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名词解释

2020-03-03 11:54: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2.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即物质实体。物流具有自然是孤星和社会属性。3.载体: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施个设备。载体分为两类:载体指基础设施,载体指设备。4.流向:指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物流的流向有四种:自然流向,计划流向、市场流向、实际流向、5.流量: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可分为两类:实际流量,理论流量。6.流程: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形式路径的数量表现。7.流速:即单位时间流体转移的空间距离大小。流速由两部分决定,一是流体转移的空间距离,即流程,二是进行这种转移吧所话的时间。8.物流系统的治理:是指物流系统资源配置的管理和控制的机制和方法。9.多边治理:也称市场治理,古典治理,及不管是谁想建立一个物流系统,他所需要的所有资源都能够从物流市场上通过交易购买得到,但这不是专门为某一个物流系统定制的专用性资源。10.三边治理:是指通过物流资源的需求方和第三方(法律)来共同治理的模式。11.双边治理:是指通过物流资源买卖双方共同致力的模式。12.单边治理:也称一体化治理。13.物流产业结构: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综合性,服务性、基础性产业,其产业构成相当复杂。物流业分为两类:大行业,小行业。14.第一方物流:卖方、生产者或者供应方组织的物流。15.第二方物流:买房、销售者或流通去也组织的物流。16.第三方物流:指由专业物流组织进行的物流。17.专业物流组织:是指以物流业务为核心业务为核心业务的组织,一般只的第三饭物流还应该是独立的,同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组织相比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物流公司。18.物流目标系统化:是按照物流系统整体最优的原则,对物流系统内部要素互相冲突,或者,虽然不冲突但需要互相配合的目标进行权衡、选择和协调,最后确定能够实现物流系统整体最哟的物流系统整体目标和物流系统要素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19.本级系统:即当事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为系统的最大边界的系统。20.上级系统:即包含本级系统且仅比本级系统高一个层次的系统。21.本级系统:即在本级系统和上级系统之间、与本级系统平行的其他本级系统。

22.下级系统:即包含在本级系统内且仅比本级系统低一个层次的系统。23.物流要素集成化: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功能、资源、信息、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评价,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在运作,从而实现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达到物流系统整体化的目的的过程。24.分工:是将业务分离开来,实行专业化经营。25.集成:是将业务集成中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26.物流要素集成化:是物流要素集成方案的规划者、设计者和物流要素集成过程的协调者、控制者。27.物流要素被集成者:是被集成的要素的所有者、运营者、管理者。它是物流要素集成方案的实施者和执行者。28.物流组织网络化:是指将物流经营管理机构,物流业务、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等要素的组织按照方式在一定市场区域内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以实现物流系统快速反应和最优总成本等要求的过程。29.LD-CED模式:简称LD模式,是一种可以普遍应用于经济活动的集成模式。30.仓库:是指储存物品的设施。31.仓库储存面积:是实际用来储存商品的面积,又称为商品实占面积。它是仓库房及货场的实际面积减去固定障碍物、走支道、作业区域等所占的面积后的剩余面积。32.地坪承载能力:是指仓库房或货场单位面积允许堆放商品的最大重量。33.仓库的存储能力:将仓库内各库房和货场的储存能力加总。34.商品保管合同:是一种经济合同,它是存货方和保管方为了加速商品流通,妥善保管商品,提高经济效益而签订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35.仓库作业管理:就是对在仓库中所进行的商品入库、商品保管、商品出库三大项作业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36.仓库作业过程的空间组织:是指正确确定作业路线和合理利用出口的空间,以保证商品在空间上的最短运动路线和仓库空间的有效利用。37.仓库作业过程的时间组织:是指通过各个环节作业时间的合理安排和衔接,保证仓库作业的连续进行。它包括每个作业环节的时间安排和各个作业环节之间的时间安排。38.商品保管作业:是指在一定的仓库设施和设备的条件下,为保存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在仓库中进行的各项活动的总称。39.商品堆码:是商品的具体存放形式。商品堆码的目的是为了在确保商品储存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仓库的使用效能,保持出口的整齐美观。40.容载利用系数:是指商品的容重和库房的容载的比值。41.库房商品的数量管理:是指对库存商品进行记载、统计、准确计算和按时清点,核实数量等业务活动的总称。42.商品出库作业:是指仓库根据存货单位开发的出

库凭证,按照所列商品的品名、规格、数量等组织商品出库。43.库存:是指将来预订目的的使用而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物品或商品。44.库存策略:决定多长时间补充一次,以及每次补充多少数量的策略。

45.固定订货数量制: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库存管理制度,是指以固定的订货量和再订货点位基础的库存管理制度。46.EOQ(经济批量):是指使年库存总成本最低的订货量。47.固定订货间隔制:是指以固定的订货间隔时间和最高库存量为基础的库存管理系统。48.运输:是指利用运输工具,将人或物从一地位移到另一地改变其空间位置的运送行为。。运输从对象来分类,可分为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49.运输线路:又称运输通路。是指运输工具从始点,经过中间地段,到终点三者连接而成的线路。运输线路按期形式可分为自然形成和人工建设而成。50.规模经济:是指运输规模越大,单位重量商品的运输成本越低。51.集装箱运输条款:是指在集装箱运输中实行适合其本身特点,符合国际运输惯例,保证运输顺利进行和稳定。52.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将货物从一地运到另一地的运输方式。53.水陆联运:一般是指船舶运输和铁路运输相连接的一种形式。54.水水联运:是指同一水系不同路线或同一水运路线不同类型船舶之间的接力运输形式。55.大陆桥运输:是指使用横贯大陆的铁路或公路作为中间的桥梁,把大陆两边的海洋航线连接起来,采用集装箱的连贯运输方式。56.商品合理运输:是指按照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根据电子商务的要求,遵循合理使用运力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路线、运输工具和运输形式,力争以最短的里程、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劳动消耗,安全优质地完成商品运输任务。57.迂回运输:是指商品运输本来可以走直线或经最短的运输路线,但却采取绕道而行的不合理运输现象。58.过远运输:是指舍近求远的不合理运输现象。59.对流运输:是指同一种商品或彼此可以代用的商品,在同一运输路线上或在平行的路线上,朝着相反方向运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部分发生重叠的不合理运输现象。60.倒流运输:是指商品由消费地向生产地运输的不合理运输现象。61.亏吨运输:是指商品的装载量没有达到运输工具的装载标准重量或没有装满船容积而造成亏吨的不合理运输现象。62.重复运输:是指一批商品本来可以一次直接运达目的地,但由于组织工作的失误,而使商品在途中停卸,又重装运的不合理运输现象。63.无效运输:是指运输的商品当地不适销,或商品质量次、杂志多,从而造成运力浪费的不合理运输现象。64.商品的自然流向:是指商品由产地想消费地内在的、必然的流动方向。是由商品的产销联系决定的。65.最优流向图:是指既没有对流又没有迂回的流向图。66.商品运价:是指交通运输部门对运送商品的托运者收取运费用的标准,也是交通运输部门凭以计算费用,取得运输收入的手段。67.运价:是运输价格的简称,它是商品运输承运、托运双方计算、核对和交纳商品运费的标准和依据。68.配送:是指将从供应者手中接受的多品种、大批量货物在物流据点中经过必要的储存。保管,并按照顾客订货的要求进行分拣、配货后,将配好的货物在会定的时间内送交顾客的一项物流活动。69.配送中心配送:是由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所组织的配送。70.生产企业配送:是由进行多品种生产的企业直接对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配送,而无需将产品发运至配送中心进行中转配送。71.配送中心:是指接受供应者提供的多品种、大批量的货物,通过储存、保管,分拣、配货以及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作业后,将按需要者订货需求配齐的货物送交顾客的组织机构和物流设施。72.拣选:是根据客户的订单,将所需品种、规格的商品。按要货的数量从储存场所取出,并放置在相应的地点的专业。73.流通加工:是指商品在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为了提高物流效率,维护商品质量和促进、方便销售,而对商品进行的加工处理的活动。74.分拣:是将拣选出的库存商品,按每一客户订单要求的种类,数量、规格进行分类配货、理货、集中,形成不同的送货单元。75.自有型配送中心:是由企业自己投资建立,自行使用和管理的配送中心。76.合作型配送中心:是由你家企业共同投资建立,共同使用和管理的配送中心。

77.公用型配送中心:是一种独立经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型的配送中心。78.合同制配送中心:与公用型配送中心不同,它是通过签订合同,为一家或数家企业(客户)提供长期的服务,而不是为所有的客户服务。79.生产制造商配送中心:是为加工生产服务的,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在制品的流转,产成品的销售等,都可以由相应的配送中心来完成。80.营业性配送中心:是在原来营业性仓库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独立经营的配送中心。81.商业配送中心:是专门为商品利通中的批发、零

售、连锁店,超级市场等提供配送服务的配送中心。82.组配:是将同一送货路线上不同客户的不同商品按送货车辆的容量和载重量进行组合配载,以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83.配送中心的规划:是指在一个城市或在一个省区甚至更大的范围内考虑配送中心网点的分布,准确地确定配送中心的规模和数量,合理地选择配送中心的设置地点及其内部设施的配置。84.仓库的实际面积:是库房有效的储存面积,不包括楼梯、柱子。85.仓库的建筑面积:是指仓库实际面积以及楼梯、墙身、柱子等所占面积的总和。86.重心法:是把用户对货物需要按一定比例换算成重锤的重量,用实验的方法确定重心位置,重心位置即使配送中心的最佳位置。87.坐标分析法:是将用户的地理位置用坐标在地图上,根据配送到各个用户的货运量,用数值分析法确定配送中心的最佳位置。88.单层库房的层高:是库房面积至层架下弦或大梁底面的距离,也称为仓间净高;89.多层库房的层高:是指底层仓间楼地面至上层地面的高度。90.系统:是指由一个共同目标联系起来的许多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诸多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91.物流系统化:就是要把物流的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这七项活动要素作为一个系统来构造、组织和管理。其目的是在于实现物流系统合理化目标,即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提供有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92.物流服务要素:是指构成物流服务的各项活动,具体包括订货周期、缺货比率、配送可靠性、特殊服务等。93.委托物流费:是指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时向其支付的费用。94.流通加工费:指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为提高物流的效率而进行的商品加工所需要的费用。95.现代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的满意,链接工具主体和需求主体,客服空间和时间障碍的有效、快速的商品、服务流动经济活动过程。96.损耗:是指商品在储运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因素与商品本身性质的正常作用和非正常的认为原因而造成的数量损失和消耗。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基础名词解释

B2C电子商务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名词解释

现代物流管理 名词解释

物流企业会计课后名词解释简答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名词解释总结

广东商学院 物流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部分

上海财大夜大学期末考试企业物流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doc》
物流名词解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