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结

2020-03-01 16:31: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开设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树立“计算机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本学期的教学是本人从事教学工作的第一年,本着“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的理念,在教学工作中不敢放松,学期结束之际,对本门课程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1、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直倡导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如今翻转为“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并不是对教师的工作可以不再备课、不再教学,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所用的教材,然后,精心地对它进行加工处理,并且创建以项目(任务)的形式涵盖所有的知识点,与所用教材有机结合,还必须关注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因为计算机的发展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教材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就有可能把错误信息传授给学生。

2、以应用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更多的是注重技能的掌握。而,计算机是学生通常作为工具来使用,以解决或辅助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的实施,包括教师的教授,这一部分主要是项目(任务)的引入,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应本着应用为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的线索,靠这根线索把有关的知识点有机的串联起来。

如学习PowerPoint2007应用知识时,正式讲授前,就把任务提交给学生,要求在本章内容结束时,能利用本章知识把毕业论文制作成演示稿,并要求对其中幻灯片的表现效果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样以应用为目的的进行作业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就有方向性,任务完成了,学生也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说由于应用的目的,学生会出于处在压力“要我学”,那么,由于兴趣的缘故,学生会出于内在动力变成“我要学”,先展示以PowerPoint2007制作的照片浏览文件,暗示学生可以做成自动播放的视频模式,在兴趣的作用下,学习不但更主动,而且也更有效,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深入学习。

首先,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所举的例子尽可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或接近实际的事例;其次,要学生完成的作业,也尽量和学生所熟知的问题挂钩。这样,使学生感受学习计算机不是枯燥乏味,也不是脱离现实,而是和他们的世界紧密相连的。通过解决一些学生常见的问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培养兴趣。

3、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台阶

学习计算机,特别是以应用为目的的学习,如果没有实践作为基础,如同空中阁楼。我认为学习计算机的最佳方法就是,先知其然,再循序渐进知其所以然,有机会动手组装一台当前流行的个人电脑是学习硬件基础知识的最好的铺垫,通过把一些电脑零部件组装成电脑,对主板、CPU、内存、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显卡、键盘等硬件就有了感性认识,以这些感性认识作为基础,来学习相关的硬件知识就不会觉得过于抽象,接受起来也不至于太困难。

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必须通过实践,本学前开学段时间,由于实训室还未完工,课程的开展都是在教室完成,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实践,亲自动手试一试,才能完全理解每一个界面,每一个菜单的真正含义,对于应用软件的学习同样如此。如学习WORD排版,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设计班级海报开始,要求分别用WORD来排版设计,分组完成,最后,都打印出来,再一起讨论哪组的打印效果最好。这样,通过自己输入,自己改错,自己排版,自己插图,自己打印,相信学生就会更清楚WORD有什么功能,并如何使用这些功能。

为培养职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确实重要,但是,一切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只会组装电脑却不懂每一个零部件的功能及相关的参数知识显然不够,只会用现成的应用软件,却不懂软件的基本知识,若电脑出了点问题,就束手无策,显然也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对理论知识的涉猎,是为了我们能更好的理解、更好的去使用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描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小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总结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2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结.doc》
2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