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职眼中的好副职

2020-03-01 16:17: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正职眼中的好副职

把握好“大”与“小”的关系。副职的职责很多,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就是为正职当好参谋。这就需要出好“大主意”,做好“小事情”,在出“大主意”上动脑筋,在做“小事情”上下功夫。正职最忌讳的就是最需要副职参谋的时候,副职却拿不出主意,想不出办法。在古代国家与国家的纷争特别是弱肉强食式的纷争中,大臣或副职的一个好主意可能会使一个国家免遭生灵涂炭;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一个好主意可能会救活一个企业,搞活一方天地。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好副职,在谋不在勇,多跑路子,不如多出点子,特别要在出“大主意”上下功夫。出“大主意”必须有战略眼光,不能只看一时一地的得失,而要从全局上来把握。此外,作为副职,还必须干好“小事情”。例如,你建议正职要抓好一项大的工程建设,正职采纳了你的建议,你就必须把剩下来的一件件具体的“小事情”办好;你建议开一个会,正职认可了,你就必须对会议的议题、与会人员、会场安排、食宿等问题考虑得周到细致。做好了这个“大”与“小”的结合,正职一定会认可你的。

二、坚持好“前”与“后”的关系。副职是正职的助手,而这个助手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有些时候需要你走到正职的前头,有些时候你又必须跟在正职的后头。该在前头的时候你不在前头,正职会认为你不尽职;该在后头的时候你不在后头,正职会认为你出风头。副职究竟应怎样摆正“前”与“后”的位置呢?从总体而言,“虚”的事情在前,“实”的事情在后;吃苦的事情在前,待遇的事情在后。“虚”的事情,主要是指给正职提建议、想办法、出思路、拿方案等这些需要动脑筋而别人又看不到的幕后事情,你要干在前;“实”的事情,主要是指出头露面的事情,例如对下级作指示,向上级作汇报,各种礼仪场合的活动,你必须要跟在正职的后头。吃苦的事情,主要是指需要出力、流汗、熬夜和具体操作的事情,正职把大框框定下来了,你就要遵照正职的指示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而在待遇上,你千万不能和正职抢镜头、争彩头。但以上这些“前”与“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副职灵活应对。例如,当遇有群众上访时.你要走到正职的前头,替正职挡一挡驾,甚至不让正职出头露面;当抢险救灾时,你要跑到正职的前头,边干边向正职汇报;当遭到挫折或重大失误时,你要抢在正职的前头,实事求是地承揽过失;当在主席台就坐时,你一定要紧随正职之后。如此的“前”与“后”,只有坚持得好,才能得到正职的赏识和群众的好评。

三、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要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副职必须把握三点:

一是要把握副职的位置。正职相对副职来说就是上级,副职相对正职来说就是下级。中国的象棋中有一种走法,叫做“支士飞相,保卫老将”,一个单位的正职就是这个单位的“老将”。作为副职,一定要以正职为核心,保证正职的政令畅通,维护正职的领导权威。

二是要把握正职的特点。有的正职好相处,有的正职则不好相处;有的正职希望你多给他出主意、想办法,有的正职则反感副职在他面前多嘴多舌。一个正职一个特点,这就需要副职去认真把握了。

三是要把握做副职的禁忌。副职作为正职的下级,为正职当参谋、出主意是分内的事,但切记不可炫耀自己。当正职采纳了你的意见、建议,产生了好的效果时,你切忌在群众中夸耀说这是自己的功劳;当正职没有采纳你的意见、建议,导致决策失误时,你切忌在群众中散布说这是正职不听自己意见的结果等等。总之,这里强调的“上”与“下”,要求副职一定要认准自己的角色,维护正职的威信,让成就的聚光灯始终聚焦在正职的身上,绝对不可上下不分,引起正职的反感。

如何当好中层干部

中层干部是单位组织的中间结构,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是一个单位党委凝聚群众力量的核心,是领导班子的决策得以推进和落实的重要环节和有力保证。在上情下达的过程中起着“二传手”的作用,是连接组织的纽带和桥梁。因此,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如何履行好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十分重要。从自己曾经担任过副所长、消委会副秘书长、人事监察室副主任中层岗位的实践中、从平时与一些中层骨干交流学习中,就如何当好中层干部,我谈点初浅的看法。

一、角色定位准。中层干部在工作中的角色意识很重要,因为它是随着工作对象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工作任务的轻重而不断调整的。一般来说,中层干部应具备三个意识,即领导意识、服从意识和协同意识。每一个中层干部都必须牢固树立起下级服从上级的服从意识,要十分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这个位置的活动范围有多大,自己在这个活动范围内要完成哪些任务。工作中中层干部应能处理好八个方面的关系,即:做人与做事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做和说的关系、干与学的关系、权力和义务的关系以及环境和风气的关系。

二、决策领悟深。中层干部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工商部门的中层干部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做到以法行政。另一方面,要吃透上级的决策,真正领悟单位领导的决策意图、决策过程、决策内容、决策效果,并以此作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做到执行时不片面,不偏向,不走样。特别要防止草率行事,认真领导决策意图,确保单位工作目标的胜利实现。

三、洞察分析敏。深刻的洞察能力是一种判断思维能力。中层干部虽然不是单位的决策者,但是应该义不容辞地为领导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对党和国家某一个时期的新政策,对本系统某一阶段的发展趋向都要保持敏锐头脑,及时察觉;对本单位发生的情况,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分析事情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提炼出真实的信息,供领导决策参考。对干部职工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或出现的倾向性问题,都要洞察先机,及时予以抑止、或张扬、或纠偏。

四、计划条理清。中层干部对领导决策意图的理解,具体体现在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中。每时段,各股、室、所大队都要根据局里整体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围绕全局的总体思路,结合各自特点,落实可行的措施。重大活动、重点工作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拿出时间表。要保证与全局工作的整体性、一致性、连贯性。在制定计划、方案的过程,多请干部职工参与,多听取采纳他们的意见、建议,把局里的决定和要求变成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五、规章制度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层干部作为管理者,必须有强烈的制度意识,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严格按章办事,同时,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说规章制度要严,主要应当从两个方面去做,一个是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另一个是执行起来要严格,凡事从第一件抓起,一抓到底。

六、协调沟通勤。世界上一切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起来的,我们的事业也是在不断地解决矛盾中前进的。作为单位的中层干部,在每一项工作中都起着是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协调就是沟通,就是及时上传下达,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意愿,解读领导之声,从而达成共识。中层干部不仅直面干部职工,而且还要面对其它单位的同志,碰到现实问题比较多,协调就是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协调,理顺各种关系,既为自己的工作开辟途径,又为友邻单位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赢。

七、授权担责明。有效地授权,可以调动人们的工作热情。明确一定的责任,可以增强人们的责任心。作为中层干部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亲历亲为,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培养下属共同成长,成就下属就是成就自己。因此,最大限度地赋予下属责、权、利,这样全体干部职工才有成就感和责任感。同时,中层干部要勇于为干部职工承担工作中的失误,也不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上级领导。

在责任面前我是领导,需要挺身而出,不可推诿。在工作中我们是同事,需要合作共事,不可盛气凌人。在工作之余我们是朋友,需要真诚相处,不分高低贵贱。在团体中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承点启面的作用,从而真正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正职与副职

副职与正职和谐相处

正职与副职如何友好相处

副职与正职关系协调

副职如何为正职裨助

副职如何配合正职工作

正职和副职的关系

如何做好正职和副职

正职副职如何和谐共事

怎样当好正职和副职

《正职眼中的好副职.doc》
正职眼中的好副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