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讲话稿

2020-04-18 来源:发言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服务型党政动员大会讲话稿

在全镇创建服务型苏木镇党委、政府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6月27日

金玉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自治区、盟委和旗委的要求,安排部署我镇创建服务型苏木镇党委、政府和落实苏木镇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苏木镇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是中央组织部根据李源潮同志对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作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安排,全国范围内仅选择了四个县级地区为试点,我旗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次机会。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这次试点工作的机会,充分认识其重要的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盟委和旗委对试点工作的要求上来。

一是充分认识开展试点工作是做好创建服务型党委、政府的前提。苏木镇党委、政府、嘎查两委是处在最基层第一线,担负着领导、组织、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经 1 济的发展,牧民群众在生产生活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上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这对基层党委、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开展试点工作是要总结以前服务群众的工作经验 ,研究镇苏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步伐。我们每一个公务人员都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全体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好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坚持以民为本,需要我们统筹兼顾,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要。

二是充分认识开展试点工作是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面对新的发展新的形势,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发挥好镇、嘎查两级的职能作用,是牧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开展试点工作就是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加强苏木、镇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是充分认识开展试点工作是转变干部作风的基本要求。全面创建服务型党委、政府,首先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行政理念,“以民为本”,就是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实践科学发展,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到心中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围绕试点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加强镇党员干部、嘎查委员的教育培训、锻炼、着力改变干部思想观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以服务 2 群众为基本要求,在落实好服务群众责任制中实现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是充分认识开展试点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障。开展试点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充分激发苏木镇干部、嘎查两委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通过广泛深入的服务,进一步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紧紧围绕推进“转人、减畜、增收、增绿”工作和富民目标,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牧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牧区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会后大家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要把试点工作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创先争优活动,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扎扎实实的为群众办实事、将试点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二、要以试点工作为契机,大力苏木镇党委、政府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今年,我镇按照创建服务型苏木镇党委、政府的要求,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规范和更新了便民服务大厅,安排了得力人员,加强了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使服务大厅真正发挥有效作用的同时在嘎查设立了便民服务代理室,在党员中心户开通便民服务电话,方便了群众咨询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 3 安排嘎查便民服务代理人员,进一步拓宽了服务领域,尽管我们在提高服务能力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同创建服务型苏木镇党委、政府和落实苏木镇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的要求和群众的满意度相比,还有一些差距。我们要以试点工作为契机,努力在服务群众责任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工作落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上做出一定贡献。

本次动员大会标志着我镇试点工作已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到2011年2月结束,参加对象为全镇党委、政府和嘎查两委;直接为牧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苏木镇干部,重点是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站、所工作人员及党建工作指导员。我们要紧紧围绕保稳定、保民生、增收富民、促进牧区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积极推行“转人、减畜、增绿、增收”四项工作,以巩固基层政权、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群众满意为目的,进一步提升苏木镇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公共管理职能,积极打造职能转变、服务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党委政府,其三个方面加大服务型苏木镇党委政府的创建力度。

第一方面,巩固基层政权,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一是切实抓好党务政务公开。所有的党务工作应最大限度地向全体党员和群众公开,编制政务公开目录及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对公开的项目,要逐一落实公开的类别、内容、形式、范围、时间、4 内部承办部门、监督等要求,做到内容规范、清楚明白。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要做到优化程序、流程顺畅,易于操作、方便办事;二是推行苏木镇党委、嘎查党支部每季度召开社情民意分析会,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处矛盾,清除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强化嘎查民主建设。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坚持嘎查委员会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继续实行嘎查财务苏木镇代管嘎查报账制度,建立健全嘎查“两委”成员定期办公和轮流坐班,普遍推行苏木镇嘎查联合办公日制度,加大对嘎查干部的考核力度,并注重结果的运用;四是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推行苏木镇党政、嘎查“两委”班子承诺制,创建以“五个好”为内容的星级基层党组织活动,按10%的比例倒排查相对后进党支部班子并进行整顿,党员教育培训达到全覆盖,嘎查典型户及贫困群众都有党员联系,把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现代远程教育、嘎查入党积极分子及后备干部培养、激励关怀帮扶困难党员机制纳入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

第二方面,转变工作职能,提升社会服务公共管理职能。一是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提高便民大厅、便民服务代理室、便民服务电话的利用、便民大厅六大窗口,全方面的为牧民提供服务,对群众的问题认真答复、解答、办理或回复,做到有求必应、有应必行、有行必果。着力规范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5 有力推动我镇“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收集服务需求、确定服务项目、认领服务岗位环节,明确服务项目和服务职责。采取多种方式公开承诺服务内容,接受群众监督;认真落实服务任务并接受评议,确保服务项目落实到事。二是进一步规范苏木镇农牧林水科技、计划生育、广播教育文化、综治维稳四个服务中心建设,切实发挥好各自的职能职责。推广“牧民参建工程”,落实增绿措施,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专业大户和牧民经纪人队伍,提升牧民市场的主体地位,加强苏木镇嘎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提高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扩大牧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牧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积极开展平安巴彦花创建活动。

第三方面,创建服务型苏木镇党委、政府的考评工作,采取实地考核验收与满意度测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建立健全工作过程管理和结果评估。把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实绩考核内容。

三、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宣传引导、力争更好的落实试点工作的各项要求。

一是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已成立由镇领导干部及各嘎查书记组成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后,各站所、嘎查也要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按照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各站所要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服务措施,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 6 研,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接受服务并对试点工作进行监督。镇党政办要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报道。

三是将创建服务型苏木镇党委、政府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坚持下去,要结合实际,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试点工作,突出服务效果,不断完善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同时为得到群众的满意而努力。

同志们,开展创建苏木镇服务型党委、政府和落实苏木镇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标志着党委、政府自身建设与管理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创新模式,在旗委、政府的指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试点工作。

推荐第2篇:构建服务型高校党组织讲话稿

构建服务型高校党组织,迎接第八次党代会召开

各位同志:

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新课题。今天我们在此举办“构建服务型高校党组织,迎接第四次党代会召开”主题研讨会,就是集中探讨构建服务型高校党组织内涵,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推动我校科学发展强大动力,迎接第四次党代会召开。

服务型高校党组织,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服务作为党务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构建服务型高校党组织,我觉得有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1、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意识切实增强,始终把服务学校发展作为方向、服务广大师生作为根本、服务师生党员作为基础,做到围绕学校中心推进发展,深入基层解决难题,关爱党员增强活力,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

2、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领域、服务渠道不断拓宽,服务载体、服务方法不断创新,服务制度、服务举措不断完善,构建起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发展、服务师生的工作体系。

3、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推动发展的能力、公共管理服务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为师生办事的能力有效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4、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的目标激励、平台支持、制度建设等保障举措不断加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整体合力。

5、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通过扎实有效的服务,使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业绩更加突出、基础更加牢固,广大师生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广大党员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将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提高办学水平上,为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我们平时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意识淡薄,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服务能力不强,削弱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服务机制不健全,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与党的宗旨背离,损害了高校党的形象。很快,我校第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此次党代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和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希望在座各位同志能利用好此次研讨机会,认真回顾和总结党建工作,

深入探讨如何建设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如何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服务能力,如何健全覆盖面广的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如何搭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平台,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迎接第四次党代会召开等问题,理清思路,开拓创新,为更好地服务全校党员,服务师生员工,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谢谢大家!

推荐第3篇:服务型企业

构建高速公路服务型企业

一 引言

高速公路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产物。它服务社会生产、流通的各个方面,是与社会经济文化、与人民生活关联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形象的说,它是连通经济社会运行的“血脉系统”。在高速公路系统构建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把现代服务精神、现代服务理念渗透、现代服务行为融入到企业活动的全过程,推动高速公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服务型企业的定义

服务型企业是指从事现行营业税“服务业”科目规定的经营活动的企业。与制造型企业相比,服务型企业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人力资本在企业资本中的占比高,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服务型企业的“第一资源”。服务型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一切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其工作重心是以产品为载体,为顾客提供完整的服务:其利润总额中,提供服务所创造的利润占据重要比例。与传统的产品型企业相比,服务型业能够更好的满足顾客的要求,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服务型企业的利润,增强服务型企业的市场竞争。

三 构建服务型企业的重要性

1.环境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服务型的企业

塑造企业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环境。每个企业都根据其产品、竞争、顾客、技术、政府的影响以及其他条件决定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高速公路属于交通基础设施范畴,它的产品不同于社会上的普通企业,它提供的产品主要是公共服务,也就是为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和司乘人员提供快捷、舒适、安全、公益、温馨的行车服务。这一服务性质体现出了与其他行业服务的差异性,表明了服务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此外,从竞争的角度来看,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模仿在日趋加强,但服务却是形成企业竞争特色和差别化的一个重要领域。一旦我们的服务文化形成以后,将成为我们独有的精神文化财富,这是别的高速公路公司无法学走的。从车户的角度出发,车户为什么选择行驶高速公路,道理很简单,因为高速公路能够提供比普通道路更优质的服务,正所谓“花钱买服务”,等等。所有的因素都清楚地表明,建立服务型的企业文化是我们高速公路的必然选择,是我们高速公路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 2.建设高速公路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具有现实紧迫性

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以服务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包含对企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对企业发展的总体认知和评价,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实践取向和制度构建,是人们对服务现象、服务本质、服务规律的思考、认识和意识的总和。首先,高速公路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明确企业发展的新方向。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定位是服务中西部对外开放的综合通道。近年来福建高速公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不断“疏通血脉”,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提高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两岸交流日益扩大,港口经济和港口通道的建设带来了客货运输新需

求,这就需要加快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加快建设服务型企业文化,不断提升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其次,高速公路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新动力。人的因素,始终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海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速公路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积极倡导服务的价值取向,引导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处理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复杂矛盾。用现代的理念引领发展,用服务的态度对待问题,用服务的方法改善管理。以使用者的需求作为服务方向,能够运用现代经营方式,依托信息技术,为行驶高速公路的每位司乘人员提供快速、舒适、畅通、安全服务,使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加快发展,起到推动发展“发动机”、市场营销“润滑剂”的作用。

第三,高速公路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新需要。企业的竞争,既是科技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服务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形成要素。服务文化广泛存在于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之中,它既是社会主义服务文化在企业中的反映和表现,又有企业文化的鲜明特征。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有科技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人的作用更大。一个具有明确价值导向、智力支持、和谐精神、服务精神的企业,将为产生、形成,并持续拥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良好的文件条件。

第四,高速公路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尊重人服务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方法。面临新的形势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难以适应,急需改进创新。构建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正是改进创新一个有效方法。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建设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是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是一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企业越和谐、越发展,现代服务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重视现代服务文化的作用、运用文化的力量、建设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新途径新选择。

四 如何构建服务型企业

1.高速公路服务型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

建设高速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要引进现代服务理念,拓展“两新”,即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推广新的服务模式。使服务对象得到“四高体验”,即高文化品位的体验、高技术含量的体验、高增值服务的体验、高情感服务体验。因此,我们要依托现代化的路网,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提供现代化的服务。紧紧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坚持“好”字优先,突出质量效益,注重内涵管理,强化优质服务。现代服务型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一场文化创新运动。它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与现代高速公路服务实践结合,从而生成新型的、成为高速公路人主导精神价值理念的新的文化精神。

(一)建设高速公路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高速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的根本。在建设中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培育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为创建现代服务型企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建设高速公路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要体现现代管理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文化的结晶是企业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来源于现代管理。作为现

代高速服务型企业,必须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员工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为前提。事实说明,只有严格制度而没有对企业员工的理解和关心,企业就会缺少归属感和亲和力;如果盲目讲理解关心、忽视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企业就会是一盘散沙,甚至陷于混乱。因此,必须把现代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内核,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三)建设高速公路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企业的主体和核心是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人们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员工不仅把企业看成是他们通过劳动获取物质利益的场所,也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员工对劳动成果的关心,不仅是考虑自己的物质利益,也要考虑到在企业的发展中,自身价值能否实现,能否受到企业和他人的尊重。因此,建设高速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就是倡导爱护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培养员工的发展机遇感、工作责任感、企业亲近感;就是创造和谐环境,把管理的重心放在关心员工利益、满足员工需要之上,建立起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使全体员工心情舒畅地高效率地完成工作目标。

2.把握建设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的着力点

第一、着力于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也是建设高速公路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的根本。服务企业文化也是一种道德文化。为民服务是企业思想道德体系和谐企业文化的灵魂所在。要紧紧抓住干部职工的思想脉搏,深化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干部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使全体职工认识到提高服务水平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需要,更是规范组织制度、改善服务水准、提高管理水平和促进发展的需要;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通过我们做的每一件事,管理的每一个层面,参与的每一个工作流程,服务的每一项内容来体现,把广大司乘人员和群众的需要和满意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来落实。

第二、着力于强化现代服务理念。高速公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是准公共产品,它的公益性、社会性决定了其服务型企业性质。要拓展视野,着眼于先进国家服务的水准,着眼于当代科技发展成果,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涵、推进服务创新。省公司提出“服务、创新、高效”的工作理念,要求“管理和服务并重”、“管理为了服务”、“寓管理于服务”等一系列新要求,引导企业从注重运营效益管理转变为注重服务效益管理,对建设现代服务型高速公路企业有重要指导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延伸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急使用者之所急、想使用者之所想,以使用者的需求作为服务的方向,其中包括了微笑服务、便民服务和承诺服务。也包括机关为基层服务,基层为一线服务,领导为群众服务,全线为社会服务。使服务成效更加显著。

第三、着力于强化现代服务手段。利用各种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效提高服务意识。要进一步学习消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走科技服务的路子。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加强高速公路路况等信息的采集和维护,及时更新路况信息,为司乘人员、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信息。

第四、着力于强化优化制度建设。为使全员树立现代文明服务的意识,要始终把制度建设、制度创新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形成有效的构建现代型企业的工作机制。推广现代的管理理念、行为理念、规章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企业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创新动力、创造活力,积极营造和谐有序的管理

环境。使全员在一个规范、严谨、统一的工作环境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形成人人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

第五、着力于强化队伍素质。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和企业综合素质的竞争。部分职工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现代型服务企业认识不够深入,认为使用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和使用高科技设备就是现代服务企业,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有的员工对政策的理解不一,造成服务质量的差异等。由此,要全面提高全员的岗位技能水平。尤其是对管理前线的重点岗位诸如收费票证、收费稽查、收费软件、路政执法、养护管理等,加大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在岗教育和调整岗位后新岗位的培训。要加快建设学习型企业,激发员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展各种活动,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要。深入开展宣传员工典型、召开服务经验交流会、诚信服务巡回报告会、服务案例评析、服务承诺等教育活动,营造“比服务、比贡献”的良好工作氛围。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在窗口、奉献在岗位”等实践活动,增强全公司的凝聚力战斗力,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构建服务型企业文化的同时,我们作为福泉公司的一个下属单位,应积极响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一种正确的思想观念。要在事业中感受奋斗之乐,珍惜干事业的舞台,敬业争先,立志做大事,努力多做事;要在服务中感受尊重之乐,要多办顺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事情,多做利企业、强企业、富员工的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员工的拥护和爱戴;要在健康生活中感受平和之乐,立德、立言、立行、立身,做一个有德的人、高尚的人。

2、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要有一种干就干好、精益求精、誓争一流的标准要求;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撒手的坚强意志;要积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是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处世态度,也是快乐的根基所在。

3、营造一种团结的氛围。要通过快乐工作,营造诚信做事的氛围,大力倡导踏实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通过快乐工作,营造相互关爱的氛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相处,做到“和而不同”,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多交流、多沟通、多交心,多一些信任、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包容,形成融洽相处、快乐工作的良好关系。

五 结论

建设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遵循“一通百通、高速先行”的理念,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加快发展。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省高速公路的服务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任重道远,但是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型文化越来越多的被我们的管理者和一线员工所认同,一些先进的服务理念已经深深地植入我们的心中,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服务方式和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我深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建立具有我们高速公路特色的服务文化,必将为海西高速可持续、健康和长久发展战略提供永恒的动力。

推荐第4篇:服务型党组织

标题:践行群众路线 提升服务水平----西一路街道红会社区积极争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工作纪实

今年以来,西一路街道红会社区党支部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区委、街道党工委提出的“五好”党支部和“五带头”党员要求,秉承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通过抓设施、建平台,抓管理、求规范,抓服务、解民忧,抓活动、促和谐的一系列工作措施,积极开展争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活动。

创建活动中,社区党支部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组织社区干部经常深入居民院落、驻地单位、非公企业,征求意见建议,了解民意诉求,帮扶救助困难群体,为社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送实惠,进一步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社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六有”服务型党组织: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

社区志愿者为辖区老人义务

理发

社区开展下岗失业人员招聘会

社区“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

社区举办插花技能培训

举办手工艺书画展,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书香列车”进社区,小朋友有免费书看了!

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深入居民院落打扫卫生

社区开展庆“六一”活动

组织社区党员“七一”大明宫健康行活动

困难党员节日慰问

推荐第5篇:服务型申报材料

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于1999年创立,于2004年升为校级组织,是校团委具体指导下的全校先进大学生组织,是建设我校公益事业的主体部门。协会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根本宗旨,继承和发扬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文化,以实现自我价值、展现志愿者风采为基本工作理念,宣扬无私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协会依照《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开展工作, 通过组织和指导我校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青年学生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我校呈贡校区经过两年快速发展,形成了分层式管理。现在组织结构为1个主席团和7个职能部门:办公室、纪检管理中心、交流联络中心、活动宣传中心、文化艺演中心、网络传媒中心、志愿服务中心。目前,计划在校内确立三个大型品牌项目:4月份“文明行为艺术节”、9月份迎新生服务工作、12月份“青年志愿者文化节”,活动主要方向为敬老爱幼,热心环保,倡导文明。现在就2010年本协会做的特色活动进行介绍:

2010年3月5日,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呈贡校区开展了“声援抗旱救灾,倡导科学用水”——抗旱救灾募捐活动。

2010年3月28日,由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昆明计划供水节约用水办公室等多家单位主办,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润土互助工作组、昆明理工大学校团委协办的“我为乡亲送瓶水——你节水我捐款他送水”进校园公益活动,暨“爱水爱滇池——志愿者环滇步行

活动”收官仪式,在我校呈贡校区怡园广场隆重举行。我们协会负责看接待工作。

2010年5月26日至27日本协会在呈贡大学城开展“文明之旅-行为艺术展活动”。我们的足迹踏遍在呈贡大学城的各大高校——民族大学、师范大学、昆明医学院等。我们以真人雕像的独特的视角诠释文明行为的魅力,以此形态来反应当代大学生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并以此展现文明氛围的美好构想,从而倡导大家学习文明,倡导文明,从身边的每一件事中体现出文明的魅力。

2010年8月29日至9月6日,呈贡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共有100余名志愿者参与了本学期的迎新志愿服务工作,在学校迎新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具体指导、组织下,迎新志愿者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我校2010级新同学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

2010年10月19日——2010年10月22日,为增强我校大学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们对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对白血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我们的爱心行动中来,呈贡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与云南省中华骨髓库合作,承办了“伸出手臂,挽救生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型宣传和捐献活动。并于10月20日晚,请中华骨髓库志愿服务总队总队长,中华骨髓库云南省分库志愿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海龙给我校师生做了一场专题讲座,于10月28日下午四点到八点进行了血样采集。我校呈贡校

区共有240多名学生进行了血样采集并入骨髓库。此次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响应,使造血干细胞知识在校得到广泛传播,并引起了大家对白血病患者的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爱心活动中来。

2010年10月31日,呈贡校区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呈贡县吴家营敬老院联系,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四十余人到吴家营敬老院展开送温暖活动。

2010年11月14日,为给流浪儿童及困境儿童送去温暖,给他们点燃希望的明灯,使他们更加勇敢、坚强、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关爱流浪儿童,支持流浪儿童救助活动,奉献自己的爱心,呈贡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本校区与来自昆明市家馨社区儿童救助服务中心的30名流浪儿童及陪伴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我们通过小游戏和互动问答的方式与孩子们进行互动,并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文艺活动。此次交流受到了家馨工作人员,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评价,同时家馨社区儿童救助服务中心也希望与我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2010年上半学年和下半学年中的每个周末,呈贡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到呈贡大学城我校周边的公交站点进行秩序维护。坚持每周末到公交站点维护候车、上车秩序,优化了大学城的乘车风气,使大学城的同学们有很好的交通出行环境,倡导了文明礼让的社会风气。带动了我校呈贡校区乃至呈贡大学城的良好校园文化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本协会于2010年3月荣获了“二零零九年度云南省优秀志愿服

务团队”的称号;2010年5月12日,本协会代表参加了我校的五四表彰大会,并荣获了“昆明理工大学2009——2010学年度优秀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的称号,莲华校区和呈贡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共有7名志愿者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称号;协会于2010年12月协会荣获了“二零一零年度云南省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的称号。

我协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完善组织结构,做好部门协调,继续加强文化建设。

二、加大宣传力度,开辟宣传平台,扩大协会在校影响。

三、坚定团委领导,品牌活动优先,将活动做精创特色。

四、立足校园阵地,拓展校外服务,对外践行服务精神。

五、主题化项目化,探索更多资源,实现与时俱进发展。以上是我们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材料。2010年度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继承和发扬志愿服务精神,时刻体现青年志愿者的优良作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的志愿者用爱心关注校园关注社会;用热情投入志愿服务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诠释志愿服务精神。“志愿者就在你我身边”,现已成为校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昆明理工大学开展志愿服务的领军团队,我们需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在新的年度中更好的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推动我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向“规范化、项目化、阵地化、特色化”方向纵深发展。为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奉献出我校青年志愿者的光和热。

推荐第6篇: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任务之一。指遵循社会公正和民主,按公共参与和共同治理的法定机制和程序而组建起来的,为公民提供满意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由西方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在“新公共管理”运动背景下首先提出。在我国,温家宝2004年2月21日正式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主张,并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阐述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要求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 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服务型政府由四方面基本关系决定: (1) 普遍公民主权基础上的民主与宪政关系: 决定了国家权力的公共性质和政府为公民服务的地位;(2) 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主体,政府为市场经济服务;(3)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政府为公民社会服务;(4) 直接公共服务与间接公共服务的关系: 前者是满足公民的直接需求;后者是通过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满足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基本特点是: (1) 以民为本的政府;(2) 职能有限政府;(3) 法治政府;(4) 信用政府;(5) 廉价政府;(6) 民主参与政府;(7) 不断自我完善和创新的政府。

(上述辞条引自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0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推荐第7篇:服务型政府

怎样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09湖北厅考笔试案例题和综合类策论题变形】

(1)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2)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四个分开)

(4)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5)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6)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7)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8)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公共服务问题【2009年湖北考厅笔试公共服务型政府案例分析题:M市为方便群众、提高行政效率,开通了三条服务热线,并取得良好效果。①请从公共服务的角度评析M市的做法;②M市的做法对我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何启示?】

【答案要点】

(1)什么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2)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积极意义(要结合所给材料,本答案是通用原理)

第一,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社会问题。在我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地区间和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偏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加、内外需失衡、投资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又与我国当前存在的两对突出矛盾密切相关:一是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总体供给不足、质量低下之间的矛盾;二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对政府职能的新要求与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之间的矛盾。公共服务是维护社会基本公平的基础,通常发挥着社会矛盾的“缓冲器”作用。因此,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改善我国公共服务状况,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突出矛盾,顺利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有利于健全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机制。当前在我国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中,没有形成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制,没有建立规范的政府分工和问责机制,没有形成地区间和城乡之间资源的公平配置制度,由此严重影响了公共服务所提供的数量和质量,并制约了公共服务基本功能的有效发挥。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责任,促进政府间间接竞争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健全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各种体制机制,引导各级政府逐步树立以公共, 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职能观和绩效观。

第三,有利于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随着信息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国家之间、地方之间公共服务的差异也越来越敏感,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政府在公共服务上花了多少钱,更关心这些支出取得了哪些效果,对公众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什么切实的改善。从满足信息需求的层面来看,加快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并形成定期公开报告制度,不仅为政府进一步改善我国公共服务提供决策参考,而且可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提高他们参与政府管理和监督的能力,有利于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提升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

第四,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政府资源配置的职能不仅没有削弱而且还在不断加强。虽然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仅20%左右,但从政府实际能支配的资源和职能范围看,我国属于“大政府”国家。面对全球性政府规模不断扩张、政府掌控资源不断增加的趋势,改善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率,特别是加强其核心职责——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改善国民整体福利。

第五,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日趋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以

1跨国企业为代表的国际竞争逐步演变为国家间市场、企业、政府、资源等全方位的竞争。政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国际竞争的后台支持,而是直接走上了国际竞争的前沿舞台。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其竞争力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政府竞争力又直接取决于其在资源配置中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因此,加快完善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确保政府的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和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性选择。

(3)当前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凸现,公共需求全面增长,公共产品严重短缺。

一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广大社会成员对缩小收入差距,实行社会再分配的基本公共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强烈、更为迫切。

二是国家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方面欠账很多,以致教育、医疗费用成为多数家庭的沉重负担。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已成为当前多数社会成员重要的公共需求,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

三是我国正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欠账过大并逐年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已成为全社会重要的公共需求。

四是由于社会秩序重建滞后,信用普遍缺乏,各类市场尚不规范,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还远未到位。因此,生产安全、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共安全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成员普遍的公共需求。

(4)启示:

“政府要从经济建设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性公共服务职能,加大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内在诉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过去的经济建设型政府有两个严重的误区:一是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起主导作用;二是把本应由政府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如公共卫生、教育等,推向市场、推向社会。这些误区造成很多不好的后果。比如,政府代替企业进行投资决策,使得企业难以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再比如,我国已进行了10多年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把它列为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柱之一,但在实践中却长期被当作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结果使得一些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这说明,政府转型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利益矛盾对政府改革提出的重大课题。

其具体措施是做到“六个到位” :

第一、观念转型要到位。政府转型需要改革政绩观,政绩观必须从以GDP为核心转向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以GDP为核心,往往会用具体的经济指标掩盖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客观要求。虽然具体经济指标上去了,人民群众却难以受惠,甚至由此引发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同时,政府官员要实现由市府到市民、由行政中心到市民中心的政府行政理念大“换脑”,把各级政府建成一个没有围墙的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和民主政府。

第二、工作重点要到位。政府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共服务上,以公共服务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只有这样,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的矛盾才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不致积重难返。第

三、难点破解要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解决突出矛盾。现在公共需求的深刻变化,将成为政府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要以人为本,为社会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着眼于解决最突出的经济社会矛盾。

一是从关注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集中解决严重的经济失衡、社会失衡、城乡失衡、区域失衡问题。要特别重视农民的利益,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

二是注重并建立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承认不同的社会群体追求自己利益的合法性并保护其权利。

第四、制度创新要到位。要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和科学的行政问责机制。尽快按照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将政府职能切实转变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强化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

第五、政务公开要到位。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让全社会及时了解公共信息,由此提高全社会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第六、改革创新要到位。要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背景链接【十七大】

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政府工作报告】: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我们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做到令行禁止。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总结表述

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必须提供服务,政府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立足点是政府的一切行政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力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让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涵义]

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基本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而民主愈发展,权力也就愈为公众服务。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主政治的步伐正在加速。

[意义]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仅是适应“小政府大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重视民生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五项措施

1.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3.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4.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做到令行禁止。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5.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要把查处违法违纪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要坚持勤俭行政,反对铺张浪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4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网络上,许多网民在议论学雷锋时提到,领导干部和政府机关首先要带头学雷锋。这种呼声一点都不过分,完全在情理之中。学雷锋并不仅是人民群众的事情,领导干部和政府机关首先要做出榜样。眼下,各地学雷锋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在这类活动中,一些地方又回到了以往的模式中,开会动员人民群众学习雷锋,或者是领导干部带领机关干部扫大街,象征性地看望孤寡老人。一些视频和照片便会登上当晚的新闻和第二天的报纸。这样的做法被网民批评为一些官员的“秀”。

雷锋精神的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同样也是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出发点。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以公民为中心、为公民服务的政府,在当今的中国,就是在党领导下的,适应市场经济时代要求的,真正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其价值取向就应包含雷锋精神。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从以统治百姓为核心的模式转向以服务百姓为核心的模式。前者重在“治民”,而后者重在“为民”。但是由于中国“人治”的历史传统和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的今天,一些政府部门履行职能还停留在固有的思维中,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行政审批程序繁琐,效率低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要解决政府部门的这些问题,关键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不能只让老百姓学雷锋,自己仍不能解决好官僚主义问题。

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抓经济这个中心工作上首先就有如何服务到位的问题。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时,只注重大项目、大工程,而忽视为中小企业服务。众所周知,大企业许多是从小企业培养起来的,而且大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或劳动力、原材料的蓄水池。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需要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积极解决问题,或为解决问题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为企业提供市场不能及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来激发企业和个人创造财富的活力;通过更多地服务中小企业来培育市场生态;通过提供“为民兴利”的制度保障,例如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设良好有效的金融制度、建设有利于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环境,等等,来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不是直接参与到市场经济中,作为直接投资的一方“与民争利”和操控市场。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政府不应归咎于自己的财力不足,把老百姓亟待解决的问题拖延给下届政府,等到矛盾集中爆发时,再去被动解决,这样只能事倍功半,导致“鱼水关系”逐渐演化到“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事件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只把老百姓看作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对象。政府应该反思、转变以往的社会管理模式,做更加细致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进行系统的设计安排,急百姓之所急,把服务百姓真正地作为宗旨,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但要求政府为公民提供主动、到位的服务,还要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服务型政府必须是能够进行有效监督的“阳光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透明、公开的。在确定公共服务具体内容和服务项目,以及具体投入比例等问题的时候,服务型政府应该设立公民和社团组织、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制度渠道,引入民主和监督的机制,以保证有关公共服务的各项政策都能经过

5公开、公正的过程产生,同时,规范官员职务消费标准,增加三公消费情况的透明度,也是接受公民和舆论的监督的重要内容。

构建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在实处,从行政理念、制度设置、政府行为等方面体现雷锋精神,所以对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来说,学习雷锋绝不应该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应该是真正的践行和持久的努力。

6

推荐第8篇: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性政府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框架内,把公共服务作为社会治理价值核心与政府职能结构重心的一种政府模式或政府形态。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是介绍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特征,二是描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三是分析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服务性政府;价值取向;路径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服务行政慨念,2001年上海市率先提出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的服务型政府。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的政府发展理念(闰艺馨,2013)。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权威表述,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落脚点放置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之上。2008年,十七届二中全会专门研究行政体制改革问题,通过了枟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枠,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2012 年,党的十八大重申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并首次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概括为十六个字,即“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 (孔新峰,2013)。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特征

服务型政府的科学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理解。一是从政府宗旨维 度来看, 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产生和运转的基本宗旨,是政府存在的根本性规定。服务型政府从产生来看,是经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组建, 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从政府的目标来看,服务型政府受人民委托,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通过对社会生活进行依法、规范、公正、高效的管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祉。二是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维度来看,服务型政府秉承“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为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创造宽松优越的环境, 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在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然,社会组织在成立和运转的同时要接受政府的监督,政府通过备案、年检、拨款等方式确保社会组织依法、依规正常活动。三是从政府职能的维度来看,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众客观需要为尺度, 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政府的主要职责不在经济领域,

而是整个社会生活领域,尤其是民生领域。政府的工作重点不是计划、组织和指挥经济活动,而是创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王方东,2012)。

特征: 第一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在我国,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 即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第二是法治和有效的政府。依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有效政府, 其核心是政府必须尊重宪法精神, 按照宪法原则办事。第三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核心是关注老百姓的利益。为此, 政府必须把钱投到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方面来。第四是合理分权的政府。分权的基本内容包括: 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合理分权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①。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在行政管理体制的各个层面进行创新。在内容广泛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有一个核心需要牢牢把握,那就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

1、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人本主义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 一切为了人的利益, 强调人是政策思考的逻辑起点的一种社会价值体系, 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人本主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 是中国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党章》里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还是服务行政的提出, 落脚点都在为“人”服务上, 实质就是人本主义的施政理念。制度建设作为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理应体现“人本”的理念。

2、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

任何政府都应该重视弱势群体改变自己命运的诉求, 并担负起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的责任,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面对所有的保障对象, 要一视同仁,同等地对待。

3.服务型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党”与“服务型政府”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新时期的丰富与发展。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党既是“学习型”、“创新型” ,也是“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的政府理应建成“服务型”的政府。但是,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而其机构、编制、职能及行使职能的权力、手段则应是有限的。与民争利的政府、走全能主义回头路的政府,决不是服务型政府。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孔新峰,2013)。

4、依法治国的行为准则。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依法治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下,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依法行政。政府部门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行使权力时,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办事,不能做一些违背法律与公众意愿的事。二是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这就要求① 报刊文章,《服务型政府有嘟些特征》,湖北,贾云娥

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司法机关把公平、公正作为首要权衡点,秉承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孙海平,20123)。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分析

服务型政府建设不仅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更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与新时期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仍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仍不到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仍然没有完全理顺;政府公共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教育、医疗资源紧张,就业难、住房难、社会保障跟不上、环境保护压力巨大问题突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

1、加快政府管理职能的根本性转变

改变政府直接经营企业的体制,将本应由企业经营的事务交由企业经营。经济发展的主题是企业,国有经济不应该战线太长,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市场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要着眼于为产业群提供公共服务,地方政府要及时发现和识别正在形成中的地方产业群,研究分析产业群需要的条件,为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的产品而服务;各级政府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减少对经济事务的直接管理,简化审批程序, 提高力事效率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闫艺馨,2013)。

2、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支出,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首先要改革财政管理体制。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调整税收返还和财政补助政策,为公共服务探索财政制度的基础,逐渐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扩大其覆盖面。既要保障新增财力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也要对“存量”财力的投入比重做适当调整,适当缩小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比重,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有必要大幅度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GDP的比重,其中公共教育支出、研究与开发支出中的政府支 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尤其应当加大;将目前以部门事业费为基础的部门预算改变为以实际功能为基础的法定预算,将政府支出细化到款项细目,并全部向社会公开;明确各类权力的运行流程与运行规范,推进行政管理的标准化、现代化与流程化。

第二要通过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等多种途径实现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积极探索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途径和方法,允许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人的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管理方法,实现以法律手段为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要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民主参与机制和公众监督机制。公共服务的供给要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完善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如听证会等,以此来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供给的信息需求,使公众的利益需求真正能够体现在公共政策之中,提高他们参与政府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政府在确定服务项目及价格、制定监管规则、市场采购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裁量权,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制度配套,就很容易发生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行为。除了要实行公共服务过程的公开,还要畅通投诉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的重要作用。

第四是公共服务要以结果为导向。政府不应只重视公共服务运作的过程而忽视公共服务的结果,必须以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果为导向对其公共服务职能进行有

效行。政府要明确可能影响公共服务最终效果的各种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因素实施可量化的测量和评价,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公众尤其是具体公共服务项目的目标群体对公共服务质量和效果的评价信息,形成畅通的公共服务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公共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文晓莉,2013)。

3、加强公民参与机制的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为全体公众服务,这种服务的对象是公众,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所谓的服务是不成立的,没有公众的参与,政府的服务就是无的之失。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公民的参与是必需的,对此要加强政府公开建设,使公众对政府有动态的了解,并拓展公民参与政务的渠道,真正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而不是空头文件,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建设,为公众参与机制的运行供法律保障(闫艺馨,2013)。

4、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廉洁、透明、高效、诚信的政府。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不失职、不越权,把政府各项行政行为纳人到法制化轨道。深人推进政务公开,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增强行政透明度。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想你系反馈和评估机制,大力推进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服务需要责任、诚信,不负责任,没有诚信的服务不是真正的为人民眼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建设诚信政府,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做到守信用,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赖(闫艺馨,2013)。

参考文献:

[1] 闰艺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探析[J].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13(3)

[2] 王方东.试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模式转换[J].行政与法,2013(1)

[3]孔新峰.深入领会十八大精神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J].实事求是,2013(1)

[4]孙晓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J].实践与思考,2013(3)

[5]孙海平.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若干思考[J].当代经济,2013(3)

推荐第9篇:服务型政府

1、公共服务的定义: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

2、加深理解:

(1)全能型、管制型、低效率政府模式——服务型、高效率的政府模式的转变: 全能型政府的职能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

管制型政府的特点在于:命令式、一统化、,人情、经验、弱则行政,导致失去监督、专权、全能型政府无限扩展。

(2)服务向政府的定位:

公共服务是政府主要职能之一。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提供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3)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有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4)服务型政府:

是在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将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5)服务型政府的工作特点:

①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愿望。真正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

②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生活命脉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作为公共财政和预算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导向。

③合理分权是完善政府治理、优化政府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问责制政府,实现合理权限划分、权利下放,提高行政效率,减轻财政负担。

④强调法制,依法办事。

⑤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

(6)服务型政府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①提供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

②提供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

③提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基础服务。

④提供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

推荐第10篇:服务型文化建设

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要正视公共行政改革的现状,围绕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通过不断创新服务的方法、技术和手段,通过法治化及各项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真正构建起适合中国发展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模式。

公共服务型行政文化改变了传统的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打破了以往政府在社会中的垄断地

位,它尊重广大民众的独立人格和利益要求,强调自由、平等、竞争等被社会所普遍认同的现代价值观念,它将能否为公民提供满足的服务,从而获得和保持公民的信任,作为评价政府行政合法性的重要尺度。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之魂。它直接影响了社会公众如何看待政府(或行政部门)及其人员的角色、职责、

作用、权力以及如何处理与政府行政部门及人员的关系;影响了政府工作人员如何看待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及自己个人的社会角色、职责与作用,如何看待权力及其分配,如何选择行政方式,如何处理成员内部之间的关系及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对待和履行自己的行政职责;决定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民主、参与、法治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的社会生态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政生态理论告诉我们,行政文化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子系统,必然要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保持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功能上的相互依存关系。而我国当前的“权力本位”文化客观上已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

要,建设与服务型政府相匹配的服务型行政文化势在必行。 本文从行政生态学和社会系统论的学术视角出发,并以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作为切入点,运用系统原理和采用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等的力场分析方法分析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力求在明确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动力、消解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阻力途径来建设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文化。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阐述了我国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从文化、行政文化、服务型行政文化概念的界定入手,分析了行政文化的型态,并对服务型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以为我国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部分主要从行政生态理论出发,采用力场分析的方法对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外在动力、内在动力和阻力进行了具体地分析。 第四部分是关于推进我国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包括确立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增强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动力、消解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阻力的一些措施。

文章认为,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为核心构建的、致力于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具有

以下特色:

1、透明;

2、参与;

3、有限;

4、责任;

5、回应性;

6、法治;

7、扁平组织结构。

陈杰——我国传统文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编辑:2008-5-31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一种以人伦为本位的文化。由于儒家管理思想体现了农业社会的需要,以及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使得儒家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家价值观成为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主体。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贵于物、义重于利、德高于力、群体和谐、天人合

一、善统真美,这些观念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价值传统,也形成了中国管理的终极价值。这些思想始终贯穿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对中国管理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血缘宗法的社会组织、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这种特殊的文化背

景下,中国传统管理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民族特色,表现在:第

一、强烈的社会现实性。以经世致用、兴邦治国,化民为俗为目的。第

二、博大的系统观。各种管理思想的最终目标都在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以达“天人合一”的境界。第

三、鲜明的主体意识。各派都把人视为万物之灵,以天、地、人为管理的最初要素,人总是处于核心地位。第

四、高度的辩证思维。以矛盾的观点观察世界,处理管理关系。对人、人性、人心、人伦、人格、人情、人道的高度重视构成中国传统管理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性内涵,在现代管理中具有普遍的价值和世界性的意义。如新加坡强化儒家伦理教育,提倡儒家管理伦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特别是它包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当代政府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一些消极因素,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

一、缺乏民主精神。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对人们影响极深,封建专制思想既严重压抑和束缚个性发展,又造成特权思想,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缺乏民主意识。第

二、法制观念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法制,实行的是人治,如实行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国家主人,法律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官本位思想仍然严重,权大于法。第

三、忽视个性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强调群体意识,强调个人义务和道德人格的独立性,而不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这种思想意识的长期影响,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行政人员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方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造成了思想上的保守,缺乏挑战意识。第

四、守旧意识严重。中国的小农经济广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中国人力求稳定、少走极端、反对冒险的中庸精神。这种“执两用中”、“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渗透到政治文化中,就成为人们评价政治和参与政治的一项重要准则,表现在管理上则力求使事物保持稳定、协调、平衡,很容易满足于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中庸”之道,压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第

五、权力过于集中。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国管理文化注重讲集中,求统一,以整体性的宏观管理为主。拥有较大权力的人往往具有某种特权,下属对上级有强烈的依附心理,严重影响行政民主进程。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要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使中国管理焕发出巨大的人文能量,从而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二、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价值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

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服

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而

特定的文化氛围、舆论环境会对政府的形象、职能、管理理念产生巨大影响。我

国建设的服务型政府是以民为本、服务于民的政府,这也就决定了服务型政府条

件下的政府职能与管制型政府条件下有着较大的区别。传统管制型政府的理念是

“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政府利用公共权力主要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对

社会实施管制,而服务型政府则要求政府职能表现出人性化,即服务内容、方式

均是围绕着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公民的需要而进行。这就需要政府树立以人为

本的管理理念,了解“人心”、顺应“人心”、尊重“人心”、沟通“人心”、开发“人心”,按民心民意行事,做到体察民心,体恤民情,体现民意,关注民

生,开发民智,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第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提供什么样

的服务,以及怎样提供服务,较少的考虑社会公众的愿望和多样化需求,政府与公众是一种命令——服从式的单向关系,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政府的“恩赐”。而服务型政府则不同,他要求政府的施政目标必须首先征求服务对象,即民众的同意。政府活动的目的不再是为满足自身庞大行政机器运转的需要,而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种服务主要包括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财产权利和公民权利、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等维护性的公共服务和提供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性的公共服务。

第三、以法治作为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中国传统文化以天理、人情、国法为治理国家的三维,正象有些学者所说的,情是软的、理是圆的、法是方的,三者相互补充,形成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的调控系统,使得中国管理既有情理的深度,又有法规的力度。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要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服务型政府不等于是放任自流的政府,适当的社会管制是必要的,无论是从强调服务型政府的公民本位、公民权利方面来看,还是从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要求方面来看,都需要以法治作为基础。没有法治就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对政府提供的服务也就缺乏责任考究的依据,容易滋生种种“权大于法”的腐败现象,因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法治的保障,政府只能在法律和人民授权的范围内行事和提供服务,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

第四、保持廉洁高效的作风。从政府提供管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看,在管制型政府状态下,政府不仅机构臃肿、职责不清,各种审批环节繁杂,效率低下,政府管理手段也主要是单一的行政手段。服务型政府则要求政府必须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本着方便、快捷、高效、亲切的原则为民服务,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民,让民众在接受服务的同时,有享受服务的主人意识。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政务信息,落实公民的知情权,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监督权,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推进政府治理理念的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下一步管理改革的目标。当今,在政府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上,政府服务于社会的价值选择与职能定位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服务型政府”只不过是这一历史潮流的观念表达与理论诠释,它所体现的就是政府与社会关系上的“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行政价值观。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其一切活动都围绕为人民服务而进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服务型政府,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对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新要求,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如何实行人文管理

任何管理总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管理,必须依循一定的文化原理,文化构成管理的最重要的管理心理与根源动力。没有文化底蕴的管理是没有灵魂的管理,不能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当前,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只有实行人文管理,即依循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原理进行管理,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激发与开发人文活力,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实现最大的管理效能。

在管理的一切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的能动主体,管理的要义在得人,得人之道在得人心。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在于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民本”观念既是中华传统行政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向背决定着政策的认同与推行效果的好坏,更决定着政权的兴衰存亡。服务型政府建设本质上要求以人为管理效能的核心,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不是高高在上、敷衍塞责的官僚机构,而是肩负使命、责任感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他必须以民众的福祉为基点,以民众的需要为依归,为民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目前我国政府过分注重管制理念,缺乏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缺乏服务的主动性。建设服务型政府,迫切需要改变以往旧的政府管理理念,实现政府施政理念的全面更新,重点要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第一,由“全能型”政府施政理念向“有限型”政府施政理念转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无所不包,政府成为无所不能的“全能政府”。究其根源是颠倒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甚至把二者等同起来,没有形成科学的现代政府施政理念,最终导致政府职能无限扩张,许多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政府都管了。如果说在建国初期和实行计划经济时期,这样做还有一定道理或某种合理性的话,那么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政府的作用,摒弃政府“万能”理念,树立“有限政府”、“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树立政府——中介组织——社会的理念。

第二,由“人治型”政府施政理念向“法治型”政府施政理念转变。人治在中国具有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形成的人治理念,如大一统观念、人情至上、任人唯亲、家长制、特权意识、以权代法等仍在潜移默化地产生负面效应,严重地阻碍着中国政府改革的进程。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后,使人们对法律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要求我们强化法治意识,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对各种行政权力明确界定,对权力运行依法监督,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第三,由“管制型”政府施政理念向“服务型”政府施政理念转变。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政府是社会管理的惟一主体”的理念对政府官员和社会民众的影响极为深厚。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政府施政理念虽然正在由管制向服务转变,但还很不彻底。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根本上彻底摈弃“官本位”、“政府本位”、“以政府权力为本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主动满足公众的需求,全面彰显政府的人性关怀和人文关怀,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由“效率型”政府施政理念向“效益型”政府施政理念转变。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用重管理过程的效率理念来衡量政府管理效果,关注更多的是政府管理的过程和投入,片面地追求“效率”。一些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严重,“形象工程”问题突出,极少关心政府管理的成本和效益,造成了政府管理成本太高、资源浪费以及效益低下等问题,形成了高成本高速度低效益和高成本低速度低效益并存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国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必须在评估政府管理效果方面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效率观念,树立成本——效益的意识,形成效益型现代政府施政理念。

成功的管理应当是适应文化特点,激发文化的内在的创造力的管理。美国管理大师彼德·杜鲁克说过: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传统与习俗支配,越是能够利用本土社会的传统、价值与信念,则越是获得更大的成就。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开发出巨大的人文资源,最终实现建立一个“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作者单位:共青团常州市委

第11篇::服务型政府

申论范文:雇员制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

深圳市正式开始实施的政府雇员制,为人们对政府有没有必要实行雇员制的争论提供了新的参照系,但不管深圳的政府雇员制会走多远,其实施过程以及实践结果都无疑会左右今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会左右以后政府内部改革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不管深圳的实践结果是成还是败,都不足以掩盖雇员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保证等政府职能发挥中的优势,在此不做细表,而即使是失败,也不能排除是实施过程中思维观念、私人利益等非积极性因素的影响。从有利于政府实现由“行政干预型”到“管理服务型”的转变方面来说,“政府雇员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实际上就几乎为公务员终身制打了包票,只要你不犯大错误、只要你愿意那么你就可以毫不担心地一干到底,这恰恰也成了“论资排辈”的沃土,并且正因为这种“稳定的不变性”,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利益联盟”、“关系网络”,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级别的观念相当浓重并且十分清晰,普通公务员不得不用他一辈子的时间一级级的往上爬,获得更高“级别”被很多人看成是自己的价值体现和奋斗目标,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借助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岗位作用的职能被大大削弱,“管理”也简单异变为“管人”。很多工作的开展,也就都脱不开“行政性干预”的痕迹,而在这种“行政管理”色彩浓重的机制下,打造完全的“服务型”政府的速度以及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如果实行政府雇员制,首先公务系统内固有的级别观念会被削弱、关系裙带网络会被打破,结合雇员的专业优势,公务员的岗位职能作用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加强。然后是行政干预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政府的服务意识增强。因为,在非终身的雇员制度下,之所以雇用你,就是因为看中了的专业优势,看中了你能为政府为国家所能提供的服务,没有服务就没有报酬,你提供了多少服务,相应的就完全反映在你的报酬上,这反过来又会激励你提供更多的服务,并借此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个政府雇员的报酬与提供的服务挂钩而不是与行政级别挂钩,这最大程度的削弱了行政级别的影响,而最大程度的强化了“服务”、强调了“服务的内容”,这是个体,不能改变政府的总体表现,但是,如果让这种个体增多并形成规模,那么,这种个体的表现就会凝聚强大起来形成有规模的力量,而这种“服务”的规模一旦形成,就会形成裂变式的连锁反应,就足以影响政府的总体表现,进而改变政府的外在表现,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当然,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一句话,政府在实施“雇员制”之前结合各个行业特征是否作了充分客观的论证,是否形成完备科学的实施细则,是保证这种制度能否遵循它固有优势顺利发展下去的关键!

第12篇:服务型导游

个人认为,服务应该算是导游工作中最原始的属性。

学过导游的人都知道,在19世纪中期,世界上第一家旅游公司——英国的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正式成立。在他们成立初期的年代,组织的旅游团估计也会派上一些所谓导游,但我相信旅行社这个行业才刚刚成型,导游工作也肯定在一个摸索阶段。讲解不会有多精彩,其他技巧更是谈不上,唯有陪同服务是一定会有的。

从导游讲解的角度看,服务型导游可算是讲解内容最空泛,最缺乏吸引力的;但从投诉率角度来看,这个类型的导游被投诉的可能要远远低于其他三个类型。因为游客在出发之前,通常会对整个游览过程过一个预想,有一部分预期会高一些,比如沿途的酒店(因为标明了星级)、目的地景点(已经看过不少该地方的图片和介绍)以及导游服务(旅行社承诺了优秀地接导游);而一部分预期会低一些,比如用餐(外面的饭不一定吃的习惯)和导游讲解(毕竟每个人爱听的东西不一样)。服务型导游就是不会在预期值低的问题上给他们惊喜,但会保住他们之前预期值高的东西,而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很多旅行社都喜欢雇用这个类型的导游,尤其是一些更为侧重服务的目标客源地区,比如台湾游客。毕竟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无过即有功,再多的表扬信和锦旗也没人发奖金,而一封投诉信就可能导致赔偿。

我们见过一些带日本团队的导游,他们的风格跟日本人也有些许类似,无冬历夏一身西服套装,说话时候点头哈腰,备显尊重。还有带台湾团的导游,语言细腻,动作轻柔,纵使你有再大的愤怒,让他们和声细语地安抚一下,就像一记重拳打到了棉花上,颇有些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还有带美国团的导游,平常说话看不出来,一旦客人有了什么要求,即使是与旅游行程无关的,也都尽量满足。

服务型导游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服务本身,除了语言和行动外,还有服务意识。服务意识可以说是这个类型导游的核心概念,游客想得到的要求你能完成,游客没想到的你也能完成。我曾经见过一位全陪导游在机场开准备会的时候拿出了一张图纸来,他先查询了游客本次航班的飞机机型,又在网上找到了有关这个机型舱内座位分布的平面图,这样他就可以拿着图纸向游客介绍哪个座位是最合适的,什么号码靠窗什么号码靠走廊,游客一目了然,在办理登机牌选择座位的时候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作用。在带团之初就给了游客如此细腻的服务感受,后面的工作一定要好做的多。

服务型导游可向下细分为外向服务型和细节服务型。外向服务型的主要特征是服务外在化,穿的衣服不但整洁而且庄重,平常都是衬衫西装领带,即使天气炎热到不得不穿T恤的时候也要选择带领子的,充分体现着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在语言上,这个类型的导游说话的语气首先是谦恭礼貌的,配合点头、鞠躬、搀扶等形体动作,让客人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说话声调柔软细腻,听着丝丝入耳并不惹人反感。用词谨慎,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从不过分承诺,说话时中性词类似“可能”、“尽量”、“几乎”使用频繁,不会刻意去提高客人的期望值,同时给人以谦虚的感觉。

细节服务型导游在衣着上也很注意,但可能没前一种那么讲究。在语言也较严谨,但不会太过柔软细腻。他们的长处在于思考,我上面举得那个“飞机平面图”的例子就是典型的细节服务型。这个类型的导游,平时在带团过程很注意观察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客人的不同要求,过后及时总结,设身处地地为游客设想,他们还需要什么,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汽车内的垃圾袋、包里的一把备用伞、饭后的两粒口香糖都体现着导游对工作细节完美的追求。

服务型导游的优势前面提到过一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低投诉率,也会在贴心的服务后得到不少好评。在带团过程中,服务到位了,会使游客旅游更加舒服,对你的服务也产生了依赖感,从而大大增加了导游的控团能力。另外,服务型和亲友型差不多,也是比较好学习,上手比较快的一个类型。投诉率低,好评度高,只要怀着一颗对工作对游客尊重的心,就具备了起步的基础。

这个类型导游的缺点主要有三点:第一,态度的谦恭给游客尊贵感是好事,但是不是所有的游客都是很有教养的,遇到素质偏低的客人理所当然地把你的谦让当成了软弱,可能会变本加厉地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第二,可能过于关注服务方面的工作,对讲解上投入的精力和注意力就会相对减少,所以讲解水平不高也是这个类型导游的通病;第三,说话语气长期柔和细腻也会自然而然地影响生活中的形象,女导游还好,男导游也这样的话,可能会让人感觉缺乏男子气概。

本类型导游绝招:服装正式,体现尊重;语言柔和,容易接受;用词谨慎,不留漏洞;勤于观察,注重细节;善于提醒,防患未然。

外向服务型导游必杀技:西服革履、礼貌的距离感

细节服务型导游必杀技:细致观察工作、充分的物质准备、超前的服务意识

第13篇:科普服务型社区

科普服务型社区

XX社区按照区委、区政府、科协及XX街道工委、办事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学习型城区创建活动的总体部属与要求,结合本社区特点,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优势和百姓的参与热情,因势利导,全力打造出了科普服务型社区,并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特色建设直接造福于民,因此居民参与率很高,直接和间接受益居民已达100%。

科普服务型社区宗旨:科学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自XX社区被弃管后,出现了环境脏乱、经常停水停电、冬季供暖不达标等问题,居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通过深入研究并征求民意,XX社区成立了居民自治管委会,以科学的管理方式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并通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辖区居民更科学、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从而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形成“在教育中提高、在学习中充实、在宣传中促进、在环境中陶冶、在参与中养成”的科普活动开展机制。积极培育居民高尚的品德情操、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生活理念、生活习惯和强健的体能体魄,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载体把独户独居的居民引导出来参与社区的活动和建设,优化了社区的人文环境,营造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围,推动了科学、健身、教育、文化共同发展。

科普服务型社区价值观:幸福靠健康 健康靠科学 科普服务型社区建设方针:科学生活我先行 科普服务型社区风尚:我参与 我快乐 科普服务型社区精神:科学引领生活

科普服务型社区口号:科普入民心,旧貌换新颜

便民措施

关心注重弱势群体,是长山社区服务的宗旨。为方便居民办事设立一站式爱心服务站;社区科普大学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学习、培训、健身的理想场所,为老人办理老年证,代卖公园年票,为不方便出行及做手术的病人代找保姆、代做家务,为下岗职工介绍工作,为在家养老的居民上门服务,提供法律咨询等均得到了居民们的称赞。

特色活动 XX社区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居民成分复杂,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优势和百姓的参与热情,积极打造科普服务型社区,得到了居民的积极拥护和响应。打造科普服务型社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方式、新内容、新发展,是建设科普型社区的具体实践,旨在从科学管理居民基本生活入手,以社区科普大学为平台,以科普宣传栏、宣传手册等为载体,发挥讲师团的资源优势,通过科学的自治管理及有特色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辖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引导辖区居民学习科学的生活方式、健身方式和处世方式,把独户独居的居民群众引导出来参与社区的活动和建设,打破“一墙之隔不知姓名,邻里之间空间距离很近,心理距离很远”的封闭局面。优化社区的人文环境,努力营造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围,努力提高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1、XX社区科普大学于2008年创办,是一个以社区公共活动场所为依托,以优秀离退休人员为骨干教师的免费向社区居民传授科学知识的科普平台,为居民讲解健身、营养、烹饪、法律知识、消防知识、养生保健知识、心理健康等生活常识,为社区居民继续学习和求知创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科普大学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既有就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培训,又有养生保健的休闲文化服务,教学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居民生活,从而满足了社区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多重服务需求。2010年XX社区科普大学分校被评为省级科普工作先进单位。

2、科普要从小抓起。长山花园携手辖区内团山小学每年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有科普展览、科技节文艺演出等,使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自己制作科技作品,在文艺演出中优秀作品进行表彰,为学生营造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氛围,搭建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3、为了在广大居民中普及健康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观,XX社区与辖区内省胜利医院、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他医疗单位多次举办义诊及健康知识讲座活动,为社区居民做基本的体检与治疗。近几年来多次与同仁眼科医院开展“爱心光明行”活动,同仁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定期向居民宣传科学用眼的相关知识,并为白内障患者免费做手术。科学知识与健康生活的讲座每年开展6—8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4、为了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合法维护自身权益,XX社区定期邀请司法部门工作人员或律师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活动,为居民讲解《劳动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和对法律理解的典型误区,使居民了解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在发生侵权事件时采取有效的维权方法。另外社区还通过与司法部门的共驻共建为辖区的弱势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5、XX社区社区以科普图书室、室内科普活动室、室外活动场为载体为社区居民搭建了学习文化,丰富精神修养、进行文体活动的平台。科普图书室于2008年建立,面积近30平方米,图书室共有图书3000余册、报刊杂志100余份。室内科普活动室面积110平方米,设备齐全(包括远程教育设备、投影仪、音响、调音台、无线麦克、健身器材、部分乐器等设备)。室外活动场面积500余平方米,建有科普大舞台、室外健身器材、乒乓球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类设施齐备,吸引着辖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扩大了科普活动受益范围。

第14篇:服务型政府法制化

法理学学期论文

2010级法硕(非法学) 姓名:谭娜 学号:100312148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应加强行政法律制度建设

摘要:明确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行政法律制度建设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部分。眼下,我国正在加强法治政府的建设,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表现,建立责任型政府和完善行政法律制度是建设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行政法律制度

近年来,服务型政府建设在中国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但综观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却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忽视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行政法律制度问题研究与建设,就是一个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服务型政府与法律问题密不可分,如影随形,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法律问题,加大法治建设力度。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增强政府服务职能,首要的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从“全能型”转向“服务型”,政府决策建设突出规范化,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级研究班上的讲话》首次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概念。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会议上强调,社会主义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来说是由人民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政府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政府的最基本职能和最本质特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坚持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根本任务。努力提高公共性服务,形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是我们眼下的紧迫任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迫切的需要加快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通过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来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根据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运作机制,把政府的权力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使得以往的“全能型政府”、“无限型政府”向“责任政府”、“有限政府”转变,更好的履行政府“调节经济、监管市场、公共管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职能。从根本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简言之也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这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相互一致、相互统一的。那么,服务型政府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服务型政府应当是一个公正透明的政府。所谓透明,就是要政务公开,接受社会和人民的监督。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让人民群众去了解、去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首先,要在内容上,把群众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事情无所保留地公开。其次是在程序上,完善规范化、民主化的程序,实行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提高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社会需要公正,公正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公平、公正,也是政府行政的价值追求。只有公平、公正,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才能得到改善。

第二,服务型政府应当是人民的政府。人民的政府就是以民为本,为群众真心实意办事。具体来说:一是要为群众服务。政府应当从群众最关心、最具体的小事做起,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长远发展。二是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想法,了解群众的愿望,竭尽全力去办每一件群众关心的事。要把人民群众高兴与否、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政府服务是否到位根本标准。

第三,服务型政府应当是高效廉洁的政府。廉洁即清廉,清白,不贪污。廉洁从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自身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高效行政,就是要求政府在处理问题上反映速度快,处理能力强,解决方法活,办事效率高。通过信息化的建立,降低政府行政的成本、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整合政府的管理机构。

第四,服务型政府应当是依法行政的政府。依法行政既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法治原则,而且也是现代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政府在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规范行为,依法行政。法治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根本性标志,是建立合法、合理政府的基本前提。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应当符合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的监督之下进行。同时,享有什么样的权力,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有权必有责,是法治型政府执政的前提。

第五,服务型政府应当是无私的政府。无私,是政府服务于人民的本质属性。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政府应当着力于社会的长期发展、公民普遍、共同的利益的实现来从事其基本活动。因此,衡量政府是否无私的标准就是: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否维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否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愿。另一方面,政府官员必须奉公守法,廉洁清正,不以手中的公共权力谋取个人的私利,不以手中的权力赚取额外的租金。

第六,服务型政府应当是有限权力的政府。有限政府是指在权力、职能上严格受到的宪法和法律约束、限制的政府。政府在其权力行使的各个方面都应多种有效的制约。实行有限政府就是要实现对于权力制衡。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因此必须限制在为人民服务这一区域内。

在第四点的特征中尤其强调了依法行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备原则,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注重行政活动中的法律问题。但是现今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

第一、“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部分公务员常常是以自己为中心,善于发号施令,对群众颐指气使,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昔日“官场”上的行为习惯,服务意识淡漠。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不是“为民谋利益”,而是“与民争利”,不想失去权力,不想改变“我是管理者”的现状,严重违背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和宗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和观念的不到位,严重阻碍了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顺利展开。

服务型政府是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按照公民的意愿和需要,通过法定程序组建起来的承担为公民和社会提供服务责任的政府。作为按法定程序组建起来的承担为公民提供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应该是其基本职能,是其存在的价值基础,是其管理的本质所在。法治理念下,各级政府拥有公民赋予的很大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处于经济社会管理者的特殊地位。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应主要是公共服务型而不是经济建设型,要坚持社会目标优先而不是经济目标优先; 政府的体制本位,应是社会本位、民本位而不是政府本位、官本位;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应将公民置于中心位置,政府不应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官僚机构,而应是以民为本、以公众为中心的民众导向型政府。政府的全部行为应以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保护公民的人权、财产权等是政府应尽的法律义务和必须履行的政治承诺。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政府突出服务本色,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就是要求政府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着眼点和目的,致力于提供私人或者社会不愿意提供、或者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产品,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需求。

实质上,从宪法渊源上看,我国政府从成立之初即应为服务型政府。按照现代宪政理论和主权在民的原则,人民给政府授权,政府给官员授权,官员对人民及其政府负责,政府通过官员向人民负责,政府和官员向人民提供优质服务。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1954 年我国制订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至今已进行过四次全面修改。从首次立宪到四次修宪,宪法都明确规定: 我国的宪政体制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也受它监督; 政府机关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是国家权力机关赋予,也是人民的给予,受人民委托。即是说,我国政府接受人民的委托,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就必须对作为委托人的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做到权力与责任相一致,这是宪法的明文规定。所以,从我国的宪政理念和宪政体制上,早已确定了政府的地位,那就是为人民提供服务的政府,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第二、政府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未完全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从法理上理解,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必须严格限定在依法为人民服务的范围之内。社会主义中国的治国理念是依法治国,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为权利本位、权力制约。在法治理念下建设服务型政府,应是政府权力受限制最大的政府,即“有限政府”。衡量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的尺度在于,一个政府在权力、职能、规模上是否受到来自法律的明文限制,是否受到社会的监督和制约; 政府的权力和规模逾越其法定疆界时,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 政府官员,尤其是最高领导违法是否受到法律的惩罚。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重要价值、宪政理论的精髓,宪政的实现形式。而在现今政府建设中,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政府即使“运动员”又是“裁判”。造成了日常行政运转脱离了法律的制约,从而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情况,造成执法的不公正。

完善依法行政制度,推进政务公开机制。这就要求政府自觉运用能够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履行政府职能。同时,要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发布制度,加大信息发布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和社情民意的反应机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应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利。还要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服务型政府又是责任政府。在服务型政府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服务,服务就意味着对服务对象——人民的尽职尽责。建设服务型政府,应强化服务是责任意识,要以人为本,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向人民负责,提供人民满意的服务,尤其在危机时刻,要勇于承担责任,树立亲民、爱民形象;要强化环境责任,将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改善管理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要强化公共管理责任,着眼于解决最突出的经济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所有这些责任的履行,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和规范。作为近代国家责任政治的产物,作为“主权在民”及“权力分野”原则的必然要求,行政责任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行政责任具有多重属性,主要包括:一是义务性是行政责任的根本特征。行政权从一开始产生,就是以国家管理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服务于民众利益是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义务,按照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有义务进行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如不得失职、侵权等; 二是行政责任是一种国家责任。如果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违法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如果不是个人行为,而是职务行为违法造成了损害,应由国家或政府承担赔偿责任;三是惩治性。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手段和制裁措施。民主政治的实质是责任政治,为了防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施行政行为,损害国家或公民的利益,必须建立明确的行政责任制度对行政权加以监督、控制,对违法的行政行为加以制裁,如果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不履行法定的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即接受有权机关的处理,纠正或撤销自己的行为或决定等;四是法定性。行政责任的承担必须依法进行。因此,服务型政府作为责任政府,必须有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和规范,因为有权力必然要伴随责任,只有法律规范健全严密,行政责任明确清晰,政府及其公务员才能切实提高法律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公信力,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实践基础和保证。

但在责任政府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却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例如,在行政问责制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方面就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或条例,致使行政问责主体缺失,问责主体主要局限在单一的同体问责而缺乏有效的异体问责,尤其是公民参与政府问责匮乏; 行政问责客体不清,党政之间、不同层级之间、正副职之间权责区分不清,切实可行的问责很难; 行政问责信息缺失,行政信息缺乏公开透明,问责主体难以全面获取干部失责行为的信息; 行政问责机制缺失,履责顺序不明确,机关运作不规范,政府及其人员追究责任的程序缺乏可操作性; 问责法制不健全,问责依据较为分散,问责内容过于原则,问责标准不统一,问责依据效力较低,等。此外,有关失责后国家赔偿及救济的法律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而在当前的社会矛盾多发期和突发期,一旦因政府的失责使公民的利益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法律设定的赔偿、救济渠道不能有效地发挥制度功能,无奈之下的弱势群体极易形成影响社会稳定的主体力量,影响政府的形象和信誉。这些困境,毫无疑问阻碍着服务型政府的顺利建设。 为此,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必须健全或进一步完善有关规范政府责任的法律法规体系,要在《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国家赔偿法》等已有法律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行政问责法》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条例》等。应通过法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行政首长及相关人员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形成完整的政府责任链条,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项职能、任务和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法,实行行政问责制,把问责制纳入法治化轨道,与宪法、组织法的规定相衔接,规范问责主体及权力,规范问责客体及职责,规定问责事由,厘定问责标准,规定问责程序,对由于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影响行政效率和行政秩序,贻误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给予问责,做到问责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要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立法力度,明确责任追究的归责原则、责任追究的范围、责任追究的方式,明确界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主体和责任等,以强力的国家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公务员的执法行为,使其尽职尽责,真正把权力用来为民服务。只有如此,才能在法治理念下把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第三、规范行政组织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空白,未完善行政总体组织法,大部分的法规更新由行政命令完成,成文法规不明确也缺乏稳定性。公共行政组织受制于法治原则是人民主权国家原则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还是“议行合一”的国家,行政组织都是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都必须依法行政。我国的行政体制是建立在“议行合一”的基础上的。按照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等其他机关都由它组织产生,都要执行它制定的法律和作出的决议,而且在执行法律和决议的过程中都要向它负责,受它监督。我国宪法第86条第三款规定,“国务院的组织由法律规定”。根据《立法法》第8条规定列举的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对法律保留原则作了总括式规定,其中第二项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表明人民政府的组织和职权必须由法律作出,其他法律规则形式是不能确定公共行政组织职权的,这是必须遵循的宪法性原则。由于行政法规范的是公共行政,公共行政除了国家行政以外,还包括其他非国家的公共组织的行政如公共社团(律师协会、医生协会等)的行政以及公共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立学校、研究院所等)的行政。依法行政主体形态的多元性也就决定了公共行政组织立法形态的多元性,其中行政组织是国家为推行政务,按照宪法法律规定的程序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从组织结构上分为纵向和横向结构模式。以这一标准衡量,行政组织系统既包括纵向不同层级和横向不同类别的大量行政机关及其组成部门及机构,也包括大量各类非国家机构的公共行政组织。1982年现行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我国新的立法体制后,就行政组织方面的立法而言,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制定了《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作过几次修正,目前我国行政组织法的法律渊源只有这两部专门法律。为了解决组织法内容的空泛性,1997年国务院还制定了《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内设机构设置和编制的原则性依据的行政法规。当然,广义而言,行政组织法还包括一些单行行政管理法律中的有关行政组织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划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土地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及其职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从内容可知,这是属于授权类规范,而且是无限制性授权。就地方而言,一些地方人大也有一些行政组织方面的立法实践,如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8月就制定了《广东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如果说以上行政组织形成的依据只是法治主义的规则形式的话,那么,从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我国行政组织制度始终处于一个变动不居的状态,这其中既有中国改革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有政府适应改革转变职能、推动改革的需要,中国的社会转型没有完成,政府的角色就不会到位。从实质法治主义而言,或者从更广泛的行政组织法规范依据而言,由于基本的行政组织法的欠缺,制定法的规则作用的有限性自不讳言。另一方面,与中国的改革事业相适应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一步也未曾停顿,其中一些类法律性、类法规性、甚至类规章性规范性文件却起着相当的作用。在这种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规则的规范作为依据下,国务院的政策性命令对行政组织的改革和调整,也是中国法制前进的一大特色,这些规范和依据虽不能纳入制定法的行政组织规范体系,却不能否认它的法治意义。从目前我国政府所处的背景而言,制定法的完善无疑是实现法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实现民主、保障人权、塑造法治政府的一个必要途径,而我们又不能仅凭制定法来确立行政组织的法治。正如有学者所言“规则有体现于法律、法规、规章形式之中的,但更多地是由政策性文件首先予以确定,国务院‘三定方案’就是当前典型的例子。”由于“三定”规定本身不是法律或行政法规,而是国务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以我国的行政习惯,国务院如此,地方各级政府也是照此类推有了自己本地政府的“三定方案”。因此从长远看,要在“三定”规定基础上进行相关部门组织立法,对各部门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作出界定,不失是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完善整体行政组织法的途径,也会大大提高我国行政组织法的法制化水平。所以,目前我国行政组织在制度构建中,受整个制度转型背景的影响,整体行政组织是无法一步到位地完成改革、建章立制,政府在进行机构改革之时更多地依赖与法律化程度有限的政策和类法规范调整为依据,同样,依法行政主体组织形态的最终定位,基本依赖于制度转型过程中,增强制度化中的法律规则水平,使制定法的制度规则形式愈来愈体现它的明确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上。

总之,理论和实践都说明,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法律问题密不可分,如影随形。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建设,用法律制度去规范政府管理和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建设法治国家统一起来。只有如此,服务型政府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并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http://zhidao.baidu.com/ [2] 应松年,袁曙宏.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M]//.沈岿.制度变革中的行政组织,2001 [3] 金景山.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 2005-08-02(10).

[4] 彭向刚.论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精神[J].社会科学战线,2007,(03): 211.

[5] 胡孟霞.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

学,2007.

[6] 梅继霞.构建服务型政府中的公务员绩效评估改革[J].载董克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 魏礼群.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J].求是,2006,(21):19. [8] 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2(7).[9]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罗鹏兴.管窥服务型政府的三个维度: 有限政府、善治、法治[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 5) .

[11] 王亚勇.网络监督及其改进.中共中央党校网[EB/OL],2009 - 05 [12] 高学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2) .

[13] 高学栋,刘士竹.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素质的要求[J].中国行政管理,2005,( 6) .

[14] 谭继宁.关于电子政务的法律问题初探[EB/OL].国脉电子政务网.2009 - 06 - 22.

[15] 崔彦平.行政问责制的概念和内涵分析[EB/OL].Http: / /blog.sina.com.cn /m/cuiyanping.2007 - 11 - 15.

[16] 课题组.论进一步提高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的对策和途径[J].华东经济管理,2007,( 7) . [17] 李旭兰,高学栋.论公务员应具备的依法行政能力[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5) .

[18] 张康之.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几点原则性构想[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7-10.[19] 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5-7.[20] 吴玉宗.服务型政府:缘起和前景[J].社会科学研究,2004,(3):10.[21]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服务型政府是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5,(4):5-6.[22] 王卓君.和谐社会与构建服务型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8(1):30-32.[23] 刘厚金.公共服务型政府在法治与市场中的理论内涵与职能定位[J].求实,2009,(2):63.

第15篇:如何做服务型老师

教育是一种服务,民办教育则是一种全面细致的服务。民办学校的各项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纽带,构建一种教育教学、生活等各个侧面的服务体系。作为教育事业中的一份子,“老师”这个群体也必须树立服务的意识,用心于教育,做好本职工作。

教师是怎样的服务者?我的理解有三点:

一、服务于学生

1、为学生服务,就要全面了解学生。为学生服务,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教育工作、避免教育盲点以及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2、为学生服务,就要关怀体贴学生。

老师关怀体贴学生要全面、公平,这是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和要求,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指教师要全面公平地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包括学习好的,学习一般的,更包括学习差的。

3、为学生服务,就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主要指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位置,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就是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就要信任他们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老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

4、为学生服务就要理智地引导学生。

为学生服务,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对家长负责,也是对教育负责,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有责任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这就要求老师要毫无保留地服务于学生,这种服务是理智的,严格要求的,不仅着眼于学生的苦与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二、服务于家长

教师应做家长的天然盟友,切实做好为家长服务的工作。

家长是民办学校的直接消费者,家长出钱为学生购买教育资源,购买教育服务,希望学生学有所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服务于家长。

1、是构建家校互动平台。家长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在校表现与管理,我们既要让家长知情更要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一般通过校讯通、家长会、电话联系等让家长了解和知道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校的发展情况。

2、是为家长教育孩子当好参谋。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让家长棘手。孩子沉湎于网络游戏与武侠小说、出现厌学情绪、拒绝与家长交流等等,这些让望子成龙的家长措手不及并痛苦不堪。作为教育者有权力和义务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为家长教育孩子出谋划策,尤其当家长面对孩子无所适从时,学校及老师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家长教育孩子。

3、是照管、教育、培养学生。照管学生是家长的最基本要求,这犹如托儿所,我们必须照顾管理好学生,不让学生出差错,让家长放心工作,不为照看孩子发愁。可以说有一部分家长选择民办学校,就是想省心,免得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照看孩子。教育并培养孩子是家长的最大希望。所以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挖掘孩子潜能,尽可能为家长教育培养好孩子。

三、服务于老师

老师之间要以诚相待,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比如,某位老师有事请假,搭班的老师要主动与其配合将课协调开,而不是推三阻

四,找各种理由拒绝为其代课。真正做到一人有事人人帮,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我们的工作团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有不同的优势,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气质和特长,每个教师应根据自身的优势,为其他老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近阶段学校的资源库和题库的建设,用到很多电脑操作的知识,相对来说可能年轻教师比老教师接受新知的能力要强些,这就需要年轻老师主动去帮助一些老老师,而我们的老师确实也是这么做的,这充分说明每个人真正做到了将服务精神牢记于心。

真诚、互助,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会配合得更默契,携手在平凡的岗位中做着不平凡的事。

学校教育应该是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将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观念,从“心”开始,注重服务,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校的整个管理过程中。

第16篇: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基于科举制度残余“官本位”思想消极影响的视角

摘要: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而在科举制度基础上生成的“官本位”思想,则对中国现行的社会制度以及结构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贪污腐败,政府效能低下均是官本位思想的弊端表现,本文试图基于科举制度的角度,来对官本位思想的根源,及其表现和影响做以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官本位思想的制度保证即从民本位的角度建设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更好的服务百姓。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官本位思想;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

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魏晋以前官吏的选拔大多在贵族子弟间进行,而九品中正制是垄断世家操纵政权的工具,社会地位较低、具真才实学的百姓则被拒之门外。因此,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立科举制度,以期改变这种弊端。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立进士科,考察考生对时政的关注并按成绩选拔。科举制度在隋朝正式确立。隋唐的科举制度,初步实现了考生人人平等。考试往往和学校的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各种专业的学校不仅中央有,地方也有。考生主要来自生徒和乡贡,隋朝四科取士,进士科为主。到了唐代,科

举考试日趋完善,考试科目设置比较多,但只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常见,都属于“常科”。还有皇帝为某种特殊目的特意安排的科目,称为“制科”,名目众多。从武则天开始,还开科武举。宋建国以后很快开始重视科举制度,并超过了前人。这是科举制度的重要转折时期,皇帝还正式开了殿试,对稳固封建王朝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封建社会发展到宋朝,政治经济的需要对科举考试提出了新要求,使得宋朝成为取士最宽的朝代,考试的内容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更多涉及国家管理之道,考场纪律也逐渐完善,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科举制度得到发展。

元朝政权主要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上,各族人被按等级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重要官职几乎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科举考试对于元朝既有的用人格局影响不大。举行科举取士的规则也带有不平等性,比如对汉人和南人的考试内容要求比蒙古人和色目人多,考场次数也比较多,汉族考生要谋求一官半职非常困难。由于没有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加之考生被迫放弃学业另寻他路谋生,科举制度逐渐中落。由于元代对科举不太重视,科举有较长时间的荒废,导致社会人才缺乏。为此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随着明朝统治的逐渐稳固,科举制度走上正轨,学校制度也稳定下来。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主要考的是对经义的阐发,逐渐发展成为八股文,并一直延续到科举制度的结束。清代的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但是清代的科举考试民族歧视依然存在,满人和旗人相对汉人有诸多优待。尽管政府对科考舞弊惩罚严厉,但八股取士的做法,僵化考生思维,限制人的主观性与创造性等制度上的弊端愈演愈烈,最终导致科举制度在清朝走向消亡[1]。

二.官本位思想的概念界定以其产生根源

官本位的说法来源于经济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金本位。金本位是指用黄金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货币制度,官本位是指以官职高低来衡量个人价值大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里官本位思想是指以官职大小来衡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以获取更高官职为人生目标,以谋取个人私利为最终目的的社会意识形态。这种意识的核心是“以官为本,官贵民轻。官本位思想必然导致对权力、官位、官员的崇拜和敬畏,进而导致长官意志、权力至上、官僚主义等的盛行。作为封建官文化腐朽思想产物的 “官本”思想,它是伴随着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的发展而形成、逐步强化并最终固化为人们心理和思维定式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是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各种思想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它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

(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阶层错误的价值导向。中国古代文人素有参政议政的传统。“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对于古代文人儒士而言,内圣外王是最高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内圣即“独善其身”固然是外王即“兼济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兼济天下”同时却也是“独善其身”的目的和归宿。一个人若不能施展报国之志,成就不朽之业,纵使道德修养达到极至,人格上却终究是有缺陷的。所以,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既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现实的真实描述,也为古代知识分子指出了实现人生理想的惟一的通衢大道[2]。

中国封建时代中后期的社会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的成员构成的。而这三个阶层的横向流动则是通过科举制度来实现的。与科举做官无关的学问被视为无用之学,做官以外的追求则被视为旁门左道,做不了官的被视为不得志,做官成为出人头地的“华山一条道”,官本位思想的泛滥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二)中国传统的以等级特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为其提供了体制安排和制度保障。

官本位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通过具体的体制设置和制度安排来实现和保障的,这就是以等级特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中国的等级官僚体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稳固和鲜明的。等级是与权利联系在一起的。等级森严的意义在于,不同等级的官员享受不同的特权。等级与特权之间保持着严格的正比例关系,等级越高,特权越大,最下层的草民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权利可言了。

与君主专制、等级特权密切相关,官本位体现为公权力的肆意扩张和非程序性的权力运作方式的泛滥,形成人治传统。官府成为权力的中心,官员倚仗权力可以呼风唤雨,恣意妄为。官员的作用被无限突出和夸大,百姓翘首盼望的是青天大老爷的清正廉洁,国泰民安的希望被寄托在官员个人的品德修行上,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全社会的官本位意识。

(三)农耕社会对权威的服从以及血缘宗法制度和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是其文化生态根源。

权威是官本位思想生发的基础,农业文明恰恰需要权威,也造就权威,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形成了“尚齿”、“尚爵”即尊老敬上的传统,《孟子·公孙丑下》明确指出:“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尚齿”、“尚爵”的一个内在根源,就是对历久以来的劳动经验的崇拜,而“尚齿”、“尚爵”的极端化,便是对官职、官位的向往与崇拜。

农业社会的特点就在于,“由千百个彼此雷同、极端分散而又少有商品交换关系的村落和城镇组成的社会,需要产生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集权政体和统治思想,这便是所谓的‘东方专制主义’。”[3]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官本位提供了滋生、成长的温床,官本位也恰恰适应农业文明的要求,通过社会意识与政治架构的相互

渗透,从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个方面为农业自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宗族,由宗族而扩展到整个社会,国是家的放大和扩充,家与国彼此相通无碍,孝与忠二者相得益彰。在家中,父一言九鼎,是权威的象征;在国中,君是大家长,掌握着对天下人生杀予夺的权力。君权与父权互为彰显,地位与权力互为强化。由此,对地位和权力的崇拜和追逐,成为宗法制度所派生的社会心理之一。上至庙堂之高,下及江湖之远,对君、父地位的向往,对君、父权力的崇拜,弥漫、渗透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心灵。同时血缘宗法制度其实质就是确立和巩固父家长制,强调父家长在家庭中至高的权威和尊卑上下的等级秩序。为了有效的控制百姓,赋予权力以合法性,各级官员也都被涂上了“父家长”的油彩,成为百姓的“父母官”。 对地位和权力的崇拜与追逐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最终便表现为对官位、官阶的向往和对官员的敬畏。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许可以说,与血缘宗法制度相伴随,与忠孝一体的伦理政治传统相伴随,官本位思想在古代中国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 为古代中国的官本位思想打上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的烙印。

三.官本位思想的表现及影响

官本位思想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官本位”思想泛滥

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突飞猛进相对比,政治体制改革步履艰难。究其深层原因,干部队伍里浓厚的“官本位”思想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不可否认,“官本位”意识的存在,既有历史积淀的原因,即封建的“官为贵”的思想的根深蒂固性。但更值得重视的是,现实生活给“官本位”思想提供了得以泛滥的各种条件。例如,从物质利益的角度看,一方面,“做官”有稳定的相对高的收入;另一方面,权力可以带来比工资高得多的灰色收入。同时,“做官”还可以为其家人和亲属带来荣耀和各种实惠。正是在此双重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人把“官”仍视为百业之首,对“做官”才推崇倍至。“学而优则仕”成为一些人奋斗的目标和手段;“考官”热经久不衰;博士、学者以挤进 “官”的行列为荣;一些干部把官位视为命根子,削尖脑袋,千方百计寻找 “靠山”;升官,则喜不自禁,罢官、降级,则如丧考妣。

(二)官风不正,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既可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用来谋取私利。在“官本位”思想控制下的权力必然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为求官自保的私利足以使为官者丧失忠于职守的责任感,从而也就会淡化和丧失掉服务人民的意识。实事求是地说,现在封建官场上的一些陈规陋习在我们的干部队伍里颇有市场。一些人唯上不唯下,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上司那里,打点关系,阿谀奉承;而对民意和普通群众的忧乐疾苦置若罔闻、漠不关心。一些人把工作岗位视为旧式官场,以玩弄权术为乐,以庸俗的中庸之道平衡关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更有一些党员干部扭曲手中的权力,在冠冕堂皇的外表和借口下,大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索贿受贿,黥吞公款,聚敛不义之财,过着挥金如土、声色犬马的糜烂生活;还有一些人以 “官位”为媒介,结党营私,谋取小团体利益,甚至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权阶层,远远脱离了人民群众。凡此种种现象表明,在一些人那里,人民的“公仆”已蜕化为“官老爷”,“官本位”的思想已取代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官本位”与“金本位”结合,封建遗毒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揉杂在一起

一些“官本位”思想浓厚的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极易感染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由于目前的中国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些人便利用权力大肆攫取金钱。其主要表现是:把做官与发财直接联系起来。一些党员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作为筹码,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损国家、集体利益,肥个人腰包。把官位货币化,或明或暗进行买官卖官。一些握有官职升免权的干部利用

人事制度上的漏洞或明码标价,或变相鬻爵;有些地方因卖官过多而无法安置只好因人设位、因官设事,造成官员过剩、扯皮推诿,甚至也不时有因“买卖”不公而内讧,导致恶性事件,激化矛盾。买官卖官的恶性循环。变卖权力、出卖官职的重要原因在于,一些人把官位看作特殊的财富和商品,即这财不仅来自俸禄,更多的是来自外财。因此,一方面利用手中权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获取钱财;另一方面,也常常如法炮制“短、平、快”的发财“项目”,卖官。于是,进行新一轮的“买卖”交易又重新开始。

四.对清除官本位思想的思考——建设服务型政府

批判官本位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建设服务型的政府,则是从制度层面上抛弃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思想的重要体制创新。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其路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障公民权利,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障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

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上至下加强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教育,在思想上使官员树立法治行政观。建立严格的法律问责制,对不执行法律、违背法律而形成的各类严重失职和渎职行政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将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范围、程序以及相关的措施纳入到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全面建设法治政府。首先,规范行政立法行为,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探索建立立法听证制

度。其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我国“审批”过多过滥、冗长复杂的现象将产生积极影响,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政府只有切实把行政审批的范围减下来,实现审批行为的规范化,才谈得上向服务型模式的转变[4]。再次,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听证制度,凡涉及到企业和市民收费项目的设立和收费标准的提高,都要认真听取企业和市民的意见。最后,全面推行官员问责制度。“问责制”是宪政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责任政府”原则的体现。实行“问责制”根本的是要解决行政官员权责对等问题。制定官员问责制,各级各部门必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以法律或条例的方式来规定官员所负责任,失职受何种处分,依何种程序判定等,以此来砥砺官员,提高他们的责任心,从而提高他们为公众服务的态度和质量。严格追究推诿、扯皮行为的责任。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打造新型行政文化。有什么样的政府治理模式,就必然要有什么样的行政文化与之相适应

能否建构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新型行政文化,是影响和制约服务型政府能否顺利实现的更深层的柔性层面。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指出,当今社会不是一场技术,也不是软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首先是一场政府管理理念的变革,它要求我们的政府和公务员彻底放弃“官本位”的文化传统,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新型行政文化。具体说,就是要树立以民为本,顾客至上的民主理念;提高政府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服务理念;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理念,并建构与服务型政府内在要求相一致的新型行政文化,主要包括服务型行政文化、责任型行政文化、效能型行政文化和法理型行政文化,从而有效地巩固行政改革的成果,最终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崇高目标。

(三)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政府绩效评估是以一定的时段为界限,根据政府管理的效率、效益、公平、秩序及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所反映的绩效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测量并划分等级,以期改善政府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的系统过程。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机构、程序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要不要评估、由谁来评估、评估什么、怎样评估”等问题,应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尽快完善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一是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培育多层次、多元化的绩效评估主体。一方面要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政府绩效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让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大众媒体、中介评估机构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以保证评估工作的公正性。三是推进政府绩效评估法制化。不仅要从法律上对政府绩效评估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等加以明确,还要给政府绩效评估机构以足够的法律地位和权限,以确保其工作的顺利展开。四是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注重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相结合。

(四)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当前应在控制数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上狠下工夫。要严把“入口”关,确保选人用人质量;要疏通“出口”,积极推行辞职、辞退制度;

要加强培训,搞好公务员的政治、理论、文化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建立长效机制,依据《公务员法》和有关规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符合社会需要的培养机制、开放灵活的流动机制、与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把公务员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五)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由政府控制一切社会资源的状况和行政权力对市场的不正当的干预

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就要求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解决政府管理“越位”问题,应改变过去包揽一切的管理体制,缩小、分解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范围,把不该由政府承担或政府管不了的职能转移出去,实现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之间的合理分工。解决政府管理“错位”问题,主要是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明确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避免因分工不当、责任不明导致政出多门、交叉错位。解决政府管理“缺位”问题,就是把应当由政府办的事情真正抓起来,负起责任,避免管理出现“断档”,公共服务出现“真空”。

结语:诚然,官本位思想作为科举制度的残余在当今现代社会仍然十分活跃,并导致了贪污腐败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其表现也十分明显,对于官本位思想的根源及其表现和影响的分析,对于解决贪污腐败以及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等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而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消除官本位思想的重要体制保证。

参考文献:

[1]黄惠丽.论公民意识的培育—基于科举制度残余“官本位”思想消极影响的视角[D].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2010(7).

[2]朱岚.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生发的文化生态根源[J].理论学刊.2005(11).

[3]冯天瑜,周积明.中国古文化的奥秘[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

[4]赵杰:《服务型政府的新定位》,中国青年报2004年1月4日.

第17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党政机关和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落实群众路线,紧紧依靠并调动群众力量。

各级党组织要把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精心组织实施,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抓手,纳入本单位党的建设总体规划,注重加强顶层设计,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定期研究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工作指导。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要把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推动落实领导责任。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上下结合、条块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整体谋划、统筹协调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具体指导,切实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认真落实组织员制度,充分发挥组织员在指导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各地要督促基层单位认真制定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方案,明确创建措施、创建责任和创建时限,加强跟踪督查,及时了解进度,指出存在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各级组织部门要建立专项督查制度,适时对各地各单位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开展督查,通报进展情况。深化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四是注重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广泛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包括网络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媒介,深入宣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实际成效,着力形成强大舆论声势,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推广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注意选树一批本地本行业的先进典型,使基层党组织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努力形成比学赶超、齐争共创的生动局面。

第18篇: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网络上,许多网民在议论学雷锋时提到,领导干部和政府机关首先要带头学雷锋。这种呼声一点都不过分,完全在情理之中。学雷锋并不仅是人民群众的事情,领导干部和政府机关首先要做出榜样。眼下,各地学雷锋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在这类活动中,一些地方又回到了以往的模式中,开会动员人民群众学习雷锋,或者是领导干部带领机关干部扫大街,象征性地看望孤寡老人。一些视频和照片便会登上当晚的新闻和第二天的报纸。这样的做法被网民批评为一些官员的“秀”。

雷锋精神的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同样也是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出发点。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以公民为中心、为公民服务的政府,在当今的中国,就是在党领导下的,适应市场经济时代要求的,真正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其价值取向就应包含雷锋精神。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从以统治百姓为核心的模式转向以服务百姓为核心的模式。前者重在“治民”,而后者重在“为民”。但是由于中国“人治”的历史传统和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的今天,一些政府部门履行职能还停留在固有的思维中,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行政审批程序繁琐,效率低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要解决政府部门的这些问题,关键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不能只让老百姓学雷锋,自己仍不能解决好官僚主义问题。

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抓经济这个中心工作上首先就有如何服务到位的问题。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时,只注重大项目、大工程,而忽视为中小企业服务。众所周知,大企业许多是从小企业培养起来的,而且大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或劳动力、原材料的蓄水池。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需要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积极解决问题,或为解决问题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为企业提供市场不能及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来激发企业和个人创造财富的活力;通过更多地服务中小企业来培育市场生态;通过提供“为民兴利”的制度保障,例如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设良好有效的金融制度、建设有利于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环境,等等,来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不是直接参与到市场经济中,作为直接投资的一方“与民争利”和操控市场。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政府不应归咎于自己的财力不足,把老百姓亟待解决的问题拖延给下届政府,等到矛盾集中爆发时,再去被动解决,这样只能事倍功半,导致“鱼水关系”逐渐演化到“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事件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只把老百姓看作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对象。政府应该反思、转变以往的社会管理模式,做更加细致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进行系统的设计安排,急百姓之所急,把服务百姓真正地作为宗旨,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但要求政府为公民提供主动、到位的服务,还要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服务型政府必须是能够进行有效监督的“阳光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透明、公开的。在确定公共服务具体内容和服务项目,以及具体投入

比例等问题的时候,服务型政府应该设立公民和社团组织、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制度渠道,引入民主和监督的机制,以保证有关公共服务的各项政策都能经过公开、公正的过程产生,同时,规范官员职务消费标准,增加三公消费情况的透明度,也是接受公民和舆论的监督的重要内容。

构建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在实处,从行政理念、制度设置、政府行为等方面体现雷锋精神,所以对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来说,学习雷锋绝不应该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应该是真正的践行和持久的努力。

第19篇:服务型党组织调研材料

从零距离到凝聚力

党中央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的先进不等于现在的先进、现在的先进不等于永远的先进、现在的拥有不等于永远的拥有。”中共遵义市委深刻领会这一精神在2009年提出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桐梓县中北部,与绥阳县、正安县相邻,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5公里,距川黔铁路、崇遵高速公路、210国道以及在建川黔高速铁路41公里。**素有遵义“小西藏”之称,为全省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全乡现有16个基层党支部,共有党员223人。其中。。

**乡的地理环境条件造就了**的八个“最”,一是平均海拔最高。**乡地处高寒、边远山区,地貌以中山峡谷为主,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最高海拔1920米,平均海拔1400米,政府所在地海拔1640米。二是地域面积最广。地域面积191.17平方公里,有田1767亩,土9648亩。三是常住人口最少。全乡12个村39个村民组,1883户,户籍人口8609人,实际常住在乡人口5000余人。四是基础条件最弱。全乡不同程度存在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困难,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村组道路通行困难,农民收入较低。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10元,人均占有粮食480公斤。五是工作条件最苦。**乡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3度,最低温度-11度,全年雨雾天气300天左右,凝冻天气50天左右。六是生态植被最好。现**乡属市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覆盖率达83.9%以上,拥有林地7.14万亩,方竹资源5万亩,灌木林9.73万亩。有天花坪原始森林58.14平方公里,保存有国家

一、二级保护的动植

物。七是旅游环境最优,旅游景点有原始森林、湖南洞穴、后深峡谷、千亩草场等,可谓山雄水秀,风景奇丽。八是发展潜力最大。由于**乡特殊的地理条件与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从发展乡村旅游及特色种养殖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情况

(一)依托载体,创新思路,实施“五九三四”工作机制。2009年以来,乡党委立足“服务、便民”这一宗旨,紧扣“依托载体抓服务、重夯基础保民生”这一主题,以组建片区便民服务站为核心,建立了**乡“五九三四”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

一是乡党委按照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党委班子成员抓,片区

便民服务站班子成员挂的模式,落实党政班子联络便民服务中心和片区便民服务站的创建责任,搭建党委班子联络服务网、乡便民服务中心、片区便民服务站、农村党员便民服务队、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五级网络,呈“五轮驱动”之势。二是依托片区便民服务站,整合服务站人员和办公设施,切实履行矛盾纠纷调解、涉农政策咨询、旅游资源宣传、弱势群体关注等九项职能,实行“九职共兼”。三是在农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党代表中考核选配一批思想觉悟高、有一定文化基础、责任心强的群众任党风联络员、综治信息员、便民服务员,实行“三员一体”,让服务型党组织更好地掌握群众所需、所想、所盼,着力解决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围绕 “工作干没干大家说了算,工作干不干群众当裁判”的宗旨,在全乡开展“党委班子成员述职、评工作实绩表现,部门负责人述职、评服务群众水平,村“两委”成员述职、评发展致富业绩,村级代表述职、评履职谏言能力”的“四述四评”活动,进一步检验党委班子、乡属部门、村支“两委”、村级代表在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中的服务效果和服务水平。

(二)拓宽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构建**乡驻县城党员

群众综合服务站。

自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和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以来,乡党委按照县委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要求,围绕“服务群众的平台、宣传**的窗口、调解纠纷的阵地、凝聚民心的桥梁”的四大定位,依托“一会(县城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一心(驻县城农民工联络活动中心)、一家(驻县城计生协会会员之家)、三站(驻县城综治信访服务站、驻县城社会事务服务站、驻县城三关工程服务站)”六大载体,建立了**乡驻县城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为**乡在县城的党员群众搭建了一个办理事务、解决疑难、表达诉求、咨询学习、联络感情的平台。乡党委政府对县城便民服务站的作用发挥及功能设置作了认真的思考,在服务载体的安排上进行了创新。乡党委政府按照乡内一个片区的职能为县城综合服务站配置资源,预算了人员报酬和办公经费,聘请了四名便民联络员,与流动支部的三名支委成员组成综合服务站的便民服务队伍,负责便民服务站的日常服务工作,深入各流动人口居住区调查走访,为乡党委政府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并针对流动人口开展计划生育、社会救助、调解纠纷等服务和管理职能。

(三)延伸服务网络,优化服务平台,打造三级服务网络。按照县委组织部在乡镇建立三级服务网络的要求,**乡于今年四月起,在乡内和县城各构建了一级网络。在乡内九个村分别组建了村级便民联络点,乡党委还设立了各片区党总支,统一组织协调片区便民服务站和各村便民服务点的工作。根据县城流动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情况,乡党委以县城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为中心,分别在县城的工农街、东山坡、西门、官渡河及松坎、遵义等地方设立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便民联络服务点。到五月底六月初,全乡构建起了乡便民服务中心—片区便民服务站—各村便民服务点和乡便民服务中心—县城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各地便民联络服务点的三级服务网络。

(四)规范服务方式,促进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

为进一步规范片区工作队、村支两委常规工作,促进全乡各级办事服务机构的效能建设和群众满意度的提高。从2010年7月起,乡党委在全乡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三级网络内实施“便民服务日”工作制度。根据乡机关作息制度,将每周的周二及次周四上午作为乡便民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日”,着力将便民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日”打造成为**乡的“赶场天”。根据螺蟹片区各村群众到邻近的正安和绥阳赶场的规律,乡党委确定每月的农历初四和初

五、十四和十

五、二十四和二十五为该片区三个村的“便民服务日”,其余各村的具体时间也根据各地的实际确定,不搞全乡一刀切。通过“便民服务日”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各村村支两委成员定期到各便民服务点办公和服务,村支两委的日常工作也随之得到了规范,群众到村里办事的时间也有了规律。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乡级财力的制约,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各级服务站基础设施落后。我乡的乡级便民服务中心尚不及很多乡镇的村级服务中心,服务手段跟不上。二是乡境内交通基础条件差,群众居住分散。虽然建起了片区服务站和各村便民服务点,但由于受到服务功能的局限,群众办事不便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乡村干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理念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几点启示

(一)党组织零距离覆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一是实现党员与组织零距离。针对我乡党员分散、凝聚力不强的状况,着力推进党的组织全覆盖,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建设管理好驻县城流动党员支部;根据党员兴趣爱好、行业分布、所处区域等特点,灵活组建各类党小组,以此为基础分类服务党员群众。二是实现党员与群众零距离。坚持以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四帮四促”、“千名干部进农家”等等主题活动。不断在活动中教育党员,在活动中提高服务能力。三是实现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的零距离。要促进党内民主、

要关注普通党员思想、关心他们的生活,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与普通党员交流,重要事务要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真正发挥每一个党员的积极作用。

(二)为民服务零距离覆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要坚持把以人为本、为普通党员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组织的关怀零距离覆盖到每位党员、群众。要重点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住房、医疗、社保、教育、文化娱乐、安全等方面需求,广泛设计载体,做到贴近贴心服务;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基础,品牌化服务,形成长效机制,建立相对固定的服务队伍;要调动各单位部门及社会人士的积极性,广泛开展互助服务、志愿服务,着力构建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三)群团组织零距离覆盖,增强群团组织的凝聚力。

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不但要服务好党员,更应服务好群众;不但要通过各级党组织服务好党员群众,更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好各类群团组织的作用,有效消除党组织联系群众上的一切障碍,通过这些组织把一切党外的群众零距离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20篇:服务型政府论文

浅谈构建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序论: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要站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论文摘要 :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逐步加快,政府服务体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及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但是目前在观念、规章制度、管理体制、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有多问题,本文从治理理念、民主参与、制度建设、管理模式、角色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应对措施。推进政府转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字:服务型政府,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逐步加快,政府服务体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及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这是我国政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是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步骤,也是顺应国际形势的重要举措。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从功能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使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变成服务者,政府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服务为目标,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转变为公共服务领域;从管理模式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用有限管理社会的权利,对经济社会管理负有限责任,通过对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实现政府对市场主体的互动式管理的政府模式;从特征角度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用全新的服务理念支撑,在服务中试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的政府,突出以民为本,以提高政府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为中心,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政府管理体系;从理念和宗旨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在社会本位和公民本位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公民和社会服务为宗旨的政府。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府是社会主义政府,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注意发展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没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出现了严重失衡: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日益拉大,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引起经济和社会的不协调发展,影响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同时也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相背离。这些显现出构建服务型政府必要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行政审批程序烦琐,效率低下,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办事缺乏透明度,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政令就不能畅通,从而也就无法实现民富国强。因此,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就必须率先垂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领导的人民政府,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怎样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呢?说到底,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政府的一切决策;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显然,在“管制型政府”条件下,把管“民”放在首位,无法体现上述三个坚持,唯有建立起“服务型政府”的体制,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才能真正做到上述三个坚持,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各级政府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处于经济社会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同时,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1 经济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经济社会呈现一系列新的鲜明特征,其中包括: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化,选择性不断增强,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愈益增大;随着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我国社会经济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有机遇,也有挑战。这些都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会带来这样那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会增多。新形势、新任务更加要求政府必须全面履行职能。要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物质基础;同时,政府必须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些本来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但是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问题,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体制和政策不完善,社会管理水平不高。目前,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和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遍和十分突出的问题。只有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有效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总之,无论是人民政府的根本性质和宗旨,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进程,都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我们要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上因循守旧

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官大于民”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在不少政府工作人员眼里,领导、上级、自己、其他部门都比百姓重要。观念上总是抱着“以前如何如何”,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对改革后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服务意识不强,虽然建立了“政务大厅”,有些“政务大厅”并没有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反而增加了服务成本。公务员可能是社会各类组织里最怕犯错误的人,一犯错误,往往造成社会影响,受到全社会的攻击。因为害怕把事情办糟而受到责备,公务员们不喜欢冒险,不喜欢抢先做什么事情,碰到事情,往往先问“惯例”是怎么办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普遍存在。当然,要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也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要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规章制度不健全,有规章难以落到实处

2 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讲人情”、“讲关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纠正,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不到及时救济。民主制度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和公务员的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不科学,评估方法不合理,各地政府只为上级“服务”;重大的决策论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听证制度都还不完善,流于形式;政府的相关责任机制不健全,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有了成绩相互争功;没有科学合理的公共财政体制,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缺乏为公共服务方面作保证的相关法律法规。各项管理和规章制度不能落到实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服务于人民的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总量高峰、城市化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与老龄化人口高峰的叠加时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品的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而我国的综合国力又决定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有关公共服务的各项制度不够健全,如公共医疗、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投入都不到位,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体制的建立健全步伐缓慢。

(四)行政效率较低

由于政府处于垄断地位,导致公务员缺乏竞争意识。正如戴维.奥斯本认为的:“政府是最习惯于采取垄断方式进行管理活动的,它常常把竞争看作是一种浪费和重复。”在这种垄断的政府组织里,也如缺乏竞争的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它必然产生低效率,与此同时,在政府机关里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办理一件事情,办事员要请示科长,科长要请示分管局长,稍微重要的还要请示局长,这中间如果有一个环节反对,那这件事情就办不成,影响了工作效率。五是业绩导向不明显,使政府工作人员缺乏进取心。政府即使规定了业绩目标,一般也是自己给自己制定的,所以民众极少听说政府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不少公务员对政府缺乏一种认同感,将自己视作为政府打工,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遵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办事方针,行政效率不高是长期以来老百姓对政府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 当前制约行政效率提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不解放, 缺乏干事创业的精神气;二是行政审批偏多, 抑制了发展活力; 三是“三乱”有禁无止, 群众反映强烈;四是政令不畅, 部门本位主义严重; 五是衙门习气重, 行政效率低;六是诚信意识淡薄。甚至有“拖”、“扯皮”、“环节多”、“人浮于事”、“执法比较随意”、“政策创新不够”等问题。

(五)计划性不强

3 工作中疏于计划,即使有计划也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任务分工、工作进度、责任落实和奖罚措施,想到哪里就干到哪里,工作中不设定目标、不规定工作方向、没有灵魂,出现盲目和混乱。只关注日常事务性工作,不了解整体工作发展状况,不清楚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在谋划整体工作的发展上前瞻性不强,特别是在下达工作任务时,仅仅是把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简单分解,不能提出具体推动整体工作的考核指标,有的甚至是把不符合下级工作情况的指标下达给基层,使基层产生怨言。

(六)缺乏团队意识,安于现状

只关心眼前利益,对整个团队所处的“优”、“劣”漠不关心,更不会想到为团队多增一分光彩,工作中我行我素,不是自己份内的事绝不会伸出援助的手,安心于每天的按部就班,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某一单位或某一岗位多年,或多或少地积淀下一些长久养成的习惯,工作中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受这种习惯的引导,长期会拘泥于这种工作方式,工作中难以取得新的突破和创新。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确立以服务为核心的治理理念

要实现政府治理转型,现代政府理念的确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确立社会本位、公民本位的治理理念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的治理理念。更新政府行政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前提。必须要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政府行政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府只有从维护人民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以民为本,按市场规律办事,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才可以做到政令畅通并赢得民心。使政府的各级工作人员从传统政治中的官民观念转变为现代政治中的政府与公民的平等交换和平等制约的观念。要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在获得权力的同时,也就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政府明确和落实责任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改变原来政府是唯一治理中心的传统做法,强调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社区及私人等部门的合作,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从本质上要使政府管理功能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政府生产性和服务性功能的转移,通过社会责任的共同负担,将社会和群众力量形成国家建设的协同网络,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快速健康发展。

(二)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注重决策过程的民主参与

科学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一项好的决策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提高决策水平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要求,报告指出: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

4 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的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事项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行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要切实保证政府与公众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

(三)完善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队伍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主体,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加强培训,不仅向广大公务员队伍灌输执政理念、法治意识和国家观念,而且培养他们服务精神与服务技能;在制度上实行绩效预算和成本核算,改革传统的统一薪酬制度,实行绩效工作制,以让工资反映公务员的工作绩效,努力建设一支精英化、廉洁高效、务实的公务员队伍。

(四)变革政府管理模式

加强依法行政,进行制度管理。从依法治民、治事向依法治官、治权转变,政府权力要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规范立法行为,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破行政垄断。尽快制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实施细则,有效控制行政执法人员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超越职权、权力滥用等行为。推行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要切实保证政府与公众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扩大和加强公民对政府管理的参与性、沟通性和互动性,便于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有效,大幅度地减少中间环节,使资源分配和服务派送更加接近供应者本身,有效地遏制以权谋私和腐败,为社会及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使公众与政府打交道更容易,改变政府职能机构各自为政、不易协调的状况,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组织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明确政府角色,实现政府职能重心的转移

把政府的职能重心从经济建设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等。这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调控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有效制度性手段和机制。在我国现阶段,按照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必须既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又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在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

5 展的需要。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依法加强对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等的规范管理,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也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建立健全新型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由传统向社会化的现代社区体制转化,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预防和化解矛盾。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通过健全有效覆盖全社会的管理体系,更好的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我国的公共支出具有浓厚的生产投资型财政的特点。我国政府投资的主要领域仍然是竞争性行业,虽然近年来增加了对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但在竞争性行业方面的投资仍然占了财政支出的大部分。另外,在公益性投资项目中,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支出所占比例过大,行政管理费增长过快。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出项目设置的严重不合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就必须调整和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把公共资源优先用于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上来。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解决好关系民生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四、结论

构建服务型政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它是一个逐步建立和实行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公职人员观念转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民众社会主体意识增加及民众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为前提。目前,我国的改革正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转型的挑战,这是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复杂的改革新阶段。在这个特定的大背景下,推进政府转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服务型政府,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3、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日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

5、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理论前沿》,2003(23)。

6、高学栋,刘士竹《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素质的要求》,《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6期。

《服务型讲话稿.doc》
服务型讲话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演讲稿主持词代表发言庆典致辞民主生活会发言表态发言专题发言对照检查材料开场白感言大全发言稿欢迎词台词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