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产业的发展总结

2020-03-03 10:45: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音乐产业在上海的发展总结以及未来的发展

上海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开发,上海作为一个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窗口迅速发展。随着1995年中国成为wTO观察员后,上海文化对外交流频繁,尤以音乐演出为主。随后,跨国公司纷纷入驻上海,全球四大唱片公司也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进一步促进了上海音乐全球化进程。上海市各领导阶层也非常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在2005年发布的《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中明确本市创意产业重点发展的五大领域: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形成了一套独具上海特色的创意产业分类系统。第二年,中共上海市委制定的《上海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发展产业集群、构建城市群的方向,完善布局结构。并且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工业建筑,规划建设一批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园和劳动密集型都市工业园。近年,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又编制 了《上海市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创意企业落户创意产业集聚区,并加大对创意企业的扶持。针对音乐产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为其“走出去”发展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与资金支持,如:音乐产品出口鼓励,国内企业与海外公司合作鼓励,以及奖励国内音乐企业参加国际音乐会展。同时为健全音像市场,加大了音乐盗版打击力度,国家重新修订了数字版权法,音像产品管理条例等。

在2008年上海启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项目中,郊区农村将建设近千个农家书屋,并为其提供充足的音像电子产品与视听播放设备,加强了音像市场向郊区的发展。随后2009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促进我国音像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推动北京、上海、广东等产业集中度高的地区建立音乐创意产业基地(园区),促进民族音乐产品的开发、创作以及关联产业的发展,为上海音乐产业园区发展奠定了基础。

技术改革:引发音乐产业扩散布局趋势 音乐产业的创新离不开技术的创新,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的实现提供了便利。受到现代高科技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影响,音乐产业布局正发生改变。互联网技术革新,网络商务模式出现,使得许多音像经营店数量急剧减少。从MP3.com提供最早的网络下载服务,到PZP第一个在线音乐业务开始,数字音乐的在线业务不断发展。在线音乐收费模式的出现,以及MP3音乐设备的出现,是对实体唱片销售店的重创,福州路上大的唱片公司不再出现,许多唱片都寄在新华书店里售卖。许多电子设备产品普及,录音棚也不再像20世纪

三、四十年代那样唱片公司独有,简单录音设备也可由电脑替代,制作唱片的过程受地点限制越来越小。除了一些知名唱片公司总部布局在卢湾区、静安区、徐汇区、虹口区、闸北区和黄浦区一带外,唱片生产制作普遍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信息技术依赖性增强。

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对音乐创作、音乐器材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整个音乐产业的布局结构。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实体经营店数量减少,布局对地点的依赖性减弱,音乐产业呈扩散布局趋势。

以原创内容为核心 聚合较完整产业链 上海欲打造“东方音乐梦工厂”

2010年7月16日,随着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音乐制作中心的开启,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又翻开新的一页。向世界展现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亚洲音乐产业与世界音乐产业的发展融合,让曾是远东地区流行音乐中心的上海再次成为全球音乐界瞩目的焦点。

背景产业集聚区沟通中外

曾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远东地区流行音乐中心的上海,如今以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新身份吸引了全球音乐行业的目光。正如中国音像协会会长于永湛所说:“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音乐名城:上世纪初,中国现代音乐在此孕育;100多年前,我国唱片业在此发端;60年前,新中国唱片业在此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已占据音像业的半壁江山。”今天,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更将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来自全球的音乐“海漂”。

2009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促进我国音像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运用市场机制,集中优势资源,鼓励和推动音乐产业集中度高的地区建立音乐创意产业基地(园区),促进民族音乐产品的开发、创作以及关联产业的发展。2009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建立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这是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首个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

音乐产业集团应当依托上海音乐和出版的整体优势,站在上海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建设文化大都市的高度,按照“统筹规划布局、择优重点推进、加速协同创新、促进集聚发展”的思路,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自主创新与引进借鉴、重点突破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整合海内外各种优势资源,积极推进音乐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旨在通过整合新汇集团在发展音乐产业方面的各种优势资源,形成辐射效应和集聚效应,建成以原创内容为核心、聚合较为完整产业链的音乐产业集聚区;引进国内外的创意、制作、经纪、代理、咨询、教育、营销等机构,打造“东方音乐梦工厂”,推动中国音乐作品“走出去”。

思路多元化内生循环发展

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会努力将音乐创新与技术、商业融为一体,每年产生一批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原创音乐作品,形成音乐出版产业的海派新特色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带动和促进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国音乐出版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探索成功之路。而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音乐制作中心这个平台将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来自全球的音乐人,满足全球音乐产业间的相互交流。

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主要功能涵盖10个方面:音乐人工作室和音乐公司集聚中心、音乐教育中心、音乐制作中心、音乐演出中心、音乐(数字)出版中心、音像制品集散中心、唱片展示中心暨中国唱片博物馆、音乐传媒中心、音乐版权交易中心,以及音乐产业融投资中心。同时,基地以虹口区辽宁路46号为原始支点,在徐汇等区开发形成入驻园区,使原创音乐的影响力最大化。

深刻把握产业需求,充分考虑功能完整:按照音乐产业的专业技术需求和配套设施需求,前瞻性地统筹、规划、设计基地的功能结构和建筑形态,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空间内保证功能的完整,并满足较长期发展的需要。抓住产业上下游环节,突出基地核心优势:坚持发展上游原创环节与下游营销环节,形成核心导向型、专业中介型、配套服务型等人才和企业的集聚,促使基地走上优势循环、自我积累的良性发展路径。依据产业发展规律,注重开发次序节点:依据音乐产业发展规律,处理好发展速度和实际效果的关系,争取实现关键项目和重点任务优先突破、推动“一基地,多园区”辐射发展的目标。推动基地多元发展,建立良好产业生态:加快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整、特色突出、多元发展的音乐专业功能服务体系,构建中外企业分工协作、良性互促的基地内部产业生态,打造基地多元化内生的循环发展机制。

展望音乐创意产业新高地

建设亚洲一流的音乐制作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最具吸引力的音乐综合业务服务平台、中国最具活力的音乐创作平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原创音乐作品传播平台、中国最大的音像制品展示和销售平台、中国专业音乐版权授权交易平台、数字音乐出版的实验平台、音乐表演与时尚休闲相融合的生活平台和各种音乐人才的培养平台,是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平台建设的目标。

对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发展,希望上海市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继续对基地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希望新汇集团作为音像业的骨干企业和总署重点扶持的音像企业之一,充分依托上海的天然资源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不断创新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服务环境,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希望新汇集团抓紧、抓实主园区落地工作;力争打造以原创音乐为核心,主业突出、业态完备、产业链完整的音乐产业集聚区;希望海外业界热切关注、支持基地发展,并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带来优秀的经验、资本和产品。

音乐出版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建设,可以充分带动上海,乃至长三角流域的音乐产业发展。希望基地努力成为音乐创意产业新高地,揭开上海加快发展音乐产业的新篇章。

本章小结:上海音乐产业发展历经百年,音乐产业空间布局受到文化、市场、制度以及新技术等多方面影响,经历了三大阶段变化,企业间网络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整个音乐产业空间格局具体表现为三阶段的变化。 阶段一,音乐产业集中分布于市区且与区域外联系较少,偶尔有琴行和唱机店与区域外建立销售关系: 阶段二,受到战争等多方面原因,许多企业面临改组整合,音乐产业中各行各业数量急剧减少; 阶段三,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数量集聚增多,产业空间格局体现出新的特点,市区与郊区以及区域外的企业联系更加紧密,产业布局体现为市区内特定范围的集中和郊区的扩散。

参考文献:中国音像协会《唱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声音—纪念中国唱片100周年.》

茵明杰,巫景飞,何大军《.MP3技术与美国音乐产业演化.2005》 中国新闻报2010年7月26日

杰弗里·赫尔.《音像产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上海创意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产业发展总结

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

上半年上海中央空调产业发展报告

音乐产业

上海发展时尚产业的政策构想

促进上海艺术品产业发展资金申报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音乐产业的发展总结.doc》
上海音乐产业的发展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