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 说课稿

2020-03-02 10:24: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爱心架起友谊桥》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爱心架起友谊桥”,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八年级),属于人际交往心理范畴。

一、教学理念和目标

爱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友谊,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奠基石。对朋友付出真诚的爱心,建立患难与共的美好友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教材设置“爱心行动”这一单元,围绕“患难见真情”这一主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渗透,让学生体会在关键时刻,关心朋友、付出爱心的重要性,培养青少年“爱”的能力。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三个活动目标:

1、了解“患难见真情”的深刻含义。

2、学会主动关心朋友,付出爱心。

3、感受快乐,获得人生价值。

二、教学方法

我以故事和情景为主线,采用情境体验法、讨论分析法、交流汇报法进行教学,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活动过程四部曲:

1,情景导入,感受真情。 2,活动引领,学会关爱。 3,联系生活,付出爱心。 4,实际行动,体验快乐。 现在,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这一课的。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 情景聚焦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患难真情”的意义,我准备了一些典型的事例,(课件出示)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最初,恩格斯经营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业

资助马克思顺利写作。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完成朋友的遗愿,正是这种无私的友谊及真心的付出,才使得《资本论》这部革命史书得以顺利出版,为共产主义阶级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国历史上也有“知音难觅”的故事,传说俞伯牙是一位琴师,却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只有钟子期能领悟其中的真谛,俞伯牙将他视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断心爱的瑶琴以祭知音,被传为佳话。

通过这两个经典故事,向学生展示患难友情的无限珍贵。

(二)各抒己见

在“情景聚焦”的基础上,讲述《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鲁滨逊流落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孤岛上,他最先感受到的是孤独,寂寞和无助,最终他明白,没有朋友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作为青少年,我们的朋友正在日益增多,我们不能一味地等待朋友来帮助我们,而是应该主动去帮助朋友,从此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可以怎样关心朋友,帮助朋友?为了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几个场景。

场景一:体育课上,小明跳高时不小心崴了脚,痛得坐在地上起不来。 场景二:小建是个领养的孩子,最近他知道了真相,情绪异常低落,时常偷偷落泪。

场景三:小芳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可是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多病,她面临着辍学的危险。

学生看完小品后,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他们的朋友,遇到上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2、帮助别人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热烈的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我们要主动关心朋友,在朋友需要时伸出热情的双手,雪中送炭,让朋友在危难时刻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友谊会因为我们付出的爱心而变得更加牢固,世界会因为我们付出的爱心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本课的中心主旨,也是课后同学们努力的方向,

(三)心灵感悟

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通过倾听经典的歌曲,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患难见真情(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的道理,从而主动付出爱心,关心朋友。交代学生自己做一件关心朋友的事情作为课外作业,结束本课。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主要讲以下三点: 1,灵活处理教材,本课活动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实际生活,安排了几个生活场景,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心朋友,珍惜友谊,懂得付出,用爱心架设友谊之桥,潜移默化的达到活动目标。

2,运用经典故事,深入浅出,有效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真挚友谊的伟大力量,使平凡的友谊得到升华。 3,本课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爱心,发展友谊的平台,在这里,学生重新审视自我,发展自我,客服自私,学会博爱。最终全面培养和塑造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高一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本次说课的主题是《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高一《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第一分册第18课,本教材是由湖南省

教科院编著。学好本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调适自己情绪的方法,以便以更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良好情绪对于学习的动力作用以及挖掘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说学情

学生状况: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适自己的情绪。而且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时期,形成了他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他们在处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冲动、极端化,难以很好的调适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主题是《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是来自教材中的《最近比较烦》一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并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情绪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以合理的方式、方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增进身心健康。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分为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清楚的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2、态度和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能力和问题解决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

五、说重点 重点:理解合理调适情绪的重要性

六、说难点 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

七、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前面所说的认知、态度和情感、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过程:

1、本课设计为六个板块,分别为:

(一)故事导入;

(二)情绪的故事;

(三)情绪的图片;

(四)情绪的假设;

(五)锦囊妙计;

(六)教师小结

2、故事导入:教师主要通过一个关于林肯和他的陆军部长斯坦顿的情绪的故事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3、过程:

(一)情绪的故事。为了贴近学生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两个故事,告诉学生任何情绪的表现都应去适应,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二)情绪的图片。分为两个小环节:一是教师出示各种情绪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与表述一一对应,学生体会各种情绪的外部表征。二是列出喜、怒、惧、哀、恐等情绪,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容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在课堂中加以整理并理性分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最近一周或半个月以来的情绪体验进行勾划,句划出最适合自己情绪体验过的词,如果以上有没列出来的词语,学生自己也可补充写上。

(三)情绪的假设。通过以上分类,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以下十种情境,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比如有人弄坏了你的文具,你会产生什么情绪?有过这种体验吗?当时又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一旦再出现类似的这种情况,产生这种情绪时又如何调适呢?等等。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如产生被激怒的情绪时,①分析一下为什么发怒;②分析一下发怒的后果;③怎样使自己不过分激动;④如何控制、调节被激怒的情绪等。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上三个活动让学生在弄清情绪的各种分类后,当面对这些不良情绪时,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来合理调适情绪。

(四)锦囊妙计。为学生提供一些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

1、怡悦调适法。利用古代的一个故事作为背景。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并利用“怡悦调适法”来解决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告诉学生如果自己怒骂无常,愤怒难耐,也可以通过这种怡悦法来进行调适。

2、宣泄法。分为三种:①在产生痛苦、悲伤、难过等情绪时,可通过哭来宣泄、释放积聚在内心的痛楚,达到心理平衡;②有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时,可通过音乐或书写宣泄法来调适;③如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借助一些外物来宣泄,比如说拳击、打沙包等方法。

3、还可以用自我暗示法、意志控制法、理智调适法、活动转移法、注意力转移法、交往调节法、情绪升华法等调适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堤坝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和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

(五)教师小结。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作业的布置和教师的小结:

1、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①想一想良好调适自己的情绪是否还有其他方法?②情绪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有哪些?③我该怎样调控才能获得良好的情绪?

2、教师结束语:情绪是人心理能量的调节器,它可以发动人的行为,确定人的行为方向,对人具有无法估量的感染力。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情绪的正确作用。让我们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让自己的情绪永远都拥有舒适、温暖的环境,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多地呈现出一片晴空。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说课稿[优秀]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说课稿[推荐]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禁忌

《人际交往 说课稿.doc》
人际交往 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