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高等教育学(整理版)

2020-03-03 21:26: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之高等教育学知识点集锦

(一)

第一章

1、“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的中心概念。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以下基本特征:(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2)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3)高等教育是学术性和职业性有机结合的教育。

2、高教萌芽时期(古希腊12世纪)。在古希腊境内由智者派兴办的游学性质的修辞学校、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35年创办的“吕克昂”以及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创办的哲学学校(后人统称为雅典大学)可视为西方高等教育之滥觞。

高教初创时期(12世纪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2世纪,欧洲便开始出现一批最早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的萨拉尔诺大学、伯伦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自治性、宗教性、国际性、随意性。

高教成熟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二战前)。柏林大学,洪堡提出的“教学与科研统一”、“教学与科研自由”两条原则。美国1876年仿效柏林大学模式,建立了约翰·霍普金大学,第一所大学。法国的大学重科技、重应用。 高教改革时期(二战至今)大发展时期,各国一般采取下列措施:(1)提高办学规模效益。各国的一般做法是内部拓展的道路,即通过增加教师工作量、提高师生比例、缩短培养时间等方式来扩大原来办学、招生规模,而不过多增设新校。(2)发展专科、非正规高等教育。(3)扶持公、私立大学的发展。

3、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除了商周时期的高等教育情形较为特殊外,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从办学主体看,是官私并存。(2)从受教育权看,是机会不均。(3)从管理者素质看,是名师掌权。(4)从课程内容看,是儒学为尊。(5)从教学方法看,是崇尚自学讨论。

4、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问世、1903年“癸卯学制”的颁布为标志,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1912-1913年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5、现代大学理念问题

大学理念也可称为大学的理想或大学的观念,它回答大学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是大学办学中的灵魂性问题。

专门讨论大学理念的人则是19世纪英国学者纽曼,他在《大学的理念》中将大学定位为一个提供博雅教育,培养绅士的地方。

对于如何建构现代大学理念,有种观点认为:建构现代大学理念,既要恪守象牙塔精神,又要有务实的入世求存策略。 6、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问题

(1)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达到15%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通常被理解为同一含义。

(2)中国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区别,明显特点: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不同于马丁特罗归纳的“量变带动质变”,而具有“质变促进量变”的显著特征。区别:第一,西方国家的大众化基本上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其大众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教育的民主化思潮、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以及教育公平理论,而我国的大众化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府的行为。第二,西方大众化的完成是在“高等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的理念下进行的,而我国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国家不可能也没有条件提供全部的教育投入。以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精英教育的程度远远不够。 第二章 目的与功能

1、高等教育的目的,具体而言是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这一目的是整个高等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成为培养目标。

3、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论。这一流派认为个人价值是首位的,因而个人的教育目的高于社会的教育目的,教育首先要为个人发展服务,其次才是为社会发展服务。

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目的论。强调社会需要,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即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为国家服务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观长期以来是社会本位之目的。 人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目的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内涵包括一下三层涵义:一是指人的心智的和谐全面发展;二是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三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

4、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

从其产生之日起,培养人始终是它的最基本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三方面:

一、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二、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三、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支持;

二、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

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

二、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5、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后到19世纪,大学一直沿着培养人才这一办学方向缓慢发展。直到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它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作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并提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赠地学院”。康乃尔大学是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著名大学,其办学思想是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第三章 取向

1、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通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一般来讲,实施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教育为通才教育:反之,则为专才教育。

历史上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这两种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成产力、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政治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呈钟摆现象。

2、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在古希腊,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教育内容包括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这些内容被称为“七艺”。

3、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

美国的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15%时,属于英才高等教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国高等教育均属于英才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4、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包含了一定数量的精英教育。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由各自的特点所决定的,是符合我国实际的选择。

5、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是关于“做事”的教育,是解决“方法论”的教育,是追求“真”的教育。人文教育是关于“做人”的教育,是解决“价值观”的教育,是追求“善”的教育。在中世纪以及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西方的高等教育主要表现为人文教育。未来的选择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6、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

7、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而柏拉图则提出“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主张。这是最初的“教育民主思想”,是人类教育平等思想的发端。

8、教育平等表现有四点:就学权力平等;教育条件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

9、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高等教育平等经历了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到“学业成功机会平等”、“教育后就业及接受再教育机会平等”的过程。

10、教育的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量;而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

11、高等教育发展应当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平等”的方针。

第四章 课程

1、课程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核心,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而改革课程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 课程是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狭义的课程,指被列入高等教育高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开设顺序;广义光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全部环境,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核心课程和外围课程等都应包括在内。

2、课程的分类

(1)根据课程的内容,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学科课程是把重点放在认识客体方面,关注人类的文化遗产和系统、客观知识传授的课程;经验课程是强调认识主体,注重学习者的经验和自发需要的课程。

(2)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 (3)以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为依据,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4)根据课程是否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可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

3、当代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基础化、综合化、职业化、国际化、多样化、终身化。

4、教学大纲是以系统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5、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走向:突出科学技术;重视人文科学;强化数学课程;重视道德教育。

第五章 教学过程与环节

1、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的教育活动。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具体包括四种形式:课堂教学、自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4、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1)从教学转向自学,体现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立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2)从认识已知转向探索未知,体现为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3)从理论转向实践,体现为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4)从基础转向专业,体现为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统一。

5、孔子关于学习过程或教学过程的主张,可以概括为学、思、行;荀子主张“闻、见、知、行”;思孟学派在《中庸》中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学过程五大环节。

6、古罗马的昆体良提出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模仿、接受理解、联系;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必须通过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首倡“四段教学法”。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从思维发展的角度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究竟在何处,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每个阶段所含的结果、看哪个假设能够解决这个困难,进行试验、证实、驳斥或改正这个假设。

7、现代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六个基本环节: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经验——测评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原则、组织和方法

1、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其基本形式有四种:自学指导、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科研训练等。

2、班级授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这一形式从理论上加以整理和论证,后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1862年,我国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1903年癸卯学制以法令的形式确定在全国范围推广这一形式。

3、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教学活动规模的小型化、教学活动时间的短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的多样化。

4、高等学校教学形式基本有四种:课堂教学、自学指导、现场教学和科研训练。

5、课堂讲授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后总结。上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严密。

6、高校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即主要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7、讲授法又称课堂讲授法,是我国高校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

8、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主要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两种方式。CAI系统向学生提供教学资料和各种问题,给学生以直接帮助。CMI系统主要用于帮助教师管理和指导教学过程,并为教师提供做出教学决定所需要的有关信息。

第七章 教学评价

1、教育评价的实质是对教育活动中事物或人物的价值判断,是教育评价的核心。

2、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计划、进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活动发生后进行的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形成性评价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3、学生评价又称为学业成绩考核,是运用测量手段对学生个体发展和学习效果做出价值判断。考核包括检查、分析和评定等方面。

4、绝对评分法是以学生对考核的全部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依据的评分方法。 相对评分法又称常态(正态)分配记分法,它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在全班学生中的相对位置为依据的评分方法,常用等级制表示。

我国现行的评分制度,大多为绝对评分。

第八章 结构与管理体制

1、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

2、层次结构,指高等教育各层次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属于一种纵向结构。一般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

3、科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4、形式结构,指不同的办学方式及其比例关系,又称为类型结构。

5、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6、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在学制上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7、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法国为典型)、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又称分权制(以美国为典型)、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以德、日、英为典型)。

8、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德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即“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9、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西方划分为三种模式即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欧洲大陆模式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美国高等学校的权力结构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在学院和系层次上,也保留了较大的学术管理权。英国模式是把教授行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适度影响结合起来的模式。

10、我国1989年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

第九章 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大学和专门学院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主要层次。独立的专业学院相当于大学本科。研究生院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最后层次。

3、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学位一般包括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种,博士是学位的最高一级。

4、意大利的波隆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都是世界上最早授予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大学。

5、1935年4月,中国政府曾效仿英美体制颁布了“学位授予法”,这是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

6、国外的招生制度大致可归纳为两种,即证书制和高考制。 第十章 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

1、教务处是校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领导下的有关教学管理的主管机构,并在业务上接受教学委员会的指导。

2、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行政管理等。

3、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原则:公平合理原则;支持重点原则;协调性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十一章 教师

1、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人们通常以经济待遇、社会权益和职业声望三方面作为评价标准。

2、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迟效性和长效性;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教师劳动成果评价的特殊性。

3、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

高校教师资格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学试题

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题库高等教育学题库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基本知识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高等教育学(整理版).doc》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高等教育学(整理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