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2020-03-01 21:22: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芦溪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六字” 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实干定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四提一促”的良好态势。一是稳中提速,2015年,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1%、13%、10.8%;今年一季度GDP增长9%,1-5月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5.3%、16.2%。二是稳中提档,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值税、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工业用气量分别增长10.1%、2.1%、18.8%、45.3%、36.7%,均为全市第一;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值税分别增长11.1%、17%,1-5月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工业用气量分别增长15.4%、73.9%、86.2%。三是稳中提质,2015年,全县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84.9%,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7.5%,金融存贷比139.3%,均为全市第

一、全省前列。四是稳中提效,获得全国电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级区等国家级荣誉10项,全省科学发展考评三类县先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旅游强县等省级荣誉100余项。五是稳中促和,获得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发展县,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考评第一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综合考评第一名、文明城市创评第一名;安全稳定持续平稳,连续获得全省公众满意先进县、信访工作“三无”县、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

一、坚定不移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力求更大作为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协同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路子,推动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

1.推动工业强筋健体。今年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电瓷产业在强卫书记亲切关心和指导下,产生了抱团和裂变效益。一年多来,入国网企业由5家发展至10家,入铁路总公司由1家发展至3家,自营出口企业由3家发展至10家。1-5月,芦溪电瓷占国网、省网采购总额的75%,中标价格同比增长30%。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8%。

2.推动农业强基固本。积极探索做强农业、做美农村、做富农民新举措,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园区。2015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分别增长4.4%、9.2%。推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面积拓展到190平方公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新业态,涌现了绿行林农、健航实业、时光漫步等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一体的龙头企业;托互联网发展电商农业,实现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余家,建成火龙果等特色产业基地376个,辐射带动农民 4万余户。

3.推动服务业强势发展。围绕打造“两山”,构建“两带”,激活“四水”,打造洗肺养胃好睡的旅游观光、养生休闲福地,抓好了武功山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大了玉皇山开发力度,推出了宣风、银河“8”字型休闲农业观光带等一批乡村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获评省级旅游强县。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打造了集“双创”基地、电子商务基地和互联网+产业基地于一体的“互联网+众创”产业园,引进了苏宁云商、深圳淘实惠、飞天互联网+众创等电商知名企业。

二、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在激活发展动力上力求更大作为

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力,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增强发展源动力。

1.推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全国电瓷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优势,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绝缘子避雷器分会、武汉理工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建立电瓷检测检验中心、电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8个。加大企业创新扶持力度,对尚处于研发中的产品,帮助企业搭建技术孵化平台;对已经研发完成的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帮助企业进行市场推广,全县有2项产品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2项产品获省级以上奖励,62项产品获得专利。鼓励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创新与突破,全县有8家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华通电瓷干法等静压成型等3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推动创业创新。大力扶持“草根”创新创业,强化创新创业培训、实践孵化,提升群众创业创新本领,一年来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企业负责人员1200余人次。大力推进返乡创新创业,引导返乡农民工利用打工积累的经验、学到的技术、积攒的资金回乡创业,一年来新增注册个体户、企业987户,新办了福义实业、健航实业、绿行林农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百新电瓷、启晨实业、一互电气等一批工业企业。鼓励企业“二次创业”,实现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组建了江西高强电瓷集团、江西中南绝缘子、萍乡华鹏电瓷集团等集团公司。

3.推动改革创新。推进“三单两制一网一评价”改革,探索了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梳理便民服务事项985项;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办证时间缩短一半,核发营业执照784本。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县医院、县中医院人次均住院费用为全国的60%、全省的70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考评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三、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发展战略,在厚植发展优势上力求更大作为

坚持以“四争一抢”为主抓手,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

1.全方位招商引进项目。坚持借力发展,做到“四个紧盯”,紧盯央企国企的布局调整,紧盯外企民企的意向投资,紧盯上市公司的增资扩股,紧盯孵化器成果的转化利用,一年来,引进项目47个,亿元以上项目16个,成功引进中材特电复合材料、百新电瓷、紫金江发新能源汽车、广东东篱集团等重大项目,跟进了正新轮胎、中铁电气化局等重点项目。到目前为止,我县已有华能安源电厂、中材江西电瓷电气等7个央企项目,中国宝安、中材科技等7家上市公司,落户央企和上市公司为全市最多。

2.多角度搭台承载项目。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引爆项目的主战场,已有入园企业80余家。累计完成投入建设资金20余亿元,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开发面积达11.8平方公里,实现了产城对接、产城融合。园区承载力、竞争力显著增强,获批重点省级工业园区和省级工业园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争取到全国电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电瓷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3.强力度推进落地项目。大力推行项目项目建设挂图作战、观摩倒逼、账单管理等工作机制,项目建设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交账、半年一推进、一年一考评。一年多来,全县新开工工业项目43个,项目开工率93.4%;新投产项目22个,建成率87.8%,新增规上企业7家;方大新能源、泉新玻璃绝缘子、华维特高压、启晨实业等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华能电厂一期两台机组点火发电,累计发电41亿度;中材风电叶片新增6条生产线,实现了产能翻番,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

四、坚定不移实施协调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提升上力求更大作为

以创建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为契机,推进生态宜居芦溪建设,打造 “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 的生态旅游休闲县。

1.提升城市文明。大力推进“多规合一”,高起点编制了《芦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十三五环保规划》。推进了袁河东路片区项目建设,芦洲公园、博物馆基本建成,袁河大桥、文体中心扎实推进;抓好了城区主干道建设,建成日产5万吨自来水厂,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扎实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以全省第1名获评江西省第五届文明城市。

2.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见山用山、建水用水、城乡统筹,镇村联动,使山水景城村融为一体,推进了“一轴两街、三村四园多基地”的美丽乡村试点,抓好了55个新农村点建设,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77亿元,建成26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15年累计投入5.65亿元,新修、改造国、省道130公里,乡村公路500公里。

3.打造干净芦溪。扎实开展了以“三清五治”为主要载体的“干净城乡.样板芦溪”行动,建立了“七子一员一氛围”为主要内容,“六制一厂两导向”为主要措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探索创新了“大箱+小桶,市场自我管理”“垃圾兑换超市”“垃圾银行”“红领巾+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模式,城乡环境大为改观。

五、坚定不移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力求更大作为

从制定绿色规划、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入手,强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1.发展好生态经济。以园区为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水、土地的消耗强度,比如电瓷行业通过科技创新,产生了强大的“乘方效益”,企业由170多家整合为68家,规模以上企业却比以前增加了7家。抓好了落后产能的淘汰,完成了对电瓷倒焰窑、水泥立窑进行了全面整治,拆除电瓷倒焰窑197座、10万吨水泥生产线6条。

2.保护好生态环境。从2009年起,在全省率先实行全面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70.81%,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省森林资源保护激励县。实施严格水源地和入河排污管理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好了“河长制”落实,建成日处理1.5万吨污水处理厂, 6座生活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确保了出境水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划定了基本农田红线,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确保了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有量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3.构建好生态机制。加大生态文明考核比重,将水质标准、森林积蓄量、生态经济等28项生态考核指标作为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行生态建设网格化管理,做到环境监管定区域、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构建起覆盖全县、责任到人、职能到岗的环境监管机制。对项目建设坚决做到“五个不”,即严重污染环境、环评审核不过关、“三同时”不到位、在线监测不过关、没有达到环评标准的项目坚决不引进、不落户、不启动、不放行、不生产。

六、坚定不移实施共享发展战略,在推进脱贫攻坚上力求更大作为

深入实施“民生实事推进年”活动,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亮堂感。

1.精准扶贫扎实推进。积极探索和创新精准扶贫“2+3+10”模式,经验和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和推介。建立了“1+2+3”和“1+1+1”两大帮扶机制,组织领导、督查问效、考核奖惩三大保障体系,推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等十大扶贫措施,高标准完成建档立卡3906户、10485人, 2015年全县实现5395人脱贫、14个“十二五”贫困村全部“摘帽”。

2.民生民计持续改善。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 2015年,民生综合支出14.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4.7%,增长15.6%。完成了县医院、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建成全市标准最高、设施最好、服务最优的县级医院。推进了校建项目93个,建成丰泉教育园区、上埠教育园区、南坑教育园区,荣获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成功申报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3.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牢固树立“见风就是雨,无事当有事,杀鸡用牛刀”安全理念,实现了工矿商贸领域“零事故、零死亡”目标,连续5年获省、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全省“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面推进“平安芦溪”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连续2年获全省公众满意先进县,连续4年获全省平安县,连续5年被评为省信访工作“三无”县、信访工作综合先进县。

七、坚定不移实施党揽全局战略,在弘扬井岗山精神上力求更大作为

把抓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牢固树立“党建+”系统思维,以党建为统领,持之以恒推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

1.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连心工程重点抓好了“干部技能化、农民知识化”双化活动。强基工程重点抓好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村“两委”干部工资全部按月打卡发放,活动场所全部达标,公开招聘了14名优秀村干部,实现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有意愿办事、有激情办事;今年重点抓了以“12个统一”和“7+1+N”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建设。模范工程重点抓好了好人发布,全年上“中国好人榜”37人次,胡启初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省现场会在芦溪召开。

2.狠抓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针对新常态下“不善为、不能为、不作为”问题,创新推出机关效能和作风账单式管理、动态式督查工作法。通过建账把重点工作列出来,晒账把工作成绩亮出来,查账把工作好评出来,结账把工作效率提上来,实现了干得多的登上舞台,干得少的浮出水面,不干事的没有脸面,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发有为的工作合力,做法被新华社、省委办公厅对此作了专题经验推介。

3.狠抓“党建+”项目建设。树立“党建+”系统思维,实施了党建+新媒体、党建+四争一抢、党建+账单式管理、党建+好人好事发布等“党建+”项目。重点抓好了党建+新媒体,打造了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全社会的“3*3”网络微政平台,微政平台现已成为唱场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主阵地,政民互动、同频共振的主渠道,做法被中央党建领导小组以专报形式呈送中央领导参阅,中组部赵乐际部长作出重要批示。

下阶段,我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一个新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六字方针”,围绕“做大经济总量,做实社会民生,做优政治生态”,全力推进“两个知名地,六个先行区”建设,力争实现“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

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汇报

某镇经济社会发展汇报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0718

泗洪县经济社会发展汇报.11.21

经济社会发展

临翔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汇报1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汇报

我市在京汇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汇报

《芦溪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doc》
芦溪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