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规范统一,促文明行业建设 中央统战部

2020-03-02 01:39: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治水扶贫彰显公仆本色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利局先进事迹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共12个县(市),其中4个国家级重点开发扶贫县,2个省级开发扶贫县。全州总人口393.4万人,贫困人口36.6万人。全州总面积26197平方公里,喀斯特地区占69.2%。蓄水保水能力差,严重缺水制约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近年来,黔南州水利局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的历史机遇,结合州情,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狠抓水利基础建设,在少数民族山区探索出一条治水富民的新途径。

2000至2003年,每年争取州级以上投入均超亿元,其中2003年投入达1.58亿元,为“八五”期间的2.45倍,为“九五”期间的2.26倍,创历史最高水平;新增水利工程近500处,水资源利用率由3.15%提高到6.2%,全州新增灌溉面积15.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7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35万亩,每年可稳产、增产粮食10490万公斤,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由631平方公里提高到1328.06平方公里,7个县城的防洪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初具规模;病险水库的有效治理,每年防洪减灾可减少损失近5亿元;累计为72.33万人解决了饮水难,每年可节约农村劳动力2603.88万个工日,年创2.1亿元的间接经济效益;从2002年起,小水电体制全面改革,共引进社会资金77亿元,协议开发小水电站40个,装机规模

1 为121.38万千瓦。其中已开工电站项目9座,在建规模达到32.9万千瓦,为前53年总装机的2.23倍。

黔南州水利局近年来受州级以上表彰30余次,其中,2001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先进集体、2002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被水利部办公厅评为全国大型灌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1年至2003年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集体。

队伍建设结硕果 水利绽放文明花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活力的因素。黔南州水利局机关仅有公务员18人,面对日益繁重的水利建设任务,局党组把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作为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立足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精心打造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1、狠抓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黔南州水利局把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局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3.3岁,6个班子成员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专业涵盖了水工建筑、地质、机电、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局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始终坚持对照有关法律法规督查班子成员的一言一行,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坚持经常召开恳谈会,真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交流沟通,促进团结共事,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的工作局面,为带领全局职工大干水利事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水

2 黔南州水利局结合水利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水利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水利项目审批安排制度》、《局机关财务管理规定》等办法和制度,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行政许可法》、《水法》的学习,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意识,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廉政建设落到实处。认真抓好依法行政、依法治水工作,不断加强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

在水利项目管理上,黔南州水利局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制度,坚决杜绝了在承包工程上“打招呼”、“递条子”等违规行为。某乡镇的领导曾是州水利局某负责人的老部下,一次找到该负责人,想请“老领导”吃饭,走走“关系”,帮忙安排些水利项目,被婉言谢绝了请吃,并晓之以理。确保国家有限的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到最急需、最困难的地方去。黔南州水利局严格、规范的工程管理得到了州审计、财政等有关部门一致的好评,州审计局总结了他们在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在全州推广。

3、强化培训学习,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为激励干部职工全面加强学习,在全局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局里专门制定了奖励办法,对学习和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目前,局机关2人正进修研究生课程、6人参加公务员学历提升教育,通过各类在职学习和业务培训,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4、加强全州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水利职工的凝 3 聚力。

2002年以来,黔南州水利局连续举办了三次全州水利系统“水利杯”迎新春大型文体活动,二次组织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向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领导作汇报演出,三次向水利工地一线的职工和当地群众作慰问演出。局机关职工利用业余时间所创作的摄影和文艺创作作品在全国、全省比赛中多次获奖,水利部及省、州各级新闻媒体对该局职工文化活动进行了多次报道,激发了水利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精神。诚如省水利厅一位领导所说:“黔南水利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全省水利系统的榜样,鼓舞了士气,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了黔南水利事业的发展。”

呕心沥血建水利 夯实基础为人民

近年来,黔南州水利局针对农村人口贫困面大、缺水人口多的实际情况,致力于建设农村水利设施,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存条件作出了突出贡献。

1、殚精竭虑为缺水群众解渴

在黔南州喀斯特岩溶山区,干旱缺水的情况十分严重,到上世纪末全州仍有87万农村缺水人口,一盆水,“人用-生活用-牲畜用”是农村缺水的真实写照。面对87万双期盼的眼光,黔南州水利局党组明确提出要把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作为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和工作的重点。为尽快解决群众的缺水和饮水难题,局领导班子成员和技术人员们一起,深入全州各偏远的石山区查勘水源,精心编写《黔南州农村人畜饮水解困规划》、《黔南州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等。全局水利 4 干部职工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精心打造农村人畜饮水工程。2000年以来共争取到1.942亿元资金,为72.33万人解决了缺水和饮水的困难,把党的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

龙里县落锅村的半坡寨是典型的干旱缺水村寨之一。该村寨的群众每户每天不得不花上一个专门的劳动力到约5公里的地方挑水喝。水源点的水属于岩溶裂隙水,遇上干旱严重,一整天也挑不回一担水。针对这一情况后,局领导带领技术人员赶往该地查水源,拿出了引水工程方案。施工的时候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水利人顶着零下几度的严寒,在野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到腊月二十九工程还没有完工,当地群众想工程肯定得往后拖了。然而却出乎群众所料,水利局班子早就已经明确任务:工程必须正月十五前通水,春节期间照常施工,局领导带头到工地抓好工程协调和管理,技术人员们毫无怨言。为让村民早日喝上洁净的自来水,他们放弃与家人共度新春佳节。正月十四,水利人从约5公里远的水源地把水引到半坡寨。通水的那一刻,整个小山村都沸腾了,幸福和感激之情溢于每一个村民的脸上,81岁的刘秀章老人双眼噙满激动的泪水,紧紧拉住水利干部的手说:“没想到啊,祖祖辈辈渴盼的水今天到家门口了,感谢党,感谢政府啊。”省委书记钱运录得知这一情况后,欣然批示“这种为民、务实的精神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很值得提倡!”

平塘县鼠场乡位于麻山腹地,全乡境内无一地表水源,生活用水要到7公里以外的地方用马驮,一家人从早到晚共用一 5 盆水是常事。对此,黔南州水利局派出了技术组进行攻关。技术组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小水池、小水窖群的方案,并选择小坝村作为项目实施试点。但当地的苗族同胞们却因为从未接触过水池、水窖,一时难以接受。为此,技术组的同志们在争取的建设资金尚未到达时,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凑钱做示范性工程。同时,召开动员会,耐心做群众工作。一月后,5个示范性水池建成。效益摆在面前,鼠场乡迅速掀起了建小水池、小水窖的高潮。由于国家专项资金投入有限,有的群众推迟了婚期,变卖了嫁妆,有的群众卖掉了留来过年的猪,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建小水池、小水窖。3个月,小坝村建成150个小水池、小水窖,彻底解决了吃水困难。工程竣工后,朴实的村民把水利人邀请进村,自发组织欢庆会,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同胞吹起芦笙,跳起苗家舞,各家各户搬出陈年老酒,让水利职工喝个够。在院坝的正前方,村民们立了一块石碑,醒目写着“昔日滴水贵如油/祖祖辈辈都发愁/如今吃上池窖水/要水只需扭龙头/牢牢记得党恩情/吃水不忘水利人”。

2、集雨节灌工程圆群众致富“梦”

经过多年的治水实践,黔南州水利局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以集雨节灌方式解决岩溶山区旱地浇灌问题的新路子。2001年至2003底,全州累计完成小水池、小水窖、小山塘等“三小”工程6.86万个,蓄水量达206万方,解决旱地灌溉3.75万亩和人饮困难18万人。这些“三小”工程星罗棋布镶嵌在田间地头和村前屋后,“三小”工程被群众喜称为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聚宝盆”,水利人被群众高兴地称为发家致富的“救 6 星”。

长顺县猛昌村曾是有名的干旱村。近几年,州水利局协同县水利部门帮助该村建起了300多个小水窖。如今,有了水的保障,村民们由传统种植玉米改为种植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的梦想成为现实,每户每年至少可增收2000元。在平塘县纳顶村,280个明晃晃地蓄满了水的小水池、小水窖给该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水,该村种上了世代都不敢想的水稻,吃上了白米饭,80%的农户依托小水窖发展农业生产走上了致富路。在黔南州,象猛昌、纳顶这样依靠小水窖实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村多达600多个。

3、病险水库治理工程规模空前

病险水库曾一度是防汛工作的心腹大患。2000年以来,州水利局把大规模的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已经争取中央国债治理项目14个,治理资金1.1亿元,6座病险水库治理项目已经完工并发挥效益,8座正抓紧施工;争取到省级专项治理项目7个,资金335万元,项目已经全部实施完毕。此外,全州还完成了19座小

(一)型以上病险水库治理前期工作,正积极申报国家治理计划。这些项目实施后,将新增蓄水能力6000万方以上,恢复灌溉面积25万亩,将产生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病险水库安全度汛是一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财产安全的大事。每逢汛期,全局干部职工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2002年6月19日晚22:10时,防汛办的电台警报骤响,龙里县紧急报告该县花马冲水库大范围强降 7 雨导致水库水位迅猛上升,坝体上出现裂缝和管涌,随时可能导致垮坝事故,直接威胁下游3000多亩农田、670多户、3000多名群众和4个重要厂矿的安全。险情就是命令,局总工及防汛办的同志马上冒雨赶赴现场。车行至距大坝约4公里的地方时,山体滑坡,公路被堵,车子无法前行。大伙冒着滂沱大雨,徒步奔向大坝,即刻组织、指挥100余人抢险,在电闪雷鸣和滂沱大雨中,抢险队员们顽强抢修应急工事。爬起来,跌倒,跌倒,再爬起来,脸上已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汗水,污泥满身。凌晨5:00时许,天慢慢亮了,险情完全控制住,胜利在握,队员们一直紧绷的脸这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4、骨干水库工程成为水利建设“大手笔”

针对全州蓄水能力偏低的情况,黔南州水利局在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谭尧、冷水沟、高车三大骨干蓄水水库的计划,现已列入国家重点打捆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35亿元,工程建成后,将新增蓄水量5868万方,新增灌溉面积8.35万亩,解决人饮困难8万人。目前,谭尧水库已正式开工。

瓮福灌区是涉及黔南州4县(市)35个乡镇的全国大型灌区,由于投入不足、设施不完善而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实际灌溉面积仅15.83万亩。2001年,黔南州水利局以扎实的前期工作争取到瓮福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项目列入国家投资盘子,总投资达1.76亿元,项目完成后将实现灌溉面积32万亩,灌区近60万农民群众将大大受益。

小水电开发大突破 新产业支柱助腾飞

“江河滚滚流,流的都是煤和油”。受体制不顺和上网电 8 价偏低等原因影响,黔南州丰富的水能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2002年以前仅建成装机14.99万千瓦,仅占可开发总量的10%左右。小水电资源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必须打破体制上的制约“瓶颈”。2002年起,黔南州水利局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指导下,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放开小水电开发市场,积极引入资金、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参与开发小水电资源;二是逐步合理提高小水电上网电价;三是整合国有小水电资源,组建国有控股州级水利水电投资开发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水利水电资产经营效益;四是出台规范性配套文件,依法改革地方小水电管理体制,按照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对地方小水电站进行改制,盘活资产,进一步依法治理小水电;五是在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上游的蒙江流域,都柳江、槽渡河、坝王河等分支上开发水能资源,黔南州水利局联合招商、计划等部门向社会公开招商,引进资金近77亿元,协议开发小水电站40座,121.38万千瓦的水能资源将得到最有效利用。不久,小水电将成为黔南州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将为民族地区经济全面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抓规范,促教育

抓管理促规范

抓文明创建 促科学发展

抓文明创建 促企业发展

抓基础 促规范 求质量

抓规范管理,促学校全面发展

抓关键环节 促班组建设

抓协会建设 促企业发展

抓协会建设促企业发展

中央统战部结合实际进一步规范工作作风具体措施

《抓规范统一,促文明行业建设 中央统战部.doc》
抓规范统一,促文明行业建设  中央统战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