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读后感(版)

2020-03-03 23:43: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幸福人生》读后有感

黑山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研所

苗秀影

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读的《幸福人生》这本书,这本书是蔡礼旭老师弘扬传统文化的一本书,以前也曾走进过传统教育的课堂,对自己的影响不是很深,但是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之后,内心却有了一个质的转变,感触很深。

在当今的社会上,不同的人对什么是幸福的人生看法是不同的,通过读蔡老师的幸福人生之后,我的个人观点是人生要想幸福,就要有一颗善心、孝心、感恩的心。这就是要求我们接受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与人与己都是利于行的,而且要从己做起,从教育好下一代开始着手,因为在现在的社会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小时候把孩子养成宠物,长大把孩子逼成废物,很多家长为了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梦,都忽视了传统文化而耽误了孩子。蔡老师讲到:一个老师一条路,二个老师两条路,三个老师交叉路,四个老师十字街头,老师越多越危险,这里的老师说的是种种的思想观念。为了培养下一代,很多人都在看心理学,今天学苏联的,明天又觉得意大利的不错,改天又换欧洲的,这样岂不是把孩子当成了试验品,很可能实验到最后,错了,重新再来吧!可能么?不可能。培养孩子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因为孩子误不起,也有的靠自己慢慢摸索,也不行,因为孩子等不起,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才能让一个孩子一生幸福呢!进而让每一个家庭幸福美满呢?这种正确的观念只有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也许有很多人不信,说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在一九九八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得奖主,在巴黎召开联合会议,

发表了一个联合宣言,宣言里面说道,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生存的话,必须重新回到两千多年前,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大家想,诺贝尔得奖主都是什么样的身份?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能得到诺贝尔奖,但是他们却都异口同声提出来,希望二十一世纪的人想过好日子,要赶快汲取真正圣人的智慧,这就说明了古圣先贤的智慧的确是真理,再有,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上下几千年,经过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不是真理决不能传承几千年!一个人也好,一个家庭也好,大到一个国家,构建和谐幸福,古圣先贤的教诲放诸四海皆准。我粗浅的领悟到一下四点: 领悟一:幸福之根是礼

按古圣人的教诲一个有礼貌的人,他的人生会很顺利,因为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对我们下一代来说,礼貌是幸福之根,我们教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好习惯,就可以帮助孩子一辈子。比如:在生活上孩子需要学,包括简单的吃饭走路 ,大家都知道,一失礼别人对他的印象就不好,大多数家长认为这没什么,对不对?不对。举一个例子,你去别人家做客,吃饭的时候,亲朋家的孩子一句话也没说,没等客人就坐他上来就吃,你什么感觉?反之,孩子很有礼貌,你又什么感觉?把这种感觉放在自家的孩子身上你再想,应该学还是不学呢?这是人一生的根基,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孩子小时不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的礼貌,以后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不能立足于社会的人生就谈不上幸福!我觉得作为一个家长,只有当为人父母的人了解到一个孩子人情世故一定要懂的时候,孩子才有机会在生活的

点点滴滴当中学,一个孩子能不能博学,是受父母的影响的。但是我们家长很多看重的都是学习成绩,这一点也是我本身所犯的。如果现在问每一位家长:是学礼貌重要还是把成绩从98分拉到100分重要?相当一部分人都会说学礼貌重要,但在现实中,现在的家长,是在做前者还是后者?肯定都是后者,问题到底出在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分数好了,子未必成龙,女也未必成凤,他的人生也未必幸福美满。有多少高才生却是生活的低能儿,考入大学不久被学校退学,或是自己辍学,因为与人打招呼的能力都没有,还有自己的生活能力很差。与人相处的能力跟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事,而98分跟100分差2分,是不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不学礼,孩子的人生可能会增加很多阻力,因为一失礼别人就可能不帮助他,甚至 会障碍他,反之,就会有很多的助力,两种人生哪种人生更幸福?肯定是后者。在没有读幸福人生之前,我平时也教孩子礼貌待人等,但是却没有领悟到这么深。

领悟之二:幸福之源是孝道 ,善心,感恩心。

说道孝道,我们的脑海里会显出很多不孝道的例子,在不知不觉中会对那些不知道孝道的孩子很生气,其实这不应该怪孩子,人不学不知义,大人都不知道做人的根本在哪,所以就没有传下去。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老师是孩子一把行的标尺,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只要能把孩子的孝心恭敬心提升起来,他的内心就会起了化学反应,他们会觉得老师家长这么爱我,我不能让他们伤心,所以我们现在假如不启发他们的孝心,恭敬心,只是盯着他的成绩,老师累,家长也累,

看到这些话的时候,我自己在反思,(还好,我还能叫自己反思一下):为什么在孩子身上自己每天觉得心里很累?就是我也同样盯住了孩子的成绩,冷静思考一下,我们家长能盯多久,他去读大学了,我还能盯么?我也耳闻到有多少大学生离开家之后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发生了多少令人惋惜和后悔的事情,他没有孝心,善心和感恩的心,所以做出了让家长伤心的事。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之后,我开始去观察孩子,自己也试图改变,发现孩子以前学的弟子规和传统文化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只是我以前没有发现孩子这些优点,没有更好的引导孩子,现在想想的确是我做家长的失误。回忆起每天去接孩子,看见有很多家长开车接孩子,步行也都是家长或爷爷奶奶背着书包,而我家的孩子每天都是不步行自己背着书包,有一次,孩子感冒了,在回来的路上,看见孩子发着高烧,我就说:“儿子,妈妈帮你背书包吧!”孩子说:“不用了。”我就去从孩子身上拿书包,这时孩子说了一句话,当时我真的要流泪了,孩子说妈妈:“看见你头发有几根都白了,我看了心里都难受,我要是能发明种让妈妈年轻的仪器就好了,还是我自己背书包吧!弟子规学校的老师说,自己的事自己做!简单的话语幼稚的想法,但却让我明白了孩子对我的一份孝心。也悟到了我做的不如孩子好。也没有更好的引导孩子。以前我对孩子要求很严厉,有时还大发脾气,从那以后每当我再想和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就会想这句话,告诉自己要讲究方法,也感到了自己身上的毛病。不但要给孩子种下孝心,感恩心,善心的种子,也要时时提升孩子的这种心境才对,孩子人生幸福,家庭和社会自然也会和谐美满,记得

在我以前看弟子规的光盘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是在烟台,有个孩子他在小学,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后来他的父亲因为爱人的病重,自己觉得承受不了,就跑掉了,他的母亲,病重,又遇到丈夫的背离,一下子禁不住打击,就自杀了,结果这个孩子很孝顺,母子连心,很快的发现母亲的状况,送医院,把母亲给救回来了,这个孩子跪在母亲的病床前,对这位母亲说:”妈妈,你不能死,我以后要当医生,我一定把你的病治好,所以妈妈你要答应我,你要等我。这个母亲当下被孩子至诚的孝心感动,对孩子讲,妈妈以后不会再轻生了。这个孩子从此必须扛起照顾母亲,照顾家庭的责任,但是这个孩子并不觉得苦,因为他的孝心起来了,只要母亲能欢喜,就是他生命最大的幸福,这个孩子,除了照顾家庭,还得要学习好,所以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他是在告诉自己,我没有其他的时间再复习了,回去就得照顾妈妈,当下老师讲的我要全神贯注的学会。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孩子,有很多孩子,家里有钱,都把他送到补习班去,这样的孩子坐在教室里,心里可能还在想反正今天老师讲的补习班还会教,晚上再听好了,这样孩子可能就不专心了,同时我想到我的孩子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把当天的作业一一的检查讲解,可是发现有时感觉好像在课堂上老师没讲似的,我反思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孩子有一种依靠的心里。是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来引导孩子,自己也没有帮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

领悟之三:不要从小置孩子于欲望之渊

欲望是渊,置渊险至。所以从小不要给孩子欲望滋生的环境。 蔡老师讲的一个初三孩子的事例,感触特别的深,一个初三的孩

子亲自煮饭给他父亲吃,结果他父亲吃完就死了,倒在地上抽搐就死了,没过多久的时间,她的母亲吃完饭也死了,结果在拜祭他父母的时候,一拜祭玩,这个孩子马上就不耐烦的把拜祭的食物倒到水池里面去了,然后走到婶婶身边问:“我的爸爸和妈妈买了保险吗?”这一问和这个孩子的举动让他的婶婶感到疑惑,经过警方的调查,结果是什么?是他亲手下毒害死了父母,为什么要下毒毒死自己的父母呢?动机就是为了买一部手机,没有达到欲望,就想尽一切办法。一个孩子居然为了买一部手机,把最亲的父母毒死了,他的心中已经没有恩和意了,有的只是欲望,他心里就没有想到:保险费才一万多,手机没有可不用,可是当父母没有了,用多少钱都没买不来,再想喊一声爸爸妈妈,到哪里能找到?深思真的是很痛心。但是有很多人却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对物质有这么强烈的欲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回答就是从小教的,谁教的?父母。而现在的父母却很少有能冷静下来思考的;还有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个28岁的在京研读的女大学生李竹因为家里拒绝为他偿还120万的巨债,她亲手开车撞死了亲生的母亲,想一想人之初,性本善,不是孩子一出生就有挥霍的喜好,也不是出生就没有亲情,看到她在看守所里是还没有一点悔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 能做出这样的事呢?是孩子出生就没有一点人性么?不是的。那是什么?不值得我们去深思么?

所有的这些事例,都是在小时候家长就给孩子培养成了一个以欲望为追求的目标,往往有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互动的方法是物质,这月你考的好,我就带你去吃肯德基,这是小学;上了初中,假如你

考的好,我就给你买一部好的手机;高中呢,大学呢,可能是答应给孩子买一台电脑,买品牌的服装……想一想,孩子拼命学习的动力是什么?不是要成就自己的人生,然后进而可以奉养父母,不是,而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在孩子脑子里装的都是欲望,统统是以欲望为追求的时候,就会做出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出来,是父母给他们灌输了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欲望是渊,一旦一脚下去,便是无底之洞,深不可测。所以我想我们为人父母者应该是给孩子一种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不仅仅是给孩子铺设了一条幸福的人生之路,也是在为自己,为家庭,为整个社会铺设了一条和谐之路。

以上只是我读《幸福人生》之后的一点感触,认识很粗浅,如果能获得大家的共识,将带给我很大的信心和鼓舞,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条幸福的人生之路!谢谢大家!

2011年9月

幸福人生读后感

《幸福人生》读后感

书香校园,幸福人生(版)

美味生活 幸福人生(版)

《人生的幸福左岸》读后感

《如何经营幸福人生》读后感

幸福人生

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全文)

清正廉洁 幸福人生

人生的幸福

《幸福人生读后感(版).doc》
幸福人生读后感(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