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什么样的作文能得高分

2020-03-02 10:46: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什么样的作文能得高分

一、高考作文阅卷特点

1.严格双评,你的作文要获得“多人青睐”才行

今年高考阅卷语文作文卷仍由两位老师同时评阅,和去年一样,系统设定的阈值仍为7分,即两位老师所打分数的分差超过了7分,系统会自动把试卷发给第三位老师评阅。最终,取两位分数较接近的老师的平均分。这一做法当然体现了高考阅卷的公平性,但无形中也增加了高考作文得高分的难度,学生的作文必须得到两位阅卷老师的认可才行,这或许也是这几年高考高分作文减少的一个因素。

2.重视审题,高分作文要“一语中的”才成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重视审题。阅读组认为,今年作文题目文字多了些,但关键处还是很鲜明的,在审题中需要抓住三个关键词:门、路和大学。根据这个理解,组长强调在审题上把考生的作文分成四档。

一类作文,50分以上,把上述三个关键词都写入了作文,可以有所偏重,但不能缺少任何一个词,并且对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较深入的认识。

二类作文,42分-49分之间,没有把这三个关键词写全,或流连于对门与路的哲学探讨,或一头沉入对大学生活的想象。

三类作文,36分-41分之间,在审题上可能更偏,只写门或路。

四类作文,35分以下,虽然在字面上也与“门与路”沾边,但作文主要篇幅并非写门与路,主题当然也不是。这类作文往往套作痕迹明显。

阅卷组认为强化审题,目的是把认真诚实在考场上写作文的考生与作伪作弊的考生区分开来,以保证打出分数的合理性。但这一严格要求,可能就扼杀了许多才华横溢却喜欢打“擦边球”的优秀学生,要写出高分作文,你要审题严谨、立意明确、一语中的才行啊。

3.工作紧张,作文打动老师要“亮点频出”才可

阅卷工作紧张、繁重。高考阅卷全部实行网上阅卷,从11日到18日,阅卷老师的工作时间是上午8点至12点,下午1点半到5点半。连续一个多星期每天整整8个小时盯着电脑屏幕。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任务要完成,非常辛苦。在枯燥忙碌而显得机械化的操作下,只有擅长“炫才”的考生,才能用“亮点频出”的文章打动阅卷老师,让老师为你多次“回眸”。

二、高考作文应对策略

揣摩浙江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和改卷的要求,学生的高考作文究竟如何才能取得高分呢?在应对策略上,我们首先是要保证把作文写对,只有不偏题,符合要求的文章才有得高分的可能;其次是要努力写好,写出自己的特点和亮点,才能让文章真正获得高分。就这一思路,我从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材料作文审题及怎样写作来简单探讨一下高考作文的应对策略。

1.把握方向,关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与反思

高考作文的命题,看似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无论一线的师生做了多少准备,最后题目一出来,总让人觉得出乎意料。但细细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先简单列举一下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

2014年:大学的门与路

2013年:童真三句话

2012年: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2011年:我的时间

2010年:角色转换之间(文化反哺)

2009年:绿叶对根的情意

2014年是人生成长过程中对大学之路或未来之路的渴求探索;2013年是对少年时期童心的追忆和成年后童心早泯的反思;2012年是对人生成长中个人的定位,你是做路边鼓掌的人还是选择做冲锋陷阵的英雄;2011年强调把握好成长中的时间,反思该怎样利用时间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2010年和2009年则关注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思考,一是谈对文化反哺现象的看法观点,一是谈对恩情的认知,二者都是青年人在成长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从以上的列举中我们不难看出,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立足于考生也就是年轻一代对自我成长过程的一种认知和思考。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令人怀想却又慢慢走向消逝的童真,那些个体生命应当不断思考与探索的行走的方式、追寻的目标,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等等。总之,是要引导和考查年轻生命对于自己应该如何生存于世的理性的思考。

这样的出题方向是切合一个高中毕业生的生活实际的,又有话可说。今年的考题更是如此,要求写对大学门与路的思考。对于每个考生来说,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人生于世,不是就该这样一路成长,一路思考吗?

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应该沿着这一方向有所侧重,加强训练。面对高三浩瀚的作文模拟题做到有所鉴别,这样才能为高考高分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础,埋下伏笔。

2.仔细审题,怀揣直捣黄龙式的关键词意识

浙江高考作文阅卷非常重视审题。这是因为高考是一项应试考试,所谓应试考试,就是要求考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内,回答特定题目的一种考试。作文在高考中分值最大,改分的主观性特别强。为了保证高考的公正公平,防止宿构和套作,强化审题是有必要的,这样才容易保证所有考生的作文,都是在看到题目之后提笔写的。

浙江卷高考作文审题要注意什么呢?从近几年来看,浙江高考作文题都属于材料作文,如何把握材料就是审题的关键。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年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文题由两段材料组成,第一段材料从抽象意义探讨门与路的关系,第二段材料则把门的意义具象化为大学之门。材料之后有一句要求“综合上述材料”,这就意味着考生的审题必须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任何只考虑其中之一的做法都是有悖出题者的要求的。而事实上这样的考生不在少数,许多考生的作文停留在仅仅探讨门与路的关系或者纠缠于对大学的描写之上,而未把二者结合起来。今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组强调必须把三个关键词门、路和大学都写到,才可以进入50分以上的一类卷。

审题为什么会出现偏差,一是对材料理解不透,一是关键词意识不强,教师在高三训练特别是考前训练中,一定要加强审题训练,多总结材料中心意思,多动笔划找材料中关键词,带着关键词意识进考场。如果在审题上出现了偏差,那么作文的层次就上不去,哪怕这位考生的作文功底再扎实,那也只能扼腕叹息。

在写作中,学生也应该直言不讳地围绕这些关键词来写,不可扭扭捏捏隐晦行文,防备出现不必要的差错或被阅卷老师误判,如满分作文《推开门走下去》,第一段就点明自己的观点“我在追求,我的大学”,第五段说“这一扇门,连着一条辛苦的路”,文章中像这样明白无误的告诉阅卷者的关键词还有很多。但有许多文章就不是这样了,如《寻找开门钥匙》,这是一篇大组长在查看三评卷时的打捞卷,该文一评31分,二评40分,因分差达9分跳给3评,三评打了25分。如果不是该文章万分幸运地被大组长意外查看,它的最终得分当是(31+25)÷2=28分,大组在讨论此文后,认为该文内容与本次命题题意吻合,心理描写生动细腻,语言流畅优美,最终判定为50分。相差多大啊,可在高考中这样的幸运者又有几个呢?该文是一篇记叙文,高考作文对文体是不作要求的,显然几位老师都认为该生写偏题了。本文最大的缺点是作者入题太慢,不能在开头就用关键词紧紧地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目光,从而导致前三位阅卷老师误判偏题。

3.带铐写作,舞出绚烂多彩的个性文章

虽然说,高考作文是在“带着镣铐跳舞”,但依然应该舞出曼妙的姿态。高考阅卷时间长,任务重,要想让阅卷教师看到作文以后眼前一亮,必需要有过人之处,不能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得有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情。

在繁忙的阅卷当中,我们渴望读到有文化气息和思辨光彩的文字。我们欣喜地在满分作文《推开门走下去》中读到梅贻琦对大学的真知灼见,钱钟书、杨绛、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汪曾祺……这一连串大学者给考生带来的思考。

我们渴望读到自然质朴真诚的文字。那些最温暖、最脆弱、最感动、最振奋我们的藏在心灵深处的人生情节。在满分作文《我的路我的门》里,为进入大学之门的挑灯夜战、闻鸡起舞;求学之路上温情相伴,妈妈关切的电话,从不迷信的父亲普陀寺前的祈祷,老师的严格与关怀……这一个个生活的细节如此质朴,却又如此动人。

我们渴望读到有底蕴有灵气的文字。满分作文《门后花开,一路前行》,语言有意蕴和质感,表达有深度和内涵,如行云流水自然自在,如天然去雕饰的清水芙蓉,不矫饰,不堆砌,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不幼稚低俗。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书卷气息,散发着诗书气自华的文学气质。别忘了,加分的发展等级主要看文采和创意哦,高分作文肯定少不了语言文字的超强驾驭能力。

遗憾的是,深思考真性情的文章还是太少。出题人要求考生写出自己对大学门与路的思考,可许多文章虽在字面上与“门与路”沾边,但作文主题并非写门与路,套作痕迹明显,如高考样卷13《门与路》,样卷18《信念开启求知门》写信念中,我们遗憾地读到鲁迅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毅然弃医从文;王昭君放弃繁华,远赴边塞;海伦·凯勒在不幸中焕发光彩;老人桑提亚哥顽强地与大海搏斗;史铁生身残志坚的信念……这些毕竟离主题太远而显然是考生早早准备的大家耳熟能详的素材,缺少考生对作文题的真诚思考,得低分也是必然的了。

“阅卷归来话作文”

阅卷归来话作文(高考)【葛维春

阅卷归来话高考作文

作文阅卷老师看中考作文如何得高分

高考新材料作文如何写才能得高分

高考高分作文

作文得高分的秘诀

考场作文如何得高分

情景作文如何得高分

如何使高考语文作文得高分(定稿)

《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什么样的作文能得高分.doc》
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什么样的作文能得高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