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

2020-03-02 01:40: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以“种植”为载体,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美德

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小学课题组

2016年11月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以“种植”为载体,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美德 课题立项时间:2014年12月 子课题批准号: ALA120002-290

课题组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小学 课题组负责人:吴爱荣 课题组联系人:张振坤

课题实施时间:2014年12月—2016年12月

第一部分

研究的背景

我校所处的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地处黄河入海口,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乡镇,面积1427平方千米,人口却仅有2.3万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区域,我们这里耕地资源十分丰富,人均耕地达18亩,人均滩涂地66亩。我们的学生家长大多以种植为主产业,他们都具有吃苦耐劳的美德。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的思想给少年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各种信息和各类思潮的交错,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形成了诸多不利影响。现在的小学生近乎丢失了他们先辈的高尚品质。除了社会影响外,另外还有两大原因:一方面,长辈的溺爱:据调查了解,一半以上的学生来“四二一”式的家庭,他们与长辈生活在一起,六个大人照看一个小孩,“隔代亲”的现象较为严重,从来都不让孩子沾一点家务,甚至最基本的洗脸、穿衣等事情都有长辈们代劳,带孩子往往重养轻教。这些小事对家长来说是举手之劳,对孩子来说却是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孩子本身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心理上缺乏独立性、自觉性,哪怕自己会做的事情也想依赖家长。如果家长稍微迁就一下,孩子就会变本加厉地希望得到帮助,久而久之变依赖成一种习惯。

- 2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内涵,还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生动、直观的再现,可谓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老师可与家长共同商讨更实际、更有效的培养未成年人吃苦耐劳的美德,同时结合时代特点,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最大合力。最后,通过农村当地实际对未成年人吃苦耐劳美德的探讨与研究,总结出未成年人德育培养中——吃苦耐劳美德培养的思路与方式、方法,为未成年的品德养成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也希望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让家校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亲子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融洽,使我校的文化体系能够更加丰富和深化。

重要概念的界定

1.种植: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我们课题所说的种植主要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的种植,主要是指根据我们的实际,家校合作,引导学生参加农田、家庭庭院的种植,以及我校“智趣农场”的花草种植等。

2.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家校合作可以泛指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与学校一切可能的互动行为。家校合作是指在家庭及学校中动员家长潜能,使家长自己、他们的孩子和学校所在的社区获益的过程。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结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黄河清将家校合作定义为家庭与学校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

具体到我校课题,家校合作具体指: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继续征求家长意见,并引导学生做好家长的动员工作,实施“学校大手拉学生小手,学校大手拉家长大手,家长大手拉学生小手,学生小手拉家长大手”的系列“手拉手”工程,全面铺开课题的研究实施。

3.吃苦耐劳: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现在的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

- 45第一步,成立“通过家庭教育中的种植实践活动培育未成年人吃苦耐劳美德”课题组,由课题组制定计划,在学校推广,以学校“智趣农场”为主要活动基地,以班级为单位,以种植盆栽花卉为起步点,开展教育活动。

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6年8月)

第二步,学校向全体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长自己的农业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在农业种植中的苦与乐,能否协助学校组织孩子利用节假日、周末,特别是暑假进行种植教育,还有家长建议的种植教育方法等。通过调查,学校课题组制定并深化课题研究与实施方案。

第三步,学校派出专门教师参加国家课题组教师培训,参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组织管理课题实施,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继续征求家长意见,并引导学生做好家长的动员工作,实施“学校大手拉学生小手,学校大手拉家长大手,家长大手拉学生小手,学生小手拉家长大手”的系列“手拉手”工程,全面铺开“通过家庭教育中的种植实践活动培育未成年人吃苦耐劳美德”课题的研究实施。

第四步,修改课题名称为“以‘种植’为载体,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美德”,全体课题参与人员通过总结阶段性研究,每个人都写出了研究论文,学校统一装订成册,做为阶段性成果。

第五步,学校规划了核心课题、制订了教育大纲、编制了校本教材、安排了课程计划、建立了实践基地、展示了综合素养。教给学生相应的种植技术,举行“我是爸妈小助手”、“我能行”、“看谁做得好”等活动,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激发更多学生自发加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大军之中。学校建立了“通过家庭教育中的种植实践活动培育未成年人吃苦耐劳美德”教育成果展,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三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

第六步,编录《以“种植”为载体,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美德》课题组论文专辑与《以“种植”为载体,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美德》校本教材,总结并结题,编写《以“种植”为载体,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美德》结题报告。

- 7在“种植”劳动的实践环节上,需要围绕“自我服务”(自我服务不只是为自己服务,还包括为自己生活的班集体服务,为家庭成员服务,为伙伴服务)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选择一些他们易于感喜好的事开展“种植”活动既进行“种植”劳动知识的教学,又对学生提出“种植”劳动技能的启蒙要求,还能培养学生参加劳动的喜好。

(2)中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自制”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种植”劳动情感教育。

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已经接受了两年的学校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自制能力,依靠性减少,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做”,这应该说是由低年级劳动教育培养成的“劳动喜好”向中年级阶段形成“劳动情感”的一个平稳过渡。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在指导劳动实践活动时加强劳动情感教育,寓情感教育于劳动中。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种植”劳动实践活动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束缚他们的“种植”劳动积极性和自主性,而应当大胆放手,真正发挥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自我教育的功能。为此教师和家长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时,应侧重于引导:

①教师和家长注重低、中年级层次的衔接,有的放矢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由“自我服务”劳动及时转到以“自主”、“自制”为实践主题的劳动制作上来。以此来提高学生自立的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自制的能力。

②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一定要留有余地,把握好尺度, 尽可能多一些“悬念”,这样才能既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又避免“扶而不放”、“越俎代庖”的现象。

③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对一些哪怕是最粗糙的作品,教师和家长也给予肯定,决不用刺激性语言伤害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和此同时,还注重通过劳动教育和实践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使每个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3)高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强”、“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种植”劳动责任感教育。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在低、中年级段获得的各种能力正促使他们朝着“自强”的方面发展。在“种植”劳动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在操作、设计能力方面常表现出超越教师和家长想象的可喜情景。为此,教师和家长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在指导思想上,本着培养学生“自强”、“创新”能力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指导教师要注重做到摘要:

①充分做好后进生的促进、转化工作,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也要迅速捕捉,给予肯定,并使之发扬光大。

②指导“种植”实践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即使是同一年级进行同一个活动主题的“种植”劳动实践,也避免“一刀切”的标准。各人的能力有大小,体力有差别,其性格、喜好、喜好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种植”活动的主题确定后,我们围绕着活动的主题进行分类施教。只要使学生在相应的年级段里受到应有的教育,把握需要把握的“种植”劳动技能,便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不求全责备。通过“种植”劳动实践中的细心观察、动脑思索和动手操作,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得到自然的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寒暑假参加家庭土地劳动,并做好劳动记录。

我校的“智趣农场”的日常管理,全部由学生承担。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也不少,我们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等工作。在周末、假期有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如:体验种植棉花、小麦、玉米、地瓜、水稻等当地作物的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过程。学校在不同时期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典型事例

1.一次,一个孩子忘记带作业,课题组崔吉芳老师打电话问家长原因,她竟然一再道歉:“崔老师,对不起,都赖我忘记把作业装书包了。”“那***在干什么?”“他,他在看电视„„”崔老师很无语,一个五年级的学生,竟然依赖刚下地回来就为她忙里忙外的母亲为他装书包,而他„„“懒惰”使他失掉了一个做人子女的孝心。

课题实施以后,为了支持我们的课题研究,学校专门开辟出一块场地,给我们做种植园,12位老师分组,每人负责一块试验田,一个班级,选取一种孩子感兴趣的农作物进行种植,从翻地、播种、浇水„„都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

- 101112己“种植”,通过“种植”学得技能,锻炼自己,从而培养“吃苦耐劳”美德。

4.总结出导致学生产生“不热爱劳动”的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长溺爱孩子,一切包办代替。

独生子女,小皇帝,家长的关照无微不至,只要搞学习,其他的事一律大包大揽,削铅笔、装书包„„更不用说“种植”类的劳动了。正是这种关照,使孩子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对家长产生了依赖。使孩子优越感极强,滋生娇骄二气。

5.归纳出在家庭中进行“吃苦耐劳教育”的具体做法。

(1)期望合理,正确评价。家长对孩子,孩子对自己,凡事做两方面的心理准备。

(2)家庭氛围,民主和谐。平等尊重、交流沟通、互相关心、真诚坦率。 (3)树立榜样,潜移默化。 家长以身作则做表率。

初步结论

吃苦耐劳是指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它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必备美德。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赞美吃苦耐劳精神,吃苦耐劳也是孩子长大以后参加工作的必要条件,是爱岗敬业的基础和要求。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不可能事事圆满,生活之路不会只有快乐,经历苦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本义,善于苦中作乐才能达至成功彼岸!脚下的路,还有更多的累,你到底还能走多远?你到底能走多远,不是因你的腿有多长,也不是因你的力气有多少。脚下的路,是由你的意志决定的。这种意志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你不断成长成功成才的必要条件,也是你在成长成功成才过程中不断领悟和累积起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

对于“吃苦耐劳”,也许大多数人会经历“避开苦——肯吃苦——能吃苦——找苦吃”的阶段。

吃苦耐劳意义深远。 吃苦耐劳是孩子长大以后从业的必备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今后生活、学习能否顺利的关键。它是磨练超常素质的基础。大部分人都是在吃苦耐劳中成长成功成才。实践证明,吃苦耐劳能培养人们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毅力,能形成踏实稳重、不好高骛远的品质,能锻炼成为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人。

吃苦耐劳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品质。吃苦,乃是一种资本。现

- 141516家长沟通,学校、家长、学生形成“松不开的拉手”,从而,以“种植”为载体,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美德。

第六部分

问题与讨论

(一)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

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学习,无论是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途径、手段,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没有理论做指导,任何一种的研究都是盲目的,甚至是无从着手的,但是,我们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问题:

1.教师没有成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以致理论依据比较单薄,无法支撑课题。虽然教师都明白“以‘种植’为载体,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美德”的重要性,也明白培养吃苦耐劳美德的很多方法,但对以“种植”为载体的理论依据还不是很清晰。

2.是即使有部分理论依据,理论也比较陈旧,比较浅层次;

(二)研究过程中总结还不够及时

我们的教师大多重视做而轻视写,开展了工作而忽视了成果积累,虽然目前课题组教师已经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及时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以致总结不够及时,好多资料保存不够完整。

针对以上问题,希望和同行们做一下讨论: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

1.把“问题”当作“课题”

搞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仔细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平时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成研究“课题”。

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搞教科研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找不到合适的研究课题。实际上,要研究的课题很多。我们搞《以“种植”为载体,家

- 18192021 -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doc》
课题结题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