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绘画教学指导的策略反思

2020-03-03 11:32: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班幼儿绘画教学指导的策略反思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开发幼儿智力及潜能,培养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绘画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绘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现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幼儿园的任务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谈一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认识。

新《纲要》中将儿童画定位为“自主性”绘画,这一科学地定位促使我们幼教工作者在进行绘画教学前,必须先理解新《纲要》的艺术教育理念。

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绘画现状,我们对在绘画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对小班幼儿绘画进行策略性指导。

一、小班幼儿绘画现状分析。

孩子不爱画画的原因:

一、初入园的不适应;

二、恐惧心理;

三、自尊心受挫;

解决对策:一,结合手工活动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方案,让幼儿在自觉参与状态中学会绘画的基本技能。

三、变评价过程为过程中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

3岁至4岁的幼儿一般都喜欢涂涂画画,可是,我发现班上的幼儿不爱画画,有的孩子甚至一参与绘画活动就哭。这是为什么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我班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爱画画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6%,为此,我与幼儿家长进行了接触,发现孩子不爱画画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初入园的不适应性,导致有些幼儿拒绝参与绘画及其他活动。

第二,在“涂鸦期”,有的孩子没受到良好的的启蒙教育,导致其对绘画活动有恐惧心理。这主要是由于家长不了解涂鸦对孩子发展的意义而断然制止其“乱涂乱画”,或嘲笑,责怪孩子画得不好而造成。

第三,幼儿园教师组织的集体绘画活动挫伤了部分幼儿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厌恶,害怕画画。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没有尊重孩子之间绘画基础的差异,无论选材还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都不能做到面向全体,注重个别,使集体中出现“画得好的爱画——多画——画得更好”和“不会的怕画——不画—— 更不会画”两个极端。

2、教师没有遵循儿童绘画从涂鸦阶段到表现阶段和再现阶段之后逐步进入写实追求阶段的循序渐进规律,而是强迫孩子跨越应有的发展阶段。如,在小班组织大量临摹活动以及枯燥无味的涂色训练,结果使孩子们怕画画。

3、教师忽略了观察生活是绘画学习的源泉,培养情感是绘画学习的根本,思维及想像是绘画学习的中心,创造表现是绘画学习的生命,而一间斗室,一幅范画加说教是目前很多幼儿绘画教学的真实写照。这不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4、幼儿最重视老师的评价,师评由于通常在绘画结束部分进行而常被教师忽略。教师即便进行了评价,也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着重于评价画面效果,而忽略对创作过程的评价。再加上教师评价画画的标准受成人审美情趣的影响,使有些思维活跃却画不像的幼儿,由于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肯定,失去了参与活动的信心。

小班幼儿绘画发展主要处于以涂鸦期为主并逐步向象征期过渡的阶段,这时的涂鸦并非是早期未分化的涂鸦,而是从开始时的一种认识探究活动发展为有意识地命名涂鸦活动。幼儿虽然仍未能画出具体的形象,但开始意识到所画的线条或实物已明显地想表达自己意图。在画面上常常是一些类似象征符号那样的线条和简单的图形,单单只是摆在画面上,相互间没有任何联系。总的来说,命名活动是在画出图形之后出现,而在这一阶段末期,开始形成简单象形图样,图样与图样之间无联系,即向幼儿绘画象征阶段发展。

总之,涂鸦活动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涂鸦是绘画活动的准备阶段,因此,在小班,让幼儿自主地画、让幼儿感受到绘画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班幼儿绘画指导中的几个“误区”。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基本按照讲解、模仿、教师评价三段体的模式组织活动。下面就以活动“房子”为例,我们看一下传统的以活动的组织、指导、评价三段体模式的绘画教学活动实录。

案例实录:

活动名称:我喜欢的房子

活动目标:

1、能用三角形、半圆形等图形以绘画的形式表现房子。

2、能适当进行添画,情节合理。

3、用过的蜡笔归回蜡笔盒。

活动准备:教学图片“房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家的房子的外形特点。

教师导语:“每个小朋友都有家,有的住在楼房里,有的住在平房里,家里的门和窗也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想想,然后说说,你住的房子是怎么样的?从外面看是什么想什么形状?它有几层?你家的周围有什么?”

幼:我家住楼房。

师:房子是什么形状?

幼:方的。

师:房顶呢?

幼:长长的。

师 :是长方形吗?

幼:点头。

师:窗户是什么形状?

幼:窗子也是长方形的。

师:你家的房子周围有什么?

幼:我家楼下有大树、花还有玩的东西。

2、出示范画,交代作画要求。

对话实录:

师:“这里老师画了一幅画,上面有马路,树木和老师的家,今天请小朋友也把你的家用笔画出来,好吗?”

幼:“好。”

师:“看看老师画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

幼:“三角形、长方形。”

师:“窗户是什么形状?”

幼:“长方形的。”

师:“小朋友画房子的时候,想想好画在什么地方合适,想一想房子的样子,然后再下笔。用过的蜡笔送回蜡笔盒。”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幼儿绘画的位置、大小及房子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4、总结评价活动。

对话实录: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幼:“我画的房子,三角形的房顶,我家住新街口。”

师:“他画的房子好不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幼儿:“好看。”

师:“老师也很喜欢他的画,因为他画的房子很大,颜色涂的很均匀,线条都朝一个方向

—从上往下,我们小朋友涂色时也要向他学习,要细心。”

从这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绘画教学的弊端:

误区一:拔苗助长。

1、目标定位起点高。小班幼儿绘画发展处于以涂鸦期为主并逐步向象征期过渡的阶段,即使能够添画,画面上图样间也是无联系的。

2、不允许幼儿“犯错”。其实幼儿在绘画时,所谓的“错误”

是教师认为幼儿画的和自己原先设想的有差距,在指导过程中,对其加以批评、指责,使幼儿丧失了绘画兴趣。

误区二:忽视带给幼儿丰富的审美愉悦体验。

新《纲要》中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单纯的一张教师的范画,并不能给幼儿丰富的审美愉悦体验。

误区三:重技能技巧的传授。

新《纲要》提出幼儿艺术教育必须“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在案例中,教师注重讲解范画,使幼儿获得错误信息━━房子就是老师画的这种,同时忽略了小班幼儿也有进行自我表达的需求,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使自主地绘画变得不自主。

误区四:过分热心指导与帮助幼儿。

教师往往不管自己是否看懂幼儿的画就帮助其修改画面,例如,案例中有的幼儿画了会飞的房子,画面上添画了小鸡,教师看了画,帮助幼儿将小鸡改成小鸟,告诉幼儿这样更好。这样的帮助是教师强加的,让幼儿觉得无所适从,它背离幼儿个人意志,剥夺了幼儿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

误区五:过分重视绘画结果。

教师对绘画活动的评价,常常以教师出示的范画为参照,以与范画相似程度为评价,且在案例中,教师在评价时用自己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代替幼儿对同伴作品的评价,其实,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角度,谁也无法相互代替。

误区六:没给幼儿创作后从作品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由于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对教师有较强的依恋和信任,加上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主要来源于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因此,教师的接纳、赞许和分享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通过对教师好评的反馈,幼儿会从内心品味着成就感。

三、小班幼儿绘画教育指导反思与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开展了“让小班幼儿爱画画”的研究活动(重点是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从迅速消除幼儿对绘画活动的恐惧、培养他们参与此项活动的信心着手,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针对传统教学我们有必要也必须进行如下的反思:

传统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的象不象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教学内容也按老师意图基本固定,可以说是一种带有封闭式的技法训练。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这种封闭性之绘画教学显然是应摒弃的,必须加以改革。对传统艺术教育的反思━━如何打破传统的绘画教学方法“模仿画教学”,即改变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式教学。如何借鉴自由画优点,使幼儿在绘画创作中更好地发挥自主性的反思。在幼儿自主性绘画中,教师怎样突出主导地位和如何发挥的指导作用的反思。绘画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突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绘画教学的束缚,挖掘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注重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的培养,绘画活动内容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不一定从技能开始,也不一定从临摹开始,幼儿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教师要将选择内容之出发点由以老师为主的“我要他画什么”转到以孩子为主的“孩子想要画什么”上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二)结合手工活动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动。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

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纸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为了让幼儿感知理解对称,我们先让幼儿玩染纸。通过折叠、印染等一系列活动,幼儿感知了对称,在绘画时,他们对画对称物丝毫不觉得困难。再如,用棉签画“串儿红”前,先进行撕纸、有序粘贴活动。幼儿通过粘贴,对花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很容易了。

(三)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方案,让幼儿在自觉参与状态中学会绘画的基本技能。

小班幼儿基本处于涂鸦期、表现期,因此,我们认为小班幼儿不适宜学习临摹及练习大面积涂色。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绘画学习的原则,我们设计了两套活动方案,一套活动方案是通过在玩中观察、在情境中培养情感及激发兴趣、活动中思维想像,达到主动地创造表现的“故事情境想像画”活动模式。例如,幼儿学画短竖线,多数老师会让幼儿画草来进行练习。我也选择画草,但不是让幼儿临摹,而且是设计了“请可爱的小白兔来做客”这样一个绘画活动。我们先组织孩子们到草地上玩,引导他们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软,观察草的色彩及外形,即玩中观察。然后,根据小班幼儿特别喜爱小白兔等温顺小动物的特点,在室内设置情境,出示木偶小兔,通过表演向幼儿提出一系列要求,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即情境中培养情感,激发兴趣。接着,教师紧密围绕情境表演中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启发幼儿活跃思维、大胆想像的问题,如,“小朋友知道草长得什么样子、是什么颜色吗?”或者提供线索,如,“谁的草地大,草长得多,谁的草地能吸引来许多小兔”等等。教师既面向全体,又对那些有一定绘画技能的孩子提出更高要求,但决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画同样内容。幼儿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自然、迫切地进入了主动创造与表现的过程。这时,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兔奖励给孩子们。对作品画面丰满、色彩鲜艳、线条流畅、造型大胆的孩子多奖励些兔子,并仍以情境语言表述:“这片草长得又多又绿,小兔请了许多好朋友来。”这些鼓励会提醒那些落笔胆小或缺乏毅力以致画得不够好的孩子再努

值得注意的是,必须紧紧围绕教学要求和幼儿兴趣之间的联系而创编故事,设计情境。在活动过程

中,情境表演要自然、贴切地为教学要求服务,决不能牵强附会。特别要注意给孩子充实的创作时间,因此,情境导入应当简短、明了,并且突出教学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另一套方案是:看大师的画,听画的故事,使幼儿感受到美,从而大胆想像创作的“欣赏——想像——画”活动模式。例如:画笑的表情。教师搜集名画家的画、优秀儿童画、戏剧脸谱,教师创作的各类反映笑的头像图片(不超过5幅),提前几天张贴于幼儿能看到的地方。正式活动时,教师向幼儿提问,“他们为什么不同”(从五官大小及疏密、色彩的不同及表现对象的不同,拓展幼儿的思维及想像)。然后,让幼儿创作并讲述。结果,孩子们创作了《自己的笑》、《小猫的笑》、《妈妈的笑》等,每一幅画的笑都是一个有趣的事故。

(四)变评价过程为过程中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

在整个绘画活动中,教师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倾听其绘画时的语言,并记录其思维闪光点,随时对积极思维、大胆想像的幼儿给予鼓励,并激励所有幼儿积极思维、想像。

这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幼儿参与的状态及思维、创作的动态过程,有肋于教师理解幼儿作品和发现灵光闪现的儿童画,较之以往活动结尾处的评价要全面、准确。这种评价方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首先,要求老师有责任心、能不厌其烦;第二,要求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好的表现及时加以鼓励;第三,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允许幼儿边活动边说话,以表达思维——这个年龄的幼儿喜欢自言自语、边画边说,教师不能为了课堂纪律而限制孩子说话。

此外,每一次活动结束时,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样做,本身就是对幼儿创作的肯定。而在对具体的作品进行评价时,要从构思是否稚嫩,落笔是否大胆,画面是否丰富这些方面去评价。关于色彩,我们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喜爱单色线条画,可引导其自然选择搭配鲜艳色彩,而不作大块涂色要求。因此,对幼儿绘画的色彩效果不作过多的要求。

在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觉得要体现新《纲要》的精神“让绘画活动成为孩子感受美、表现美、体现美的有效途径。”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绘画教学的专业特点进行相关的策略性指导:

1、帮助幼儿摄入丰富的审美表象。

(1)在各领域选择多种途径,给幼儿不同感官刺激来欣赏感知的对象。

实施策略:扩大幼儿视野,帮助积累经验、将幼儿已有经验进行提炼、为幼儿提供平面的经验。

(2)感知过程中,感知的内容应是科学的,感知的方法应是合理的。

实施策略:感知的内容应是能够揭示事物的表现性(或审美属性)的特殊的感知、遵循一定的感知顺序进行感知

(3)感知过程中的语言指导。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审美感知时的语言指导策略大致分为四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实施策略:运用启发探索性语言、运用和蔼可亲的语言。

2、对幼儿艺术体验进行加工。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实施策略:信任幼儿,相信幼儿的绘画创作有潜在的可能、减少幼儿绘画中的各种要求、给小班幼儿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

(2)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

(3)引导幼儿进行想象体验。

实施策略:教师在引导幼儿体验时,要注意自身审美情感的表达,以自己对对象的情绪表现来感染儿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审美状态、根据小班幼儿的情感发展特点及泛灵化特点进行“拟人”和“移情”。

3、对小班幼儿操作表现的指导。

实施策略:手的动作:手眼协调、手的控制能力、对工具材料的认识和初步运用、

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

经过连续几次的实验论证,上述这些方法对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效果是明显的,并且使幼儿情绪轻松、愉快,思维活跃,言语表现能力明显增强,绘画水平提高很快。

总之,不要把孩子看成是美术家,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和鼓励,满足幼儿的表达欲和创作欲,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充分享受创作的快乐!

幼儿小班绘画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绘画初期指导

家长怎样指导小班幼儿绘画

浅谈小班幼儿绘画活动指导方法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绘画总结

小班幼儿绘画入门

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现状及措施

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浅谈边缘幼儿绘画创作的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绘画教学指导的策略反思.doc》
小班幼儿绘画教学指导的策略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