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蓝桥观后感

2020-03-03 17:55: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范文一: 《魂断蓝桥》这部片的封面写着影史上三大爱情悲剧之一。看了这部片子后,才能深深体会以上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作为这部片子的广告词可说是当之无愧。这也直接让笔者感受到这部电影所要带出的意思及画面。一个上尉与一位舞蹈员的倾城之恋。不幸的是,他俩的爱情却萌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导演通过了悲情战争,刻画一出爱情悲剧。故事的策划及安排可说是赚了观众不少同情之泪。当然,当中也传播了一种意识,那就是反对战争。导演兼顾了情感部分及反战的教育思想,称得上经典之作。

故事剧情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军上校罗依·克劳宁在滑铁卢桥上独自凭栏凝视,通过吉祥符让他回忆起20年前与女主角玛拉的一段恋情,本剧导演通过了一些场地细节加强了罗依对已故女友玛拉的思念之情。略为黑暗的场景、稀疏的背景人群、他从口袋里拿出玛拉送给他吉祥符,凝视着远方等的表现手法,罗依的思念之情就这样在故事的开头慢慢被导演给带了出来。

故事人物罗依的矛盾之处就在剧情开头的5分钟里面,观众不难发现,20年后的罗依是一个站在卢沟桥上缅怀的白发上尉,但是相比20年前站在卢沟桥上的上尉可说是天渊之别,此时的他可说是一个放浪不羁的青年,透过罗依的不削表情及抛烟头的举动就可知道。导演透过了这两个电影细节分别介绍了20年前及后男主角的性格特征。可说是流畅之极,毫无做作的带出了此剧的开头部分。

20年前的故事展开后,在卢沟桥上,由于德国战机的突然来袭,在逃命的过程中罗依结识了女主角玛拉。通过防空壕里的避难,他俩对对方产生了良好的第一印象。玛拉是一位芭蕾舞演员,急着赶往剧院演出,临走时,玛拉将心爱的象牙雕成的吉祥符送给罗依。二人一见钟情,玛拉不顾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严厉反对,依然与罗依立下了海誓山盟,决定步入教堂。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表现反映了第一世界大战时期西方国家依然处在一种极其封建的思想上,那时候的爱情是没有所谓的恋爱自由,婚姻观念或恋爱等都不是尽如人意的,束缚依旧还是束缚,他们不能决定自己所愿,他们必须向他们的上级征求同意,否则不能结婚,生活条件下的考量也必不可少。玛拉就是在选择婚姻的情况下而放弃了歌舞剧团,最后导致她陷入生活的困境。

这场战争也反映了身在那个时代的男人的身不由己,他们必须因为为国效力,而马上随军征战,战争是残酷的,随军人员也可能随时送上宝贵生命。就在同克劳宁夫人会面前,玛拉无意间在报纸上得知罗依阵亡的消息,虽然阵亡的消息是假的,但这也间接表示了当时的爱情故事是极其不稳定的。玛拉在火车站送别罗依的一幕就可反映当时女人的无奈,丈夫男友的离去是没有预知性的。再见一词对于当时的他们是可贵的,因为这也许就是最后一次的见面。 观众不难发现,在火车站那一幕,车站里的部分人士、士兵及他们的家人或爱人等,士兵们都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表示了不舍之情。拥抱,吻别,挥手道别等都是他们离开家乡前的最后肢体语言。在火车开动的刹那,主题曲《一路平安》慢慢的想起,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导演也通过了音效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感受,人的心理表现利用音乐来衬托可说是天衣无缝。 之后,误以为自己失去爱人的玛拉为了生存,她和凯蒂只好沦为妓女。寻找工作却处处碰钉,论样貌、才艺及态度,在现今社会她们是不可能要去沦为妓女的。可是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战争的洗礼夺走了他们的宝贵青春及爱情,并且经济环境逼他们必须从事下贱的工作。最后,在罗依安全归来后,她因无法将自己的职业告诉罗依及为了捍卫其家族的声誉,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玛拉来到滑铁卢桥上,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来,玛拉平静地迎着卡车走去,任凭车灯在脸上照耀,在人群的惊叫声中,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只象牙雕的吉祥符。

导演将镜头特写锁定在吉祥符上,透过循序渐进的拍摄方式将吉祥符对于他俩的意义给表达出来。从他俩相识、相爱,分离,再度相遇直到女主角自杀的那一刻,吉祥符就是他俩爱情的一个证明,虽然到最后他们都没有一张结婚证书,但是吉祥符已经明显是他们爱情故事里的一个佐证。玛拉自杀之前,白色的大雾、玛拉的黑色连身裙,落寞的表情,稀疏的背景人群等电影语言,都刻画了玛拉当时的心情,导演将镜头锁定在来往的汽车,卡车及马车的急速上等的表现手法,都表示了玛拉愈自杀前的忐忑心理表现。

女主角最初在卢沟桥与男主角相遇到沦为妓女及在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后,老年时的罗依又在这里忆起往事,可以说,这座大桥就是男女主角爱情故事的见证场景。导演将卢沟桥及战争还有他俩的爱情结合在一起,无论发生什么重大事故似乎都与卢沟桥摆脱不了关系,可说是该剧非常重点的场景语言,在这部电影里占了很重的戏份。最后,此片最吸引笔者视线的画面就是卢沟桥上的一个讽刺画面,马车及汽车同时出现在左右车道的一个矛盾画面,这也间接表达了当时的贫富悬殊极其严重,导演通过这个矛盾冲突来诉说当时的经济环境及人民的生活概况。

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纯熟的技艺向世人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魂断蓝桥》堪称一部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看完整部片子,不由产生一种造化弄人的感叹。两次战争的先后呼应,让笔者更加明白和平的可贵,同时也烙下了那个时代道德观的印记。

范文二: 这是一部爱情与战争完美结合的电影。

女主人公是一位专业舞蹈演员,给一家高档次剧院当演员,在那个战争年代也算的上吃喝无忧。男主人公是一位高级军官,家庭富裕,且是属于贵族家庭。男、女主人公在那个战争年代一见钟情。

战争调度需要,男主人公不得不离开女主人公。而那家高档剧院不允许演员私自谈婚论嫁,女主人公因违反规定也被开除了。接下来的生活可想而知,女主人公长期处于缩衣减食的状态。无收入来源的女主人公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报纸上报道男主人战死沙场后痛苦欲绝,可是生活还得继续。女人吗,走投无路了,在那种特殊环境下,很容易就吃青春饭了。 天公最喜欢愚弄贫穷且善良的人们!男主人被抢救过来了。战争结束后,他去寻找女主人公。虽然找到了,可是女主人公因自己已经不是处女,她无法接受男主人公给他的爱,最后自杀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原有的一些很封建的价值观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价值观的冲击,现在变得很开放,这种开放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体现在行为上,尤其是中国大学生把那些西方价值观实践得更是淋漓尽致,不信你可以到高校附近的宾馆看看去。我不知道那些目前成双成对的大学生最终走到一块儿的会有多少人,如果那些女孩子将来不能跟目前的男友走到一块儿,如果她们跟电影中女主人公有同样的思想的话,恐怕中国将会失去很多高成本培养出来的有知识的人啊!

范文三: 最近在学习如何设计爱情故事!看了新出的卖座的的电影《暮光之城》后,总感觉缺乏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撼动心灵的力量。于是找来经典影片《魂断蓝桥》对比看看,到底为啥《暮光之城》的故事设计会缺乏撼动心灵深处的感动呢?这一看不要紧!看的我哭的稀里哗啦的!实在太感动了,那种震撼心灵的力量根本不能控制,眼泪哗啦哗啦的!不过很值得!《魂断蓝桥》的故事太棒了,从中学习到了很多!

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悲哀的、无奈的、感伤的&&剧情悲中带着喜,喜中带着悲,明明情节讲着快乐的事情却从更深层面的表达了深刻的悲哀与无奈,一步一步的将戏剧化矛盾推向不可逆转的顶峰!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女主角是那个时代的善良女性代表,是那么的柔弱,像一片小树叶在暴风雨中飘摇,看起来很可悲,可是这就是身处战争年代的女性写照,微弱、渺小、身不由己!多么纯洁、可爱、善良的玛拉呀!如果她生活在和平年代,她会与洛伊过着美满的生活,很幸福的一对,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人人艳羡的一对佳人!可是就是因为身处战争年代!一切全毁了!玛拉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她只能那样的选择!最后她虽然微弱、渺小、身不由己,但是她用自己的死亡来结束了一切!这是作者通过作品的控诉!好像一声长长的悲鸣!战争太残酷了!

从这个爱情故事设计当中,究其为何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感动无数的读者和观众呢?被称为三大爱情悲剧之一?看的催人泪下!为什么呢?我觉得应该好好的学习!能够撼动读者心灵深处最脆弱的情感防线,让人情不自禁的投入到剧情当中去,去深刻体会角色的悲哀,故事世界中的无奈与伤痛,令心底无穷无尽的反射上感动!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

一、时代背景下的爱情

如果将《魂断蓝桥》的故事背景放到现代,这个故事就变得平淡无奇了!男女主人公在桥上相遇,然后一见钟情了,然后两人就决定在认识两天就结婚了!然后呢?情节就无法开展了!于是乎老套的剧情就出现了!然后冒出个第三者把女主角给抢走了,男主角拼命抢回来&&等等诸如此类&&

而《魂断蓝桥》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波折,完全来自于故事世界设定的大环境造成的!如果没有战争,男主就不用上前线!如果不是战争男主就不会在前线负伤后丢失身份证造成已死亡的假消息!如果不是战争,玛拉就不会去当妓女!如果不是战争,洛伊的母亲就能够找到玛拉,而非战乱造成玛拉的失踪与失去联系!

或许会说战争过去了!可是作者深刻的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创伤!战争结束了,可是玛拉就会得到幸福吗?立下战功的洛伊就会得到幸福吗?最终善良的玛拉不想拖累洛伊的前程,选择了离开,而正是因为玛拉的善良、纯洁选择了以自己的死亡来控诉&&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个结局,唯独留下深深相爱的洛伊,手中还拿着两人的定情信物小小的护身符,一个能带来好运的护身符。可惜啊,多么的讽刺,这个小小的能带来幸运的护身符却恰恰反衬了,男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就已经注定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结局。而整部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是透过男女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故事来控诉战争的残酷!一种倡导美好生活的愿望!一种严厉控诉战争反对战争希望世界没有战争的愿望!这才是作者想通过故事表达的观点。 这个背景是故事的大基调,因为是这样故事已经成功了一半。故事不是看完就完了,而是心灵被洗涤了,被震撼了,被作者的观点说服了!会回味这个故事的内容,感动久久不去。永远记住这个故事的人和事。

二、故事主线矛盾,完全来自客观矛盾!

所谓客观矛盾就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逆转的矛盾!故事中的人际关系矛盾完全没有!洛伊的叔叔完全支持洛伊与玛拉的婚礼,洛伊的妈妈很传统但是也完全支持洛伊与玛拉的婚礼!玛拉所有的伙伴也完全支持玛拉的婚事!但是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的无奈与不幸完全来自于客观存在的矛盾!

要结婚,法律规定下午3点后不能举行婚礼和证婚行为!

第二天要结婚,头天晚上洛伊接到上前线的命令,必须晚上就出发!

玛拉与好友失业后,因为战争的萧条找不到工作,要活下去只能靠出卖肉体!

等等这些关键性矛盾,都不是人为造成的,都是客观存在的且是不可逆转的!主人公面对这样的客观存在矛盾,无从选择,无论选择什么都是悲哀,或者彻底没有了选择!明知是选择了就是最坏的,但比起死还是要好的多,只能选择这个没有选择的选择!对于角色来讲,这是无限的悲哀,同时读者看到了,体会到的也是无限的悲哀!就算是读者想帮助角色一把都使不上力气,因为这个矛盾根本无法调和,无法改变!读者唯一能做的是静静的看着,惋惜着、心疼着、无奈着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而感慨!

再此基础上发生的故事,读者只有眼睁睁的看着角色跌落万丈深渊,眼睁睁看着相爱的人被摧残,但是却帮不上忙!能做的只有伤心、落泪、与无奈的感叹!

这是故事震撼心灵力量的主来源!现在很多故事都不能感动人心了,为什么呢?因为角色的矛盾都来自于人为,矛盾是可调和的并非不可调和的!有些矛盾是角色自己造成的,而有些是别的角色造成的。。读者看了眼气,抱怨主角怎么那么笨!为什么不说清楚等等&&故事没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做的最好就是娱乐心灵的力量了。

三、强烈对比的反差和伏笔

故事中采用了强烈的反差和伏笔创作方式,来加强整个故事的情感力量!首先故事开篇以悲剧基调开始,让读者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看的是个悲剧的爱情故事,让读者去关注,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相爱的人不能够相守在一起呢?是两人之间的情感矛盾吗?

故事以战乱时代为背景,在滑铁卢桥上男女主人公邂逅了,如此普通的邂逅,因为在战乱时代,却显得那么惊心动魄、聂人心魂,明明战争那么残酷,但两人的爱情却这样的浪漫璀璨,璀璨到就好像生活是这样的美好。这便是强烈的反差对比!美好的爱情衬托战争的残酷,而战争的残酷又反衬了爱情是那么美好!

女主送给男主自己一直用来祈祷好运的护身符,而故事的结局是带着护身符的女主走向了死亡之路。这是强烈的反差对比,女主带着祈求好运的护身符,在战争年代人们还能做些什么呢?想得到幸福是那么遥不可及,不可想象的事情!护身符是一种愿望,是一种祈求和平幸福的愿望,也是作者想告诉读者的观点!通过这小小的护身符的小小愿望,祈求好运,可是接下来接二连三的事情,却一点幸运也没降临!反而全是不幸!这小小护身符好像一根蜂针,时时刻刻的刺痛着读者的心灵,映射出故事的悲剧基调。

男女主人公的忠贞纯洁的爱情明明是充满的喜悦的故事,但因为战争的存在,以及因为战争所带来的矛盾,让这一对天作佳人成了悲剧的代言人!与男主重逢明明是喜悦的感情,但却反衬了更大的悲哀,结婚明明是喜悦的情节,却带来了更大的悲哀与伤痛!分离明明是痛苦的,但却为女主带来了解脱!故事在这样的反差中进行着,整个故事的基调就是矛盾中前进!充满了戏剧化的要素!

不得不佩服这样的故事设计!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但是仔细看来却发现故事设计几乎顶峰化的质量,处处充满了经典的事件与场景!故事寓意深刻令人反思,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与感动!这真是个好故事!

故事中的这些设计要素,是成功经典故事的必备要素,当然能够设计出这样的故事绝不是碰巧,拍脑门一想就设计出来的,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深刻的见解与见识是编不出来的!能够编排出这样优秀故事的人一定可以被成为艺术家。我要向他致敬,向他学习!能够设计出这样震撼心灵、滋养灵魂的佳作,是为人类做贡献!如果这样的优秀故事能更多的在世界上出现的话,人类迷惘与污浊的心灵,会得到更好的救赎。

魂断蓝桥观后感

魂断蓝桥观后感

《魂断蓝桥》观后感

魂断蓝桥观后感

”魂断蓝桥“观后感

魂断蓝桥观后感(版)

魂断蓝桥观后感0(推荐)

凄美悲剧《魂断蓝桥》(观后感)

魂断蓝桥影评

《魂断蓝桥》影评

《魂断蓝桥观后感.doc》
魂断蓝桥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