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领导讲话稿高度

2020-05-01 来源:发言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怎样提升领导讲话稿的高度

领导讲话是履行领导职能、实施领导活动的主要途径,尤为强调讲话的高度。不少文字工作者有过这样的经历,领导对讲稿做出肯定之后,又叮嘱说:“再拔拔高儿。”意思是要提升讲稿的高度,使之站得高、看得远,善于从大局和全局上观察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把握本质、探索规律、提出对策,为工作实践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怎样有效提升讲话稿的高度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在工作和学习中认识到,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有助于提升讲话稿的高度。

一、三尺青锋怀天下——立足大局提升高度

大局就是全局、大势。它带有根本性,代表着发展的趋势,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往往表现为某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任务或重大事件。大局还带有层次性,国家有国家的大局,地区有地区的大局,部门有部门的大局。领导干部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领导者惟有从大局的高度来审视工作,才能找准历史方位,认清形势发展,明确努力方向,抓住工作要害。惟有从大局的高度推动工作,才能彰显工作价值,激发群众热情,赢得各方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因此,一篇讲话稿有没有高度,也要看是否是立足于大局。

立足大局起草讲话稿,首先要增强大局意识。要正确认识领导干部在促进大局、保障大局中担负的职责使命,正确认识领导讲话服务大局、推动工作的目的意义。起草讲稿时,心里装着大局,脑里想着大局,养成自觉从大局的高度立意、着墨起草讲话稿的习惯。其次,要深入了解大局。状元实业家张謇说:“办一县的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的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的事,要有世界的眼光。”这句话对于起草讲话稿有着启示意义。讲稿起草者应是了解大局的“有心人”,做足、做好了解大局这门“功课”。在读报、上网、看电视、与群众交流等日常生活中,注重了解当前党和国家、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留心时局发展,了解社情民意。要认真研读上级的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稿,对上级精神、尤其是最新精神了然于胸。第三,要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本单位或本领域工作与工作大局之间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是听众所关注、所期待的内容,也是立足大局起草讲话稿的关键所在。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往往与上级的最新指示精神密切相关,与本单位或本领域的中心工作密切相关,与本单位或本领域工作薄弱环节相关,需要下功夫研究,努力找准确、说充分、讲到位。

二、不在其位谋其政——角色模拟提升高度

“角色模拟”,就是在起草讲话稿时模拟领导的角色,“关起门来当领导”。领导讲话稿,是用于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释疑解惑、提高认识、推进工作,实现领导者工作目标的一种特殊公文。领导者总是站得高、看得远、超前思考。讲稿起草者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自觉提高位势,融入“领导”角色,遵循领导职责,不在其位谋好其政,“当”好优秀的领导。

一是要提出目标。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职责是明确本单位或本领域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起草讲话稿时,应从大处着眼,就全局工作或某项重点工作提出目标,为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指明努力的方向。二是要提出问题(任务)。提出问题,明确任务,是领导者确保工作朝着既定方向前进的主要手段之一。毛泽东同志认为,领导者要“见事早”,预见形势发展,掌握工作主动权。他讲话的大标题和小标题几乎全部是各种问题。比如,上世纪40年代初,他敏锐地察觉到党内在学风、党风、文风上存在问题,于是发表《整顿党的作风》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等三个项任务,使作风问题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得到明显改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领导讲话必须带有鲜明的针对性,起草讲话稿,应着眼于实现工作目标,提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任务),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三是要给出对策。“出主意”是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责任。起草讲话稿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分析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途径和方法。四是要鼓足干劲。解决工

作问题,实现工作目标,就要走群众路线,要有效激发基层和干部群众的战斗力。领导讲话稿要有鼓动性,有号召力和感召力,把听众“轰”起来,使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很想马上投入行动、朝着目标前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决不能把讲稿写成了起草者阐明自己见解与主张的文章,讲稿中提出目标、问题、对策,也都不能是“拍拍脑袋”就提出的。讲稿起草者必须准确把握领导讲话的重点和意图,深入了解领导的思维方式、工作理念,注意捕捉领导日常谈话中“一闪念”的思想火花,完善并发展领导的工作思路;需要吃透上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需要了解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需要对本单位、本领域工作全局有着深刻的把握,占有充分的资料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因此,起草讲稿之前,很有必要就讲话内容与领导进行沟通,聆听领导教诲,努力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言领导之欲言。

三、天光云影共徘徊——运用理论提升高度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理论素养”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可见,运用理论指导工作,是领导者增强工作自觉性、履行职责任务、探索工作规律的必然要求。

毋庸置疑,起草有高度的讲话稿,需要恰当地运用理论。所谓“恰当”,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适度运用理论。领导讲话,若是通篇谈论具体业务工作,等于就事论事,难免陷入“事务主义”,没有高度可言,听众会认为讲话层次与领导身份不相称,领导的职责没有尽到位。反之,领导讲话谈理论谈得过多呢,就会显得有些空洞,干部群众评价说:“这个领导讲话有点儿虚。”一般来讲,级别较高领导的讲话要比级别较低领导的讲话理论色彩强,党委领导的讲话要比行政领导的讲话理论色彩要强。二是联系实际。理论是武器,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理论的目的不在于“装点门面”,全在于运用。毛泽东同志讲:“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因此在起草讲话稿时,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认识、阐述和指导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讲话稿应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努力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之既像讲理论又像讲实践,既像讲实践又像讲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虚”与“实”有机结合,讲话稿的高度将油然而生。

四、铜炉华烛烛生辉——增强思想性提升高度

思想性是领导讲话高度的重要体现。思想性强的讲话稿,显得深刻、厚重,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人深思,给人启迪,让人玩味不已。这样的讲话必然影响大、传播广、生命力久。讲话稿的思想性首先体现在对事物的独到认识上。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朝兴衰的原因,从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出发,得出了“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观点,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在符合上级精神的前提下,讲话稿应避免“人云亦云”、“千孔一面”,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讲出对事物的新认识、新理解,使老生常谈的问题富有新意,让老藤结出新果,给人以深刻启示。其次,讲话稿的思想性体现在对问题的透彻分析上。抓住广大干部群众欲言未言、欲言难言的问题,进行有深度的分析说理,道出“人人心中所有”而“个个笔下所无”见解,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在解惑释疑之中,引起大家的共鸣。第三,讲话稿的思想性体现在对问题的精准概括上。要说到“点子”上,三言两语就挠到“痒处”,把问题的现象和实质概括得准确到位,力透纸背,足以“止痒”。比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阐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这样概括:“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概括得何等准确、何等深刻、何等有力!

增强讲稿的思想性,需要学哲学、用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的规律,掌握了一般规律,有助于认识特殊规律。通过学哲学用哲学,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理性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在起草讲稿时,更好地运用发展的、普遍联系的、一分为二的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撰写出富有思想性的讲话稿。

五、捡尽寒枝不肯栖——锤炼语言提升高度

文以载道,讲话稿的语言同样是为讲话主题思想服务的。与下发文件不同,领导讲话直接面向听众,讲话有没有高度,讲得透不透彻,能不能让听众听明白?语言运用得怎么样,是一个关键。起草讲话稿,不得不高度重视对语言的锤炼。一般来说,讲话稿的语言具有准确、通俗、鲜明、生动等特点。

准确,是讲话语言最起码的要求。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同时,注意对语言反复推敲,力求最准确地刻画事物。古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精神,值得学习。通俗,就是要通俗易懂。对于一篇文章,语言可以朦胧一点儿、晦涩一点儿,以供读者反复琢磨体会。而讲话的声音却是转瞬即逝,听众来不及去琢磨每一句话的含义。因此,讲话稿的语言,提倡“大众化”、反对“小众化”,要直白、简洁、易懂、易记,少用书面语言,多用口头语言,少用长句子,多用短句子。鲜明,就是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模棱两可的语言,让人揣摩不透,甚至会引起歧义,听众一脸茫然,无所适从。讲话的语言只有非常鲜明,听众才能准确领会讲话实质,坚定贯彻执行的决心,进而使讲话精神真正落实到位。生动,就是要能感染人。听到生动的讲话,是一种享受,听众都精神抖擞、瞪大双眼、兴致勃勃,希望领导多讲一会儿。听到枯燥的讲话,是一种“灾难”,听众恹恹欲睡,哈欠不断,盼望早点结束,讲话的高度肯定“高”不起来。毛泽东同志把“乏味”的语言比喻成“瘪三”,列为党八股的“罪状”加以“讨伐”。使语言生动起来,就要向人民群众的语言、外国的语言、古人的语言以及网络的语言学习,学习其中丰富的、新鲜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东西,就要“陈言务去”,讲新话、求新意。此外,为增强讲话稿的感染力和气势,还应注重对比喻、对偶、排笔等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使语言更加适合领导者本人的讲话风格,便于领导者充分展示自己的讲话艺术。

总之,撰写有高度的讲话稿,并非易事,也非遥不可及。韩愈曰:“沈潜乎训义,反复乎句读,砻磨乎事业,而发愤乎文章。”文稿工作是一件亦苦亦乐、很有意义的工作,只要有志于这项工作,树立精品意识,耐得住寂寞,不断加强学习实践,相信一定能达到自己理想的水平。

保持风格

2010年2月

推荐第2篇:写好领导讲话稿4—提升高度

怎样提高领导讲话稿的起草质量

领导讲话,特别是比较重要的领导讲话,在完成熟悉上情、搜集材料、认真构思的准备工作之后,就可进入起草阶段了。起草,也叫打草稿或写初稿。它是构思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修改加工的起步和前奏,是整个写作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那么,怎样提高领导讲话稿的起草质量呢?笔者以为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快速拉出第一稿

第一稿是文章的雏形,其作用在于贯通思路,检验认识,集拢观点和材料,将无形的腹稿变为有形的草图,为进一步加工奠定基础。有第一稿在手,作者就可以从容自如地仔细斟酌,往精细里进行磨制了。即使推倒重来,也算有了一块“垫脚石”。所以,应该在接受任务后集中精力,一气呵成,而不应缩手缩脚、拖拖拉拉,更不应心不在焉、写写停停,以确保整篇讲话脉络贯通、气势流畅。初稿文字粗糙一点不要紧,可以修改和加工,但如果把气势丢掉就很难追寻了。因此,快速拉出第一稿很重要。对于这个问题,鲁迅先生曾经阐述道:“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地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在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否则,能够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鲁迅全集》第10卷第242页)。鲁迅这话是十分宝贵的经验之谈,虽是说的翻译,但对于起草领导讲话稿同样适用。

当然,快速拉出第一稿,并不是马马虎虎、潦草从事,而是要认真写好每一层、每一段。只有把每一层、每一段都写扎实,整个讲话的成功才有坚实的基础。认真写好每一层、每一段,并不是“分而治之”,而是要着眼全局。在整个起草过程中,要时刻想着讲话的整体意图,想着通篇的结构安排,以此来约束每一层、每一段的写作,使之既有自己的完整意思,又不脱离全篇的中心,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又是讲话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纲与目配套、经与纬相通、前与后相联、整体与局部协调。

在起草过程中,也有中途写不下去的时候。这时,要冷静地分析一下原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一般来说,最常见的情况有四种:一是作者的思路有了新的开拓,发现自己在拟定提纲时考虑得不全面、不周密,需要改变或完善,这就不要怕费时间、费力气,甚至有时可以干脆推倒重来;二是对所写的事物考虑得不细致,分析得不深入,认识得不清楚,这就要对所写对象进行认真思索,加深认识和理解,做到烂熟于心;三是掌握材料不充分,使问题的表达无法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这就要再去搜集材料,充实头脑;四是缺乏有关的专业知识,说不出内行的话,这就要请教别人,武装自己。总之,要找准写不下去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然后重新动笔,一挥而就。

二、要写出鼓动性

鼓动性是实现领导讲话目的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强大的鼓动性,才能激发人们的热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满怀信心地贯彻落实。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鼓动性也是讲话的生命所在。那么,怎样才能具有鼓动性呢?

(一) 要实事求是。分析形势要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讲成绩要丁是丁、卯是卯、不夸大、不吹嘘,讲缺点要一是

一、二是

二、不隐瞒、不忌讳;讲经验要恰如其分,不要随意拔高,讲问题要一针见血,不要浮皮潦草;讲优势和劣势要实在可信,不要虚无缥缈;表扬先进和批评落后要把握分寸,不要夸大和缩小。

(二) 要切实可行。一是工作任务要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便于执行和检查。二是指标要求要积极稳妥。积极,就是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倘若轻而易举,便无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稳妥,就是不能图形式、赶浪头,一味地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倘若毫无完成的可能性,也同样只能挫伤人们的积极性。三是工作措施要符合实际,充分地考虑到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的因素,切实适应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三) 要有的放矢。领导讲话的目的有赖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其最终还必须落在解决问题上。只有能够解决问题的讲话,才具有较强的鼓动性和实际的指导意义。为此,领导讲话

必须切中要害,有的放矢。其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必须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必须是职工群众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而不是起草者主观臆造的幻象。同时,要注意研究新形势,提出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如果总是陈词滥调,重复别人的老话题,而没有自己的新东西,使听众似曾相识,那也不会受人欢迎,引人注意,自然也就起不到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群众的作用。

(四) 要以理服人。追求领导讲话的鼓动性,必须坚持以理服人,而不能以势压人。实践证明,靠高嗓门唬人,靠大帽子压人,靠盛气凌人,最终都无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只能引起人们的反感。只有用心把道理讲实、讲清、讲深、讲透,才能使听众心服口服,发生共鸣,产生贯彻落实的热情和渴望,并进而把领导的要求变成自觉的行动。所以,起草领导讲话,必须把劲用在说理上,而不能用在“嗓门”上。

(五) 要以情动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以情动人是增强讲话鼓动性的有效方法。毛泽东同志《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都把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强了讲话的鼓动性,其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六) 要语言生动。语言生动也是增强领导讲话鼓动性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事务语体与政论语体的结合、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上口与顺耳的结合;还要符合六个要求,即准确、通畅、直白、精短、变化、音美。

三、要写出特点

起草领导讲话,不能简单地照抄上级领导的讲话、文件或报刊上的文章,而应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和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写出本单位、本部门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本单位、本部门的特点呢?这里的关键在于认识这一特点。只有认识了特点,才能把握特点,进而写出特点。而全面深刻地认识本部门、本单位的特点,必须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必须研究自己的过去与现实。研究过去,就是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作为将来的借鉴而少走弯路;研究现实,就是分

析眼下的客观实际,包括工作中有哪些成绩,哪些不足,哪些需要积极推进,哪些需要适当控制等等,做到胸中有数。只有仔细、认真、全面、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过去与现实,才能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与基础,提出科学的意见,写出自己的特色。二是从自己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以便在安排工作时扬长避短,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地克服和弥补自身的劣势。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特点。三是从相关因素的研究中认识自己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所谓相关因素,指与自身发展相关联的外部因素,认清哪些是对“我”有利的,哪些是对“我”不利的,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如果只注意研究自己,不注意研究别人,只注意研究内部因素,不注意研究外部因素,那也就不可能真正发现自己的特点、利用自己的特点,起草领导讲话也就不可能写出自己的特点。

四、要写出性格

所谓写出性格,就是写出讲话人的个性,无论是内容、思路,还是结构、语言,都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做到因人而异,文如其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合讲话人的口味,才能通得过、用得上。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性格、适应讲话人的口味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两点:一是摆正位臵,二是研究领导。

(一) 摆正位臵。起草领导讲话和写作一般文章不同。写作一般文章是立自己之言,起草领导讲话是代领导拟言,这个位臵一定要摆正。在具体起草过程中,要注意三点:其一,既然是代领导拟言,那么,在起草文稿的过程中,作者就要大胆地进入角色,敢于以“领导”自居,这样才可能写出领导的性格。其二,既然是代领导拟言,那么,就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全局的高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阐述问题,避免讲什么就只想什么、讲什么就只顾什么、讲什么就说什么的毛病。其三,既然是代领导拟言,就要反映领导的思想和意图,不能随心所欲、自作主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能颠倒位臵,以“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领导。当自己的观点和领导的意图发生分歧时,应当先提出有理有据的建议,供领导参考,最后按领导定夺的意见办。

(二) 研究领导。要写出领导性格,就必须熟悉领导。要熟悉领导,就必须研究领导。其一,要研究领导的思维。代谁起草讲话稿,就要注意研究谁的思维,熟悉谁的思维,以便于在运用材料、分析和说明问题时与之相适应。其二,要研究领导的思想。领导的思想观点和工作主张,是起草讲话稿的重要依据,要注意研究和积累。途径有三:一是在日常交往和会议发言中,要注意积累和思考领导的口头语言,从中了解领导的思想和主张,并逐步掌握其形成过程和发展脉络;二是要注意研究领导的讲话及其起草或修改的其他文稿,从中体会领导的思路和观点;三是要注意研究领导在文件上的批语,因为它常常简明扼要地直接反映出领导对某些问题的意见和主张,对我们研究领导的思想大有裨益。其三,要研究领导的意图。一般来说,讲话稿起草之前,有关领导总要做些必要的交代,提一些意见和要求,只是有的具体一些,有的原则一些。但不管怎样,对领导同志的授意要仔细琢磨,认真领会,力求吃透,从中弄清领导的意图,弄清领导对文稿的具体要求和讲话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这是搞好讲稿起草工作的重要前提。其四,要研究领导的语言。用讲话人的语言表达讲话人的意图,是写作领导讲话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不然,讲话人就会感到文稿上写的不是自己的话。所以,代领导起草讲话稿,必须注意研究讲话人的语言特点,以便投其所好地运用他自己的话来写,甚至就连他的惯用语和点睛之语,也要尽量通过加工润色而用到文稿中去。这样既有利于体现领导的意图,又能较好地体现领导的个人风格。

另外,起草领导讲话稿还要注意“四个突出”,即突出重点部分,突出主要基调,突出中心工作,突出主要矛盾。只有各个方面都注意到了,才能写出高质量的领导讲话稿。

推荐第3篇:何为领导讲话稿“高度”?

何为领导讲话稿“高度”?

闪客:高度问题一直是秘书们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何为高度,我总结了一下主要就是哲学的问题、政策的问题、大局的问题,当然,以下这篇文章总结的更全面。

何为领导讲话稿“高度”?

讲话稿的“高度”反映出讲话者和写作者的水平。领导讲话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讲话十分强调“高度”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对讲话稿起草工作是否满意,首先看它是否有高度。

领导讲话稿要有一定的高度,是指站得高、看得远,善于从全局上思考和观察问题,从本质上分析和解决问题,就事论理,对工作实践问题作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分析,从中把握工作规律,提出科学对策措施,指导工作实践。

“有高度”主要是指:

思想上的高度——看问题比较全面,分析问题比较透彻,考虑问题着眼长远,避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

理论上的高度——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工作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抽象、浓缩与提炼、归纳与总结,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讲话既有前瞻性、指导性,又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内容上的高度——能涉及全局工作,体现全局的面貌,推动全局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位臵上的高度——放眼全局、着眼大局,符合领导讲话的身份,在贴近和符合领导特征方面超出一般水平,反映领导机关的立场和观点,体现领导机关的水平;

政策上的高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的精神,在思想上或步调上与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保持一致,反映群众根本利益,对宏观起指导作用;

写作上的高度——立意高,层次高,写作技法达到精美程度,通过材料选取、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等带来审美情趣超出一般水平;

因此,无论是主讲人,还是撰写者,都必须十分重视领导讲话稿写作的“高度”,不断提高讲话稿写作水平,把领导讲话稿写得更好,写得更有高度和深度。

“高度”需体现较强理论色彩

领导讲话稿要有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指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为指导,阐述所进行的工作的意义,分析和说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是从实际问题出发,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加以阐述;或是寓理论分析于实际叙述中,使人听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有一定的理论色彩是领导讲话稿有高度的具体表现。领导讲话是否有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如果光把某种现象摆出来,简单地议论一通,就事论事,不善于从理论高度剖析问题,没有理论深度,就没有逻辑的力量,就达不到说服人、感染人的效果。

因此,领导讲话除了要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理论深度。领导讲话有一定高度和一定的理论色彩,这就要求站在比较高的角度上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但落在文字上则要求做到通俗易懂,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多用群众身边生动的事例,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深入浅出,简洁明快,寓理于情,让事实说话,以真理服人,使人感到亲切,易于被人接受,也就是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领导讲话稿要有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这是领导讲话稿写作的首要问题。

首先,从其政治性、思想性来说,“高度”是一篇讲话稿的核心价值所在,没有高度的讲话稿可能“一文不值”。因为讲话稿终究是要表情达意、传递信息、指导工作的。如果讲话稿的高度不够——与上级步调不一,思想不够深刻,观点不够正确,就不可能给人以有益启迪和正确指导,甚至误事、误人,影响党的事业发展和个人前途。

其次,从写作艺术性来讲,“高度”既是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领导机关人员能力素质的直接体现,没有高度、质量不高的讲话稿有损于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人员的公众形象。假如一篇讲稿,观点和内容都正确,但在材料结构安排上出现重复、颠倒或层次不清等现象,必然会给听众留下啰嗦和条理不清的印象,既有损讲话稿的严肃性,也会让人怀疑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人员的个人能力素质。

第三,从讲话稿代拟性来说,“高度”是拟草讲话稿获得合格验收的重要前提,没有高度的讲稿一般不能通过审查。因为讲话稿是替领导机关说话,必须量身定制,具有高度的合身性和合身的高度。如果所拟讲话稿达不到一定高度,说出的话不是领导机关该说或想说的,自然不能满足主讲者的要求。

领导讲话稿要有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这是实现领导讲话目的的根本保证。领导讲话的目的是阐释科学理论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推动工作开展。一篇有高度的讲话稿应该发挥释疑解惑、拓宽视野、提高认识、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等作用,有利于实现领导者所要追求的目的,有利于推进工作开展,促进党的各项事业发展。

它通过高的站立点,站在现实与历史的制高点上,从纵向和横向交叉的坐标来分析和揭示问题或现象的本质,从工作的大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阐述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加深听众对做好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它通过理性思维,从理论的高度对工作进行抽象、概括和提炼,深刻反映和体现科学理论、党的大政方针、上级决策指示等在本地贯彻落实的情况,揭示工作规律,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任务,从而加深对科学理论、党的大政方针、上级决策指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引发对如何做好工作的思考,总结经验,举一反三,避免出现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高度”需处理好务虚与务实、高度与深度的关系

确保领导讲话稿写作有高度,必须正确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使讲话稿既有高度,又能吸引人。虚与实是对立统一的。讲话稿要有高度和深度,就不能写得太实,就事论事;要能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目的,就不能写得太虚,空洞无物。

党委领导讲话,特别是一把手讲话稿写作,一般来说,虚是主导面,是第一位的。因为宏观性、全局性是党委主要领导履行工作职能的特性,出主意、做决策是党委主要领导履行工作职能的方法,这无疑是务虚的工作。它相对于实而言,显然是主导方面,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为党委主要领导写讲话稿时就要着力围绕理论高度做文章、下功夫,使讲话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作为党委主要领导,如果讲话中不作理论指导,只作具体工作安排,重“实”轻“虚”,就会造成工作安排过细,党委职责未尽,讲话内容和政府分管领导及部门领导重复。而如果讲话中没有实际的东西,光谈理论指导,重“虚”轻“实”,就会造成讲话不切实际、空洞无物,工作安排不明确,致使工作推进困难。

确保领导讲话稿写作有高度,还要正确处理高度与深度的关系。领导讲话稿的高度与深度是统一的。所谓高,主要在于稿子的立意和着眼度;所谓深,主要在于对稿子题材思想深度的挖掘。高度就是对于客观事物的理性深入思考,从理论的角度诠释事物的发展变化;深度就是从一个个具体发生的鲜活的事例来证实理性的思考。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讲道理,摆事实。但是,道理是辩证的大道理,事实也是鲜活生动的事例。领导讲话必须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没有高度的讲稿就没有指导性,但是高度需要深度的思考,需要对某个问题做出系统思考,思考方式需要提升到事物内在本质。没有文字深度,内容高度也就不可能真正产生。若是只有高度没有深度的话,高度就会蜕变成空洞的口号,空洞无物,让人生厌。因此,高度和深度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映衬的。当然,领导讲话稿不是理论文章,也不是学术论文,其追求写作有高度或有深度,但并不是越高或越深越好,切忌任意拔高、随意地上纲上线,或者不断深

入挖掘,从道理到道理,全篇都是道理。

领导讲话稿“高度”如何获取

领导讲话稿的“高度”具体可从理论高度、思想高度、领导高度、艺术高度等方面获取。

第一,要具有理论思维,向理论要高度。领导讲稿是领导干部用于阐发党和国家理论主张及路线、方针、政策,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等的一种综合性文体,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讲话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更强,对写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要求很高。理论能够使人站得高,看得远,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就能够从具体烦琐的事物当中跳出来,然后再去俯瞰,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否则,就只能是就事论事,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写出来的讲话稿既没有高度,也没有深度,理论性、思想性和政策性自然就不会强。要培养理论思维能力,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多读书,要努力学习,不断“充电”。

第二,要具有深刻认识,向思想要高度。思想高度就是讲话稿主题的深刻性和正确性,来自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对事物观察得精细,思考得深入,搞清楚事物本质及各种关系,深刻把握事物的内在属性和发展规律,才能见人之所未见,形成过人或独到的见解,从而使讲话稿主题深刻而正确。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和较高的认识水平,需要掌握锐利的思想武器。这个思想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

第三,具有全局眼光,向领导角度要高度。党政领导是把握全局的,特别是党委领导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各级领导机关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根源之所在,也是思想高度的渊源所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领会、掌握其基本原理,就能不断增强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本领,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进而提高对讲稿思想高度的把握能力。发表意见、提出要求,一般是着眼于全局,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进行。

写作者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把眼光放到全局上观察。要从全局上审视、从整体上观察和分析问题;不仅要想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还要想到上级指示精神,把自己的想法放到讲话者领导机关和讲话者所处位臵去定位。二是站在领导角度思考问题。写作者要换位思考、越位思考,抬高起点看问题,站在相应层次领导的角度来考虑和透视问题,提出目标要求。三是把握领导意图和工作大局。党政各项工作部署往往处在大背景、大战略、大进程之中,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个大背景、大战略、大进程,才能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局面,站到领导高度,有效把握和正确处理这些局部和具体的问题,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言领导之所言,达到领导高度。

第四,具有分析能力,向写作要高度。要提高讲稿写作的高度,在理论的阐述和表达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切合实际,深入浅出。也就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听者听起来既像讲理论、讲道理,又像在谈工作,两者没有明显分界线,听者听后豁然开朗,得到启示,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二是归纳分析,就事说理。提高讲话稿的理论性,就要从理论角度着眼,从叙事入手,做到“文从事起,理随事走,事到理到,事理相印”,把理论的阐述和表达融化在对具体事实的分析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给人理论上的启示,使讲话稿具有理论色彩。三是富有新意,用自己的语言。在阐述理论问题、表达理论观点时最好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讲清楚讲明白。四是结构合理,表达准确。要实现讲话稿有高度,除了在思想上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外,关键是要熟练运用讲话稿写作的基本技法,做到在主旨确立、谋篇布局、形式表达和语言运用上得心应手,兼顾协调,老练畅达,富有美感。

推荐第4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2009-10-31 11:3

408-08-31 13:44 发表于:《驿钊传媒学习小组》 分类:未分类

领导讲话,是领导们参与政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工作落实的一种重要手段。领导讲话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部署动员型、总结汇报型、传达贯彻型、研讨辅导型、表彰号召和社交礼仪型。

应该说,领导讲话稿是各种文章中最难写的一种,一是种类繁多,二是它往往体现领导的水平、风度,要求极高,不易达到。但在工作中,给领导写讲话稿又往往是许多机关同志无法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如何把领导讲话稿写出精彩,让领导满意?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结合我写讲话稿、读讲话稿的一些经验教训,我感觉,写好领导讲话稿需要培养四种感觉。

第一:要有领导感

演员要演一个他不熟悉的角色时,往往要与主人公生活一段时间才能找到角色的感觉。写领导讲话稿也一样,要想写好一篇领导讲话稿,就必须要找到领导的感觉。

一是要有领导的高度。领导的理论素养往往比较高,因为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军队的条令条例,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从政治上去把握问题。否则,轻则说话不准确,重则犯方向性错误,甚至把违反上级规定的坏事当成好事去说。

几年前,我在某团任政委时,上级首长到团队进行视察,听说先前有不少向他汇报工作的团领导被他当场训斥。于是,我就安排两名干事找来首长在先前去过的团队讲话的录音记录,发现受批评的有90%都是由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部队的条令条例没有吃透造成的。我接受他们的教训,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来补课,结果汇报的效果很好。首长讲:“你这个政委是很明白的。”这些深刻的经验教训,大家一定要认真汲取。

二是要有领导的深度。就是要掌握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你所写讲话的内容掌握得越多越好。掌握这些情况的第一个好处是,你可以在众多的事例中精选最典型、最生动的例子。第二个好处是你可以在众多的情况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或主要问题。怎样发现一个单位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一般用四面镜子。一是对照上级领导的批评找问题。二是要对照群众的意见找问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人多、眼多,往往看得最清楚。三是对照条令条例找问题。条令条例是我军几十年经验教训的总结,离开条令条例,往往就离开了客观规律,就容易发生问题。四是对照先进单位的经验找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别人的经验往往正是我们的不足和问题。发现问题是水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使你把领导讲话稿写深刻。

三是要有领导的力度。在掌握上面的精神又了解了实际的问题之后,就要拿出可

行的办法。几乎所有的讲话都不应该是表面文章,都应当是为解决问题而讲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好不好,可不可行,往往影响这篇讲话的力度。

有的同志讲:有一些讲话存在结合问题,而有一些在社交场合的讲话,说说客气话,用不着结合。此言差矣。比如说,结婚贺喜,有的人讲一讲白头偕老,早生贵子,就显得很平淡。如果你懂得人口政策、婚姻法的内容,又了解到新人的恋爱情况和各自父母的各种情况,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实在的要求,这种贺词往往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四是要有领导的风度。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有不同的关注方向,要努力按照领导喜欢的方式去写。

一位军校的院长给学员讲怎么当排长,念了一个半小时,累得满头大汗,最后他把稿子往讲台上一摔,说“我不念了”。然后,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讲了半个小时,结果多次获得热烈的掌声,这说明写稿人没按照首长喜欢的方式去写稿。

比如,军事领导,通常雷厉风行,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结构、语言就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政治领导,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理论性、思想性要强一些。年龄大、资历深的领导在部队中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大的影响,德高望重,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有时为了强调某个问题,口气硬一点也没关系。相反,年纪轻、资历浅的领导,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语气上要注意平和,不是特别需要最好不用强硬词句,指出问题或批评人的时候,更应当谨慎,要使用部下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身是“老基层”的领导,基层经验丰富,对部队情况非常熟悉,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要多用下边的事例,多用事实说话,特别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基层情况要多用一些。出身是“老机关”的领导,长期从事机关工作,大多都很内行,所以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时,要特别注意观点的鲜明、结构的合理、材料的恰当、事例的典型、语言的准确、文字表达的流畅。另外,讲话草稿送审前一定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对领导提出的修改意见,也一定要严格遵照执行,甚至照搬原话。

第二、要有现场感。

运动员在比赛之前,都要提前到比赛场地去练练球,熟悉一下环境。写领导讲话,特别是一些经验不丰富的新同志,最好要到现场去找一找感觉。确实不能到现场的,也要把现场的情况设想清楚。

一是要把握好领导的身份。不同的讲话场合,领导讲话的身份有千差万别,很难把握,必须仔细斟酌,把会场上的人员、成分摸清楚,把领导讲话的角度选准确。比如,召开预备役军官表彰大会,部队领导和地方领导两人的讲话角度就有很大差别。部队领导是在客客气气的历数预备役干部为预备役部队所做的贡献,并表示感谢,而地方领导则是语重心长地要求预备役干部为预备役部队多做贡献。如果把两个人的讲话稿换一下,那就出了笑话。再比如,我在陆军学院任大队政委时,一次外出拉练结束,当着地方领导讲过几句感谢的话,我讲:“向地方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春节快乐。”而我就不能讲:欢迎地方领导到学院做客,也不能讲:让我们两个单位携起手来开创美好的明天。

为什么?因为学院首长在场,学院首长讲这些话合适,我讲就不合适,就不合身份。如果学院首长不在当然我就可以讲了。这种身份的把握,如果不到现场去观察,或是把现场的情况想清楚,则是很难把握的。

二是把握好听众的成分。不同的听众会对不同的问题感兴趣,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写讲话稿时,一定要时刻心里想着听众,不了解群众的需要,你写的领导讲话稿就会缺少针对性,就不能产生共鸣。

不仅内容要对路,方式方法也要对头。我刚调到陆军学院时,学习邓小平三卷,有一个体会交流。我发现学习班里的七十多人有一半以上是教授、讲师,少数机关干部和学员队的干部大部分也都是教员出身,他们的理论修养非常好。为了搞好这个发言,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在学院的图书馆摘抄历史上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观点或是著名的论断。我记得当时的小标题就写了三行,反映很好。下课以后,一个教授以为我是学哲学专业的,还想和我探讨探讨呢。还有一次,在上级组织的学习“三个代表”理论读书班上,我有一个发言,题目是: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团队发展。写讲话稿的时候,我到主席台上坐了一下,当时在座的有很多团政委,他们很可能有一种抵触的心理,“你才调来两三年,又是先进团,又是优秀团政委,你有什么了不起?”根据这种情况,我调整了讲课的角度,用了较多的篇幅讲对照先进团队的经验抓问题,把我去过的十五个团的好的经验、做法一个个地讲出来,把我们怎么向他们学习一条一条地说清楚,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各级领导听了以后反映很好。

三是要把握好现场的气氛。婚礼上的讲话应当是喜气洋洋,追悼会上的讲话悲痛沉重,布置任务的讲话军令如山,授衔仪式上的讲话要庄严神圣,为老兵送行时的讲话要依依不舍,迎接新兵时的讲话热情亲切,对领导老人的讲话尊重有加,毛主席对徐特立说:“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依然是我的老师,以后永远是我的老师。”对部属年轻人的讲话要鼓励呵护,毛主席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一篇好的讲话,既是思想的交流,更是感情的传递,没有感情的讲话是很难让听众听到心里去的。

四、要把握好现场的讲话时间。一个领导讲话时间的长短,不仅取决于讲话的内容,往往更取决于现场的情况,因此就不能完全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办事。比如,今天上午首长召集八个人召开座谈会,发言的人可以算一下,一上午三个半小时的时间,中间休息半个小时,要给首长留出一小时做指示的时间,主持人要客气个二三十分钟,还剩九十分钟。每个人也就是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你讲得长了,效果就很不好。所以,领导讲话稿子写好以后,有时候还要注意提醒领导把握好讲话的时间,否则就影响领导的威信。有一个团的团长讲话不注意时间,战士就编顺口溜说:“听这个领导讲话,上午讲课要带饭,下午讲课要带手电。”

第三、要有说话感

一篇好的领导讲话稿,往往就是一篇好文章。但写领导讲话稿,又与写书面文章有所不同。

一是主题要更加突出。就是说要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热爱什么、讨厌什么,一定要非常清晰。

二是结构要更加简洁。文章的结构不能复杂,一复杂听众往往就会听乱套。比如,有的领导讲话时讲:“我现在讲第一个大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第三点要求的第五个事项”,非听乱套不可。我体会,十几分钟以内的讲话,一般只能有一层标题。一小时左右的讲话也就是两层标题,再多就不够清晰,容易混乱。

三是语言要更加直白。文章上的一句话,我们不明白可以反复地研究。但听讲话的时候,如果听不明白,也就过去了。所以,讲话材料中要减少或者不用半文半白让人难以理解的句子。比如 “颇有好感”、“天空中布满了阴霾”等,要尽量少用。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毛泽东是伟大的理论家,但是他的文章是老百姓都读得懂的,是理论家和老百姓都叫好的。比如,《论持久战》,日本的哲学家读了以后,号啕大哭,说:“文章写得好啊,中国有这么伟大的哲学思想做指导,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而《论持久战》文中的三阶段,防御、相持、大反攻,在中国的老百姓中也是妇孺皆知。再比如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他讲: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没文化的人能听得懂,科学家也觉得它深刻,因为仔细琢磨琢磨,里面大有文章。毛泽东提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问题后,他先给出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的答案,这是客观唯心主义,当然不是正确答案。随后,他又给出了“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的答案,这是主观唯心主义,同样也不是,最后,他才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种一波三折设问式的行文方式,既明了又不给人以多余的感觉,自然大家都会喜欢。

第四、要有新鲜感

人们说,世界上除了古董和朋友以外(还有说老婆的),都是新的好。领导讲话,不属于以上三类,自然也是越新鲜越好。新才能给人以启迪,才能令听众耳目一新。如果总是老调重弹,很难达到讲话的预期效果。

一是思想观点要新。要注意关注和研究新的形势、新的动态、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对老情况、老问题也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做到温故而知新。例如,我在当指导员时,有一个介绍连队全面建设的一个经验发言。连队工作经验很多人都写过,出新比较难。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我列了这样几个标题,大题目是《选准工作突破口,走活连队一盘棋》,小题目分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活”字上找出路,军事训练要在“量”字上做文章,后勤工作要在“保”字上下功夫,党支部建设要在“硬”字上去努力,连队工作要在“全”字上去把握。这个经验一介绍,当时大家都感觉比较新颖。再比如,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一改历史上人们一贯认为雍正是暴君的观念,客观地反映了雍正呕心沥血、铁面无私的形象,给人以一种不同于往常的感觉,所以电视剧播出后,反响强烈。

二是事例要新。举例子的时候,要尽可能用典型的、不为人们所知道的。比如,一次我们听一位博士演讲,大家反映很好,他的观点并不新鲜,但是他走南闯北、周游世界,运用了大量我们平时掌握不到的例子,使人感到有新意。在给领导写讲话稿时,如果你总是使用一些大家常用的例子,往往会给人领导孤陋寡闻的感觉。

三是表达方式要新。可以适当的使用排比、对仗、比喻等修辞方法来更新你的表达方式。比如,有的领导在部署或总结工作时常用数量概括法,如“我们要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强化三种意识,确保六个落实”,往往让人好听好记,觉得新鲜。首长来汇报工作时,我发现开头几句话几乎都是这样几句:首长在百忙之中,冒着酷暑来到我们单位,是对我们全体官兵的关怀和厚爱,我代表首长机关向您表示热烈的欢迎。领导听的多了,心里会比较厌烦。一位首长到我们团检查工作时,我用了这样一个开头,我说:“首长前年春天到我团视察时,做了重要的指示,我把首长离开我们团这两年三个月零二十八天解决主要矛盾、推动团队发展的情况向首长做一汇报,希望首长批评指导。”我看到首长一下子眼睛就瞪起来了:“这小子对我这么尊重啊,我走了两年三个月零二十八天都记得这么清楚。团队有新发展,我可要仔细听听。”

推荐第5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一、起草领导讲话应掌握的要领

有的同志经常说,“领导讲话很难写,特别是很难写好,要想写好,有什么窍门?”我的回答是:文无定法,没有什么窍门可找,但确实也有规律可循,有可以掌握的要领。也就是古人讲的“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1、了解和掌握领导讲话的类型

(1)为传达上级领导机关会议精神时所召开会议上的讲话。这种讲话,一般来说是先传达上头精神,然后单位领导同志讲话。中心内容主要有三点:

①对领导机关会议精神的理解程度,应从哪几个方面把上级精神吃透。

②把上级要求与本单位的情况结合起来,提要求,明政策,交方法。

③把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交待清楚。抓住这三点,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写,就可以写的好些,起码不会不着边。

(2)在本单位召开的会议上的讲话。主要有三种情况:①会议一开始就讲话。②先学习文件或汇报工作,会议中间讲话。③先交流经验,后讲话。这三种会议讲话的写法是不同的。

第①种会议上的讲话(会议一开始就讲话):一开始就可以分析形势,部署工作。比如综合性的工作安排,可以把前一段做了哪些工作,主要成绩、经验是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要抓好哪些工作等讲清楚。又比如作专题性的工作安排或部署一项新的工作,可以在一开场讲清这项工作的意义、要求、方法等。

第②种会议上的讲话(先学习文件或汇报工作,会议中间讲话):要把会议上学习的成果和对工作分析的一些情况、问题写进去,然后提工作的部署和意见。

第③种会议上的讲话(先交流经验,后讲话):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交流会上交流了哪些情况和总结了什么经验。②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③提出任务、要求、作出工作部署。

(3)一些例行会议上的讲话,如党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及其它一些代表会议,其主要内容是总结工作,报告成绩、经验和问题,并提出新设想,提请会议审议。

我们掌握了这些讲话的类型,一旦接受了任务,就可以考虑应当写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扣准主题列出纲

列提纲,要反复思考,精心琢磨,不仅有大框,还要有小框,每一小框写几层意思,哪层里边讲到什么样的高度、深度、新意等,都要列出来。“高度”:主要是站在理论的高度和领导的高度。“深度”:主要是把为什么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哪些是是、哪些是非都讲明白。“新意”:主要是提出新的问题,确定新的观念,运用新的语言,也就是一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知识、新概括、新见解。提纲应尽可能地详细些,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制约,防止跑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另一方面也为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提供了“毛坯”。如果不注意这些,有两种可能要发生:(1)写出来的提纲通不过。(2)写出来的讲话质量不高。

3、写出本单位的特点来就是把上级精神以及部署的任务、措施、办法等具体化。(例:基层单位报总结)

4、要把形势和任务写清楚

一些重要的会议讲话,要讲形势、摆任务,因此在撰写时要下功夫写形势和任务,

不然讲不清楚。讲形势: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认真地分析。摆任务:根据上级会议精神,重点讲怎么领会,怎么样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多讲具体的要求和拿出一些带有改革性的办法来。

5、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如果时间充分,应当在写初稿之前,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到找一些人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初稿形成后,打印出讨论稿,征求意见,然后进行修改,以提高质量。文稿是改出来的。一个人想得再周到、再细致、再全面,也难免存有局限性,几个人在一起议一议,互相启发启发,开阔开阔思路,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党委文字材料,与其他文字材料相比,更讲究思想性、全局性、严谨性和规范性,更强调高度、深度和新意,因而有其特殊的要求。党委文字材料需要非常严谨,非常规范,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做到炉火纯青,多一字累赘,少一个字是缺陷。有人形象地说,城市建设一个字(拆),医生大夫一个字(豁),文字材料一个字(改)。

二、起草领导讲话要摸准领导的意图、掌握领导的风格

对起草讲话来说,领导的意图就是讲话稿的主旨。起草者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准确地领会、表达领导意图,创造性地深化、拓展领导意图(干活不依东,累死白搭功)。重点了解和掌握:领导者关于讲话稿“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想法和要求;领导者的思维习惯;领导者的工作方法和性格特征;领导者的语言风格。了解领导意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去揣摩领导的意图。那么,怎样才能揣摩领导的意图呢?我感觉:

一要“跟踪”。对领导在各种场合、不同时期的讲话要多听多记。比如尽可能地参加一些有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及时摸清领导的思路,特别是领导者脱稿讲的话要马上记下来;比如在随领导下基层调研时,对他的的即席讲话,要认真地记录,细心地揣摩。时间长了,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连缀成篇。总的讲,就是要善于从领导零碎的、甚至是随意流露的言谈中发现大话题,不仅听、记,还要用眼睛观察,透过场景、表情、行动,挖掘言语背后的东西,使自己产生联想,借题发挥,由此铺开。

二要“加工”。必须敢于和善于对领导的观点进行加工,经过一番再创作的过程。怎么进行“加工”,通常的手法是:①“升华法”,合理地进行裁剪、装饰;②铺垫法,瞻前顾后,放在一定的语境之中。

三要“交流”。要与领导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比如,通提纲。经常交换观点,平等讨论问题,相互启发,沟通感情,使彼此之间产生“共鸣”,也就是说要知道在不同的场合和会议上,领导想讲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想讲到什么程度,等等。

领导的意图摸准了,掌握领导讲话的风格非常重要。至少要考虑两个方面的一致:

1、讲话稿的措词语气与领导的气质风度相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风度。一篇好的讲话文稿,不仅仅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度,给人以启发和教育,而且还要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个人的气质、风采和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老一辈革命领袖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文稿气势恢宏、行云流水、文采飞扬,使人感受到宏大的气魄和深厚的文化修养;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文稿短小精悍,有的放矢,寓深刻哲理于朴实的叙迷之中,使人感受到务实的精神和果敢的作风。我们就是要把握好领导的这种气质和风度,起草出不同风格的讲话稿,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另外,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运用理论的高度、采用的角度各不相同。越是层次高的领导讲话其理论性原则性越强,讲情、说理、叙事的层次越高;而一个基层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讲话的基点和定位,除符合自己的身份外,关键还应放在知“上情”、明“下情”、抓“结合”上。即掌握上级组织、领导同志对涉及相关事物的讲话、要求;分析把握本单位、部门对同类事物的态度及现状;结合自身特点,搞好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工作,重点是搞好工作的贯彻执行。(上层领导讲道理,下层领导讲

情况。)

2、讲话稿观点的透明度及其表达角度应与领导人爱好相一致。有的阐明观点喜欢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有的喜欢旁敲侧击,拐弯抹角,让人寻味,等等。所以我们在起草领导讲话时应根据其性格爱好确定观点的透明度和表达形式,尽量接近领导人的性格特点。比如说,喜欢“一句一个意思”,就要注意多用单句、短句,做到短促有力,简洁明快。有的喜欢逻辑推理,就要适当选用长句、复句,增加修饰成分,来表达复杂的道理。作为起草讲话的人员,要做到以上两个方面的一致,自身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

1、广博的知识结构。这是写好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讲话稿的关键。

2、细致地心理分析。要多学点领导心理学,在起草之前,对领导的气质、风度、性格爱好、知识、口才进行全面的心理分析。

3、自觉地主体转移。起草之前应该有一个主体转移的过程,也就是起草者要进入领导的角色,当好领导的“外脑”,替领导想问题、提建议、出点子。做到“身价不能高人一头,见解却要高人一筹”。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老老实实做人”)

在这里我着重讲一下自觉地主体转移问题。为了起草好领导讲话稿,在起草讲话时要自觉地把自己摆到领导人的位置,从领导的角度去分析和确立“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怎样讲,不该怎样讲”。形象地说法是“关起门来当领导”,其实质就是模拟领导。模拟的越逼真,就越能对上领导的“口味”。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写作时“演好角色”,平常就得“进入角色”。有句话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承担为领导起草讲话稿的同志,要“不在其位,学谋其政”。要自觉地养成“踱方步”、想大事的习惯。凡领导了解的大事都应当了解,领导考虑的重要问题都应当考虑,尤其要把注意力放在对全局工作的了解和考虑上。但是,无论在平时也好,在起草过程中也好,起草人都要自觉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参谋”与“参与”、“献策”与“决策”、“办事”与“主事”的关系,切记“越位”“犯规”。

要始终牢记是为领导“代言”,“立言”的是领导,讲什么、怎样讲,最终只能以领导拍板决定。这就要求准确地把握好度,一不能自作聪明,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领导的意见;二不能自以为是,当自己的建议被领导否决以后,仍然固执已见,甚至发牢骚,讲怪话,这都是不行的,也是不对的。我平时起草领导讲话时,有一个习惯,就是十分地注意做到“边讲边写”,而不是“边写边讲”。

三、起草领导讲话要处理好两个重要关系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就象盖房子,有好的建筑材料,还要有好的设计框架。因此,一篇精彩的讲话稿,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里说的形式也就是讲话的结构,当然结构是由内容决定的,但只有结构上的巧妙布局,才能增强内容的逻辑力量,为内容增色、增辉。

2、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讲话稿它要宣传观点和主张,这要靠判断和推理,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在观点和材料这个问题上,通常会出现两种毛病:一是占有材料少,观察不深刻,缺乏具体分析;二是缺乏概括,没有高度。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在此基础上,要加以科学分析,对来自实践的认识给予高度概括,分析地越科学,概括得越接近实际,才能达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写文章用材料证明主题,要精挑细选、以一当十,材料越精越好。这很象战场上杀敌,材料是子弹,主题是消灭敌人,如果你一颗子弹就能命中敌人的心脏,就没有必要在胳膊腿上各补一枪。

这里着重讲一下如何摄取观点的问题。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是善于积累正确、鲜明、尖锐、有力的观点。但悉心从领导的智慧中摄取观点是一条捷径。主要有下列方法:

一是从领导的只言片语中捕捉观点。就一个问题、一项工作,或者一项活动,领导者往往阐发一些零碎的、片断地观点。这些观点尽管有时不够全面,不够完整,但往往三言

两语,切中要害,道出实质。对此,要仔细揣摩,认真分析,留心积累,对于新鲜、精辟、独到的观点要努力提炼、修补,储存备用。

二是从领导大段、成篇的讲话中提炼观点。有时领导者对某一问题或某段工作等,有感而发,往往兴之所致,灵感迸发,发表大段、甚至成篇的讲话。这大都是领导同志严谨思考,积累多年的经验之谈,言词有力,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深刻。对此,要根据所讲内容的特点和种类,理出脉络,抽出筋骨,排列清晰,随用随取。

三是要从领导者亲自起草的文稿中采撷观点。有些领导者往往忙中偷闲,自己动手撰写文稿。这些文稿因为出自领导之手,最明确地体现了领导的思想观点,为我们研究领导思想,把握领导观点,提供了最丰富、最直接的材料。从这些文章中采撷观点,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四、起草领导讲话稿要慎下笔

起草人员要从维护团结、维护领导形象和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原则出发,从语出之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慎重对待,用心思考。具体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一个时期总的形势的认识和判断,要实事求是。观察形势,认识形势,应当注意看大局、看主流、看发展,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支流问题说成主流问题。②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要公正客观。特别在总结某一方面的经验教训时,一定要考虑到当时的背景和大的环境,不能单纯用现在的政策、环境去责怪过去的做法。

③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在提法上要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效果,决不能只图痛快,滥用刺激性的字眼。如某单位的领导讲话中出现了“杀无赦”。

④对一些部分同志有误解需要说明、但又不能在大范围直接说明的问题,可不说具体问题,只向有误解的同志发出个信号。比如,在会上领导批评个别人的时候一般不点名批评。

⑤对一些不能回避但又拿不准的问题,从效果出发,留有余地,做到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般来说,讲话应当讲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东西,不熟悉、没有把握的应当等弄清楚了再讲。但有些政治性很强的突发性事件,由于时间紧急,来不及搞得那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讲话稿应写的含蓄一点、辩证一点,千万不能鲁莽从事,说过头的话。

⑥对一些必须落实、又不能搞强迫命令的问题,要全面考虑,慎重下笔。要“用轻松的话,讲严肃的事。”

五、如何提高讲话稿起草质量

讲话稿的起草,要做到既要体现上级政策和单位领导的意图,又要符合客观实际,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新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是要变写稿为想稿。人们常说,搞文字材料辛苦。我认为辛苦就辛苦在想上。接到任务,一挥而就、落笔生花,是人们对一些“秀才”的赞语。实际上,任何文字材料,外在表现是“写”出来的,实质上首先是“想”出来的。李瑞环讲“不是文字上搬来搬去,而是脑子里想来想去”。建议大家学习一下他的两本书。一本是学哲学、用哲学,一本是辩证法随谈。写作水平首先是思想水平决定的,有多高的思想水平,才有可能写出多高理论水平的文稿。可以说,“想”是“写”的前提,“写”是“想”的表现。接到一个任务,弄清来龙去脉之后,必须认真地构思。要从创新上想,克服一般化,领导讲话不能让人一听就感到没有什么新意,老一套;要从指导性上想,领导讲话的重点是什么,对象是什么,要有针对性;要从语言的运用上去想,使语言既精炼又有力;要从结构上想,做到更合理简炼,等等。想稿的过程就是酝酿准备的过程。这是起草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脑子从来不能有清闲的时候,上班想,下班想,白天想,晚上想,甚至深更半夜一轱辘爬起来记下夜间所想。(如党委交办的,青年所盼的,就是我们团支部要干的。)同时,不仅要想领导之所想,还要想领导之未想。领导想说的,群众想听的,就是我们要写的。

二是要变模仿为创造。模仿对初写讲话稿的人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入门的有效办法,也是学习写作、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但简单地模仿适应不了高层次的需要,出不了特色,出不了高层次的成果,领导也不会满意。从模仿到创造是一个飞跃,它需要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从上情到下情的结合上加以分析提炼,提出有特点,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要求。创造有个视野问题、水平问题,但首先是责任心的问题,是想不想创造的问题。创造不能生编硬造,更不能生搬硬套,要合情合理,顺其自然。在召开一个会议之前,要做到三个超前:筹备酝酿超前,调查研究超前,材料准备超前,尽最大可能比领导想得更早一些、更细一些、更深一些。

三是要变堆砌为推敲。有的讲话稿乍看还可以,但如果细心地分析,就感觉不对头。问题出在哪里?关键是一层层写什么,没逻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头上一句、腚上一句”“驴唇不对马嘴”,这就是动脑不够,堆砌造成的。用心分析,好的文章,在层次上都有内在规律,一层接一层,一环套一环,条条是理。这就要求我们写讲话稿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要根据领导讲话的内容,理出若干层次,或是从低到高,或是从小到大,或是从虚到实等等,要有规律性,有层次感。起草人员只要下了真功夫,用心思去写,就一定能够提高起草文稿的质量。

四是要做到八忌。①忌闭门造车。②忌道听途说。③忌夸大其词。④忌妄下结论。⑤忌移花接木。(移时间、移地点、移过程、移结果)。⑥忌用语模糊。⑦忌孤芳自赏(愚蠢的乌鸦才认为它们是鸟类中最美丽的,真正美丽的凤凰总是不断地清洗着自己的羽毛。)⑧忌掠人之美(把别人写的当作自己写的东西)。

写作三个部分:导语、主体、结尾。导语要简明,主体要详尽,结尾要升华。

最后要注意用五个标准来衡量讲话稿的质量: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

推荐第6篇:怎样起草领导讲话稿

怎样起草领导讲话稿

尹农钢

起草领导讲话稿,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也并非神秘莫测、无从下手,其中亦有一些规律可循。我在起草领导讲话稿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五点,现提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第一,领会意图要准。古人言:“百智之首,知人为上;百谋之尊,知时为先;预知成败,功业可立。”起草领导讲话稿,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少做无用功。如何领会领导意图,有以下四种途径:一是自己揣摩,二是请教相关领导,三是求教同事,四是当面聆听领导教诲。有的领导在部署讲话稿起草任务时,喜欢把文秘人员召集起来,当面指明主题,提出具体写作要求,这是把握领导意图的绝佳时机,也是一条捷径。今年9月份,我接到起草市委领导在全市各界人士中秋茶话会上的讲话稿的任务。领导事先也没有明确讲什么内容,于是我就从政协如何围绕构建和谐淮北发挥作用的角度切入,以最快速度草拟了这样一个讲话提纲:所谓“和”,首先有“天人合一”之义,希望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优势,多谋科学发展之策;所谓“和”,也有和衷共济之义,希望政协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优势,广聚团结和谐之力;所谓“和”,又有平和淡定之义,希望政协充分发挥地位超脱优势,保持平淡谦和之心;所谓“和”,更有“协和万邦”之义,希望政协充分发挥交往密切优势,善为维护统一之举。写罢感觉比较满意,兴冲冲地送给领导审阅,谁知领导看后不置可否。我犹如当头被泼了一盆凉水,立即意识到提纲不合领导之意。我赶紧又构思了一个“今年是„„之年”三个排比句的提纲,并主动向办公室分管副主任请教。在他的帮助下,最终草拟出“中秋节是一个喜庆丰收的节日,中秋节是一个憧憬未来的节日,中秋节是一个团圆和谐的节日”这样一个更富新意的提纲,呈送市委领导审阅,并一次性顺利通过。第二,搜集资料要全。搜集资料是起草领导讲话稿的重要环节。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之前,不了解相关信息,不掌握基础材料,不做到心中有数,肯定写不出好的讲话稿。平时要注重从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搜集资料。一是制作剪贴本。一把剪刀、一瓶胶水、一个剪贴本,是我平时读书看报的最爱。几年坚持下来,整理归类了十多本,用时十分方便。二是摘抄笔记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看到或听到好的词语或段落要及时记录下来,空闲时随手翻翻,使用时信手拈来。2006年年底,我在一外地市政法综治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中,偶然看到该市总结出“十个确保”的年度政法综治工作目标,感到很有借鉴意义,当即信手摘录下来。今年9月下旬,我市召开综治委全会,研究部署十七大期间的稳定工作,我立即找到原先摘录的笔记,把“十个确保”浓缩转化为更符合淮北实际的“六个确保”,即确保不发生重大敌对势力渗透破坏事件,确保不发生暴力恐怖事件,确保不发生“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进京滋事、在当地聚集闹事和非法插播事件,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刑事犯罪案件,确保不发生非法进京赴省越级上访事件,确保不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恶性群体性事件。写进领导讲话稿后,被领导欣然接受,并成为指导我市十七大召开期间稳定工作的共同目标。三是保存讲话稿。平时遇到好的领导讲话稿,一定要认真研读、深入思考、潜心揣摩,并且作为资料妥善保管,日后定能派上用场。

第三,拟定提纲要新。拟定领导讲话稿提纲一定要有新意,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富有新意的领导讲话稿,其提纲均有独特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就事论事模式。提纲紧紧围绕工作,以一个主题句为引领,全面进行阐述。如淮北市委原副书记张裕发同志于2003年4月18日在市委保密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为:“第一,开创新局面,要对保密工作形势有新认识;第二,开创新局面,要在机制创新上有新思路;第三,开创新局面,要在重点工作上有新突破;第四,开创新局面,要在服务大局上有新举措;第五,开创新局面,要在组织领导上有新加强。”按此讲话提纲写就的讲话稿,观点、

内容、形式、语言俱佳,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肯定。另一种是借题发挥模式。提纲紧紧围绕讲话主题,进行发散思维,阐述基本观点。如市委副书记殷光临同志去年在全市人民防空会议上的讲话提纲只有三句话,引用三句成语,颇有新意。第一句话是,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第二句话是,有备无患,忘战必危;第三句话是,凡谋之道,周密为宝。又如,他在全市各界人士中秋茶话会上的讲话提纲,围绕政协的“协”字做文章,读来新意跃然纸上:“第一,所谓相‘协’,首要之义为协商;第二,所谓相‘协’,又有协力之义;第三,所谓相‘协’,也有协和之义;第四,所谓相‘协’,还有协同之义。”这样的讲话稿,标题很新颖,观点有新意,领导愿意讲,听者乐意听,肯定是一篇成功的讲话稿。因此,起草领导讲话稿一定要在提纲上下功夫,平时多想一想、多悟一悟,力求观点新一点、标题亮一点、用词美一点、层次高一点。

第四,内容起草要活。“兵无常式,水无常形,战无常法”。起草领导讲话稿也是如此,必须把握一个基本的原则性要求,那就是要适应领导口味。领导的讲话风格,决定了讲话稿内容起草的风格。有的领导喜欢用平常套路,有的偏爱用数字,有的则对旁征博引感兴趣。因此,要根据领导讲话的不同风格,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写作手法,尽量让文稿内容体现领导的风格。一般来说,一篇领导讲话稿主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首先,从开头部分来看,常见的写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简洁式,如党代会和全会报告的开头都是固定模式:“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再如,有的开头只简要概括会议内容,再强调讲几点意见或讲几句话过渡一下,形式非常简洁明了。另一种是复杂式,如开头点明会议任务、总结会议情况、讲几点意见,或是点明会议任务,肯定工作成绩,指出工作不足,阐述重要意义,总结会议情况,再讲几点意见。其次,从中间部分来看,常见的写法有三种:一是常规式,即亮明主要观点,阐述重要意义,提出具体要求;二是直陈式,即亮明主要观点,直接提出要求;三是复杂式,即亮明主要观点,用大段篇幅阐述重要意义,最后概括提出几点原则性要求。第三,从结尾部分来看,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然式结尾,即主要观点和要求讲完后,自然结束,不再另起一段写结尾。另一种是号召式结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引用他人言+号召;二是运用对偶句+号召;三是阐述重要性+号召。

第五,成稿审核要严。成稿审核要严格把好三道关。一要把好标点字词关。就是通常所说的“拣虫子”,把文稿里的错误标点符号、错别字和歧义词等“小虫子”拣出来,减少低级错误,减少文字差错率。二要把好观点层次关。就是通常所说的把好“政策关”、“政治关”,审核观点是否正确,层次是否清晰,用词是否妥当等,避免犯“政治性”错误。三要把好文稿格式关。就是通常所说的“脸面”问题,看标题、日期、字体、版式有无错误,力求完美无缺。去年,我市召开第六次党代会,会上需要印发一篇市委书记花建慧同志的讲话稿。为了确保这一重要讲话稿无任何文字差错,我们秘书组的几位同志在讲话稿印制之前又轮流校对了一遍,大家均表示准确无误。在即将开印之前,我又习惯性地拿起讲话稿仔细校对起来,期望最后有所“发现”,果不其然,文稿中“魅力淮北”被错误地写成“魁力淮北”,随后我将这一“重大发现”悄悄告诉其他同志,并及时作了正确修改。当时,从他们由惊愕转而赞许的目光中,我又一次深刻感受到成稿审核的重要性。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起草领导讲话稿的唯一捷径,就是不怕吃苦、多写多练,唯有长期笔耕不辍,才能最终修成正果。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市委办公室)

推荐第7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良好的写作功底是写好讲话稿的基础,但给领导写讲话稿又不同于普通的写作。自己的文章是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抒发的是个人思想感情,而给领导写讲话稿是借助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组织 能力,来表达领导的意思 。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我们服务的对象。写出的讲话稿即简洁,生动,符合特定的讲话环境,又能尽可能符合领导的口味,展现领导的个人魅力。要做到如此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打好基础,借鉴经验,认真揣摩,注重积累,逐步提高自己的写稿能力。

大家知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职能,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发布公文、直接指挥等等,但最普遍、最常用、最大量的是召开会议。开会就要讲话,起草一个好的领导讲话稿,对于鼓舞士气、凝聚民心、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今天主要根据参考的资料和自己的理解讲以下六点:一是领导讲话稿的概念;二是基本分类;三是主要特点;四是基本要求;五是应注意事项。

一、领导讲话稿的概念

所谓领导讲话,就是领导者为实施领导,在各种会议上所作的指示性发言。那么领导讲话稿,当然也就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所作的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领导讲话稿是领导者从事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领导讲话稿的基本分类

领导讲话稿适用范围相当广泛,种类也比较多。一般可分为三类:

(一)导向性讲话。会议开始时,就召开会识的背景、缘由、目的、开好会议的要求发表讲话,多是以会议主持人或执行主席身份讲话;会议进行中,就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结合有关文件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话,引导与会者用文件、上级指示精神统一认识。

(二)指导性讲话。在大会工作报告之后,对会议的中心议题作重点阐发,结合当前形势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向与会者提出应当怎样分析和认识一些具体问题。其中往往提出对某些实质性问题的处理原则,具有明显的指示、指导性质。

(三)总结性讲话。可分为阶段性总结和会议总结讲话。在会议进行中所作的阶段性讲话一般是按会议议程,在转入下一议程之前,就会议已经讨论的问题,针对讨论中的发言、讲话情况作客观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作为阶段小结;在会议结束时,对会议进行总结,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和要求。

按照所参加会议的性质,也可以分为工作会议的讲话稿、专题会议的讲话稿、代表大会的讲话稿、座谈会的讲话稿、研讨会的讲话稿等等。

三、领导讲话稿的主要特点

一是权威性。讲话历来是政治家和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领导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和发言,目的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实施本级的决定,对分管的工作提出的科学性、指导性意见。因此,领导讲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全局性、综合性、指导性、有效性。领导者职务的不同,讲话的权威效果也不同。

二是思想性。领导讲话要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起点要高,立意要深,这样才能让人思考,让人信服,让人知道其所以然,从而打动听众,不然人家听你讲什么?

三是鼓动性。领导者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部署某项任务、针对形势、问题或某种思想动态,展开富有启发性、示范性的议论,提出目标,发出号召,通过讲话起到激励、鼓动的作用。因此,领导讲话具有鼓动性。

四、起草领导讲话的三点要求

(一)避免雷同。领导者参加会议应邀讲话,常常会遇到多位领导人讲同一个问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重复讲,势必使听众失去兴趣,会场将产生无人关注的局面。起草人员应预先考虑到这一点,在避免雷同上下功夫,使领导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观众,收到好的效果。一般来讲,独辟蹊径会避免雷同现象,常常也会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有些会议的主办单位分头请领导出席并讲话,所送的是相同的背景材料,缺乏总体设计,起草讲稿很可能重复。避免雷同确实需要动脑筋、想办法。一般说来,撰稿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可根据领导者的特定身份就会议的主旨阐发观点,展开议论,这样可较为自然地成为“一家之言”;二是适当变换议题的角度,用独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阐发观点,使人耳目一新;三是选择那些富有新意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审美活动和求异思维的需要,使听众开拓视野,回味无穷;四是会议组织者要有总体设计,撰稿人不仅要拥有会议背景材料,还应该和会议组织者研究讲话的内容、侧重点。避免重复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撰稿人预先着手,多角度展开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论述,以使领导讲话独具色彩而富有成效。

(二)独树风格。领导讲话最忌千篇一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每个人都有的异于他人的品格,异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风格、个性。领导讲话也要有风格、个性,这是客观实践所决定的。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千人一面。领导者的讲话只有突出个性,才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从而使讲话化作听众的意愿和自觉行动,成为促进工作目标实现的强大动力。如果整篇讲话都是文件搬家、照抄报纸,那么听众的感觉便始终处于麻木的、未触动的状态。毫无新意的讲话,只会使听众越来越没有耐心。任何一篇成功的讲话稿都有其独具的风格,或真挚细腻,或警喻深刻,或文采飞扬。起草领导讲话,不应拘于一章一法的限制和束缚,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而随时变化,不仅要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要生动活泼、文采盎然这样可使讲话更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

(三)适当调剂。由于会议不同,领导的讲话有长有短,如果是遇到长一些的讲话,一般来讲与会者会感到疲劳,精力往往不会象开始那样集中,特别是到会议最后,主要的东西已经讲完,听众的情绪开始松弛下来,以至台上开大会,台下开小会,抽烟、闲聊、打瞌睡,

甚至有的收拾东西准备走人。这样,讲话就需要调剂情绪和气氛了。对这一点,撰稿人也要预先考虑到,适当在较长的讲话中增加一些“调剂品”,激发听众的情绪和注意力。运用即兴调剂要因领导讲话的内容而变化,因听众不同而变化,有时用在开头,有时用在中间,有时用在结尾。讲话即兴调剂是领导者机智灵活的表现,能够很好地借鉴使用调剂艺术将使领导讲话自始至终保持活力,富有吸引力。

五、起草领导讲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起草领导讲话是一项重要的辅助决策活动,是一种代言行为,也是一项复杂的劳动过程。领导讲话稿是用以指导工作的,稍有松懈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起草领导讲话责任重于泰山。不在其位,要谋其政。要关起门来当书记,当县长、局长。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一种主动服务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要想到,能够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领导服务,为人民服务,是一种机遇、一种荣誉,是自身价值的展示,应该抓住时机,为之献身。

(二)要切实吃透上级精神

领导讲话一般都是传达落实上级文件或会议精神的,本单位开展一项工作也必须保持和上级精神相一致。所以,一定要明确上级精神,总体上讲的什么,重点是什么,当前做什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都要反复学习,紧紧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为写出高质量的讲话稿打下基础。如何吃透上级精神呢?要注意准确归纳。因为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往往博大精深,要善于抓住中心,把握主题,突出重点,否则就会觉得句句都重要,难以取舍,不得要领。一方面不能照搬照抄,但同时对基本精神、关键论述等也必须适当学用。关键要掌握好一个“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起草文稿时,着力研究上级精神,深刻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政策准确全面,引用政策原汁原味,落实政策不折不扣,确保上级精神在文稿中得到切实体现。二是在文稿审核时,看其内容是否符合上级精神,所提措施办法是否与现行政策相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做到贯彻上级精神全面不变形,体现上级政策规定具体不走样。

(三)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起草领导讲话稿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属于一种被动型写作。要想以己之笔写出领导的心中所想,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把领导的意图吃透、弄准。认真按照领导思路打磨文稿,做到领导的思考深入到什么层次,讲话稿就准确表达到什么层次;领导的指向触及到什么方位,讲话稿就准确跟进到什么方位;领导的要求具体到什么程度,讲话稿就准确反映到什么程度。要进一步明确讲话稿写作与领导意图的关系。讲话稿一般是授命写作,也就是“命题作文”。讲话稿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要明白领会领导意图主要途径: ⑴学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重要规划,了解每个时期突出强调的方针政策。这是因为领导意图从本质上讲是党、国家和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把握住这个方面就会把握住领导意图的总体。 ⑵主动扑捉机会参加一些会议,了解一个时期上级领导拟安排的工作重点、原则、要求、措施,掌握领导层的活动意向和动态。领导的行政活动是领导意图的具体体现形式,了解了领导活动动态,有助于加深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把领导意图具体化。⑶要熟悉领导者的领导习惯。领会好领导意图,还应熟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常用工作方法和讲话习惯。这里所要讲的并不是习惯的好坏问题,是讲话者自身一些特有的东西。讲话和报告类的文字材料,由于是领导者亲自讲,因而要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讲话习惯写作,使文稿与讲话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起来,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要大量搜集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饮”。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如同搞建筑必须有水泥钢筋、木石砖瓦等建筑材料一样。起草讲话决不可凭主观想象,而是要建立在充分素材的基础上,实

际上是对素材的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的过程。搜集素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要有众多的文本材料,另一个就是平时多注意思考,进而形成有独特见解的观点群。

⒈ 注意平时收集分析材料。收集材料,就是掌握素材,包括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

动事例及重要思想观点。

⒉ 是广开材源,积累第二手材料。即收集一些与所写公文有关事物的变革情况,以便

分析其发展变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有见解的观点。报纸、文件、会议材料,信息、简报等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等等,都可及时记下来,分门别类,积累起来,用时非常方便。

(五)要认真细致地构思谋篇

构思谋篇非常重要。比方做衣服,没有衣料不行,但有了衣料,剪裁不好也不行,甚至会把衣料给毁掉了。起草文稿也一样,即使有了必要的材料,如果结构安排不好,仍然写不出好的文稿来。设计好文章结构。安排结构要考虑到以下四点:第一,全面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第二,层次段落要围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第三,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领会和接受。第四,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布局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列书面提纲。提纲是详是略,应根据文稿内容需要和作者的行文习惯而定。二是打腹稿。虽没布局成文,但中心有个轮廓勾画,短一些、急一些的文稿多采取这种办法。

(六)要精益求精地反复修改

文稿草就之后,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搞好修改。因为一遍写出的稿子往往来不及仔细推敲,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少问题是在修改中发现和订正的,不少内容是在修改中充实和完善的。即使起草时字斟句酌,也毕竟只是一时之功力,一人之智慧,仍要进行反复修改。只有反复推敲,精雕细刻,才能成为精品。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文字频改,工夫自出”。修改一遍,就会有一次提高。反复修改之后,要提前把讲话稿送到领导手中,以便于领导查漏补缺,提前熟悉讲话内容,充分准备,从而使讲话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撰稿人还有必要主动听会,感受会场效果。会后主动征求与会者的意见,虚心、诚心地听取各方面对领导讲话的反映,取长补短,以便下一次把讲话稿写得更好。

总之要写好领导的讲话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练,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的提升自己的写稿能力,全面满足自己的工作需要,最终达到自己有信心,领导很放心,成为一位合格的写稿者。

王绵合

推荐第8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领导讲话是领导参与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基层领导,无论是机关领导还是企业领导,只要做领导工作,就离不开讲话。在某些场合,领导即兴讲话,不需要讲话稿;但在正式场合,为了提高讲话质量,需要事先拟写好讲话稿或讲话提纲。由于领导公务繁忙,一般需由秘书人员代拟讲话稿。所以,掌握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方法,是每个秘书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这里就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工作,试论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领导讲话稿的类别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 3 类 22 种。

(一)会议类讲话稿

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这一类。

1.党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

2.会议开幕词。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

3.会议闭幕词或会议总结讲话稿。主要是总结会议的收获,要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富有号召性。

4.工作会议讲话稿。根据既定的会议内容讲对某一项或几项工作的要求。要讲得鲜明、透彻、实在。

5.动员会议讲话稿。主要讲进行

某项工作的意义和方法。要讲得入情入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

6.庆功会、表彰会讲话稿。主要是概括、总结、肯定受表彰单位或个人的成绩和经验,对其进行表彰、鼓励,对面上提出学习、推广的要求。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

7.庆祝会、纪念会讲话稿。根据庆祝、纪念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讲得客观、准确、实际。

8.专题报告会的报告。如学习理论心得报告,外出考察报告等。内容要有厚度、深度,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9.碰头会、汇报会讲话稿。根据碰头、汇报的情况,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强调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要有具体要求,有力度。

10.现场会、经验交流会讲话稿。充分运用与会人员看到和听到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要求

学习、推广,促进工作。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号召力。

11.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讲话稿。根据与会人员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工作或进一步研讨的意见、要求。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和条理性。

12.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讲“实”,不要讲“虚”;要讲“适”,不要讲“过”。

13.在新旧领导工作交接会议上的讲话稿。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会议讲话稿。在这种会议上往往有三个讲话,一是卸任领导的讲话,一是接任领导的讲话,一是上级领导的讲话。卸任和接任领导的讲话,都要讲得谦虚、诚恳,并有表态的意思。上级领导讲话,则要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推荐第9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领导讲话是领导参与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基层领导,无论是机关领导还是企业领导,只要做领导工作,就离不开讲话。在某些场合,领导即兴讲话,不需要讲话稿;但在正式场合,为了提高讲话质量,需要事先拟写好讲话稿或讲话提纲。由于领导公务繁忙,一般需由秘书人员代拟讲话稿。所以,掌握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方法,是每个秘书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这里就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工作,试论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领导讲话稿的类别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 3 类 22 种。

(一)会议类讲话稿,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这一类。

1.党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

2.会议开幕词。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

- 112.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讲‚实‛,不要讲‚虚‛;要讲‚适‛,不要讲‚过‛。

13.在新旧领导工作交接会议上的讲话稿。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会议讲话稿。在这种会议上往往有三个讲话,一是卸任领导的讲话,一是接任领导的讲话,一是上级领导的讲话。卸任和接任领导的讲话,都要讲得谦虚、诚恳,并有表态的意思。上级领导讲话,则要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二)宣传类讲话稿,这是出于宣传某种主张、某项工作、某件事情的目的,在非会议场合的讲话稿。

1.通过广播发表讲话。这种讲话形式在战争时期经常运用,毛泽东、朱德等都曾通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解放区军民,对全国同胞,也对敌军发表过多次广播讲话。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同志也经常采用这种讲话方

- 3须有别于一般的讲话,要措词严谨,具有文采,形成书面。

以上分类,主要是从讲话的场合、对象、用途的不同而划分的。对于领导讲稿的种类,还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比如,可以讲话方向的角度来划分,分为下行、平行、上行三类。下行讲话即指对下级的讲话;平行讲话即指那些礼仪性的讲话,向兄弟单位介绍情况和经验的讲话,在邀请会、协作会上的讲话等;上行讲话即某一级领导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发言,这对于上级来说显然不能算领导讲话,但对于本级秘书人员来讲,则是需要自己帮助起草和整理的‚领导讲话稿‛。从讲话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总结性讲话稿、部署性讲话稿、号召性讲话稿、辅导性讲话稿、应酬性讲话稿等多种。从讲话稿的规范与否来划分,还可以分为规范性讲话稿、(如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非规范性讲话稿(其他讲话)或正式讲话稿、非正式讲话稿等等。怎样分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讲话的内在需求,把握住它们的基本风格和特点,使自己写出的讲话稿具有强烈的‚文体感‛,起到‚以文辅政‛的作用。

二、领导讲话稿的效用

各种不同种类的领导讲话稿有共同的普遍效用,又有其各不相同的特殊效用。起草领导讲话稿,首先要摸清领导要讲什么,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搞清楚了这一点,文稿的起草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起草工作

- 5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才是硬道理‛,‚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0-383页)等,这些十分重要而深刻的论断,提高了全党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

4.解放思想。如邓小平1977年5月24日关于《‚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谈话,同年 7 月 1 日关于《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讲话,指导和推动全党从‚两个凡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跨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5.鼓舞士气。如邓小平1978 年 3 月 8 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首先讲:‚今天能够举行这样一个在我国科学史上空前的盛会,就清楚地表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肆意摧残科学事业、迫害知识分子的那种情景,一去不复还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82页)并在讲话中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真理,对建国28年来的科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给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这篇讲话稿宣告了‚科学的春天‛的到来。

6.申明观点。如邓小平在 1988年 9 月 5 日会见捷克总统胡萨克和 9 月 12 日听取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

- 7不是又在收‛、‚是不是会妨碍百花齐放‛等疑问,澄清了某些模糊认识。

12.增进友谊。如邓小平1984 年 3 月 25 日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的《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的谈话,以及历次同其他外宾的谈话,都起到了这种作用。

抽象地讲,领导讲话稿的效用仅是指可能产生的和应当产生的效用和作用,是理论上的,具体到实践中,这些效用能否产生或产生多大,要看领导讲话精神的落实情况。但是我们首先还是要把领导讲话稿写好,要使领导讲话稿具备产生某种效用的前提条件。如果讲话稿平平淡淡,甚至文不对题、谬误百出,那就根本不会产生积极效用,甚至会产生负面效用。

三、领导讲话稿的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就是谋划讲话稿的篇章结构。就像搞建筑,首先要精心设计,画出略图、详图,再照图施工,方能盖起高楼大厦。

谋篇要围绕主题。领导讲话稿的主题通常是由领导同志来定的,秘书人员要做的,是围绕这个既定的主题,谋划最能表现这个主题的篇章结构。许多领导同志既交待主题,又交待篇章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起草人员要积极地参谋,予以具体设计和完善。

一般来讲,领导讲话稿可分为五部分,即标题、称谓、

- 9关系。如邓小平1979 年 11 月 2 日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所作《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挥党的优良传统》的报告,讲了三个问题:⑴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⑵认真选拔接班人;⑶切实关心群众生活。这三个问题之间显然是并列关系。

(二)自然式

即讲话不分板块,只分若干个自然段,多数是依照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如邓小平1985 年 3 月 7 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讲话之后,又即席作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讲话,记录整理出来的讲话分四个自然段,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第一段提醒大家要做到‚四有‛,并强调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第二段专门讲理想;第三段主要讲纪律,谈理想和纪律的关系;第四段强调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也有的讲话内容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如邓小平1980 年 11 月 20 日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所作《对二野历史的回顾》的谈话,基本上是按二野历史的时间顺序讲的。

(三)提纲式

即像列提纲那样,在一篇讲话中讲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开头有一个主题句,每个问题的篇幅都很简短。如毛泽东 1949 年 3 月 13 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结论中关

- 11稿有了大观点,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中观点、小观点。正如构筑房屋除了要有大梁,还要有檩、有椽一样,搭起骨架,再配之以材料,才能完成工程。一般地说,以‚板块式‛构思的讲话,每一板块要有一个‚中观点‛,每一板块中的每一段落又要有一个‚小观点‛。锤炼观点是起草讲话稿的关键战,又是攻坚战。锤炼出了观点,组合了观点,讲话稿的起草就完成了一大半。这里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观点要正确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什么叫‚正确‛?就是要符合‚两情‛。一是要符合‚上情‛,即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部署、指令。二是要符合‚下情‛,即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这一点并非多余,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确有一些地方领导同志常常讲出一些与上相违背、与下相脱离的观点。比如,在 1992 年初小平南巡谈话精神下达以后,有的地方领导同志还在强调区分姓‚社‛姓‚资‛问题。1984 年中央部署开展治理整顿,目的是控制经济工作中投资过热、投资规模过大的不健康趋势。但是有的地方经济长期落后,没多少投入,没搞什么项目,也非要‚大整顿‛、‚急刹车‛。某地领导同志为了表示贯彻中央精神的‚坚决‛,在讲话稿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有枣没枣打三杆子‛。这句俗语是说不管有事

- 13作实施领导的方法。三个观点呈递进关系。其中关于‚职责‛部分又分为三个‚小观点‛:⑴抓政策;⑵抓改革;⑶抓协调。三者呈相互配合的关系。又如某领导同志关于抓‚机遇‛的一段讲话,其中分设三个观点:⑴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机遇;⑵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⑶要以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三个观点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深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五、领导讲话稿的材料运用

这里讲的‚材料‛,是指起草者为着既定的起草目的,从各方面搜集、摄取并写入讲话稿之中的事例、知识或论据,是构成‚材料‛(文章、讲话稿)的材料。讲话稿中常用的材料,大体上有三类:

(一)依据类材料。就是发表这一讲话、阐述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包括: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⑵中央和上级的部署、指示。⑶本地发生的重要情况和进行的重要工作。

(二)佐证类材料。就是为讲话中的观点佐证的事实、事例。其中包括:⑴与讲话观点相联系的典型单位的成绩和经验。⑵能够说明观点的实际发生的问题。⑶能够佐证观点的数字。

(三)辅助类材料。就是能够帮助加强讲话的说服力、增强吸引力,可调节讲话口气、活跃会场气氛、提高讲话效

- 15效果也很好。如某领导同志在‚企业评政府‛的讲话中引用了《梁史》中‚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这句古语,简洁、深刻地说明了‚企业评政府‛、‚下评上‛的意义,与会者听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群众语言。在领导讲话中适当用一点群众语言,有时也会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如某领导同志在讲发展农村经济时提出通过横向联合‚发横财‛、通过出口创汇‚赚洋钱‛,巩固发展乡镇企业‚半壁江山‛,推广‚骑着黄牛奔小康‛的经验等等,其中采用了不少群众语言,讲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材料问题需要强调的两点是:第一,材料要积极用,但要服从、服务于讲话的主题和观点,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用理论、语录和中央指示要少而精,不要代替自己的阐述;用各种事例要选用最能说明观点的最典型的事例,要用得贴切,不要以此冲淡了观点;用典故、比喻、古语及群众语言,要用得自然,恰如其分,不要勉强、生硬。第二,用材料,就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古人讲写文章要‚厚积薄发‛,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只有大量占有材料,使用材料时才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才能用上最好的材料。所以,担负起草任务的文秘人员,必须十分注重对材料的搜集、摄取和积累。要多读书、多看文件资料、多搞调查研究、多接触群众,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逐步做到库存丰厚,常备不乏。

- 17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30页)的讲话中的一段: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这段话非常通俗、通顺,最长的句子也才有 11 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很有气势。写讲话稿要能体现出它的基本语言特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写着读‛、‚读着写‛,即边读边写,体验写出的句子是否好读,如果不好读、不上口,即使从文理上能讲得通也要修改。要做到‚通俗易懂‛,首先要做到‚通俗易读‛。关于领导讲话稿语言的基本功特点,还有两种提法需要研究。一种是说领导讲话的语言应当‚口语化‛。什么是‚化‛?毛泽东讲过:‚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所以,不能轻易讲‚化‛。领导者语言要通俗易懂,要多用口语,但通俗中要有庄重、高雅,不能全部用口语,一些口语在写入讲话稿时也要加以改造。领导讲话稿既要有口语的自由、灵活、简短,又要有书面语的规范、缜密、严谨。一种是说领导讲话稿中不要用‚半文半白‛的话。中国的文言文是前辈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其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并已为后人接受的优秀词语。有些词语可以‚拿来‛原封应用,有些则可以‚改造‛应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出

- 19般性的工作,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部署;不是单纯的经济斗争,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紧可慢的事情,而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件刻不容缓、必须立即抓、大力抓的大事、急事。这样,把正面论述转换为连续几个‚不是,而是‛的正反两面论述,把一般句式转换为排比句式,就讲出了新意和气势。

2.进行具体分析。不是一般地、笼统地讲问题,而是展开讲,对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进行具体分析的语言,决不可能是照抄来的语言,因此就很有可能产生出富有新意的语言。如某领导同志在讲一些职能部门转变职能迟缓、企业有不少意见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因:一是有些同志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法》和《条例》,缺乏认真的学习,对新体制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对部门工作如何适应改革的新要求,思想准备不足,工作不得要领;二是有些同志对‚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的思想没有认真贯彻,仍然习惯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抓权、集权‛的作风,习惯于把企业当作政府机关的附属物,对手中的权力恋恋不舍,对既得利益恋恋不舍;三是有些部门只抓业务、不抓队伍,结果管理混乱,队伍中问题很多,有些工作人员仍然在

- 21经典论述。对仗的手法在报告中也用的较多,如著名的‚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还有‚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报告中还有大量的短句,如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等,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等。

5.组合、创造新的词汇。如某位领导同志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讲话,提出了‚强农‛、‚富农‛、‚护农‛、‚活农‛和‚支农‛五项要求,其中除‚支农‛是老话外,其他都是新的词汇。讲话中并分别作了解释,提出:强农就是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富农就是帮助农民实现富裕,护农就是保护农民利益,活农就是深化农村改革、搞活农村经济。这样,这个讲话就很有新意,并为人们所接受。但是,组合、创造新的词汇要注意,一定要出之有理,出之自然,不能生造那些半通不通、使人似懂非懂、受之勉强的所谓‚词汇‛。

(三)领导讲话语言的形式美

形式是内容的依托。讲话语言的形式美可以给讲话内容增色,增强内容的感染力、战斗力。讲话语言的形式美有很多,这里着重谈以下几种。

1.整齐美。这是符合人们传统审美习惯的一种美,它

- 23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全中国六万万人民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努力奋斗!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万岁!

5.连贯美。即连贯地重复用某一个词语,频频敲击人们的视觉,使人听着‚过瘾‛,记得牢固。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几个句子为例(《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 1318点,没有论证;或只有原则要求,没有具体要求、具体措施,没有可操作性。要部署某一项工作,但使人听后仍然搞不清楚要怎样做这项工作。或者没有讲出激励、约束措施,使人感到该项工作做与不做、做好与做不好都没有什么差别。戒‚空‛,一是要看‚实‛的东西有没有。如:领导层并未对开展某项工作进行缜密的研究,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仓促上阵动员,起草人员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情况下,文秘人员应该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建议和帮助领导同志进行这方面的谋划。二是‚实‛的东西已经有了,起草人员能否写进去?这就要在谋篇布局和选用材料上下功夫,要朝‚写实‛的方向努力,要多用‚实‛的材料,不仅要充分反映领导的具体思路,还要加以补充和完善。

(三)戒‚长‛,‚长‛即动辄洋洋万言,啰里啰嗦,拖泥带水,短话长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节奏都在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提出‚戒长倡短‛的要求。在这方面,也要学习毛泽东,他的名篇《为人民服务》只有 800 多字,里边讲了许多名言;他在1957年接见团的三大代表时的讲话只有143字,其中还讲了‚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的警句。

推荐第10篇:领导管理提升讲话稿

公司领导在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上午好!

刚才杨书记对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工作方案进行了布置,明确了我们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工作目标,提出了本次提升活动以“强基固本,争创一流”为主题,以“三横三纵”流程建设和十三个重点专项提升任务为抓手,进一步明晰了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工作方法。虽然在过去的两年,公司也组织开展了一些管理改进项目,但今年开展的管理提升活动范围将会更大,规格将会更高,要求将会更严,因此,我们要切实开展好管理提升活动,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促使公司又好又快的发展。

同志们,在过去的两年里,公司广大干部员工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创造了历史,公司的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在安全上,我们不仅圆满完成T3指标,而且还被武汉市交委评为安全先进单位,公司飞行部被东航总部评为无事故征候优胜单位,飞机维修部连续X年被东航总部评为无事故征候优胜单位,公司2010年获得中南地区安全优胜单位称号,2011年获得中南地区安全达标单位称号;在运行服务保障上,我们的各项指标都跃居XXX前列,获得各级领导首肯;在效益品质上,我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连续两年利润突破XX亿元。今年以来,公司发展持续向上,安全、服务工

- 1 -

作平稳,1-4月份实现了月月盈利。这些都说明我们有着一支敢打硬拼的干部员工队伍,只要公司全体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不畏艰险,奋勇拼搏,在我们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我们脚下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但是,在看到这些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经营基础依然还比较薄弱,我们的安全根基依然还很脆弱,我们的管理水平依然还需要提高,公司要获得更多的效益必须加倍努力,员工们要增加收入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我们的管理机制不够合理和灵活,各“网”之间有交叉、有重叠,制约着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航线结构、运力结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均存在着各类矛盾和问题;我们的硬实力有硬伤、软实力有软肋,工作基础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在公司的管理工作中,我们的一些思想和观念还亟待创新,一些工作方法和途径还亟待改变,一些短板和瓶颈还亟待突破,一些痼疾和陋习还亟待治理,尤其是公司在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公司做强做优、科学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从提升公司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来看,从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来看,从公司的愿景和使命要求来看,我们都必须要提升管理能力。

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是公司应对内外部复杂环境变化,促增长、保稳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公司努力开创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的有力支撑;是公司提

升“四种能力”的重要保障。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对管理成果的巩固与深化,建立管理优化长效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紧密围绕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东航总部统一部署,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夯实管理基础,着力抓好改革创新,扎实开展好管理提升活动,促进公司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公司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各个部门管理能力的提升,各部门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部门员工能力的提升。因此,要通过员工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推动部门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部门管理能力的提升带动公司整体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针对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的推进情况,我再强调四点:

1.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管理提升工作

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是公司努力实现“三最”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它是由中央国资委自上而下部署下来的,因此在思想上必须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机关职能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分类指导和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党群合力,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各级管理人员要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在管理提升中积极创先争优。管理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家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因

此,要求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参与到管理提升活动中来,主动把管理提升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各部门领导要站在顾大局、负责任的高度来看待管理提升工作,切实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统一思想后,希望大家按照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问题梳理及提升整改工作,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上下配合左右协同的运行管理机制,力争用两年的时间使公司的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2.周密制定提升方案,细化各类整改措施

公司各部门都要按照公司总体提升工作方案的要求,既要着眼公司的长远发展,又要紧密结合当前实际,根据自身工作情况和管理特点,自我诊断,找准问题,确定重点,制定适合本部门的管理提升工作方案。一是要明确工作责任,管理提升工作不能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要明确责任、措施细化,将问题及解决方案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并落实到人;二是要加强沟通配合,管理提升是一项综合治理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涉及多个部门的改进工作由牵头部门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切勿以任何理由推诿;三是要加强跟踪督导力度,部门领导对部门管理提升工作的开展和成效负有直接责任,公司管理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要根据东航总部的统一部署适时督导公司各部门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提升工作。

3.加强宣传报道,营造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网络、报刊、板报、微博等媒体作用,加强宣

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宣传报道工作要结合实际,围绕不同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开展,充分体现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特色。一是要突出主题,围绕贯彻落实《东航武汉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工作方案》明确的各项重点工作做好宣传报道;二是要及时反映各部门开展活动的工作部署和措施、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及活动动态;三是要大力宣传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四是要宣传报道在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4.固化活动成果,构建管理提升的长效机制

通过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各部门要及时总结经验和固化措施,形成一些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示范案例,形成可持续的管理提升效果。对于完成提升工作的任务和优化完毕的流程,要修订相应制度和流程文件加以固化,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并根据条件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持续丰富、发展和完善管理提升工作机制,不断引发、促进新的管理提升。在新的流程运行后,也要检查流程要求是否得到执行,流程效果是否取得预期目标,避免运行文件与业务运行“两张皮”的现象,以确保绩效实现能力取得持续提高。

同志们,管理提升的核心要素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进来,将管理能力提升的精神贯彻并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一言一行中。我相信,在东航总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取得管理提升活动的良好成果。公司上下要牢牢

把握此次增资扩股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履职能力,为公司实现XXX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

第11篇:讲话稿(高度综合性)

校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兼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XXX老师致辞

尊敬的各企业领导、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此次大赛的主办方对各企业领导的到来及对我校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对此次大学生就业模拟招聘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要求各地和高校大力开展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了解政策,掌握信息,疏通就业渠道,加强困难群体帮扶,使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多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多项高校毕业生就业配套政策措施,从鼓励创业、扩大就业、稳定就业和就业见习等方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我校长期以来也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一把手工程”举全校之力、多渠道促进就业,通过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扶持项目及其他社会公益慈善力量重点帮扶贫困毕业生就业等一系列工作扎实推进,形成了完整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从2005年起,校学生工作部(处)和校团委在每学年秋季学期共同主办大学生就业模拟招聘大赛,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素养,提高竞争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

在此,我想向决赛选手及在场的同学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大赛,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夯实基础,增强个人就业意识和竞争力;

第二,希望大家珍惜学校为大家提供的这次与用人单位、企业领导交流的平台,增强自身就业技能;

第三,希望大家通过比赛,找出自身弱点和不足,并加以改正,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有为青年。 最后,祝各位选手发挥出色,祝此次大赛圆满成功,祝各位企业领导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

第12篇:秘书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秘书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秘书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今天,很高兴就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同志们交流一下。大家知道,以文辅政是办公室和其他文字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而起草领导讲话则是政务服务的重中之重。大家知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职能,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发布公文、直接指挥等等,但最普遍、最常用、最大量的是召开会议。不是说\"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吗?其实外国人也爱开会,国际间的会议一个接着一个,联合国几乎天天有会。开会就要讲话,起草一个好的领导讲话稿,对于鼓舞士气、凝聚民心、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今天主要讲以下六点:一是领导讲话稿的概念;二是基本分类;三是主要特点;四是起草讲话稿要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五是基本要求;六是应注意事项(也是自己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讲话稿的概念

所谓领导讲话,就是领导者为实施领导,在各种会议上所作的指示性发言。那么领导讲话稿,当然也就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所作的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领导讲话稿是领导者从事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领导讲话稿的基本分类

领导讲话稿适用范围相当广泛,种类也比较多。一般可分为*类:

(一)导向性讲话。会议开始时,就召开会识的背景、缘由、目的、开好会议的要求发表讲话,多是以会议主持人或执行主席身份讲话;会议进行中,就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结合有关文件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话,引导与会者用文件、上级指示精神统一认识。

(二指导性讲话。在大会工作报告之后,对会议的中心议题作重点阐发,结合当前形势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向与会者提出应当怎样分析和认识一些具体问题。其中往往提出对某些实质性问题的处理原则,具有明显的指示、指导性质。

(三)总结性讲话。可分为阶段性总结和会议总结讲话。在会议进行中所作的阶段性讲话一般是按会议议程,在转入下一议程之前,就会议已经讨论的问题,针对讨论中的发言、讲话情况作客观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作为阶段小结;在会议结束时,对会议进行总结,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和要求。

按照所参加会议的性质,也可以分为工作会议的讲话稿、专题会议的讲话稿、代表大会的讲话稿、座谈会的讲话稿、研讨会的讲话稿等等。

三、领导讲话稿的主要特点③

一是权威性。讲话历来是政治家和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领导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和发言,目的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实施本级的决定,对分管的工作提出的科学性、指导性意见。因此,领导讲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全局性、综合性、指导性、有效性。领导者职务的不同,讲话的权威效果也不同。

二是思想性。领导讲话要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起点要高,立意要深,这样才能让人思考,让人信服,让人知道其所以然,从而打动听众,不然人家听你讲什么?

三是鼓动性。领导者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部署某项任务、针对形势、问题或某种思想动态,展开富有启发性、示范性的议论,提出目标,发出号召,通过讲话起到激励、鼓动的作用。因此,领导讲话具有鼓动性

四、起草领导讲话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权威与平易的关系。一篇好的讲话稿,总是权威性与平易性相结合的产物。领导讲话无疑要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与讲话人的身份、地位、所代表的方面相符合,立场坚定,原则性强,严肃、认真、鲜明、有力地展示自己的观点,起到应有的强调、号召作用。这种权威,确实是一种原则的把握。领导与听众由于职务上的差异,客观上极易产生距离感。如果领导讲话时再居高临下,处处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措辞生硬,发号施令,更会拉远彼此的距离,阻碍双方情感上的交流,就得不到思想上的共鸣,起不到应有的影响、教育和引导作用。所以,起草领导讲话,一是要注意教而有诚。领导讲话坦率、诚挚,就能够很快沟通、大大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在自然而亲切的气氛中传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特别是起草领导对干部进行批评教育的讲话稿时,要多把自己摆在受教育的位置上,进行换位思考,揣摩干部们的真实想法。要把握好语言的轻重和分寸,既能点到痛处,又要尊重对方,把善意贯穿于施教的全过程,使人们能为领导的真诚所感动,乐意接受领导的批评。二是要注意大而有理。领导讲话时离不开讲大道理,要始终站在比普通人更高的角度,这是必须的。但是要把握好分寸,大要大得恰如其分,高要高得合情合理。可以把大道理拆成一个个便于大家理解的小道理,这样就会让人更容易接受。不仅要言之成理,还要善于把\"理\"说透,将各种事理渗透到亲切、自然的语言诱导中,便于领导权威的自然贯彻,消除逆反心理,起到讲话应有的权威效果。

二是庄重与幽默的关系。领导讲话无疑要庄重,不能拉家常式的漫谈、闲扯,要严肃、认真、准确地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阐明自己的思想。这是领导讲话所必须把握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一个领导者不论是在何种社会环境中,运用什么样的语言,都不能超越一定的原则限度,去阐述、说明、表现领导者的思想意识。领导者既不能无原则地去评价某些事、某些人,也不能无原则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一味地表现自己,或以我为中心。起草领导讲话一定要坚持这个原则,行文沉稳、扎实、郑重其事,不可随心所欲,以使领导活动严肃、认真、原则性强,达到预期目的。但如果在讲稿中一味照本宣科或讲些大话、套话、空话,开始说一通形势如何如何,结尾原则性地提提要求,老一套,没有一点灵活性,也打动不了听众。灵活性是原则性运用过程中一种必要的补充,以基本原则为指导,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灵活处理。幽默性是灵活性的种绝妙体现。在讲话中适当增强语言的幽默性,不但会提高语言的感染力,而且也会为领导者的风度增添异彩。

三是深入与浅出的关系。领导讲话,总是要通过阐明一定的道理来说服人、教育人,\"以理服人\"可以说是讲话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但是如果仅仅以此为根据,通篇都是名词、定义、概论,一味进行简单的\"满堂灌\",会使人觉得深奥难懂。起草领导讲话稿,要将说理性与通俗性结合起来,使所要阐明的道理生动、明了,听众易于接受,把高深的道理讲得明白流畅、简单透彻。首先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和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功力。撰写讲话要想事理严明而又深入浅出、明白通畅,撰稿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平时注意积累各学科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悟性与灵感。其次,掌握语言的技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讲话语言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借题发挥法、引经据典法、用数字说明法等,掌握一定的技巧,并在起草中灵活应用,会使领导讲话有理有据,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五、起草领导讲话的三点要求

(一)避免雷同。领导者参加会议应邀讲话,常常会遇到多位领导人讲同一个问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重复讲,势必使听众失去兴趣,会场将产生无人关注的局面。起草人员应预先考虑到这一点,在避免雷同上下功夫,使领导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观众,收到好的效果。一般来讲,独辟蹊径会避免雷同现象,常常也会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有些会议的主办单位分头请领导出席并讲话,所送的是相同的背景材料,缺乏总体设计,起草讲稿很可能重复。避免雷同确实需要动脑筋、想办法。一般说来,撰稿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可根据领导者的特定身份就会议的主旨阐发观点,展开议论,这样可较为自然地成为\"一家之言\";二是适当变换议题的角度,用独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阐发观点,使人耳目一新;三是选择那些富有新意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审美活动和求异思维的需要,使听众开拓视野,回味无穷;四是会议组织者要有总体设计,撰稿人不仅要拥有会议背景材料,还应该和会议组织者研究讲话的内容、侧重点。避免重复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撰稿人预先着手,多角度展开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论述,以使领导讲话独具色彩而富有成效。

(二)独树风格。领导讲话最忌千篇1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每个人都有的异于他人的品格,异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风格、个性。领导讲话也要有风格、个性,这是客观实践所决定的。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千人一面。领导者的讲话只有突出个性,才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从而使讲话化作听众的意愿和自觉行动,成为促进工作目标实现的强大动力。如果整篇讲话都是文件搬家、照抄报纸,那么听众的感觉便始终处于麻木的、未触动的状态。毫无新意的讲话,只会使听众越来越没有耐心。任何一篇成功的讲话稿都有其独具的风格,或真挚细腻,或警喻深刻,或文采飞扬。起草领导讲话,不应拘于一章一法的限制和束缚,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而随时变化,不仅要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要生动活泼、文采盎然这样可使讲话更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

(三)适当调剂。由于会议不同,领导的讲话有长有短,如果是遇到长一些的讲话,一般来讲与会者会感到疲劳,精力往往不会象开始那样集中,特别是到会议最后,主要的东西已经讲完,听众的情绪开始松弛下来,以至台上开大会,台下开小会,抽烟、闲聊、打瞌睡,甚至有的收拾东西准备走人。这样,讲话就需要调剂情绪和气氛了。对这一点,撰稿人也要预先考虑到,适当在较长的讲话中增加一些\"调剂品\",激发听众的情绪和注意力。运用即兴调剂要因领导讲话的内容而变化,因听众不同而变化,有时用在开头,有时用在中间,有时用在结尾。讲话即兴调剂是领导者机智灵活的表现,能够很好地借鉴使用调剂艺术将使领导讲话自始至终保持活力,富有吸引力。大家知道,西方人爱幽默,一位著名神父讲经,上台就和教徒开了这样一个玩笑。他问教徒:\"你们知道今天我要讲什么吗?\"众答:\"不知道。\"神父说:\"不知道我给你们讲什么呢!\"转身就走。台下一看着急了:\"神父不要走!请给我们讲讲吧!\"神父再问:\"那么,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吗?\"众人改口:\"知道!\"神父笑着说:\"知道了我还有什么可讲的!\"转身又要走,教徒恳切挽留。神父三问:\"你们究竟知道不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呢?\"教徒想:这是在和我们玩脑筋急转弯啊!商量了一下,一些人回答\"知道\",另一些人回答\"不知道\"。心想这下你总抓不着把柄了。不料神父言道:\"请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的人听!\"还难不倒他!开了这个玩笑后才给教友讲经。不用说,这次讲经的效果非常好,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所以,适当调剂是十分必要的。说到这儿大家也许已经明白,也许有的同志还不明白,上边我所讲的,其实就是在适当调剂呀

六、起草领导讲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几点体会)⑦

(一)要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起草领导讲话是一项重要的辅助决策活动,是一种代言行为,也是一项复杂的劳动过程。领导讲话稿是用以指导工作的,稍有松懈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起草领导讲话责任重于泰山。不在其位,要谋其政。要关起门来当书记,当某地长、局长。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一种主动服务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要想到,能够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领导服务,为人民服务,是一种机遇、一种荣誉,是自身价值的展示,应该抓住时机,为之献身。对领导交给的材料任务,要感到是一种信任、一份责任、一种义务,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就应该有一种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感觉。如果有讲话起草任务躲着走,不尽心、不尽力,不仅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长此以往,就会失去领导信任,业务上的提高、政治上的进步就无从谈起。所以,同志们一定要能吃\"苦中苦\",能坐\"冷板凳\",以一流的状态、作风和敬业精神去对待和搞好领导讲话的起草工作。特别是目前,社会和各级领导者对秘书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奉献精神要求很高很严,但秘书人员的薪酬、待遇却与工作性质、工作负荷很不相称,秘书人员的价值没有得到全面的承认。干我们这一行,工作要求、辛苦程度比一般人高得多,但工资不高,提拔困难,无职无权,磨屁股熬眼,能人不愿干,笨人还干不了。有人说我们是四种人:\"政治上是红人,工作上是忙人,生活上是穷人,身体上是病人。\"同志们整天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付出很多,确实很辛苦、很艰苦、很清苦,在此谨向各位同行表示慰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有\"清灯孤影苦思寻,字斟句酌撰公文,暑寒饥渴浑不顾,错把晨曦当黄昏\"的工作精神和\"耐得寂寥与清贫,虽苦犹荣坦荡心,蛰身栖居苑,耗尽青春亦无恨\"的崇高境界。

(二)要切实吃透上级精神

领导讲话一般都是传达落实上级文件或会议精神的,本单位开展一项工作也必须保持和上级精神相一致。所以,一定要明确上级精神,总体上讲的什么,重点是什么,当前做什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都要反复学习,紧紧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为写出高质量的讲话稿打下基础。如何吃透上级精神呢?要注意准确归纳。因为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往往博大精深,要善于抓住中心,把握主题,突出重点,否则就会觉得句句都重要,难以取舍,不得要领。一方面不能照搬照抄,但同时对基本精神、关键论述等也必须适当学用。关键要掌握好一个\"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起草文稿时,着力研究上级精神,深刻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政策准确全面,引用政策原汁原味,落实政策不折不扣,确保上级精神在文稿中得到切实体现。二是在文稿审核时,看其内容是否符合上级精神,所提措施办法是否与现行政策相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做到贯彻上级精神全面不变形,体现上级政策规定具体不走样。

(三)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起草领导讲话稿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属于一种被动型写作。要想以己之笔写出领导的心中所想,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把领导的意图吃透、弄准。常言道:\"定位不准,累死三军\"、\"理定而辞畅\"、\"领会上头,摸清下头,两头一碰,才有写头\",能否领会好领导意图,是决定讲话稿写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把握领导思想,表现领导主张,体现领导要求。认真按照领导思路打磨文稿,做到领导的思考深入到什么层次,讲话稿就准确表达到什么层次;领导的指向触及到什么方位,讲话稿就准确跟进到什么方位;领导的要求具体到什么程度,讲话稿就准确反映到什么程度

⒈要进一步明确讲话稿写作与领导意图的关系。讲话稿一般是授命写作,也就是\"命题作文\"。讲话稿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常言说:\"三分匠人,七分主人\"。受命于谁,文章思维和特征服从于谁,这是授命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个基础上融会有关政策、精神和理论,在领导的意图上进行阐述发挥,这样的授命写作才能打得住。决不能固执已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领导,写进文稿之中。

⒉要明白领会领导意图主要途径。

⑴学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重要规划,了解每个时期突出强调的方针政策。这是因为领导意图从本质上讲是党、国家和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把握住这个方面就会把握住领导意图的总体。

⑵主动扑捉机会参加一些会议,了解一个时期上级领导拟安排的工作重点、原则、要求、措施,掌握领导层的活动意向和动态。领导的行政活动是领导意图的具体体现形式,了解了领导活动动态,有助于加深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把领导意图具体化。

⑶积极参与领导参加的活动,与领导常谈论一些问题,了解领导者思考的热点问题。要掌握领导日常谈论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并对其连贯思索,这样对领导的思想情况会有系统、整体的理解。

⑷直接具体领受领导指示,最好是当面征询领导者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有关解决措施,对一些模糊问题要及时予以澄清。与其它文章写作相比,领导对自己将要作的讲话,有时会提出比较成熟的见解和构思,但更多的时候是只有要点,甚至连要点都没有。领导已有成熟见解和构思的,比较容易处理,只需毫不遗漏地将其记录下来并转化成顺畅的文字就可以了;对领导的要点式意图则要敢于将自己考虑到的、在拟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次性提出来,请领导明确指示处理意见和办法,切忌在动笔之后再三番五次找领导问这问那;对连要点都没有的拟稿任务,人员则要全面思考、深刻分析,及时请示领导,征求各方意见。切忌唯唯诺诺、不懂装懂,白白放弃了深入了解领导意图的良机。否则写出的文稿会作大的改动,甚至推倒重来。

⒊要熟悉领导者的领导习惯。领会好领导意图,还应熟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常用工作方法和讲话习惯。这里所要讲的并不是习惯的好坏问题,是讲话者自身一些特有的东西。讲话和报告类的文字材料,由于是领导者亲自讲,因而要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讲话习惯写作,使文稿与讲话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起来,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要通过听、谈、议、读等渠道,从领导者讲话中了解个人的特点,然后再将这些特点反映到文稿中去。否则,文与人的习惯特征不统一,领导者和听众都会产生一种陌生感或不习惯的感觉,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文稿特征与领导习惯相差太远而不被领导者看中和接受,也很难完成任务,对起草者的影响也不好。熟悉领导的思维和讲话习惯并不难,只要留心亲耳仔细听几次领导者脱稿讲话,就会熟悉基本特征,再琢磨分析一下,一般都会适应,其过程是可以缩短的。

总之,讲话稿是表达领导思想、体现领导个性、展示领导风采的重要载体,领会领导意图对写好文稿至关重要。要不断\"了解领导、适应领导、学习领导\"。\"了解领导\"就要了解其理论素养、思想内涵、决策取向;\"适应领导\"就要适应其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学习领导\"就要学习其领导艺术、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在讲话稿中充分体现领导特点,与领导风格充分对接。要把握好*个字:\"知意图、看对象、分轻重\"。知意图,就是对领导提出的重要观点、想法及近期在其他场合的讲话精神领会好,把领导还未想清楚、说明白的问题弄清楚,明确表述出来。并随藤摸瓜,完善领导意图,把领导暂尚未谈到、且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到讲话中来;看对象,就是根据特定场合和特定的对象来设计讲话内容,使讲话紧扣会议的中心议题;分轻重,就是对一篇讲话的各个部分作深入分析,把应当突出的重点找出来,下大力气写深写透(四)要大量搜集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饮\"。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如同搞建筑必须有水泥钢筋、木石砖瓦等建筑材料一样。起草讲话决不可凭主观想象,而是要建立在充分素材的基础上,实际上是对素材的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的过程。搜集素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要有众多的文本材料,另一个就是平时多注意思考,进而形成有独特见解的观点群。

⒈注意平时收集分析材料。收集材料,就是掌握素材,包括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动事例及重要思想观点。\"备料\"一定要充裕。有人对收集材料觉得并不重要,不当回事,而在写作运用时却常常有了新的认识,感到它的使用价值了,后悔没有积累,再找时间来不及了,甚至无法找到。有时积累的一些材料可能平时用不上,但在关键时候能用上一个观点,一个事例,一句话,这个材料没有白白积累。因此积累时不可嫌多,运用时又不可能很多,这也许就是素材积累与使用之间的一个特点。收集材料途径有三:

一是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现实材料。特别是写\"讲话稿\"、\"意见\"、\"规划\"时特别需要这样的依据。通过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材料往往具体生动,真实可靠,印象深,感受深。常言说,\"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沉下去,摸实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唯上,不唯书,坚持真理,不看风使舵,不随风倒,更不能带着各种框框去找材料,削足适履,歪曲事实。要客观地倾听,平等地讨论,适当地提问,注意点面情况的结合,对调查的材料要做必要的核实。

二是广开材源,积累第二手材料。即收集一些与所写公文有关事物的变革情况,以便分析其发展变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有见解的观点。报纸、文件、会议材料,信息、简报等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等等,都可及时记下来,分门别类,积累起来,用时非常方便。

三是有备无患,储备基础材料。积累一些与文稿写作有关的公文,包括法规、政策、文件、讲话、纪要等,甚至收集一些古今中外的精辟议论,作为形成文稿观点和进行综合分析的依据,或直接引证所用。

调查、收集、积累材料有三忌。一忌凭兴趣出发,要从工作需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需要出发;如果凭兴趣出发,就可能片面、狭隘,甚至有意无意地歪曲了材料。二忌听风就是雨,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凭想当然办事。三忌实用主义地调查收集材料。

总之,调查积累材料,要靠勤看、勤问、勤想,一要广,二要实。要养成勤奋读书、阅报、看文件、记笔记和思考的好习惯,一些词语、成语要常读读、看看,对一些重要文件、讲话的关键段落要能够背诵。这样可使你的材料库和思想库应有尽有,样样俱全,头绪清晰,有备无患,用时才会信手拈来。人脑不怕用,就怕空。其记忆力的容量是无比巨大的,相当于全世界图书馆的信息储存总量,是数字计算机的\"秘书工作\"万倍。只要用心,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丝毫没有问题。

大家都知道,某某委办公厅对办公厅(室)中层以上干部提出的目标要求有三条:一是政策水平达到同级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水平;二是政治理论水平达到同级党校讲师以上的水平;三是对全局情况了解和掌握程度达到同级综合部门的水平。要达到这个要求,不勤奋学习,不认真钻研,不积累大量的知识,那肯定是不行的。厚积才能薄发嘛。

2.注重系统思索储蓄观点。好文章要有真知灼见,那就要在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观点群并有较强的逻辑线索之下才能形成。历史上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相当的思想积累、生活积累、感性积累、观念积累之下,经过提练加工完成的。有些作家写了一两本好书再写不出新东西,也是积累不足或者耗尽的缘故。我们所讲的观点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认识得出的结论,是在认识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如何结合实际去有针对性地认识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写文章不能就事论事,要把理性与现实结合起来。有了材料,不能堆砌,而要虚实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无实,空洞无据,不能服人,更不能具体生动地感人;无虚,就事论事,就没有深度,不能发人深思,启迪人的智慧。选材用材得当才能避免\"空\"和\"长\"的问题。

所谓储备观点,就是讲要注意积累一些有战略性的思想,有备无患,需则用之。这样在写文章时,就可以在分析、选择、提炼材料的基础上以逻辑思维为经,以事实叙述加必要的形象描述为纬,织出美的绫罗绸缎来。否则现学现卖、现想现卖,都不会搞好文字工作。一个没有观点储备的领导人不是称职的领导,同样一个没有观点储备的文字工作者也不能算是合格的。

储备观点关键要能抓住抓准问题。抓问题是指抓一个时期有反映价值的情况。能不能写出有意义、有分量的文章,首先看问题抓得准不准(举例:神父与修女打门球)。问题抓得准,抓在点子上,抓在要害上,抓在火候上,文章就有了生命力,写的文字差一些也不要紧,那只是个修改、补充问题了。反之,问题抓不准,文字写得再好,精雕细刻,也不能用。所谓抓在点子上,就是说现实生活中,实际工作中有这个情况,而且是个重要情况,而中央和上级部门正需要了解这个情况;抓在火候上,就是眼下最需要这个情况,早了不行,迟了也不行;抓在要害处,就是抓住这个情况的最本质最关键的部分,而不是拖泥带水,喧宾夺主。

抓题目一定要思想解放,敢于思索,富有创新精神。当今需要在坚持大原则前提下,勇于创新,提出并写出别人没写出的问题,提出并写出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东西,写出别人欲言而又未言的东西。衡量一个文字工作者水平的标准有三点:别人没想到的你写出来了,为上;别人想到但没说出来而你写出来了,为中;别人想到并说出来了而你又说出来的,为下。

(五)要认真细致地构思谋篇

构思谋篇非常重要。比方做衣服,没有衣料不行,但有了衣料,剪裁不好也不行,甚至会把衣料给毁掉了。起草文稿也一样,即使有了必要的材料,如果结构安排不好,仍然写不出好的文稿来。要注意两点:即设计好文章结构和深化讲话主题。

⒈设计好文章结构。围绕主题设计结构是起草文稿的重要方略。一个写作任务下来,撰写者首先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不能一见任务就作战术考虑,马上钻到具体材料的遣词造句的技术工作中去。文件起草,首先是从宏观上考虑,又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设计结构不行,只是在粉刷装修上下功夫,房子质量就没有根本上的保证,甚至还会塌下来。报告起草常常见的大返工,往往出在内容及主体结构上。所以,撰写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拥有领导方略,会谋篇布局结构就是言之有序,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即构思、谋篇。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也就是不死板,不杂乱。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安排结构要考虑到以下四点:第一,全面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第二,层次段落要围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第三,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领会和接受。第四,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

布局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列书面提纲。提纲是详是略,应根据文稿内容需要和作者的行文习惯而定。一般搞文字工作的人都有体会,重要讲话,诸如大型会议上的领导同志讲话,提纲应尽可能列得细一些,甚至可以细到每段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阐明什么问题以及精彩的阐述语言等。这样,再稍加扩充、润色、归整,就可以成为一篇象样的文稿。二是打腹稿。虽没布局成文,但中心有个轮廓勾画,短一些、急一些的文稿多采取这种办法。

⒉深化讲话主题。讲话的主题,是通过载体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明确意图、基本意见,是行政目的的具体体现。所谓讲话主题的深化,就是主题向纵深层次性发展,呈现出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残缺到完整的态势。主题不存,公文无魂;主题突出,文稿有神。《出师表》之所以千年不衰,主要是它深蕴了\"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之所以代代相传,就在于他提出了\"居安叫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的精辟思想;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写的《关于情况的通报》之所以载入史册,关键在于通过阐述各个战场的情况揭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真理。党的xx大报告,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xxxx\'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以最简练的语言,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和认识的历史经验,界定了我们党在新世纪的历史定位,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可见,主题越突出,思想性就越强;思想性越强,文稿的生命力就越强。

深化讲话主题要把握以下重点:

一是细化领导要求。领导意图与要求最初表现的形式的比较复杂的。有的十分明确,有的仅是个倾向,有的比较零碎,个别情况下还有意见分歧的态势。因此,要对其进行提炼、深化处理,形成一个正确的领导集团(班子)的旨意。这个深化过程,首先是补充完善。领导人的新思想刚刚产生时,由于认识和实践的局限,很难完全正确,这就要调动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从实际出发,把它系统起来,成为完整、严谨、系统的领导思想。第二是凝炼提高。要经过智囊组织的熔炉加工、优化、磨砺,再送入领导思想体系。第三是延伸挖掘。要善于分析领导思想的发展趋势,按着这个趋势拓展思路,延伸思维。这种伸延不是随意的而是从工作需要出发,从客观事物的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有所突破和创新,使新的思想始终保持一种对工作的最佳导向力。(这是一项富于开拓性的工作,要善于学习,培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是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讲话稿主题是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支持、丰富和完善的。各种材料与主题内在联系的关联度高低,对表现主题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材料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规律常常是蕴含在深层次里。事物的本质最能揭示主题。因此对材料要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注意向深处开掘,尽量挖掘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对事物要着力探求其思想意义,要在事物所显示的多方面中找出最主要最深刻的方面。这个过程就是对主题的深化的处理。

三是政策策略的具体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策略思想,一般通过会议或纲领性文件下发,贯彻到各级组织和各地区。但路线的贯彻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事件、具体政策。深化主题,必须紧紧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揭示在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上的意义,对具体事项上都有的现实、明确、具体的表现,把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图明确在各项具体事物中表达出来。

四是要量体裁衣。同样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书记与副书记讲可能不一样,某地长与副某地长讲也可能性不一样,分管领导讲与部门领导讲就更不一样。有些话在私下讲可以,但正式讲就不行;有些事口头讲可以,书面讲就不行;有的话局长讲可以,书记、乡镇长讲就不行。这就是分寸,这就是区别。起草领导讲话稿要站在领导层位,把握好角度,既要克服本位意识、部门色彩,又要防止\"出格\"、\"越位\"。要首先了解清楚会议召开的有关背景,在弄清场合的大小,摸清讲话对象、与会人员的多少及知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构思讲话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是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起草领导的讲话稿更要慎重。领导在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要讲的话,如果顺序弄颠倒了,实际效果就有很大不同。事前应说的话拿到事后来讲,别人肯定会说你是马后炮;事后应说的话若放在事前说,人家肯定会说你是瞎指挥。因此,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当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部门在为党委、政府领导起草讲话时往往站的较低,把本该由部门领导讲的话改由党委、政府领导去讲。不是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而是站在部门的角度,怎么痛快怎么讲,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明显场合不妥、语言不妥、对象不妥,与领导的身份不相称。这是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加以避免的。

深化主题要采用以下基本方法:

主题确立以后要讲究深度,即立意要高。务虚,就要把话说在点子上,一针见血;讲实,就要把怎么办说清楚,拿过来就能干,有操作性,切忌在半空里论过来、议过去,主题散而不清。这就要求撰稿人具有较深的思想理论功底,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透过事物现象看到本质,加强对客观事物的深刻了解和理解,掌握、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材料积累丰富并能熟练地掌握写作技法。

第一,敏锐察觉发现问题,尖锐、鲜明地提出问题。对客观事物中的问题要有敏锐的\"触角\",有深厚的洞察力。在众多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觉问题,并且敢于旗帜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阐发观点,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实质,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提出的问题发人深思,超前意识强,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将产生较深的社会效应。这种方法对深化主题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

第二,深刻全面分析问题,立足本质剖析问题。主题的深化常常依赖于对问题深刻、全面地分析。要运用逻辑思维透过现象抓本质,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主题在强有力的说服力下得以深化。分析问题要用层层\"开门\"的手法,把主题自然展开,在分析说明问题时,运用\"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为什么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这样\"之类正反结合、层层深入的论述,使内在的逻辑力将主题深化。

第三,要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标本兼治提出措施,正确合理解决问题。某地有某地情,某地有某地情,必须一级一级具体化。否则,讲话就会流于形式,难免陷入\"假大空\",其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就要打折扣。所以,要根据事物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把握其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科学地提出对策,切实地解决问题。一篇领导讲话,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就是主题的深化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的过程,并能深刻地揭示问题本质,是深化主题全过程的表现。

第四,得当用语。语言使用得当,关键是讲话的语法语气要恰如其份。领导的讲话、报告、讲演等一定要注意语法语气,这样能进一步体现领导者的讲话意图,有利于实现领导者所要追求的目的。特别要注意科学表述敏感性问题。一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要公正客观。要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大的政治背景、经济环境等,不能单纯用现在的政策责怪过去。二是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在提法上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效果,不能只图痛快,滥用剌激性字眼。三是对社会较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从正面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分析原因时领导机关要主动承担责任,不要一味批评基层的同志。四是对一些不能回避且拿不准的问题,要从效果出发,留有余地,做到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在遵守写作一般选词规律的同时,重点是掌握好下列修辞方法。①俗语。包括谚语、俗话、俚语、民谣,通俗易懂,广为流传。适当引用一些俗语,可以使讲话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毛泽东主席的演讲风格质朴自然,大气磅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对俗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从而使演讲达到了\"等闲言语变瑰奇\"的意境。如用\"懒婆娘的裹脚步——又臭又长\"的歇后语形容空话连篇的长文章;在《论持久战》中,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人所共知的俗语,告诉军民要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夺取胜利。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另外,讲话要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一些文言词语文字简明、含意深刻,可以酌情使用。②强调语。讲话中的主张、意见、要求部分,常常大量使用强调语。所谓强调语,即带有强调口气的词语,多是一些能愿动词,例如\"要\"、\"一定\"、\"必须\"、\"务必\"、\"坚决\"、\"严加\"、\"禁止\"、\"不准\"、\"严禁\"等。③进解。对前边使用了一个词,接着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这种解释的目的或是赋以新意,或是拓宽其含意。进解方法,在前词与后解之间或是使用\"就是\",或用\"即\",或用\"也就是说\"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更加准确、清晰的印象,有利于防止歧义。④警语。讲话中为了做到言简意赅、发人深某某,当使用一些警语。警语运用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格言为特征的警语。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等。二是以成语为特征的警语。\"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政清廉\"等。三是以比喻、歇后等辞格为特征的警语。如\"夹紧尾巴做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⑤换字。它也是在公文写作中较多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所谓换字,就是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形象、明快,将比较固定的一具词语中的某一个字临时加以更换。如\"与其说他向前看,倒不如说他向\'钱\'看\"。可见换字可使语言很有说服力,铿锵有力,十分生动,形象逼真

(六)要合理使用起草方式

公文起草一般有四种起草方式:一是办公室起草;二是部门起草;三是组成起草小组起草;四是领导亲自起草或主持起草。不管采取那种起草方式,其实无外乎三种模式:即个人承担、群体承担、个人与群体相结合的方法。

对特别重要的讲话,采用起草组的方式,如党的xx大报告,xx同志亲任起草组组长,组织各路好手,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起草修改工作,拿出了高质量的报告,体现全党的意志、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成为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除此之外,对于比较简单的一般性的讲话,可采用个人承担的办法;对于政策性、全局性、指导性较强,对某一方面工作有全局指导性的重要讲话,则应当采用群体共同研究的方法;有时对一些工作汇报等由许多单项内容汇总起来的讲话材料,可采用个体分头起草,集体研究修改的方法。具体采取哪种形式,要根据工作要求和人员的情况来确定。

这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领导亲自动手起草讲话的重要性。

写作,历来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成盛事\"。古今中外,很多政治家都高度重视自身的文字修养。唐代公文有严格的\"职述\"和\"代拟\"规定。\"职述\"就是担任某种职务的官员,必须亲自动手撰写与其职务相称的公文,不得假手他人,如有违例,轻则贬官,重则治罪。在以科学、法治、人本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写作更是一项高素质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能力。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中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这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的问题。现在重申这一原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能力和领导能力,改善和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领导的一项重要措施。\"

从领导者的角度讲,写作是保持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作为现代社会的管理者,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激发下属的创造热情,有效地组织起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开拓和实干精神的群体,而写作是保持领导者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首先,写作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积累,需要领导者有较强的理论水平、政策眼光、业务能力和思想方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勤于阅读、勤于思考,这本身就是对领导素质的促进。其次,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使人的思想经常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工作中产生淅思路、新观点的基础。写作有助于思维方式的训练能够提高领导者的整合能力。领导干部每天要做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怎样正确而高效地处理这些事情?正确的思维方法是事半功倍的关键,而较强的写作能力则对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实用写作的基本要领体现了人类思维及处理问题的一般原则,如观点鲜明,重点在前、一般在后,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目的明确、行文简捷等,对这些写作原则的深刻感悟,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整合素质,形成良好的工作思路。同时,还可以使领导者以才服人,无形中提高领导者的演讲水平,增添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从文章的角度看,领导写作能准确地表达工作思路,切中要害。因为领导干部具有高瞻远瞩、把握全局的优势,亲自动手写文章更能精辟地反映自己的思想和深入的思考。这种优势,是一般秘书人员很难具备的。领导写作有利于讲话、文章的个性化,使之更能吸引人、打动人。总之,写作不仅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技能,还是勤于政务、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有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领导同志动手写些文章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谈一谈分块写作时的统稿问题。这主要是对办公室主任和综合科长们说的。

一篇较大的领导讲话稿往往需要几名撰写人员承担完成,这也叫分块负责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能够有效及时地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好分块负责与统稿的关系至关重要。有效的统稿过程既是一种有益的工作程序,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同样有助于提高统稿者的综合协调能力,有助于统稿者对自己的文字能力、思想方法以及综合协调水平的再认识。作为文稿起草的主持者在进行有效的统稿时,要使撰稿者和统稿者都能发挥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谋求\"双赢\"。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既要分块负责,又要做到分而不散,统而不\"死\"。具体分工时,可根据撰稿人员日常联系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因人而异。撰写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种办法:一是分块负责与逐段讨论的办法。在领导交待意图形成提纲后,将撰稿人员集中起来,逐段逐段进行推敲,一部分一部分地讨论,使大家从整体上把握文稿,了解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这样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有时能一气呵成。二是分块负责与相互修改的办法。对撰稿人员交上来的稿子,通览后做到心中有数,但不急于统稿,要求大家互换稿子相互修改,都来体会统稿的感觉,这样能使撰稿人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增见识,相互促进。三是分块负责与集体\"会诊\"的办法。集体\"会诊把脉\",目的是完善、补充文稿的内容,增强文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发挥撰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意识和责任心。好的统稿者不能做居高临下者,更不能是只说不做者。撰稿人员和统稿者相互配合得好,能使撰稿和统稿相得益彰,相互得到提高。统稿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引导、提示,不能放任自流。首先,要求撰稿人员在文稿起草前明确提纲。有了提纲心中就有了底子。有时也不要拘泥提纲,要敢于不断完善、修改或突破提纲,不要过分相信和过分依赖提纲,提纲是死的,而我们所要表述的工作内容是实实在在和活生生的,有时绝不是一个提纲所能包容的。其次,要把握工作,以工作为主。领导讲话稿大都是用来总结、部署、指导和推动工作的,撰稿人员在构思、动笔之前,必须明确工作重点,如对整体工作发展,各项工作在整体工作中的位置及进展,各个时期对全局工作起带动作用的重点工作,一些重要工作的政策规定等,都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正确把握,避免文稿与实际工作形成两张皮。其次,再要求撰稿人员一定要明确文稿体裁。这样在谋篇布局时就能掌握正确的表达形式,做到胸有成竹。是讲话稿就要写成讲话的口气,是汇报稿就要成汇报形式,运用适当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述,容易使文稿为领导所认可,较多地被各方所接受,减少非议

除此之外,统稿者还是要充分发挥撰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创新意识和责任心。一是要有创新意识。发挥撰稿人员接触和消化吸收材料多、思考和议论问题比较多的优势,围绕文稿的主题进行创新,大胆提出一些丰富、深化的意见。不能让撰写人员有依从一般文稿模式的观念,更不能有盲目服从统稿者意志的思想,要让他们在撰写过程中,不断闪现思想火花,从而把文稿的主题表达更准确、更深刻。二是要有责任心。分块负责不是随心所欲,撰稿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无论是分工撰写哪一部分文字,都要认真谨慎,大到谋篇布局、观点提炼、数据引用,小到语言推敲、标点符号运用等,都不能出现差错。无论是领导讲话稿还是汇报材料,都要能经得起社会各界包括各种才俊之士、权威人士的检验。

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要在\"精于战略\"的同时也要\"娴于战术\"。写作时要尽可能的排除干扰,一气呵成,以保持旺盛的写作激情和完整连续的思路。

(七)要精益求精地反复修改

文稿草就之后,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搞好修改。因为一遍写出的稿子往往来不及仔细推敲,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少问题是在修改中发现和订正的,不少内容是在修改中充实和完善的。即使起草时字斟句酌,也毕竟只是一时之功力,一人之智慧,仍要进行反复修改。只有反复推敲,精雕细刻,才能成为精品。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文字频改,工夫自出\"。修改一遍,就会有一次提高。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那种\"老子的文章天下第一,谁也动不得\"和\"改我一字,男盗女娼\"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可以说是狂妄自负、浅薄无知。很多名人都很注重文章修改。曹雪芹著《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一部《战争与和平》竟然重写了*遍!《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一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文学名著,也都是作者花五六年的时间,几易其稿,经过逐章逐节逐段逐句反复修改,用笔蘸着\"心血\"写成的。而现在有些作家根本不修改,躲在写字楼里用电脑码字,\"用身体写作\",几天便造出一部大部头来,一年能写好几部全是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据权威机构统计,xx年,我国出版长篇小说直逼\"秘书工作\"*部,而新中国成立至*前的**年里,长篇小说的创作总量才\"秘书工作\"部。现在一年的创作量,比原来近**年的总量还多好几倍。但大家想一想,又有多少作品令人难忘呢?浮躁若此,还指望出什么名著,也只有失望而已了!就这一点而言,还不如古人。我们的古人在语言艺术上非常注重\"炼字\",主张\"意胜\",要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越是名家,越不肯放过对自己语言的铸炼。象白居易作诗后先读给老妪(音雨)听、征求老太太的意见啦,欧阳修把稿子挂在墙上边读边改折腾不少日子啦,人们都耳熟能详了。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先用\"到\"字,再用\"过\"字,又换\"入\"、\"满\"等**余字,最后才选定为\"绿\"字。一个\"绿\"字使春风有了颜色。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一个\"闹\"字动感十足,据说也是经过多次改动才定下来的。其实\"绿\"字也好,\"闹\"字也罢,好处就在于准确、鲜明、生动,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春的画卷,动态地刻划了春天蓬勃、盎然的生机,而其它的字就没有这个效果。但也并不是说今不如昔。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但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一位旷世少有的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他就特别注重文章的修改。他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它的开头开始用的是\"盘\"字,发表时主席改为\"旋\"。既与出句\"飞\"相呼应,\"旋\"更突出动态,\"四百旋\"比\"四百盘\"生动多了,更把庐山写活了。还有\"不周山下红旗乱\"一句的\"乱\"字,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晶,和刚才说过的\"绿\"字、\"闹\"字一样,均属卓绝千古之字。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修改文稿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要勇于写作,谦于修改;第二,要严肃认真,一字不苟;第三,要统观全篇,大处着眼;第四,要精益求精,小处着手;第五,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第六,要摒弃偏见,力求客观。

反复修改之后,要提前把讲话稿送到领导手中,以便于领导查漏补缺,提前熟悉讲话内容,充分准备,从而使讲话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撰稿人还有必要主动听会,感受会场效果。会后主动征求与会者的意见,虚心、诚心地听取各方面对领导讲话的反映,取长补短,以便下一次把讲话稿写得更好。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修改的基本方法:

1.审阅修改法。初稿完成后,起草者本人应从头至尾进行审阅,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到全篇的结构布局,发现问题,留下标记,全部阅完,再回过头来认真细致地修改。

2.通读修改法。自读自改或一人读大家改,在读诵的过程中发现文中语句不通畅、衔接不紧密、表达不清晰及缺词丢字等方面的毛病,随笔修改。领导同志的讲话,采取这种办法最好。

3.冷藏修改法。文稿拟就之后,暂时搁置一旁,等头脑冷静、思维清晰之后,再拿出来\"复看\"。这时,有些毛病不需别人指点,自己能很快发现,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方法的缺点是对较急文稿不太适用。

4.讨论修改法。即集体会诊。主要是对一些内容复杂、事关重大的文稿,请熟悉文字或相关业务的同志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一起修改,这样可以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或认识上的偏执。时间和条件允许,可以发征求意见稿,在较大范围内修改。

5.特邀修改法。即求助高手。一些政策性强、业务难度大的公文,可邀请有关领导、权威人士进行把关,帮助修改。这样可以使文稿更加可靠、科学、准确。

第13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之二)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之二)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领导讲话稿的特点

领导讲话稿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主旨鲜明,重点突出

如果一个领导在台上讲话,说了很多,听众还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这个讲话稿一定是不成功的。领导讲话稿要做到主旨鲜明、重点突出。针对什么问题,表明什么观点,拥护什么方针,传达什么政策,批评什么错误,提出什么要求等等,都要集中明确。为了做好这一点,讲话稿的写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来写,其次要注意抓住要点、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2.语言通俗,表达生动

常见有些领导在台上讲话时,台下的听众或心不在焉,或窃窃私语,或左顾右盼,或昏昏欲睡,这样的讲话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不是成功的讲话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内容空洞,也可能是语言枯燥、表达生硬,引不起听众的兴趣。语言通俗、表达生动,是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写作中必须注意这一点。为此,八股腔调不能有,枯燥的说教不能有,要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吸引力。

3.台上台下,双向交流

讲话稿在引起台下人思想和感情的共鸣时,才算是真正被听众接受了。事实上,讲话稿虽然是一个说、众人听的单声话语,但台下听众用表情与讲话人进行的无声交流,决定了讲话不是单向性的,而是跟听众的相互交流。为此,撰写讲话稿时必须心中有听众,要预测听众可能出现的反应,力求与听众形成共鸣。

下面讲第四个问题:领导讲话稿的效用

各种不同种类的领导讲话稿有共同的普遍效用,又有其各不相同的特殊效用。起草领导讲话稿,首先要摸清领导要讲什么,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搞清楚了这一点,文稿的起草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起草工作中才能具有较强的自觉性、针对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减少和避免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总的来讲,领导讲话稿的基本效用应当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改革开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推进四个文明建设及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讲,各种领导讲话稿应当分别产生以下效用:

1.宣传真理。在当前主要就是宣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两大根本性建设,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重要政策。领导同志所作的理论辅导性讲话稿要专门发挥这一作用,其他讲话稿也要体现这一作用。如,江泽民 1998 年 11 月 2 日《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邓选》三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起到了最权威、最有力的宣传作用。又如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1月14日《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对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对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起到了最直接、最有力的宣传作用。

2.部署工作。即对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进行部署,讲清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方法,讲话成为该项工作开展的起点。如邓小平1975 年 7 月 14 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所作的题为《军队整顿的任务》的讲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军队整顿的内容和方法。又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国钧同志2003年10月29日《在全市社区创业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对开展社区创业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拉开了社区创业行动的帷幕。

3.提高认识。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事物,因高层次的领导同志站得高、看得远,进行深刻阐述和分析后,能使下级提高认识。如邓小平1992 年初南巡讲话中讲到,‚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才是硬道理‛,‚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0-383页)等,这些十分重要而深刻的论断,提高了全党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又如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1月14日《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深刻阐述,提高了全党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认识。

4.解放思想。如邓小平1977年5月24日关于《‚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谈话,同年 7 月 1 日关于《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讲话,指导和推动全党从‚两个凡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跨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5.鼓舞士气。如邓小平1978 年 3 月 8 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

幕式上的讲话》,首先讲:‚今天能够举行这样一个在我国科学史上空前的盛会,就清楚地表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肆意摧残科学事业、迫害知识分子的那种情景,一去不复还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82页)并在讲话中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真理,对建国28年来的科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给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这篇讲话稿宣告了‚科学的春天‛的到来。6.申明观点。如邓小平在 1988 年 9 月 5 日会见捷克总统胡萨克和 9 月 12 日听取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两次谈话,提出和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观点,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褒扬正气。如毛泽东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张思德追悼大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借追悼张思德,提倡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篇讲话成了教育和激励后人的不朽名篇。8.抨击歪风。如毛泽东 1942 年 2 月 8 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的演讲《反对党八股》,列举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鞭辟入里,发人猛醒,对当时正在蔓延的党八股歪风起到了有力的遏制作用。9.总结经验。如邓小平1943 年 1 月 26 日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对五年的对敌斗争进行了回顾和概述,总结了 10 条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对敌斗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许多讲话都有总结经验的内容,特别是党的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如十六大报告对江总书记在位13年的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总结了十条基本经验。

10.传递信息。如毛泽东在 1945 年 10 月 17 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关于重庆谈判》,介绍了谈判所取得的收获,揭露了国民党一方面谈判、一方面进攻的两面行为,还分析了国际形势,起到了使全党明确时局、统一思想的作用。

11.解疑释问。如邓小平1980 年 3 月 16 日在中央召集的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在强调‚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时,以有力的论证解释了‚是不是又在收‛、‚是不是会妨碍百花齐放‛等疑问,澄清了某些模糊认识。

12.增进友谊。如邓小平1984 年 3 月 25 日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的《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的谈话,以及历次同其他外宾的谈话,都起到了这种作用。

抽象地讲,领导讲话稿的效用仅是指可能产生的和应当产生的效用和作用,是理论上的,具体到实践中,这些效用能否产生或产生多大,要看领导讲话精神的落实情况。但是我们首先还是要把领导讲话稿写好,要使领导讲话稿具备产生某种效用的前提条件。如果讲话稿

平平淡淡,甚至文不对题、谬误百出,那就根本不会产生积极效用,甚至会产生负面效用。(共十五部分,未完待续)

第14篇:怎样为领导写讲话稿

怎样为领导写讲话稿

“用讲话争取老百姓支持”.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刘斌 实习生 宋凌燕 夏以华发自:北京 2012-12-21 08:28:51 来源:南方周末

标签讲话稿领导官话改进作风

对于政府一把手来说,最重要的讲话稿就是政府工作报告。图为北京某区的一次人代会上,代表们在听区长做工作报告。 (东方IC/图)

平时,沈国庆靠阅读《人民日报》、《求是》和《新华文摘》熟悉上层精神,“要反复读,读多了机关的文风就来了”。

“一个好的讲话稿至少要有新内容,如果没新内容要有新提法,要是什么都没有至少你起的题目要有新意”。

做领导少不了要讲话,但怎么讲?

“在严肃的场合,比如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领导会照着稿子一字不差地读,半点发挥都没有。”华东一位地级市委书记的秘书对此颇有研究,“但如果是一个离职的告别会,领导很有可能会‘演讲’一下,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

现实生活中,满嘴官话、套话的领导也有,不管开什么会,他们都“不加思考”地念稿子,既不用担责任,也不会出问题。

这一作风,正成为中央改进的目标。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专门提到“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

事实上,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已率先垂范。11月15日,习近平在媒体见面会上做了一番简练、亲民、务实的发言。此后,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打断官员发言,要求不要念稿,并频繁即兴提问。王岐山则在反腐座谈会上,要求少说客套话,少用讲话稿。

“讲话稿”很少由领导本人一字一句写成,往往领导提供理念、思路、要求,再由别人代劳。对于相当一部分领导来说,“讲话稿”在可有可无之间:不念讲话稿是对秘书班子的不尊重,而照念讲话稿又是对台下群众的不尊重。领导讲话的艺术,恰恰就体现在“讲话稿”的产生和运用过程里。

谁给领导写讲话稿?

依照一般人的想象,写讲话稿肯定是秘书干的活儿,但事实并非一定如此。

在国务院部委层面,领导的讲话稿主要由研究室承担。一位中央部委官员说,他所在部委办公厅的主要职责是“办文、办会、办事”,不负责起草讲话稿。

省市的情况则不同。“市级领导的讲话稿,都是办公室负责起草,专业性的会议如果要请领导讲话,都是底下的部门先写,我们负责把关和修改。”在山东省中部某市长办公室工作的陈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如果涉及综合性会议,比如经济工作会议、季度分析会等,则是各部门提供素材,办公室直接起草。”

从各地级市的机构设置看,市长往往单独配备一个写作班子,里面包括一位副秘书长(或者办公室副主任)、一个秘书,以及专门的“写稿团队”。副市长也有自己的写稿班子,“但人数要比市长少得多”。

陈新所在的市长班子,有五六个成员。市政府办公室下设服务不同领导的科室,从市长往下排号为一科、二科、三科等,“省里的配置类似,只是人数多一些,而县里人数则少一些”。 对于更基层的乡镇领导来说,讲话稿基本上要靠自己。不过,山西省中部某县的一个镇政府却是个特例。在县里写稿35年的老许已经七十多岁,因为镇上没人能写稿,特意返聘他过去帮忙。“镇长和书记的讲话稿都是我写的。”老许说,“至于村主任一级,他们基本上是口头汇报工作,如果需要上报材料,还是我写。”

高级领导有时也会自己写讲话稿。科技部一位刚刚卸任的司长,曾在上世纪90年代给前科技部副部长谢绍明当过秘书,“谢绍明可是在莫斯科大学留过学的,他自己写稿跟玩儿似的。”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一位商务部人士介绍,商务部长陈德铭有时也自己动笔。比如据他所知,2012年3月18日,陈德铭出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时,没有用起草好的稿件,夜里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了几页纸,带到会上做演讲。“领导亲自动笔写稿的情况虽然不多,但一些重大场合或自己有明确想法需要表达时,可能就会自己动手。”这位商务部人士说。

“领导是在教你一个思想方法”

从讲话的场合、对象和用途来区分,领导的讲话稿主要分为会议类、宣传类以及礼仪类三种讲话稿。不同领导的行事风格不同,讲话稿的写法也千差万别。

对于政府一把手来说,最重要的讲话稿就是政府工作报告。在北京市某区政府工作的王晓宇介绍:政府会成立一个四五个人组成的写作班子,“由研究室副主任主笔”。

从今年“十一”后,该区就把写作班子设在宾馆里,用两周时间集中写出政府工作报告的初稿,然后开始征求各单位意见。该区有七十多个政府部门,每个部门交上来的报告都一二十页,“为了把整个报告控制在1万字左右,一个单位干一年的活儿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就那么几个字。”王晓宇说。

跟领导如何沟通政府工作报告,山东省中部某市的陈新前后已经历过四任市长。“第一任市长会亲自跟起草组一起研究初稿,然后给每个人分工,你写这段他写那一段。”第二任市长的风格就变了,“他在写稿前什么也不说,等写稿组运行后,他会要求写稿组写一个综合版,把所有部门的材料都弄在一起;再写一个精简版,让写稿组对材料做一个取舍。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他提出修改意见”。

曾在无锡市委工作过的沈国庆,过去曾给几任无锡市领导写过讲话稿。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领导只告诉你要讲什么,至于怎么讲,都是你思考的过程。”

有一回,时任无锡市委书记要沈国庆写一个关于土地改革的稿子。“他说你看看美国怎么改革的,以色列又是怎么搞的。”沈国庆完全没概念,“从书记那出来后浑身都是汗,后背冰凉冰凉的”。他马上到图书馆借书看,文章全翻了一遍。后来他写成的讲话稿里没有一句提到美国。“其实领导就是在教你一个思想方法,让你打开视野,你就知道怎么写了。”他说。 “要比领导更了解领导,就像‘元芳’一样”

在领导身边“打工”,压力自然小不了。平时,沈国庆靠阅读《人民日报》、《求是》和《新华文摘》熟悉上层精神,“要反复读,读多了机关的文风就来了”。他还会仔细研究中央每次全会的讲话,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为经常一人身兼多职,县级政府的秘书往往什么都要懂。河南一位县委秘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领导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我身边的很多秘书都读了MBA以扩大知识面。”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在一个部门里,能写稿的人是稀缺人才。在一位中央部委官员眼里,“有思考,逻辑清晰,爱琢磨,是对写稿者的高要求。低要求是语句通顺,遣词造句没问题。” 为了达到领导的要求,写稿人必须要经常观察领导作风。曾在国资委写过两年稿的高辉说,“办公室主任要比领导更了解领导,就像‘元芳’一样。”

“必须达到一种‘有我无我’的境界”。依照沈国庆的理解,“有我”是说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想从哪里随便抄几句话那不行;“无我”是别把自己带进去,要假设自己是个领导,又要站在更高角度看问题。

写稿者贸然替领导“做主”是大忌。上述那位科技部司长在年轻的时候,刚开始给领导写东西,觉得自己还有点创新,写了不少想法,“领导上来就说了一通,哪是你写的,全给我拿掉。以后写东西必须有出处。”

必须学会时刻“对表”

事实上,许多重要会议的讲话稿看上去平淡无奇,其实句句都有针对性。

比如十八大定下的基调“稳中求进”,沈国庆就觉得有深意。“稳”不代表不发展,它是一种方法,根本目的是“进”。在他看来,中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给整个民族带来一种落后要追赶的急躁想法。他认为,“中央提出‘稳中求进’说明国家总的精神不会出现大变动,把这个读出来,你的政治水平就上去了。”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话也并非空泛,“其实是高度提炼的话,可以展开很多。”北京市某区政府的王晓宇举例说,比如今年区里的工作报告要提出明年计划“大力提高师资力量”,“等到明年开政府工作会时,就要分解这8个字,怎么提高,什么时候开始,要明确下来。”

因为政府必须完成落在纸面上的任务。报告中要是写“明年实现GDP增长10%”,“如果他第二年没有完成,那么上级就可以质问政府领导”。王晓宇说,“要是不确定,话就不能说太满。可以改成力争增长10%,那样没有完成也没有关系。”

一位在中央部委担任部长秘书的官员认为,给领导写讲话稿必须学会时刻“对表”——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对国内经济情况的分析,不能脱离中央的基本立场。从实际情况来看,写稿的人“有跟不上趟的,但不会有反着来的”。

在起草讲话稿时,沈国庆特别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比如这件事做得很不错,就是“很不错”,比较好就是“比较好”,可以就是“可以”,“在某个场合必须出现这样的语言,你稿子里出现了就到位了”。

“一个好的讲话稿至少要有新内容,如果没新内容要有新提法,要是什么都没有至少你起的题目要有新意。”一位中央部委官员发现:“现在,各级政府和领导都特别注意在稿子里引用数据。”

“哪怕磕磕绊绊,但是说明你思考了”

领导到底怎么使用讲话稿,往往因场合不同而定。原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开会很少念稿子。“除非是一些党务系统的会,不能随便发挥,政治性要求比较高。”他曾经的一位秘书说,“给他写稿的人常有挫败感,基本上稿子只用最后四个字‘谢谢大家’。”

关于中央领导提倡讲话不念稿的原因,陈新认为,就是让你独立地思考、深刻地思考。“哪怕磕磕绊绊,但是说明你思考了,你在动脑子想。”

一位中央部委官员发现,许多领导的讲话内容是文件体,语句非常严谨,但大家不爱听;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毛选、邓选,因为他们是在“说话”。“讲话其实不怕重复,要生动形象,有包袱,充满幽默感。”

这位官员曾经整理过朱镕基的现场讲话,他发现“朱镕基说得妙趣横生,过后整理成文字时也一环扣一环,相当有逻辑性”。

网络上流传甚广的“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也传递到官方的耳朵里。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到访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时,就运用了网络词汇——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

随着网络的传播效力日益增强,许多官员意识到,“要用讲话争取老百姓的支持,在琢磨讲话稿时,甚至要考虑到里面有什么话能当做新闻标题”。

(应对方要求,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苏永通对此文亦有贡献。)

第15篇:谈谈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浅谈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

以文辅政是办公室和秘书科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而起草领导讲话则是政务服务的重中之重。做为一名参加工作的新人,平时虽然也有接触文字材料工作,但大多是一些简单工作总结,对于领导讲话这一题材相对还是比较陌生的,结合基本的文字工作,谈谈我对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的理解。

一、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理解。

所谓领导讲话,就是领导者为实施领导,在各种会议上所作的指示性发言。那么领导讲话稿,当然也就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所作的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领导讲话稿是领导者从事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几点思考。

写领导讲话稿是我们文秘人员服务领导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文字工作能力是我们文秘人员的看家本领,综合运用文字的能力是我们服务领导的基本技能。如何提高我们的文字工作能力,这个一个都知道答案的问题。提高文字工作能力的途径无非还是学习、多写多练等等。我认为学习需要做到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主要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的 1

政治理论成果,这些理论知识就是我们文秘人员的业务知识。这些学习的内容很多、也很宽泛,需要我们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性、主动性,联系实际系统学、广泛学,真正做到学懂弄通。二是要我们加强县志、县情的学习。给领导写讲话稿通常要站在领导的高度来看待问题和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全县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同时要对办公室的职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各个时段的重点工作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要以动态的心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三是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二)勤于沟通汇报,与领导建立“默契”。写好领导讲话稿,最基本有效的是与领导的沟通。要熟悉领导者的领导习惯,领会好领导意图,还应熟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常用工作方法和讲话习惯。要在两人之间建立一种可以“对接”的工作语言。这涉及在两方面,一是要能够准确把握和理解领导的意图和思想,即解决“听懂”的问题;二是要能够及时向领导提供他最为关心的信息,即解决回答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培养自己的政治修养和政策水平,更多的是平时的知识积累。在工作中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态度,乐于并善于同领导交流思想,要通过听、谈、议、读等渠道,从领导者讲话中了解个人的特点,然后再将这些特点反映到文稿中去。

(三)要精益求精,在文稿修改上下苦功夫。文稿初成之后,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搞好修改。因为一遍写出的稿子往往来不及仔细推敲,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少问

题是在修改中发现和订正的,不少内容是在修改中充实和完善的。即使起草时字斟句酌,也毕竟只是一时之功力,一人之智慧,仍要进行反复修改。只有反复推敲,精雕细刻,才能成为精品。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文字频改,工夫自出”。修改一遍,就会有一次提高。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反复修改之后,要提前把讲话稿送到领导手中,以便于领导查漏补缺,提前熟悉讲话内容,充分准备,从而使讲话达到预期效果。

第16篇:谈谈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今天,很高兴就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同志们交流一下。大家知道,以文辅政是办公室和其他文字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而起草领导讲话则是政务服务的重中之重。大家知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职能,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发布公文、直接指挥等等,但最普遍、最常用、最大量的是召开会议。不是说“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吗?其实外国人也爱开会,国际间的会议一个接着一个,联合国几乎天天有会。开会就要讲话,起草一个好的领导讲话稿,对于鼓舞士气、凝聚民心、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今天主要讲以下六点:一是领导讲话稿的概念;二是基本分类;三是主要特点;四是起草讲话稿要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五是基本要求;六是应注意事项(也是自己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讲话稿的概念

所谓领导讲话,就是领导者为实施领导,在各种会议上所作的指示性发言。那么领导讲话稿,当然也就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所作的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领导讲话稿是领导者从事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领导讲话稿的基本分类

领导讲话稿适用范围相当广泛,种类也比较多。一般可分为*类:

(一)导向性讲话。会议开始时,就召开会识的背景、缘由、目的、开好会议的要求发表讲话,多是以会议主持人或执行主席身份讲话;会议进行中,就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结合有关文件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话,引导与会者用文件、上级指示精神统一认识。

(二)指导性讲话。在大会工作报告之后,对会议的中心议题作重点阐发,结合当前形势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向与会者提出应当怎样分析和认识一些具体问题。其中往往提出对某些实质性问题的处理原则,具有明显的指示、指导性质。

(三)总结性讲话。可分为阶段性总结和会议总结讲话。在会议进行中所作的阶段性讲话一般是按会议议程,在转入下一议程之前,就会议已经讨论的问题,针对讨论中的发言、讲话情况作客观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作为阶段小结;在会议结束时,对会议进行总结,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和要求。

按照所参加会议的性质,也可以分为工作会议的讲话稿、专题会议的讲话稿、代表大会的讲话稿、座谈会的讲话稿、研讨会的讲话稿等等。

三、领导讲话稿的主要特点③

一是权威性。讲话历来是政治家和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领导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和发言,目的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实施本级的决定,对分管的工作提出的科学性、指导性意见。因此,领导讲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全局性、综合性、指导性、有效性。领导者职务的不同,讲话的权威效果也不同。

二是思想性。领导讲话要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起点要高,立意要深,这样才能让人思考,让人信服,让人知道其所以然,从而打动听众,不然人家听你讲什么?

三是鼓动性。领导者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部署某项任务、针对形势、问题或某种思想动态,展开富有启发性、示范性的议论,提出目标,发出号召,通过讲话起到激励、鼓动的作用。因此,领导讲话具有鼓动性。

五、起草领导讲话的三点要求

(一)避免雷同。领导者参加会议应邀讲话,常常会遇到多位领导人讲同一个问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重复讲,势必使听众失去兴趣,会场将产生无人关注的局面。起草人员应预先考虑到这一点,在避免雷同上下功夫,使领导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观众,收到好的效果。一般来讲,独辟蹊径会避免雷同现象,常常也会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有些会议的主办单位分头请领导出席并讲话,所送的是相同的背景材料,缺乏总体设计,起草讲稿很可能重复。避免雷同确实需要动脑筋、想办法。一般说来,撰稿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可根据领导者的特定身份就会议的主旨阐发观点,展开议论,这样可较为自然地成为“一家之言”;二是适当变换议题的角度,用独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阐发观点,使人耳目一新;三是选择那些富有新意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审美活动和求异思维的需要,使听众开拓视野,回味无穷;四是会议组织者要有总体设计,撰稿人不仅要拥有会议背景材料,还应该和会议组织者研究讲话的内容、侧重点。避免重复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撰稿人预先着手,多角度展开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论述,以使领导讲话独具色彩而富有成效。

(二)独树风格。领导讲话最忌千篇1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每个人都有的异于他人的品格,异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风格、个性。领导讲话也要有风格、个性,这是客观实践所决定的。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千人一面。领导者的讲话只有突出个性,才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从而使讲话化作听众的意愿和自觉行动,成为促进工作目标实现的强大动力。如果整篇讲话都是文件搬家、照抄报纸,那么听众的感觉便始终处于麻木的、未触动的状态。毫无新意的讲话,只会使听众越来越没有耐心。任何一篇成功的讲话稿都有其独具的风格,或真挚细腻,或警喻深刻,或文采飞扬。起草领导讲话,不应拘于一章一法的限制和束缚,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而随时变化,不仅要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要生动活泼、文采盎然这样可使讲话更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

(三)适当调剂。由于会议不同,领导的讲话有长有短,如果是遇到长一些的讲话,一般来讲与会者会感到疲劳,精力往往不会象开始那样集中,特别是到会议最后,主要的东西已经讲完,听众的情绪开始松弛下来,以至台上开大会,台下开小会,抽烟、闲聊、打瞌睡,甚至有的收拾东西准备走人。这样,讲话就需要调剂情绪和气氛了。对这一点,撰稿人也要预先考虑到,适当在较长的讲话中增加一些“调剂品”,激发听众的情绪和注意力。运用即兴调剂要因领导讲话的内容而变化,因听众不同而变化,有时用在开头,有时用在中间,有时用在结尾。讲话即兴调剂是领导者机智灵活的表现,能够很好地借鉴使用调剂艺术将使领导讲话自始至终保持活力,富有吸引力。大家知道,西方人爱幽默,一位著名神父讲经,上台就和教徒开了这样一个玩笑。他问教徒:“你们知道今天我要讲什么吗?”众答:“不知道。”神父说:“不知道我给你们讲什么呢!”转身就走。台下一看着急了:“神父不要走!请给我们讲讲吧!”神父再问:“那么,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吗?”众人改口:“知道!”神父笑着说:“知道了我还有什么可讲的!”转身又要走,教徒恳切挽留。神父三问:“你们究竟知道不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呢?”教徒想:这是在和我们玩脑筋急转弯啊!商量了一下,一些人回答“知道”,另一些人回答“不知道”。心想这下你总抓不着把柄了。不料神父言道:“请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的人听!”还难不倒他!开了这个玩笑后才给教友讲经。不用说,这次讲经的效果非常好,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所以,适当调剂是十分必要的。说到这儿大家也许已经明白,也许有的同志还不明白,上边我所讲的,其实就是在适当调剂呀!

⒈要进一步明确讲话稿写作与领导意图的关系。讲话稿一般是授命写作,也就是“命题作文”。讲话稿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常言说:“三分匠人,七分主人”。受命于谁,文章思维和特征服从于谁,这是授命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个基础上融会有关政策、精神和理论,在领导的意图上进行阐述发挥,这样的授命写作才能打得住。决不能固执已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领导,写进文稿之中。

⒉要明白领会领导意图主要途径。

⑴学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重要规划,了解每个时期突出强调的方针政策。这是因为领导意图从本质上讲是党、国家和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把握住这个方面就会把握住领导意图的总体。

⑵主动扑捉机会参加一些会议,了解一个时期上级领导拟安排的工作重点、原则、要求、措施,掌握领导层的活动意向和动态。领导的行政活动是领导意图的具体体现形式,了解了领导活动动态,有助于加深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把领导意图具体化。

⑶积极参与领导参加的活动,与领导常谈论一些问题,了解领导者思考的热点问题。要掌握领导日常谈论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并对其连贯思索,这样对领导的思想情况会有系统、整体的理解。

⑷直接具体领受领导指示,最好是当面征询领导者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有关解决措施,对一些模糊问题要及时予以澄清。与其它文章写作相比,领导对自己将要作的讲话,有时会提出比较成熟的见解和构思,但更多的时候是只有要点,甚至连要点都没有。领导已有成熟见解和构思的,比较容易处理,只需毫不遗漏地将其记录下来并转化成顺畅的文字就可以了;对领导的要点式意图则要敢于将自己考虑到的、在拟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次性提出来,请领导明确指示处理意见和办法,切忌在动笔之后再三番五次找领导问这问那;对连要点都没有的拟稿任务,文秘人员则要全面思考、深刻分析,及时请示领导,征求各方意见。切忌唯唯诺诺、不懂装懂,白白放弃了深入了解领导意图的良机。否则写出的文稿会作大的改动,甚至推倒重来。

⒊要熟悉领导者的领导习惯。领会好领导意图,还应熟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常用工作方法和讲话习惯。这里所要讲的并不是习惯的好坏问题,是讲话者自身一些特有的东西。讲话和报告类的文字材料,由于是领导者亲自讲,因而要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讲话习惯写作,使文稿与讲话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起来,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要通过听、谈、议、读等渠道,从领导者讲话中了解个人的特点,然后再将这些特点反映到文稿中去。否则,文与人的习惯特征不统一,领导者和听众都会产生一种陌生感或不习惯的感觉,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文稿特征与领导习惯相差太远而不被领导者看中和接受,也很难完成任务,对起草者的影响也不好。熟悉领导的思维和讲话习惯并不难,只要留心亲耳仔细听几次领导者脱稿讲话,就会熟悉基本特征,再琢磨分析一下,一般都会适应,其过程是可以缩短的。

总之,讲话稿是表达领导思想、体现领导个性、展示领导风采的重要载体,领会领导意图对写好文稿至关重要。要不断“了解领导、适应领导、学习领导”。“了解领导”就要了解其理论素养、思想内涵、决策取向;“适应领导”就要适应其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学习领导”就要学习其领导艺术、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在讲话稿中充分体现领导特点,与领导风格充分对接。要把握好*个字:“知意图、看对象、分轻重”。知意图,就是对领导提出的重要观点、想法及近期在其他场合的讲话精神领会好,把领导还未想清楚、说明白的问题弄清楚,明确表述出来。并随藤摸瓜,完善领导意图,把领导暂尚未谈到、且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到讲话中来;看对象,就是根据特定场合和特定的对象来设计讲话内容,使讲话紧扣会议的中心议题;分轻重,就是对一篇讲话的各个部分作深入分析,把应当突出的重点找出来,下大力气写深写透。

(四)要大量搜集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饮”。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如同搞建筑必须有水泥钢筋、木石砖瓦等建筑材料一样。起草讲话决不可凭主观想象,而是要建立在充分素材的基础上,实际上是对素材的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的过程。搜集素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要有众多的文本材料,另一个就是平时多注意思考,进而形成有独特见解的观点群。

⒈注意平时收集分析材料。收集材料,就是掌握素材,包括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动事例及重要思想观点。“备料”一定要充裕。有人对收集材料觉得并不重要,不当回事,而在写作运用时却常常有了新的认识,感到它的使用价值了,后悔没有积累,再找时间来不及了,甚至无法找到。有时积累的一些材料可能平时用不上,但在关键时候能用上一个观点,一个事例,一句话,这个材料没有白白积累。因此积累时不可嫌多,运用时又不可能很多,这也许就是素材积累与使用之间的一个特点。收集材料途径有三:

一是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现实材料。特别是写“讲话稿”、“意见”、“规划”时特别需要这样的依据。通过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材料往往具体生动,真实可靠,印象深,感受深。常言说,“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沉下去,摸实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唯上,不唯书,坚持真理,不看风使舵,不随风倒,更不能带着各种框框去找材料,削足适履,歪曲事实。要客观地倾听,平等地讨论,适当地提问,注意点面情况的结合,对调查的材料要做必要的核实。

二是广开材源,积累第二手材料。即收集一些与所写公文有关事物的变革情况,以便分析其发展变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有见解的观点。报纸、文件、会议材料,信息、简报等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等等,都可及时记下来,分门别类,积累起来,用时非常方便。

三是有备无患,储备基础材料。积累一些与文稿写作有关的公文,包括法规、政策、文件、讲话、纪要等,甚至收集一些古今中外的精辟议论,作为形成文稿观点和进行综合分析的依据,或直接引证所用。

调查、收集、积累材料有三忌。一忌凭兴趣出发,要从工作需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需要出发;如果凭兴趣出发,就可能片面、狭隘,甚至有意无意地歪曲了材料。二忌听风就是雨,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凭想当然办事。三忌实用主义地调查收集材料。

总之,调查积累材料,要靠勤看、勤问、勤想,一要广,二要实。要养成勤奋读书、阅报、看文件、记笔记和思考的好习惯,一些词语、成语要常读读、看看,对一些重要文件、讲话的关键段落要能够背诵。这样可使你的材料库和思想库应有尽有,样样俱全,头绪清晰,有备无患,用时才会信手拈来。人脑不怕用,就怕空。其记忆力的容量是无比巨大的,相当于全世界图书馆的信息储存总量,是数字计算机的“秘书工作”万倍。只要用心,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丝毫没有问题。

大家都知道,某某委办公厅对办公厅(室)中层以上干部提出的目标要求有三条:一是政策水平达到同级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水平;二是政治理论水平达到同级党校讲师以上的水平;三是对全局情况了解和掌握程度达到同级综合部门的水平。要达到这个要求,不勤奋学习,不认真钻研,不积累大量的知识,那肯定是不行的。厚积才能薄发嘛。

2.注重系统思索储蓄观点。好文章要有真知灼见,那就要在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观点群并有较强的逻辑线索之下才能形成。历史上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相当的思想积累、生活积累、感性积累、观念积累之下,经过提练加工完成的。有些作家写了一两本好书再写不出新东西,也是积累不足或者耗尽的缘故。我们所讲的观点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认识得出的结论,是在认识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如何结合实际去有针对性地认识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写文章不能就事论事,要把理性与现实结合起来。有了材料,不能堆砌,而要虚实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无实,空洞无据,不能服人,更不能具体生动地感人;无虚,就事论事,就没有深度,不能发人深思,启迪人的智慧。选材用材得当才能避免“空”和“长”的问题。

所谓储备观点,就是讲要注意积累一些有战略性的思想,有备无患,需则用之。这样在写文章时,就可以在分析、选择、提炼材料的基础上以逻辑思维为经,以事实叙述加必要的形象描述为纬,织出美的绫罗绸缎来。否则现学现卖、现想现卖,都不会搞好文字工作。一个没有观点储备的领导人不是称职的领导,同样一个没有观点储备的文字工作者也不能算是合格的。

储备观点关键要能抓住抓准问题。抓问题是指抓一个时期有反映价值的情况。能不能写出有意义、有分量的文章,首先看问题抓得准不准(举例:神父与修女打门球)。问题抓得准,抓在点子上,抓在要害上,抓在火候上,文章就有了生命力,写的文字差一些也不要紧,那只是个修改、补充问题了。反之,问题抓不准,文字写得再好,精雕细刻,也不能用。所谓抓在点子上,就是说现实生活中,实际工作中有这个情况,而且是个重要情况,而中央和上级部门正需要了解这个情况;抓在火候上,就是眼下最需要这个情况,早了不行,迟了也不行;抓在要害处,就是抓住这个情况的最本质最关键的部分,而不是拖泥带水,喧宾夺主。

抓题目一定要思想解放,敢于思索,富有创新精神。当今需要在坚持大原则前提下,勇于创新,提出并写出别人没写出的问题,提出并写出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东西,写出别人欲言而又未言的东西。衡量一个文字工作者水平的标准有三点:别人没想到的你写出来了,为上;别人想到但没说出来而你写出来了,为中;别人想到并说出来了而你又说出来的,为下。

(五)要认真细致地构思谋篇

构思谋篇非常重要。比方做衣服,没有衣料不行,但有了衣料,剪裁不好也不行,甚至会把衣料给毁掉了。起草文稿也一样,即使有了必要的材料,如果结构安排不好,仍然写不出好的文稿来。要注意两点:即设计好文章结构和深化讲话主题。

⒈设计好文章结构。围绕主题设计结构是起草文稿的重要方略。一个写作任务下来,撰写者首先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不能一见任务就作战术考虑,马上钻到具体材料的遣词造句的技术工作中去。文件起草,首先是从宏观上考虑,又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设计结构不行,只是在粉刷装修上下功夫,房子质量就没有根本上的保证,甚至还会塌下来。报告起草常常见的大返工,往往出在内容及主体结构上。所以,撰写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拥有领导方略,会谋篇布局。

结构就是言之有序,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即构思、谋篇。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也就是不死板,不杂乱。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安排结构要考虑到以下四点:第一,全面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第二,层次段落要围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第三,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领会和接受。第四,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

布局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列书面提纲。提纲是详是略,应根据文稿内容需要和作者的行文习惯而定。一般搞文字工作的人都有体会,重要讲话,诸如大型会议上的领导同志讲话,提纲应尽可能列得细一些,甚至可以细到每段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阐明什么问题以及精彩的阐述语言等。这样,再稍加扩充、润色、归整,就可以成为一篇象样的文稿。二是打腹稿。虽没布局成文,但中心有个轮廓勾画,短一些、急一些的文稿多采取这种办法。

⒉深化讲话主题。讲话的主题,是通过载体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明确意图、基本意见,是行政目的的具体体现。所谓讲话主题的深化,就是主题向纵深层次性发展,呈现出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残缺到完整的态势。主题不存,公文无魂;主题突出,文稿有神。《出师表》之所以千年不衰,主要是它深蕴了“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之所以代代相传,就在于他提出了“居安叫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的精辟思想;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写的《关于情况的通报》之所以载入史册,关键在于通过阐述各个战场的情况揭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真理。党的xx大报告,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xxxx’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以最简练的语言,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和认识的历史经验,界定了我们党在新世纪的历史定位,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可见,主题越突出,思想性就越强;思想性越强,文稿的生命力就越强。

深化讲话主题要把握以下重点:

一是细化领导要求。领导意图与要求最初表现的形式的比较复杂的。有的十分明确,有的仅是个倾向,有的比较零碎,个别情况下还有意见分歧的态势。因此,要对其进行提炼、深化处理,形成一个正确的领导集团(班子)的旨意。这个深化过程,首先是补充完善。领导人的新思想刚刚产生时,由于认识和实践的局限,很难完全正确,这就要调动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从实际出发,把它系统起来,成为完整、严谨、系统的领导思想。第二是凝炼提高。要经过智囊组织的熔炉加工、优化、磨砺,再送入领导思想体系。第三是延伸挖掘。要善于分析领导思想的发展趋势,按着这个趋势拓展思路,延伸思维。这种伸延不是随意的而是从工作需要出发,从客观事物的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有所突破和创新,使新的思想始终保持一种对工作的最佳导向力。(这是一项富于开拓性的工作,要善于学习,培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是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讲话稿主题是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支持、丰富和完善的。各种材料与主题内在联系的关联度高低,对表现主题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材料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规律常常是蕴含在深层次里。事物的本质最能揭示主题。因此对材料要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注意向深处开掘,尽量挖掘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对事物要着力探求其思想意义,要在事物所显示的多方面中找出最主要最深刻的方面。这个过程就是对主题的深化的处理。

三是政策策略的具体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策略思想,一般通过会议或纲领性文件下发,贯彻到各级组织和各地区。但路线的贯彻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事件、具体政策。深化主题,必须紧紧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揭示在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上的意义,对具体事项上都有的现实、明确、具体的表现,把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图明确在各项具体事物中表达出来。

四是要量体裁衣。同样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书记与副书记讲可能不一样,某地长与副某地长讲也可能性不一样,分管领导讲与部门领导讲就更不一样。有些话在私下讲可以,但正式讲就不行;有些事口头讲可以,书面讲就不行;有的话局长讲可以,书记、乡镇长讲就不行。这就是分寸,这就是区别。起草领导讲话稿要站在领导层位,把握好角度,既要克服本位意识、部门色彩,又要防止“出格”、“越位”。要首先了解清楚会议召开的有关背景,在弄清场合的大小,摸清讲话对象、与会人员的多少及知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构思讲话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是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起草领导的讲话稿更要慎重。领导在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要讲的话,如果顺序弄颠倒了,实际效果就有很大不同。事前应说的话拿到事后来讲,别人肯定会说你是马后炮;事后应说的话若放在事前说,人家肯定会说你是瞎指挥。因此,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当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部门在为党委、政府领导起草讲话时往往站的较低,把本该由部门领导讲的话改由党委、政府领导去讲。不是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而是站在部门的角度,怎么痛快怎么讲,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明显场合不妥、语言不妥、对象不妥,与领导的身份不相称。这是文秘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加以避免的。

深化主题要采用以下基本方法:

主题确立以后要讲究深度,即立意要高。务虚,就要把话说在点子上,一针见血;讲实,就要把怎么办说清楚,拿过来就能干,有操作性,切忌在半空里论过来、议过去,主题散而不清。这就要求撰稿人具有较深的思想理论功底,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透过事物现象看到本质,加强对客观事物的深刻了解和理解,掌握、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材料积累丰富并能熟练地掌握写作技法。

第一,敏锐察觉发现问题,尖锐、鲜明地提出问题。对客观事物中的问题要有敏锐的“触角”,有深厚的洞察力。在众多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觉问题,并且敢于旗帜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阐发观点,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实质,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提出的问题发人深思,超前意识强,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将产生较深的社会效应。这种方法对深化主题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

第二,深刻全面分析问题,立足本质剖析问题。主题的深化常常依赖于对问题深刻、全面地分析。要运用逻辑思维透过现象抓本质,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主题在强有力的说服力下得以深化。分析问题要用层层“开门”的手法,把主题自然展开,在分析说明问题时,运用“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为什么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这样”之类正反结合、层层深入的论述,使内在的逻辑力将主题深化。

第三,要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标本兼治提出措施,正确合理解决问题。某地有某地情,某地有某地情,必须一级一级具体化。否则,讲话就会流于形式,难免陷入“假大空”,其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就要打折扣。所以,要根据事物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把握其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科学地提出对策,切实地解决问题。一篇领导讲话,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就是主题的深化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的过程,并能深刻地揭示问题本质,是深化主题全过程的表现。

第四,得当用语。语言使用得当,关键是讲话的语法语气要恰如其份。领导的讲话、报告、讲演等一定要注意语法语气,这样能进一步体现领导者的讲话意图,有利于实现领导者所要追求的目的。特别要注意科学表述敏感性问题。一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要公正客观。要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大的政治背景、经济环境等,不能单纯用现在的政策责怪过去。二是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在提法上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效果,不能只图痛快,滥用剌激性字眼。三是对社会较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从正面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分析原因时领导机关要主动承担责任,不要一味批评基层的同志。四是对一些不能回避且拿不准的问题,要从效果出发,留有余地,做到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在遵守写作一般选词规律的同时,重点是掌握好下列修辞方法。①俗语。包括谚语、俗话、俚语、民谣,通俗易懂,广为流传。适当引用一些俗语,可以使讲话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毛泽东主席的演讲风格质朴自然,大气磅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对俗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从而使演讲达到了“等闲言语变瑰奇”的意境。如用“懒婆娘的裹脚步——又臭又长”的歇后语形容空话连篇的长文章;在《论持久战》中,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人所共知的俗语,告诉军民要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夺取胜利。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另外,讲话要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一些文言词语文字简明、含意深刻,可以酌情使用。②强调语。讲话中的主张、意见、要求部分,常常大量使用强调语。所谓强调语,即带有强调口气的词语,多是一些能愿动词,例如“要”、“一定”、“必须”、“务必”、“坚决”、“严加”、“禁止”、“不准”、“严禁”等。③进解。对前边使用了一个词,接着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这种解释的目的或是赋以新意,或是拓宽其含意。进解方法,在前词与后解之间或是使用“就是”,或用“即”,或用“也就是说”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更加准确、清晰的印象,有利于防止歧义。④警语。讲话中为了做到言简意赅、发人深某某,当使用一些警语。警语运用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格言为特征的警语。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等。二是以成语为特征的警语。“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政清廉”等。三是以比喻、歇后等辞格为特征的警语。如“夹紧尾巴做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⑤换字。它也是在公文写作中较多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所谓换字,就是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形象、明快,将比较固定的一具词语中的某一个字临时加以更换。如“与其说他向前看,倒不如说他向‘钱’看”。可见换字可使语言很有说服力,铿锵有力,十分生动,形象逼真。

除此之外,统稿者还是要充分发挥撰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创新意识和责任心。一是要有创新意识。发挥撰稿人员接触和消化吸收材料多、思考和议论问题比较多的优势,围绕文稿的主题进行创新,大胆提出一些丰富、深化的意见。不能让撰写人员有依从一般文稿模式的观念,更不能有盲目服从统稿者意志的思想,要让他们在撰写过程中,不断闪现思想火花,从而把文稿的主题表达更准确、更深刻。二是要有责任心。分块负责不是随心所欲,撰稿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无论是分工撰写哪一部分文字,都要认真谨慎,大到谋篇布局、观点提炼、数据引用,小到语言推敲、标点符号运用等,都不能出现差错。无论是领导讲话稿还是汇报材料,都要能经得起社会各界包括各种才俊之士、权威人士的检验。

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要在“精于战略”的同时也要“娴于战术”。写作时要尽可能的排除干扰,一气呵成,以保持旺盛的写作激情和完整连续的思路。

(七)要精益求精地反复修改

文稿草就之后,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搞好修改。因为一遍写出的稿子往往来不及仔细推敲,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少问题是在修改中发现和订正的,不少内容是在修改中充实和完善的。即使起草时字斟句酌,也毕竟只是一时之功力,一人之智慧,仍要进行反复修改。只有反复推敲,精雕细刻,才能成为精品。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文字频改,工夫自出”。修改一遍,就会有一次提高。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那种“老子的文章天下第一,谁也动不得”和“改我一字,男盗女娼”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可以说是狂妄自负、浅薄无知。很多名人都很注重文章修改。曹雪芹著《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一部《战争与和平》竟然重写了*遍!《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一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文学名著,也都是作者花五六年的时间,几易其稿,经过逐章逐节逐段逐句反复修改,用笔蘸着“心血”写成的。而现在有些作家根本不修改,躲在写字楼里用电脑码字,“用身体写作”,几天便造出一部大部头来,一年能写好几部全是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据权威机构统计,XX年,我国出版长篇小说直逼“秘书工作”*部,而新中国成立至*前的**年里,长篇小说的创作总量才“秘书工作”部。现在一年的创作量,比原来近**年的总量还多好几倍。但大家想一想,又有多少作品令人难忘呢?浮躁若此,还指望出什么名著,也只有失望而已了!就这一点而言,还不如古人。我们的古人在语言艺术上非常注重“炼字”,主张“意胜”,要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越是名家,越不肯放过对自己语言的铸炼。象白居易作诗后先读给老妪(音雨)听、征求老太太的意见啦,欧阳修把稿子挂在墙上边读边改折腾不少日子啦,人们都耳熟能详了。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先用“到”字,再用“过”字,又换“入”、“满”等**余字,最后才选定为“绿”字。一个“绿”字使春风有了颜色。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一个“闹”字动感十足,据说也是经过多次改动才定下来的。其实“绿”字也好,“闹”字也罢,好处就在于准确、鲜明、生动,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春的画卷,动态地刻划了春天蓬勃、盎然的生机,而其它的字就没有这个效果。但也并不是说今不如昔。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但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一位旷世少有的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他就特别注重文章的修改。他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它的开头开始用的是“盘”字,发表时主席改为“旋”。既与出句“飞”相呼应,“旋”更突出动态,“四百旋”比“四百盘”生动多了,更把庐山写活了。还有“不周山下红旗乱”一句的“乱”字,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晶,和刚才说过的“绿”字、“闹”字一样,均属卓绝千古之字。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修改文稿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要勇于写作,谦于修改;第二,要严肃认真,一字不苟;第三,要统观全篇,大处着眼;第四,要精益求精,小处着手;第五,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第六,要摒弃偏见,力求客观。

反复修改之后,要提前把讲话稿送到领导手中,以便于领导查漏补缺,提前熟悉讲话内容,充分准备,从而使讲话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撰稿人还有必要主动听会,感受会场效果。会后主动征求与会者的意见,虚心、诚心地听取各方面对领导讲话的反映,取长补短,以便下一次把讲话稿写得更好。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修改的基本方法:

1.审阅修改法。初稿完成后,起草者本人应从头至尾进行审阅,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到全篇的结构布局,发现问题,留下标记,全部阅完,再回过头来认真细致地修改。

2.通读修改法。自读自改或一人读大家改,在读诵的过程中发现文中语句不通畅、衔接不紧密、表达不清晰及缺词丢字等方面的毛病,随笔修改。领导同志的讲话,采取这种办法最好。

3.冷藏修改法。文稿拟就之后,暂时搁置一旁,等头脑冷静、思维清晰之后,再拿出来“复看”。这时,有些毛病不需别人指点,自己能很快发现,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方法的缺点是对较急文稿不太适用。

4.讨论修改法。即集体会诊。主要是对一些内容复杂、事关重大的文稿,请熟悉文字或相关业务的同志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一起修改,这样可以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或认识上的偏执。时间和条件允许,可以发征求意见稿,在较大范围内修改。

5.特邀修改法。即求助高手。一些政策性强、业务难度大的公文,可邀请有关领导、权威人士进行把关,帮助修改。这样可以使文稿更加可靠、科学、准确。

第17篇:怎样为领导起草讲话稿

为领导起草讲话稿,是党政机关中的文秘和研究室人员经常性的工作。记得笔者刚到党的机关工作时,有一位老同志说,他第一次给部长起草的讲话稿最后只保留了一句话,其他的全部都改了,等于重写。看来,为领导起草讲话稿不是一件好差事。事隔多年,回过头来看,起草讲话稿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领导讲话不是个人创作,而是“职务”作品,是代表一级组织、一个领导集体、一个机关发表意见,但是,又要有领导干部个人的风格和性格特征。如何把这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很考手艺的。好的讲话对听众有一种吸引力、感召力、鼓动力。

有人说,只要是大笔杆子就能写好讲话稿。其实不然,陈伯达不是大笔杆吗?还被斯大林封为“中国的历史学家、哲学家”,但他为毛泽东起草的“八大”开幕词毛泽东就不满意,说写得太长,扯得太远,弃之不用,找到他的秘书田家英:“不要写得太长,有个稿子带在口袋里,我就放心了。”这篇唯一例外、不是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两千多字的开幕词,被34次热烈掌声所打断,其中有5次是“长时间热烈鼓掌”,足见反响之强烈。谁都以为,这篇充满“毛泽东风格”的开幕词出自毛泽东手笔,发出了由衷的赞许。毛泽东却说:“开幕词是谁写的?是个年轻的秀才写的,此人是田家英。”

一篇符合要求的讲话稿,一要对路,二要出新。

对路,首先要对实际的路。讲话不外乎分析形势、释疑解惑,阐述意义、引起重视,总结经验、指引未来,提出任务、明确要求,揭示问题、发人深省等等。总之,就是要解决当时最急迫、最重要的问题。这些都要求对实际情况了如指掌,讲话才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若干年前,笔者曾陪一位上级领导同志到下面检查工作,他一路上都讲发扬党的三大作风,总给人以似曾相识又不解渴的感觉,关键是下面同志都想知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究竟应当怎样发扬三大作风,而这一点又语焉不详,岂非隔靴搔痒?

对路,还要对听众的路。同样的问题,对机关干部讲与对公众讲,对****党员讲与对民主党派人士讲,对专家学者讲与对实际工作者讲,对不同行业、不同职场的人讲,不论讲话的角度、讲话的重点、语言表达方式,都应有所区别,不能一篇讲稿打天下、搞批发。

对路,还要对讲话的领导干部角色的路。这对起草人来说,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讲话的是主持全面工作的领导、分管领导,还是部门领导,是专家学者型领导还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领导,是举重若轻型还是举轻若重型领导,个人气质是哪种类型,都要与领导干部本人相符。国家科委有关领导在为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起草讲话稿时,邓小平的讲话是从他作为科学教育的主管领导人的角度,来讲科学工作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的;华国锋当时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他的讲话稿就从更宏观的角度讲,为此,起草者请示了胡耀邦,耀邦建议讲科教兴国或科教建国。应该说,这个点子非常好。可惜,囿于“两个凡是”,按胡耀邦意见起草的那篇讲话稿没被采纳。郭沫若当时是中科院院长,又是诗人,他的讲话稿就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的角度讲,既鼓舞人心又体现了诗人气质,这篇讲稿还收进了学校的语文课本。

对路,还要对起草方法的路。领导同志先拿出讲话稿提纲,明确写几部分,每一部分写什么内容,甚至举什么例子,查阅什么经典论述都很具体,这样的讲话稿比较好写,也最能反映领导同志的思想和水平,体现领导的个人风格。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就是小平同志亲自拟了500字的提纲,列了7个方面的问题,召集胡耀邦、于光远等一起来谈,明确了讲话稿要写的几个部分,对需要阐明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都一一做了交代,讲得很具体,连讲话稿的题目也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初稿形成后,小平同志又再次召集耀邦、光远等同志逐字逐句地边念边修改,以后又经过若干文字润色,形成了最后的讲话稿。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这篇讲话稿,从思想观点、逻辑结构到主要观念的文字表述,都是根据提纲写成的。

也有的领导事先什么也不说,只说要写个什么会议的讲话稿,连提纲也由起草者提出。等你拿出了初稿,引发了他的思考,再召集文件起草组的同志来研究,谈他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起草者一定要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适应领导的习惯。也有的领导先口头简单说几个部分的题目,你就要根据领导一贯的思想和风格,以及近期言论,把它变成一篇内容丰满、极具针对性的讲话稿。

对路,还要对领导表达方式的路。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有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实践的厚度,要用严密的论证、系统的分析深入说理;有的要求用群众的语言,列举实际生活中鲜活的事例说明问题;有的要求引经据典,通今博古,文笔恣肆;有的要求概括出数字公式,便于下面记忆,等等。这些要求没有高下之分,关键是要表达清楚领导的意图,便于群众接受领会。

许多正式的讲话稿在起草过程中,都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不同岗位的人一般都从自身角度提出修改意见,其中有的意见可能互相矛盾对立。可以把这些意见认真梳理,向领导报告,改与不改,改多少,怎么改,要按领导的意见办。

出新,主要是在坚持好的文风的基础上,在结合实际上出新,作出新的概括,总结新的经验,提出新的思路、新的观念、新的方法。一篇好的讲话稿,能够有一两个观点、一两句话让听众受到启发、受到震撼、印象深刻,甚至流传久远,那就是很高的水平了。毛泽东八大开幕词中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今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尤如春雷惊天动地,震撼了全国,推动了新时期人才辈出局面的形成。

出新不是哗众取宠、标新立异,而是体现时代精神,回答公众关心、引起公众共鸣、得到公众认同、吸引公众参与的问题,让公众乐意听,听得懂,能管用。

为领导起草讲话稿要做到对路、出新,加强历练非常重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真琢磨领导修改的地方,为什么领导不满意,为什么要那样修改,从中参透领导,提升自己,积累路数,做好对接。阿里巴巴网络公司ceo卫哲在10多年前为万国证券总经理当秘书时,起初为老板起草的报告、演讲稿80%都受到批评,要求重写。他每次都仔细研究老板不满意的地方,半年后,他写的东西老板基本一字不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跨越!再有,起草讲话稿要符合领导的要求,应注意平时跟领导时不能只满足于做好领导身边的日常琐事,处理文件啦,安排好生活啦,更要紧的是学习领导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路、对策和方法,不是站在秘书的角度,而是站在领导的角度。假以时日,既提高了自己起草讲话稿的水平,又磨炼了自己独当一面、掌控全局、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18篇:提升人生的高度

提升人生的高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其蕴含的深刻哲理而为国人广泛传颂,正所谓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不仅如此,站在什么样的高度,还直接决定一个人的胸襟,决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也直接决定一个人最终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界也。

在王国维看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成功的第一境界。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境界。视野的宽阔与否决定着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影响着个人的胸怀与志向,最终支配着人的命运,人有了高度,才能高瞻远瞩,不会因暂时的逆境和挫折面对未来丧失信心;人有了高度,才能胸有成竹,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胆识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人有了高度,才能看得更清,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人有了高度,才有势能,蓄势待发,时机一到便可向洪水一样奔涌而下,势不可挡。

立志存高远,学会仰望天空。温家宝总理曾在同济大学校庆典礼时引用了一句哲言“一个民族要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他这样说的目的,是希望当代大学生要做仰望星空的人。仰望和关注天空,就要不局限和拘泥于个人的一己私利、一席之地,要放眼世界、瞩目未来,做一个关心国家和世界命运的人。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和无私奉献精神;要有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要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牺牲精神。

只有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才能激励人们不为艰难险阻,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动力。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

古人常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理想是事业之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也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人生要树立远大理想,要志存高远,放眼世界;要相信“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

人品高处立。人品即人的品质,他是人最本质的东西,包括人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看问题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我们通常说某人人品好,是指一个人的品质、品格好,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态度被社会所认可。人品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本身,是一个人信誉的全部。大千世界中,没有什么比拥有良好的人品更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人品之于成功,犹如血液之于人。如若没有良好的血液,人就不可能健康生存于世间;一个人若是没有良好的人品,也就无法直立于人世。徐世昌曾说;“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没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 (inspirational life yuedu.mipang.com)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因此,人品是一种看不见的大力量,是人直立于世间的一副精神骨架。他就好比高楼的地基、飞机的引擎和树的根,是长存于人灵魂深处的一种风骨。

人品也是一个人的品牌。古往今来,人们比资历和经验更为人们所看重,良好的品行比杰出的才能更令人们赞赏。拥有良好的人品,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踏入了成功之门。有人说;“人之竞争,初拼技巧,再拼学养,最后拼的是一眼看不见的人格”。一个人最大的欣慰,莫过于人品的高尚;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品的沦丧。高尚的人品是山,在岁月的流逝中凸显着不变的情怀和挺拔高俊的气节;高尚的人品是水,在默默流淌中让人领略不屈不挠的个性和海纳百川的品格。可以说,拥有良好的人品不仅是对自身的一种提升,更是一种灵魂上的超越,是人的尊严的一种象征。正则“品”端,直则“人”立。有丰富的学识才能去影响别人,有良好的人品方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也才有可能抵达成功之巅。

宽容是一种美德,豁达是一种超脱。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智者能容,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因为他洞明世事、通达人清,看的深、想得开、放得下;他懂得;“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宏大度,胸无芥蒂,能容万物,吐纳百川。飞短流长怎么样?黑云压城又怎么样?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容的对待一切,待到廓清云雾,必定是柳暗花明。豁达之人能做到睁开双眼历历在目,闭上双眸空无一物。透视琐事,忘却不幸,藐视挫折——有此胸襟者,方能体会天广地宽的豪迈!

学识攀高峰。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想提升自己的人生高度,就需要在学识上不断勇攀高峰,因为一个人的学识越广博,视野就越开阔。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知识虽然不能增加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但能改变一个人生命的宽度,丰富一个人生命的内涵,提升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去创造更大的财富。学习是一个人永恒发展的不竭动力,学习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开卷有益”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书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心田。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学做人做事。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高望远,使眼前展现的景色波澜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只要与书为伴,你就必有所得。读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读书是驱散生活中最不愉快的最好手段,读书既能驱除生活中的寂寞,又能解除生活中的忧愁。读了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了一次话。伏尔泰说:“当我第一次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书为伴,过读书的生活。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是读书的一种境界,即修身、正己,提升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求得自己内心的安宁。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基础,“腹有诗书气自华”。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是绝不相同的。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立身以立学为基,立学以读书为要。人生苦短,书海无涯;只争朝夕,诗书流年。

第19篇:秘书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全文]

1 淘宝商城秘书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2)

一般来讲,领导讲话稿可分为五部分,即标题、称谓、开头、主体、结尾。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它的主体部分。其主体部分通常又具有三种结构形式:

(一)板块式

即分为几个板块。具体讲又有几种不同情况:

1、以小标题分板块。如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以3个小标题分3个板块:⑴形势与任务;⑵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⑶思想理论工作的任务。

2、以顺序号分板块。如邓小平在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以

一、

二、

三、

四、五将全文分为五块。

3、两块式。多见于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一块是上届(次)以来的工作总结,一块是以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一般每一大块中又分若干小块。

4、纵深式。即前后几个板块的内容是由浅入深发展的关系。如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四块小标题分别是:⑴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⑵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⑷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四个部分明显地表现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关系。

5、并列式。即几个板块之间没有递进关系,只是并列关系。如邓小平1979年11月2日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所作《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挥党的优良传统》的报告,讲了三个问题:⑴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⑵认真选拔接班人;⑶切实关心群众生活。这三个问题之间显然是并列关系。

(二)自然式

即讲话不分板块,只分若干个自然段,多数是依照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如邓小平1985年3月7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讲话之后,又即席作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讲话,记录整理出来的讲话分四个自然段,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第一段提醒大家要做到“四有”,并强调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第二段专门讲理想;第三段主要讲纪律,谈理想和纪律的关系;第四段强调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也有的讲话内容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如邓小平1980年11月20日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所作《对二野历史的回顾》的谈话,基本上是按二野历史的时间顺序讲的。

(三)提纲式

即像列提纲那样,在一篇讲话中讲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开头有一个主题句,每个问题的篇幅都很简短。如毛泽东1949年3月13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结论中关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通篇2700字,讲了12个问题。邓小平1981年3月27日与解放军总政领导同志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的谈话要点,通篇2000个字,讲了8个问题。陈云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通篇2600个字,讲了6个问题,共分了46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用一两句话讲一层意思。

以上所讲的多种结构形式,用哪一种,要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从讲话既定的场合、作用考虑。如果是在党代会、人代会上作报告,那自然要用板块式。第二,从讲话既定的主题考虑。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般要用板块式;讲一般性的工作则可以灵活掌握。第三,从讲话既定的时间、篇幅考虑。如果安排的时间长、篇幅大,可以考虑用板块式;如果要在很短时间内讲完,则可考虑用提纲式或自然式。第四,从讲话既定的对象考虑。如果是对基层干部群众讲,一般不适宜采用过于简略的提纲式而应用板块式加以详尽、通俗的说明。第五,从讲话者的个人风格考虑。不同风格的领导在讲话中往往习惯于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要充

分考虑这一点。

四、领导讲话稿的观点提炼

讲话的观点,就是讲话人通过讲话所表达的看法或主张。实际上,讲话的主题思想也是观点,是这一讲话的“大观点”。这个“大观点”主要是由讲话者来定的。一篇讲话稿有了大观点,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中观点、小观点。正如构筑房屋除了要有大梁,还要有檩、有椽一样,搭起骨架,再配之以材料,才能完成工程。一般地说,以“板块式”构思的讲话,每一板块要有一个“中观点”,每一板块中的每一段落又要有一个“小观点”。锤炼观点是起草讲话稿的关键战,又是攻坚战。锤炼出了观点,组合了观点,讲话稿的起草就完成了一大半。这里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观点要正确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什么叫“正确”?就是要符合“两情”。一是要符合“上情”,即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部署、指令。二是要符合“下情”,即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这一点并非多余,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确有一些地方领导同志常常讲出一些与上相违背、与下相脱离的观点。比如,在1992年初小平南巡谈话精神下达以后,有的地方领导同志还在强调区分姓“社”姓“资”问题。1984年中央部署开展治理整顿,目的是控制经济工作中投资过热、投资规模过大的不健康趋势。但是有的地方经济长期落后,没多少投入,没搞什么项目,也非要“大整顿”、“急刹车”。某地领导同志为了表示贯彻中央精神的“坚决”,在讲话稿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有枣没枣打三杆子”。这句俗语是说不管有事没事都要整一下,这在反“右”、“文化大革命”中都曾风行一时,它本来就不科学,与实事求是相违背。但这位领导同志把“两杆子”改为“三杆子”,更厉害了,也更错误了。他让本来没有搞什么项目的地方也照样“大力削减”,结果只能使这个地方的经济基础更加落后。这就是与下情脱离。可见观点的正确与否,是个很重要而又很现实的问题。

(二)观点要鲜明

毛泽东说过:“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有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这个论述完全适合讲话稿的起草。讲话中所阐述的观点,必须鲜明、尖锐,有感召力、战斗力,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让人听了不痛不痒,甚至不得要领。

(三)观点要配套

就是说,在一篇讲话稿中先后阐述的多个观点要相互照应、相互配套,形成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发挥“整体效应”,而不应该互不相应,甚至互相冲突。

如某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的讲话,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分别是:⑴努力提高对加强科技工作领导的认识;⑵全面履行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职责;⑶认真改进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方法。三个观点呈递进关系。其中关于“职责”部分又分为三个“小观点”:⑴抓政策;⑵抓改革;⑶抓协调。三者呈相互配合的关系。

又如某领导同志关于抓“机遇”的一段讲话,其中分设三个观点:⑴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机遇;⑵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⑶要以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三个观点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深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五、领导讲话稿的材料运用

这里讲的“材料”,是指起草者为着既定的起草目的,从各方面搜集、摄取并写入讲话稿之中的事例、知识或论据,是构成“材料”(文章、讲话稿)的材料。讲话稿中常用的材料,大体上有三类:

(一)依据类材料。就是发表这一讲话、阐述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包括:⑴马克思主

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⑵中央和上级的部署、指示。⑶本地发生的重要情况和进行的重要工作。

(二)佐证类材料。就是为讲话中的观点佐证的事实、事例。其中包括:⑴与讲话观点相联系的典型单位的成绩和经验。⑵能够说明观点的实际发生的问题。⑶能够佐证观点的数字。

(三)辅助类材料。就是能够帮助加强讲话的说服力、增强吸引力,可调节讲话口气、活跃会场气氛、提高讲话效果的材料,主要包括:

1、典故。毛泽东在讲话中用得最多,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出神入化。如七大闭幕词讲“愚公移山”;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讲“农夫与蛇”,等等。近年来,江泽民在一些公开、重大、正式场合中的讲话,就很注意用典引故,使讲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时代感。他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一句古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接着说:“在今天这个美好的夜晚,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也同我们一样,为香港回归这一民族盛事感到欢欣鼓舞。”由此转入有关澳门、台湾的话题,抒发实现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殷切愿望,体现出了浓浓的骨肉亲情。而1997年他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他的到访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讲话时说:“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切美好的东西只有经过努力才能获得。‟这句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我们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在这里引用托尔斯泰的话,意味深长,恰到好处,极大地增加了讲话的魅力。

2、比喻。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讲抗战胜利果实应该属于谁时,以种桃树、浇桃树、摘桃子作比喻,说明胜利果实是属于抗战军民的,既形象生动,又深刻有力。

3、古语。在讲话中适当用一点古语来帮助说明观点,效果也很好。如某领导同志在“企业评政府”的讲话中引用了《梁史》中“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这句古语,简洁、深刻地说明了“企业评政府”、“下评上”的意义,与会者听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群众语言。在领导讲话中适当用一点群众语言,有时也会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如某领导同志在讲发展农村经济时提出通过横向联合“发横财”、通过出口创汇“赚洋钱”,巩固发展乡镇企业“半壁江山”,推广“骑着黄牛奔小康”的经验等等,其中采用了不少群众语言,讲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20篇:怎样为领导写讲话稿(优秀)

怎样为领导写讲话稿

“用讲话争取老百姓支持”

平时,沈国庆靠阅读《人民日报》、《求是》和《新华文摘》熟悉上层精神,“要反复读,读多了机关的文风就来了”。

“一个好的讲话稿至少要有新内容,如果没新内容要有新提法,要是什么都没有至少你起的题目要有新意”。

做领导少不了要讲话,但怎么讲?

“在严肃的场合,比如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领导会照着稿子一字不差地读,半点发挥都没有。”华东一位地级市委书记的秘书对此颇有研究,“但如果是一个离职的告别会,领导很有可能会„演讲‟一下,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

现实生活中,满嘴官话、套话的领导也有,不管开什么会,他们都“不加思考”地念稿子,既不用担责任,也不会出问题。

这一作风,正成为中央改进的目标。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专门提到“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

事实上,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已率先垂范。11月15日,习近平在媒体见面会上做了一番简练、亲民、务实的发言。此后,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打断官员发言,要求不要念稿,并频繁即兴提问。王岐山则在反腐座谈会上,要求少说客套话,少用讲话稿。

“讲话稿”很少由领导本人一字一句写成,往往领导提供理念、思路、要求,再由别人代劳。对于相当一部分领导来说,“讲话稿”在可有可无之间:不念讲话稿是对秘书班子的不尊重,而照念讲话稿又是对台下群众的不尊重。领导讲话的艺术,恰恰就体现在“讲话稿”的产生和运用过程里。

谁给领导写讲话稿?

依照一般人的想象,写讲话稿肯定是秘书干的活儿,但事实并非一定如此。

在国务院部委层面,领导的讲话稿主要由研究室承担。一位中央部委官员说,他所在部委办公厅的主要职责是“办文、办会、办事”,不负责起草讲话稿。

省市的情况则不同。“市级领导的讲话稿,都是办公室负责起草,专业性的会议如果要请领导讲话,都是底下的部门先写,我们负责把关和修改。”在山东省中部某市长办公室工作的陈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如果涉及综合性会议,比如经济工作会议、季度分析会等,则是各部门提供素材,办公室直接起草。”

从各地级市的机构设置看,市长往往单独配备一个写作班子,里面包括一位副秘书长(或者办公室副主任)、一个秘书,以及专门的“写稿团队”。副市长也有自己的写稿班子,“但人数要比市长少得多”。

陈新所在的市长班子,有五六个成员。市政府办公室下设服务不同领导的科室,从市长往下排号为一科、二科、三科等,“省里的配置类似,只是人数多一些,而县里人数则少一些”。

对于更基层的乡镇领导来说,讲话稿基本上要靠自己。不过,山西省中部某县的一个镇政府却是个特例。在县里写稿35年的老许已经七十多岁,因为镇上没人能写稿,特意返聘他过去帮忙。“镇长和书记的讲话稿都是我写的。”老许说,“至于村主任一级,他们基本上是口头汇报工作,如果需要上报材料,还是我写。”

高级领导有时也会自己写讲话稿。科技部一位刚刚卸任的司长,曾在上世纪90年代给前科技部副部长谢绍明当过秘书,“谢绍明可是在莫斯科大学留过学的,他自己写稿跟玩儿似的。”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一位商务部人士介绍,商务部长陈德铭有时也自己动笔。比如据他所知,2012年3月18日,陈德铭出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时,没有用起草好的稿件,夜里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了几页纸,带到会上做演讲。“领导亲自动笔写稿的情况虽然不多,但一些重大场合或自己有明确想法需要表达时,可能就会自己动手。”这位商务部人士说。

“领导是在教你一个思想方法”

从讲话的场合、对象和用途来区分,领导的讲话稿主要分为会议类、宣传类以及礼仪类三种讲话稿。不同领导的行事风格不同,讲话稿的写法也千差万别。

对于政府一把手来说,最重要的讲话稿就是政府工作报告。在北京市某区政府工作的王晓宇介绍:政府会成立一个四五个人组成的写作班子,“由研究室副主任主笔”。

从今年“十一”后,该区就把写作班子设在宾馆里,用两周时间集中写出政府工作报告的初稿,然后开始征求各单位意见。该区有七十多个政府部门,每个部门交上来的报告都一二十页,“为了把整个报告控制在1万字左右,一个单位干一年的活儿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就那么几个字。”王晓宇说。

跟领导如何沟通政府工作报告,山东省中部某市的陈新前后已经历过四任市长。“第一任市长会亲自跟起草组一起研究初稿,然后给每个人分工,你写这段他写那一段。”第二任市长的风格就变了,“他在写稿前什么也不说,等写稿组运行后,他会要求写稿组写一个综合版,把所有部门的材料都弄在一起;再写一个精简版,让写稿组对材料做一个取舍。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他提出修改意见”。

曾在无锡市委工作过的沈国庆,过去曾给几任无锡市领导写过讲话稿。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领导只告诉你要讲什么,至于怎么讲,都是你思考的过程。”

有一回,时任无锡市委书记要沈国庆写一个关于土地改革的稿子。“他说你看看美国怎么改革的,以色列又是怎么搞的。”沈国庆完全没概念,“从书记那出来后浑身都是汗,后背冰凉冰凉的”。他马上到图书馆借书看,文章全翻了一遍。后来他写成的讲话稿里没有一句提到美国。“其实领导就是在教你一个思想方法,让你打开视野,你就知道怎么写了。”他说。

“要比领导更了解领导,就像„元芳‟一样”

在领导身边“打工”,压力自然小不了。平时,沈国庆靠阅读《人民日报》、《求是》和《新华文摘》熟悉上层精神,“要反复读,读多了机关的文风就来了”。他还会仔细研究中央每次全会的讲话,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为经常一人身兼多职,县级政府的秘书往往什么都要懂。河南一位县委秘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领导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我身边的很多秘书都读了MBA以扩大知识面。”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在一个部门里,能写稿的人是稀缺人才。在一位中央部委官员眼里,“有思考,逻辑清晰,爱琢磨,是对写稿者的高要求。低要求是语句通顺,遣词造句没问题。”

为了达到领导的要求,写稿人必须要经常观察领导作风。曾在国资委写过两年稿的高辉说,“办公室主任要比领导更了解领导,就像„元芳‟一样。”

“必须达到一种„有我无我‟的境界”。依照沈国庆的理解,“有我”是说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想从哪里随便抄几句话那不行;“无我”是别把自己带进去,要假设自己是个领导,又要站在更高角度看问题。

写稿者贸然替领导“做主”是大忌。上述那位科技部司长在年轻的时候,刚开始给领导写东西,觉得自己还有点创新,写了不少想法,“领导上来就说了一通,哪是你写的,全给我拿掉。以后写东西必须有出处。”

必须学会时刻“对表”

事实上,许多重要会议的讲话稿看上去平淡无奇,其实句句都有针对性。

比如十八大定下的基调“稳中求进”,沈国庆就觉得有深意。“稳”不代表不发展,它是一种方法,根本目的是“进”。在他看来,中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给整个民族带来一种落后要追赶的急躁想法。他认为,“中央提出„稳中求进‟说明国家总的精神不会出现大变动,把这个读出来,你的政治水平就上去了。”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话也并非空泛,“其实是高度提炼的话,可以展开很多。”北京市某区政府的王晓宇举例说,比如今年区里的工作报告要提出明年计划“大力提高师资力量”,“等到明年开政府工作会时,就要分解这8个字,怎么提高,什么时候开始,要明确下来。”

因为政府必须完成落在纸面上的任务。报告中要是写“明年实现GDP增长10%”,“如果他第二年没有完成,那么上级就可以质问政府领导”。王晓宇说,“要是不确定,话就不能说太满。可以改成力争增长10%,那样没有完成也没有关系。”

一位在中央部委担任部长秘书的官员认为,给领导写讲话稿必须学会时刻“对表”——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对国内经济情况的分析,不能脱离中央的基本立场。从实际情况来看,写稿的人“有跟不上趟的,但不会有反着来的”。

在起草讲话稿时,沈国庆特别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比如这件事做得很不错,就是“很不错”,比较好就是“比较好”,可以就是“可以”,“在某个场合必须出现这样的语言,你稿子里出现了就到位了”。

“一个好的讲话稿至少要有新内容,如果没新内容要有新提法,要是什么都没有至少你起的题目要有新意。”一位中央部委官员发现:“现在,各级政府和领导都特别注意在稿子里引用数据。”

“哪怕磕磕绊绊,但是说明你思考了”

领导到底怎么使用讲话稿,往往因场合不同而定。原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开会很少念稿子。“除非是一些党务系统的会,不能随便发挥,政治性要求比较高。”他曾经的一位秘书说,“给他写稿的人常有挫败感,基本上稿子只用最后四个字„谢谢大家‟。”

关于中央领导提倡讲话不念稿的原因,陈新认为,就是让你独立地思考、深刻地思考。“哪怕磕磕绊绊,但是说明你思考了,你在动脑子想。”

一位中央部委官员发现,许多领导的讲话内容是文件体,语句非常严谨,但大家不爱听;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毛选、邓选,因为他们是在“说话”。“讲话其实不怕重复,要生动形象,有包袱,充满幽默感。”

这位官员曾经整理过朱镕基的现场讲话,他发现“朱镕基说得妙趣横生,过后整理成文字时也一环扣一环,相当有逻辑性”。

网络上流传甚广的“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也传递到官方的耳朵里。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到访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时,就运用了网络词汇——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

随着网络的传播效力日益增强,许多官员意识到,“要用讲话争取老百姓的支持,在琢磨讲话稿时,甚至要考虑到里面有什么话能当做新闻标题”。

《怎样提升领导讲话稿高度.doc》
怎样提升领导讲话稿高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演讲稿主持词代表发言庆典致辞民主生活会发言表态发言专题发言对照检查材料开场白感言大全发言稿欢迎词台词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