红枫落尽,乡愁满庭。品一杯陈年佳酿,数城南三两旧事。品《城南旧事》如品江南碧螺春,让人心境清澈,沉醉不已。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俪歌飘起时,“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溢满了小小的心,至今它仍萦绕在耳边,不绝如缕 。

文献:

【1】《影视文学教程》,邹红,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4 【2】《城南旧事》,林海音,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doc》
城南旧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