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材料)

2020-03-02 08:13: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 22人,其中男10人,女生12 人,年龄一般在9—10岁之间,学生是由周围的 组成.因此,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

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和独立阅读课外书的能力,学习目的逐渐明确,学习态度逐步端正,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多数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这是他们学好语文的有利因素。

由于孩子们来自农村,部分学生能博览群书,涉猎各种不同信息。少数学生除教科书外,几乎没有能力再阅读其他书籍。再加上家长的文化底蕴较浅,在家庭辅导和家庭教育方面跟不上。这是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二.教材分析

(一)s版教材的特点本套教材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四年级下册保持了

一、

二、三年级教材特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走发展语言的路子,突出母语教育的特点,贯穿现代教育理念,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努力构建具有“综合识字、早期阅读、自主实践、和谐发展”特色的教材体系。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2、正确把握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

一、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

3、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留下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4、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结构清晰。

(二)本册教材的特点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本册教材在每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的内容和情境图。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图中人物的语言,既有课文内容的提示,又向课外拓展目的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后面的课文奠定基础。 2.选文形式多样,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的课文本册教科书继承了前六册教材选文形式多样的特点。除了常见的诗歌、散文、故事、神话、传说、寓言等体裁,又增加了说明文、科学小品、剧本等新的体裁,使课文的体裁更加丰富。

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1.教材重视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材注意了课文的导学设计,在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泡泡图框的形式,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2.教材采取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二是每篇课文之后都设有“词语花篮”栏目。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

3.密切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随着学生会认、会写字的增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动笔写话的愿望会日益增强。本册安排了5次小练笔。

4.听说读写各项内容整合编排,注重各种能力整体推进。本册教材以主题为线索,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组织单元内容。

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教材选文注重人文精神,注意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从各个侧面引导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改进“语文百花园”的形式,丰富“语文百花园”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整合,本册编排了“语海畅游”栏目,将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部分进行综合,接着是“积少成多”、“阅读平台”、“笔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下生辉”及“语文大课堂”。其中“语文大课堂”属综合性学习,使语文百花园的内容更丰富有趣。

(三)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本册教科书继前七册之后,仍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他们依次是:成长的足迹、秀美的山川、科学与环保、爱国精神、人间真情、故事的启示、人与自然、中外文化。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面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本册教科书安排了8个“语文百花园”。每个百花园由4----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三个固定的栏目:“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的“语文大课堂”交叉安排。“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各安排6次,分别排在第

1、

2、、

5、

6、8单元。“语文大课堂”安排2次,在第

3、7两个单元。

(四)各单元教材特点每单元教材的前面编排有导语情境图、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1— 7单元每单元都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第8单元由2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第一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为训练重点,课文反映的都是儿童生活,表现了儿童特点,表达了儿童的思想,抒发了儿童情感。第二单元四篇课文以“描写景物”为主,共同的主题是通过描写祖国河山的神奇而壮丽,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山水之秀,语言之美。第三单元课文体裁多样,有文艺性的说明文,有故事,有调查报告等。它们所讲述的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有的是学生身边的事情。无论是文章内容还是写作方法,都给学生很大的启发。第四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学习专题。单元导语情感浓烈,情境图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带着爱国热情去学习后面的课文。第五单元共有4篇课文,以“爱”为主题。这几篇课文感情真挚,要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课文所表现并赞美的父爱、母爱、师爱、亲邻间的爱,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第六单元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例之中,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的感染,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第七单元围绕“了解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这一专题来安排学习内容,整个单元围绕动物组织材料,加强了语文百花园的学习内容和课文的联系,意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动物世界,主动阅读,积极探究。第八单元课文以“中外传统文化”为专题,故事性强,生动有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围绕课文的主要情节,每篇课文均编排有一至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五)教材重难点本册教材继续指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1、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练习复述课文。

4、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5、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

1、能用普通话交谈,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六)学习本册教材的基础和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学会综合使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基本掌握了独立识字的能力,特别是养成了查字典和读书看报的习惯,并能写简短的记叙文。学完本册教材后学生能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课文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独立读书看报,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能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展开想象,乐于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字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练习复述课文。

6、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7、能用普通话交谈,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9、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0、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积极学习先进的课改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收集并认真学习新的课改信息,了解前沿的课改动向,认真及时、系统地做好学习笔记,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养成勤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以便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学会思考,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勤奋好学、无私奉献、热爱学生为座右铭。

2.把握好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整体设计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结合本班情况和自身条件,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使语文学习生活化。

3.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掌握新的课改理念,勇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和接授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并及时深刻地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积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乐学、善学、积少成多,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5.针对学生书写不规范的问题,我准备凭借教材把写字任务妥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对少数不容易读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加强课外辅导,及时转化后进生,积极开发利用身边的资源优势,(校内图书室、班内图书角)拓宽课程教学渠道,让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从身边学语文,从身边用语文。

7.与家长、社会联系在一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关注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教给孩子们更多的学习方法,实施自我评价和互评相结合,师评、生评及家长评相结合,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使学生从中得到提高。

8.开展各种有利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

9.在阅读中进行词句训练,要结合生活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理解词句不脱离语言环境,逐步地使学生学会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

10.指导学生用好《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等课外书籍,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背诵,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不断积累课外知识,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11、要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为学生的作文起步打好基础。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单 元

内 容

备注

1——2

《种子》《只拣儿童多处行》《钓鱼》《爷爷的芦笛》语文百花园一

3——4

《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走进丽江》《五彩池》语文百花园二

5——6

《卫星比武》《巴斯德征服狂术病》《小树死因调查报告》《绿色记事本》语文百花园三

7——8

四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陈嘉庚办学》《舞动的北京》《大使馆妈妈》语文百花园四

期中考试

10—11

五 《莲叶青青》《萧山杨梅》《地震中的父子》《母亲的呼唤》语文百花园五

12—13

六 《爬山》《语言的魅力》《寓言两则》《米芾学书》语文百花园六

14—15

七 《鸟的天堂》《鲸》《麋鹿》《小狮子爱尔莎》语文百花园七

16—17

八 《孔子学琴》《端午节的来历》《西门豹》《汤姆索亚历险记 》语文百花园八

18-19

复习

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

1、

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教学重点】分辨课文第

1、

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

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4.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

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

课后反思:

钓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2、部分词语的意思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2课时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3)讨论: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课后反思:

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四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芦笛 婉转 悠扬 温润 脸颊 潮汛

喷洒 摇撼 打碎 裹挟 恐惧 驱赶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

四、、深入学习课文

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1)兴奋

强强为什么兴奋?指导朗读2——6自然段

(2)害怕

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的芦笛》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自由发言)

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5、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 教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10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课后反思: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第1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3.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2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

二、

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课后反思:

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

2、检查词语

3、检查朗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2课时

12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

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

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五彩池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了解每段落之间的联系并划分段落。

3、学习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和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布置预习。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

2、提出预习要求:轻声把课文朗读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想想五彩池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13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1、检查生字读音。

2、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3、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如何描写五彩池的?

四、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 (1)第一句为什么用“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来形容五彩池? (2)第二句为什么说水池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3)第三句写的是什么?

(4)第四句为什么说水池像葫芦,像镰刀,像盘子,像莲花?

2、五彩池中的水都有什么颜色?是什么“令我惊奇”?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想想五彩池中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颜色?

第2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

1、默读,把讲原因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课文有几句话说明原因的?(4句话)这四句话是怎么把原因说清楚的?(第一句说池中长着不同形状的石笋;第二句说石笋表面附着石粉;第三句讲阳光折射;第四句讲池边树木花草的倒影。)

三、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因为课文开头说奶奶讲过天上神仙住的地方叫瑶池,而我却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四、练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说说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划分段落并说明道理。

五、指名读“读读写写”中所列词语,并抄写两遍。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二、三自然段。

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14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三、丰收园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九 卫星比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几种主要从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2)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学习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目标:教师演示课件,激发学生兴趣,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形式:播放录音、自由发言、教师评价。

(1)演示课件,问:刚才大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知道它们的哪些知识? (2)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疑问。

(3)教师评价:下面,我们先到课文里去了解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

2、整体感知

目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知道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章的。 形式:自读课文,交流汇报。 过程:

(1)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生交流汇报,师板书:数量、种类、形状、用途。

3、任务驱动

目标:提出问题,产生任务,通过尝试学习,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形式:提问、自读、交流、评议。 过程:

(1)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 (2)自由读你最喜欢的这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最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5)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4、探究学习

目标: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讨论,提出有价值的核心问题,诱发学习探究动机,确定研究 课题。引导学生在了解了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后,运用有效方式获取所需信息资料;学会识别对本课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 与归纳资料,得出相应结论,完成各种卫星的形状和用途的研究报告。在交流研讨中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的分析和辩证和思考。 形式:提出问题、激励探究、实践体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过程:

(1)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关于其他的卫星,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例:①到底有多少种卫星?②卫星靠什么来传递信息?)

15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2)讨论选题:学生讨论议题,最后确定一个问题:其他卫星的形状和用途是如何? (3)激励评价:上网查寻。

(4)实践体验: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课后反思:

十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

4.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16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

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

(3)其他组评议、补充。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课后反思:

17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十一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 【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 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坑、罚等 5.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8.抄写生字。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贸、罚、垃圾。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回顾调查报告的结构组成:

(1)浏览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板书: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3)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

1、2自然段,思考:作者写调查报告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调查”部分。

(1)默读这部分中1自然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哪些做法?

(2)默读这部分中2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

18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学习“分析”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为什么要考虑这些?

(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3)板书:

5.学习“结论”部分

(1)小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思考:个部分间改变顺序行吗?为什么?

2.拓展学习:介绍关于调查报告的常识(什么是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等)

(五)学习用“并且”造句: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选做:

2.收集一些调查报告,学习其结构。

3.收集关于环保的一些资料。

课后反思:

十三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能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师:看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19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深褐沼泽湖泊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二、指导背诵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随着老师的图片学生背诵。

2、总结背诵的方法,想象画面背诵。

三、交流资料,仿写仿练

仿照第二小节写写你了解的景观。

课后反思:

20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十四

陈嘉庚办学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

教学重点:

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件: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

(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4、填空:

课件:

21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学习写读后感。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今天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

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课后反思:

十五

舞动的北京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22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师生交流: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

二、感知与体验

1、导语:2001年7月13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真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

2、出示申奥成功的视频。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有关奥运会知识的文章。板书:15课《舞动的北京》

4、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奥运会的什么内容。会徽代表什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5、学生表演:学生手捧前几届奥运会会徽出场。

6、观看揭幕现场。你喜欢这个会徽吗?当会徽面世时人们也同样喜欢它吗?从哪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小组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个别提问。出示重点句子个别提问朗读。板书:不约而同、必将、出色。

7、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引出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

三、自主、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

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

3、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朗读。

4、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奥运会的哪些知识?

课后反思:

十六

大使馆妈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感激祖国的情感。

3、会认5个生字。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使馆吗?(简单介绍大使馆)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理解:爱戴安顿安慰举目无亲

23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解答刚才的问题,想一想陈小龙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

3、学生读文,做批注。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2、身在异乡的陈小龙举目无亲,和当地的外国人语言也不通,就在此时他得到了大使馆的帮助,读读课文,想一想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

3、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小龙顺利地登上了寻亲的飞机,当他见到了远在荷兰的舅舅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所以陈小龙写了这封信,感谢使馆的工作人员,但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

2、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生活。

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

3、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仔细观察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变化,着重围绕家乡的一方面变化进行

描写,写出家乡前后变化的不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仔细观察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变化,着重围绕家乡的一方面变化进行

描写,写出家乡前后变化的不同,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语文百花园看看,好吗?

2、语文百花园可不是随便就能看的,一定要答对了问题才可以走进园中。

24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二、百词竞放园

1、读一读,比一比,使这组词把它们区分开。

今()令()

氏()氐()

琴()铃()

纸()低()

吟()岭()

昏()底()

零() 抵()

怜() 砥()

邸()

(1)读一读,结合字音字形找规律。

(2)比一比,看谁组的词又多又准确。

2、比一比,找规律

出示:甘甜湖泊宽阔浑浊

好歹忘记动静虚实

(1)读词找规律。

(2)想一想还有哪些词有这样的特点,再写出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离开百词竞放园,我们一起去妙语堂看看。

1、看看下面的句子有什么毛病,动笔改一改。(出示句子)

2、读读背背,谁背的最快谁就可以最先进入下一个园子。

四、丰收园

1、读短文,试着回答短文的问题。

2、出示:奥运图标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了这就是奥运会徽,你们猜猜,它们都代表那一年的奥运会?

(2)仔细观察会徽,试着用语言描述会徽的样子。

五、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你能说说你的家乡在近些年来的一些变化吗?

2、练习说。

3、指名说。

六、小结

七、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观察生活中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变化。

2、能有重点地说说家乡的变化。

3、能围绕一方面内容写出家乡的变化,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能围绕一方面内容写出家乡的变化,能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最近老师发现有的地方新架了过街天桥,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你们有没有发现近年来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变化?

2、全班交流。

二、顺势导入,交流信息,资源共享

1、能不能动动你们的小脑瓜想一想,我们身边的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25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2、学生讨论交流。

3、听了大家的发言,你们都有什么感受?

4、学生畅所欲言。

三、独立思考,选准切入点,自主习作

1、从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深切感受到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关注之心。你们想利用手中的笔来写写家乡这些巨大的变化吗?

2、(小黑板展示习作要求)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选择变化最大,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重点突出一个“变”字,来反映家乡在前进,越变越美好。

3、学生独立思考,选准切入点,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自查互评,修改完善,展示共赏

1、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赏。

3、认真预写,择优在“我能写我会写”习作栏中张贴,全班共赏。

课后反思:

十七

莲叶青青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人需要帮助。你帮助过他们吗?(学生自由读)

2、教师总结后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莲叶青青》,来感受一下内心世界,同时来体会祖孙之间的美好的感情。

3、板书课题:

17、莲叶青青

4、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的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练读:

(1)翘舌音:肘

(2)后鼻音:缸

(3)前鼻音:玄

(4)直呼音:藕

(5)其他字:驳

26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释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段(1):写在斑驳陆离的歌咏荷花的句子里,我想了祖母的笑脸。 第二段(2—3):写祖母在老家的院子里年复一年地种着荷花,她守着荷花,让莲叶冒尖。 第三段(4—7):写祖母总是让人欣赏自家的莲叶,在一年夏天把心爱莲叶剪下来给一个孩子治疮。 第四段(8)写我看着一池的莲叶想到了祖母。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率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喜欢,我生出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到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 斑驳陆离”是什么意思吗?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联系上下文解释。

6、幻灯片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全班一起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7、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对祖母的思念、想念)

六、小结

是呀!看着满池的荷叶,我在寻找那些斑驳陆离的诗句中,我想起了祖母来,祖母的笑脸,把我的心事照亮了。我想趣亲爱的祖母来。

七、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过渡:当你看到满池的莲叶,在寻找那些斑驳陆离的诗句中,他想起了祖母来,祖母的笑脸,把他的心事照亮了。他想起了亲爱的祖母来,究竟想到了哪些事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内心,来感受那份对祖母的想念。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思考:课文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读出我的思念,是否读出我当时激动的心情?

3、指名回答各段的段意。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一)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讨论: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2、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3、讨论: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你有什么感受?你从这件事情体会到了什么?

4、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分析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

5、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6、你此时理解我当时为什么“吃惊”了?

27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夏天的时候,祖母是怎么做的?你体会到她喜欢莲叶了吗?

2、这段中什么事情让你最感动的?说说理由

3、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4、反馈学习情况。

5、幻灯片出示祖母说的那句话: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大用场,不开花也罢。

6、一起朗读这句话,谈感受。

7、再次带着对祖母的敬佩把这句话朗读一遍。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全班一起朗读第4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吗?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2、是呀,有时你举手之劳,或许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帮助,我们要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个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

2、理解课后练习3.修改意见

课后反思:

十八

萧山杨梅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质疑。

3、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什么?

4、你们吃过杨梅吗?

5、你们知道萧山杨梅吗?出示课件。

6、过渡:同学们,欣赏了杨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组成的词。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

翘舌音:蝉

平舌音:沧

前鼻音:兼

后鼻音:杭

其他字:咖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5、分析字型,互相交流。 6、书写生字。

7、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8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3、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反馈学习情况。 4、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段意。

5、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为一个段,并给课文分段。 6、反馈分段,概括段意情况。

第一段:(1-2)写我最喜欢杭州水果中萧山杨梅,因为它使我想起我小学时代的金老师。

第二段:(3-4)写金老师很注重学生课外阅读,把学生引到一个新奇的世界,遨游知识的海洋,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第三段:(5-7)写在有一年的暑假,我们帮金老师整理图书馆,金老师请我们吃萧山杨梅,让我们阅读图书馆中的许多书。

第四段:(8)写虽然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金老师,但我永远忘不了金老师。 7、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一起朗读课文第一段 2、你从第一段中读懂了什么? 3、学了这一段你有什么疑问?

4、你认为我对这位金老师的感情如何?找出具体的语句来。 5、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由于看到萧山杨梅,我就想起我小时候的金老师,这带给我们一丝温暖,究竟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分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字词语。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5、出示自觉提纲:

A、金老师为什么给我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

B、金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什么独特的之处?

C、我从这样的学习方法中受到什么影响? 6、反馈学习情况。 7、“新奇”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新奇呢?

(课外阅读,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第三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9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

5、小组讨论:金老师忘我什么请我们吃萧山的杨梅? 6、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反映金老师和蔼可亲的句子? 7、找出你最感动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8、交流:

A、解释词语“尽钱”“惬意”

B、你从金老师“尽钱”给我们买杨梅,体会到了什么?

C、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金老师爱我们? 9、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四、学习课文第后一段 1、全班齐读本段。

2、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的第四句话的? 3、你从最后一句话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组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3.

2、有感情分朗读课文。

3、摘抄最住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修改意见

课后反思:

十九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30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

31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讲。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

课后反思:

二十 母亲的呼唤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3.认识“憔、悴、愚”等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出示学生和自己母亲的照片,按孩子年龄由小到大排列。

[有旧照片引起回忆,激起学生对母亲的爱]

[板书:母亲]

母亲日夜操劳,抚养、教育我们长大。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一天一天地变老了。看了这些照片,我们才想起母亲曾经那么的年轻、美丽。然而,从小至今,没有改变的还是母亲的一声声呼唤,永远令我无法忘怀。

[板书:的呼唤]

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全文,标记生字,读准字音。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4.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

5.巩固记忆生字词。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近字组词:

愚()

呼()

幸()

视()

遇()

乎()

辛()

现()

6.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重点理解: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堪: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表示程度深。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7.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32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三、初步了解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意在理清文章脉络]

四、作业:回家留心听听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呼唤自己的。

第2课时

一、齐读课题。

交流:回家后,听到自己妈妈呼唤自己时的甜蜜体验。

那么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感受?

二、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总的感受?

[板书:亲切甜蜜]

2.文中写了三件事表现了这充满爱和关怀的呼唤。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三件事分别给作者留下什么感受?

——最快乐,最难忘,心烦又渴望

3.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感动自己的相关句子,写体会感受

4.小组内仔细读读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5.全班汇报: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重点理解“总是,慈祥,温暖,温馨”

——融融亲情,深刻难忘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重点理解“急切、近乎绝望、声嘶力竭”

——担心到心力憔悴

“憔悴不堪、散乱的头发、喜极而泣的神情”

——无比关心,深切爱意

(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心烦”——小,天真幼稚,不懂这是妈妈爱“我”的表现。

“感到害怕,哭了起来”——与前面茅盾,显得刻骨铭心,感到幸福眷恋

6.哪件事最令你感动?选择一件,有感情地读一读。

7.最后一段。这段课文怎样总结全文,与开头呼应的?

——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首尾呼应

[意在渗透文章的写作方法]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五

第1课时

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3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一、引入:我们日常与朋友沟通是通过口头的语言传递来完成的,口语的表达是需要反复训练的,下面我们就讲述我家的故事。看看谁口齿最清楚,最能说会道,打动人心。

二、回顾本单元课文“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纯真的情感”这个主题。

《莲叶青青》记叙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院子里种一缸荷花。今年荷叶长大了,她却把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家孩子治疮。文章赞美了亲邻间的爱。《萧山杨梅》讲的是作者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师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赞扬的是父爱。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

《母亲的呼唤》的作者回忆了儿时母亲亲切的声声呼唤,抒发了“我”和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品质,我们在生活中也曾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三、将课前搜集的关于在家里和家人一起生活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1)出示照片:

时间、地点、家人、事件、感受 (2)采访笔记:幸福时刻,甜蜜共享

访谈对象:

回忆事件:

感人故事:

心得感受:

第2课时

笔下生辉:写《我家的故事》

一、引入:平时喜欢写作的同学,现在是你大展才华的好时机,看谁写的文章最出色。

二、明确要求,基本步骤:

(1)请你根据自己讲述《我家的故事》的内容,以及老师、同学、家长的评议,加工自己的故事内容,使其具体、感人。

(2)选择本单元的一篇课文,读一读写得具体、感人的段落,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写得具体、感人?哪些方法你在作文时可以借鉴?打好腹稿,写出初稿。

(3)小组内交流:重点评议故事是否具体、感人。 (4)班内交流,集体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5)自己修改初稿,读给学习伙伴听,征求意见。 (6)把你们习作读给家长听。

三、小结: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进行了听、写的训练,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二十一

爬山

一、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小短文。它运用拟人手法,把山峰、小鸟、小花、野草鼓励我们勇敢地登上山顶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生动有趣。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会更加接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一个新笔画:卧钩。

2.自主积累词语。

3.通过读课文,感受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的快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说说爬山的体会。

三、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34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2.一幅小朋友爬山的画。 3.课文朗读带。

四、教学时数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山吗?爬过山吗?(请爬过山的小朋友谈一谈爬上山顶时的感受)我们来看一幅爬山的画,看完后跟同学讲讲你看到了什么?

从引导学生想象我们登上山顶时的快乐开始,结合插图说出山峰、小路、小鸟、小草、野花的样子,以及会对小朋友们说些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想象后,再发表不同的意见。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拼读生字,把自己拼读不出来的字点上点儿,教师范读时注意听。

2.师范读。

(三)随机指导朗读,并进行文中学字。

1.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师范读、领读、学生指读、分小组互相读、个人读等)

2.随文学词。

如:(投影出示)“星期天,我和同学们去爬山”。

(1)自读句子。

(2)师在“星期天、爬山”下面画上横线,指名学生读,正音,范读。

(3)把“我和同学们”去掉,剩下“星期天、爬山”这两个词语,指名读,读得好的学生带读。

其他自然段也用这种方法学习词语。

山脚下

微笑

欢迎

点头

加油

勇敢

山顶

心里

(4)打开书,把刚才学过的词语画上横线、读词。(配乐、强调读写姿势)

3.把要求认读的字圈出来,再读。

星期天

爬山

山脚下

微笑

欢迎

点 头

加油

勇 敢

女生

山顶

心里

(1)出示卡片,指名读、领读。

如:期、期、星期天的期

(2)分小组互读、互听。

4.去掉其他部分,只读生字。(出示卡片)

期 爬 脚 欢 对 点 和

油 勇 敢 女 顶 心

(1)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

(2)游戏:找朋友。

方法:把词语卡片和生字卡片分发给学生,一生手拿“星期天”卡片起立,问:“星期天的期在哪里?”另一个手拿卡片“期”的学生起立,答:“星期天的期在这里。”

5.说一说:登上山顶后我们心里为什么美滋滋的?感受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的快乐。

(四)读读我的词语库,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词语。

第2课时

(一)检查朗读。

1.指名朗读句子。

2.分组读自然段,小组比赛有感情地朗读。

35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3.齐读全文。

(二)游戏活动,加深理解。

1.教师启发:小朋友们朗读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录音机里小朋友的朗读,在脑海里把这篇短文编一套课间操。

2.同座相互讨论。

3.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做课间操。(认为自己编得好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编的动作表演)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一起去爬山,高高的山峰、弯弯的山路欢迎我们,快活的小鸟为我们加油,青青的小草、美丽的野花鼓励我们。登上山顶后,我们的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们勇敢坚强,克服了困难。小朋友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这样,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三)写字。

1.复习笔画名称。

(1)出示投影:一丨丿丶

(2)指名认读、集体复习认读

2.学习新笔画。

(1)出示投影:wò gōu

(2)范读、指名读、齐读

(3)写法:向右下一路下笔,再向上钩出

3.找出有“”的字:心。

4.分析字形、指导书写(强调读写姿势)。

(1)如:心。师边示范边说笔画名称,强调“丶”在横中线,偏左;第二笔“”在横中线下;第三笔“丶”在竖中线上;第四笔“丶”在横中线上,偏右。学习书空,组词、说话。

(2)其他生字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讲一个,写一个;看准一个,练一个。(注意每个字的笔顺)

(五)作业安排。

1.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7个生字,并组词语。

2.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二十二

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第六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板书“魅力”,指名读。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有魅力?

二、自由读全文:

36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读后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摘出重点句:

通过读书,你认为没有魅力的语言是哪一句?(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

有魅力的语言又是哪一句?(用红笔在其上方补充“春天到了,可是”)

四、默读课文:

1、从哪看出这句话没有魅力?(读好第1-3自然段)

自读、画批,读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体会:

(1)抓住“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等词语体会。

(2)从老人的神态、语言去体会。

(3)从老人收入的情况去体会。

2、从哪看出添上几个字以后就变成了有魅力的语言?(读好第

4、5自然段)

引导学生从老人神态的变化、收入的变化去体会。

师过渡:还是这条繁华的巴黎大街,还是这个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前后却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里我们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去探究呢?(引导学生提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教师勾画板书。(用木牌形状把这句话框起来)

学生齐读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教师读。(读出感情,给学生以示范。)

学生再读。

五、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边演播描绘春天美景的课件,边深情地说:的确,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这一切多美呀,多么令人陶醉呀!可是,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却是一片添黑(屏幕随之变黑)

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试背。

师小结:改动后的这句,使人从无动于衷(板书)到纷纷相助(板书),这句话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它能——打动人心(板书)。

六、语言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三幅图,用有魅力的语言给图配上警示语。

给出空白的一句,让学生写自己选定的内容。

要求:能够打动人心,以情感人。

写好后,全班交流。

七、全文小结:

诗人让?彼浩勒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帮助了一个盲老人,同学们,你们看,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呀,学好它,能够让我们获得很多幸福。

课后反思:

二十三

《寓言两则》

37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语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认识“竽、郭、彻、械”等4个生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腮、腔、混、嫌、彻、械”等11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编在、腮帮、装腔作势、混在、彻底、机械”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两则语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指名读句子

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38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2、学习

3、4自然段

(1)轻声读

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

3、4自然段

a“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①用来比喻没有真正才干而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

例: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的人,终有一天回露出真面目的。

②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近义词:以次充好鱼目混珠

例:小王买了一箱苹果,只有最上面一层是好的,底下全坏了,他生气的说:“这个黑心老板真会滥竽充数!”

③有时也用来自谦,表示谦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滥竽充数。

例:王老师经常受邀参加一些讲师团到各个学校作报告,可每到一地他总是谦虚的很,常常说:“我哪是什么讲师?我是滥竽充数的。”

以后你们可能会有不少人走上领导岗位,你不仅自己不能做南郭先生那样的人,还要想办法不要给南郭先生那样的人机会,让他空子可钻否则就不是混碗饭吃那么简单,有可能会给国家、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现在就请大家想一想,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让南郭先生们无机可乘?

2、总结全文。

五、板书:

滥竽充数

宣王

必三百人

缗王

一一听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习《滥竽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邯郸学步》。

2了解《邯郸学步》这则语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了解《邯郸学步》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学习寓言的方法步骤。

二、自主学习寓言故事

1个人学习:

要求:边读边画出不懂的地方,一会在小组中提出解决。

2小组学习:

(1)在小组中解决问题;小组组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39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2)集体汇报学习结果。

(3)揭示寓意。

三、发散思维,深化理解寓意

1学走路的燕国人,爬着回去后,人们会怎样议论呢?

2如果你见到这个燕国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四、自由朗读这两则寓言故事

五、拓展训练

选择其中的一则寓言,续写寓言故事。

六、作业:

1朗读两则寓言故事。

2把寓言故事讲给朋友或家长听,并说说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后反思:

二十四

米芾学书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40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六

语海畅游

一、汉字真有趣

目的:了解古人是怎样造字的,区分音形相近的字。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过程: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画,根据泡泡框的提示说说图画的意思,比较两幅图的不同。

2分别比较图画和它相对应的字体,看看发现了什么,在观察、比较中明白两个字是怎么造出的。

3出示:“即”、“既”让学生进行区分,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4读准字音,准确组词语。

5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如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体会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神奇。和同学交流。

二、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思,互相说一说。

41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目的:懂得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不同,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过程:

1读一读每组的句子,弄清每个句子的意思。

2根据句子的意思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

3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5巩固练习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友谊格言。

目的:了解交朋友的重要,并让学生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过程:

1自己读一读句子,弄清每句格言的大致意思。

2和同桌说说读后明白了什么。

3指名大声朗读你所理解的句子,并与全班同学交流格言的含义。(在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提升认识。)

4了解了格言的意思后,熟读每句格言,看谁能把它们背记下来。(要求不要太高,能背几句都可。)

5你还知道哪些格言,与全班同学交流。

6对格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格言,与同学们分享。

阅读平台

目的:通过阅读短文,感悟朴实生动的语言,发现学习语言的好办法。

1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朗读短文。

2读后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短文后的思考题进行默读思考。

4默读思考后可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读后所得。

5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完短文后的体会,与全班交流。

能说会道与笔下生辉

由于习作是建立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来完成,所以可以把这两项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

目的:结合生活实际,利于学生交际。通过训练,学生能在被别人误会的时候保持冷静,态度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继而在习作中抒发真情实感。

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主题:同学们,你们被人误会过吗?你当时是怎样向他人解释的呢?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也可以利用直观手段,请同学们看一段情境录像片断(ΧΧ迟到直接闯入课堂,当老师问起迟到的事,她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想迟到呀!那没办法,路上堵车了,能怪我吗?”说着还生气地把书包往桌上一扔。)同学们说ΧΧ 的这种解释怎么样?(学生交流讨论)

那么应该怎样进行解释才好呢?

二、明确目标,落实要求

⒈学生读泡泡框中的话,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⒉同学们都知道了ΧΧ的这种解释不好,那么我们一起来帮助她,看看怎样解释才能让老师接受呢?

42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让学生懂得在遇到被别人误会向他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②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③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⒊引导学生回忆印象最深的事。日常生活中,自己受到委屈或是别人受到委屈的事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情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⒋学生自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自拟提纲,分四人小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完善。

⒌同桌之间根据拟定的提纲,相互练说(教师参与讨论,适时指导),然后指名个别说。

三、模拟情境,角色体验

学生分小组(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根据自己所选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实践。实践中要注意体态端庄大方,注意口头语言与面部表情的结合,必要时还要辅以动作。教师相机纠正双方的语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交际任务。

四、笔下生辉

1认真读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提纲。

引导学生写印象最深的事。

3提示学生,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和学生一起回忆写事的作文应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1)先介绍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并写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这样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3)还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后,你是怎样向别人解释的,或者是怎样向别人道歉的。

4作文完成后,自己要读一读,进行修改。

5同学之间交换看看,相互提提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课后反思:

二十五

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43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

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⑶教师参与朗读

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

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

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

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

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44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评: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课后反思:

二十六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用具体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电脑软件

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唤起求知欲。

软件显示“深海中的鲸”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按鼠标,课题出。生齐读:鲸。

设问激趣,引入新课。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谜。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看软件,问:你觉得它的体形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笔画下来。

(2)出示习题一

最大的鲸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国捕获捕获过一头

的鲸,有长,一条舌头就有大肥猪那么重。

要求学生口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按出答案,并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3)学生朗读以上的句子。

(4)小结。

作者抓住鲸“非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学习第二段

(1)设问:大家看,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叫“鲸鱼”呢?

(2)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45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3)指名生回答。

(4)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请看鲸的进化过程——(软件显示)。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出示习题二)

在,鲸的祖先生活在。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里。又经过了,鲸适应了的生活。

学生填空。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5)把习题齐读一次。

(6)学生看软件提示练习复述“鲸的进化过程”,再指名学生复述。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并给段落分层。

(2)学生回答。(从吃食、呼吸、睡觉、成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3)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鲸吃食的方法、过程。

(4)前面课文提到,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哪些习性可以说明?请认真看书找一找。

①用肺呼吸。看软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②胎生。这一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了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胎生情况和寿命之长。)认真读读有关句子。

(5)鲸睡觉时有什么特点?轻声读读课文,找出鲸睡觉最明显的特点,并画下来。

挑选画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来,再出示软件,使学生更清楚鲸睡觉的特点。

指导朗读。

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课后反思:

二十七

麋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46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板书课题:11 麋鹿

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分析字形。

2.描红、临写。

四.作业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47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①默读第三层,思考。

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②交流。

2、学习第三段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

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三、配乐朗读第

二、三段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第3课时

一.复习导入

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通过课文的第

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

三、课堂练习

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交流复述方法。

48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型及生活习性。

(2)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它的经历。

3.练习复述。

(1)同桌互相复述。

(2)举行“大风麋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

(3)师生评选。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4。

课后反思:

二十八

小狮子爱尔莎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

2、懂得课文的记叙顺序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安排的。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生活习性和小狮子和的“我”亲密关系。

4、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摘录,自主阅读,相互 协作,大胆交流,独立体验。

2、能把在当地了解到的动物的景况与文中的人、事、物、情结合起来,并发表独自的见解。

(三)、情感与态度:

理解“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懂得课文的记叙顺序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安排的。

2、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3、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摘录,自主阅读,相互协作,大胆交流,独立体验。

三、教学难点

能把在当地了解到的动物的景况与文中的人、事、物、情结合起来并发表独自的见解。

四、自学建议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整理有关狮子的有关资料,并乐意与同学交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奥地利作家乔伊.亚当逊写的《野生的爱尔莎》这本书,并乐意把自己所喜欢的情节讲给同学听。

3、收集、整理自己所喜欢猛兽的资料,并乐意与同学交流。

4、做做调查,了解重庆地区保护动物的情况,并把了解到的情况做好记录。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避导入:

1、板书课题,自由提问。师挑出其中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49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2、揭示课题,简介作者。(将收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自学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把握脉络:

1、默读课文,画出点明爱尔莎年龄的语句,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利用表格,协作学习。

四、自读课文,交流体会;

这篇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第2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发动机(2分钟)

1、出示课件1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动机。

2、师:狮子被称为兽中之王,是一种凶猛的大型食肉动物,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狮子捕食的镜头。

3、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狮子爱尔莎》这篇课文中的狮子爱尔莎却温柔、可爱、善解人意。这是为什么呢?以至于最后与作者达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

二、自主阅读、独立探究(7分钟) 为了帮助大家学习课文,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组研究课题,同学们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两组课题中任选一组,进行研究。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读一读、勾一勾、议一议,还可以做批注。课件出示问题。

三、协作交流、体验感悟(17分钟)

1、研究第一组问题的同学,可以谈谈作者写了小狮子爱尔沙在成长中的哪些事例?从这些事例中你发现了小狮子爱尔莎怎样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

2、研究第二组问题的同学,可以谈谈作者为什么要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大自然,为此,作者做出了哪些努力?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

3、示课件3。选择音乐,配乐朗读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

四、交流争鸣、形成博爱。(8分钟)

1、既然,爱尔莎与作者情同母子,分别时一个“莫大的痛苦”;一个“恋恋不舍”;那么,到底爱尔莎与作者分开好,还是爱尔莎留在作者身边好呢?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争论,向大家讲明你的理由。

3、师总结:(3分钟)

同学们说的两种理由都很合理,他们可以不分,但是爱尔莎还要生存,还要长大,它留在作者身边将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出示课件3。从这则镜头可以看出爱尔莎最宝贵的东西自由,最本质的东西兽性没有了。

因此分别,让爱尔莎回归大自然更合理、更科学。出示课件4。爱尔莎是兽类,大自然才是它最适合生存的地方,它才可以在那儿生活得自由自在。同时,作者把狮子送回大自然也是在完成一项科学实验。

出示课件6,大自然是广阔的,大自然有着许多狮子生活资源丰富的地区,把狮子送回大自然让它自由、让它发挥野兽的本性这是一种“博爱”,反之,把爱尔莎留在作者身边就是一种狭义的爱了。

五、联系生活,升华主体(6分钟) 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爱护动物,善待周围的动物,再凶猛的野兽也能和人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动物和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关心爱护小动物,小动物也会关心爱护你。

那么,与本文作者相比,你们认为我们周围的人在保护动物方面做得怎么样? 或者建议咱们重庆人在保护动物方面还应做些什么? 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2、师总结:我们身边的小动物太需要我们的关爱,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去关心这些小动物吧!因为,我们周围的环境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只有我们生存的环境才会和谐、美丽。

50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钓鱼》教案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五彩池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种子》教案 语文S版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钓鱼》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计划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材料).doc》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