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总队长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0-03-01 17:16: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同志们:

县自开展社会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共有省、州、县试点村192个,其中省级13个,州级121个,县级58个,实施项目283件,投入资金5229.6万元,共实施35个州级生态村,40个县级生态样板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亮点频现,生机勃勃。在前三批成绩的基础上,全县第四批指导员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干事创业的事业心

和责任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科学做好谋事布局工作,破解新农村建设“六大难题”。

科学编制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难题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乡镇、行政村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应发挥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思路和想法。在制定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处于生态文明时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时代。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生态平衡”为核心,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作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发展环保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生产绿色产品建设生态文化,逐步培养人们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因此,规划要因地制宜,走好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比如,县城和周边的村主要是围绕城郊经济的加快发展,进一步理清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等思路;坝区村主要围绕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进一步理清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等思路;山区、半山区欠发达村主要围绕脱贫致富奔小康,进一步理清发展特色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等思路。

统筹兼顾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基础和前提,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全县已注册建成35个合作组织,培养了25户规模经营示范户,注册了“曼根傣贡香米”和“茗艳老拔茶”两个特色农产品品牌,正积极打造“冬瓜猪”、“班章茶”、“红地谷米”、“曼海菜苔”等有市场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21个,形成了“苦瓜村”、“造纸村”、“菜苔村”、“养牛村”、“竹编村”、“农家乐村”等一大批特色产业村。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必须要结合县、乡、村实际,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办法、措施进行系统学习,加以创新。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结合、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保障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可以试图在合作化、规模化、品牌化上多下功夫,积极探索山区综合开发、整乡整村推进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

农民增收难,再难也要想办法进行突破。要按照年初县委提出的要求,集中精力做好坝区冬季农业开发和山区麻竹林果发展两篇文章。粮食要突出高产和优质两个方向,甘蔗要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抓住单产和机械化水平两个关健;茶叶要强化品牌和基地两个建设,麻产业要实现种植面积和单产两个突破,竹产业要在种苗繁育和扩大面积上实现两个加快,蔬菜要抓好专业村和核心区两个重点,石斛要注意扩大种植和深加工两个环节,畜牧、水产要突破疫病防治和规模发展两个重点,按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思路要更加明晰,措施要更加具体,办法总比困难多,结合村寨实际,因地制宜地抓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培育,切实增加农民增收。

改革创新破解农村土地流转难题

土地是人类生存主体、发展之本、财富之源。如何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经济和集约经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种养能力强、种养大户和企业等市场主体集中,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益。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所以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兴地睦边”、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中,可供鉴“曼杭混模式”。土地流转可以与山区综合开发,发展主导产业项目相合,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按照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要求,科学制定流转规划,农业、林业、土管、财政、金融、科技等部门要全

力协作,密切配合,为流转以及生产过程中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科技服务,以流转促调整、以流转增效益。

整合资源破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题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历史欠帐多,脏、乱、差现象尤为突出。指导员驻村入寨以来,百姓希望解决的问题,较多也是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主要体现在人畜饮水安全、农业生产沟渠建设和村庄道路硬化上。在

面对需要资金较大、不好实施的困难下,指导员必须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应尽最大努力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没有积极性的事,干起来会难度倍增。在财政困难、投资不足的情况下,要发动老百姓开展村容整洁工作,做到各人扫门前雪,逐步改变脏乱差现象。县委、县政府要求,从景洪到打洛沿线的村庄要整洁;各村寨也应自己动手,发展庭院经济,根据老百姓的意愿,道路旁、庭院边多种树,美化起来,做到山清水秀;发展养殖业,家禽、家畜圈养,防止疾病,保护水源……这些需要投入资金少,甚至不需要资金就可以办好。有条件的再搞道路硬化,村小组社房建设等公共活动场所,力争办上1-2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

未雨绸缪破解维护社会稳定难题

当前,县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形势是好的,但随着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关系群众利益的矛盾较多,社会管理难度增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产生活比较困难,一些群体性事件隐患较大。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力协助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始终把尊重群众、善待群众、相信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放在首位,利用驻村入寨的时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企业改制、移民搬迁、征地拆迁、农林土地纠纷、农民工工资、涉法涉讼等可能存在的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做到心中有数,有预案,尽量做好化解工作,先讲原则,后讲人情,合情合理合法地帮助解决问题。由于边境线长,开展好禁毒防艾宣传,创建平安先进县尤为重要,指导员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认真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

强化责任破解基层组织建设难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今年,把新农村工作队的总队长、队长任县、乡镇党委的副职,目的就是要求工作队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前一段时期,指导员全程参与了村总支换届选举工作,发挥了较好作用,下一步,还要积极投入到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指导员要与新“两委”班子一道认真研究基层组织建设的几个问题,做到新班子,新面貌。一是落实“四议两公开”的制度(即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必须经过村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促进两委班子和谐,有效提高基层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化水平;二是要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村“两委”通过集体土地租赁、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流转、创办企业、“支部+协会”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方式,因地制宜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着力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三是要加大党员发展力度,着力解决后继有人的问题。指导员的考核要把培养发展情况列入重要内容,要按照《党章》要求,加大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力度,本着“积极慎重”原则,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四是要坚持党员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做到党内生活正常化、制定化。五是要按照“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思路、一个好规划、一个好章程、一个好阵地”的五个好目标,深化县、乡、村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路子。

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时代任务。我县要立足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树立打持久战和攻坚战的全新观念,加大工作力度,破解六大难题,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三农”工作献力,最终实现农村和谐稳定、农业增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会议领导讲话心得体会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感言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感言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计划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总队长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总队长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