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2020-03-03 01:09: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生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一、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情绪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补充定义:物质在受限范围内运动,以体现思维变化的表现形式。思维通过肉体活动产生的视觉信号、声音信号、触觉信号等所有信息的统称。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社会认知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三、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高兴时忘乎所以, 看什么都顺眼, 消沉时心灰意冷, 看什么都别扭,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思想内涵的丰富,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 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情绪失控,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如果不予以引导,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四、大学生管理好情绪的必要性

(一)合理进行情绪管理是维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在针对学生个人发展心理训练的意向调查中发现在18个备选项目中,420 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最感兴趣而又最觉无力的问题是 “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 可见,大学生的情绪困扰是一个应当引起教育者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 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上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丰富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 这一特点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长期持续的不良情绪还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情绪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异常的先兆。 从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水平入手,能有效防止他们情绪异常的出现,防患于未然,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有效进行情绪管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从广义上来讲,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 协调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体完满生活的享受,反之, 则会使得个体因与社会对立或消极的适应受到社会的遗弃或制裁。 从狭义上来讲,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情绪的健康发展是保证人际关系良好与社会和谐的基础。 学校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社会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投身入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提高个体社会适应的能力,增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外出散步,看电影,听听笑话,看看幽默小说,打球,下棋,找朋友聊天,换换环境等,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为了减少内心失望,找一个借口或理由,以缓解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经常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 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进行适度的宣泄,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则可以用间接发泄,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或是尽情地向亲朋好友倾诉的不平和委屈; 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在感觉生活压力太大时, 通过写日记的办法将负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旦发泄完毕, 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负性情绪得以缓解。

5、心理咨询。当自己的情绪低落时,可以向自己的父母、师长、朋友等进行咨询,也可以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以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

六、结论

大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能否有效管理情绪,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和身心发展,大学生常用的忍耐性、逃避型和爆发型情绪管理方法虽然可以缓解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但无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和角色认知水平;学校应该通过开设情绪管理课程和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营造有益于情绪管理的校园氛围。这不仅关系着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样也关系着我们日后的发展与成功。

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管理

论大学生情绪管理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大学生情绪管理心得体会

《大学生管理情绪小组》计划书

大学生情绪管理听后感心得

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

《大学生如何进行情绪管理.doc》
大学生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