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20-03-02 10:47: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20、欢乐的泼水节

新柳路小学 陈雪婷

欢乐的泼水节 【基于课程标准】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精读课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旨在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基于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无疑会让学生轻松自在,兴趣大增。例如在教学中,多处出现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看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出示课文实况录像,激发学生对泼水节场景的向往,让孩子们感同身受。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俗。 【学习重点】

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段落,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学习难点】

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flash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我们祖国的云南省有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瞧!这里四季如春,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西双版纳。指名读 ,齐读。

2、西双版纳是一片神奇的乐土,每年四月那里的凤凰花就会开放,谁来呼

唤一下它的名字?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凤凰花的图片)

3、出示本课生字词组,指名读。

二、初步感知课文第1段,揭示课题

1、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课文第一段,指名读,齐读。

3、理解“一年一度”一词,并板书。

4、出示泼水节视频,引出本课课题“欢乐的泼水节”,并板书。

5、教学“泼”字。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描写傣族人们泼水时场景的句子。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指名读,男女读。

3、理解“灌”,“泼“,这两个表示动作的字。

4、根据字形理解二类字“瓢”,出示图示。

5、理解泼水象征的含义,了解傣族同胞欢度节日的独特风俗习惯。

6、说话练习,要是你也有一碗这样代表吉祥如意的水,你希望泼到谁的身上。

7、理解“早早”,“早已”,体会傣族人们欢乐,急切,盼望已久的心情。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泼水节的欢乐还在延续。人们还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引读地上铺满——空中——大家—- 。

2、体会人们舍不得离去的心情。

3、小结,齐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课下查一查。

3、用部首查字法查“民”、“乐”、“互”三个字。

板书设计:

20、欢乐的泼水节

一年一度 吉祥如意

20、欢乐的泼水节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吴映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欢乐泼水节》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案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