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填空简答论述

2020-03-02 05:15: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研究性质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按设计类型可分为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监测、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历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项目),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2、流行病学的用途:

(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3、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群体观点;比较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

4、疾病分布的意义:

认识疾病的基本流行特征;诊断和治疗决策依据;提供病因线索;确定卫生服务重点;制定疾病防治策略决策的科学依据

5、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 发病指标:

(1)发病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用途:1)描述疾病的分布2)提出病因假设3)评价防治措施效果

(2)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用途:1)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2)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3)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等提供科学依据

死亡指标:

(1)死亡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用途:1)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口死亡危险性大小2)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水平3)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4)对于高致死性疾病,可以替代发病率探讨5)评价防治措施

(2)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例。用途:1)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2)反映诊治能力等医疗水平3)多用于急性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3)生存率:(亦称存活率)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用途:1)反映疾病的危害程度2)评价某种治疗的远期疗效

6、疾病的流行强度:散发;流行;暴发

7、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

(1)地区分布:疾病在国家间及国家内的分布;疾病的城乡分布;疾病的地区性;地方性疾病 (2)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

(3)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和种族、婚姻与家庭、社会阶层、行为

8、病例报告的目的和用途:发现新的疾病或提供病因线索;阐明疾病和治疗的机制;介绍疾病不常见的表现

9、现况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发现病因线索;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用于疾病监测;其他。方法:面访;信访;电话访问;自填式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0、现况调查的研究变量: 人口学资料(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民族、住址),疾病指标(死亡、发病、现患、伤残、生活质量、疾病负担),相关因素变量(吸烟、流产、经济收入、饮食习惯、家族史)

11、问卷一般包括:题目;调查与调表说明;问卷主题内容;核查项目

12、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目的、方法:

(1)概念: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2)目的:提供病因线索,产生病因假设;评价干预实验或现场实验的效果;人群中变异较小和难以测定的暴露研究;监测

(3)方法: 生态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

13、队列研究基本原理和特点: 原理:在某一特定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如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或按不同的暴露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亚组(如低、中、高暴露组),随访一段时间,检查各组人群待研究结局的发生情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检验和评价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特点: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属于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14、队列研究的目的和类型:

目的: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效果;研究疾病自然史。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15、队列研究的设计步骤:确定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结局;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确定样本含量;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16、队列研究资料分析的常用指标: 1)累积发病率:CI=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 / 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适用条件: 样本大、人口稳定、资料比较整齐 2)发病密度:ID=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 / 观察人时(注:人数×暴露时间=人时数)。适用条件:观察时间长、人口不稳定、存在失访、资料很不整齐

17、相对危险度的概念和流行病学意义:

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它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当它有统计学意义时: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关联;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正相关);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负相关)

18、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1)选择偏倚:由于最初选定的研究对象有人不愿或不能参加,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时有些人的档案丢失或记录不全,都会导致选择偏倚。

2)失访偏倚:研究过程中某些选定的研究对象因各种原因脱离了研究,研究者无法继续随访他们,由此导致了失访偏倚。

3)信息偏倚:由于使用的仪器不准确,技术检验不熟练,诊断标准定义不准确或掌握不当,以及询问技术欠佳造成结果不真实等。

4)混杂偏倚:由于混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偏倚。

19、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直接估计危险度;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的能力较强;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缺点: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易发生失访偏倚;耗时,耗人力、物力、财力;设计要求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较大;随访过程中,已知变量的变化或未知变量的引入增加分析难度 20、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

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

21、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包括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22、病例对照研究实施步骤:提出假设;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并提出研究报告

23、OR的含义及流行病学意义:

OR:指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该因素的暴露比值之比,反映了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为对照组的若干倍。OR=1暴露与疾病之间无关联;OR>1暴露与疾病正关联,则该暴露因素为危险因素;OR

流行病学意义:OR的含义与RR形同,反映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4、OR的计算:

非匹配或成组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OR=ad/bc;个体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OR=c/b

25、临床疗效研究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随机化;盲法;重复

26、随机对照试验的特点:

设计时须注意控制某些外部因素,研究对象分组时必须采取随机原则;必须设立对照组,并做可比性检验;试验的方向是随着试验的开始向前进行的;为了控制人为主观心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最好使用盲法观察结果

27、常用的对照方法:标准;安慰剂;交叉;互相;自身对照

28、疾病的预后:存活和死亡,存活着分治愈、缓解、迁延、慢性化、恶化、复发、残疾及发生并发症

29、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患者的机体状况;疾病本身的特点;患者病情;医疗干预效果;医院内感染;社会家庭因素

30、预后研究中常用的指标:病死率;治愈率;缓解率;复发率;功能丧失率;生存率

31、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失访偏倚;迁移性偏倚;零点偏倚;集合偏倚

32、诊断试验真实性评价指标:

1)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总病人中诊断阳性者所占的比例, 反映诊断试验发现病人能力Se=a/(a+c)×100%

假阴性率:又称漏诊率,反映诊断试验漏诊情况 FN=c/(a+c)×100%=1-Se

2)特异度:真阴性率,实际无病的人被诊断试验判断为阴性的比例,反映诊断试验排除非病人的能力Sp=d/(b+d)×100%

假阳性率:又称误诊率,实际无病,根据诊断试验判为有病的百分比FP=b/(b+d)×100%=1-Sp

3)约登指数:也称为正确指数,表示诊断方法发现病人和非病人的综合能力,指数越大,真实性越高YI=灵敏度+特异度-1=Se+Sp-1=1-(FN+FP) 4)符合率agreement rate:是指诊断试验中真阳性和真阴性之和占受检人数的比例,也是诊断试验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符合程度。反映正确诊断患者与排除非患者的能力。

符合率=(a+d)/N×100% 5)阳性预测值: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者中真正有病的概率+PV=a/(a+b)×100% 阴性预测值:诊断实验结果为阴性者中真正无病的概率-PV=d/(c+d)×100%

6)阳性似然比(比值越大,诊断的价值越高)+LR=Se/(1-Sp)

阴性似然比(比值越小,诊断的价值越高)-LR=1-Se/Sp

33、诊断试验可靠性评价指标:变异系数;符合率;Kappa值

34、确定诊断试验分界值的方法:均数加减标准差法;百分位数法;临床判断法;ROC曲线法

35、病因模型:三角模型;轮状模型;病因网模型、

36、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致病因子(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宿主;环境(自然、社会)

37、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38、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假设演绎法;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排除法)

39、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关联的强度;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特异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剂量反应关系;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实验证据;相似性

40、偏倚的主要类型: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41、选择偏倚的控制: 1)设计阶段:

①各类研究通用的原则:科学的抽样方案、严格纳入与排除标准、减少无应答和失访;采用多种对照 ②病例对照研究:1)注意病例与对照的代表性,防止匹配过度2)切忌根据暴露状态来选择病例和对照3)尽量采用社区病例和社区对照以控制入院率偏倚和检出征候偏倚4)采用医院病例和医院对照要 尽量采用多家医院的病例和多家医院不同科室对照5)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中,只选用新发病例或新诊断病例来避免现患-新发病例偏倚 ③回顾性队列研究:避免依照结局选择暴露人群和未暴露人群 ④实验性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和盲法来避免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主观选择

2)实施阶段:1)严格遵照设计的方案选取研究对象2)在研究中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以获得尽可能高的应答率,减少无应答率及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和实验性研究中的中途退出等 3)分析阶段:失访率>10%,失访分析、进行选择偏倚的估计分析、率的标准化、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

42、混杂因素的特征:必须同疾病有关联;必须同暴露有关联;不能是暴露的效应,尤其不能是暴露与疾病之间的中间变量

43、混杂的控制:研究设计阶段(随机化、匹配、限制);资料分析阶段(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标准化)

44、传染病研究的意义:

传染病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发病水平高;部分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如消化道、呼吸道、寄生虫传染病;部分传染病被控制住是因为有有效疫苗,接种程序的不完善造成隐形传染;少数濒临灭绝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如寄生虫病、性行为传染病;耐药菌株不断出现

45、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6、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引起传播

47、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可推测病人暴露(感染)日期,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留验和医学观察期限;可确定接触者应急接种时间;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潜伏期的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48、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 经水传播; 经食物传播; 经接触传播; 经节肢动物传播; 经土壤传播; 医源性传播; 垂直传播

49、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病原体变异。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

50、疫源地的消灭的条件:

传染源被移走(隔离,死亡)或已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状态;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的病原体被彻底消除(消毒、杀虫),传播途径已不存在;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末出现新病例或未受感染

51、经常性的预防措施:改善卫生条件;健康教育;免疫预防;国境卫生检疫

52、对传染病人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3、对接触者措施:留验(隔离观察)、医学观察、应急接种、药物预防

54、针对易感染人群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55、预防接种的种类:人工自动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多联多价疫苗);人工被动免疫(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被动自动免疫

56、计划免疫的内容:7周岁以下儿童按程序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

57、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内容:1)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环境保护和监测。2)健康保护:采取双向策略,即把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补充,可以提高效率

(2)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三早”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措施: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及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

(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措施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58、疾病监测系统: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监测系统

59、医院感染的分类: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带入传染、交叉感染

60、循证医学的步骤:提出问题;研究证据的来源与检索;评价证据;应用证据指导决策;后效评价

古代文学(四)(填空简答论述练习题)

填空、简答、论述(秦汉魏晋南北朝)

简答论述

简答论述

简答论述

简答论述篇

简答和论述

出版简答、论述

辨析题简答论述

简答 论述1030

《流行病学填空简答论述.doc》
流行病学填空简答论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