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实施方案(推荐)

2020-03-03 21:32: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5---2006学年地理新课程实施方案

江海中学 高一年级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校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高中地理新课程是高中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要以

“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各项要求,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市的实际,借鉴高中地理新课程先行实施省份的有益经验,积极稳妥而富有创造性地推动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是:全面体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成课程标准;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程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提高高中地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高中生的地理素养和现代文明素质;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实践研究,提高中学地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提高地理新课程实施的水平,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地理新课程的模块结构和开设 (一)高中地理课程模块结构

高中地理课程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切入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的思路来设计的,它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互相统一,并力图将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框架设计之中。高中地理课程共包含十个模块,其中地理

1、地理

2、地理3为必修模块;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为选修模块。

高中地理选修课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组。

(二)高一地理课程模块开设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我校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高一地理模块开设采取:必修课程按学期安排课程,每周2学时,一个学期两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

上学期 下学期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高一学年 地理1 地理1 地理2 地理2

三、新课程评价方式

学生学习评价是为了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学生学习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反馈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以此为依据修改、完善教学方案或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形式很多,一般有学生成长记录、学习成绩检测、非正式评价等,如地理课堂表现评价、单元检测评价、地理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地理学习档案等。从操作层面上看,建议教师将学生地理课内、课外评价结果与学生阶段性测试成绩综合在一起,共同构成过程性评价的成绩使用。

1.地理课堂学习评价

学生地理课堂学习评价是地理课程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地理课堂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旨在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控自己的教学状态,改进自己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地理课堂表现评价表

班级

学生姓名

评价者 评 价 指 标 评价等级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A B C 学习态度

1.学习意义认识明确

2.学习自主意识较强 3.团队合作精神好 学习习惯与方法

4.学习习惯良好

5.正确选择学习方法 6.优化学习策略

回答与解决问题

7.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8.积极主动发言 9.创造性解决问题 学习成果

10.及时完成作业

11.注重探究过程 12.培养学习能力

评价语

备注:1.评价等级(在相应栏中打“√”):A=好,B=中,C=有待改进。

2.评价者包括学生、教师等。

2.单元检测评价

单元检测是地理教师组织的在一章或一个单元学习完毕后进行的学习成绩检测,它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普遍地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单元检测要紧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重点突出,全面考查在测验后教师要对试卷及批阅和点评,使学生尽快了解得失的原因;对成绩不达标的学生,要实行针对性的补偿矫正,及时弥补学生学习中的缺陷。

3.地理实践活动评价

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评价学生地理实践活动情况,可以参考学生地理实践活动评价表。

学生地理实践活动评价表 班级 评价者

评 价 指 标 评价等级 A B C

学生姓名

准备阶段

1.参与活动热情高

2.制订方案切实可行 3.团队合作意识强

实施阶段

4.善于提出与发现问题

5.收集过程材料详实 6.独立思考与探究问题 7.研究成果新颖独到

反馈阶段

8.反思学习过程与探究方法

9.增强地理学习兴趣

评价语

备注:1.评价等级(在相应栏中打“√”):A=好,B=中,C=有待改进。

2.评价者包括学生、教师等。 (二)改革终结性评价

学分管理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学校是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的主要承担者。一般是在某一模块(必修或选修)学习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与考试后,由学校或教师根据考试成绩结合课程标准来认定的,其目的是验证学生是否达到了地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的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这就为学校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地理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提出了要求,为学生学业评价的多元化提供了基础。 1 评定内容 学分是学生成功完成某科目某模块后,对学生学习的一种量化反映。学分认定既要评定学生对模块内容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要评定学生在模块学习中的地理认知能力、认知方法和过程,更要评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风格、个性以及所付出的努力等情感意志过程。可见,学分认定是模块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评定,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2 评定方法

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纸笔测验、表现评定、观察、谈话、评定量表、成长记录袋评定等等。不同的评价方法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不同的学习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评定学生地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一般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中,较宜采用纸笔考试与测验方法。在评定学生完成实践任务中反映出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宜采用表现评定方法,包括实验操作、课题研究、角色扮演、作品展示、画地理概念图和口头思维报告等方法在评定学生非认知过程因素发展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较宜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自我评定和评定量表法等方法。

3 评价标准

表现评定不仅能评定学生知道什么,而且能评定学生会做什么,它更适合检测学生的高层次思维水平和解决复杂的、结构性不强的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运用表现评定的关键环节和难点在于:第一,表现评定的关键是设计现实中存在的真实地理问题,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要解决这个地理问题的真实需要。第二,表现评定的运用难点在于评定的标准和依据的制定。由于表现任务的复杂性,表现评定的标准不同于纸笔测验的标准答案,这个标准是一组对某个表现任务的若干关键因素所具有的特征的描述。即要根据评价项目进程,对学生完成任务步骤和过程进行分解,然后依据学生每个过程的表现特征进行评定,并可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

4评定结果的整合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指模块的学业考试成绩。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学生在模块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综合评定,包括出勤情况、单元测验、作业与任务。

在地理模块学分认定中,不仅要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还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新课程实施方案

新课程实施方案

新课程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八年级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地理新课程实施方案(推荐).doc》
地理新课程实施方案(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