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办公室“三服务”水平

2020-03-03 13:30: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

大力提升办公室“三服务”水平

——县委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学习辅导报告

廖明芳

(2009年4月10日)

同志们:

根据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辅导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天由我向大家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辅导报告。我所作报告的题目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大力提升办公室“三服务”水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我虽然多次参加县委中心组科学发展观的集中学习,并挤出时间、利用多种途径进行了自学,每次学习都有所收获,都很有启发,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用以指导实践上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些感受,主要是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讨论,以达到促进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今天我的报告共分四个部分。一是深刻领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二是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三是准确把握水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四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大力构建‚和谐水城‛。

一、深刻领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是加强理论武装、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举措,是新时期推动水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契机,是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理解。

第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县党员干部的重大举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思想、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全县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好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开创全县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有效应对危机和挑战、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我们顺利渡过眼前困难、实现长远发展;有利于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积蓄力量、增添后劲。可以说,谁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更深入、把握得更准确、实 2 践得更自觉、落实得更到位,谁就能率先化危为机,谁就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跟上步伐、抢得先机。

第三,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落实以人为本的客观需要。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明确提出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目标要求,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伟大实践的积极性,必将促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更好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第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为推动全县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完善和形成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的提出和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步。

科学发展观萌发于2003年4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从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发展观问题,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同年8月底至9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第一次使用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同年10

3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并在《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明确,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形成。

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首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四位一体‛济建设,并与以人为本的核心结合起来。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强调要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大战略指导思想的层次和高度。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做了全面而深刻的阐释,明确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大基本要求,还指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以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我们必须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具体就是要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根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有一个准确直观而深刻的理解。

首先,我说一下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讲到发展,我想同大家一同回顾一下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史。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中华民族经过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发

4 展,至康乾盛世,其经济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成就。乾隆末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一,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化繁荣。1820年,据推算,中国、美国、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286亿元、126亿元、209亿元,本别占世界的32.4%、1.8%和3%,分别居世界第一位、第六位和第五位。中国的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农业来看,乾隆终年(1799年),全国耕地约为10.5亿亩,粮食产量则迅速增至2040亿斤。中国农作物的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全世界9亿人口的1/3。从手工业来看,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扩大,手工作坊、手工业逐渐增多。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育,市场商品流通值不少于4.5亿两银。全世界有10个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6个。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主要出口商品有茶、丝、土布,尤以茶叶占第一位。乾隆末,每年‚盈余‛已达85万两。正是为了平衡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把大量鸦片运进中国,并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年,是西方列强对中国持续侵略、中国国力不断衰微而落后挨打的100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列强都曾侵略和欺凌过中国。

邓小平指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这段历史太值得后人警醒——康雍乾三代君主,英明有为,但是面对世界范围工业革命历史性大变动、大转折,却茫然无知,毫无准备,甚至采取错误的对策,把门关上,最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是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记忆;发展才是硬道理,也是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沉痛教训。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

5 日趋激烈,一个国家在国际上说话有没有分量,归根到底就要看发展和发展的水平。

那么我们再来看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重大转变。30年来,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1979-2007年,第

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6%、11.4%和10.8%。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28.2:47.9:23.9调整为2007年的11.3:48.6:40.1。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转变;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 分配结构出现了明显调整,基本实现了由平均主义突出、收入渠道单一,向以劳动报酬为主、资本和技术等收入为辅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

6 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提高,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折。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提高,工业生产能力扩张迅速,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第三产业迅速成长,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或位次前移。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实现了从制约到有力支持经济发展的显著转变。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3.5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4.7%;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增长50.9%,公路里程由89万公里增至358万公里,增长3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由14.9万公里扩大到234.3万公里,其中国际航线由5.5万公里增至104.7万公里,增长17.9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经济大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04.3倍,年均增长17.4%,在世界的位次由第29位跃居第3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提高57.1个百分点。1979-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元,平均每年262亿美元,2002年以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年均分别增长6.3%和5.9%。1978年,全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农村绝

7 对贫困人口减少为1479万人,不足全部人口的2%。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事业大发展,呈现出由社会发展滞后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突破性转变。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66.0%;初中教育毛入学率98%;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2007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29.8万个,比1978年增长75.8%。卫生技术人员479万人,比1978年增长94.3%。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43.8万张,比1978年增长86.1%。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05年的73.0岁。

30年前,中国一贫如洗,像是一个巨大的废墟;30年过去了,4亿国人摆脱了贫困,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仅次于美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发展才有出路。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3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仍然要靠发展。

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各种矛盾,都要靠发展,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只有保持我们经济和社会较快的发展,我们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奠定比较好的物质基础,才能解决好涉及到人民利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第二说一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科学发展观所说的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个体的联合,既有共同利

8 益,也有共同群体利益,还有个体的要求。我们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同时要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以人为本所体现的是整体、群体和个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同党的宗旨和党的执政理念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规定,也体现了我们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实质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因此,我们强调经济建设要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益。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还要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首位,尤其是要着重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保护等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是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

9 目的。在实践中,就要把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使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也要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说一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经济建设可以退到次要的位臵,更不是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是基础,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前提,没有经济的发展,就谈不上其他方面的发展。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意义非常重大。当然,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也不能解决所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因此,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我们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中的地位,更不能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协调发展‛就是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协调发展‛不是齐步走,也不是没有重点的发展,‚协调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内国外之间还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实现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

10 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我们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第四说一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深刻反映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统筹兼顾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根本方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好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坚持统筹全局、兼顾各方,把各领域各环节统筹好、协调好,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统筹好、协调好,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要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全民族的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形成广泛共识、集聚强大力量。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进科学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突出发展这一主题,无论任何情况下,加快发展的目标不能动摇,加快发展的意识不能淡弱,加快发展的热情不能降低,加快发展的力度不能减弱,只有

11 进一步转变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整体推进全面发展,水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够实现长期、平稳、快速发展。

三、准确把握水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更加突出实践特色,把推进发展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摆在重要位臵。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存在问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来思考和谋划本地本部门的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必须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强后劲‛这一首要任务作安排和部署,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仍未见底,全国、全省、全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严峻形势,给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压力仍在增加,但对水城而言,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危机带来的挑战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均衡、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各项社会事业欠账多等问题相互交织,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压力。要有效应对挑战、从根本上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握形势、提振信心、制定对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调整结构、推动创新、促进和谐。

(一)水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体现在: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12 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改善民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有新发展。尤其是刚过去的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比预想结果更好的成绩。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5.7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7.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67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4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38元。

回顾水城县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主要是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既抓城市、又抓农村,既抓经济、又抓社会,既抓工业、又抓农业,既抓发展、又抓民生,既抓生产、又抓安全,既抓硬件、又抓软件,既抓开发、又抓保护,既抓增量、又抓提质,既抓开源、又抓节流,既抓远谋、又抓近施,既抓激内、又抓借外,既抓勤政、又抓廉政,既抓信访、又抓维稳,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确保了各项工作整体推进。这些成效昭示我们,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才能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不坚持科学发展就不可能有水城今天的发展成就。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各方面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现有财力保工资发放和支撑正常运转都存在困难;二是产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一产虽有一定特色但很多产品缺乏规模,二产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三产面窄质低的状况没有改变,与现行的国家产业政策、生态文明建设、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很不适应很不符合;三是对国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适应能力弱,导致煤炭资源整合进展缓慢,灾后重建持续时间较长,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甚至不能如期开工建设;四是不断凸现、错综复杂、相互叠加的各种矛盾有些乏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五是抓落实力度不

13 够,导致一些确定办、能够办的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没有完全办好;六是少数干部对负责工作缺乏责任心,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党性党风党纪意识不强,采取应付、漂浮、侥幸等不良作风对待工作,结果有的工作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即使完成任务也是在上级反复督促的情况下才得以实现,最终仍然处于挂末位臵,对存在问题缺乏辨证思维,总找客观理由作安慰,不注重从自身找原因。这些问题虽然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加快发展与深化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水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从水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分析,水城经济目前呈现出一些十分突出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依托丰富的煤炭、水能资源开发形成现有工业基础,以此形成煤、电、铝支柱产业格局。以煤炭为主要内容的采掘业成为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产业层次低,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仍是空白。2008年,一产实现增加值6.8亿,增长5.0%,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1.21%;二产增加值完成2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29%;三产实现增加值12.77亿元,增长10.4%,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2.5%。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的现状难以短期内改变。二是资源型经济特征明显。资源采掘业仍是主体,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产业结构单一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靠扩大固定资产投资、铺新摊子等外延式增长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三是投资拉动型经济特征十分明显,目前社会消费水平不高,出口量极小,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有依靠投资,如没有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很难快起来。四是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经济社会

14 发展的瓶颈。大力加强水、电、路、通信、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状况有较大改观,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有所增强,但基础设施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五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水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特别是看病难、上学难、治安状况不好、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不仅群众反映强烈,而且成为制约居民消费、影响群众健康和素质的根本性问题。六是各种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性、广泛性、突发性等特点。各种不稳定事件、群体上访事件和突发事件一下增加了许多,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又死灰复燃,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也比以往有较大增长;当前的问题涉及面广,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有双方的、多方的,有针对政府的、针对个人的、也有针对单位的;偶然因素在增加,与过去相比,现在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越来越多,且导致突发性事件的矛盾不一定完全被我们掌握,在外因的作用下就会突然爆发。

认识和把握当前水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阶段性特征,有利于我们审视县情,把握规律、理清思路,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在处理好加快发展与提高效益,重点突破与协调发展,资源开发与保护,扩大内需与扩大开放,政府与市场,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发展稳定八个方面关系的基础上,着力‚四个转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人口压力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化),把水城经济引入科学发展轨道。对于公安、团委、妇联三家来讲,进一步审视和把握县情,特别是各自工作领域的现状,有利于我们站在全县的高度理解、消化、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安排部署;有利于我们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履行职责、在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

15 作;有利于我们提出符合实情、顺应民意、确有实效的意见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参考决策。

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和谐水城”建设 当前,社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城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对于特别欠发达、特别欠开发的水城县来说,特别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既充分挖掘经济发展潜力,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充分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一)以解放思想为着力点,推动社会管理理念更新。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重要前提。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就没有行动上的落实和创新,更谈不上工作上的突破。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我们要紧密结合‚更加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自觉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完善与和谐社会目标相适应的社会管理,这是保证社会和谐的制度和组织基础。观念更新是体制创新的前提,我们必须在观念上首先有所突破,以全新的观念来考虑和完善社会管理。要树立强烈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社会困难群体,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

16 人格尊严,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必须实现成果共享,使构成我们社会的各个阶层,参与社会发展的不同群体,都能够实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发展,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必须树立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的观念,通过服务与民众融洽关系,拉近关系,拉近距离,拉近感情,过亲民为民,增强政府对民众的感召力;必须着力减少社会发展的成本,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公正,努力降低社会发展的成本,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以改革为突破口,切实加强社会管理。面对当前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才能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从根本上减少社会冲突。如何在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中,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而且直接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把人、财、物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上,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引导公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三)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让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实质上就是要把科学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让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水城作为国家级扶

17 贫开发重点县,解决民生问题至关重要、更有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改善人民生活,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臵,注重向公共服务薄弱的乡镇、农村倾斜,着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实际困难;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要集中精力着力解决社会保障、扩大就业、教育公平、安全生产、医疗卫生、危房改造等问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多做‚暖民心、得民心、稳民心‛的工作,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四)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切入点,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学习实践活动必须严格遵循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必须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必须切实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方面群众具体利益的切入点,必须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兼顾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兼顾发展能力强的群体与发展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兼顾改革中得益较多的群体与得益较

18 少的群体的利益,使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得到合理补偿,让发展带来的利益增量为多数群众所共享,使社会不同群体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同志们,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我们一定要坚持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强后劲‛作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按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要求, 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推动水城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就一定能够推动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背对背”考核提升“三服务”水平

大力提升电子政务建设水平

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不断提升办公室下作水平

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

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以三大建设为抓手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以“五个坚持”推动“三服务”水平再提升

霍城县朝南社区“三加强” 提升服务居民水平

三提升三服务工作总结

创设师德建设制度环境 大力提升师德水平

《大力提升办公室“三服务”水平.doc》
大力提升办公室“三服务”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