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免实施方案

2020-03-02 20:39: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横道河镇卫生院

2015年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方案

2015年全镇免疫规划工作以加强常规免疫为根本措施,以加强监测为关键措施,以加强管理为保障措施,以提高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运行质量、推进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做好脊灰疫苗首剂IPV替代OPV项目为重点工作,继续将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消除控制麻疹作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使我镇免疫规划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一、加强常规免疫工作,提高疫苗全程和及时接种率 常规免疫是免疫规划工作的基础和根本,是必须夯实的工作,只有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才能维持在消除状态或控制在较低发病率水平。各单位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常规免疫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常规免疫接种要按照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接种要求和实施范围进行预防接种。麻疹、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以上,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其他各类常规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要利用省平台定期监测辖区儿童接种情况,及时对漏种和未全程接种儿童实施补种。结合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强化免疫和接种证查验活动,集中开展常规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加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消除免疫空白。辖区内适龄儿童建证、建卡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接种率监测系统报告质量,加

强报告质量评价,辖区内接种单位报告覆盖率100%。

二、加强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监测与控制

监测是控制免疫规划相应传染病的关键措施,要充分认识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只有通过监测才能及时发现疫情、才有可能做到及时处臵,将传播风险控制在最小。另外,只有完成AFP、麻疹等监测的各项指标,监测数据才具有可信性,只有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才能对客观科学研判疫情具有参考价值。

(一)加强AFP病例监测,做好脊灰防控工作

1、加强AFP病例监测工作

按照《全国AFP病例监测方案》要求做好我镇AFP病例监测工作,认真落实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应用和管理工作。按要求每旬开展监测医院AFP病例主动搜索,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

2、做好脊灰输入传播风险评估,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综合分析辖区脊灰疫苗全程接种率、AFP监测指标完成情况、麻疹发病率、输入风险等相关因素开展辖区脊灰输入传播风险评估,做好以镇为单位脊灰输入传播风险评估,有针对性的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活动。

3、做好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VDPV)相关事件应对工作

要高度重视15岁以下高危AFP病例和成人疑似脊灰病例的报告和调查,一旦发现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或VDPV

病例,要按照《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VDPV相关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和《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VDPV相关事件应急处臵技术方案》(中国CDC)的要求开展应急处臵工作。

4、做好脊灰疫苗首剂接种IPV替代OPV项目工作 在项目启动前将开展逐级技术培训,做好冷链保障等工作,为顺利实施OPV首剂替代项目奠定基础。

(二)加强麻疹/风疹监测,做好麻疹防控工作

1、加强麻疹/风疹监测工作

要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年版)中监测病例定义进行报告,按照方案要求做好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运送以及实验室检测等工作。要按照《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4版)规定的各级疾控机构的职责做好麻疹监测信息的收集、录入、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做好数据的管理、审核和订正以及数据查重等工作,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特异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加强麻疹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麻疹疫情处臵能力 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要切实做好辖区8月龄、18月龄儿童常规麻疹类疫苗接种服务,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次及时接种率,确保以乡镇为单位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次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

要定期分析查找免疫空白,及时开展日常查漏补种,每年3-4月或9-10月开展一次以8-23月龄儿童为主的集中查漏补种活动。开展以镇为单位评估2010~2014 年出生队列

中易感者的积累情况,以镇为单位,参照中国CDC麻疹疫情风险评估指标与评分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研究下一步是否需要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

开展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防控工作。对医疗卫生机构50岁以下从业人员,如无麻疹患病史、无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或不详者,可按照知情自愿原则接种至少1剂麻疹疫苗。根据麻疹流行特征和人群免疫水平等评估结果,可在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大型工矿工地商贸市场等场所,针对成年人开展麻疹疫苗群体性接种活动。

发生麻疹疫情后,要按照《麻疹疫情调查与处臵技术指南(2013年版)》要求,做好疫情核实、病例搜索、疫情特征分析和传播风险评估等工作,根据评估结果划定应急接种地域和目标人群,尽早落实应急免疫或补充免疫措施,控制疫情规模直至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三)加强流脑、乙脑监测和防控工作。

按照下发的《吉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和《吉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做好流脑、乙脑专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提高监测系统及时性和敏感性。做到流脑疑似病例报告率100%,病例报告后24小时内调查率≥80%,首例病例调查率100%,病例脑脊液或血标本采集率≥80%。乙脑疑似病例报告及时率≥90%,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80%。

重视流脑、乙脑疫苗的全程接种率,利用省平台接种数

据、接种率现场调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等方式开展漏种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保持乙脑零病例状态。

(四)加强白喉、百日咳、腮腺炎控制工作。做好白喉、百日咳、腮腺炎疫情报告和病例个案调查,病例个案调查工作要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及时开展疫情处理工作,及时完成疫情控制总结。

(五)加强标本采集及生物安全运输工作。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除外脊灰野病毒病例标本需A类包装运输)病例标本采集与运输要执行相关监测方案和国家生物安全要求,均按B类感染性物质进行包装和运输。除流脑病例脑脊液标本需要保温运输外,AFP病例粪便标本、麻疹病例血标本、咽拭子标本等需在冷藏条件下送至实验室。另外,要高度重视流脑病例脑脊液的采集运送工作,由于流脑病例的脑脊液标本采集困难,保存运输要求较高,在发现流脑病例时要尽快与医院取得联系,将医院采集脑脊液常规化验的标本分出部分,及时保温送到实验室开展病原学检测。

三、加强免疫规划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加强管理是做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能够提升接种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标准化门诊建设能够营造温馨接种环境、提供安全接种保障,加强疫苗与冷链管理能够保证在运输存储环节的疫苗质量。加强管理的宗旨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为安全接种、有效接种提供保证,从而使免疫规划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一)加强国家信息系统使用与管理,全面实施省级预

防接种信息系统平台工作

1、做好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运行工作。

完成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预防接种、疫苗与注射器、冷链设备及AEFI监测等模块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系统实施覆盖率以乡为单位达100%。各单位要按要求及时、准确上报个案数据和报表,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价,常规免疫报表要求乡级每个月5日前,镇级10日前,经仔细审核后逐级上报。做好预防接种单位信息在国家平台上的更新维护工作,辖区内实体单位变更时要与上级单位联系,确保国家平台上辖区实体单位数量正确、相关信息准确完整。

维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系统中AFP、麻疹、流脑、乙脑监测系统正常良性运转,确保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

2、加强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工作 2015年全面实施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平台运行工作。利用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所有小学及公立托幼机构的接种证查验,公立幼儿园和小学查验实施率100%;将所有医院产科新生儿接种数据及时录入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逐级培训和督导。

1)做好历史接种个案数据(2005年以后出生儿童的接种个案)清理、查重、上传工作, 2015年新出生儿童接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核实、录入和上传。接种单位客户端接种信息数据100%上传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做好重卡核

对和删除工作。个案数据上传率100%,重卡率以镇为单位要控制在0.1%以内。保证工作质量,为下一步分析利用数据打下基础。

2)利用省平台开展辖区儿童接种率监测工作。利用省平台定期分析、掌握辖区在册儿童各类疫苗接种状况,对漏种和未全程儿童实施补种。

3)利用省平台开展接种证查验和产科新生儿接种信息录入工作。2015年9月1日起利用省平台在全镇公立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新入托、入学儿童的接种证查验工作,学校要关注查验后的补种情况,并进行多次查验、跟踪查验,直至完成补种工作。2015年下半年在全镇所有带有产科的医院开展产科新生儿接种信息录入工作,目的使儿童出生即建立接种电子档案,从源头抓起,提高建卡率。

(二)进一步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

开展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并进行考核验收,辖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覆盖率100%。

严格按照疫苗接种程序要求规范开展预防接种,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前告知,坚决杜绝接种第一类疫苗收费、诱导接种第二类疫苗、用第二类疫苗代替第一类疫苗接种行为发生,确保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安全规范接种。加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效果。做好一次性注射器材的销毁处理登记;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材采用消毒、毁型或焚烧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单位和接种

人员资质认证制度,认真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保证安全规范接种。

(三)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

1、加强疫苗的规范供应与管理,加强国家平台中疫苗与注射器管理模块的使用与管理

1)加强疫苗的规范供应与管理。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疫苗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吉卫疾控函[2014]1号)文件精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及《吉林省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工作规范》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制度,加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规范供应与管理。按照各接种单位的实际接种需求做好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分发计划,逐级冷链分发;规范二类疫苗采购渠道,实行遴选准入制度,制定购进计划。加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分发、供应与接收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分发、供应记录以及出入库记录,并确保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接收疫苗时要查看所接收疫苗的冷藏条件和运输记录,要认真核实所接收的疫苗与疫苗发放清单上的记录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要及时向疫苗供应单位提出。严格实行疫苗购进和接收索证制度。加强疫苗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测并及时记录,疫苗储存运输的温度条件要符合疫苗储存运输要求。按照《吉林省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加强疫苗报废管理。

2)加强国家平台中疫苗与注射器管理模块的使用与管理。所有一类疫苗信息由省级、二类疫苗由实行统一采购管

理的镇级在国家平台上进行入库操作,疫苗下发应按照实际下发信息在国家平台上进行出库操作至下级单位,下级单位在国家平台接收疫苗信息时要认真核对疫苗品种、数量、批号等与实际接收情况是否一致,发现问题要及时与上级供应单位联系。要求各级在实际接收和下发疫苗两周内在国家平台完成相关接收与下发信息操作。

2、加强冷链管理,加强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冷链设备管理模块的使用与管理

1)按照下发的《吉林省免疫规划冷链设备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实施冷链管理,制订本级冷链系统更新扩充计划,做好扩大免疫规划冷链补充设备使用管理,提高冷链设备的利用率。对装备的冷链设备,不准挪做它用,对已损坏报废的冷链设备做好报废登记。镇每月冷链运转一次。在运送和储存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时要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要求,严格实施冷链运转,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使用各环节的冷链监测温度记录并归档保存,保证疫苗质量,为有效接种和安全接种提供保障。

2)加强对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冷链设备管理模块的使用与管理。镇疾控中心和接种单位要将本级的冷链设施设备信息录入冷链设备管理模块,要求录入信息准确完整,一旦有新购入冷链设备,要随时做好冷链信息数据的更新工作。镇疾控中心每年年终统一核对辖区在国家平台的冷链信息与实际冷链信息的一致性,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四)加强宣传、培训和督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传媒广泛开展免疫规划的宣传教育,向群众普及免疫规划知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做好4.25预防接种日宣传工作,要有宣传方案和总结。

要逐级开展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和基层社区预防接种人员业务培训,镇、乡每年至少进行2次免疫规划业务全面培训,同时要实行月例会培训,覆盖所有接种单位。培训资料要装订存档,包括培训通知、日程、培训内容、签到簿、培训小结。

开展常规督导检查。镇每年至少进行2次免疫规划工作全面检查,每次均覆盖所有接种单位。针对辖区内常规免疫和监测工作薄弱、麻疹疫情高发要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督导要有方案、总结以及笔录。

(五)进一步加强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培训和指导

做好辖区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接种证查验率的同时要将查验后漏种儿童的补种工作落到实处,接种单位要指导学校和幼儿园做好接种证查验登记、补种通知单下发、查验后漏种儿童补种、接种回执单回收登记等工作,建立完善的漏种儿童补种机制。9月秋季开学之际要积极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和补种月”活动,规范接种证查验数据报告和补种工作,让各级卫生和教育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辖区内接种证查验工作情况及漏种

儿童补种完成情况,切实保证在托、在校儿童中建立高水平免疫屏障。儿童接种证查验率和漏种儿童补种率≥95%。

积极推进所有小学及公立幼儿园利用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接种证查验,鼓励有条件的私立幼儿园开展该项工作。利用省平台开展一年内多次查验接种证并跟踪查验补种效果。

四、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和规范调查处理

(一)加强AEFI监测,完成各项监测指标

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要求开展AEFI监测工作,2015年将正式启用新的AEFI监测系统,AEFI一般反应上报单位更改为接种门诊,镇级要对AEFI监测系统报告的AEFI病例要及时审核,不断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疑似AEFI规范处臵率≥90%;疑似AEFI发现后48小时报告率≥90%;需要调查的疑似AEFI在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90%;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AEFI在调查后7日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率≥90%;疑似AEFI个案调查表在调查后3日内报告率≥90%;疑似AEFI个案调查表关键项目填写完整率达到100%;疑似AEFI分类率≥90%;疑似AEFI报告以镇为单位覆盖率100%、以乡为单位覆盖率90%以上。

(二)规范AEFI调查诊断与处理。按照《全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臵工作

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4]19号)、《吉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暂行规定》要求实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和处理。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调查诊断工作要坚持分级负责,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3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形(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及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应当由设区的市级或省级专家组进行,其他需要调查诊断的,由镇疾组织专家开展。必要时,申请省级或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供技术指导,避免对同一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重复进行诊断。

2、AEFI诊断专家组成员要定期进行调整补充,涉及的各相关专业都要覆盖,包括临床医学、药学、流行病学等专家,而且每个专业要有至少2名以上专家。疾控机构组织AEFI调查诊断会邀请专家的专业要根据AEFI病例实际情况选取,专业分布要合理,疾控专业人员所占比例应为30%-40%,每次专家组会议需要至少5名以上(单数)专家参加。

3、镇疾控要实时跟踪疑似异常反应监测信息,对报告信息实行日审核、定期分析制度。

4、加强对调查诊断及鉴定专家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确保调查诊断及鉴定工作科学、准确。任何医疗机构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横道河镇卫生院

2015年3月27日

计免工作总结

计免工作计划

计免工作计划、

计免工作总结

计免总结

计免工作总结

计免工作计划

计免工作计划

计免自查报告

计免工作总结

《计免实施方案.doc》
计免实施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