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20-03-02 03:06: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8——2009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高村镇实验中学

刘文彦

2006—2007学年度考试阅卷工作刚刚结束,我们对学生的历史试卷,认真进行了成绩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题型、题量及分值

闭卷部分: 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50分。

开卷部分:26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7题中日关系,28题读图回答问题,29题唐朝与清朝对外政策的对比,30题西藏问题。

2、试题特点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5小题:唐朝时期,被誉为中银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

A、鉴真和尚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崔志远,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A,此题得分率只有0.56,这是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没有认清导致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第25小题: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D、曹操煮酒论英雄本题就需要一定的文学知识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6小题第

2、3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又如第30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对*的反动言论进行驳斥,这考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许多考生在答经过时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简略,一笔带过。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29小题第3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不少学生启示不恰当。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隋唐至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很零散。但书上涉及这段的知识并不多,应该是好掌握的,只是教师在教学这段历史时,要把有限的知识讲透讲明,教师不要存在畏难情绪,讲清割据的相同之处,讲清割据的特点,在割据的承前启后中去把握。越是这类知识,越要仔细研读大纲教材,弄清大纲的要求,理清教材的脉络,找到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突破难点,统一之后的割据战乱连连,人民痛不欲生,割据之后的人心必向统一,渴望和平。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政权更迭,头绪多,知识散,学生学起来比较头疼,教师教学也不太顺畅。北宋与辽、南宋与金之间的史实学生特别容易搞混,经常张冠李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把辽、夏、金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脉络梳理清,存在的时间引导学生搞明白。具体时间虽然不要求掌握,但存在于哪一时段一定要对比清楚,尤其是三次议和主要内容不要混淆,要让学生明白战是暂时的,和是主旋律,战中争斗,和中交往。这段历史相对于统一王朝,其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地位要次一些,但它毕竟也对历史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这些轨迹不能抹杀,它们也有其发展特点,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丰富性,共同推动着历史滚滚向前。

2、注重能力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发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历史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3、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doc》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