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后感

2020-03-01 17:19: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后感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厚重,而在这厚重的历史中有一件永远难以被南京以及全中国人民忘记的事情,这件事中南京人们代替其他地区人民承受了深深地苦难,这种痛是深入骨髓的,足以让人世世代代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不愿忘记。

这次借着小组实践的机会我们一行人为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的悲惨岁月,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说实话,我本人之前心理已经做了最恐怖的打算了,然而在现场我的所见所闻仍然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1937年12月13号,历史仿佛定格在了那个秋风萧索的日子,南京一片风声鹤唳,随着整齐划一的日本皇家陆军的行军步伐声,一切都被打破了,不一会儿砍杀声敲响了南京人民的挽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的日军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写上了最凶狠残酷,最罪大恶极的一笔,无所不为,罄竹难书,七周之内南京城上空飘荡着三十万无家可归而又充满着无奈与愤恨的冤魂,南京,最为中华民国首都,再一次向以往各个朝代一样因为其盛名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一进纪念馆的大门就是一座下行的台阶,寓意着你将踏上一条回顾往事之旅。钟声不时敲响,伴随着我们,更为我们这次游览营造出一种沉闷抑郁的氛围。一路走来,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出现在我面前,无声的控诉了日军杀气腾腾开入南京后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暴行;一张张坚毅的面孔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是南京保卫战或者其他战争中英勇反抗日军暴行的志士仁人,虽然战死,但却活在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中,必将必将永垂不朽;还有那无数张鲜活的面庞,这些是大屠杀中被屠杀的孩子,他们有的才几个月大,在人生最充满希望的时候彻底断绝了希望;这里更有一些普通平民要被杀时那绝望的眼神,空洞而迷茫,那是对战争前途的担忧与自身悲惨处境的无奈„„太多太多,如果一一介绍下去纵使终其一生也难以说完。在这个之中,两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一是一个德国人,名叫约翰拉贝,在大屠杀进行到最惨烈的时候,他建立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区——安全区,保障了无数中国难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积极与日军斡旋,为难民争取粮食等生命物资,值得敬佩,另外一个是一个美国女人,她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日军对无辜民众犯下的累累罪行,并积极将照片文章发表出去,让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内幕,对日本形成了极大的舆论压力,可歌可泣。

将要出来的时候有一个活动,用电话静静听到8秒秒钟转动的声音,因为在当时的南京每8秒钟就有一个鲜活的生命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这令我感触颇深。

走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有一种穿越时空,处于两个世界的感觉,大概是因为里面的气氛太过压抑,也有可能是那些往昔的照片文字勾起了心中极为惨痛的回忆,让我们产生了共鸣。也许很多人几天之后可能会淡忘这种感觉,但曾经经历过这种类似战争景象的洗礼会根植与我们的灵魂,我们将不会忘记。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旅也是一次精神之旅,让我们领悟了战争的残酷,警示我们“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913103860523 韩东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后感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感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记(材料)

丹麦女王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英语导游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英语导游词

通讯稿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系列活动之参观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后感.doc》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