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市前三季度总结

2020-03-02 18:36: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昌黎县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 2010年前三季度总结与下步工作谋划

今年以来,昌黎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推进 “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将前三季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初现成效。

1、政府搭台,为建设创新型昌黎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坚持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加强科技领导、管理、服务体系,以及防震减灾体系建设,科技事业、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多次开会研究科技工作,加大科技管理经费的投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昌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三网一员”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在2011年9月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昌黎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县委书记刘建军代表中共昌黎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抢抓新机遇,开启新征程,为加快建设沿海强县而努力奋斗》的主题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建设创新昌黎”作为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

2、企业培育,筑强建设创新型昌黎主体。

重点实施了四项科技创新工程。一是企业科技创新对标工程。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对标高端企业,采用现代技术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把技改资金向产业高端、技术升级、结构调整集中。秦皇岛索坤日用玻璃集团有限公司瞄准世界高端企业,投资800万元与日本东洋玻璃株式会社开展TQC(全面技术管理)、TPM(全面生产维修)、5S管理标准化等的技术对标合作。秦皇岛华瑞煤焦化工有限公司投资近千万元与天津大学开展《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的浸渍沥青和高软化点沥青的小试和中试技术开发》科技项目对标合作。中粮华夏葡萄酒有限公司对标国际标准化生态葡萄酒庄,实施了《国际标准化生态葡萄酒庄建设及应用示范》科技项目,并列入省科技支撑计划。二是产业技术提升改造工程。针对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低、集群组织化程度不高、整体优势难以发挥的弊端,对缝纫机零件加工、甜玉米加工、粉丝等传统产业采取政策引导、重点扶持、科技对标、园区化管理等的一系列举措,实施产业技术提升改造工程。缝纫机零件加工业通过向园区集中、整体改造、集群发展,实现了由劳动密集的手工操作模式向数字控制现代企业的转变,生产的缝纫机零配件产品种类与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主要销往亚洲、欧美等一些国家,昌黎县被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授予“中国缝纫机弯针之乡”。三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育工程。积极培育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先后有秦皇岛市喷灌机厂、秦皇岛纳川电子有限公司、昌黎县兴民伟业建筑设备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被列入河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试点企业,三家企业累计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22项。昌黎县兴民伟业建筑设备有限公司依托研发的数字化钢性模板支撑组合结构民用建筑专利产品,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秦皇岛纳川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汽车电压调节器专利产品,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秦皇岛市喷灌机厂研发的喷灌泵专利产品先后荣获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香港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沼渣抽运车、生物质气化炉专利产品被河北省选定为政府采购产品。四是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工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按照有场地、有资金、有人员、有科研项目的“四有”标准,积极培育企业研发中心,先后建立了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中国长城葡萄酒学院硕士博士生研发中心”、地王集团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合作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地王酿酒科技中心”、禄权水产公司与河北水产研究所合作的“禄权水产品工程技术中心”等。由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共同建立的“河北省酿酒葡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通过了专家论证,纳入了河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序列。

3、载体强化,为建设创新型昌黎提供多样性平台。

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园区核心竞争力。围绕特色产业科技园区,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与交流,是提升特色产业科技园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围绕干红酒酿造、高效农业、珍稀动物养殖、海上昌黎建设等特色产业,通过召开院校与企业技术合作项目对接会、组织参加科技成果展览、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共同承担科技项目等形式,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水产研究所、河北昌黎果树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取得了《葡萄酒酚类物质图谱构建及指文技术分析》、《国际优质酿酒葡萄西拉、梅鹿辄、霞多丽等品种深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养猪—沼气—酿酒葡萄生态技术模式》等科技成果21项,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10个。与青岛农业大学开展的紫海杂交扇贝新品种繁育、示范科技合作项目,培育的紫海杂交扇贝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逆性强等特点,产量比海湾扇贝增产一倍以上,显示了巨大的养殖潜力。

依托品牌建园区,探索科技推广新模式。依托现有的马芳营旱黄瓜、昌黎葡萄等农业品牌产品,按照“特色化、园区化、品牌化、产业化”的要求,着力围绕水产品养殖、设施蔬菜、畜禽养殖、果品生产、甜玉米种植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培育科技示范园区,集成人才、技术、资金、管理和服务等要素于“一园”,促进“一业”优化升级,打造区域特色和优势,提升主导农业产业竞争力。在科技园区建设上,依托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推广了契约合作、反租倒包、企业自建、分级管理和信用担保等多种园区运行模式。在科技园区技术示范推广上,采取了“专家+公司+基地+农户”、“专家+科技项目+农户”、“专家+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多种技术服务指导模式,使园区真正成为特色产业科技的传播点和示范源。到目前,已建立了民康设施葡萄、华夏无公害酿酒葡萄、朗格斯有机酿酒葡萄、马坊营旱黄瓜、顺利生态健康养猪、鑫佳水产品养殖等不同特色产品的科技示范园。建立设施大棚葡萄基地1200亩,有机酿酒葡萄基地1000亩,无公害酿酒葡萄基地2.2万亩,日光温室旱黄瓜基地2.8万亩。制定市级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15项,标准化养殖覆盖率达98%。拥有省级以上农业品牌33个,优种覆盖率达98%以上。

培育创新乡镇,促进特色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开展创建创新乡镇试点活动,发挥基层政府在推动园区经济向镇域经济辐射带动的引导作用。通过积极培育,基层政府抓科技创新意识显著增强,作用效果明显。新集镇科技创新催生出生态健康养猪、珍稀动物养殖、小营牌旱黄瓜、设施大棚果树、高效错季套种等一系列特色农业。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产学研合作,新建一座万头高标准微生态发酵床养猪示范基地。在设施农业园区普遍推广应用了黄板诱杀、微滴灌、地下暖棚、秸秆反应堆、沼气综合利用、蔬菜错季套种等先进实用技术,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营”牌旱黄瓜、“吴家坨”设施油桃等适宜设施大棚栽培的新品种,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1.6万亩,设施果树面积1200亩,错季套种各种蔬菜、大白菜种植面积2万亩。

4、体系建设,加快创新型昌黎建设步伐。

不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新形势下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一种有效形式。自全县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先后共选派四批178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建立了肉羊健康养殖、酿酒葡萄及家庭酒堡、果树新品种、设施葡萄采摘观光、生态循环健康养猪、设施蔬菜新技术应用示范等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20个,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2万余次。昌黎县先后被科技部认定为葡萄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员创业链、被秦皇岛市评为科技特派员先进县等称号。

构建多元化科技传播渠道。全县17个乡镇(区)建立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实施了“村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先后选派5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创办专业合作社219个,发展社员13657人,入社资金2.8亿元。成立扇贝、甜玉米、酒葡萄等各类农技协会52个,发展农业经纪人970余名。成立了由全县88名学科带头人、454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参加的专家服务团,广泛开展了专家服务团“联基地、联企业、联农户”活动。经过多年来的积极培育,全县现有省级科普示范基地2个,省级百强农技协1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4个,市级十佳农技协3个。昌黎县海产品养殖加工协会、秦皇岛市碣石葡萄产业协会还被列入全国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实施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工程。昌黎县科技局每年投入3万多元坚持办好《昌黎科普信息》、昌黎科普信息网站、昌黎科普电影放映队等科技下乡载体。《昌黎科普信息》每月一期,紧扣农时,免费发放给农民。投入2万多元制作了《旱黄瓜绿岛3号无公害栽培技术》、《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动漫科普光盘》、《特种果品栽培技术》等特色农业科技光盘5000套,并免费发放。投入5万多元组织专家编写了《酿酒葡萄无公害生产技术》、《新农村建设实用技术》、《家庭葡萄酒堡》等科技培训图书,免费赠送给各村图书室,并通过赶科技大集还免费向农民发放。

二、第四季度安排。

1、继续加快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对标工程、产业技术提升改造工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育工程、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工程,使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加强,成为企业发展支柱。

2、继续探索科技园区发展新模式,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初步构建依托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3、做好全年总结及汇报工作。

二、2012年创新城市建设工作安排

2012年,昌黎县继续将创新城市建设纳入全县重点工作,树立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社会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管理机制。按照“两条主线、三大战略”的总体思路,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举全县之力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县。

1、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延伸企业产品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做优做强,激发企业内在活力。

2、推进企业创新发展。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深入开展“对标行动”和 “成长型中小企业”帮扶活动,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争创国家、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3、突出人才在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和人才引进、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机制。

总结前三季度工作情况

综治前三季度总结

前三季度劳动竞赛总结

前三季度节能总结

前三季度劳动监察总结

前三季度工作总结

前三季度工作总结

前三季度工作总结

前三季度工作总结

前三季度工作汇报

《创新城市前三季度总结.doc》
创新城市前三季度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