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花城版音乐教案

2020-03-02 02:38: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我爱中华》 第

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

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

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歌曲《我爱中华》

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民国》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

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

3、听中读。教师播放节奏《我爱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爱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5、巩固知识。从头反复记号“:||”

6、听中评。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8、唱唱敲敲。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任选下列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9、唱唱跳跳。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10、唱唱编编。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11、想想谈谈。

二、小结: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中国人》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

1 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

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中国人》,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

二、创设情境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师生活动 1 教师敲击节奏

2 学生讨论下雨天的感受,想象花儿,苗儿。 3 教师把节奏写到黑板上,解决难点。

4 把对应的乐谱写在节奏下面,解决乐谱中的难点。 5 节奏训练 6 发声练习

12 34 | 5|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四、新授

1 初听,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情绪,为更好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2 再次聆听,教师都要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没多都写了什么内容,情绪是什么样的?

3 先唱歌曲的旋律,要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4 教师弹琴,学生唱谱,教师纠正错误。

5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文字语言更深刻的体会歌曲意境。

6 教师弹琴,学生填歌词,演唱时要声情并茂。

7 用简笔画描绘出水,桥,船等景,使学生便于记住歌词。 8 教师弹琴,学生分声部唱,教师纠正错误。

9 师生齐唱,共同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要把握准确。

五、创编活动

1 学生分角色表演,编上动作,进行表演 2 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表演。 3 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六、教师总结

1 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第七、八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茉莉花》、歌剧

《图兰朵》

教学目标:1 聆听作品,了解民歌,感受民歌的感染力。 2 在创编活动中认识变音记号,唱准音高。 3 在欣赏中体会歌曲的内含。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

3 教学难点: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

二、创设情境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播放《催动催》的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师生活动

1 教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2 把对应的乐谱写在节奏下面,让学生视唱。

3 教师纠正错误,教师打节奏,把难的节奏写在黑板上。 4 节奏训练 5 发声训练

12 34 | 5|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四、新

1 初听,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情绪,为更好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2 看插图教师讲解,这首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 3 先唱歌曲的旋律,要求气息要连贯,音色统一。 4 教师弹琴,学生唱谱,教师纠正错误。

5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文字语言更深刻的体会歌曲意境。

6 教师弹琴,学生填歌词,演唱时要声情并茂。

7 学生边唱边用动作感受旋律的优美,还可以由全体学生拌成一排排的高楼,边唱边表演。

8 教师弹琴,学生分声部唱,教师纠正错误。 9 师生齐唱,共同感受歌曲的旋律。

五、创编活动

1 学生给歌曲编上动作,随音乐跳动。

2 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积极性。 3 师生共舞。 六 教师总结

1 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音乐中的动与静

教学内容:

(一)、音乐中的动与静。

(二)、音乐欣赏。

1、《春江花月夜》。

2、《百鸟朝凤》。

3、《地狱中的奥非欧》

4、《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四段《乌龟》。

(三)、学唱歌曲《哦,十分钟》。

(四)、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话面积音乐的欣赏与比较,了解和听辨音乐中的动与静。

(二)、通过音乐欣赏与对比,懂得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对改变音乐形象的作用。

5

(三)、指导学生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感受和演唱《哦,十分钟》。

(四)、通过练习巩固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音乐中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速度、力度可以改变音乐形象。 课时:4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音乐中的动与静。

(二)、欣赏:《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 教学重点:音乐中的动与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一说生活中的“动”与“静”:(师生交流)。

(二)、看画面:比较那一幅画是静的,哪幅画是动的?

(三)、音乐中的动与静

1、欣赏:《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片段,感受音乐中的动与静。

2、把感受到的结果填到方格内。(见课本表格)

3、复听一次,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两首乐曲的不同。

①、讨论 。②、师生交流。③、比较两首乐曲的不同。

4、复习、哪首以前学过的两首不同风格额的歌曲,通过分析,体会哪首有动感,哪首有静感?(《小白船》、《洋娃娃与小熊跳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欣赏第二组乐曲《地狱中的奥非欧》、《乌龟》。

(二)、活动与练习。

(三)、节奏练习。(略)

教学难点:速度、力度可以改变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欣赏不同风格的乐曲,巩固“动静感的乐曲是由力度、速度造成的。

(二)、音乐指示:力度、速度是改变音乐形象的重要因素。

1、欣赏:《地狱中的奥非欧》、《乌龟》。

(1)、指导学生对乐曲的力度、速度进行分析。

(2)、小结:音乐中的动与静是由乐曲的速度、力度造成的。

(3)、将对比分析的结果进行小结:

(三)、活动与练习:按课本要求进行。

(四)、学习《哦,十分钟》

1、听辨节奏

(1)XX | X X | X .X | X|

(3)XXX | XX XXX | 0 XXX | X|

要求:①、听、辨、读、拍。 ②、指导学生分析、对比节奏特

6

第4课 第

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小小少年》

教学目标:1 在听与看中初步认识音乐。

2 学会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3 用打击乐准确地给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节奏训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

二、创设情境

1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 播放电影,把学生带入到这首歌的意境中。 三 师生活动

1 教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2 把难点的地方写在黑板上,着重进行练习。 3 发声练习

12 34 | 5|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四、授

1 初听,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以及整体的音乐形象。

2 教师弹琴,学生视唱曲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速度的变化。 3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展开想象,第一段表现了什么。 4 师生随琴共同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5 教师教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优美的声音。 6 再听,第二段中听到了哪些鸟叫的声音。 7 师生共同演唱,调动学生积极性。

8 让学生到前面来表演,教师鼓励学生能够勇敢演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9 教师敲鼓打节奏,学生演唱歌曲。分行演唱,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创编活动

1 学生给歌曲编上合适的动作,随音乐跳舞。 2 学生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培养学生节奏感。 3 师生共舞。

六、归纳总结

1 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2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七、拓展延伸

1 教师布置作业,搜集少数民族的资料,下节课展示。

8

第6课 第

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日本民歌《樱花》片段、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片段、军乐曲《解

放军进行曲》片段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

2、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

3、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

风格。

教学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

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

二、创设情境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积极性,做律动,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师生活动

1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小鼓敲击节奏 2 教师敲击节奏

3 教师把节奏写到黑板上,解决难点。

4 把对应的乐谱写在节奏下面,解决乐谱中的难点。 5 节奏训练 6 发声训练

12 34 | 5|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四、新授

(一)感受歌曲

1 介绍歌曲,说说歌曲讲述的什么故事。 2 初听,播放歌曲录音,学生感受。 3 再次播放歌曲录音

4 发给学生打击乐器,让学生随着音乐伴奏二拍子基本拍。

(二)初步学唱歌曲旋律

1 范唱歌曲旋律,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2 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跟唱旋律。

3 指导学生练唱旋律,说一说收的用途。

4 弹奏歌曲旋律,让学生跟琴试唱歌曲旋律。 5 第二段中加入领唱,女生先唱,男生后唱。 6 填歌词,教师弹琴,学生唱歌词。

7 分行演唱,男女分唱,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创编活动

1 小组合作交流,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情感来演唱。 2 讨论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六、总结

第8课 第

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邮递员叔叔来了》

教学目标:1 学会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 主要采取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调动学生积极性。 3 让学生更深一步了解长城,要尊敬边防军叔叔。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节奏

13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

二、创设情境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并手拉手进行律动。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师活动

1 教打节奏,学生模仿。

2 解决重难点:让学生把节奏难的地方反复练习,在加入曲谱,进行视唱,为更好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1 难点的地方多打几遍。

2 师生一起打节奏,教师纠正错误。 3 发声训练

12 34 | 5|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四、新授

(一)感受歌曲

1 介绍歌曲,说说歌曲讲述的什么故事。 2 初听,播放歌曲录音,学生感受。 3 再次播放歌曲录音

4 发给学生打击乐器,让学生随着音乐伴奏二拍子基本拍。

(二)初步学唱歌曲旋律

1 范唱歌曲旋律,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2 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跟唱旋律。

3 指导学生练唱旋律,说一说收的用途。

4 弹奏歌曲旋律,让学生跟琴试唱歌曲旋律。 5 第二段中加入领唱,女生先唱,男生后唱。 6 填歌词,教师弹琴,学生唱歌词。

7 分行演唱,男女分唱,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创编活动

1 小组合作交流,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情感来演唱。 2 讨论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六、总结

第10课 第

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回乡偶》《牧场上的家》、京剧唱段《大吊车真厉害》、钢琴协奏曲《匈

牙利狂想曲》片段

教学目标:1 了解叙事歌曲的表达特点,感受乐曲的演奏风格。

2 聆听歌曲,提升对长城热爱之情,表达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热爱边防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 歌曲的结构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

二、创设情境

1 播放《小猫钓鱼》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

15 2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四 师生活动 1 节奏训练 2 发声训练

12 34 | 5|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四、新授

(一)感受歌曲

1 介绍歌曲,说说歌曲讲述的什么故事。 2 初听,播放歌曲录音,学生感受。 3 再次播放歌曲录音

4 发给学生打击乐器,让学生随着音乐伴奏二拍子基本拍。

(二)初步学唱歌曲旋律

1 范唱歌曲旋律,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2 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跟唱旋律。

3 指导学生练唱旋律,说一说收的用途。

4 弹奏歌曲旋律,让学生跟琴试唱歌曲旋律。 5 第二段中加入领唱,女生先唱,男生后唱。 6 填歌词,教师弹琴,学生唱歌词。

7 分行演唱,男女分唱,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创编活动

1 小组合作交流,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情感来演唱。 2 讨论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六、总结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夏》第三乐章、管弦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目标:1 了解叙事歌曲的表达特点,感受乐曲的演奏风格。

2 聆听歌曲,提升对长城热爱之情,表达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 歌曲的结构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

二、创设情境

1 播放《小猫钓鱼》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 2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四 师生活动 1 节奏训练

17 2 发声训练

12 34 | 5 - |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五、新

(一)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夏》第三乐章、管弦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

1 介绍歌曲。介绍作者和出处。

2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歌唱者使用什么情绪唱的。

3 复听歌曲,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4 师生交流:小动物们愉快幸福的生活是怎样得来的? 5 教师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6 师生共同交流。

(二)哼唱歌曲,提升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1 完整聆听作品,交流感受与作品情绪。 2 讨论小动物们为什么热爱劳动。

3 视听作品片段,说出常用乐器的名称,随歌声做劳动的动作,从而理解劳动光的道理。

4 哼唱主题片段,体验主题风格,提升与同伴在共同学习中所建立的真挚友情。 六 创编活动

1 给歌曲用打击乐伴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七、总结 1.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 说说你最喜欢那首歌曲?

18

花城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花城教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牧羊女》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牧羊女》

一年级音乐下册花城版音乐教案

花城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一年级音乐下册花城版音乐教案

花城版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花城版高一音乐教案

花城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花城版音乐教案.doc》
四年级下册花城版音乐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