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教案

2020-03-02 05:14: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不变的爱》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到喜爱一个事物的时候,便会接受它的全部,不会因为某些缺陷便减少对它们的喜爱。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引导学生恰当地面对自己的各种特点或缺憾。

3、通过对自己的肯定及同伴的评价,增强自我认识、树立学生自信心。 活动重点

通过对事物、对人的认识,感悟对自已的正确认识,培养自信心。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 心有灵犀

1、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喜欢看李咏主持的幸运52吗?你最喜欢哪个环节?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幸运52的猜词现场,请看屏幕。

2、请三个方阵各选一组搭档到前面来,游戏规则你们知道吗?

(1)第一组 选题计时开始(2) 第二组 选题 (3) 第三组选题

3、掌声感谢三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带着愉快心情进入本课下一环节边想边选。

二、边想边选

1、请看,上面三种事物,哪些是你非常喜欢的、哪些是你能够接受的?并根据你的选择,快速坐到非常喜欢事物的一边。

(1)请鲜花队的同学来说说你喜爱鲜花的理由。 (2)太阳队的同学来说说你喜爱太阳理由。 (3) 宠物队的同学说说喜爱太阳理由。

小结: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喜欢这些事物,可我认为太阳虽然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但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灼伤人的皮肤,宠物虽然给主人带来欢乐,但照顾它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找一找我们喜欢的事物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请各队同学思考一上再说。

2、发现我们原本喜欢的事物有缺陷,这时你对它的喜爱是否有变化? 小结:大家的这种感觉套用我们中国有句古语就是“爱屋及乌”,就是说爱一个事物便会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它的缺陷、不会因为某些不足而改变对它的喜爱。因此我们把这种爱称之为“不变的爱”(课件)齐读课题

三、心灵激荡

1、同学们,在我的悄悄话信箱中经常收到一些来信,信中说当自己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够好,便非常担心父母因此不喜欢自己、不爱自己了,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学生谈感受、体验)

2、看来大家的担心还真不少,那么我们的父母真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吗?请听一位《妈妈的来信》

3、听了这封信,此时此刻你心情怎样感受如何?

小结:我们是父母心中的太阳,我们是父母眼里的鲜花,他们在欣赏你优点的同时,接受了你们的缺憾,他们用独特方式,从独特角度来认识你肯定你,你们没有因为你的某个缺点,某个失误而减少对孩子的爱。因此我们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变的爱。”

四、分享你我

1、大家想一想,令父母感到骄傲和欣慰的你有哪些优点,可以说说身体、外貌、能力等方面的优点,用肯定的语气来描述。如:“我的眼睛黑又亮”、“ 我的身材细又长„„”

2、想一想,她还有哪些优点没说,谁愿意来夸夸她?

3、在同学们眼里你这样优秀,你的心情怎样?

五、肯定自己

古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鸟的歌唱得再好,也有走调嘶哑的时候,花儿不管如何芬芳也有枯萎、凋谢的时候,同样每个人都有让自己喜欢的特点,也有让自己不满意的特点,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小结:对于能改变的特点,我们接受,对于不能改变的,我们也要用接受的态度,象太阳,爱鲜花那样爱着有某些缺憾的自己,愉快的接纳自己,现在让我们进行一项“自我肯定训练”让你更加喜爱自己。

1、找出自己的不满意的地方,并大声说虽然我„„但是我„„。

2、以我为例,虽然这节课也许设计并不十分完美,但如果通过这次活动能给同学一点点鼓励和启示,那就请大家用掌声来给我鼓励。谁愿意和我一样站在这里,展示你阳光般的烂灿,鲜花一样的娇艳呢。

六、收获背篓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 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每个人都应从小看重自己, 在别人肯定你之前, 你要先肯定自己。

小结: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勇敢的面对缺憾。让我们从这一课起,带着自信的笑脸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爱的港湾——感悟亲情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活动是针对高中生普遍存在的抱怨、嫌弃父母的管束和唠叨,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而父母则普遍感到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为其操心却换来抱怨,而感到苦恼和伤心。为使高中生理解父母,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2、体验父母情深,感悟亲情

3、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活动重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亲情

2、学会处理亲子矛盾冲突 活动准备:

课前音乐《月亮船》 课后音乐《母亲》

录像心理短剧《母女之间》、《母女碰撞》 学生心理短剧表演《尴尬》、《父母双亲》 录音材料《一位母亲的信》 活动对象:803班 活动过程:

一、课前:

教师活动

播放课间音乐《月亮船》,营造一种童年亲子间温馨美好的情景氛围

二、上课:

1、教师活动

导言: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杨玉莹的一首《月亮船》,歌中唱到:(唱)“月亮船呀月亮船,带着妈妈的歌谣,飘进了我的摇篮,淡淡轻辉盈盈照,好象妈妈望着我笑眼弯弯。”这歌声是否勾起了你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呢?童年我们是享受着父母的疼爱,但当我们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走进了青春岸,你是否感觉到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约5分钟)

下面,让我们进入心理剧场,来欣赏一则学生心理剧《母女之间》

2、学生活动

问题引出:学生心理剧表演《母女之间》(播放录像) 找学生按角色表演心理剧《尴尬》(可临时找学生也可事先安排)

3、学生活动

同学们,类似以上两则心理剧中发生的事情,在你的身上有没有过呢,下面,让我们进入自由聊天室,来聊一聊你的父母吧。前后桌为一组,给5分钟的时间,然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好,下面,请每组选代表发言(约5分钟)(根据时间确定发言人数)

4、教师活动

心理点拨:同学们,当我们进入到初中阶段,就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阶段是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最多的阶段,这是因为: 高中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决定: 第二断乳期:成人感更加强烈,办事,看问题有了自己的主见,强烈地要求自主,要求独立,要求摆脱父母的保护和监管,心理学称之为“第二断乳期”。

小大人:高中生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而心理发展却处于过渡期。因此决定了心理上的既成熟又不成熟的中间状态,俗称“小大人”。

代沟的存在:我们和父母之间由于在年龄上、经历上的差异,解决问题的方法、看问题的角度也就存在了差异,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上就表现出不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代沟”。 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和父母之间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那是父母对我们的感情变了吗?下面让我们登录网站,去认识一个叫冬冬的孩子。

5、教师活动

一个叫冬冬的孩子,在他早晨上学后,在餐桌上偷偷地给妈妈留下了这样一张纸条 (幻灯片展示)

《冬冬的帐单》

学生活动

角色体验:同学们,如果你是冬冬的母亲,面对这张帐单,你该怎么办?(找学生说)

教师活动

教师点评:无论同学们的做法都各有各的道理,那你知道冬冬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吗?(幻灯片展示)冬冬母亲的帐单

情感振动:看了冬冬妈妈的帐单,你有什么感受 在小学我们学过《游子》(引导学生背诵),那现在你是不是更深地体会到其中浓浓的母爱呢;有句俗话:“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你又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教师理解:不是说儿女不孝心,而是我们做儿女给予父母的爱和父母给予儿女的爱是不等同的) 角色领悟:如果你是冬冬,看了妈妈的帐单后,你会怎么做?

6、教师活动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都能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但是,有时面对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我们会有一些不耐烦,比如母亲的唠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则信息,读一封母亲的来信。《一位母亲的信》(录音播放)

听了这位母亲的告白,你是否对母亲的唠叨多了些理解呢?

有时,我们对他人缺少了一份了解,就会缺少一份理解。下面再让我们进入心理剧场,来欣赏这样一个生活片断《父母双亲》(时间关系,可以学生表演,也可以教师代替)

7、教师活动

当我们与父母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会与父母沟通,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两则心理剧。学生心理剧《母女碰撞》(录像)

8、学生活动

两则心理剧对照: 同学们,这两则心理剧刚开始的剧情是一样的,为什么发展的结果不一样了?(让学生自己领悟、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生活中,让我们对父母多一份理解,学会与父母沟通。

9、课后音乐:《母亲》

结束语:同学们,正如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让我们感悟亲情、理解亲情、珍视亲情!

《当情绪的舵手》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讨论、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情绪的种类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2、要让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习达到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法。 [活动重点]

1、认识不良情绪及影响。

2、掌握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角色扮演《父子之战》、心理剧《抄作业》

2、课后音乐《歌声与微笑》光盘

3、气球、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

《绕口令》挑战自我 (课件显示内容)

二、教师导入

同学们,大家觉得是不是很开心?是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哀惧,恐怕我们自己都记不清有过多少这样的体验了。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给我们平添了很多情趣。但是也正是因为它们,让人们控制不住自己,做错了很多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让我们共同欣赏角色扮演《父子之战》。

教师:看了这个小品,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谈感想)

教师:是的,这正是由于不良情绪即心情压抑、愤怒而引起的悲剧,情绪可以为人们带来伟大的成就,也可以使人走向极端,情绪实际上是个人心态的反映,而心态是我们可以组织、引导和完全掌控的对象,同学们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吗?想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吗?那么就让我们当情绪的舵手,向生活的海洋大胆畅游吧。

三、学生谈体验

学生根据课件显示的内容作出答案 课件显示

四、小组讨论

生活中有哪些积极情绪哪些消极情绪。 (课件显示内容)

五、教师

我们要提倡的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呢?当然是积极情绪了,因为积极情绪能使我们成功,而消极情绪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小组讨论交流) (课件显示内容)

六、喔,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的确太大了,当有了不良情绪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下面让我们欣赏心理剧《抄作业》

七、看了这个小品,同学们,你们说,小红的做法恰当吗?小红该不该宣泄她的不良情绪?她该如何宣泄呢?(学生讨论交流) (课件显示问题)

八、教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调适情绪的方法,让我们来听一听心理学博士的看法吧! (课件显示内容)

九、同学们,我们有没有过不良情绪的体验呢?现在就让我们交流一下并找到合适的调适方法好吗?(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曾经有过的不良情绪写下来,贴在气球上互传,大家共同解决)。

十、看来大家真的掌握了很多不良情绪的调适方法。

在这里,我很想为大家讲一个“悲观者与乐观者”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同学们,你愿意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教师:在此,我愿送大家一副对联共勉!(学生齐读) (课件显示内容)

十一、教师小结:同学们,生活的海洋中没有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乐观地面对生活,怀着一颗真诚友善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相信生活会回报给我们更加灿烂的笑容,让我们在人生的海洋中好情绪的舵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课件显示内容) 愿<歌声与微笑>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大屏幕播放CD光盘。(师生齐唱)

送他一轮明月——学会宽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

2、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学会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 辅导重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人际摩擦时,能够真正地学会宽容他人。 活动准备

1、气球、牙签,

2、轻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3、听众来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1、读完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根据学生分享引入主题

二、感悟宽容的意义

(一)游戏“你吹我爆”,体会不宽容的坏处

①要求:两人一组,一位同学吹气球,另一位同学拿牙签在鼓起的气球上扎洞,但是不得发出爆破声。

②操作:每组派两位同学上讲台来比赛,看哪组的同学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任务。气球一旦爆破就失败。

③思考:牙签扎在气球的哪个部位不易爆炸,扎在哪个部位容易爆炸?为什么呢? ④教师小结

气球最薄的地方——张力大 好比 人最不足的地方——敏感、脆弱

其实,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像气球和牙签之间的接触,如果老是针尖对麦芒,那结果只能两败俱伤。

(二)听故事,体会宽容的好处? ①故事内容简介:

当年,在英国有个很调皮的小男孩。他偷偷地把校长最喜爱的一条小狗杀掉了,然后把内脏一件件剥离观察。

②请你当校长:如果你是该校长,你会怎么处置这位小男孩?

③继续讲述故事:该校长知道后,让他画了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张人体血液循环图。小男孩照办了,而且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两幅画至今仍珍藏在英国亚皮丹名人博物馆。这位小男孩后来因研制成功胰岛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就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约翰•麦克劳德。 ④ 思考:如果当年校长很严厉地处分了他,这位调皮的小男生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1、思考分享:刚才的游戏、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用游戏和故事引发学生对宽容的思考,从正反两方面初步认识宽容的重要作用,唤起学生探索本次主题的需要和愿望。并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心理测验,认识自己 我是一个宽容的人吗?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测试,这里有一份关于宽容度的心理测试题目,请大家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完成,测试的结果只有你自己知道,让我们先来认识自己。

请对下列问题作出“是”或“否”的选择:

1、有很多人总是故意跟我过不去。

2、碰到熟人,当我向他打招呼而他视若无睹时,最令我难堪。

3、我讨厌和整天沉默寡言的人一起生活、工作。

4、有的人哗众取宠,说些浅薄无聊的笑话,居然能博得很多人的喝彩。

5、生活中充满庸俗趣味的人比比皆是。

6、和目中无人的人一起共事真是一种痛苦。

7、有很多人自己不怎么样却总是喜欢嘲讽他人。

8、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自以为是的人总能得到领导的重用。

9、有的人笨头笨脑,反应迟钝,真让人窝火。

10、我不能忍受上课时老师为迁就差生而把讲课的速度放慢。

11、有不少人明明方法不对,还非要别人按着他的意见行事。

12、和事事争强好胜的人呆在一起使我感到紧张。

13、我不喜欢独断专行的领导。

14、有的人成天牢骚满腹,而我觉得这种处境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15、和怨天尤人的人打交道使自己的生活也变得灰暗。

16、有不少人总喜欢对别人的工作百般挑剔,而不顾及别人的情绪。

17、当我辛辛苦苦做完一件工作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时,我会大发雷霆。

18、有些蛮横无礼的人常常事事畅通无阻,这真令我看不惯。

每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13--18分,说明你需要在生活中加强自己的灵活性,培养宽容精神;

7--12分,表明你具有常人的心态,尽管时时碰到难相处的人,有时也会被他们的态度所激怒,但总的来说尚能容忍;

0--6分,说明外界的纷繁复杂很难左右你平和的心态。

小结:看来我们离宽容还有些差距,那么希望通过这节课,能使大家都有所收获,真正的学会宽容。

设计意图:通过心理测验,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更积极的进行学习。

四、角色扮演,学习宽容

1、分别由两位同学表演:

镜头一:学生A、B均为独生子女,各自在原来就读的学校被老师誉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天下课,A从座位走出教室,一不小心将B入学时刚买的新文具盒碰翻在地,笔盒里的文具撒了一地,A一边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一边就弯腰去捡文具.这时B不由分说,跑到A的座位上,将其所有的书和文具全部丢在地上,这时,A一气之下将已经捡起的文具丢在地上。接下来两人便扭打在一起,对同学的劝阻置之不理,直到老师到来,才停止“战斗”。

镜头二:文文准备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平常训练很吃苦,想为班集体增添荣誉。比赛的前一天,她叫妈妈买一双运动鞋,她妈妈马上答应了。可是她妈妈那天的工作很忙,一直加班,连午饭和晚饭都没有回家吃,晚上回家时也就没有为她买到运动鞋。她妈妈向她作了解释并请她原谅,保证第二天比赛前买到鞋,可她就是不理,还闹得不可开交! 镜头三:快上课了,组长催着交作业,晓杰想抄袭李琳的作业,李琳不让,晓杰不由分说拿过李琳的作业就抄起来,李琳很生气,可是想到老师说的“要宽容”的话,决定不跟他计较了。

2、讨论:①如果你是A或者B或者C,你认为怎么处理更合适? ②对李琳的做法你怎么看?

3、各组派代表分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活动的核心之一,力求使学生在活动过程当中进一步认识宽容的作用,学习用宽容的心对待他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宽容不是纵容,不是无原则的宽厚,要有原则地宽容他人。

五、体验宽容,享受快乐 “此时我宽容”广播栏目 ①操作:

老师担当“此时我宽容”广播栏目的节目主持人。学生作为听众,当举手示意时,表示播打进栏目的热线,从而来讲述自己在与同伴或长辈的交往中所遇到的摩擦,借助电波主动握手言和或宽容他人。 ②播放栏目宣传语

栏目宣传语如下: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总免不了各种各样的摩擦,别人也许在不经意间伤害过你,你也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对别人苛刻了一点。如果你曾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做出了伤害他人心灵的事,你愿意用缩小镜将他的缺点缩小吗?如果别人曾误会过你,你愿意首先跟他握手言而吗?“此时我宽容”栏目给大家提供这样的机会。欢迎你们播打栏目的热线,期待着你们的声音!(整个节目中播放轻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在音乐声中,大家回忆以前在交往中发生的摩擦,考虑如何借助电波来宽容他人。 ④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听众来信

此信来自某位学生的真实生活,而且内容具有普遍性,作为听众来信比较合适。

⑤ 请举手的学生上讲台,在话筒前讲述自己要宽容的人及两人之间所发生的故事,节目主持人做适当的引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回想自己不宽容的情节,借助“此时我宽容”广播栏目倾诉出来,学生会设身处地的理解宽容对自己的好处,同时又更深入的学习、实践了宽容,是前一环节的深化。

六、结束活动,升华主题

1、学生谈感悟收获

2、结束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他人能和睦相处,彼此生活愉快。所以对别人的过失要做到:(出示字条)要学会宽容,与人为善,遇事要忍让为先,做到胸怀宽广,不斤斤计较,处处为他人着想。真诚的希望每个同学都成为宽容的人,记住:送给他人一轮明月,你收获的肯定也是明月。 设计意图:学生谈感想和体会的过程不仅使活动主题得到了升华,而且也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产生了飞跃,而这正是促进自身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

课题:追逐希望的光芒

课型:团体(班级)心理辅导课

设计理念

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总是充满了阳光和坦途。但现在的学生却在父母的庇护下很少经历风雨,但未来的生活中他们肯定要经历挫折与磨难,每个人都会面临失败和竞争,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越高,挫折带给他的消极作用越小。相反,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低,必然会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不利的状态下,影响自己的学习和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非常有必要。因此我设计了这堂课,让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身体的缺陷,在绝境中也不放弃希望,乐观地生活,追逐希望的光芒。 教学目标:

1、认识到乐观和不放弃希望对于战胜困境的重要性。

2、正确对待身体的缺陷,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逆境中奋起,积极开创新的人生。 重点、难点:正确对待身体的缺陷,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逆境中奋起,积极开创新的人生。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 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言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挫折和苦难,那么在面对艰难困苦时我们是该绝望的放弃还是应该追逐希望的光芒?其实希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支撑生命的力量,如果我们不放弃心中的希望,那么苦难都会被我们征服。

二、思考与探究

活动

1、故事《在绝望中追逐希望的女孩》

1、故事内容

二战时期,在纳粹集中营里,一个叫玛莎的犹太女孩写过这样一首诗: 这些天我一定要节省, 我没有钱可节省,

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 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 我的神经我的思想,

我的心灵和我精神的阳光! 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 我需要他们很长很长的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忍耐, 在这些风暴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里, 我有那么多需要的:

阳光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 这些东西我都缺少。 这些我一定要节省。

这一切,上帝的礼物,我期待保存。 我多么悲伤,倘若我很快就失去它们。

尽管随时都可能死去,但玛莎仍然热爱着生命。她用稚嫩的文字给自己弱小的灵魂取暖,用坚韧的希望照亮黑暗的角落。

很多人在绝望中死去,而这个当时只有10岁的小女孩玛莎,终于等到了二战的结束,看到了新生的曙光。

2、讨论

(1)学生讨论: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触?是什么支撑着小女孩活下去?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你会不会也像她一样坚强? (2)教师总结:

无论处境多么艰难,无论多么绝望,都要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是什么?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只要希望在,任何苦难都会克服。 活动

2、用途多多,希望多多

1、小组讨论列出:脚的用途?鼻子、耳朵、大脑的用途?

2、分享感悟:学生讨论、发言

3、教师总结:一只小小的脚都有无数种用途,同样,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比如眼睛、耳朵、手也有许多用途,任何一种用途都足以让我们生存下去。因此,无论处境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绝望中追逐希望的光芒。 活动

3、绝境生存

1、现在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你必须放弃身体的某些部位。分小组讨论最少我们可以保留身体的几个部位就能生存下去。

2、联系生活

在以前的生活中,有过绝望的时候吗?你是怎么走过来的?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苦难或者是身体的缺陷? 活动

4、生命在,希望就在 (1)听故事 (2)谈感悟

三、分享感悟

学生分享本堂课带来的感悟及对以后生活的启发。

教师总结:活着就是希望,活着就有希望。其实,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伸出你的手,摸摸自己的心,感受心跳的感觉。那是一种韵律,是一种激情,是活生生的希望在搏动。只要活着,就有实现希望与梦想的机会。让我们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四、课后延伸活动

1、采访你周围的长辈,看看他们的人生曾经遇到过什么挫折,他们是怎么度过的。

2、排字游戏

请把下面一行字排列成一个句子。

上 有

处 的 处 望 只 没

境 绝 对 望 有 绝 的 人 世 境 正确答案是: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课题:学会赞赏

课型:团体(班级)心理辅导课

设计理念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人性中最深切地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指出,受人尊重,被人承认是人类的高级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有利于培养自信心,提升个人成就感,提高生活幸福度等。因此我设计了本节课,跟学生一起探讨怎样赞赏自己和他人,并把赞赏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赞赏的重要性;简单了解“乔韩窗口理论”。

2、态度和情感目标:

(1)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认识自我、悦纳自己; (2)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增进人际交往;同时也感受被他人赞赏的快乐,并树立自信心。 (3)通过“乔韩窗口理论”的启示,挖掘自身的潜能,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3、能力目标:

(1)学会正确表达赞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学会在生活中应用赞赏。

重点、难点:学会如何积极评价自我或他人,并正确表达赞赏。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 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 课前准备:优点参照表、音乐、珠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二、辅导过程 活动1:自我赞赏

(1)每个同学发一张 “优点参照表”。

(2)参考“优点参照表” 找出自己的优点。 (3)不同类别的优点用不同的珠子表示。

(4)拿着一个个的珠子轮流说出自己的优点。 其他同学鼓掌表示接受和肯定。 (5)分享感受 活动2:相互赞赏

(1)与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欣赏别人。

(2)请一位同学坐在团体中央,6人一组围圈坐。每位同学列举中间同学的优点并用不同的珠子表示。

(3)自己数点自己的优点并讨论交流活动感悟。 在活动感悟中引出 “乔韩窗口理论”,以此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都有无限的潜质,在适当的时机它就会被激发出来,所以在遇到困难、挫折或新任务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善于挖掘自己身上未知的优点,激发自己的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 活动3:把象征优点的珠子串起来,取名为“优点之链”,并把这些优点永留心中。 播放着放松音乐,学生串起象征自己优点的珠子。让这些优点在身上闪闪发光。 活动4:练习赞赏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分享感悟

学生分享本堂课带来的感悟及对以后生活的启发。

四、课后延伸活动

继续丰富我们的“优点之链”

心理健康课教案

心理健康课教案

心理健康课教案

心理健康课教案

心理健康课教案

心理健康课教案

心理健康课教案

心理健康课教案

心理健康课教案

心理健康课教案

《心理健康课教案.doc》
心理健康课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