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2020-03-03 06:33: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江苏省特色专业

护理专业

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二0 0 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本专业自2006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一直紧紧围绕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的要求,坚持以护理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技能培养为重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作为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旨在将本专业打造成在省内高职教育领域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龙头专业,以满足《江苏省基本卫生保健制度》顺利实施对于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

在认真分析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建议,我们确定了以下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

1.基于市场调研分析结果,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念,确立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2.构建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课程体系。 3.加强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强化实训中心建设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实现学院“实践为本”的办学定位。

4.加大教学软、硬件的投资力度。

5.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了使以上建设方案得以落实,本专业将“外延拓展”与“内涵提升”有力地结合起来,根据学院“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性高职院”的发展目标定位,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而且加强了过程管理,强化了质量监控,主要举措如下: 1.创新院校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以江苏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张镇静为首的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院以护士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准绳制定了“四段式”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第一阶段表示护生入校后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前7个月,在校内以情境模拟、岗位体验方式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表示第二学期进行为期2周的医院见习,它不仅可帮助护生巩固所学的基础护理技能,而且可为其后期学习《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临床课程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同时培养了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个阶段表示护生于第三学年在医院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跟班顶岗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职业素质得以强化,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第四阶段是指实习10个月后返校学习2个月,根据护生的就业定

位选修《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或《老年护理》,并按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情境模拟的方式加强综合技能训练和理论复习,以便护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毕业考试,为其顺利步入护理职业生涯加薪助燃。

为深化院校联合办学模式,我院于今年开始与吴江市人民医院共同打造了“1+1+1”培养模式,即①双基培养:护生于第一学年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课和文化基础课的学习;②床边教学:第二学年赴医院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完全由院方临床教师承担;③顶岗实习:第三学年分配至各医院跟班顶岗实习。可望此模式能使护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且能帮助他们早期认同医院文化和护理职业道德标准。 2.以能力为本位,优化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与护理岗位需求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零距离接轨,护理专业构建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护理职业教育导向。①遵循“适应临床护理岗位要求”的原则设置了理论课程体系,同时突出其实用性和针对性。将原来按学科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按照人体形态和功能的正常到异常,分别整合为《护理实用人体学》和《病因病理学》;《护理药理学》则在教学内容的取舍、重点内容的安排等方面,力求淡化学科意识,突出高职护理教育的特色;②构建了“校内实验实训、临床见习和实习一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了与之相适应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护理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与考核》课程项目,力求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将实践课课时由50%提高至62.3%;③按照系统化整体护理思想对《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和《儿科护理》等课程进行整合,以培养护生按护理程序开展工作的思维习惯;④为了增强本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我们积极寻求临床专家的支持,先后与北京30

1、304医院和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了《综合实训》系列教材和《临床护理概论》;⑤根据显性和隐性知识立体交融的原则设置了素质教育体系;⑥为了提高护生执业资格考试合格率,本专业教师运用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监督理论,结合实习护生的学习特点构建了《“知识点问题式授课片断链接”护士执业考试网络课程》,目前该课程已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 3.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职业能力培养搭建平台

实践教学条件对于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它决定了护理职业教育的成败,为此,学院领导加大了护理实训中心的建设力度。在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的共同资助下,我院6000多平米的护理实训中心于2007年4月落成。此后,我们诚邀北京301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和苏州九龙医院等各大知名医院的护理专家参与规划与设计,引进国外实训场所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理念,将该中心打造成了全仿真的国家级一流实训中心。该中心设有病床130张,从医院门急诊到住院处、护士工作站、模拟病房、手术室、icu、产房等工作岗位,完全模拟了三级医院的真实全貌。此外,为了保持实训设施的先进性,于近期建成了校企合作实训室,它具有国内一流的护理教学模型。由于护理实训中心设备齐全,且实行全天候开放式管理,所以为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几年来,我院护理专业的实践技能项目开出率达100%,护生课外专业技能训练生均每学年达50多学时,护理专业技能考核的一次合格率达99%。

与此同时,为了给护生实践技能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平台,护理专业本着技能培养高标准的原则,精心选择技术力量雄厚、护理设备先进、护理管理规范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作为我院实训基地。目前,我院已成功开辟了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30

1、304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总院等部队医院在内的诸多优秀实习医院,当前我院已拥有稳定的临床护理教学实习医院一百余家,其中大部分为三级甲等医院;签约教学医院8家,均为本市三级和二级甲等医院。而且,已形成了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格局。每年学院领导会和实习医院领导共商改进实习基地教学环境的举措;为了督促实习期间护生加强理论和技能学习,各院护理部和学校联合制定了严格的出科考核计划。而且,护理专业教师会不定期赴各医院检查护生实习情况,并同时开展考核工作;每年定期召开实习医院教学、实习研讨会,并将实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实习医院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为了激发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的工作热情,对于带教成绩显著的教师学院均授予“优秀带教老师”称号,并给予一定程度物质奖励。以上举措使实习基地的建设步入了良性循环,使实习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落到了实处。 4.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技能

提高护生的实践技能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各课程组大胆进行了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①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新制订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专业实践课的比例由50%提高至62.3%;②以课堂、课间实训相结合为主体,以课间见习为巩固课程实践教学的手段,以课程结束和实习后综合技能训练为补充,开展了遵循任务驱动、情境模拟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设计的形式多样的技能实训活动;③适时补充临床新技术,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性;④改革以一次考核定成绩的评价方式,采取综合评价方式,即“课程技能成绩=平时成绩+技能抽考成绩+技能总考成绩”,其中“平时成绩=练习评价记录及实验报告+临床见习报告+情境模拟实训”;将以往仅由教师评价的单一评价改为护生自我评价、同学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的“三主体”评价方式。 5.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

为了培养护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我们实施了任务引领、岗位体验、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了护生对护理岗位、工作职责的感性认识,使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护生的职业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当前本专业教学已全部采取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且制作了许多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大力进行基于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许多课件已上传至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

6.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专业带头人王艾兰教授系江苏省卫生高职护理专业带头人,近几年来,她主持和参研了省级课题7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主编教材4本,组织了多项精品课程的申报,并主持《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及课程改革的建设工作,同时兼任了多项社会职务,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

在专业带头人的统筹规划下,当前护理专业已拥有一支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精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护理专业教师共计56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6人、讲师4人、助理讲师2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6.42%,“双师型”教师达70%以上,骨干教师占45%以上,均具备核心课程设计能力,45岁以下教师已取得硕士学位者占25.64%。

本专业45%教师具备较强的“技术取向”课程设计能力;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由副教授主持,他们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熟悉临床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动态,能主动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主持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篇二:特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护理

随州职院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护理专业已有53年的办学历史,是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前身是随州卫校护理专业。2002年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高级护理”专业,2004年改为“护理”专业。2009年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康复护理技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该专业现有楚天技能名师2名,“基础护理技术”、“社区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康复护理技术”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护理实训中心为院级示范实训基地,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护理专业)于2011年9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建设,中央财政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护理专业建设,并于2013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2013年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重点专业,

本专业在校生2126人,近三年护理专业招生人数位居所有专业之首。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高达92.3%,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超过92%,就业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质量给予较高的评价,综合评价优良率为95%。本专业学生在学院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在第

一、二届技能大赛中均荣获一等奖;在第三届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我院护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含兼职教师)85名,其中专任教师40人,兼职教师45人,高级职称40人,研究生学历24人,“双师素质”教师69人,整体上已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队伍。近年来,主、参编国家级、省级高职高专教材40余部,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2006年以来主持或参与的教研教改课题9项,其中,省十一五教育教学规划课题《护理职业教育临床护理课程整合的研究》获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6年与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艾滋病病毒耐药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获200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随州市曾都医院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应用》获200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我院老师也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各种荣誉。廖文玲老师在学院第一届“教学做一体化”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冯丽老师荣获一等奖;徐黎老师荣获优秀奖;解红老师在学院第二届“教学做一体化”竞赛中荣获特等奖;池佳欣老师荣获三等奖;戴波老师获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说课”竞赛三等奖;冯丽和解红老师在学院“说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戴波、解红、冯丽老师分获学院“说专业”竞赛

二、三等奖;2014年12月,李岩、董璐璐老师在学院“精品课堂教学比赛“中均获二等奖。

目前,护理专业实训场所建筑总面积已达7580㎡,其中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建筑面积为3980㎡,附属医院建筑面积为3600 ㎡。建立了网络化的校外实习基地,与武汉协和医院、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随州市中心医院等36家二甲以上医院建立长期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随州市中心医院等16家医疗机构建立产学合作关系,与河南洛阳正骨医院等5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资源共享,产学一体,为教学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及护理学的发展,秉承“人文关怀、全程照护”的服务理念,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校院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优化“校院融通、循环渐进、3〃 1〃 1〃 1 ”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内涵,建设适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示范课程;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成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将护理专业建设成为在国内有影响,在省内起示范作用的重点专业。

(二)具体目标

1、成立校院合作理事会,建立“院中校”,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学校、随州市卫生局、随州市护理学会、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在内的校院合作理事会;按照“依托行业,校院合作,医院-学校”共建专业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进“院中校”建设,加强

学院与相关行业的深度融合,以随州市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为核心,结合对随州市护理人才需求的调研情况,确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培养规格,优化“校院融通、循环渐进、3〃 1〃 1〃 1 ”人才培养模式。校院合作,共同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并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力争到2014年,订单培养比例达50%,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

2、优化“三维度,四过渡”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建设三级精品课程示范平台。

(1)按照“双线并行、三位一体”的原则,构建“三维度,四过渡”的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成为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深度结合的“职业人”,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2)实现“三证融通”,按照护士执业证书“应知、应是、应会”要求,精心遴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将教学过程与护理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使毕业生三证率达90%以上,以方便学生就业。

(3)建设三级精品课程示范平台,三年内建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编写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特色校本教材(含实训指导教材)16本。形成院级精品课程带动、省级精品课程引领、国家级精品课程示范的护理专业课程建设良性发展机制。

3、打造一支具有开拓进取、凝聚力强的护理专业教学团队。

校院共建具有“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的管理团队、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教学、科研、服务能力兼备的技术团队(见图1)。三年内,着力打造一支省级教学团队,确保“双师”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专兼教师比达到1:1.26,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青年骨干教师8名,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护理专业师资队伍。 图1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示意图

4、建好校内实训基地,用好校外实习基地,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建设集教学、培训、经营、职业技能鉴定和研发五大功能为一体高水平的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完善护理实训中心体系建设,学校将在三年内建成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设备完善,具有示范性护理实训中心,并不断拓展护理实训中心多元化社会服务功能。完善“医院学校一体化、能力培养综合化、基地建设真实化、资源利用社会化”护理专业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每年面向社会培训护理专业人员6000人次以上。 篇三:兰阅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工作汇报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工作汇报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是2010年11月经陕西省卫生厅、教育厅同意批复设立的。2011年8月招收首届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136人;2012年8月招收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164人。2011年4月,省教育厅批复同意我院增设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并于当年招收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87人;2012年招收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100人。目前,我院护理专业共有在校学生487人,其中三年制学生300人,五年制学生187人。护理专业设立、运行近一年来,在陕西省教育厅、卫生厅的关怀支持下,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本着“打基础、抓内涵、创特色”的思想,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稳步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现将护理专业一年多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设立医学护理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1、建立教学和管理机构

省上批准我院设立护理专业后,我们以此专业为依托,积极组建、设立了医学护理系和护理专业教研室,设立机构,配备人员,充实队伍。和学院其他系一样,医学护理系设置了教学科和学工部两个科室,配备了总支书记1人、系主任1人、教学科和学工部负责人各1人,选配了护理专业教研室主任1人。目前,医学护理系共有教职工22人,其中教学管理人员3人、学工管理人员4人、兼职班主任(辅导员)6人、主管实训的教辅人员5人;有校内专兼职专业教师10人。另有校外兼职专业教师22人。

2、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深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关键。对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我们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适度”的原则和“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强化实践”的原则。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一是加强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新思想和新要求;二是坚持借梯登高,我们先后到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考察、学习,充分借鉴兄弟院校建设护理专业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思想;三是积极聘请当地的专家和学者来学院进行论证和研讨,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把脉。2011年8月,首届新生入校前,我们邀请了延安大学医学院护理系主任贺清明、宝鸡职院护理系白主任、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长付琴、延安中医院院长蔺广东、延安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许忠就护理专业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专家论证,最后制定出护理专业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随后,在人才培养方案试行的近一年时间里,我们又对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修订和完善。我们制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是:①理论基础够用;②突出整体护理核心地位;③突出技术应用特色;④突出现代人文特色 ;⑤突出适应社区护理特色;⑥突出护理应急特色。例如:当前护理一线工作强调人文护理,整体护理,所以我们适当加大人文类课程的比重,如增加心理与精神护理、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护理人际沟通等课程;鉴于大专护理教学学时较为紧张,我们将部分

课程进行整合,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为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把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整合为人体形态学,把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整合为人体机能学,把伦理学与法律整合为护理伦理与法规;为了增强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在第四学期增加了护理综合技能,争取多为学生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加大技能培养的力度。

3、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医学护理系组建后,我们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当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主要从工作制度、科室职责、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三个层面来进行制度建设。

(1)围绕教学和管理,加强工作制度建设

在教学方面,我们认真制定了《医学护理系教学管理规范》、《医学护理系教学质量保障、考核、评价制度》、《医学护理系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医学护理系考试纪律要求及违纪处理办法》、《医学护理系教师上课情况抽查登记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基础医学机能实训室”等7个实训室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完善了医学护理系《教师上课签到表》、《教师教学信息卡》、《教学工作一日流程》、《实训室使用登记制度》等教学运行制度;配套制定了医学护理系教师听课制度、备课制度、教研制度等。坚持通过《任课教师评学调查表》、《学生评教调查表》、《作业检查登记表》、《教师教案检查登记表》,定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考核、信息反馈和整改。

在管理方面,我们认真制定并实施了《医学护理系综合值周制度》、《医学护理系工作例会制度》、《医学护理系干部联系班级制度》以及

《医学护理系辅导员(班主任)班级管理目标责任量化考核及津贴发放办法》等。对全体学生实行每周一早集合制度,班主任(辅导员)实行晚自习签到制度和五年制班主任的坐班制度。制定并完善了《医学护理系学生公寓管理暂行办法》、《医学护理系学生宿舍卫生标准》、《医学护理系学生公寓违纪处理暂行办法》等。

(2)夯实责任,认真落实科室职责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结合医学护理系的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医学护理系教学科工作职责》、《医学护理系学工部工作职责》、《医学护理系团总支工作职责》以及《护理专业教研室工作职责》等科室职责。同时,制定了医学护理系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通过制定科室职责和岗位职责,明确分工、明晰责任,做到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努力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二、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我院护理专业,现有专业教学专兼职教师32人,其中,校内专任专业教师10人,校外兼课专业教师22人。另有校内基础课专兼职教师30人。校外兼课专业教师主要来自延安大学医学院资深教师以及相关医院的高、中级护理师,他们与校内教师共同组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

对于护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我们一直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针。一是引进。2011年,我院医学护理系组建后,围绕护理专业建设,我们从延安大学医学院引进了一名护理专业教研室主任来我

院担任护理专业学科建设的带头人。之后,又从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医学院、延安大学医学院等院校招聘了七名专业教师来学院担任专业教师。二是聘用。一年来,我们积极与延安大学医学院进行合作,聘用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作为我院护理专业的兼课教师,共22人。三是培训。对于新引进的年轻教师注重培养:如岗前培训、医院顶岗培训、讲座培训、集体备课、说课、试讲、随堂听课、少量代课等方式使他们尽快成长。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

我院护理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室7个,包括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示教室、模拟病房、解剖实训室、解剖模型室、基础医学形态实训室、基础医学机能实训室等。共计投资270万元。

另有在建的校内实训室6个,包括内科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母婴护理实训室、icu室、形体礼仪实训室、模拟护士站等,共计投资240万元。 以上校内实训室的建成和使用,可供300多名学生进行10多门课程共220多个项目的实践操作。基本满足护理专业目前的教学及实训需要。

(2)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我们立足市、区(县)两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医教联盟”式的校院合作关系,着力建立护理专业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护理工作总结报告

护理专业实习总结报告

标准化工程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

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护理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
护理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