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历史与宗教问题之

2020-03-02 00:51: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新疆的历史与宗教问题之——“新疆”名称的由来

近代以来,由于清朝衰落,就在沙俄大肆侵吞我国新疆领土的同时,就连毗邻新疆的浩罕小国也产生了伺机吞并我国领土的野心。18世纪中叶以后,浩罕汗国利用同我国新疆毗邻,有道路相通之便利,就一直豢养从新疆跑出去的封建和卓后裔,利用他们干扰我国新疆内政,破坏当地的社会稳定。进入19世纪,他们更是利用当时对我国不利的国际大环境,不时策动和卓入疆作乱。1847年的卡塔条勒和倭里罕为首的“七和卓之乱”就是浩罕贵族纵容支持的结果。这些反动和卓打着“圣战”的旗号,攻城略地,无恶不做,给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灾难。1865年,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在英、俄两国支持下,挟持张格尔后代布素鲁克公然进犯南疆,乘清军布防不严、兵力不足之机,先后侵占了天山南部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诸地。1867年,阿古柏悍然建立所谓“哲德沙尔(七城)”汗国。此后,他又先后占领了天山东部的吐鲁番、迪化(乌鲁木齐)等地。至此新疆大半部处在阿古柏统治下。阿古柏建立的所谓“哲德沙尔(七城)”汗国是一个真正的侵略政权,他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奴役,从而遭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激烈反抗,和田一战,当地各族人民就有五万多人被杀害。阿古柏还实行宗教专制,强令其他民族皈依伊斯兰教。不从者被杀的多达数万人。阿古柏反动政权对天山南北各地的血腥统治激起各族人民的极大愤慨。 翌年,沙俄又借口伊犁农民起义和阿古柏势力威胁到俄国安全,打着保护和代守的旗号,公然出兵占领伊犁,归俄国七河省管辖,并进而觊觎整个新疆。我国西部疆域在大小列强蹂躏下呜咽。新疆面临着为外国瓜分侵占的危险。

面临新疆日益恶化的局势和中国西部疆域将被瓜分的危险,清朝政府在经过一场所谓“海防和塞防”的争论之后,西北防务重新得到清朝统治者的关注和重视。光绪元年(1875年),年事已高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就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为了使西征之役大获全胜,他不仅制定了进军路线和正确的战略战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还储备粮草武器,整顿军风士气,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1876年,左宗棠进驻肃州指挥作战。6月,清军七万余人在刘锦棠的直接率领下直插北疆地区,连克乌鲁木齐、玛纳斯、吐鲁番等地,大败侵略军,阿古柏走投无路,被迫服毒自杀。随后,清军乘胜追击,挥师南下。连克焉耆、库尔勒、阿克苏、乌什、喀什、和田等南疆诸地,至光绪三年(1877年)底,清军已陆续收复了天山南部诸地,阿古柏在新疆建立的侵略政权覆没。清朝收复新疆的军事行动,还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新疆各族人民的鼎力帮助和大力支持。

阿古柏侵略政权的覆没为清军进一步收回伊犁创造了条件。为了对沙俄施加军事压力,尽快收回伊犁,阿古柏侵略政权覆没后,左宗棠不顾年老体衰,以68岁的高龄,亲临哈密大营指挥,誓与沙俄决一死战,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光绪七年(1881年)2月,清政府使臣曾纪泽(曾国藩之子)前往俄国商谈收回伊犁事宜。经过与沙俄艰苦的谈判,几经周折,最后双方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条约议定次年沙俄军队撤出伊犁,中国以赔偿沙俄军费900万卢布(合500多万两白银),允许俄商在新疆贸易不纳税,俄国在嘉峪关和吐鲁番设领事等条件为代价。八年(1882年),被沙俄强行占领长达11年之久的伊犁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19世纪中后期,新疆政治上的内忧外患明显地暴露了新疆社会的弊病和军政管理方面的漏洞,特别是“军府制”和维吾尔地区带有浓厚的封建农奴制统治残余的伯克制度,严重阻碍新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中被摧毁殆尽。清朝乾隆年间统一新疆后,除东部乌鲁木齐、巴里坤一带推行内地军政管理制度外,全疆大多数地区一直实行“军府制”的管理制度,就其实质而言,“军府制”是管军政而不管民政,军政民政分治,民政多由本地王公伯克管理。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封建社会,伯克专权,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很不利于新疆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19世纪新疆各地发生的社会*不仅证明“军府制”已不适合新疆社会发展要求,而且封建伯克制度也受到沉重打击。因此,建立行省,推行郡县制成为新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疆设省之举,清朝酝酿已久,早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著名政治家龚自珍撰写了著名的《西域置行省议》,提出新疆建省设想。尔后清军收复新疆时,左宗棠在光绪三年(1877年)上呈的奏折里已提出“设行省、改郡县,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的意见。随后,陕甘总督谭钟麟、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刘锦棠等人又数奏论述,遂使建省之说臻于完善。光绪十年(1884年)10月,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省正式建立,按当时率领清军驱逐阿古柏入侵势力,并从沙俄手中收回伊犁的左宗棠奏议中言,此时新疆的内涵是“他族逼迫,故土新归”,意为原来是中国的领土,被外国入侵者占领后,现在重新又被收复回来。自此后,通行“新疆”之名,再不使用“西域”一名。当时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仍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宜。刘锦棠就任后,将迪化直隶州升为府,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移到乌鲁木齐。随即调整配置各地军政机构职官,伊犁将军不再总统全疆军政事务之责,驻军制度与内地各省基本一致。民政方面取消伯克制度,行政建置省以下有道、府、州、县诸级。至清末,即宣统元年(1909年),新疆省行政建置下辖4道,道以下共隶有6府、10厅、3州、21个县或分县。

新疆省的建立结束了自清朝乾隆以来在新疆长期实行的军府体制,使新疆与内地行政建置一致,政令一致。

最后确立了近代我国的西北边界。新疆同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近代反帝爱国斗争中增强了内聚力,完成了从自在民族到自觉民族的转换。从而增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与当地反动伯克相互勾结、发动分裂叛乱的能力,促进了新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巩固和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这对于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发展,客观上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它无疑是保证近代中国西部领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

新疆宗教历史调查

正确认识新疆宗教发展演变的历史

新疆宗教史

新疆宗教读后感

新疆历史

宗教历史(材料)

新疆宗教演变史

新疆宗教的演变

新疆宗教演变史

新疆的历史与发展

《新疆的历史与宗教问题之.doc》
新疆的历史与宗教问题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