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于永正老师《珊瑚》作文课有感

2020-03-03 11:52: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听于永正老师《珊瑚》作文课有感

2013年3月

19、20日,我们学校有幸邀请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泰斗人物于永正先生来指导教学。早在去年5月,我已在东莞体育馆欣赏过于先生的《祖父的园子》现场教学,当时就被他简洁、清新、高效的教学风格深深吸引了。而现在,我竟然能与这位“偶像”级人物近距离接触,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更是不言而喻。

这两天下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20号上午于老师在阶梯教室讲授的《珊瑚》作文课。《珊瑚》一文本是语文书上的课文,于老却能把一篇平时只作为阅读教学的课文,活用为作文课的生动教材,真让人佩服。记得上课伊始,于老出示了很多珊瑚的图片。色彩斑斓而又形状各异的珊瑚,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个个孩子瞪着大眼睛仔细地看着,偶尔还发出惊叹。看着看着,于老试着让孩子们给珊瑚取名字。一开始,不少孩子对这个问题都感到有些难度,敢于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比较少。于老一点都不慌,他慢慢地对孩子们进行点拨。于老说,你们觉得这个珊瑚像什么?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孩子们随着于老给的思考方向,不一会儿就把珊瑚的名字想出来了。按照同样的方法,于老让孩子们给许多珊瑚都取了名字,而且于老还会给孩子们介绍每种珊瑚的特点,加深了孩子们对各种珊瑚的认识。就这样,于老把许多许多的珊瑚带到了孩子们的心里。说实话,当我不断的听着于老用同样的方式教会孩子认识珊瑚的时候,我不禁在想:鼎鼎大名的于老,教学方法怎么会如此单调?这样不怕课堂变得沉闷乏味吗?带着疑问,我耐心地听下去„„随着课堂的渐渐深入,于老开始引导孩子们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根据每种珊瑚的不同外形,给它取个适合的名字,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珊瑚的不同特点,想象珊瑚活动的情形,把自己想到的话串起来,变成一段通顺流畅的话。于老先让孩子们把想到的内容在班上跟其他同学作交流,孩子们也纷纷地作出评价。随后,于老还让孩子们把他们想到的话写下来,再加以适当的评价,这样一篇佳作就诞生了。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于老之前重复了很多遍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是用来潜移默化地交给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一最有效的方法。正因为孩子在这种不断反复的教学中把老师的方法内化了,才能收到这么多的课堂生成的优秀成果啊!

于老的这节课,让我至今还不断回想,获益良多。最让我敬佩的,是于老用自己那最简单、朴实的教学风格,去感染学生,感染在场的所有老师。于老用最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最简单的方法,只有“简简单单教语文”,才是语文课永恒的真谛。于老在上《珊瑚》的时候,他的ppt绝不像我们公开课那样精美,这里插一个动画,那里插一段背景音乐。于老紧紧把握住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发挥想象,结合珊瑚的特点写珊瑚。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重、难点,于老用了大量能体现出珊瑚各种形态、特点的图片,力求把珊瑚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很多青年教师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想尽办法都得让自己的课堂充满亮点,尽可能在同一节课里安排各类环节,用上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打造出来的课堂,也许能让人心里留下些许精彩的镜头,可是课后却缺少让人回味和深思的地方。于老的课堂教学简洁而高效,实在而精彩。

还让我深深敬佩的是于老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代名师,于老对待学生以及平时的待人接物是那样的亲切友善、平易近人。早就听闻于老跟学生的关系相当亲近,这大概就是跟于老与人为善的人格魅力密不可分。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犯的错误,还有哪些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孩子,于老从不会破口大骂,只会给他们善意的提醒和耐心的教育。在我身边,我偶尔会看到有的老师经常批评学生,甚至会用一些比较过分的言语,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还让自己与学生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作“人”看,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多多深入学生的内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要知道,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的一句狠狠批评,可能会让学生更加无地自容,心里更加难过,也伤害了师生间的关系。如果在这时给学生多一点包容、理解和改正的机会,学生就会认为,你就是那个最懂我的人,就是我的好朋友。

听于老这节课,还有一点小小的得意之处,因为这天的晚上,正值我出阁之喜!能在我人生如此重要的一天,有于老作伴,真是增添了无限光彩。带着于老给我的“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宗旨和“与人为善”的为人之道,我相信我会在未来的路上越走越远。

听于永正老师课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定稿]

听于永正老师讲朗读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

听于永正老师讲课心得体会

听于永正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听于永正老师讲课心得体会

于永正老师

于永正老师

大巧不工—听于永正《珍珠鸟》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珊瑚》作文课有感.doc》
听于永正老师《珊瑚》作文课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