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评价及改进措施

2020-03-03 21:08: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政策评价

改革开放后主要实施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改革农产品流通体系,2000年前后土地开始规模流转,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经营模式开始形成,初步构筑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家庭承包责任制经营模式、土地流转形成的小规模集中经营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和农民专业合社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适应了农业经营模式,但几种经营模式的弊端也是不容置疑的。

(一)家庭承包制经营模式。家庭承包制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经营权的需求,发挥了家庭经营的优势。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小生产模式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存在着矛盾。家庭经营的地域性、分散性和自然经济性决定其存在生产成本高、技术含量低、生产盲目性大、抗御风险能力差和经营效率低的缺陷。农民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同高度组织化的企业主体是不平等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在农产品市场上,由于农业作为供给方面的集中度低,需求方面的产品替代范围大,使农产品销售面临过度竞争。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上,作为供给一方是垄断和集中程度很高的工商资本,作为需求一方是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家庭,农民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方面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尤其目前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其生产本身的经济技术特点决定了农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效益分散,造成农业投资环境趋向其他产业,表现出积累能力不足、积累机制不全、投资效益不高的缺陷,单靠农业自身无法提供改变弱质产业所需的先进设备和要素。

(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龙头企业有利于组织大批农户发展生产,但在客观上却是把农民束缚在从事提供初级农产品生产的狭隘范围内,广大农民得不到这一行业的平均利润,而重点从事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则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合法获取农产品增值链条上的绝大部分利润。因此说,这种模式是藏富于少数的涉农大资本,而不是藏富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民。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不利于调整社会分配结构,不可能承担起进一步推动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任。龙头企业带动模式虽然眼下政绩好看,但客观上却促使社会分配结构日益失衡,加剧新形势下的社会基本矛盾,因此不符合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

(三)土地流转形成的小规模集中经营模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两种模式以其小规模、灵活性和因地制宜的多样性显示出与乡土农业相适应的顽强生命力。它们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个体农户在生产经营中势单力薄的不足,有利于保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的相对稳定。但其先天弱势和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两种模式与已经大举进驻农业领域的大资本相比,没有平等谈判的条件,缺乏发展的自主空间和自由度,只有充当涉农大资本的附庸和掮客。其二,依靠其自身力量无法突破先天的发展瓶颈——资金、科技等生产要素和劳动者素质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其经济活动能力也只能局限于生产原材料或粗加工包装的原始领域,很难延伸其农业产业链进入到现代化食品加工业和国际贸易业。其三,以其先天孱弱的实力无力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一旦遭遇不测则血本无归、一蹶不振。 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的途径

根据国内为农业发展的经验,按照“入世”后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构筑强大的支撑体系,才能确保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成功,同时也是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构建有力的支撑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农业保障体系

农业保障体系包括自然灾害保险,市场风险防范,灾害紧急救济方面。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障体系,需要确立农业保障是政策性保险的观念。在建立市场风险的规避机制方面,发达国家在WTO规则允许范围内,以财政资金为后盾,建立农产品评准制度,目标价格,生产结构调整补贴,农民转业支助,资源保护等机制,以减少市场波动给生产者带来的损失。我们应当在财政状况不断改善的条件下,逐步实施这些可借鉴的办法,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构建“市场平台”,完善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体系。通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可以引导产业种植结构调整。涉农企业可以根据期货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和不同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从收益最大化原则出发,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种植面积,追求最大边际产量和边际效益。

3.构建“信息平台”,强化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信息收集、分析、整理与发布制度;抓好信息发布平台建设。采取网络、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有条件的要建立信息大屏幕和电子触摸屏,做到市场信息“一点通”,及时、准确地向交易双方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候信息,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帮助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引导农民调整结构、保持市场平稳运行,实现农产品增产增值。 4.建立健全农业信息体系

农产品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以后,减少市场风险的重要办法是为企业生产者,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做出理性的反应和选择。一是整合好信息网资源。通过合作,股份,合伙等多种形式,对农业信息网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行资源共享。二是开展信心到乡镇,进村入户的工作。形成国内外市场,政府,企业,乡镇,村,农户纵横交错的多维的网络体系。三是加强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工作,真正发挥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作用,以适应提升农业生产经营发展的要求。四是政府放开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同时增加行政,法规和工作的透明度。 5.建立健全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体系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稀缺资源,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政府要通过一系列土地制度来规范这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性利用。农业现代化,规模化要求土地逐渐集中,以适应农户作为种植者,企业作为生产加工者和经营者的要求。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时优化其配置的一个前提,必须建立承包权的动态化,市场化和柔性化的农地产权制度。 6.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为使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内部形成合力,必须坚持以利益为纽带,合力调整产业链各环节的关系,从而保证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运转。

7.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在进一步强化集体统一服务的基础上,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积极培育新的服务主体。

8.建立健全科技推动机制,加速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比较效益。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当前在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稳定农技队伍,抓好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农业新品种的研究开发。二是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三是积极开发名牌产品。把开发农业名牌产品作为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围绕改造老名牌,开发新品牌,大力引进国内为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和新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创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产品 9.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机制,保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依靠政府行为,加强宏观调控,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搞好规划布局。要立足实际,对农业产业发展进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形成布局合力,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格局。二是搞好组织协调。主要是协调农村和财政,金融,外贸,人事等有关部门,积极帮助解决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三是搞好政策引导。各级政府对农业生产布局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建设应提出具体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护理评价改进措施

教师发展性评价报告及改进措施

社会评价活动改进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评价及改进措施

大班上 幼儿发展评价及改进措施

智能配电房APP评价及改进措施1116

中班上 幼儿发展评价及改进措施

问题及改进措施

心肺复苏操作演练评价及改进措施(推荐)

李家小学过程性评价反思及改进措施

《农业政策评价及改进措施.doc》
农业政策评价及改进措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