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

2020-03-02 06:51: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药材基础知识

1、中药的起源

医食同源、医药同源之说,汉代《淮南子·修务训》记载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记载了100多种药材,如芦根、甘草、地黄、香附等,其次古籍《山海经》还记述药物的产地、形状、效用和使用方法。

2、中药的发展

“本草” 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因为收载的药物草本植物占多数,有“以草为本”之意。 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公元25-200年),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由唐朝政府颁行(公元659年)的《新修本草》,共记载药物844种,对每味药物的性味、产地、采收功能主治都作了详细介绍。比国外最早的纽伦堡药典(公元1542年)早883年。

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个,并绘制药图1160个,并创造用药物属性分类,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医药学文献。

近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药大词典》前者收载药物2200余种,后者收载药物5767种,是目前比较完整的常用的中药工具书。

3、中药材的来源、命名和分类

中药材来源非常广泛,品种繁多,产地众多,生长季节不同,有来自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加工品和化学制品。根据药用部位其中植物又分别来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全草、根皮、枝皮;动物又分别来自肉、骨、皮、角、分泌物、病变体和蜕化体等。 因此,中药材的命名:

(1)有根据药材的产地命名的如广藿香、川芎、阿胶等; (2)有根药材据形状命名的如钩藤、乌头等;

(3)有根据药材的颜色命名的如:丹参、黄连、紫草等;

(4)有根据药材的气味命名的如:麝香、苦参、甘草、细辛、五味子等; (5)有根据药材的生长特性命名的如:忍冬藤、冬虫夏草等; (6)有根据药材的药用部位命名的如:麻黄根、荷梗、莲子、鳖甲等; (7)有根据药材的功效命名的如:放风、泽泻、决明子等。

因其来源、品种的复杂性,中药材的分类又有多种分类: (1)以药物的属性分类,如植物的科属等; (2)以药物的功能疗效分类,如解表药、清热药等; (3)以药物所含化学成分分类,如生物碱、甙类等;

(4)以药物的养护方法分类,如贵细、易串味、易生虫、易风化潮解等;

(5)以药物的药用部位分类,主要有十类,根茎、果实、全草、花叶、皮、藤木树脂、菌藻、动物、矿石、其它。

结合单位具体情况以及要求合理分类,即要经济有要合理。

4、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简单说就是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有7点,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相恶、相反属于配伍禁忌 。

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相恶、相反属于配伍禁忌,。

十八反(古人编):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1) 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 (2)甘草——反海藻、红大戟、甘遂、芫花

(3)藜芦——反人参、党参、北沙参、南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白芍、赤芍 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制煿莫相依。 (1) 硫磺——畏芒硝(包括玄明粉) (2)水银——畏砒霜 (3)狼毒——畏密陀僧

(4) 巴豆——畏牵牛子(包括黑、白) (5)丁香——畏郁金

(6)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

(7)川乌、草乌(包括附子)——畏犀角(包括广角)

(8)人参——畏五灵脂,官桂(包括肉桂、桂枝)——畏石脂(包括赤、白石脂)

5、毒剧药材

毒剧药材国家共分两类 :

第一类,砒石(红砒、白砒)、水银。

第二类,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生乌头、生川乌、生草乌、生天雄、斑蝥(包括青娘虫、葛上亭长、地胆)、红娘虫、生巴豆、生半夏、生南星、生狼毒、生藤黄、生甘遂、洋金花、闹阳花、生千金子、生天仙子、蟾酥、轻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

中药饮片的储存和养护

1、概述

(1)中药饮片:中药材经加工炮制的产品。

中药饮片由于截断面积增加,与外界接触面也随之扩大,因此,吸湿与污染的机会也多。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养护不善,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相互作用下,就会逐渐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继而饮片霉变,虫蛀等现象。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与疗效。 中药的变异现象取决于:A外界条件、B自身性质 。掌握中药各种变异现象及特色,了解发生变异的原因,才能有效的防治,保证用药安全。

2、中药变异现象的外界因素

温度 湿度 空气 日光 微生物 虫害 鼠害

(1)温度:中药在常温下成份基本稳定,当温度超过34度以上时某些中药就会发生变异。

例:种子类含油脂较多,桃仁 杏仁 柏子仁 麻仁等出现油份外溢

含糖类较多的黄精 熟地 玉竹 苁蓉 枸杞等出现粘连变味

动物尸体类蛇 全虫 蜈蚣等腐败变臭

温度低于零度时,某些含水量较多的鲜药 鲜生地 鲜石斛等所含水份就会结冰,细胞壁,原生质受损。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中药饮片中有效成份受损,直接导致中药疗效降低 .(2)湿度:按国家规定,中药饮片库房相对湿度35%——75% 中药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9%——13%。库房湿度过高直接引起中药的潮解,融化 糖质分解,霉变 风化 干裂等各种变化。

(3)空气:空气中的氧对中药的质量起重要作用。很多微生物,害虫的生长,发育都需要空气的氧。改变空气成分的组成比例是防治仓虫的有效方法。

(4)日光:直接的日光照射会使中药成份发生氧化,分解 聚合等光化反应。紫外线还可使含蛋白质的中药材变性,色素分解,加速鞣质产生沉淀。

(5)微生物:是中药饮片发霉变质的主要原因。中药饮片中含蛋白质,糖,脂肪,碳水化合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霉菌是药物发霉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6)害虫:由于中药来源广泛,受采收,加工,运输,储存,包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微生物,害虫特性多样,容易构成对药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40%以上的中药饮片易被虫蛀。

(7)鼠害:鼠类易破坏中药包装,同时鼠类排泄物污染,病毒,致病菌传播等危害。尤其死鼠危害更大。

3、中药饮片储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1)虫蛀是指害虫侵入饮片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由于中药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极易滋生害虫,发生虫蛀,经虫蛀后,会行成蛀孔,产生蛀粉,成分损耗,疗效降低。

(2)发霉:指在适当温度【20——30度】和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中药饮片含水量【超过15%】足够条件下,中药表面附着或内部寄生的霉菌繁殖滋生现象。

(3)变色:由于受温度,空气,日光的影响而引起饮片自身原有色泽的改变现象。变色的原因主要是中药所含成分不稳定。在外界因素影响下,植物体内的酶使植物内成分发生氧化,聚合,水解等反应,使饮片原色发生改变,或原色退化。

(4)走油:走油也称泛油。是指含有脂肪,挥发油,粘液质,糖类等成份较多的中药,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出现的油润,泛软,发粘,颜色变深等现象。

其他变异现象还包括中药气味的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融化,升华,腐烂等。

4、中药饮片常用的储存与养护方法

(1)干燥养护:干燥是保存中药的最基本的条件。没有水分中药化学成分稳定。

常用的干燥方法:晒干法 阴干法 烘干法 木炭干燥法 生石灰干燥法 通风干燥法等。 (2)冷藏养护: 采用低温【0——10度】储存方法。

(3)密封养护: 可避免外界空气,光线,温度,湿度,微生物害虫等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4)化学药剂养护: 常用磷化铝或硫磺熏蒸。熏蒸后通风排毒。 5,对抗同储养护: 本法利用不同性能的中药和特殊物质同储,具有相互制约,防变质的作用。

例:花椒或樟脑与动物尸体同放。可避免霉变,虫蛀。 6,气调养护:即空气成分组成比例的调整。简称【C A】储存。将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以防中药变质的方法。无毒,无污染,科学而经济的储存方法。

5、易发生变异的中药饮片

(1)易生虫的中药饮片:

质地松软,含糖类,脂肪较多的党参 枸杞子 熟地 肉苁蓉 天冬 沙参等 ;含蛋白质较多的动物尸体 ;含淀粉较多的赤小豆 薏苡仁 芡实 山药 葛根 天花粉等 ;质地松散,含芳香挥发油较多的菊花 金银花 玫瑰花 款冬花 蜜蒙花等 。

查看:检查跺的上面,以及跺底是否有虫丝或蛀粉等。 (2)易泛油,发霉的中药饮片:

含脂肪油,挥发油的饮片受温度影响。含粘液质和糖类饮片受湿度影响,或饮片含水量在15%,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温度在20——35度时易发霉

处理:刷霉 淘洗 沸水喷洗 醋洗【100公斤饮片用醋10——12公斤】 油擦 。 (3) 易变色散失气味:花 叶 全草类。

(4) 易融化怕热的药材:指溶点较低受热后易粘连变形,甚至融化流失,如乳香 芒硝 。 (5)

植物成分经蒸馏制成的结晶,如樟脑 冰片等受热后加速挥发散失 。 处理:仓库干燥阴凉。将药物盛装在严密牢固的包装容器内。

中药材采购

中药材来源非常广泛,品种繁多,产地众多,生长季节不同,有来自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加工品和化学制品,有一地生产,全国销售;有一季生产,全年销售,生长周期有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且多为植物药材,自然气候对其产量和质量以及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其次,中药材的产地对中药材的质量和价格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产自山东、陕西的丹参,其丹参酮含量符合药典规定,而产自安徽等地的丹参,其丹参酮含量基本达不到药典规定的标准,因此,中药材有道地药材之说,如:“浙八味(浙贝母、玄参、菊花、郁金、麦冬、白芍、白术、延胡索)”和 “四大怀药(地黄、菊花、牛膝、山药)”;另外,中药材的来源,对中药材的价格也有较大的影响,制药企业采购中药材,是作为原料使用,应将中药材的含量作为首选的标准,其形状、大小、颜色放在次要位置来考虑,因为中药材的不同品质其价格差距悬殊。例如产自河南、山东金银花,目前市场价90-120元,而产自江西、陕西的金银花,目前市场价仅为35-45元,但两者均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但价格相差一倍还多。因此,采购品种和数量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企业全年生产的需求量、原材料的采收季节、产地和品质的情况,合理制定采购计划,才有可能采购到质优价廉原材料、又能保证库存合理,满足生产需求。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停产待料或影响生产成本。

1、中药材真伪优劣的初步鉴别

(1)中药材的入库验收分为两部分,

1、数量验收,

2、质量检验。

(2)中药材质量检验一般又分为:

1、基原(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

2、性状鉴定,

3、显微鉴定,

4、理化鉴定。

(3)中药材质量优劣的初步鉴别就是用性状鉴定(也称经验鉴定法)来鉴别,就是通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单方法来鉴别中药材的性状,在数量验收的同时就可以进行,具有简单、易行和迅速的特点。

(4)包装检查,首先,在清点件数时,检查中药材的外包装,看包装表面有无异常现象,如有无水渍、发霉和虫蛀产生的药粉及丝状物现象;其次,在检斤过磅时注意每件包装数量有无异常现象;然后,按照取样规定开包检查,重点检查外包装和数量有异常的包件。因为包装内的中药材如果湿水、发霉和虫蛀它就有可能从包装的外表面体现出来;另外包装相同,但与正常时的重量有较大的差异,就有可能存在掺假、虫蛀、货潮和质次的可能。

(5)开包检查,重点检查外包装和数量有异常的包件,通过眼看,看中药材有无发霉、虫蛀和掺杂现象,观察中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色泽、质地和断面特征;通过手摸来感觉中药材的表面特征和质地;通过鼻闻、口尝中药材的气味来感觉它的香、臭和浓烈程度以及中药材的辛、甘、酸、苦、咸和涩,口尝中药材时要注意具有强烈刺激性和毒性的药,以免中毒;然后在通过简单的水试和火试,观察水溶液和中药材的色泽变化,观察中药材在燃烧过程中的反应和燃烧后的现象。因为中药材的外形特征、断面特征、气味以及一些物理变化一般是较为固定的,通过上述方法(也可通过其名称),我们就能够基本判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例如:川芎根茎呈结节状,防风根头部呈“蚯蚓头”;商路断面形成的“罗盘纹”;何首乌横断面上的“云锦花纹”;苍术、白术、木香断面的“朱砂点”;麝香气香窜而持久;阿魏有蒜臭气;当归和独活外形相似,但当归味甜而微苦,独活味苦而麻辣;秦皮水溶液呈蓝色荧光;牛黄透甲;海金沙爆燃等不同现象。

四、中药材的保管养护

2、中药材的保管养护分类和要求

中药材的保管养护分类可根据其来源属性、功能疗效、化学成分、药用部位和养护方法来分类,一般生产和批发单位按药用部位结合养护方法来分类分区设库,如中药材库、中药饮片库、贵细类库、毒麻库、阴凉库,库内按药用部位分区储存。

储存中药材、中药饮片必须要有阴凉库、易窜味库和养护室,有毒麻药的还要有单独的毒麻库;库房必须要具有通风、照明、避光、防火以及防止昆虫和动物进入和测量记录温湿度的设施,并记录温湿度的变化;阴凉库还必须要有能够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设施,其温度必须控制在0-25℃范围内。 中药材、中药饮片、毒麻库必须分库储存;毒麻库必须双人双锁,双人复核;贵细类可根据品种数量多少设专柜储存。

教案

中药材、中药饮片知识

中药材、中药饮片自查报告

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制度

中药材中药饮片进销存管理制度

中药材中药饮片 整治工作方案

中药饮片培训教案

中药材、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区别

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管汇报材料

城东区中药材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

药店中药材、中药饮片专项检查自查报告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