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武术开发案例 林海芹

2020-03-01 20:32: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校本课程武术开发案例

——育华小学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育华学校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入开展教育科研,于2002年5月正式确立“武术教育”为体育特色项目,同时开发为学校校本课程。通过武术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一、开发背景

1、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长沙市芙蓉区育华小学始建于1957年,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师8835部队子弟学校,1964年移交东区人民政府(现芙蓉区人民政府),现学校占地面积6240平方米,目前有学生近500人,教师34人。

2、学校办学思想和宗旨

学校立足于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以“励志、守恒、勤学、乐群”为校训,以武术教学为办学特色,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创新。

二、情境分析与评估

1、学生需求、社区需求评估

(1)育华学校地处复兴街居民区深巷中,受附近育才、育英两所名校的冲击,学校生源流失率较高。如何更有效的发挥学校优势,办出特色,鼓励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兴趣和能力,对保证学生生源产生一定的影响。

(2)在校学生中父母下岗的多,贫困生多,而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投资少,普及率高,不增加学生家长的负担,得到家长与学生的认同,更有力于校本课程的实施。

(3)学校基础设施差,校舍布局不合理,校园环境不佳,学生活动器械少,学校活动项目缺少生气,而武术校本课程的开设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校园充满欢声笑语。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学校附近社区网吧多,武术活动能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占领学生上网的时间和阵地。同时学校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优势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校、爱社区的激情。

(5)我校设计了1套校本课程武术教育问题调查表,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学生对校本课程武术看法的信息。结果发现,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爱好武术。

2、社区与学校课程资源评估

(1)校本课程的开发迫切需要人力资源。学校根据武术教育专业性强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专门聘请了市体校武术教练进行技术指导。

(2)学校在局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于2001年9月调入一名武术专业特长的老师进行授课,老师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为武术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立了有利的保证。

(3)学校领导班子带领一大批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的教师群体支持校本课程的开设,

1 这将更加有利于发挥课程资源的优势。

三、拟开发育华校本课程以统整学校办学多样化或特色化,反映学校办学思想和宗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武术教本课程的研究将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发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改变目前学生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如身体素质差,集中表现为力量、耐力、速度等指标达不到的要求,意志品质薄弱,表现为缺乏毅力,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勇往直前的挑战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表现为在活动和游戏中缺乏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意识和品质的问题,通过武术课程激发对武术和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健美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带动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随着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推广,建设以武术为特色的研究将更加有效的协调和带动学校其他课程的改革,更有利于创建特色学校,武术是体育课程的内容之一,它能激发人对美的追求,这无疑会促进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的改革;武术课程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和培养,它将促进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武术课程有利于学生大脑的发育,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的改革。

四、课程设计

1、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经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集体审议,根据校本课程的性质定位,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武德教育目标

传统武德:仁、义、礼、智、信、勇。新时期武德: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

(2)武术礼仪教育目标

武术教育与礼仪教育相结合,使尚礼仪之风向家庭、社会延伸,从而达到加速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目的。

(3)武术教育目标

通过研练武术了解丰富的武术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2、拟定校本课程标准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订了学校校本课程标准(简要如下所示): 一年级:少年武术操 二年级:五步拳

三年级:初级长拳

一、二路 四年级:初级长拳

二、三路 五年级:初级三段剑术 六年级:初级三段棍术

武术教育教学内容列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各年级全期安排20节课时,3课时为理论学习,

2 17课时为实践操练。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通过礼仪武德、意志品质、武术技术等级评价来表现。

3、组织实施计划 (1)教师培训 (2)申报与审议 (3)撰写《课程纲要》

五、试验过程与成果

通过三年时间武术课程的教育和教学, 通过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使教与学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

1、试验过程

(1)2002年10月举行了全校的家长会,校长汇报了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各班主任认真做了各家长的意见反馈记录表,达到了切实可行的效果。

(2)2003年6月举行了全校的武术操比赛活动及武术授牌仪式。这次展示活动将校本课程改革与家长学校教育成果融为了一体,展示了我校学生“习武重德,强身健体”的精神面貌。活动中有市体育局副局长江哲民、主任欧震为学校授牌,有学校武术舞蹈表演,学校共十四个班表演了武术操,邀请了全校家长观看比赛,活动赢得了体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活动非常好,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非常高。局领导和教研中心的负责人也一致赞扬:武术课程才开发一年的时间,就能看到如此的成绩,成功举办这么大的展示活动,你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家长也交口称赞,武术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真是大有益处。当晚,湖南教育电视台“教视新闻”栏目作了专题报道,长沙晚报、湖南日报也相继作了文字和图片报道。湖南卫视知道我校把武术作为校本课程后,主动要求做一次专题报道,报道成功后,得到了很大的正面反响。

(3)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童雅婷老师就着手于为申报武术市级传统项目学校准备各种资料,2005年2月学校由长沙市教委、长沙市体委正式授牌为长沙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

(4)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武术课程教学的实施将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改变学生中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如身体素质差,集中表现为力量、耐力、速度等指标达不到要求;意志品质薄弱,表现为缺乏毅力,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勇往直前的挑战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表现为在活动和游戏中缺乏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意识和品质等问题。我校通过两年多时间武术课程的教育和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武术和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健美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以此带动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例如:五一班的曾宪文同学从小就喜欢驼背,走路没有气质,通过三年的武术训练,现在背也直了,气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四一班的谢频、周莹琰同学以前体质差、厌食,通过参加武术队的训练后,身体强健了,饭也吃得多了。

三一班学生李月波,由于有武术特长,参加了湖南经视台少儿节目的才艺比赛活动,获

3 得了比赛中“勇敢小柯南”的奖项。

2、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

(1)2002年学校武术课进入了芙蓉区教育年会课展示。

(2)2002年由童雅婷老师撰写的《浅谈武术教学中的攻防含义》、《浅谈武术中的眼神》获得区一等奖。

(3)2003年下半年,武术课由区教研中心推荐,在区开放课中承担武术教学课的任务,这节课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交流。同时,武术《边腿》一课由区、市、省电教中心联合举行新课程标准的录像课赛课获省首届“新课程教学教法录像课”一等奖。

(4)2003年下半年由区校改实验课题组推荐在“芙蓉国今朝晖”中承担了校本课程教学课任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交流。所上的武术课充分的体现了校本课程的要求,课堂将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使理论学习与技术学习相结合。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5)2004年上半年由童雅婷老师撰写的《浅谈诱导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获得区一等奖,市二等奖。

(6)2004年下半年由童雅婷老师编排的自编操《少儿武术操》,在区比赛中获一等奖。

育华小学武术课程的实施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困惑,我们相信:有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有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出一条“打造武术品牌,创建特色学校”的新路。

武术操校本课程开发

武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推荐)

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

校本开发课程

武术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武术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武术开发案例 林海芹.doc》
校本课程武术开发案例  林海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