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藏静气 天地任自在

2020-03-03 16:18: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胸中藏静气 天地任自在

近来忽然找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原来我之所以常常在学习、工作中烦躁不安,之所以有时会在思考人生和未来时苦闷迷茫,其实并不在于现实有多可怕,有多少艰难,不在于所谓“这个社会太浮躁”,主要在于自己的内心不够安宁,不够静。这才是一切不良情绪的根源。

想起侯卫东(《侯卫东官场笔记》里的主人公)常对自己提醒的那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实则不惟每临大事须要静气,在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快乐忧愁、狂喜悲痛之时,何尝离得开胸中的那团静气?

静是养生之本。不知何时起,现代人开始无比重视起养生。很早的时候曾流行一句话,曰“生命在于运动”。现在则推崇养生大师,张悟本、李一之流如水面的葫芦一般,此伏彼起。可人们都忘了,古时医者均主张“静则神藏”,因为“神太用则劳,静以养之”。静,才是根本。倘若仍然是一如既往地灯红酒绿、喜怒无常、心浮气躁,做再多运动,请再好的养生大师,又有何用呢? 静是安身之道。我们中国人自古就讲求“安身立命”。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衣食住行要解决,精神还要有所寄托,志向要有所着落。那么怎样安身立命呢?《大学》开篇第一句便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只有保持静气,才能专心思考才能有所成就。明代的著名思想家吕坤认为,“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曾国藩也曾在家训中着重 - 1 -

强调,“养得胸中一种恬静”。可见静气对于安身立命达志的极端重要性。当然,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树立报国之志,毕竟人各有梦;但每一个梦想都是不容易达成的。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会有坎坷,会有荆棘,会有很多时候让人暴跳如雷,让人灰心沮丧,让人想到“不如放弃”。这时,倘能好好的静下来,跳出眼前的自己,用另一个自己,用一种局外人的眼光认真地审视一番当下的境况,全面深入地分析利弊优劣,放眼长远,辽阔心胸,也许就能很快镇定下来,找到更好的前进的方向和路径。“宁静致远”,说的正是此意。或许事后再反思,就会发现,其实,当时的处境远没有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地步,甚至自己会很奇怪当时怎么会那么无知那么懦弱。

静是驻心之所。非静无以致轻。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大地诞生以前的“无极”原本是“静”的,所以人的天性本来也是“静”的,只因后来慢慢染上了“欲”,才逐渐淡化了“静”。的确如此。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喟叹工作的繁重,生活的沉重,“重”,俨然已成为很多人生命的主题词。然而,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到“重”,无外乎心中欲望太多所致。即“有所忿懥,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或者如佛家所言,“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太重。若要去重致轻,唯有涵养静气。停下来,静下来,无欲无求,无想无念,将心放逐在湛蓝无垠的天空,流连于波澜不惊的大海,驻足在莺啼蝶醉的草丛,让她自在,让她无羁。

静,可以水滴石穿,以柔克刚。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胸中藏有一股静气,才能不畏风浪,不失心智,不惮于魑魅魍魉,不乱于功名利禄,不惑于浮华世事。

涵养静气,不单要“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 ”,那只是小乘;更要“猝然临之而不惊,无辜加之而不怒”,“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若有一天能达到“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抒”的境界,那可说是拥有了大静,大智慧。

在这样一个不安的时代里,胸中当藏浩然静气。

胸中永存英雄气作文850字

胸中永存英雄气作文1000字

任静霞

教师要有静气

教师要有静气

静气美文(推荐)

气藏工程课程设计_教学大纲

做一名静气的教师

年轻干部要善于涵养静气

教师要有静气读书感悟

《胸中藏静气 天地任自在.doc》
胸中藏静气 天地任自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