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讲话稿

2020-11-12 来源:发言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农业农村工作务虚会讲话稿

农业农村工作务虚会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局党委研究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初步总结今年的工作,重点谋划2014年工作。会上大家观看了《福娃的秘密》专题片,从国同志介绍了农高区发展情况,圣耀同志解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家浩、大圣等17位同志分别作了发言。大家准备充分,内容实在,观点新颖,讲得很好。下面我们虚实结合,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今年农业发展形势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三农工作的系列部署,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可望全面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4311发展目标。

1、粮食生产实现十年增,为创建百亿斤粮食大市实现了开门红。今年是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百亿斤粮食大市第一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从年初制定方案、抓早稻集中育秧开始,通过抓扩面、抓科技、抓抗灾、抓服务,粮食生产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据统计,今年粮食生产达到81.8亿斤,超额完成3亿斤的目标任务。

2、畜牧业和水产业稳定发展。据统计,1-9月份牲猪出栏429万头,家禽出笼7762万只,水产放养面积237万亩,水产品产量可望达到125万吨。今年水产业发展一直保持着旺盛势头,产品产量、市场价格一直很好;畜牧业上半年受禽流感影响,下半年行情全面恢复,全年也是一个增产增收的势头。

3、农产品加工业突破千亿大关。全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达到365家,1-11月份完成产值824亿元,全年可完成产值912亿,加上10%规下企业产值,可以实现千亿目标。

4、农村新型主体发展迅猛。今年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非常重视,印发了三个文件。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合作联社、家庭农场认证家数位居全省第一位,省经管局和分管厅长多次到荆州调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5、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机械化发展迈出了较大步伐。张贤志同志、曾德才同志、高洪兵同志作了详细的介绍,标志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关于今后三农工作方式方法转变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期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昨天闭幕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即将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为今后我国经济改革和体制改革及各方面的改革作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这些都是指导我们今后一段时间三农工作的重要行动指南。最近一段时间,书记、市长跟我们在一起就全市三农工作进行了研究座谈。12月4日下午,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我市关于四化协调试点方案的汇报;12月11日新华书记召集6个经济主管部门,就今年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了研究;建明市长在以色列和南非考察期间,就推进我市现代农业的建设讲了一些很重要的意见。今后一段时间农业农村工作的方式怎么转变,我有一些初步的思考,主要有五个方面跟大家一起商讨。

1、要在抓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农业生产关系的研究和外部环境的改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协调发展的方针,“四化协调”发展是一个有序的整体,未来三农的发展必须在四化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不能单独就农业来抓农业,要跳出农业谋划农业。上午圣耀主任跟大家解读三中全会对三农发展的一些新认识、新判断、新举措、新变革。大的方面来讲,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今后抓农业要由过多的依靠行政手段转向依靠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并重,要学会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指导现代农业的发展。这次城镇化会上,再一次强调城镇化主要是人的城镇化的问题,通过城镇化的发展,使镇区的土地进一步走向市场,让广大的农村农民来分享、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国家从更深的层面研究农业问题。从组织方式来讲,我们过去是分散经营的方式,今年中央提出了大力发展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养职业农民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效率释放之后,合作经济、家庭农场很可能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没有合作和规模,中国农业是没有希望的。在新的条件下,如果我们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志,不从生产关系这个层面来研究农业发展,不从农业外部环境来研究农业的发展,就农业抓农业,就农业生产力抓农业生产力,显然走不出一条新路。过去大家总是在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现在只有把生产关系集合调整后,生产力才能得到进一步解放。

2、要在发挥传统农业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现代农业的建设。传统农业有传统农业的优势,不能认为传统农业都是落后的东西,我们要取传统农业之精华,扬现代农业之优势。重点在三个方面加强:一是农产品的质量要加强。在去年务虚会上我就讲,我们要由数量型农业向质量型农业转变。质量问题既是一个品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生产过程控制的问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不仅仅只停留在检测合格这样一个标准之上。前不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通知》,第一句话就是农产品质量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对各地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二是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要以人为本,如果还用那么高的人力成本来从事插秧、收割等劳作,显然农业效益很难提升,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我市农业机械化有它的特殊条件,在推广过程中有很多瓶颈制约,包括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水平、道路交通状况、农机操作手的能力等;第三是产业现代化。在抓好数量农业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农业产业化和全产业链发展,真正把农业生产变成农业现代化的第一车间。

3、要坚定不移地把农产品加工业和招商引资作为三农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农产品加工今年过了1000亿,明年要向1250亿冲刺。要通过抓农产品加工业,继续延伸产业链,真正把农业生产当成全产业链经营的第一车间。如果今后农业还不走这条道路,还在那里片面的抓百亿斤粮食,1200万担油菜没有意义,你抓的越多,农民损失越大。今后我们工作的主战场第一还是粮食生产;第二是农产品加工;第三是农高区。农高区作为荆州抓农业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它姓农不姓工,尽管不是农业部门主体在办,但是农业部门作为市委、市政府的职能部门,丝毫不能有懈怠;第四是农民增收,这是核心。要把这四项工作抓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招商引资,不靠招商引资,不引进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不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要想把这几项工作抓好是很难的。只有通过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把社会上的资金集合起来,向优势产业集中,把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吸收进来,来强化我们企业内部管理,把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引进过来,来提升我们产业水平,全产业链发展才有希望。

4、要在抓好三农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次城镇化会议围绕村庄的保护,把水、空气、环境提到了很高的议事日程。现在农村的环境恶化很快,包括水体污染、秸秆焚烧、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农村垃圾管理等等问题日益严重。今后在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工作中我们千万不要忘记环境,包括我们长湖今后海子湖的投肥、投入、拆围问题,农药的过度使用问题,肥料的过度使用问题,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5、要重视研究市直各单位在指导县市农业工作的同时如何抓好市区农业发展的问题。现在市直有些行业、有些单位比较习惯到县市去看一看、说几条意见、发一条通报这种工作方式,虽然我们从近几年开始做了些调整,但是还很不够。农业与其它部门不一样,有些部门有些单位确实要下去,但是有些单位是不是要下去那么多频次,能不能合并下去,能够在电话里面解决的问题非要下去不可吗?我看不见得。从2014年开始,我们在抓好对县市工作指导的同时,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城郊农业发展上来,第一是招商引资搞项目,第二是局系统内部改革和发展,平台就是农高区、桑梓湖、农科院、长湖。局里明年要把太阳村作为农业局年青干部成长基地,开展专题调研。还有开发区这一块的农业发展问题。农业系统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2014年度局直事业单位在分类的基础上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对局机关的科室要实行大科制。

三、关于明年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

全市农业工作的总体目标是4321,即农业增加值增长4%,粮食总产新增3亿斤以上,油菜总产1200万担,水产业、牲畜业、家禽业保持稳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新增200亿,农民年均纯收入增长10%。要以5亿斤的措施确保3亿斤的增产目标,这是第一句话,措施就在调节棉花,继续扩大双季稻和再生稻。农产品加工业明年规划增长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主要是考虑到了明年整体经济下滑的影响。明年农产品加工业,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食品工业整合发展作为重点。农民收入4%这是一个正常的指标。农民人均收入原则上不能低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措施主要是五个突破:

1、挖掘潜力,在提高粮食产量上取得新突破。重点抓好结构调整,压减棉花面积,扩大早晚连作面积,发展再生稻推广。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机械插秧、抓好抗灾生产,实现平均增产。

2、乘势而上,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上寻求新突破。坚持抓好招商引资,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抓好加工园区的建设,抓好粮油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力争再新增一家过百亿元的企业,一批过10亿的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转变方式,在建设现代农业上寻求新突破。坚持大力发展新型市场主体,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和机械化,进一步做强优势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抓好试点,在推进四化同步上寻求新突破。市委常委专门听取了汇报,文件即将下发,这项工作也是我们农业局农办的一项重要工作。11个试点乡镇要比着干,争取一个季度开展一次调度会,争取通过五年努力,将试点镇建成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新型城镇,农村新社区,美丽乡镇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示范乡镇。局系统要把桑梓湖作为四化同步发展的试点,把社区建设抓好,把环境建设抓好,把产业结构调整抓到位,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5、深化改革,在农村体制机制上寻求新突破。重点是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农村投入制体制的创新,争取发展。

推荐第2篇:农业农村工作

农业农村工作:

2010年工作情况: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举全力打好抗大旱、保民生、抓生产、促发展攻坚战,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增%,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增%。粮食总产19.57万吨,同比减1.2%。繁育良种2.35万亩,发展优质农作物64.3万亩;烤烟种植16.61万亩,收购2500万公斤,实现产值3.52亿元,税收7764万元;肉类总产8.28万吨,禽蛋产量7.02万吨,畜牧业产值达 亿元,增 %;深入推进城乡园林绿化,自然村绿化319个,县城新增绿地81.14亩,种植泡核桃2万亩,公益林建设3.6万亩,林地确权到户率96%,林业产值达亿元,增%。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4.58万亩,烟水配套工程2.5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0.64万亩。

抗旱救灾成效显著。投入抗旱资金万元,发放救济款 万元、救济粮 吨,保障因灾弱势群体基本生产生活;打赢森林防火攻坚战;建成抗旱应急工程207件,解决或缓解了9万人的饮水困难;加快建设水源工程,木戛利重点工程全面开工,建成小坝塘74件,小水窖6073件,小引水管道953.3公里,小泵站74件,小水渠120.7 公里,小水池160件。实施人饮安全工程,解决农村5.7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除险加固3座小(一)型、5座小(二)型水库。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扶贫)。六哨乡整乡推进进入扫尾;

实施自然村整村推进590件,易地搬迁978人,培训转移困地区农村劳动力6600人,发放信贷扶贫资金5100万元、扶贫善款1455万元,实现1.48万贫困人口巩固提高温饱,3.23万人解决和巩固温饱。

配合省、市做好“引清”、“引牛”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实现河口干河村60户206人搬迁到县城安置。

2011年重点工作:

(二)加强三农工作,明确主攻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继续实施烤烟产业恢复性增长战略,烤烟种植面积14.6万亩,产值3.6亿元以上。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投入8960万元,建设烟水配套工程6.057万亩,密集烤房1424座,专业烘烤场1个,育苗工场1个,购置农机具36台(套)。发展烟叶标准化生产,加大烟草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统一烟叶业务流程、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实现烟叶产销平衡,总产量 万担,单产 公斤以上,亩产值 元以上,上等烟叶 %左右,上中等烟叶 %左右,等级合格率%。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实现农业总产值 亿元,增%。确保粮食安全,加大粮食高产创建力度,大力发展优质粮食工程,粮食总产达14.2万吨,增1%。改良大小牲畜15.5万头,推广青贮饲料14.2万吨,肉类总产7.02万吨,畜牧业

产值达6.7亿元,增3.23%。实施天保工程造林2.2万亩,启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林业产值达 亿元,增%。发展精养水产品1.6万亩,产量达500万公斤,增1%。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设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引导,配合抓好云南农大都市型现代农业研发示范基地建设,引导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开发牛干巴、马铃薯、板栗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一批规模大、带动强、效益好的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强化粮食、农资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监管;构建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防控。

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促进资金、项目、信息、技术向农村倾斜,加大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实现4万人脱贫。实施 个整乡推进,10个行政村片区开发,10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1000人易地搬迁;老区建设1个镇,产业扶贫5个,危房改造500户,贫困地区劳务输出7000人,小额信贷3000万元。

推荐第3篇: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在镇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现代精致农业为重点,积极落实各项产业政策,创新工作方法,确保我镇产业有增长、农民有增收、基础建设有加快、农业社会大局有稳定。现将我镇2012年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汇报如下:

一、重抓落实,多项措施促进农户增收

(一)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二维QR码使用:正在筹建网站,牵扯到资金技术问题,需XX农委跟网站协调。

2、新认证无公害:新申报五龙泉无公害葡萄基地一处,材料已报,取样检测已完成。

(二)统筹城乡产业布局

已提报四甲村、北昌村“一村一业示范村”。

(三)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政策

小麦玉米应保尽保。

(四)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

正在筹备以参加农产品交易会。

二、完善设施,推动XX市生态村建设

结合XX镇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有重点、有步骤的积极推进XX市生态村建设工作。鼓励支持所里头村、大尹

家村、三山东头村、谭家夼村开展申报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对建设、申报生态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农村污染防治,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尤其要加强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和村容村貌整治,发挥生态村的示范保护作用。

三、改善生态环境,推进镇村建设

(一)统筹城乡生态环境改善方面

工作推进情况:我镇申报并获批了镇驻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制订了排污管网建设方案和污水处理方案,这两项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报到XX市环保局审查,待批准后继续实施。

工程施工方面,已完成了镇驻地大部分管线的工程施工,新修及清淤整理老管路2000多米。

存在问题:方案正在审批,启动资金尚未到位。

下步工作计划:方案批准后抓紧推进工程进度,争取在今年11月底之前完工并通过验收。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工作推进情况:

1、投资8万元,对损坏的镇管道路进行了整修;保持镇村道路整洁畅通。

2、争取到市投资150万元,对长达路XX段进行了修补。

存在问题:

1、市道路养护经费一直没有到位,镇村道路养护缺乏经费,道路养护工人工资严重拖欠,工人积极性降低。

2、长大路路基年久失修、道路排水不畅,导致道路维修后容易损坏。

下步工作计划:

1、争取上级早日将道路养护经费拨付到位。

2、提交长大路重修报告,争取XX乃至XX立项,明年对长大路重修,解决路基年久失修和排水不畅问题。

(三)提升五市驻地建设水平方面

工作推进情况:完成了三城路XX段测量放线、清点、倒地等前期工作。

下步工作计划: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三城路拓宽改造后面的相关工作。

(四)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方面

工作推进情况:完成了全镇农村新型社区的规划设置方案,全镇共设置6个农村新型社区,完成了泽山社区控制性详规初稿,完成了泽山社区、瑞峰社区及岳石社区社区服务中心的改扩建规划设计。

存在问题:此次社区建设的建设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一致,导致土地农转用手续不能报批,影响社区建设工作的推进。

下步工作计划:

1、加快完成泽山社区建设详规。

2、迅速筹集资金,开始进行三个社区服务中心的改扩建施工,在年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党建示范村建设

工作推进情况:已完成两个村党建有关制度上墙和档案资料准备工作。

存在问题:其他制度老化不配套,档案资料细化分类不到位。

下步工作措施:将其他制度更新配套,将档案资料分类细化,整理到位。

(二)包村共建工作组整顿转化后进村

工作推进情况:北随村已完成班子组建及生态旅游村建设初期工作,河北四甲村已完成道路整修及果品专业合作社成立,果品批发市场初期建设任务。

存在问题:北随村班子建设需进一步引导规范,生态旅游村建设需做一定的工作,河北四甲村果品专业合作社及果品批发市场建设需进一步健全有关场所硬件和软件准备工作。

下步措施:北随村加大对新物色班子的教育引导力度,生态旅游村建设需与有关部门对接进一步完善,四甲村需完

善有关材料申报及场所硬件建设工作。

推荐第4篇: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新年初始,你们不辞辛劳来到XX,就我县2005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考评,请允许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考评是一项通过总结成绩、查找不足,进而促进工作的有效制度,作为考评对象,我们将以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此次考评,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代表XX县

委、县人民政府就我县2005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一、2005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2005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攻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年来,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克服了自然灾害、禽流感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有效保持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丽江市2005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8369万元,比上年增16。其中,第一产业收入24212.11万元,增长12;第二产业收入16426.19万元,增长19;第三产业收入7730.7万元,增长22;农业总产值38492万元,增长17.9,粮食总产量60796吨,比去年增加396吨,增长0.66,农民人均纯收入1525元,比去年增125元,增长8.9;解决了3800人的温饱问题。全年财政支农资金3975万元,比上年增18.1,其中上级下达1942万元,县财政安排2033万元,比上年增长21.4。(二)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1、农村经济结构日益优化。为改变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重过大,农村

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增收缓慢的局面。县委、政府始终坚持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原则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大力发展农业加工、服务业和特色种、养业。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县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年大小牲畜存栏36.53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5343万元,增长21.1,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9.86;特色经济作物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明显,粮经比例达70:30;水产养殖业异军突起,养殖基地达17846亩;农业加工、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收入达7730.7万元,农村

一、

二、三产业收入比例为50:34:16;

2、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2005年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化农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效益驱动、因地制宜”的要求,以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立足发挥资源优势,紧紧依靠丽江、攀枝花经济圈的幅射带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我县农业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原料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日益繁荣,农村专业协会不断涌现,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公司 基地 (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初步形成。2005年,我县共新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5户,即:永丰竹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丽江绿野生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远光薯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华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亨达畜禽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共有农业协会14家,如通达果蔬协会、XX芒果专业技术协会、文乐松竹果蔬协会等。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我县农村经济日益繁荣,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2005年,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6.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63万亩,经济作物8.97万元;特色经济作物中,发展冬早瓜菜18480亩,实现产值2889万元,比上年增271万元;种植亚麻4380亩,收购麻条1581吨,实现产值195.7万元,亩产值597元;种植大白萝卜4313.1亩,实现产值288.22万元,亩产值668元;种植烤烟6587亩,生产烟叶15269.8担,实现产值691.4万元,农民收入714.4万元,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农户达74户;种植鲜玉米6028亩,冬早豆类8030亩,冬油菜7020亩,冬早洋芋3120亩,其它经济作物31749亩;另外,新发展优质芒果4800亩,嫁接改良3860亩,全县芒果面积达3.52万亩,产量5026吨,实现产值780万元,新发展茶叶780亩,全县茶叶面积达10612亩,实现产值396万元;新发展竹子8900亩,实现产值400余万元,全县竹子面积达3万亩;全年生猪存栏16万头、牛存栏5.1万

头,羊存栏12.9万只,禽存栏68万只,实现产值6980万元。(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全县累计投工1733961个,累计完成投资595万元,修复水毁工程130件,加高加固堤防1.7公里,清理河道2公里,加固水库5座,渠道清淤完成816件,新

增灌溉面积1800亩,改造中低产田1486亩;认真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全县33座水库运行情况良好,确保了安全渡汛,全年安全蓄水6231万立方;全面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共完成2296户的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9574人的饮水困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2、农村电源、电网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电源四项,完成了普鮓电站、鲤鱼河一级站、鲤鱼河二级站及出水河一级站二期工程建设,新增水电装机32600千瓦,全县全年发电量达22629万度,供电量46339万度;新建电网108.5千米,解决无电人口通电649户,1413人。

3、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扎实推进。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农田水利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认真实施并完成了河东水库南灌沟三面光水利工程5000米,田间机耕路工程2512米,田间排灌沟工程4374米,水池8个1300立方米,饮水管道2400米,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做好了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工作,目前,已上报的项目有4项。

4、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不断加强。围绕促进全县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展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积极发动义务植树,认真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全年完成人工造林5000亩,人工模拟飞播造林14000亩,截止2005年已累计完成73.92万亩公益林建设任务,森林覆盖率达44。

5、农村能源建设卓有成效。认真实施并全面完成了3003口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任务,全县增加沼气池4623口,完成投资1155万元,目前,全县的沼气池总量达15357口,同比增长43,沼气户1.5万多户,占农村总户数的47。同时,以沼气为纽带的“919”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森林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实现了生态、能源、经济的多赢。(四)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明显。2005年,我县扶贫工作紧紧围绕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调整思路、突出重点,全面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6个重点村、3个省级温饱村、4个市级温饱村、50户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在项目设施中我县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注重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在搞好扶贫“三项”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于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发展意识、科技意识做了大量工作,全年在贫困山区发展科技示范样板1354亩,引进优质黑山羊24只,完成科技培训8600人次;积极做好小额信贷工作,切实加强了信用贷款的清收力度,截止2005年12月累计收回本金266.1万元,回收率达81;认真开展社会帮扶,全县9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为挂钩点投入帮扶资金25.8万元,援助物资27万元,协调引进资金修建学校5所,引进实用技术2项,发动干部职工捐资为10户危房户解决了住房困难,全县1634名党员干部与1750户贫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全年为农户提供的资金和物资援助达59.6万元;深入开展“一对一”捐资助学活动,全年累计接收到190家单位和部门5224名干部职工的捐款101.9万元,结对帮扶贫困学生4913人。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工作,切实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强化职业培训,组织人才交流会,制定县内企业、建筑工地用工保护政策等措施,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拓宽渠道,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输出。2005年我县完成劳动力输出和转移3.01万人,其中劳务输出283人,中长期劳动力转移17687人,短期转移(6个月内)12130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4160万元,占总收入的8.6,比去年增长23。与此同时,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科技兴农”战略成效明显,动物免疫标识制度深入开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社会稳定。总之,2005年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提质增效成绩显著、农民获得实惠最多的一年。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仍须继续保持,创新思路,加快发展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二、2005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切实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弘扬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精神,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己任,统一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励精图治、倾心发展,务求今年再上新台阶。(二)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继续加强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实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打牢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积极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全面提高农业安全生产能力;认真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搞好森林防火和林政资源管理,规范木材经营市场,严厉打击各项林业犯罪活动,积极争取并实施好以沼气池建设和农村电源、电网建设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推进“919”生态家园富民工程,“112”科技示范工程和小康示范村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继续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面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业

二、三产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加快高产、高效基地建设,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协会,完善生产经营模式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认真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认真实施扶贫“三项”重点工程建设,加大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创新扶贫机制,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贫困山区群众脱贫步伐;切实搞好社会帮扶,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和学生就学。(五)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六)搞好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七)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护农村稳定。

推荐第5篇: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新年初始,你们不辞辛劳来到XX,就我县2005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考评,请允许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考评是一项通过总结成绩、查找不足,进而促进工作的有效制度,作为考评对象,我们将以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此次考评,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代表XX县

委、县人民政府就我县2005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一、2005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

2005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攻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年来,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克服了自然灾害、禽流感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有效保持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丽江市2005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

200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8369万元,比上年增16。其中,第一产业收入万元,增长12;第二产业收入万元,增长19;第三产业收入万元,增长22;农业总产值38492万元,增长,粮食总产量60796吨,比去年增加396

吨,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1525元,比去年增125元,增长;解决了3800人的温饱问题。全年财政支农资金3975万元,比上年增,其中上级下达1942万元,县财政安排2033万元,比上年增长。

(二)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1、农村经济结构日益优化。为改变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重过大,农村

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增收缓慢的局面。县委、政府始终坚持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原则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大力发展农业加工、服务业和特色种、养业。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县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年大小牲畜存栏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5343万元,增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特色经济作物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明显,粮经比例达70:30;水产养殖业异军突起,养殖基地达17846

亩;农业加工、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收入达万元,农村

一、

二、三产业收入比例为50:34:16;

2、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2005年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化农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效益驱动、因地制宜”的要求,以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立足发挥资源优势,紧紧依靠丽江、攀枝花经济圈的幅射带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我县农业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原料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日益繁荣,农村专业协会不断涌现,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公司 基地 (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初步形成。2005年,我县共新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5户,即:永丰竹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丽江绿野生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远光薯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华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亨达畜禽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共有农业协会14家,如通达

果蔬协会、XX芒果专业技术协会、文乐松竹果蔬协会等。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我县农村经济日益繁荣,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2005年,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万亩,经济作物万元;特色经济作物中,发展冬早瓜菜18480亩,实现产值2889万元,比上年增271万元;种植亚麻4380亩,收购麻条1581吨,实现产值万元,亩产值597元;种植大白萝卜亩,实现产值万元,亩产值668元;种植烤烟6587亩,生产烟叶担,实现产值万元,农民收入万元,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农户达74户;种植鲜玉米6028亩,冬早豆类8030亩,冬油菜7020亩,冬早洋芋3120亩,其它经济作物31749亩;另外,新发展优质芒果4800亩,嫁接改良3860亩,全县芒果面积达万亩,产量5026吨,实现产值780万元,新发展茶叶780亩,全县茶叶面积达10612亩,实现产值396万元;

新发展竹子8900亩,实现产值400余万元,全县竹子面积达3万亩;全年生猪存栏16万头、牛存栏万12全文查看

推荐第6篇:农业农村工作基本常识

1. 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制度。 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字方针是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a

3、“三农”问题是指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_。

4、被称为“天下第一村”的是华西村。

5、新型农民的三个界定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6、2009年 7月 11 日—18 日 广西师范学院三农问题研究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地点是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上映乡桃永村和南宁市隆安县都结乡荣朋村.7、“希望我和一些支农同志的呐喊不再孤独,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大学生都以支农为新潮,希望整个社会都会谈农兴高采烈。最后希望我的这三个希望都不只是希望”——白亚丽

8、2009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或“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四年。

9、2006年 1 月 1 日起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

10.改革开放,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历史性创造是家庭承包责任制,村委会和乡镇企业

11 .为了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权利干涉农民的土地承包经验权,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用了三个不得,这三个不得是: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12.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城乡范围内全面免除在 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

13.我国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位.

14.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在 2001年 2月开始,当年获得该奖项的是袁隆平,吴文俊.

15.1984年 10 月 1 日,参加国庆游行的一群北大学生打着写有“小平您好”字样的横幅走过**广场, 成为 26世纪 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衷心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象征。

16.2009年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 10月20 日在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17、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 “三农”问题的核心,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抓住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 ,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三个一号文件,三个主题:农民、农业、农村,形成了新时期“三农”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18.“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 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19.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0.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抓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主要政策措施如下:(1)按照多予、少取的方针,继续减轻农民负担。一是减免农业税;二是加大对农 民补贴力度。(2)完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四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2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22.2008年 12 月22 日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提到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 “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完善信贷担保、贷款贴息、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逐步增加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和生产基地建设。

2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抓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主要政策措施如下:(1)按照多予、少取的方针,继续减轻农民负担。一是减免农业税;二是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2)完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四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24.三农问题成为热点问题的原因是影响社会稳定 .就业压力大.25.2009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是>.

26.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27、*2005年度三农人物大奖:草鞋书记--刘银昌

28.2009年 10 月 1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当天我国在北京举行了建国以来第十四次阅兵,这也是新世纪我国的第一次阅兵29.2009年 10月4 日到8 日,来自广西大学三农学会、广西民族大学情系三农协会、广西师范学院陶行知研究会、广西师范学院三农问题研究会、广西农业职业三农问题研究会等五个广西地区涉农社团的 11名代表参加了由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组织的 “广西地区支农骨干学习班”30.2009年 7月29 日,来自全国30所高校的近60名同学在北京参加了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

31.今年是广西师范学院三农问题研究会成立五周年

32.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国际农产品价格纷纷下跌。 农民工返乡, 务工收入减少,农产品收入是农民最后的保障。 2009年, 稳定农产品价格水平, 对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斤分别提高 0.11元和 0.13元。

33.房子是农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一旦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损毁,农民将损失惨重。”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副县长白凤芝建议,政府支持农民为房屋统一购买保险,以增强农民抗灾自救能力。 34.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 “三农”问题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网民热议的话题。

35、农村土地政策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纠纷)

1.“三化促三农”请问三农、三化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案:三农:农村、农民、农业三化: 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村的工业化。

2.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四补贴,四减免"的支农惠农政策,请问:"四补贴,四减免" 是指?

"四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买补贴,综合直补"四减免"--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屠宰税

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答党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5、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五个坚持是什么?答: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6、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答: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

7、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要求是什么?

答: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自愿选择、自主兴办、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组织,这是农村改革的一大成果,是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8、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有什么规定?

答:“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个“长久不变”,是全会决定的一大亮点,是送给广大农民的一颗长效“定心丸”。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稳定农民对土地经营的预期,调动广大农民增加土地投入的积极性,树立长期经营、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9、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遵循哪两个原则?

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 “三个不得”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10、支持保护农业的四项制度是什么?

答: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业补贴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11、怎样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答:坚持政府主导,整合城乡卫生资源,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12、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答: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助推器”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 “加速器”。

13、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都有哪方面的政策措施?

答: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 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14、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当符合什么条件

答案:

(一)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标准要求;

(二)区域范围明确;

(三)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15、新农村建设对法制发展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一、法治建设必须关注农民权益的保障;

二、法治建设必须维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三、法治建设必须构建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法治环境;

四、法治建设必须把国家对农业的干预纳入法治化轨道。

16、落实农村土地政策面临三个紧迫问题是什么?

(如何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如何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如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17.村民委员会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答: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8.当前,为解决三农问题,党和政府有哪些新举措?

答: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农村扶贫开发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19.中共中央提出的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 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供应,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有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20.怎样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①按照“合理引导,公平对待,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搞好对农民外出务工的管理和服务;②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③及时兑现进城就业农民工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

21.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什么要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怎样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1)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 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经济体系。(2)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意义:①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业从粗放型经营转化为集约化经营;②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的程度,改变生产、加工、流通相脱节的状况;③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④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⑤有利于农产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3)怎样:第一,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第二,培育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要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第四,延长农业生产链条,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第五,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的程度;第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技术;第七,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

22、2009 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意见》 共分 5 部分, 约 11000字。包括: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定时期内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标志而反映出来的农村社会的一种发展状态。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社会发展目标, 这一目标的基本内涵是: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生存方式,主要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农民充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运作方式, 实现自身生活方式改变和生活境遇的改善。(2)新的居住环境,主要指新农村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3)新的社会体制,主要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农村体制改革稳步进行的基础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形成城乡统一的教育体制、就业体制、养老保障体制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在农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得到有效贯彻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农民当家作主。(4)新的精神风貌,主要指农村中落后的风俗习惯逐渐消失,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农民的个体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24.解读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新亮点

(1)农民种粮支持力度再度加大;

(2)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3)农村民生建设重点投向5个领域:一是农村电网建设,大的电网建设覆盖农村人口已经达到了95%左右, 还有 5%左右要通过其他措施加快覆盖或是供电保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实现城乡之间用电的同网同价。二是关于乡村道路建设,目前为止全国有87%左右的行政村都已经通公共客车,今后通达率要进一步提高。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过去几年每年解决 3000 多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文件要求从今年开始每年解决6000万以上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加快农村的沼气建设,过去每年沼气中央财政要投入20亿元,今年在这个水平上要进一步提高,以使每年能解决400万到600万农民家庭使用沼气。五是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进行试点工作,在国营农场和国营林场等一些过去长期被忽视的地方加快推进建设。

(4)农地流转强调进一步规范:对于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先强调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对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进一步界定清楚,并且保障其权益;对承包地地块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同时,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让农民自愿选择,任何人不能强迫农民去流转土地,或者阻止不让农民自愿地流转土地。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所有权,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不得损害承包方的利益。二是有关部门要加强为农民土地流转服务的管理,让农民知道谁需要转让出土地来,谁有承包别人土地的愿望和要求,并且依照法律规范地签订合同,按照有关法律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

25.2009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分为哪五部分?

答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6.农村改革近30年来,我们迈出了哪三大步?

答 第一步 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第二步 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第三步三步改革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决和发展生产力.27.2009年国家涉农补贴政策有何变化?

答:2009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一是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二是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进一步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和种类,提高补贴标准。三是完善化肥市场调控机制。建立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与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联动机制。四是促进生猪生产和奶业健康发展。继续落实国务院出台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性保险,奖励生猪养殖大县等政策。五是大幅度增加农业投资。加强农田水利、农村能源、农村交通、农村人畜饮水、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推荐第7篇: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

中共海林市委员会海林市人民政府

2004年6月30日

首先,我代表海林市五家班子,欢迎栗书记一行到海林检查指导工作,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下面,把海林的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做以汇报。

海林市素有林海雪原和中国雪乡的美誉,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行政区域面积881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4.2万亩,总人口44.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3万人,辖9个乡镇、123个行政村,境内有3个森工企业。我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1.3%,高于全国近40个百分点;有大小河流144条,水能蕴藏量500万千瓦;旅游资源富集而独特,境内有威虎山、中国雪乡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东北最大的人工湖---莲花湖,是镜泊湖面积的2.4倍,盛产木耳、蘑菇、松籽等100余种山产品,有山参、北芪、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药200余种。近年来,我们以农业“三增”为目标(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山河增绿),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牵动,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2003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5.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901元。农村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农村人均钢筋砖木住房面积达12平方米,启动了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到55%。我市农业农村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夯实农民增收基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我们抢抓政策机遇,认真落实政策,抽调132名干部成立促农工作队进村驻户,利用两个月时间,在盛市派驻工作组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落实一号文件、“两补一免”工作。一是全面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铺满盖严,不留死角。通过印发公告公开信、文艺演出、新闻媒体、干部和群众互动式宣传等方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宣传动员,做到了农民熟知政策、干部吃透政策。分别印发公告、公开信700份、4.2万份,赴各乡镇、村屯巡回演出40多常二是严格执行政策,顺利推进“两补”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扎实细致的做好基础性工作,在规定的时限内,“直补”发放圆满完成,“良种”发放稳步推进。粮食直补统计耕地计税面积84.2万亩,退耕还林面积5.6万亩,发放直补资金1036万元;水稻良种补贴的面积是13.3万亩,第一批水稻良种补贴资金168.09万元于5月20日全部发放完毕。当前正在对全市水稻实播面积进行深入调查核实,第二批良种补贴资金31.41万元计划在7月15日前全部发放完毕。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组织有关部门提前与省里各部门联系,做好项目争取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放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机作业合作组织等项目上。截止目前省有关部门已确定给我市农委、水务局、交通局、科技与信息产业局等7个单位申报的绿色食品蚕蜂基地、新安灌区水田节水续建工程、海林市至海南乡道路铺建、刺五加半野生栽培及加工等13个项目,总投资3880万元,其中自筹1760万元,贷款100万元,国家和省投入1917万元,市里投入103万元。四是初步形成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拟制订《海林市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共6个大方面、19条,明确了我市扶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政策和措施。通过促农工作,全市有50家单位参加到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活动中来。围绕促进农民增收,从资金、技术、项目、扶贫、调整结构、信息、医疗等7个方面为农村解决实际困难,为农民提供帮助,仅今春全市各单位为农民提供的实物与服务折合资金近214万元。五是做化解农村土地矛盾工作,促进了农村稳定。“一免两补”极大调动农民对土地的投入热情,但也激发诸如新增人口要地、林地纠纷等深层次矛盾。通过成立专题调研组,认真开展土地问题排查工作,制定了《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问题的政策性建议》,稳定了农民情绪,有效化解了矛盾。今年我市未发生因土地纠纷而越级上访事件,做到了平稳过渡,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2、培育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上搞突破。我市人均耕地面积5.4亩,是农业小市,资源大市,我们在深化认识市情、分析农情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重点培育奶(肉)牛、蔬菜和劳动力转移三大主导产业,工作汇报《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 一是加快以奶(肉)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我市有林地1249.2万亩、草场14.51万亩,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我们强力推进牧业富民工程,到2005年把畜牧业建成农业的“半壁江山”,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0元。一抓示范。突出抓好典型大户、小区建设,积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肉牛冻配率达30%以上。目前,全市已兴建奶牛小区11个,肉牛小区9个,新引进澳牛232头,奶牛存栏达8000头。二抓政策扶持。对建设畜牧小区的免收土地使用费;今年起市财政对在小区内养奶牛户实行贷款贴息政策,每交一吨鲜奶贴息80元,贴息期限4年;为进入小区养殖的可繁育母牛投保,保险期限2年。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全面提高奶牛防疫、检疫治疗水平,消灭规定的奶牛疫病,控制一般性奶牛疾病的流行和发生。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海浪河流域和牡丹江流域土壤肥沃、环境优良,利用区位优势和地源优势,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发挥蔬菜经销公司和蔬菜协会牵动作用,引导农民发展外销蔬菜品种,建立对俄出口蔬菜基地,目前已落实出口棚室蔬菜基地120万平方米,主要品种为1420和奥尼西红柿品种,年出口蔬菜1200万斤,创收1000万元。全市露地蔬菜面积已达到6.8万亩,棚室蔬菜面积达到320万平方米。积极筹建蔬菜交易市场,由蔬菜村和经销公司投资600万元,占地4.6万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现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末可以投入使用。力争用5—8年时间把海林建成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菜篮子和东北亚的蔬菜城。三是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和主导产业来抓,建机构,定措施,抓宣传,强服务。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4.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7%。现已转移出去1.83万人,今年还要转移7000人。健全机构。健全了市、乡(镇)、村三级劳动力转移机构。建立了北京、深圳、大连、韩国等4个国内外劳务输出基地,出台了《海林市劳动力转移实施意见》,制定了具体考核办法。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一级目标管理。强化培训。整合现有资源,以职业高中、农广校为基地建立市级培训中心,以乡(镇)中学为基地建立乡级培训中心,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方式加快劳务输出。拓宽渠道。坚持异地就业、出国劳务、开辟新产业、小城镇吸纳四路并举,多渠道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目前,我市在韩国劳务人员6000多人,年创外汇4100万美元。畅通信息。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县级农村劳动力转移网站,实现市乡村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扩大了我市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辐射面。

3、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在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上搞突破。推进龙头企业重组联合、靠强靠大,重点建设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威虎山米业、如淞食品、蔬菜经销公司。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是国家山区产业项目的龙头企业,去年投资5000万元,引进三条德国生产线,生产软包饮料,达到年果酒生产能力3000吨,饮料生产能力26000吨,2004年企业将扩大经营领域,投资1300万元新上一条日处理鲜奶110吨的液态奶生产线,成为集饮料、液态奶、果酒、果汁等产品为一体的饮品生产企业。如淞食品公司是引进香港万顺昌公司,投资500万元新上的白瓜籽、松籽加工企业,产品出口到东南亚等国。今年新上果脯、肉脯加工生产线,力争用2-3年成为我省东部农副产品加工出口的龙头。帮助糖甙厂、万寿菊加工厂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搞好技术服务和指导,两菊面积达到3万亩。力争用3-5年时间把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糖甙厂、万寿菊加工厂、高效有机肥厂、强尔药业培育成省级产业化龙头。同时,发展注册农业,将黑豆、白瓜籽、北药、食用菌统一注册为“威虎山”牌。

4、抓生态农业建设,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上搞突破。我市已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市,在生态农业建设上突出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抓好退耕还林。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办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6.1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二是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5年内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万亩。对斗银、红旗2个小流域实施重点治理。三是实施封湖禁渔。为实现莲花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去年5月至2005年5月,对莲花湖实行封湖禁渔和人工放流,投放鱼苗1000多万尾。鼓励和引导渔民发展食用菌和畜牧业等产业,使渔民得到了妥善安置。四是推进农村能源建设。投资130万元扶持江头村建设秸秆气化工程,投资450万元建设20个村沼气项目。

5、抓服务体系建设,在提高组织化上搞突破。一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均配备了微机和配套设施,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实施农业信息“村村通”工程,现已有86个村实现村村通。二是建立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市级重点建5个、每个乡镇重点建2个、每个村重点建1个。目前,全市已建立了蔬菜、食用菌、有机稻、北药、经纪人等5个协会,奶牛协会正在组建中,全市经纪人达到3000人。通过龙头企业和协会与农户签订订单面积45万亩,进一步密切了农户与龙头企业、协会的利益关系。三是建立三个服务中心。在每个乡镇均建立了科技信息、市场开发、劳动就业服务三个中心,加快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四是发挥乡镇站(办、所)领办、示范作用。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狠抓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6个,乡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7个,充分发挥乡镇站(办、所)科技、信息优势,建立示范项目、示范基地,做到了“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

同时,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目前,我市有13个省级贫困村,贫困户1117户,人口3859人,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脱贫任务。现已完成首批2个扶持村,并启动建设了第二批两个省级扶贫村(红旗村、工农村)。通过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制度,明确了八项扶贫重点内容,今年计划向两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人地矛盾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涉及到新增和婚嫁人口要地、外出打工人员要地、机动地发包问题、林地纠纷问题等13个方面问题。其中,新生儿要地的有4千余人,林地纠纷涉及7个乡镇,4.4万亩土地。

二是村级债务重,化解难。全市2003年末,村级债务高达6246万元,村均50.8万元。这些债务主要靠回收债权来化解,债权中农户欠款占一半,很难化解。

三是农民增收缓慢。近两年我们在农民增收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主导产业规模孝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素质普遍不高等因素,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

今后我们要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和特色项目建设,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到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970元,年均递增分别为9.7%,7.1%;二是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加强培训资源整合工作,加强培训,建立完善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到2010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达到4.5万人,确保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三是进一步搞好土地矛盾排查工作,有效化解土地矛盾纠纷;四是积极采取措施化解乡村两级债务,每年完成10%的化解目标,确保农村稳定

推荐第8篇: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

中国共产党海林市委员会海林市人民政府sO100

2004年6月30日

首先,我代表海林市五家班子,欢迎栗书记一行到海林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把海林的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做以汇报。

海林市素有林海雪原和中国雪乡的美誉,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行政区域面积881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4.2万亩,总人口44.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3万人,辖9个乡镇、123个行政村,境内有3个森工企业。我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1.3%,高于全国近40个百分点;有大小河流144条,水能蕴藏量500万千瓦;旅游资源富集而独特,境内有威虎山、中国雪乡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东北最大的人工湖---莲花湖,是镜泊湖面积的2.4倍,盛产木耳、蘑菇、松籽等100余种山产品,有山参、北芪、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药200余种。近年来,我们以农业“三增”为目标(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山河增绿),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牵动,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2003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5.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901元。农村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农村人均钢筋砖木住房面积达12平方米,启动了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到55%。我市农业农村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夯实农民增收基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我们抢抓政策机遇,认真落实政策,抽调132名干部成立促农工作队进村驻户,利用两个月时间,在盛市派驻工作组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落实一号文件、“两补一免”工作。一是全面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铺满盖严,不留死角。通过印发公告公开信、文艺演出、新闻媒体、干部和群众互动式宣传等方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宣传动员,做到了农民熟知政策、干部吃透政策。分别印发公告、公开信700份、4.2万份,赴各乡镇、村屯巡回演出40多常二是严格执行政策,顺利推进“两补”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扎实细致的做好基础性工作,在规定的时限内,“直补”发放圆满完成,“良种”发放稳步推进。粮食直补统计耕地计税面积84.2万亩,退耕还林面积5.6万亩,发放直补资金1036万元;水稻良种补贴的面积是13.3万亩,第一批水稻良种补贴资金168.09万元于5月20日全部发放完毕。当前正在对全市水稻实播面积进行深入调查核实,第二批良种补贴资金31.41万元计划在7月15日前全部发放完毕。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组织有关部门提前与省里各部门联系,做好项目争取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放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机作业合作组织等项目上。截止目前省有关部门已确定给我市农委、水务局、交通局、科技与信息产业局等7个单位申报的绿色食品蚕蜂基地、新安灌区水田节水续建工程、海林市至海南乡道路铺建、刺五加半野生栽培及加工等13个项目,总投资3880万元,其中自筹1760万元,贷款100万元,国家和省投入1917万元,市里投入103万元。四是初步形成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拟制订《海林市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共6个大方面、19条,明确了我市扶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政策和措施。通过促农工作,全市有50家单位参加到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活动中来。围绕促进农民增收,从资金、技术、项目、扶贫、调整结构、信息、医疗等7个方面为农村解决实际困难,为农民提供帮助,仅今春全市各单位为农民提供的实物与服务折合资金近214万元。五是做化解农村土地矛盾工作,促进了农村稳定。“一免两补”极大调动农民对土地的投入热情,但也激发诸如新增人口要地、林地纠纷等深层次矛盾。通过成立专题调研组,认真开展土地问题排查工作,制定了《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问题的政策性建议》,稳定了农民情绪,有效化解了矛盾。今年我市未发生因土地纠纷而越级上访事件,做到了平稳过渡,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2、培育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上搞突破。我市人均耕地面积5.4亩,是农业小市,资源大市,我们在深化认识市情、分析农情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重点培育奶(肉)牛、蔬菜和劳动力转移三大主导产业。一是加快以奶(肉)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我市有林地1249.2万亩、草场14.51万亩,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我们强力推进牧业富民工程,到2005年把畜牧业建成农业的“半壁江山”,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0元。一抓示范。突出抓好典型大户、小区建设,积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肉牛冻配率达30%以上。目前,全市已兴建奶牛小区11个,肉牛小区9个,新引进澳牛232头,奶牛存栏达8000头。二抓政策扶持。对建设畜牧小区的免收土地使用费;今年起市财政对在小区内养奶牛户实行贷款贴息政策,每交一吨鲜奶贴息80元,贴息期限4年;为进入小区养殖的可繁育母牛投保,保险期限2年。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全面提高奶牛防疫、检疫治疗水平,消灭规定的奶牛疫病,控制一般性奶牛疾病的流行和发生。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海浪河流域和牡丹江流域土壤肥沃、环境优良,利用区位优势和地源优势,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发挥蔬菜经销公司和蔬菜协会牵动作用,引导农民发展外销蔬菜品种,建立对俄出口蔬菜基地,目前已落实出口棚室蔬菜基地120万平方米,主要品种为1420和奥尼西红柿品种,年出口蔬菜1200万斤,创收10

00万元。全市露地蔬菜面积已达到6.8万亩,棚室蔬菜面积达到320万平方米。积极筹建蔬菜交易市场,由蔬菜村和经销公司投资600万元,占地4.6万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现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末可以投入使用。力争用5—8年时间把海林建成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菜篮子和东北亚的蔬菜城。三是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和主导产业来抓,建机构,定措施,抓宣传,强服务。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4.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7%。现已转移出去1.83万人,今年还要转移7000人。健全机构。健全了市、乡(镇)、村三级劳动力转移机构。建立了北京、深圳、大连、韩国等4个国内外劳务输出基地,出台了《海林市劳动力转移实施意见》,制定了具体考核办法。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一级目标管理。强化培训。整合现有资源,以职业高中、农广校为基地建立市级培训中心,以乡(镇)中学为基地建立乡级培训中心,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方式加快劳务输出。拓宽渠道。坚持异地就业、出国劳务、开辟新产业、小城镇吸纳四路并举,多渠道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目前,我市在韩国劳务人员6000多人,年创外汇4100万美元。畅通信息。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县级农村劳动力转移网站,实现市乡村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扩大了我市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辐射面。

3、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在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上搞突破。推进龙头企业重组联合、靠强靠大,重点建设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威虎山米业、如淞食品、蔬菜经销公司。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是国家山区产业项目的龙头企业,去年投资5000万元,引进三条德国生产线,生产软包饮料,达到年果酒生产能力3000吨,饮料生产能力26000吨,2004年企业将扩大经营领域,投资1300万元新上一条日处理鲜奶110吨的液态奶生产线,成为集饮料、液态奶、果酒、果汁等产品为一体的饮品生产企业。如淞食品公司是引进香港万顺昌公司,投资500万元新上的白瓜籽、松籽加工企业,产品出口到东南亚等国。今年新上果脯、肉脯加工生产线,力争用2-3年成为我省东部农副产品加工出口的龙头。帮助糖甙厂、万寿菊加工厂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搞好技术服务和指导,两菊面积达到3万亩。力争用3-5年时间把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糖甙厂、万寿菊加工厂、高效有机肥厂、强尔药业培育成省级产业化龙头。同时,发展注册农业,将黑豆、白瓜籽、北药、食用菌统一注册为“威虎山”牌。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推荐第9篇: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镇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将××镇农业农村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农业农村工作落到实处

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镇农业和农村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后,××镇于3月11日

召开了党政办公会,一是传达贯彻了赵书记、王县长及巫副书记的讲话精神;二是研究和布署了2010年度农业农村工作;三是成立了××镇农业农村工作领导组,建立健全了机构,调整充实了人员;四是结合实际,认真分解了各项任务指标。并于3月17日召开了全体镇村干部会议,对××镇2010年度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落实,镇长代表镇党委政府与各村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对农业农村工作加强了领导,落实了责任,强化了措施,细化了目标。。

二、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全镇坚持稳粮、兴烟、强畜、增菜目标,紧紧围绕内禽蔬菜基地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早”理念,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把粮食生产、冬早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产业抓紧抓实,2010年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以上,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35元,我们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以科技示范样板为带动,确保粮食增产。

粮食生产是农业工作的中心,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工作力度,以良种、良法为突破口,扩大种植面积,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1.稳定播种面积。全年计划粮食播种面积10.58万亩,其中大春粮食播种面积8.65万亩,小春粮食面积1.93万亩亩,实现粮食总产量21059吨。

2.大力推广科技措施。

(1)市场监管与两杂良种推广。

计划推广玉米杂交良种63750公斤42500亩,积极与信用社协调联系发放支农贷款和申请贴息,狠抓籽种、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非法行为。目前,××镇主要的三个种子门市及12个代销点已就位大单

1、2号,扎单202,鲁三3号,大丰3号为主的玉米杂交良种65000公斤,现已销售了50%到群众手中。

推广杂交水稻良种17700公斤11800亩。目前,××镇种子门市及代销点已就位q优1号、6号,岗优22号,岗优725,ⅱ优838等水稻杂交良种17000公斤,现已销售了75%到群众手中。

(2)层层举办玉米科技样板。镇党委政府于4月1日召开了各村总支书记会议,对粮食科技样板进行了再部署再强调和再落实,镇党委政府在吃紧的财政资金中挤出30000元投入科技样板种植,并以天政通文件下发各村和站所,明确了各总支书记为样板规划种植和第一责任人,挂片干部为样板落实的直接责任人,农技干部为样板指导的技术责任人,强化了责任,狠抓了组织宣传、地块规划和规范种植。2010年度计划举办县、镇、村各级样板30000亩,其中举办县级玉米科技样板4200亩,落实在祥云、青杠等7个村;举办镇级科技样板亩,落实在斜文、××等3个村;举办新指导员样板1600亩,落实在16个行政村;举办村样板22200亩,落实在16个行政村。目前协调落实良种补贴14.3万元,样板地块30000亩已全部规划结束,种植面积已全部落实到户。地块规划花名册与面积落实到户花名册已交到镇政府办公室归档备案。

(3)狠抓大面科技推广。推广玉米单株定向育苗移栽38000亩,推广地膜玉米26000亩,目前已就位地膜约25000亩;推广杂交水稻规范化栽培11800亩;推广小麦规范化种植17000亩;建马铃薯基地15000亩;推广平衡施肥55000亩。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20亩。

(二)稳步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紧紧抓住国家对生猪产业的扶持机遇,加大资金、人力投入,以养猪为重点,巩固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计划畜禽出栏153200头(匹、只)。其中生猪出栏52700头、大牲畜出栏1950头、羊出栏6550头、禽出栏9只;各类牲畜期末存栏116660头(匹、只);实现肉蛋总产量5986吨,增长4%。

1.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认真落实动物防疫、检疫相关法律、制度,确保w病、d病免疫密度达100%,狂犬病在集镇、公路沿线、人口密集等重点地区达100%,散养农户达80%以上,生猪常规免疫密度90%以上,其它疫病免疫率达所配疫苗的85%以上;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达100%。加强监控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2.高度重视科技示范对群众的带动作用,一是认真抓好祥云村优质畜产品示范小区建设。巩固发展祥云村标准化、规模化养猪示范小区,全面推广应用成熟的科学养猪技术,打造一个科学化水平较高的、结合农村实际的现代化养猪示范小区。二是逐步在全镇扶持发展55户

具有一定养殖技术水平的规模养殖大户,其中在祥云村石良四社扶持以养殖大户邓再乾为主的养猪示范小区(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

,实现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以科学养殖小区、大户为示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提高养猪技术水平。

3.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对畜牧业的各项扶持政策。一是认真抓好能繁母猪补贴发放政策的落实,确保群众能得到相应补贴;二是积极推进能繁母猪投保工作,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力争做到“应保尽保”。

4.推广以品种改良为主的大面畜牧科技措施。推广优质“二元”母猪130头以上,完成仔猪改良培育2万头,力争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对黄牛冻改点周围10公里范围内的公牛进行阉割,完成黄牛冻精改良1500头。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优势产业发展。

特色农业是我镇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突破口。

1.狠抓烤烟生产。巩固烤烟生产老区,发展适宜新区,确保烤烟生产面积2750亩,产量达65万斤,以天政通文件下发各村及站所,明确了烤烟生产的职责,落实了烤烟生产的责任及奖惩措施。目前,也规划落实烤烟种植面积2750亩,其中:斜文村1800亩;祥云村100亩;沿河村300亩;绿南村300亩;青杠村50亩;打瓦村200亩。现已完成钢架小拱棚育苗330个,竹架小拱棚育苗120个,分散育苗5亩,所育烟苗可确保2750亩大田烤烟移栽。截止4月6日,在物资就位上,烤烟用复合肥和钾肥已经购买就位2750亩,已就位烤烟用地膜亩。

2、全力抓好冬早淡季蔬菜特色产业。2010年计划建设蔬菜基地18500亩,其中,建设冬早蔬菜基地1100亩,分别落实在安乐村2300亩,祥云村2100亩,青杠村1700亩,绿南村1900亩,中心村1200亩,××村1000亩,鱼孔村800亩。进一步打造五个冬早蔬菜生产示范片区,即:一是以祥云村海马3个村民小组为主的“寸金黄瓜”种植示范片区;二是以安乐村田家湾村民小组为主的西红柿种植示范片区;三是以青杠村苦姜坪村民小组为主的辣椒、甜玉米种植示范片区;四是以绿南村金瓜、团山村民小组为主的早马铃薯、蒜薹示范片区;五是中心村大水沟村民小组为主的四季豆种植示范片区,示范带动××镇淡季蔬菜产业化生产进程。

3.在××村、绿南村、沿河村建生姜基地4000亩。

4.在鱼孔村、打瓦村、幸福村、双河村、寨子村、毛坝村、营盘村建魔芋基地亩。

5.在中心、南甸村种植小米辣415亩。

6.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分别打造了斜文村烤烟特色产业基地,祥云石良养猪特色产业基地,祥云海马“寸金黄瓜”蔬菜特色产业基地,安乐田家湾西红柿特色产业基地,中心南甸的小米辣特色产业基地,绿南金瓜、团山早马铃薯基地等多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

(四)精心组织、全力抗旱,力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镇党委政府针对今年继续恶化的干旱严峻形势,采取应对措施,精心组织,全力抗旱保民生。一是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及站所负责人、总支书记为成员的抗旱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和16个工作组,16个工作组由挂钩领导任组长,负责挂钩村的灾情核查、上报及组织抗旱救灾工作。二是建立旱情信息员制度,镇村干部为所挂村民小组的旱情信息员和水事纠纷调处员,负责收集挂钩村组群众生活及生产缺水情况及群众用水纠纷。三是及时发放抗旱经费和救济粮,落实专人给五保老人送水,目前全镇已发放抗旱经费4万元,发放矿泉水800件,发放救济粮6万斤。四是多方争取,发动和组织群众抢修堰渠和完成饮水工程项目。

1.组织沿河、南甸、中心、祥云村群众投工投劳,完成了东、西堰主干渠清淤除沙工作;领导各村组织完成辖区内所有灌溉沟渠90余件的清淤除沙、除险加固及水毁工程的维修工作,确保2010年的灌溉通畅。

2.组织各村完成辖区内55件防洪排涝沟渠的清淤除障,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3.组织各村完成辖区内蓄水池、塘的清淤扩容,确保蓄水抗旱。

4.组织绿南、营盘两村于4月20日前完成中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其它项目村于4月30日前积极组织群众完成规划区内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切实新解决8700余人的饮水困难或饮水不安全问题。并于下半年争取水利局的支持启动6134人的中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其他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五)护林防火及林业工作。

1.强化新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宣传,及时修改完善《森林防火预案》;全面做好扑火队伍建设和扑火物资准备,建立健全各种档案资料。

2.做好火源管理,及时查处野外违规用火,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3.利用换届选举时机,将护林防火工作写进村规民约,增强了村民自治管理约束作用。

4.强化农村能源建设。

强化节能宣传,减少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全面配合做好沼气池建设工作,全力完成2010年新建沼气池任务,并安全管理已建沼气池,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

5.森林资源管理。

(1)依法管理林地,及时查处违法占用林地行为。

(2)强化资源保护和笋山封山禁采的宣传,杜绝进山采笋行为发生。

(3)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并向主管部门报告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即时调查核实野生动物肇事损失。

(六)争取上级支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切实加快高稳农田建设进度,构建稳定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加大片区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认真做好绿南、安乐两村片区开发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争取沿河、南甸两村片区开发的立项。

(七)抓好扶贫工作。

2010年,××镇共落实扶贫项目12个,其中,在建项目7个,正在启动项目5个:

在建项目中,整村推进项目7个,分别是:绿南村龙洞和杨柳项目,工程进度已达90%;沿河村戏厂社项目,工程进度已达93%;青杠村大田社项目,工程进度98%;安乐村狮子堡、田坝和葫芦口项目,工程进度已达96%。

大面安居项目1个,覆盖祥云村、××村、绿南村等15个行政村,目前实施进度已达90%;

正在启动的整村推进项目5个,分别是:安乐村河坝、祥云村海马一社、二社,石良三社和龙田四社。

(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1.抓好培训,目前已经完成3900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2.××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4000人,春节后,约60%的农民工已外出打工,目前,我镇相关单位正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技能、法律咨询等服务,并积极协助县人力资源办及惠农培训站开展农民工有序、有组织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主要做法

主要采取“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镇成立了农业农村工作领导组、产业结构调整领导组及搞旱情工作等领导组,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二是责任落实到位。粮食科技样板、烤烟生产、抗旱工作等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召开了专题会,明确职责、落实了责任。三地块规划到位。因地制宜,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样板及“一村一品”产业地块规划,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在发展冬早蔬菜方面,对洛泽河、黄水河两岸低热河谷地区的0亩土地实行规划种植;在发展畜牧产业方面,二半山以下地区,规划以发展商品育肥猪、仔猪为主,采取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带动全镇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二半山以上地区,规划发展牛、羊养殖为主。四是资金落实到位。采取政府补助、群众自筹、干部帮扶等方式,切实解决农民水、电、路、棚、膜、料、仔猪、圈舍等问题,夯实农业基础,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五是服务指导到位。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定期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实行包片包户责任制。党委、政府抽调相关领导、干部深入村组了解社情民意、指导春耕生产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示范样板资金缺口大。今年我镇加大了科技示范样板面积,由于部分群众经济困难,加之干旱灾害的影响,缺少买杂交良种及棚膜资金。恳请视察调研组反馈县委政府帮助协调新农村指员派出单位解决新农村指导员1600亩示范样板种子补助经费。

(二)水利设施修复经费投入不足。在水利工作上,除东、西堰除险加固及水毁工程的维修由县负责外,祥云海马堰、青杠上坝堰、绿南芝麻堰等小型灌溉沟渠除险加固及水毁工程的维修面大,恳请协调解决200吨水泥予以扶持。

(三)重点烟区群众生产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我镇斜文等村群众种植烤烟积极性高,但部分群众生产投入困难大。

(四)农业农村工作经费紧张。在落实2010年各项农业农村工作中,举办各种样板、示范牌制作等支出较大。

今后,我镇将举全镇之力抗大旱、保民生,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进一步在科技投入、品种改良和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突出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做强冬早蔬菜、畜牧养殖、烤烟生产三项产业,抓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林产业培育、农业科技培训、扶贫开发和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等重点,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和农业重点工作责任制度建设,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进上步开创我镇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推荐第10篇: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七里镇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2009年2月14日)

尊敬的孙书记,各位领导:

开春以来,我镇党委、政府积极准备,扎实安排,认真对全镇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为确保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做好了准备。现就我镇近期开展的工作及2009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中央一号文件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对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一号文件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出台了一系列目标明确,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对我镇今年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契机。新年伊始,我们把宣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组织中心组会议,干部职工会议和村组干部会议,采用看电视、办板报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干部群众对一号文件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在学习中做到了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当前“三农”工作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具体从以下八个方面狠抓落实:

(一)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首先要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镇一品”红地球葡萄专业镇,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为了目标的实现,我们采取措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2009年全镇结构调整面将达到80%,其中:2009年新植葡萄6000多亩,葡萄累计将达到15000亩,其他林果3000多亩,种植蔬菜6100亩,以葡萄为主的节水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将初步形成,为实现增收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按照一号文件精神,我镇切实提高了村组干部待遇。一是提高了村组干部工资,2008年我镇村干部最高工资达到了8005元,相比2007年提高了1631元,基本实现了一号文件中村干部基本报酬不低于当地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要求。二是严格落实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在2008年上级组织给在职干部给予养老保险外,我们提前一年就开展了村干部养老保险探索,投入1.6万元,为在职村干部办理了商业养老保险。同时严格落实了退职村干部补助政策。三是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今年组织6名村干部参加了市委党校组织的大专班学习,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增强带领致富的能力。

(三)扶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今年我们已完成雅丹和盛大两个红地球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工作,下一步将积极引导和规范发展,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争取财政资金给予支持,发展壮大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转,带动全镇葡萄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将积极注册杜家墩蔬菜专业合作社。

(四)落实“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精神,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已经争取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将通过改造和平整秦家湾村和大庙村耕地,改善耕地不平整、不规范、生产效益低的现状,完善田、水、路、林的综合配套,提高项目区高标准农田的比重。(项目具体情况后面将详细说明)

(五)扩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方面,目前我们已经积极向省上申报了南台堡村试点村。

(六)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

2 设。今年我镇规划完成秦家湾村、大庙村、杜家墩村和铁家堡等村19公里的道路铺油硬化。完成大庙村、秦家湾村等村16公里的渠道衬砌。二是小康住宅建设。今年全镇规划完成小康住宅建设136户,在三号桥村、杜家墩村和秦家湾村分别建成20户连片示范点。全镇的散建户要高标准建设。我们将严格按照市镇两级设计好的图纸进行小康住宅建设,严格执行市上制定的建设规范和农庄整体规划,统一高程、统一基线、统一规划、统一风格,保证农庄整体美观整齐。三是镇容村貌整治工作。在巩固2008年清脏治乱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每月28日的“爱国卫生日”制度,动员全镇干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首先确保沿路沿街的环境卫生,再向村组公共地带推进,最终向农村居民点推进,争取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积极探索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村民自治方案,达到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形成自觉自愿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全镇产业集聚区分别规划和扶持建设盛大综合批发市场和杜家墩蔬菜批发市场。盛大综合批发市场目前已完成恒温库建设和场地平整,今年将我们将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同时向社会融资,完成场地硬化,市场棚面安装和市场配套综合用房的建设。杜家墩蔬菜市场已完成场地硬化和装车槽建设,今年将积极通过招商筹资和引资,配套建设市场,争取早日投入运行。

(八)加强科技培训,培养高素质农民。通过建设一个班子,管好一支队伍,在全镇扎实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镇上成立了科技培训领导小组,2008年,为了促进葡萄产业发展,我镇筹资10万元,聘请了20名在全镇葡萄栽植中的能人,组建了农民技术服务队,开展长期服务,培训全镇农户,增强科技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二、加大投入,狠抓落实,重点抓好高效节水农业建设

3 一是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继续抓好已建成的三号桥村三组200亩、三号桥四组200亩、南台堡三组200亩等三个滴灌示范点的正常运转工作,积极动员滴灌区农户调整结构,种植高效作物。镇上将把滴灌示范点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列入各村双文明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人,把确保滴灌点正常运转作为考核镇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今年我镇将由主要领导挂帅,一名科级领导具体负责抓落实,在南台堡村三组继续新建一个井水滴灌示范点。另外,在秦家湾村、大庙村和南台堡村等村完成葡萄河水沟灌5000亩。二是抓好常规节水。加大农综项目建设力度,通过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成立工作组,加强督促落实,修建支渠、斗渠和“U”型渠等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常规节水。重点完成:秦家湾村五组U型渠2条2.2公里;投资192万元16公里的农综项目渠道衬砌工程(重点在秦家湾村、大庙村),配齐渠系建筑物。三是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全面实行定额灌溉、安装智能水表等措施,2009年严格按照市上要求安装智能水表,力争使全镇机井安装率达到100%。

三、鼓足干劲,振奋精神,全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其他各项工作

我镇将按照“发展两带,提升三品,扩大林果,做精蔬菜,壮大劳务,增养畜禽”的总体思路,加大红地球葡萄、特菜、劳务输转等高效特色产业的投入力度,逐步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力争实现“新增葡萄一万亩,建成全镇一品专业镇,人均一亩万元田,户均输转一个劳动力,人均纯收入一万元”的五个一目标,2009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020元,增长率为15.8%。

(一)扩大葡萄产业规模,打造红地球葡萄生产专业镇。按照“一特四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红地球葡萄为主的节水高效特色农业。一是继续完善布局,抓好新植葡萄面积的落实。在现已

4 形成的红地球葡萄产业带的基础上,抓好秦家湾、大庙、南台堡等3个红地球葡萄专业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扩大葡萄产业带的规模,努力向“一镇一品”的红地球葡萄生产专业镇目标迈进。在去年大讨论活动的推动下,全镇去年冬天已落实2009年新植葡萄面积5600亩(其中:白马塔村420亩,杜家墩村958亩,三号桥村788亩,铁家堡村632亩,南台堡村836亩,大庙村678亩,秦家湾村1300亩),近期,我们将再宣传、再动员,进一步扩大新植葡萄面积规模,力争定植面积达到6000亩,使全镇葡萄栽植面积达到15000亩以上,实现人均一亩万元田的目标。二是抓好合作社管理,推进红地球葡萄产业化进程。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对秦家湾雅丹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南台堡村盛大红地球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成立七里镇葡萄产业协会,把种植户和技术能人统一起来,通过能人带动,抓好葡萄栽植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和推广,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合作经济组织规范经纪人购销行为,在销售上使用统一票据,避免购销纠纷的发生。注册红地球葡萄品牌——雅丹红地球葡萄,开展秦家湾红地球葡萄的绿色无公害认证,通过品牌化经营、推进再联合与再合作、强化市场营销,推进产业化进程。发展以“协会+农户”、“公司+农户”为主的经营模式,加快订单农业发展,促进产销结合。同时,加快恒温库建设,计划投资390万元建设19间恒温库,其中盛大恒温库12间,三号桥村5间,秦家湾村2间。三是抓好新植葡萄示范点建设,提高红地球葡萄标准化生产水平。为突出示范引导作用,今年计划建设7个500亩以上的新植葡萄示范点,分别是秦家湾村一二组、秦家湾村三四组、三号桥村三四五组、铁家堡村一二四组、杜家墩村七八九组、南台堡村二四组、大庙村二三组。按照标准生产规程,重点落实好新植葡萄开沟、定植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二)做精蔬菜产业,建设以特菜为主的瓜菜产业基地。按照

5 “特色化、设施化、无公害”的要求,突出特色,建成以杜家墩为中心的特菜基地,辐射带动白马塔、三号桥等周边村瓜菜产业发展。一是抓好杜家墩村百亩日光温室示范点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动员农户投工投劳,筹资47.5万元,征地0.8亩,铺设宽3米的柏油路1.98公里,完成示范点的道路硬化;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要求,按每座缓冲房补助3000元的标准,投资27万元,统一修建缓冲房90个;严格落实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安装卷帘机50个;在2008年投资16万元硬化批发市场场地的基础上,投资5万元,新建出租门面房3间60平方米,投资5万元修建标志性大门等配套设施建设。督促、指导安装,合理安排茬口,尽快投产见效。二是落实好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落实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技术人员包片抓点责任制,引导农户在杜家墩村

二、三组落实特菜新品种示范田1亩,落实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200亩。其中,特菜规范化种植大田示范150亩,温室示范50亩。三是落实以特菜为主的瓜菜面积。全镇落实瓜菜面积6100亩。其中:白马塔村900亩,杜家墩村2300亩,三号桥村1300亩,铁家堡村500亩,南台堡村500亩,大庙村300亩,秦家湾村300亩。同时,在杜家墩村、三号桥村和白马塔村鼓励和引导农户积极打建拱棚,开展多种形式的设施种植。四是落实瓜菜示范点。在杜家墩村一组、杜家墩村二组、杜家墩村三组、三号桥村三组落实瓜菜百亩示范点4个,示范面积800亩。

(三)壮大劳务经济,发展劳务输转产业。把劳务经济当作大产业来抓。一是建好基地,实现就地输转。依托两城两路,重点抓好三号桥、白马塔、铁家堡等村的二三产业发展。重点是抓好三号桥村汽配商贸城建设,在去年完成1公里街道铺油硬化的基础上,今年积极引导农户修建上宅下店小康住宅楼。同时,整合敦七公路马路市场,增加就业岗位,实现该村农民就地输转。二是多方协调,组

6 织向外输转。积极配合市劳动就业部门,采取有组织输转与自谋输转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订单输转和长期合作输转,加大我镇向外输转力度。2008年,我镇向广州、南京等地及本省、市多家单位输转劳力3338人,人均纯收入达到1672元,基本实现户均输转一个劳动力的目标。今年我镇力争输转3310人以上。

(四)发展设施养殖,提升畜禽养殖水平。注重培养设施养殖大户,依靠科技和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养殖户扩规模、上档次。计划投资51.2万元,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在大庙村落实连片20户养殖示范点一个。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原则,重点抓好畜禽防疫工作,加强防疫员培训,组织10个防疫队,84名防疫人员,严格落实“镇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防疫员包畜”的五包责任制,对全镇畜禽做到应防尽防,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牛、羊、猪耳标佩戴率达到100%。

(五)抓好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生态乡镇。一是抓好“千米”工程造林建设,落实任务30公里,按照每村1个1000米农田防护林新建或改造任务抓好落实,同时抓好秦家湾村、大庙村、杜家墩村等村沿河“千米”农田防护林建设;二是抓好绿色通道建设,落实任务6公里,抓好示范点2个;三是抓好防风治沙工程造林建设,在秦家湾村、杜家墩村等重点风口及早规划造林地,落实任务700亩。完成义务植树任务4万株;四是积极动员,以葡萄、桃杏枣、杨树等苗木为主每个村落实育苗200亩,完成任务1500亩;五是在南台村二组街道树木,落实树干涂白、树木修剪等措施,完成新农村建设村镇绿化示范点1个;六是抓好三号桥村设施葡萄栽培20亩;七是以桃杏枣为主在白马塔、杜家墩等村落实乡土树种造林500亩;八是结合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园区建设,落实林业节水工程500亩(南台堡村)。

(六)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抓好黑光灯的维修、挂设工作,通过签订管理责任书、巡回督促检查,要求各村组在二月十五日以前完成全镇286盏黑光灯的维修和挂设工作;二是抓好树干束膜、刮老皮、树干涂白等防治措施落实;三是抓好食叶害虫春尺蠖、天幕毛虫药物防治。采取树干束膜,统一用药、统一防治、人机联防等措施,重点抓好“敦七”路、314国道、白杜路、党河路等沿线树木的防治、不留死角,杜绝第二个冬天的发生;四是抓好球坚介壳虫和苹果蠹蛾的药剂防治,重点是桃、杏树集中的杜家墩村、南台堡村、大庙村和秦家湾村;五是抓好温室烟粉虱防治,落实挂黄板和药剂防治措施;六是抓好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搞好防治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

(七)扎实推进 “百日”行动,根据农时季节,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温室蔬菜高产高效栽培、特菜栽培、食用菌栽培、滴灌节水高产栽培、优质葡萄标准化栽培、畜禽养殖、农林牧病虫害防控技术和劳务输转等为重点内容的科技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发放资料等形式,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利用

2、3月份,全镇开展两轮培训,第一轮开展镇村干部、技术服务队、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培训,夯实技术服务体系的基础,第二轮以组为单位进行,开展全方位的培训,达到每户一名科技命明白人的目标。同时通过劳务知识的培训,推进全镇劳务产业的发展。具体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抓好葡萄栽植管理的科技培训。以葡萄开沟定植、一年生葡萄技术管理为重点内容,对20农民技术骨干进行系统的技术理论培训,进一步提高服务技能,采取“强带弱”、“一带十”的形式,常年给葡萄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提高全镇红地球葡萄栽植水平。7名镇技术员分别包各村抓好葡萄管理全程技术指导,在抓好原示范点的基础上,抓好500亩以上新植示范点建设;20名农民技术员分配到各村,每月到组培训2-4次,抓好日常服务,

8 实地操作示范,在葡萄开沟、定植、管理的各个阶段逐组召开现场会,发放培训资料,落实好农民技术员“包村、包组、包户”的技术服务“三包”责任制,进一步提高新植葡萄的管理水平,增加技术含量。定植前开展所有种植户参与的开沟定植技术培训。二是搞好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根据不同农时季节和蔬菜种植的要求,邀请市上科技服务队有关专家重点对特菜、温室蔬菜、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等栽培技术培训。特别是加强日光温室的种植技术服务,利用农广校在我镇的便利优势,长期请技术人员到我镇进行技术指导,做到每座温室技术人员都要进棚指导种植,达到面对面为每位种植户解决难题的目的,从而提高蔬菜的种植水平。近期将抓好百亩示范点新建温室春茬、倒茬种植技术培训,做好特菜种植示范点的种植面积落实、品种数量确定和种植技术培训。三是抓好棉花高产技术培训。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棉花高产品种作为重点培训内容,落实棉花高产田建设5000亩,秦家湾村以推广陇棉1号为主,落实2000亩,铁家堡村以V3为主,落实1850亩,三号桥村以陇棉1号为主,落实1000亩。

(八)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一是生产性项目建设。我镇目前重点着手抓好4个建设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盛大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项目,力争9月份建成试运营;投资1500万元的敦煌富康家具公司营销、仓储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大型家具生产、营销、仓储中心,力争09年底建成;投资1500万元的天宇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力争09年内开工建设;投资1000万元,完成西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硫化碱生产线扩建项目,今年完成厂房扩建,新安装焙烧炉2座,除尘设备一套,建成原材料库房等工程。二是公益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秦家湾村占补平衡土地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全镇19公里村组道路建设项目。秦家湾村占补平衡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174万元,项目区位于我镇秦家湾村五组,项目建设

9 规模65公顷(975亩)。项目重点完成:U型斗渠2条2.2公里;宽4的米田间道4条1692.32米;铺油硬化宽5米的村庄道路1条700米等。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计划投资425万元,重点完成投资192万元的16公里渠道衬砌工程(重点在秦家湾村、大庙村),配齐渠系建筑物。投资65万元修筑砂石机耕路10公里,其中:秦家湾村5公里;大庙村5公里。投资30万元营造农田防护林500亩,其中:秦家湾村300亩;大庙村200亩。完成旧井测改6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筹资500万元,铺油硬化秦家湾村、大庙村、白杜公路等19公里的村组道路。

第11篇:乡镇农业农村工作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

上半年,我镇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年初工作目标,以农村小康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克服金融风暴影响,围绕“保增长、促稳定、调结构”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实现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强化工作措施,增强服务意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开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民技术培训面进一步扩大,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茶,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就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取得的成绩:

1、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发放食粮直补资金78859.4元,发放农资综合补贴308754.6元,发放油料作物补贴9786元,乡镇农业农村工作。

2、春耕生产全面完成,一季晚栽种面积得到稳定,杂交良种播种率达100%。

3、农业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引进了投资300万元的有机肉牛养殖项目。

4、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基本形成白茶、林下养鸡两大特色产业。

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脚步,已完成黄浦至罗坑公路全长8公里的测量、集资、发包工作,计划七月份开工,年底前完工。完成港背村曾家水竹坑、栗柴坑、义坑、新庄湾丘、茶子山南山、黄浦村黄浦段水毁渠道的修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6、农业品牌建设初见成效,鑫农茶厂已通过QS论证。五月份在南昌举办的茶博会上,鑫农茶厂的“霞峰山”白茶荣获本届茶博会金奖。

7、一村一品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基本形成新庄村笋竹林专业村和黄浦白茶村,成立了白茶专业合作社和肉牛养殖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闯市常

8、农技服务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站改造完工,功能进一步完善。农业专业知识培训受到广大农民喜爱,举办了白茶栽培技术培训班,竹腔施肥技术培训班,及其它各种类型的培训,参加培训的农民达300多人次。

9、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沼气池建设,“一大四斜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10、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茶,已完成新庄南边组、茶子山上坪组改水改路改厕工作。

具体措施和做法:

一、大力宣传“中央1号文件”全面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

压滤机滤布 从3月10日—3月31日,我镇成立五个“中央1号”文件宣讲小组,深入村、组、农户进行党的政策宣讲活动,宣讲重点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切实把强农措施原原本本宣讲到村组,把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宣讲到农户,把支持、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各项政策不缩不减宣讲到农民,对村组干部重点宣讲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农民重点宣讲中央、盛市、县强农惠农政策,及我镇“三农”工作,产业发展的思路和作法,工作总结《乡镇农业农村工作》。通过宣讲增强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便于群众维护自身权利,更好地监督政府落实政策,共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助资金38764元,油菜补助资金9786元,上半年我镇无一起农民负担案件,无一起强农惠农政策未落实到位的事件。

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粮食稳产增收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途径的多样化,粮食生产面临严峻的考验,镇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入手,大力实施农业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普及良种播种,确保稳产增收。

1、大力实施村组公路硬化工程,已规划测量设计,黄浦至罗坑公路,公路全长8公里,涉及14个组,受益人口700人,该公路项目7月份正式开工,年底竣工。

2、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我镇农田灌溉水渠大多散、乱、杂、小,且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镇于三月份分别根据水渠破损情况采取政府出资,农民出力的方式,共投资五万元对港背曾家水竹坑、栗柴坑、义坑、新庄湾丘、茶子山南山、黄浦村黄浦段,茶子山枫树岭七处损毁严重的水渠进行了维修整巩,解决了八百亩稻田的灌溉用水难题。

3、推广普及良种,良肥,提高单产。推广一晚良种,结合我镇实际,对富优1号,中浙优8号,扬两优6号,准两优527等品种进行宣传推广,提高良种播种比率。采用测土配方技术成果,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推广试验优质复合肥施可丰。

4、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充实人员,健全制度,充实了农业五员,做到人员在编在岗尽职,提高农技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六月中旬,我镇五个村均出现部分移栽水稻萎缩,茎叶葱管状特征,接到农户报告后,镇农技站人员立即下到田间地头,查看病情,又请来县、市农技专家会诊,根据专家会诊意见,迅速编制了防治宣传单,下发到各家各户,因为防治及时,病症很快得到控制。

5、积极协调,帮助农户购买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率,对各种农业机械性能、价格、补贴等印制说明书,下发到各村组,指导农户购买适合的农业机械,对农户想买、县农机局又没有货的,主导联系,帮助订货。上半年我镇农户共购买农业机械18台套,享受农机补贴23900元。

三、围绕绿色有机农业做特色

根据《靖安县有机农业区域发展规划》,我镇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当作实现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当作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农业发展模式上,以绿色有机为目标,提倡和鼓励引导农户按绿色有机标准生产,在茶子山上下坪,建设了水稻绿色标准化建示范基地2000亩,抓好了有机产品基地转换,完成了水稻3500亩,白茶600亩,竹笋7400亩,高山野菜1000亩的有机产品基地转换。逐步扩大养殖业有机养殖,在黄浦村搞了林下散养鸡的有机养殖。通过绿色有机模式的推广,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咬住强势农业产品做产业

我镇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笋用林、白茶、林下养鸡等规模大、产量高、影响广的强势农业产品,我们对这些项目进行分析、引导,努力把强势产品做成强势产业。把产品强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市场优势。一是加强“一村一品”建设,建设新庄笋竹林、黄浦白茶两个专业村,提高群众参与度,促进优势产品集中,二是组建白茶和有机肉牛专业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开发市场,形成产业航母,三是搞好品牌建设,没有品牌,产业无法真正形成并壮大,黄浦村林下养的“戴云黑鸡”是福建省著名商标,“霞峰山”白茶已通过QS论证,并注册了“霞峰山”商标。这将为产业的发展腾飞插上翅膀。四是走出山门,推广产品,设立窗口,积极推动产品走向市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种产品推广会、博览会,在外设立销售窗口。鑫农茶厂的“霞峰山”白茶5月份参加了江西茶博会,并获得金奖。大大提升了产品知名度,“霞峰山”白茶在萍乡南昌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

五、围绕农业产业搞招商。把农业招商纳入招商引资总体工作,编制农业招商项目库,组建农业招商队伍,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把招商引资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重点围绕绿色水稻,有机白茶,戴云黑鸡,高山有机肉牛等特色种养业等农业主导优势产业作文章。我们与东莞市喜洋洋便利连锁店签订了“有机肉牛”养殖合同,喜洋洋公司计划投入三百万元在黄浦村建设“有机肉牛基地”。此项目的引进可带动镇农户加入养殖行业,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第12篇:农业农村工作汇总

泸县抗旱减灾、农业农村经济

新农村建设工作

中共泸县县委 泸县人民政府

一、资料目录

1.泸县抗旱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2.泸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3.泸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情况汇报

4.泸县省级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情况简介 5.泸县福集镇团仓村龙眼标准化示范区情况简介 6.泸县福集镇龙华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7.泸县福集镇赵岩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8.泸县福集镇小马滩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9.泸县云龙镇、得胜镇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水利项目示范区情况简介

10.泸县得胜镇水稻高产创建集中旱育秧示范场情况简介 11.泸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文章(5篇)

(1)产业新村富民,文化旅游兴村,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突显张力新农村

(2)富民强村谋发展,四轮驱动建新村——泸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探索

(3)高处谋划,细处入手,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县

(4)丰富乡村文化 激活和谐新村——泸县得胜镇仁和村文化兴村建设纪实

(5)综合治理,示范带动,努力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4-

泸县抗旱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泸县县委 泸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下面,就泸县抗旱减灾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2011年的特大高温伏旱导致泸县干旱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两个“严重不足”:一是降水严重不足。2011年,全县全年降水仅562.4毫米,比历年减少44.7%,属特大伏旱连秋旱。二是蓄水严重不足。全县水利工程蓄水7318万立方米,仅为同期蓄水量的47%;全县稻田面积56.9万亩,目前仅有水田15.8万亩,占27.8%,仍有41.1万亩稻田干旱无水,占72.2%的。严重旱情导致全县将有25万亩水稻无水育秧、21万亩稻田等雨栽秧。

面对严峻旱情,泸县县委、县政府不回避、不推诿,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分管领导和农口部门多次深入田间地头,掌握旱情,研究对策。12月10日,我县召开大春抗旱减灾技术论证会;12月31日,召开大春抗旱减灾及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会;2月7日,召开抗旱减灾工作推进会,再次对当前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通过分析论证,

-4-我们提出了“以水稻为主、其它旱地粮经作物为辅,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多举制旱”的抗旱减灾思路,举全县之力打好大春抗旱减灾攻坚战。

二、主要措施

(一)抓好蓄水供水工作。一是合理用水。要求镇、村、社三级提前介入,做好“三个协调”,优先保障春耕用水。二是统筹管水。各镇在县政府的指挥下,统一水资源管理,户间工程社组织,跨社工程村组织,跨村工程镇组织,跨镇工程灌区管委会组织,统修统用、统收统付、按实灌面积分担。三是做好蓄水。采取“一事一议”等办法,筹集维修资金,维修整治已建水利工程及提灌设施,努力做好管网延伸。抢抓在建工程进度,确保春灌投入运行。截止目前,全县维修、整治小水库18座、山坪塘520口、维修石河堰12道、配套渠道595.7公里,维修机电提灌站80座,确保提排4072万方,蓄水栽秧20万亩。

(二)推广农业制旱科技。一是旱秧制旱。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供物资、统一管理、统一集中育秧的“五统”模式,在干旱缺水的常年冬水田推广旱育秧,种植杂交中稻,以旱秧制旱。目前,全县已落实水稻旱地育秧补助资金200余万元,规划落实旱秧苗圃地7500亩、其中集中育秧场4100亩,解决了25万亩干旱缺水稻田的育秧问题;落实杂交水稻种子13.2万公斤,统购旱育秧专用药剂近20万

-4-包。二是以改制旱。对于常年等雨栽秧的3万亩的望天田和高塝田,动员农户水路不通走旱路,早下决心,坚决改种玉米或高粱套红苕、大豆。同时积极做好改种一季晚稻和其它经济作物的准备。三是以调制旱。对不愿改种粮食作物的望天田和高塝田,借机调整种植结构,改种蔬菜、西瓜等旱地经济作物,推行春菜+秋菜或春菜+晚秋菜的旱地经作模式。四是科技制旱。突出良种统供、物资统配、技术统训、病虫统防,引进培育粮食和农机大户,继续建设20个万亩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和2个万亩高粱高产创建展示片,打造水稻、高粱高产创建百里示范长廊,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三)发挥农机抗旱作用。一是加强农机提灌保障。县上成立提灌设施应急抢修服务队,全天24小时值班,协调油电供给,确保有水源区域电力提灌站100%能正常作业。二是加快提灌站建设。严格执行有关规程,采用“泵管(渠)一体化技术”和潜泵等新技术,要求3月底前在建提灌站全部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三是抓好各镇抗旱服务队建设。组建农机抗旱服务队20个,每个服务队移动提排能力达280方/小时,移动灌溉能力达175亩/天。四是做好机耕机插工作。开展好耕整机、插秧机维修和组织调度,加大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的技术培训。目前,已投入耕整机1500台套,机耕面积40万亩,筹备插秧机33台套。

-4-

三、保障机制

一是明确职责,通力协作。县、镇、村三级紧急响应,迅速承担起大春抗旱减灾工作责任。深入田间地头,科学制定并落实春耕用水预案和制旱技术,召开技术指导培训会、现场会856场次,印发明白纸5.6万张,上门指导1.2万人次。农业部门已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规划建立“旱秧制旱”示范片,为大春抗旱减灾提供科技支撑;供销部门正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筹措资金,保障抗旱减灾农资供应;农机部门已做好春耕农机用油储备,并提早开展了提灌设备维修保养和技改工作;水务部门抽调干部职工100余人进村入户蹲点指导,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抗旱;气象部门及时提供气象预测预报,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准备,抗旱减灾各项工作正有序有效推进。

二是加强领导,严格考核。县政府成立了大春抗旱减灾工作领导组,建立起约谈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做到认识、人员、资金、物资和技术“五个到位”。同时,将各镇旱秧制旱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目标考核,实行非均衡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成立县抗旱工作督查组,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因情况不清楚、指挥不得当、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人、有问题不报告,造成抗旱救灾进展缓慢、延误时机的地方和部门实行责任倒查,严肃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四、两点请求

-4-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全县现有机电提灌站410座/14372千瓦,完好能使用的273座,仅占66.6%;有渠道2166公里,能正常运行的970公里,仅占45%。农业基础设施十分溥弱,机电提灌能力严重不足,恳请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在资金、项目上给予重点关注和倾斜。

二是抗旱物资经费方面:经测算,目前我县25万亩旱秧共需病、草、害、防、除补助资金450万元;亟待维修机电提灌站80余座,排灌渠道600公里,新建提灌站60座,需补助资金2100万元,合计资金缺口2550万元。泸县属丘陵农业大县,财力溥弱,恳请上级领导在资金上给予一定帮助。

-4-

泸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泸县县委 泸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县”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三农”工作呈现出持续、全面、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实现新跨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2011年,泸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获全省优秀,全县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36元。

一、工作思路

2012年,我们将按照“强规划、夯基础、重特色、推精品、争一流”的工作思路,围绕一条主线,立足两个定位,拓展三大产业,实现四新目标。即围绕农业科技创新这条主线;立足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的战略定位;在做好生猪、龙眼、水产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山地鸡、蔬菜、花木等优势特色产业;力争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进展,新农村建设有新亮点,农民增收有新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有新突破。

-4-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区域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坚持突出重点、成片打造,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对农业产业进行合理的区域性布局,着力发展生猪、龙眼、水产、蔬菜、花木等优势主导产业。一是优化品种,调整结构,加快转变畜牧经济发展方式。以全国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为抓手,把优品种、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以山地鸡为主的禽业发展,以PIC扩繁场、山地鸡繁育中心、山地鸡孵化中心为核心,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二是力推龙眼,规模发展,打造全国晚熟龙眼基地大县。坚持“集中成片、规模发展”思路,以长江、沱江沿线的海潮、潮河、太伏等镇为核心,大力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泸晚2号”和省优蜀冠、泸丰、泸早等龙眼新优品种。推广应用新技术。建立龙眼产业扶持基金,县级财政划拔专款用于扶持示范片龙眼产业发展,力求早见效益、助农增收。2012年力争新发展龙眼1万亩,总面积达到12万亩。三是结合实际,科学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水产养殖。根据泸县地理实际和气候条件,积极推广应用健康养殖标准和养殖模式,发展与水产养殖业相配套的现代苗种业,加强水产新品种选育,提高水产原良种覆盖率和遗传改良率,不断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和区域

-4-布局。促进水产养殖向集约化、良种化、设施化、标准化、循环化、信息化发展。四是依托优势,整合项目,努力培育壮大高标准蔬菜产业。我县具有地处成渝经济圈的区域优势,交通便捷,蔬菜产业有一定基础,可充分利用土地整理、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建设,发展一大批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同时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以科技为支撑,创新发展机制,发展高标准蔬菜。2012年计划集中新发展蔬菜基地5000亩。五是挖掘潜力,优化配置,积极促进花木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探索花木园区建设新模式,充分挖掘花木生态建设潜力,力争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臵。2012年,花木产业以福集镇小马滩为核心,配合乡村文化旅游村镇建设,分版块划定名贵花木品种展示园区,产品交易区,辐射带动兆雅镇、云龙镇花木产业提档升级。

(二)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农民主体,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县,打造全省丘区一流新农村示范片”战略目标,努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强力推进民居风貌塑造,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一是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持立足丘区实际,认真调研、科学分析,以宣教激励让群众有愿望,以帮扶奖励让群众有基础,以科技支持让群众有能力,以制

-4-度管理让群众有保障,引领群众主动投身新农村建设,真正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新村民居建设。在新村建设中,更加注重因地制宜,着力提升新村风貌档次,深度挖掘和展示“青瓦坡顶马头墙、回廊院落花格窗”等川南民居元素,塑造具有龙桥文化特色的川南民居风貌,深化探索“城郊型、庭院型、田园型、农庄型”等新村建设模式。三是文化为魂,继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积极采取“五个一点”即:项目争取整合一点、财政资金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各界捐赠一点的方式广辟筹资渠道,多元投入建设文化设施。以“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发展乡土文化事业”的全新理念,因村制宜建设文化队伍,培育文化主体。着重创新文化活动载体,在春节、五

一、国庆等重大节日集中开展农民文艺汇演、农民运动会,农民春晚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结合新村建设、文明新风、法制教育等政策宣传开展专题文化巡演。

(三)注重品牌创建,做强专合组织,积极引领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培育带动主体,争创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打响叫亮特色品牌。按照“开发一个商标,创造一个品牌,闯出一方市场,带动一片基地,兴起一个产业”的思路,以品牌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和有机畜产品认证工作。二是引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引导提升一批、扶持做大一批、招商引资一批,围

-4-绕生猪、龙眼、花木、蔬菜、水产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产业化组织,力推“两个带动”。2012年,计划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三是规范发展专合组织。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万人帮扶”活动,按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和市场化对接,夯实产销对接基础;推广应用“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主动参与主导产业发展和特色农业经营,真正形成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三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四)加强项目管理,大兴水利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山、水、田、林、路、电、气、机综合治理。一是加强涉农项目管理,集中打造精品亮点。坚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争取涉农项目资金,打捆投入农业农村建设。二是抓好水利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抓住中央、省、市加大水利投入的重大机遇,围绕政策搞好水利项目对接工作。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农村电网改造等为重点的田间工程建设。加大溪河沿线提灌站建设力度,改造升级渠系配套工程,注重建管并重,探索实现农业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三是强化民生

-4-优先,加快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管网延伸、农网改造、沼气建设等工程项目,推进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步伐。

三、几点请求

(一)项目倾斜:泸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国产粮大县,但农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的格局仍未根本转变。恳请省、市在涉农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考虑,特别是在机电提灌建设与田块整治上给予重点考虑,确保粮产安全、稳步增产。

(二)资金支持:泸县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但农业人口众多,财力相对薄弱,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有限。恳请省市领导在资金支持方面对泸县予以更多关注,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培育上能有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

(三)新农村建设:泸县新农村建设具有起步早、基础好、丘区特色鲜明、群众建设热情高等优势。恳请省市领导把我县列入第二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范畴,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县。

-4-

泸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泸县县委 泸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泸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有市级一类示范片和二类示范片各一个,一类示范片(省级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位于321国道两侧,纵贯30公里,覆盖面积109.8平方公里,涉及福集镇、嘉明镇、得胜镇3个镇、20个行政村,6.3万余人;二类示范片(泸县万得公路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位于万得公路两侧,涉及兆雅镇、云龙镇、得胜镇3个镇,12个行政村,5.2万余人。

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县,打造全省丘区一流新农村示范片”战略思路,突出抓好一类示范片“一带、三环、三片、三区、十六点”和二类示范片“一线、两区、四点 ”建设,努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强力推进民居风貌塑造,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2011年,一类示范片完成三年规划任务的9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9591元,增长56.38%,圆满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二类示范片完成三年规划任务的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8697元,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4-

一、强基固本、夯实保障,引导要素集聚

示范片按照“项目支撑建基础,政府引导兴产业,群众主体建新村,社会参与促完善”的建设思路,不断完善要素保障,充分调动了各方参与积极性。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将示范片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调整县、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和人员增强工作力量,构建起了“领导靠前指挥,部门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位”的工作格局。2011年,我县主要领导多次到省委农工委就示范片建设作专题汇报,深入现场督导检查20余次。二是创新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整合办法,统筹政府性涉农项目资金,打捆投入示范片建设,继续加大县本级财政投入力度,严格落实镇级财政匹配建设资金。建立以泸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金融企业为载体的投融资平台,引导金融、企业、农民等多方力量投入示范片建设。2011年累计投入资金8.59亿元(一类示范片5.07亿元,二类示范片3.52亿元),其中县级财政专项投入5832万元(一类示范片3872万元、二类示范片1960万元。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编发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26期,《工作通报》5期,及时刊载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踊跃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在国家、省、市媒体、刊物上发表示范片建设成果经验用稿50余篇,其中《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泸县探索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新路子》经验文章先后在《四川日版》《四

-4-川农村日报》刊发。《发展四型新村,探索综合体建设》被省推进办选用。

二、立足优势、政策倾斜,培育主导产业

示范片立足产业优势,始终坚持一手抓生产扩规模,一手抓质量增效益,不断提升龙眼、生猪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水平。一是建管并重,努力延伸龙眼基地。坚持“集中成片、规模发展”思路,由政府免费提供种苗,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管理,普遍推广运用“五统五良”技术措施,推进龙眼产业纵深发展。建立农户龙眼生产栽培管理档案,落实管护责任;通过设立“桂圆专家大院”加强技术跟踪服务;建立龙眼产业扶持基金,每年县级财政投入100万元以上用于扶持示范片龙眼产业发展,力求早见效益、助农增收。目前,示范片已累计发展龙眼基地3.86万亩。二是依托品牌,推动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片积极依托“蜀龙”生猪品牌,以“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区”、“全国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为载体,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养殖户”、“专合组织+养殖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对符合条件的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按不低于10000元每户的标准予以补贴,引导农户从事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2011年,示范片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5917户,其中一类示范片5115户、二类示范片802户,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5%,实现销售收入5.4亿

-4-元,生猪产业成为示范片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三、强化带动、完善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注重培育带动主体,争创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示范片按照“开发一个商标,创造一个品牌,闯出一方市场,带动一片基地,兴起一个产业”的思路,以品牌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示范片创建了“蜀龙”牌仔猪、“世尊”牌分割肉,“海潮牌”、“后湾牌”龙眼等28个农产品品牌,农业附加值显著提高。二是做大做强农头企业。坚持引导提升一批、扶持做大一批、招商引资一批的思路,围绕生猪、龙眼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产业化组织,带动力不断增强。2011年,示范片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新引进泸州百绿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饲养山地鸡5万余只,带动周边上千农户增收致富,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三是规范发展专合组织。按照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普遍采取“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制”等利益机制,引导农民自觉从事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经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三方共赢的发展格局。四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泸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进一步探索完善公司化和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运作机制,积极推广“大园区、小业主”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2011年,福集镇小马滩创业园通过引进业主,发展优质生猪、山地鸡、花木等生产基地1000余

-4-亩,带动周边4000余户农民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

四、立足丘区、凸显特色,建设幸福新村

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化实践了“城郊型、庭院型、田园型、农庄型”新村建设模式,努力塑造新农村新风貌。一是科学编制新村规划。针对丘陵地区农房分布比较分散、风貌塑造参差不齐的客观因素,示范片围绕泸县打造“文化旅游新县”战略定位,聘请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科学编制了县域新村(聚集点)总体规划,现已通过评审。通过全国征集筛选,编制了新村建设农房集中型、分散型、改扩建型风貌塑造指导图集,免费提供农户选用,为统一农房风貌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突出民居特色。深度融入“青瓦、坡顶、马头墙,回廊、院落、花格窗”等川南民居元素,努力塑造具有龙文化特色的川南民居风貌。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将柴棚圈舍、屋角边坡、残墙断壁等的整治作为重要内容,做到农房与环境和谐统

一、风貌成片。三是统筹推进新村建设。结合土地“双挂钩”项目,以村为单位,组建20余支民居改建专业施工队伍,按照“统一材料、统一施工、统一风貌”的标准,采取“定时间、划路段、分层次”的方式,成片推进居民点建设。目前,示范片累计新建适度集中居民点18个,其中一类示范片13个,二类示范片5个;新改建农房16445户,其中一类示范片12452户、二类示范片3993户。

-4-

五、整合项目、突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

坚持以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开展山、水、田、林、路、电、气、机综合治理,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优化。一是整合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争取涉农项目资金,打捆投入示范片建设。2011年,争取水土保持、土地整理、土地“双挂钩”等项目资金1.1亿元,集中投入示范片基础设施建设,使90%以上的村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突出重点打造。突出抓好群众最盼最想的土地、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点打造、综合治理。目前,一类示范片累计整理土地53787亩,新建、改造公路192公里,新建、恢复提灌站52座,新建、改造渠道183.2公里,推广新增农机具467台;二类示范片累计整理土地11822.5亩,新建、改造公路87.6公里,新建、恢复提灌站13座,新建、改造渠道147.9公里,推广新增农机具467台。2011年,投资1800万元改建了濑溪河福集连拱坝应急工程,新增蓄水87万立方米,消除了汛期隐患,发挥了防洪、发电、景观、交通等重大作用。三是强化民生优先。加快水、电、气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实施管网延伸、农网改造、沼气建设等工程项目,推进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步伐。目前,示范片累计新建沼气池8630口,其中一类6630口,二类示范片2000口。2011年,投资300万元新建的龙滩桥连通了赵岩村和龙华村,使小马滩—龙华—赵岩成为了我县首个乡村文化旅游

-4-精品环线。8月11日,县城到龙华村的公交线路正式营运,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

六、优化人文环境,倡导文明乡风。坚持城乡统筹、文化引领,不断积聚新农村建设内在活力,推动了和谐新农村建设。一是着力完善新农村综合体。在深入开展“1+6”公共服务基础上,增设经济发展、党员管理服务,在罗桥、接官坝等18个村创新开展“1+8”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加快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小马滩村、仁和村初步实现农民集中居住、生产生活优化、社区管理跟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日趋完善。小马滩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罗桥村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拓展农村宣传阵地,积极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好农民学校、农民阅览室、宣传栏、农民健身广场等文化站点,大力开展“三户一村”和“星级文明户”创评,全面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12月1日,兆雅镇成功承办了四川省2012年读书节启动仪式,12月12日,省农村文化建设调研组专程深入得胜镇仁和村观看了“激情广场大家乐—走进新农村”群众演出活动,调研组一行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给予了较高评价。

-4-

泸县省级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情 况 简 介

泸县省级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位于321国道两侧,纵贯30公里,覆盖面积109.8平方公里,涉及3个镇20个村194个村民小组,1.8万余户,6.3万余人。

自开展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来,泸县以“打造全省丘区一流新农村示范片”为目标,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投入示范片建设资金8亿余元,完成规划任务的90%以上,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9020元,增加1654元,增长22.45%。一是主导产业成片发展。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专合组织21个,带动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3634户、龙眼3.16万亩,“两个带动”效应凸显。二是新村建设分类推进。依托“城郊型、庭院型、田园型、农庄型”新村建设模式,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品位整体提升。三是基础设施整体推进。大力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优化,示范片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村占项目村总数的90%。四是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建成“1+8”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18个。

-4-

泸县福集镇团仓村龙眼标准化示范区

情 况 简 介

泸县福集镇团仓村龙眼标准化示范区位于321国道沿线30公里优质龙眼产业示范带上,2011年开始建设,总投入5540万元,建成面积5300亩,规范定植优质龙眼苗木13万株。示范区内整治和修建机耕道25km、山坪塘45口、提灌站2座、蓄水池158口、便民道45km、排水沟渠50km,坡改梯改造馒头山100座、3575亩,水网、路网配套完善。

近年来,泸县围绕“建设特色效益农业大县,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强县”总体目标,努力打造全国晚熟龙眼基地大县,初步形成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的龙眼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县龙眼已形成长沱两江沿岸、321国道沿线、万得路沿线三大龙眼产业带,总面积达11万亩;培育省级示范专合社4个,省级龙头企业1个,带动农户12万余户;创“三品一标”省级以上品牌3个,整体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其中潮河龙眼获有机认证,海潮龙眼获GAP认证。“十二五”时期,我县将把龙眼产业规模壮大至15万亩,使其助农增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4-

泸县福集镇龙华村新农村建设

情 况 简 介

福集镇龙华村位于泸县万亩观光农业示范园内、距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约1公里,与小马滩集中居民点隔河相望,辖8个村民小组,934户3165人,总耕地面积1979亩。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060元。该村新农村建设于2010年启动,按照“塑造民居风貌,打造田园新村”的工作思路,广泛宣传、广纳民言,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采取统一选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貌的“四统一”模式,突出打造“青瓦坡顶马头墙、回廊院落花格窗”等具有泸县特色的民居风貌。

目前,该村已完成民居风貌塑造325户,新建120户的集中居民点1个,硬化公路4公里,占地20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一个,城乡公交通村达户。配套建设年出栏3000头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种猪场(猪人工授精总站)各1个,建成套种野山椒的龙眼经济园1000亩、葡萄示范园100余亩。2012年将结合土地“双挂钩”项目继续扩大建设规模,着力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精品村。

-4-

泸县福集镇赵岩村新农村建设

情 况 简 介

赵岩村地处九曲河畔万亩观光农业示范园内,辖9个村民小组,1153户4353人,总耕地面积3050亩。赵岩村居民点位于该村8组,距县城3公里,毗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小马滩居民点和龙华村盐滩坝居民点。

2011年,该村按照“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塑造民居风貌、打造山水新村”的工作思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重点建设蕴含泸县龙文化特色的川南民居,营造依山畔水、错落有致、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充分结合的山水农家风光。

目前,该村已新建农房150余户,配套完成排水、排污设施及双亭子、廊桥栏杆建设,投资300余万元新建龙滩大桥已竣工通车,完成环线水泥公路加宽、沥青公路(白加黑)工程建设3.5公里,新建山坪塘4口、发展水产养殖60余亩,建成电力提灌站1座,新发展花卉苗木800亩。居民点文化广场正在加紧建设中,300平方米村级多功能活动室已基本建成。2012年,该村将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将赵岩集中居民点打造成特色新村的又一典范。

-4-

泸县福集镇小马滩村新农村建设

情 况 简 介

小马滩村距县城2公里,紧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辖1个社区,9个村民小组,1666户6022人,是2008年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目前,已建成川南明清风格的集中民居点——小马滩社区,集中农户260户,1050人,第三期工程50余户正在加紧筹建。已建成农民文化广场、农民体育健身广场、村民活动中心、生猪创业园、PIC猪繁育场、村级综合办公服务阵地,建成区面积达0.44平方公里,连通赵岩居民点的“白加黑”公路已基本完工。该村道路交通、排污、垃圾站点、天然气、自来水、农电等基础设施完善,并配备了乡村广播站、天网、警务点、医疗点。小马滩居民点已成为我县“城郊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典范。

2011年,该村在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配套跟进公共服务,在“1+6”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积极探索以村两委为阵地,集经济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民事代办、党员管理服务、卫生计生服务、综治信访调解、技能培训、文化体育为一体的“1+8”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初见雏形。

-4-

泸县云龙镇、得胜镇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

水利项目示范区情况简介

泸县云龙镇、得胜镇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水利项目示范区位于泸县云龙镇和得胜镇交界处,涉及2个镇4个村,受益群众近2万人,项目区耕地面积1.5万亩。示范区总投资2050万元,计划新建和整治渠道22条,87.2公里;整治山坪塘36口,新建泵站1处、新增机组3台,新建石河堰4道,调整田型600亩。目前已完成工程进度70%,预计今年3月底前全部完工并投入春耕生产。项目建设后,可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5万亩。

近年来,泸县坚持以水利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治理、土地治理等涉农项目,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在抗旱工作和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去冬今春,完成水利投入3000余万元,维修、整治小水库18座、山坪塘520口、石河堰12道,配套渠道152千米,实施应急供水工程7处。面对严重旱情,我们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再生态”的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落实集中供水水源工程水质挂牌保护措施,加强水质管理,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4-

泸县得胜镇水稻高产创建集中旱育秧示范场 情 况 简 介

得胜镇水稻高产创建集中旱育秧示范场位于接官坝村10社,连片育秧面积100亩,可满足稻田移栽面积3000余亩。该旱育秧示范场苗圃于元月20日—2月5日进行了床土作厢和培肥,拟种植种植头季产量高、再生力强的川农优49

8、Ⅱ优航2号等水稻良种,播种期计划在3月上中旬。苗床地按6.5尺开厢,净厢面4.5尺做厢,播种前统一进行消毒调酸、旱育保姆包衣、敌克松消毒、旱秧专用除草剂除草。充分利用旱秧秧龄长、弹性大的优势延长栽秧时间,实行中大苗移栽,确保大春满栽满插。

我县针对大面积稻田等雨栽秧的严峻干旱形势,积极采取以旱育秧为主的制旱措施。目前,县财政已安排水稻旱地育秧补助资金200余万元,落实旱秧苗圃地7500亩,其中集中育秧场4100亩,解决稻田缺水育秧25万亩。同时,我县正创新开展百名农业科技人员进百村、入千户、集中示范1万亩旱地育秧的“百、千、万”蹲点活动,将带动全县全面推广旱育秧。

-4-

第13篇:农业农村工作意义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也是关联全社会的产业,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都不会改变。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全市经济的振兴;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全市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小康。只有抓好了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基础,才可能把握全市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市经济工作的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坚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在全市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中存在的问题。为把我市建设成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开发区中等城市打牢基础。

在今年初全省农村经济工作会上,苏荣书记就曾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农村工作,要更加突出强化“重中之重”意识,重点做好发展现代化农业、兴修农田水利、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城乡统筹、维护农村稳定五篇大文章。 特别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结合实际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三化同步”,即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两增同步”,即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步。

2011年,全市农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 1

村建设为总抓手,以繁荣农村经济为要务,以农民增收致富为主线,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稳步实施,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农业发展服务体系也不健全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开放型农业发展缓慢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持续增收乏力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同时,目前其他兄弟县区对农业农村工作都非常重视,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特别是德安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九江市的认可。因此,全市各相关单位、部门不能麻痹大意,一定要紧抓不到2个月的时间,采取积极措施,变压力为动力,创造性的工作,全力完成今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力争再上新水平,买上新台阶。

第14篇: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基本情况

汇报材料

一、特色产业和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

我们从当地资源出发,按照 “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着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去年,中优质稻面积达7430亩,占95%;全乡建有4个规模养猪场,年出栏牲猪450头,畜牧业生产基本实现专业化、规模化、良种化,同时,加大了动物防疫工作力度,确保达到“四个100%”。此外,山总、新华等村的柑橘、血橙水果基地也相继建成,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二、玉竹股田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我乡今年进行了玉竹股田制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我乡已成立洪宇玉竹专业合作社,规划在王家坪乡小洪村建立1个120亩的玉竹种植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并动员王家坪乡其他村及周边乡镇种植玉竹共计500亩,完成全县500亩的玉竹种植目标。下阶段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布置合作社的办公场所;

2、对种植玉竹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田间管理培训;

3、与农户签订《土地入股协议》和《鲜玉竹产品收购合同》,并发放《股权证》;

4、积极筹备种植玉竹所需各种物资(化肥、农药、种苗等);

5、做好合作社的融资,确保工作顺利 1

推进;

6、与县直有关部门积极衔接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争取资金支持。

三、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农业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去年以来,我乡大力推广配方肥的使用,大大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了粮食产量;蔬菜应用遮光网、薄膜、温室等设施栽培;水果采取高位嫁接;农业机械化面积逐年增加。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

四、农田水利建设取得进展

我乡利用“冬修”的有利时机,对各村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开展农田防渗渠道建设,积极申报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项目,确保安全度汛。

五、农村政策落实到位,农村社会稳定

我乡积极推行涉农收费项目公示制度,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实施村账乡管。及时发放了水稻、玉米、油菜种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资金。同时抓好扶贫工作,帮扶农村弱势群体,扎实推进“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千方百计帮助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对危、残土坯房进行改造加固,有不少特困户住进了新房。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农力度,规范农资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肥料、种子等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利益。

第15篇: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增加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扶贫开发和农业投入,完善减灾防灾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加强饮水安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可以在教育、医疗、保障和文化服务上得到直接好处。2006年起,国家先在西部地区实行两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要求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加快“两免一补”实施步伐。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中央和地方财政将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医疗求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逐步做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哪些方面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1)要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征用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农民的生计安置办法,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收益权。

(2)要把正确对待农民工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管理、完善服务,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清理取消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加

强就业培训和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探索农民工的医疗保

障和养老保险办法,为农民工提供子女上学等公共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平等化。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让每个患病的农民都能得到医疗,切实保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

(4)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与加强财政对“三农”投入、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的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机制,务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5)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三农”。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让农民平等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6)切实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9.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1)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2)明确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还要做到“五要五不”: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工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10.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什么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农业基本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农业基本建设包括防洪、治涝、灌溉、供水、蓄水等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农村信息网络、农产品加工仓储和市场设施;水土保持、培肥地力、水污染治理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建设。

加强农业基本建设的作用是:

(1)农业基本建设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2)水利建设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3)农业基本建设是农业抗御灾害的有力措施 (4)改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1.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设施的保障制度有哪些?

(1)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2)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3)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5)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12.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哪些内容? 长效机制之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长效机制之二: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

长效机制之三: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13.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的“两免一补”是指什么?

两免: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

一补: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贫困家

庭子女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

14.党对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济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基本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16.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7.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与原则是什么?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是:推进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实现技术跨越,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既要加大力度,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民科技创新体系;既要提高学术水平,更要注重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既要适应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又要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加速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推广;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又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

业技术与经验,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既要统一规划、避免重复,调高科技要素的利用效率,又要充分调动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8.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 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解决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科技问题,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健全完善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使我国农业科技跃居世界先进行列,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农业科技发展要通过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政策措施的保障,实现科技跨越。

19.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开发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余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20.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措施是什么?(1)发展水利实业。

(2)发展农用生产资料工业。(3)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各项实业。

第16篇: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保险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工作45问等内容。

1.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第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二,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第三,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在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文化上,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总目

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发展搞建设,搞好建设促进发展,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基础上推动新农村建设。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前提下,推进新农村建设。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农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进新农村建设。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的10条基本方针是什么?

(1)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2)长期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3)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4)实施科教兴农;

(5)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6)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7)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8)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农村人口素质;(9)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0)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采取哪些措施?

(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4)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树立健康文明风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5)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体制,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7.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能得到哪些实惠和好处?

(1)可以享受到完全取消农业“三税”的实惠。从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将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和农业税,使农业“三税”划上了历史的句号。(2)可以更多地享受到国家财政的直接补贴。国家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奖励补助力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增加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扶贫开发和农业投入,完善减灾防灾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加强饮水安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可以在教育、医疗、保障和文化服务上得到直接好处。2006年起,国家先在西部地区实行两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要求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加快“两免一补”实施步伐。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中央和地方财政将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

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医疗求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逐步做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哪些方面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1)要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征用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农民的生计安置办法,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收益权。

(2)要把正确对待农民工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管理、完善服务,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清理取消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探索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为农民工提供子女上学等公共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平等化。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让每个患病的农民都能得到医疗,切实保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

(4)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与加强财政对“三农”投入、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的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机制,务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5)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三农”。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让农民平等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6)切实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

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9.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1)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2)明确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还要做到“五要五不”: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工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10.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什么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农业基本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

件。农业基本建设包括防洪、治涝、灌溉、供水、蓄水等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农村信息网络、农产品加工仓储和市场设施;水土保持、培肥地力、水污染治理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建设。

加强农业基本建设的作用是:

(1)农业基本建设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2)水利建设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3)农业基本建设是农业抗御灾害的有力措施 (4)改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1.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设施的保障制度有哪些?

(1)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2)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3)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5)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12.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哪些内容? 长效机制之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长效机制之二: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

长效机制之三: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

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13.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的“两免一补”是指什么?

两免: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

一补: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

14.党对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济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基本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16.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7.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与原则是什么?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是:推进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实现技术跨越,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既要加大力度,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民科技创新体系;既要提高学术水平,更要注重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既要适应世界

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又要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加速先

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推广;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又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与经验,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既要统一规划、避免重复,调高科技要素的利用效率,又要充分调动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8.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 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解决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科技问题,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健全完善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使我国农业科技跃居世界先进行列,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农业科技发展要通过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政策措施的保障,实现科技跨越。

19.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开发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余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20.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措施是什么?(1)发展水利实业。

(2)发展农用生产资料工业。(3)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各项实业。

(4)奖励对发展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第17篇:农业农村工作(优秀)

中共广安市广安区桂兴镇委员会

广安市广安区桂兴镇人民政府

关于认真抓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的实施意见 各村党支部,各村民委员会,镇属相关单位:

为全面高效完成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下发《关于认真抓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的实施意见

》,请认真研究,严格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总体目标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粮食产量增加49吨;出栏生猪2.05万头;种植蔬菜6000亩;转移农村劳动力7250人,实现劳务收入4760万元;新发展专合组织2个,建成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新增土地规模流转290亩;新新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1个;;培育发展新发展工业原料林基地371亩;注册农产品商标1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覆盖率35以上;培育农产品营销组织、发展农村营销大户和农业经纪人1名;培育发展高效益农田占比25以上;农田机耕1000亩;新建农村沼气池400口;承保种植业6100亩;承保能繁母猪2000头。

二、工作做法

1、继续抓好农业试点示范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加大产业结

构调整,确保全年粮食产量增加50吨。

2、全力抓好农业三大产业带,即引进业主在新建、工农、渔桥等

村建起2000余亩的华蓥山反季节蔬菜产业带;在联丰村建好600余亩的桂兴反季节精细蔬菜产业带;在联丰、七田等村建好1000余亩的紫薯产业带。

3、狠抓劳务培训,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主动衔接有资质的技校来

镇组织培训,将农民工培养成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工,利用乡友在深圳、福州等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有组织成批次地输出农民工,力争全年我镇转移农村劳动力7250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4760万元以上。

4、大力发展养殖业,突出桂兴山区特色,在天才、高原、新建等

村重点发展畜禽养殖,尤其是规模养殖山羊、生猪和牛,促进农民增收。

5、认真落实各项涉农政策,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全面落实各项

优惠政策,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确保增产增收。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抓好落实。

各村、各部门一定要树立“经济工作以农业为重、三农工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统一认识,把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升温、升压,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高度重视,靠前摆位,强化组织领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趁早动手,精心组织,促进农业生产,确保今年任务目标的实现。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相关村密切配合,同心协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二)抓好政策落实,营造发展环境。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一是要继续做好中央、省、市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折不扣落实到户。二是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计划生育奖励,农民特困救济,土地流转,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三)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增加投资总量,改善投资方式,优化投资方向,积极推行政府贴息,项目配套等方式,重点用于加工开发、品牌塑造、市场宣传、参加会展、科技开发等方面,逐步建立我镇制度化、规模化的农业投资支持保护机制,确保各项支农资金的集中使用,科学审定,起到科学的引导作用;要继续完善农业产业开发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资金参与农业发展,构筑农业投资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支持格局,全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附:

1、生猪出栏任务分解表

2、蔬菜种植任务分解表

3、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分解表

4、培育发展高效农田任务分解表

5、农田机耕任务分解表

6、农村户用沼气池任务分解表

2010年3月10日

第18篇: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同时也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开启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攻坚之年。为了确保2011年全年工作全面高标准的实施到位,对存在的问题和没有实施到位的工作进行剖析和拾遗补缺,确保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全部不折不扣地推进到位。

聚焦我们村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完成的情况,总的我们围绕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全年的目标定位,层层落实责任。有序向前推进,到目前为止,在全体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已初步完成,各项工作已到了收尾阶段,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围绕“引凤还巢”工程对照全年目标任务,重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今年以来,我们已完成**公司的登记注册和落户,顺利圆满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

2、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在规模农业上实现新突破,今年我们侧重把土地流转工作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把土地流转和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

3、发展村级经济,强化自我造血功能。今年以来,我们注重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前提,进一步整合资源,盘活

资产,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工作,村级经济收入不断攀升。全村预计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万元。

4、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在长效管理机制上实行新突破。首先我们着重利用广播、各种会议、流动字幕、宣传栏宣传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成年人皆知,以全面提高村民素质为手段,以实施环境优美为抓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

第19篇: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全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十六届四次人大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致力构建“一圈两带”新格局,一手全力以赴抓抗灾救灾,一手坚定不移抓农业发展,克服了特殊困难,顶住了特殊压力,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今年,全县围绕构建“一圈两带”格局,打造农业特色产业走廊,突出建设核心板块基地,提升种养水平;突出培植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效益。以培育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为抓手,大力发展蔬菜、畜牧、林特、烟叶、蚕桑、黄姜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全年培植产业专业64个,累计达106个,当年发展专业户936户户,实现产业收入13.69亿元,与上年增加15%。

蔬菜产业:全年播种总面积22.8万亩,其中:新增蔬菜基地4000亩、设施蔬菜基地700亩、水生蔬菜基地3000亩、高山蔬菜基地10000亩。蔬菜总产量达到31万吨,实现产业总收入4.05亿元。培植专业村13个,专业户90户。

畜牧产业:全县猪、牛、羊、禽的饲养量分别为44.5万头、5.9万头、49.5万只和255万只、出栏量分别达到25.5万头、0.85万头、20.5万只和150万只,产业总收入达到5.3亿元。以山羊“1235”、生猪“150”、黄牛“165”等模式为主的规模养殖户(场)达到1100余户。

林特产业:全县共种完成产业基地建设2万亩,其中核桃1.65万亩,香椿0.35万亩。完成林业育苗1600亩,完成容器育苗60万袋;培植专业村8个、专业户34户,实现林业总产值3亿元。

烟叶产业:2010年全县共有6327 户共移栽“三烟”2.27万亩,其中:烤烟1.58亩,香料烟0.42亩,晒烟0.27亩。已培植专业村10个,专业户 90户。预计全县可收购烟叶4.2万担(其中:烤烟2.9万担、香料烟0.7万担、晒烟0.6万担)。由于烤烟计划压缩(今年市下达计划4.6万担),加之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导致今年烟叶产量比去年下降,但仍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收购金额达3100万元,实现税收620万元。

蚕桑产业:通过新建、补植和改造等方式建设大块连片高效的核心桑园2万亩,其中新建桑园3500亩,产业基地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新建(改造)养蚕专用房253个,推广使用方格蔟3.5万片,发放蚕药7.5吨,小蚕共育率和方格蔟使用率达到100%。全年分春秋两季共养蚕5000张,产茧151吨,实现养蚕收入460万元。培植蚕桑专业村12个、专业户62户。

——粮油生产稳中有增。全年粮油播种总面积100.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4.7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5.8万亩。在两次洪涝灾害中受灾24.9万亩,成灾12.7万亩,绝收3.7万亩。但因扩大复种面积和灾后及时补种,面积与上年增加了4.5万亩,以及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提高粮油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粮油总产量仍实现22.1万吨,与去年增加0.1万吨。其中粮食产量20.7万吨,比去年增加0.2万吨,增幅为0.57%;油料产量1.4万吨,比上年减少0.1万吨。

——农业效益稳键增长。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36.7亿元,同比增长8%;农业总产值预计达17.5亿元,同比增长8%;农业增加值预计达10亿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3155元,同比增长7.7%。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百科皂素、神武天滋、益群蔬菜、冬竹米椒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建和新建厂房相继投产,新招商的真武白酒厂房也正在建设之中,有力的带动全县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县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注册65家,当年新增24家。扶持培养了4000多农产品经纪人和中介组织,跑活了农产品流通,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获有机产品认证的农产品2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个,全县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达11个。全县已注册并热销的“农”字号商标50余件,其中获湖北省著名商标8件。全县农产品产、加、销链条正在形成,农产品品牌战略正在打响。

——新农村建设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全县新农村建设是从“点、线、片、面”四个层次推进,“点”就是整乡推进安家乡省级新农村试点乡建设;“线”就是继续推进2006年启动的8个省、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设;“片”就是整体推进“五龙河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建设;“面”就是全县每个乡镇选择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重点建设。在这四个层面上,以产业建设为根本,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以项目争取和实施为支撑,以培育新型农民为抓手,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经过努力,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呈现出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得以强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风民俗趋于文明、村务管理民主规范的良好态势。特别是结合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城镇化建设和灾后重建机遇,各地特色村庄建设快速推进。安家乡和五龙河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的旧房改造和村庄整治成效明显。安家瓦房沟结合土地整理推进新村庄建设经验得到市分管领导肯定,并在全市推广。目前,下香口村和神雾岭村已被市评审通过,正在积极申报“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民生工程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放种粮食、良种、农资、购机补贴等涉农补贴7369万元,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覆盖面100%。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共培训农民1万人,扶持创业1000人,带动就业5000人。扎实推进了4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扶贫工作,实施扶贫搬迁450户1800人,当年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农村低保对象新增扩面6000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面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极大地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深入开展“平安郧西”创建活动,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

——农业基础条件较大改善。土门水库和5座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70.17平方公里;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和小农水项目3处,改善灌溉面积4875亩;全年完成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新增耕地2万亩,配套堤、渠、机耕路5800千米;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72处,解决了15个乡镇、77个村、6.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4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普及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6个。落实购机补贴440万元,引导全县新增购机2900台(套),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1.45万千瓦8万台(套),实现机耕16万亩,机收8万亩,机械植保37万亩,机电灌溉10万亩,机播2.8万亩,农机产业实现社会化经营服务收入1.3亿元。完成了气象台站综合设施改善项目和三个标准化人影作业阵地建设,提高了气象预测预报水平和防灾减灾服务能力。

——生态环境较大改善。全年实施了低产林改造、长防林建设、退耕还林后续项目、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建设,通过生态工程建设的带动,加快了全县造林绿化的步伐完成沼气建设3500口。县城四周和高速路两边的绿化成效明显,沿汉江、金钱河等“秃子山”的林相已大为改观,全县的森林植被明显增多,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区域小气候正在改善,降雨量有所增加,“十年九旱”状况正在缓解。

第20篇: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

中共海林市委员会 海林市人民政府 2004年6月30日 首先,我代表海林市五家班子,欢迎栗书记一行到海林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把海林的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做以汇报。 海林市素有林海雪原和中国雪乡的美誉,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行政区域面积881xxxx公里,耕地总面积84.xxxx亩,总人口44.xxxx人,其中,农村人口15.xxxx人,辖xxxx乡镇、12xxxx行政村,境内有xxxx森工企业。我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1.xxxx,高于全国近4xxxx百分点;有大小河流144条,水能蕴藏量50xxxx千瓦;旅游资源富集而独特,境内有威虎山、中国雪乡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东北最大的人工湖---莲花湖,是镜泊湖面积的2.4倍,盛产木耳、蘑菇、松籽等10xxxx种山产品,有山参、北芪、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药20xxxx种。近年来,我们以农业“三增”为目标(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山河增绿),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牵动,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2003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5.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90xxxx。农村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辍学率控制在xxxx以内,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农村人均钢筋砖木住房面积达1xxxx米,启动了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到5xxxx。我市农业农村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我们抢抓政策机遇,认真落实政策,抽调13xxxx干部成立促农工作队进村驻户,利用两个月时间,在省、市派驻工作组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落实一号文件、“两补一免”工作。一是全面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铺满盖严,不留死角。通过印发公告公开信、文艺演出、新闻媒体、干部和群众互动式宣传等方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宣传动员,做到了农民熟知政策、干部吃透政策。分别印发公告、公开信700份、4.xxxx份,赴各乡镇、村屯巡回演出4xxxx场。二是严格执行政策,顺利推进“两补”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扎实细致的做好基础性工作,在规定的时限内,“直补”发放圆满完成,“良种”发放稳步推进。粮食直补统计耕地计税面积84.xxxx亩,退耕还林面积5.xxxx亩,发放直补资金103xxxx元;水稻良种补贴的面积是13.xxxx亩,第一批水稻良种补贴资金168.0xxxx元于5月20日全部发放完毕。当前正在对全市水稻实播面积进行深入调查核实,第二批良种补贴资金31.4xxxx元计划在7月15日前全部发放完毕。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组织有关部门提前与省里各部门联系,做好项目争取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放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机作业合作组织等项目上。截止目前省有关部门已确定给我市农委、水务局、交通局、科技与信息产业局等xxxx单位申报的绿色食品蚕蜂基地、新安灌区水田节水续建工程、海林市至海南乡道路铺建、刺五加半野生栽培及加工等1xxxx项目,总投资388xxxx元,其中自筹176xxxx元,贷款10xxxx元,国家和省投入191xxxx元,市里投入10xxxx元。四是初步形成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拟制订《海林市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共xxxx大方面、19条,明确了我市扶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政策和措施。通过促农工作,全市有5xxxx单位参加到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活动中来。围绕促进农民增收,从资金、技术、项目、扶贫、调整结构、信息、医疗等xxxx方面为农村解决实际困难,为农民提供帮助,仅今春全市各单位为农民提供的实物与服务折合资金近21xxxx元。五是做化解农村土地矛盾工作,促进了农村稳定。“一免两补”极大调动农民对土地的投入热情,但也激发诸如新增人口要地、林地纠纷等深层次矛盾。通过成立专题调研组,认真开展土地问题排查工作,制定了《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问题的政策性建议》,稳定了农民情绪,有效化解了矛盾。今年我市未发生因土地纠纷而越级上访事件,做到了平稳过渡,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2、培育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上搞突破。我市人均耕地面积5.xxxx,是农业小市,资源大市,我们在深化认识市情、分析农情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重点培育奶(肉)牛、蔬菜和劳动力转移三大主导产业。一是加快以奶(肉)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我市有林地1249.xxxx亩、草场14.5xxxx亩,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我们强力推进牧业富民工程,到2005年把畜牧业建成农业的“半壁江山”,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xxxx。一抓示范。突出抓好典型大户、小区建设,积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肉牛冻配率达3xxxx以上。目前,全市已兴建奶牛小区1xxxx,肉牛小区xxxx,新引进澳牛232头,奶牛存栏达8000头。二抓政策扶持。对建设畜牧小区的免收土地使用费;今年起市财政对在小区内养奶牛户实行贷款贴息政策,每交一吨鲜奶贴息8xxxx,贴息期限4年;为进入小区养殖的可繁育母牛投保,保险期限2年。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全面提高奶牛防疫、检疫治疗水平,消灭规定的奶牛疫病,控制一般性奶牛疾病的流行和发生。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海浪河流域和牡丹江流域土壤肥沃、环境优良,利用区位优势和地源优势,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发挥蔬菜经销公司和蔬菜协会牵动作用,引导农民发展外销蔬菜品种,建立对俄出口蔬菜基地,目前已落实出口棚室蔬菜基地12xxxx平方米,主要品种为1420和奥尼西红柿品种,年出口蔬菜120xxxx斤,创收100xxxx元。全市露地蔬菜面积已达到6.xxxx亩,棚室蔬菜面积达到32xxxx平方米。积极筹建蔬菜交易市场,由蔬菜村和经销公司投资60xxxx元,占地4.xxxx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现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末可以投入使用。力争用5—8年时间把海林建成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菜篮子和东北亚的蔬菜城。三是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和主导产业来抓,建机构,定措施,抓宣传,强服务。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4.xxxx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xxxx。现已转移出去1.8xxxx人,今年还要转移700xxxx。健全机构。健全了市、乡(镇)、村三级劳动力转移机构。建立了北京、深圳、大连、韩国等xxxx国内外劳务输出基地,出台了《海林市劳动力转移实施意见》,制定了具体考核办法。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一级目标管理。强化培训。整合现有资源,以职业高中、农广校为基地建立市级培训中心,以乡(镇)中学为基地建立乡级培训中心,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方式加快劳务输出。拓宽渠道。坚持异地就业、出国劳务、开辟新产业、小城镇吸纳四路并举,多渠道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目前,我市在韩国劳务人员600xxxx人,年创外汇410xxxx美元。畅通信息。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县级农村劳动力转移网站,实现市乡村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扩大了我市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辐射面。

3、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在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上搞突破。推进龙头企业重组联合、靠强靠大,重点建设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威虎山米业、如淞食品、蔬菜经销公司。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是国家山区产业项目的龙头企业,去年投资500xxxx元,引进三条德国生产线,生产软包饮料,达到年果酒生产能力3000吨,饮料生产能力26000吨,2004年企业将扩大经营领域,投资130xxxx元新上一条日处理鲜奶110吨的液态奶生产线,成为集饮料、液态奶、果酒、果汁等产品为一体的饮品生产企业。如淞食品公司是引进香港万顺昌公司,投资50xxxx元新上的白瓜籽、松籽加工企业,产品出口到东南亚等国。今年新上果脯、肉脯加工生产线,力争用2-3年成为我省东部农副产品加工出口的龙头。帮助糖甙厂、万寿菊加工厂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搞好技术服务和指导,两菊面积达到xxxx亩。力争用3-5年时间把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糖甙厂、万寿菊加工厂、高效有机肥厂、强尔药业培育成省级产业化龙头。同时,发展注册农业,将黑豆、白瓜籽、北药、食用菌统一注册为“威虎山”牌。

4、抓生态农业建设,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上搞突破。我市已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市,在生态农业建设上突出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抓好退耕还林。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办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6.xxxx亩,封山育林2xxxx亩。二是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5年内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xxxx亩。对斗银、红旗xxxx小流域实施重点治理。三是实施封湖禁渔。为实现莲花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去年5月至2005年5月,对莲花湖实行封湖禁渔和人工放流,投放鱼苗100xxxx万尾。鼓励和引导渔民发展食用菌和畜牧业等产业,使渔民得到了妥善安置。四是推进农村能源建设。投资13xxxx元扶持江头村建设秸秆气化工程,投资45xxxx元建设2xxxx村沼气项目。

5、抓服务体系建设,在提高组织化上搞突破。一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均配备了微机和配套设施,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实施农业信息“村村通”工程,现已有8xxxx村实现村村通。二是建立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市级重点建xxxx、每个乡镇重点建xxxx、每个村重点建xxxx。目前,全市已建立了蔬菜、食用菌、有机稻、北药、经纪人等xxxx协会,奶牛协会正在组建中,全市经纪人达到300xxxx。通过龙头企业和协会与农户签订订单面积4xxxx亩,进一步密切了农户与龙头企业、协会的利益关系。三是建立三个服务中心。在每个乡镇均建立了科技信息、市场开发、劳动就业服务三个中心,加快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四是发挥乡镇站(办、所)领办、示范作用。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狠抓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xxxx,乡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xxxx,充分发挥乡镇站(办、所)科技、信息优势,建立示范项目、示范基地,做到了“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 同时,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目前,我市有1xxxx省级贫困村,贫困户111xxxx,人口385xxxx,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脱贫任务。现已完成首批xxxx扶持村,并启动建设了第二批两个省级扶贫村(红旗村、工农村)。通过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制度,明确了八项扶贫重点内容,今年计划向两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xxxx元。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人地矛盾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涉及到新增和婚嫁人口要地、外出打工人员要地、机动地发包问题、林地纠纷问题等1xxxx方面问题。其中,新生儿要地的有4千余人,林地纠纷涉及xxxx乡镇,4.xxxx亩土地。 二是村级债务重,化解难。全市2003年末,村级债务高达624xxxx元,村均50.xxxx元。这些债务主要靠回收债权来化解,债权中农户欠款占一半,很难化解。 三是农民增收缓慢。近两年我们在农民增收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主导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素质普遍不高等因素,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 今后我们要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和特色项目建设,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到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97xxxx,年均递增分别为9.xxxx,7.xxxx;二是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加强培训资源整合工作,加强培训,建立完善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到2010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达到4.xxxx人,确保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三是进一步搞好土地矛盾排查工作,有效化解土地矛盾纠纷;四是积极采取措施化解乡村两级债务,每年完成1xxxx的化解目标,确保农村稳定

《农业农村工作讲话稿.doc》
农业农村工作讲话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演讲稿主持词代表发言庆典致辞民主生活会发言表态发言专题发言对照检查材料开场白感言大全发言稿欢迎词台词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