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知识梳理型导学案

2020-03-03 14:28: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孔子与老子》知识梳理型导学案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相想的形成。 【自主学习与知识整合】

一、孔子:

1.历史定位:孔子是 时期的 家、家、家, 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_____________一书中。 2.思想内容:

(1)政治思想: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其主要内容是“ ”和“ ”;提倡“ ”,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对鬼神 ____,把探讨和解决 放在优先位置。 (3)教育思想:

教育原则上,主张:“ ”; 教育方法上,主张:“ ”;

学习方法上,要求学生要实事求是;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还主张要把 结合起来。

3、历史影响:

(1)孔子的思想在当时 , 逐渐形成完整的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

(2)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3)孔子也被推崇为 圣人 ,受到后人景仰。

二、老子:

1.历史定位: 时期的重要思想家老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思想内容: (1)哲学思想:

“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 , ”的思想,摈除了“ ”的绝对权威。包含着丰富的 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 的两个方面。

1 / 9

(2)政治思想:倡导“ ”,以“无事取天下”。 3.历史影响:

(1)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 的哲学家。

(2)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突破】

一.分析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在当时能否被统治者接受?我们应如何分析其出发点? 1.进步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的根本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为什么教材上指出孔子的复礼是一种保守思想?“礼”的实质是什么? 1.礼,即周礼。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主张。所谓“正名”,就是正奴隶制统治之名,使周以来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秩序和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得以恢复和维护。这反映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2.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为什么会由凡入圣?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孔子的反对者,激烈到要“打倒孔家店”,孔子身后的是是非非,该如何评价? 1.孔子由凡入圣的原因: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2.评价:

消极:保守、落后; 积极:科学、进步。

孔子的仁政、重民思想以及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深刻地影响中国古代教育 四.如何看待老子的”道”?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9

2.它是一种______________思想.

五.老子的辨证法思想和我们的唯物主义辨证法是否相同? 积极:它体现了事物的矛盾性,同时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因此它是古代的朴素辩证法.

消极:它不是唯物主义辩证法

1.它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要任何条件

2.它将对立面的转化看成循环回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在转变中不断向前发展更没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一课一练】

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对下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他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香港孔教学院悬挂

的《孔子游历图》

新加坡中学教材里 的《孔子行教图》

加拿大多伦多 的孔子铜像

我国邮票中的任 鲁国司寇的孔子形象

3 / 9

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 )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4.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5.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 ) A.通过教育途径,选拔治国的贤良人才; B.建立贵族垄断文化的机制; C.应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应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7.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8.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 ) 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9.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 ) A.爱人 B 忠恕 C 仁政 D 克己复礼 10.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 A.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4 / 9

11.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 ) 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 12.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必要尊敬老师 B.对老师不要客气

C.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D.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 13.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 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 15.《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说明孔子( ) 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16.“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17.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 A.孔子是“至圣先师” 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 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

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18.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

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B.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C.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

5 / 9

19.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 ) 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 C.其思想经过发扬改造,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D.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20.“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 A.己之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为政以德

21.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爱人”以教育涵义的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C.有教无类 D.诲人不倦 22.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2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24.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怕事,遇事退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而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之后再去做。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理念?(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择优而教 25.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该联褒扬的是:( ) 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 司马迁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课前5分钟反馈】

1.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是 A.黄帝 B.孔子 C.老子 D.周公 2.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 B.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6 / 9

C.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D.指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

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 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 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段文字反映了老子的

A.辩证法思想 B.“道”的基本概念 C.“无为”政治主张 D.“以弱胜强”的观点 6.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思想;

7.《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A.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 的思想 C.\"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思想 D. 以柔克刚的思想 8.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是

A.都否认天命论 B.都主张恢复周礼 C.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 D.都强调贵贱有序 9.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C.矛盾的对立双方,无需条件,就可以转化 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

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

7 / 9

想是

A. 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 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8 / 9

参考答案

【一课一练】

1---5 ACBDC

6—10 ABBAD

11—15 ACADD

16---20 BDCCD 21---25 CDDBA 【课前5分钟反馈】 26—30 CBABB 31---35 DACDB

9 / 9

第1课孔子与老子导学案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学案

孔子与老子

《孔子和老子》合作探究型教案

孔子与老子课后反思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孔子与老子的区别

老子与孔子的临别赠言

《孔子与老子》优秀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课孔子与老子 学案

《《孔子与老子》知识梳理型导学案.doc》
《孔子与老子》知识梳理型导学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