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2020-03-03 22:42: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按照《三国演义》所说,有:“卧龙、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然而,西蜀刘备却得到了两个人的辅佐,那应该更能得天下了,但事得其反,刘备反而没有得到天下,有人说是刘备得到了两个人,所以才不能得天下,其实细读三国,就会知道西蜀的灭亡与得到两个人没有任何关系,有很多人总结了西蜀来灭亡的原因,归纳来说就是以下几条:

1 儿子不成气候

2当初一时冲动发动了夷陵之战,元气大伤。而且打破了吴蜀同盟。 3诸葛亮愚忠 4 宦官当权

5 朝中武将关系不好(比如刘封同关羽,也因此失了荆州,丢了关羽)

然而在这几条中,我认为首要的应该是诸葛亮的愚忠,虽然刘备好几方面做的并不好,导致了西蜀国的灭亡,但我个人认为,占分量最重的而应该是第三条:诸葛亮的愚忠,他帮助刘备建立了良好的行政管理体系,保障了全境内的政令畅通,为他的几次出争做了充分的准备;却没有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所有机构的运行,都建立在他个人的指挥之下,一但脱离他的掌控,就完全乱套了。他多次慧眼识英雄,从人群挑出了很多的人才,但是他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全凭个人的眼光,凭借个人的眼睛和判断,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比如北伐时的马谡,多人劝说他不能用马谡,而他一意孤行,致使一次北伐完全失败。

而在这一时期,反观魏国,完全继承了前朝的人才甄选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曹操又有了新的改进,把原来的任人唯贤改成了任人唯才,也就是说在魏国,只要你有才能,就能得到重用,不管你的德,唯然曹操的做法为后人所诟病,担这一措施却实为魏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反观西蜀,诸葛亮在选人时先注重其贤,而后才是其才,人不贤不能用,比如魏延,一直认为其脑后有反骨,所以不重用,并加以提防。并且在他治理西时期,西蜀在无优秀的治国人才和领军人才出现,所有事务均出自诸葛亮一人之手。

有人说,明朝的管理体制是最完善的制度,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最长时间长达28未上朝,但明朝在此期间对内对外战争记录居然是全胜,可见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多么的重要。如果说诸葛亮三年不管理朝政,恐怕西蜀就乱套了,所以说管理一个国家是靠高效、完善的管理体制,而不靠某一个人的才能和魅力。

虽然西蜀最终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也没能完成刘备的嘱托,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还是这位历史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发明家,有一幅对联,生动的描写了诸葛军师的功绩: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doc》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