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中国梦

2020-03-02 00:26: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 国 梦

“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我国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习近平

一、中国梦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扫除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部障碍,开启了中华民族按照 自己的意志建设一个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近30年间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正是基于从1921到1978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近60年的持续奋斗和探索积累,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段历史将持续到21世纪中叶,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时期。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提及了中国梦,1979年12月6日,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在与邓小平会谈时,问:中国的现代化蓝图究竟是如何构想的?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邓小平回答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但真正清楚阐释“中国梦”却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2012年,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第一次阐述了 “中国梦”。他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3月17日,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在将近25分钟的讲话中,习近平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多次掌声,有关“中国梦论述一度被打断。

二、中国梦的内容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赵启正:追求对世界的贡献,是“中国梦”的重要国际内涵。“中国梦”追求的是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同行、中国富裕与世界富裕同行。“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各国有不同的梦,这是基于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的选择,但好的梦追求的都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袁隆平:我有两个“中国梦”,一个是水稻能长成高粱般的高度,稻穗如扫帚般长,谷粒如花生米般大,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能尽快攻克;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白岩松:国家富强的目的是什么?国家富强的目的是让个人、每一个个体更有尊严、更幸福、有更平等实现梦想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中国梦”的含义。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中国梦”是一个由国到家的过程。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三、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第一,中国梦顺应了当今中国的发展大势,昭示了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图景。紧跟 时代发展步伐、把握中国现实要求,提出鼓舞人心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事业发展的鲜明特征。从推翻“三座大山”到建设新中国,从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一次纲领目标的提出,都照亮了我们的奋斗前程,凝聚了人民的奋进力量。经过长期的历史探索和艰苦实践,我们党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正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现在,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逐步由发展中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由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可以说,我们已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实现民族复兴已是大势所趋。提出伟大中国梦,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相承接,与当今中国发展大势相契合,确立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历史坐标。

第二,中国梦顺应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梦寐 以求的共同心愿。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进入近代以后,历经沧桑、历经磨难,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更加懂得民族复兴的意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底,烙印在民族记忆的深处,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可以说,中国梦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道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渴望,最具凝聚力感召力,最具广泛性包容性,是最大公约数,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旗帜。

第三,中国梦顺应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展示了中国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意愿。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走向,希望分享中国的发展机会、发展成果。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民的民族复兴之梦,也是同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同各国合作共赢之梦。中国人民素有珍爱和平、崇尚和谐、开放包容的传统,想发展、怕动荡、盼和平。复兴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中国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意味着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的增强,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既有利于中国赢得尊严和尊重,也有利于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中国的昨天、今天、明天联系起来,将国家、民族、人民联系起来,将中国、世界、人类联系起来,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高瞻远瞩的深邃眼光,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天下为公、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自信和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对团结动员全体人民开辟党和国家事业新境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惟其重大,就需要我们放到战略层面来认识;惟其深远,就需要我们以不懈的奋斗精神来贯彻。

参考文献

1、《民族复兴中国梦》 经济管理出版社

2、《美丽中国梦》 人民出版社

3、《改革没有回头箭》 时代书局

4、《中国走向》 中华工商联出版社

5、《改革共识与中国未来》 中央编译出版社

6、《中国30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7、《抉择》 经济日报出版社

8、《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 浙江人民出版社

9、《读懂中国梦》 人民出版社

10、《中国梦:谁的梦?》 新世界出版社

11、胡鞍钢《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清华大学出版社

12、《邓小平文选》第三版 人民出版社

阐述中国梦

习近平阐述中国梦心得

关于中国梦个人梦的阐述

联系自己与实际试阐述对中国梦

习近平主旨发言阐述中国价值观

如何阐述中国的太极文化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

《阐述中国梦.doc》
阐述中国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