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感言

2020-08-24 来源:感言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课改感言

课改感言

课改,拉近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课改拉近了学生和社会、生活的距离。虽然课改没有正确的答案,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正是课改使我认清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去教学生,教师不在是满堂灌,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为了领悟新课改的精髓,我们学校组织老师去黎阳学校学习,去杜郎口观摩学习。然后根据本校的实情,进行说课、讲课,产生的效果是非同凡响的。因为新课改让走出去的老师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以人为本”,通过今昔对比,老师们说,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单一的“填鸭式”“满堂灌”,把学生当成了一种学习的工具,被动地去接收、学习知识,一堂课下来,进行巩固检查时才发现,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够真正掌握的是寥寥无几。为了最彻底最直接地了解学生对课改是否认同,学校多次组织优秀教师讲公开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课改之路艰辛漫长,老师在通往课改的路上还有很多困惑和盲点,乏味的说教,空洞的规范往往治标不治本,有些老师对课改尚有抵触情绪,不乐于接受新课程理念,一如既往地捍卫传统思想,有些老师课改的积极性不够高涨,因此,课改教师要有勇气面对挑战,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尽快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科学的理论为支撑,以完善的模式为载体,齐心协力,全力推进,真正投入到课改中来。

课改让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可我们不会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和感动,课堂上孩子们通过学习,提出那一个个让人振奋的、有价值的问题,怎能不使我们有一种心灵的震撼呢”?新课改让我明确了学习目标,新课改让我明白了学习重点,新课改让我勇往直前,新课改让我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又让我收获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我希望,新课改让我们成长起来;新课改让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新课改为我们撑起了一把绿伞;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让我们共同沐浴课改的阳光,在课改撑起的这把绿伞之下,收获更多更好的意想不到和惊喜!

最后,我深信,杜桥中心学校的课改,在领导的英明领导下,会更深入,更完善!我祝愿我们杜桥中心学校的明天更加灿烂与辉煌!

推荐第2篇:课改感言

课改感言

课改,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课改,留下了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使教育教学更加和谐;课改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使我认清了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改让我们付出更多,可我们不会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和感动,课堂上孩子们通过学习,提出那一个个让人振奋的、有价值的问题,使我们有一种心灵的震撼!课改让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课改为我们撑起了一把绿伞;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让我们共同沐浴课改的阳光,收获更多更好的意想不到和惊喜!我深信课改使我们明天更加灿烂与辉煌!

推荐第3篇:课改感言

生物课《初中生物新课标》实施中的实际困难

困难之一:得不到学校重视,受其它学科排挤

初中生物学是非升考学科,被称为“副科”、“豆芽学科”、“偏科”。学校在社会和家长压力下,不得不把升学放在决定学校生存的重要地位来考虑,生物课只好作“牺牲”了。特别是农村中学,表现非常突出。课时量减少或变相减少,生物课搭配给其它学科课时不足的老师上,不安排检测或不计入检测总分,教师培训也可去可不去„„.一句话,得不到学校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升考学科可能随时占有生物课,学生学习生物时间长可能会遭指责,甚至生物教师都遭“白眼”,被人瞧不起,在这种条件和环境中,生物教师要实施新课标,真的非常困难。

困难之二:实施新教材的客观条件受限

新教材中有许多探究活动,需要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分组活动需要场地,需专职实验员;有些资料和制作的课件需多媒体展示,但大多数农村中学中,生物实验室没有或和化学通用,生物实验员是兼职的,生物实验器材试剂、模型配置不全或者数量过少,使许多探究活动无法进行。没有多媒体设备,制作的课件无法展示。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使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按新课标的要求来实施教学设计非常困难。

困难之三:大班额教学,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受限

农村中学大班额较普遍,一个班七八十人见惯不惊,有的甚至上百人,教室里密密麻麻一片,莫说分组探究,有的班连分发材料的空隙都没有;在进行探究中,教师无法全面指导,组织教学也比较困难。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人一组进行探究,大部份人根本没有操作的机会,能动手只能廖廖几人。大班额教学使教师课堂组织非常困难,往往让教师力不从心,要实现新的课程理念难度很大。

困难之四:时间不充足,难以保持保量地完成教材安排的各项活动

新教材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和课外资料阅读内容非常多。就七年级上册看,观察思考9处,资料分析7处,探究实验6个,进一步探究5个,实验8个,演示实验4个,调查3次,设计活动一个,模拟制作一个,课外实践5次,技能训练8处,还有课外阅读14篇。按照《教学参考》参考课时应是37课时,有些活动无法在一两个课时内完成,有的探究还需重复进行,实际完成教材至少需要50课时,按“部颁”标准每周2课时计算,除去放假等,实际生物课每期只有30课时,若严格按新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至少还需要20课时。课时量的严重不足,教师难以保持保量地按新课标来完成教材内容。

困难之五:教师专业队伍不稳定,接受新教材《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时间少,难以接受新的课程理念

《生物学》新教材的各项活动对专业要求很高,一个非生物专业的教师看了生物教材后往往不知所云,无法进行教学设计。在农村中学中,生物课很多是搭配给其它学科教师,而真正的生物专业教师又往往改教其它学科。非专业教师上生物课非常普遍。即使是生物教师,也很难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模式,需要尽快接受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设计。这需要参加新教材的培训活动,在教学中接受他人的教研成果。可是,生物学科教育科研单位和学校组织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又很少,非专业和专业教师队伍加在一起队伍庞大,专业教师又大量流失到其它学科,培训和交流机会可想而知了。生物课要按《初中生物新课标》来要求实施新的课程理念,没有一支过硬的专业队伍是难以实现的。

克服困难的建议

面对重重困难,作为一个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按《初中生物新课标》的要求去做,实现新的课程理念。

首先,我们应向学校争取足量的课时,敦促学校按“标准”排课,生物教师要争取上生物课。只有争取了时间,强化了专业队伍,才能完成新课标赋予的目标。

成立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和学习小组。生物课与生活,生产活动联系紧密,许多探究活动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取对生物课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为许多探究活动作准备,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多探究活动,比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观察草履虫的实验”等。可以让兴趣小组捕捉鼠妇,创设种子萌发的各项条件,培养草履虫,以兴趣小组在这些活动中的体会和结论报告作为课堂设计的某些环节,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探究活动生动有趣。

划分学习小组,在各项探究活动和教学活动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化整为零,分批次进行,教师指导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指导学习小组,即可以解决大班额教学组织难的困难,又可以灵活的安排时间。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校本资源。生物课中的许多实物标本在校园和自然环境中可观可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比选取资料和图片更直观,比如在学习“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时,采集实物标本观察分析,效果比展示图片好得多。学习“花和种子的结构”,用实物标本也比掛图、模型,图片效果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既可增强直观感,又可以克服学校客观条件的不足。化学实验器皿器材试剂等有许多与生物相通,生物实验室也可以用化学、物理实验室替代。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生物课服务。

同一学校的生物教师或者一个地区的生物教师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校生物教师可以组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说课等活动。在讨论中研究教学设计,在讨论和集体活动中接受一些新观念、新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我们专业和接受培训的不足。

作为一个生物教师,我们应该站在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一个地区的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负责的高度认识我们的生物课,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完成《初中生物新课标》赋予我们的任务,实现新的课程理念。

推荐第4篇:课改感言

课改在我心中质疑成就未来

如今,课改之风在中国盛行开来。每个学校都实行自己认为正确的措施,来强化自己内部的教学实力,对此我校也实行了一些措施来应对。

我校是课改之路中“领头羊”,是中国可改之路上的一面旗帜,全国各大省市的特级教师,校长,省教委,等等。一些大人物都来我校慰问。来对我校关怀,而这原因一切都得归功于校领导,是他们在我校的成长之路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我也得感谢他,人生的旅途中,您们给了我勇气,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丰富了我的心灵,开发了我的智力,。谢谢您 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校收获的今天。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领导。

把最真的祝福化作风,吹送到你的身边,把最诚的问候变成雨,飘散到你的窗前,把我的感谢化作万语千言,为你祈祷幸福永远。

课改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我们班里的“质疑之星”,我有责任承担起班里的很多责任,锻炼了我的责任心,等等。

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课改从我做起吧,泽州一中的选择是正确的,是永远不朽的,课改之路上的丰碑。

推荐第5篇:课改感言1

十年课改心得体会

我有幸成为新课改的体验者,在实施新课改的十年中,我教过

四、

五、六年级的数学,教材已经进行了两次或多或少的修改,有的是添枝加叶,有的是割筋加骨,感觉好像一艘锋利的冲锋坦克,开启了全新的教育征途,也开启了我的教学新思路,或许能有一些发言权,特别是四五年级的教材让我在平时教学中也颇有感想,现在总结点滴新课改的教学感受如下。

一、新在课程理念,

小学教材的新课改在数学方面要求的是具备数学素质的人而不一定非得成为高尖的数学人才,而是应用者和受益者,为什么社会上会有那么多的经济受骗者,事业失意者,如果他们经历了我们今天的课堂,参与了统计与概率的亲身体验那么就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数理敏感度,一切将大为不同.让课堂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只要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些数学新课改的内涵,你会认为新课改并不是一种艰苦的摸索,而是一种人性的释放,价值的回归,快乐的源泉!

二、乐在课程资源

新教材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给我的感觉是课本简单了,课却难上了,但它提供给我们的课程资源却丰富的多了,比如小数的初步认识,我在教学的时候对于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进行顺序产生了很大的迷惑,于是我本着想别人学习的态度上网进行了一次理顺内容再学教材的研究,结果在某小学的网站上我发现了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重新设计,我用心学习后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就是说我改变课本上的教学资源,先用一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找

1

出0.5米的所在处,再让学生找出0.1米的所在处,就是把0.5米平均分成5份,一份就是0.1,一米里有2个0.5,就有10个0.1,由此得到0.1就是十分之一,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让我教的信心百倍,学生学得津津有味,为此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的课程资源的丰富所在,一个数学教师的备课,已远远不满足于备课笔记上,眼观四方,耳听八路,信息技术的使用让所有师生感到新奇高效,不知不觉告别单纯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旧模式,走出了“闭门造车,刚愎自用”的窝里斗,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虽然不能个个都出自已之手,却也能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共同行动者与合作者。而课堂教育受时空限制,借助于网络环境,能有效的展示收集的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老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时刻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咨询者、质疑者、鼓励者让我也深深感叹数学的魅力。

三、活在课堂教学

“独乐,众乐,孰乐?”新课程让我真正领略这句话真实境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给了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更多的愉快感受,给提高学生的动手,表达能力和交流意识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平台.教材中“议一议”的内容,特别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室内,上下左右的伙伴彼此接触机会较多,由此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运用“邻近协同”的作用,充分运用邻近的空间位置克服学生的“读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的不良个性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对每节课后的“想一想”

2

到“议一议”,再到“动一动”、“画一画”、“算一算”。对于某些要用机械性识记的知识概念,可发动同桌同学之间“互相读一遍”、“互相背一遍”、“互相默一遍”、“互相测一遍”、“互相批改订正作业”、“互相交换意见”等,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切磋、研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经常开展解题竞赛,以奖代惩,学生或许已看淡五角星,大红花,但是绝对抵挡不了小恩小惠,如优胜者可以减免一些基础性的机械重复的作业,或许这正与教育界亘古不变的因材施教不谋而合,实际中也证明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

新课程的课堂内容贴近生活,数学案例熟悉而生动,这就决定了它的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我从“一讲到底”的传统角色中彻底解脱出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程资源,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注重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参与;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课堂教学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理解和掌握了知识,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保证了教学的有序进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改十年,感触颇深,课改工作远远没有结束,改革远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复杂,只要我们摒弃以前的急功近利式的教学习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用不断刷新的教学方法,一切所谓的艰辛都是快乐的源泉 ,只要认识到这一点,每天的工作都会充满激情!

推荐第6篇:优秀课改教师获奖感言

9月10日,教师节,学校表彰了2012年上学期优秀课改教师和2011-2012年度优秀班主任。本人有幸评为优秀课改教师。

课改感言:

课改是一次远航,途中有时阳光灿烂,有时阴霾笼罩,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涛骇浪,有经验的船长总能带领船员同甘共苦、齐心协力、趋利避害、奋勇前行,虽经历风雨惊险不断,但最终肯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老师就是船长,同学们就是船员,让我们一起出发,直到终点!

推荐第7篇:课改

课堂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呈现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类特点,预习课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这种模式被称为“三三六教学模式”。教室里没有教师的讲台与讲桌,三面全是黑板。课堂上学生或坐或站,讲讲说说,老师却讲得很少,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这个偏居鲁西北的普通农村中学,硬是靠自己的探索与实践闯出了一条课堂教学改革的“蹊径”。那么,校长崔其升是如何解读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呢?

从老师独讲到学生人人参与

说起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起因,崔其升校长认为主要是由于当时学校教学质量低下,而教学质量的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课堂。课堂上都是老师一个人从头至尾地讲解,学生没有话语权、表达权,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跟得上,大部分中下水平的学生跟不上。学生跟不上老师课堂内容的进度,内在学习动力没有被激发,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在的学习动力渐渐消磨殆尽,厌学、辍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变教师一个人讲解为学生全员参与式课堂?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起始思考。

崔其升说到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认为没有什么奥秘,主要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据学生、发展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教材、拓展教材、升华对教材的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生成及推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课堂,真正发挥学生内在学习的欲望与愿望。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把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当作课堂教学的追求,这不但是教育的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是看教师重视学生还是重视教材,是带着教材面向学生,还是带着学生面向教材。由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以致在杜郎口的课堂上,看不到一个学生走神,看不到一个学生在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课堂教学的改变,不仅让学生喜欢课堂,也让他们喜欢学校的生活,甚至有的学生不愿意放假。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学生升学、厌学、辍学的问题,根本上则是解决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山东省教科所在对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6次调研以后,将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概括为两句通俗的话:让学生知道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课堂上一个人的积极性变成了几十个人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了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的学习由应对考试变成了对人生的准备,学生的学习由接受性学习变成了探究式学习。

教师作用体现在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上

历经10年改革,杜郎口中学对课堂教学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在崔其升看来,如果教师仅仅把课本知识与教参内容通过“讲”来传递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10年来,杜郎口评课的唯一标准不是看老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生动,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激发、开发、诱发、启发、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这样的标准与以往评课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材挖掘程度、个人风采展示相比,已经是大不相同。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还有一条要求:只要课堂上还有一个学生有问题,还想讲解、剖析、表达,教师就不能开口讲解。

教师在课堂上要还学生以学习的权利。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练一练、议一议、辩一辩、讲一讲;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步骤让学生去实验,问题让学生去总结。杜郎口中学让老师们通俗地明白: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亲身做过的学得最好,老师应该把权利、兴趣、自由与空间还给学生。课堂的关键价值在于学生的发现,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空间与环境。杜郎口中学对老师有这样的认识:差的老师上课会叙述,一般的老师会讲解,良好的老师会提问,优秀老师重在启发,杰出的老师让课堂开放。经过十年的教学改革,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彻底变化:从主演走向了导演,课堂由独演走向了合演,由现成走入了生成,教师有时也变成了学生。

为了保证教师角色的改变,杜郎口中学推出了三项措施。一是领导班子上公开课。在杜郎口中学有明文规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是优秀教师,在最优秀的教师中聘任与挑选领导班子与学科主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课必须要做到真正成为全校教师的示范及标杆课。10年来,学校坚持领导班子上观察课,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薄弱教师上改进课,正是在这样的不懈坚持中课堂得以日趋明晰。二是学校确立了新的课堂标准。看每节课是否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情感与不同观点的机会,看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有无自己的独到思维,是否借助文本有自己的思想与观点;看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没有创造与发明;看教师是如何发动学生,指导学生构建与发现文本的。三是确立了“10+35”的课堂模式。教师的讲占10分钟,学生的自主学习占35分钟。最近几年,由于老师们已经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了模式的实质,现在即使让他们讲他们也不讲了。

课堂上有了民主与开放才会有学生的主动

为了让学生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从2002年以后,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就再没有讲台与讲桌了,课桌椅的摆放也从过去的“秧田式”变成了“对桌式”,学生对桌而坐,结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伙伴,方便相互之间的交流。

在教室里,民主的一个体现是增加了黑板面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黑板展示自己的收获。黑板还起到了反馈与训练的作用。最近4年,杜郎口中学取消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利用黑板在当堂实现训练与反馈是重要原因。

民主的另一个体现是“开放”。只有开放才能解放学生,只有解放学生才能释放他们的学习激情。开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教材进行理解、说明;第二,让学生在碰撞、辩论中学有所得;第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只要是围绕文本,可以采取一切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第四,把讲练课变成了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3种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课型。

为了巩固教改成果,杜郎口中学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一是以评价促课堂,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每天两次反思会,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左右,学校提倡教师在反思会上,讲事实、讲真事,杜绝假大空,要求没有说清优缺点的,不准讲话。第二,在墙壁上安装了几块大黑板评价课堂,在黑板上写3点——收获、失误、措施。第三,购置液晶电视、录像机,每节课都对课堂进行跟踪,定期抽时间将课堂录像反馈给教师,结合实例,点评课堂对授课教师和非授课教师都有启发。第四,结合反思会上提出的问题,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并讨论解决方案。二是课堂过关。通过班主任的把关课、级部主任的反馈课、学科主任的科研课、验评组的考核课,“四位一体”抓课堂,让教师人人都做管理者,个个都是科研者。

推荐第8篇:课改

陈家滩小学2013--2014小学新课程改革实

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

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⑴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⑵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⑷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加强宣传,突出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课程改革网上培训与网上交流。

3、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等问题广泛开展专题研讨,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四、实验措施:

1、师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 的,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制定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讨论、座谈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

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优化管理和研究机制。

(1)建立学校课改领导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

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

(2)建立实验研究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每两周开展一次课程、教材

与教法研讨活动。

(3)及时充实、提高课程实施条件,包括教师、教具及各种设施设备

的选择、提供与扩充。

(4)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结合开展新课程“四优”评比活动:优秀实

验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比,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

程的实施水平。

陈家滩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组长:雷榜柱

副组长:陈团

张茹

组员:全体任课教师

推荐第9篇:课改

课改 催生教学新常态

——仙源学校2014年教学工作总结

2014年,仙源学校教学工作的总目标是: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强化“激情、高效、精细”课堂建设,推进“三步·六环”模式化课堂教学,促成教学、教研滚动式发展。为了实现这一教学工作目标,学校着力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为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我们引礼仪进课堂,建礼仪生态,创魅力教学;

二、为强化“激情、高效、精细”课堂建设,我们鼓励教师教学“三贴近”〔贴近学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创造性用好“三步·六环”教学模式;

三、为促进“三步·六环”教学模式进课堂,我们坚持赛课与论坛,用赛课引领,借论坛推进。

过去一年的教学实践结果是,教学拉动了教研内需,教研促进了教学创新,教学与教研的滚动式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三步·六环”教学模式进教研,进课堂,已催生出集体备课的新常态,大周课时管理的新常态,合作学习的新常态,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的新常态,赛课评课的新常态,自主评价的新常态,等等。这些行之高效的教学管理,我们天天做,周周做,月月做,并不断赋予其新内涵,注入其新元素,使其常做常新。这些新常态激活了思想,和谐了课堂,保护了热情,提高了效益,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回顾过去学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经历,反思教学实践结果,我们得到了如下重要认识——

一、创建礼仪课堂,打造魅力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阵地上的主体人是学生,主导者是教师。课堂阵地用得好不好,就看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摆得正不正,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怎样让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教师主导作用彰显?对此,课改实践给了我们新认识、新回答,那就是,让礼仪进课堂,进而改变课堂教学生态。

我们制定课堂礼仪10条,从师生的站姿、坐姿、举止、表情、言语、合作、交流、展示、评点等方面,充分体现“礼者,养也;礼者,敬人也”。让全体师生懂得:有礼的课堂,人心怀敬畏,气氛是和谐的,没有伤害;有礼的教学,人心怀尊重,师生是平等的,没有冲突。有礼的课堂,有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有礼的教学,有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照。

为保证礼仪课堂建设,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增加了礼仪性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第10条明确指出,“课堂规范,文明礼仪自然彰显”。要求质疑、答辩,以理服人;互动、展示,以礼相待。仙源的课堂里没有傲慢、悲观,没有歧视、边缘。“好,非常好”,成为学生课堂学习感受的最强音;“棒,你真棒”,成为教师课堂评价的“口头禅”。自主、自尊,在以礼施教中体现,自信、自强,在以礼受教中形成。敬、雅,和、合成为仙源独有的一种课堂礼仪文化。

礼仪课堂创建实践告诉我们,礼仪课堂环境好,氧气足,适宜关爱与尊重孕育。礼仪教学适度高,魅力强,适宜兴趣与激情成长。礼仪进课堂,给课堂带来更多的尊重与平等,自然与和谐,培植的是一个个健康、安全的教学新常态。

礼仪不是文明课堂的标签,它是师生内在思想,外在行为的集中表现。礼仪能影响人的思想,礼仪能改变人的行为,礼仪能丰富人的情感,礼仪能生成课堂魅力。“亲其师,信其道”。“信”必先“亲”。礼仪就能让师生拉近距离,和谐关系。没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平衡就必被打破,“亲”与“信”也不复存在了。

仙源学校礼仪课堂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由师生共建,教学由学情牵引,成果由师生共享,评价由学生结论。教学好不好,学生说了算。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就会在乎自己的地位;学生做了教学的主人,他们就会在乎教师的评价。当学生对课堂在乎了,对教学敬畏了,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魅力就开始形成了。

二、推进“三步·六环”,保障教学定力

一个教学模式,可以改变教学思维,可以影响教学生态,可以转化教科成果,可以固化教学定力。保障师生的教学权利,应成为我们打造教学模式的重要思考。仙源今天运用的“三步·六环”教学模式,是多年“讲学稿”教学实践经验、成果积淀的产物,是仙源人虚心学习、创新思维的结果。我们学洋思,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找到了课堂的基本架构--“三步”,即先学-后教-检测;我们学精英,从“6+1”中找到了教学支点--“六环”,即导、思、议、展、评、检。这样,就构建起了一个有架构,有支点的教学模式。

“三步·六环”教学模式的创建立足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个教学法根基,它又反过来服务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主要表现为,尊重两主地位,教学“退耕还林”,培植激情基因,增添幸福元素,让教师的教权与学生的学权在教学程序上得到固定,受到保障。“六环”中的“思、议、展”是学生自学、互学、群学时间,“导、评”是老师主导时间。“三步·六环” 不仅是个教学模式,更是一个教学维权武器。我们制定的与其配套的听评课细则10条,有效、有力保证了教学双方谁也不想越位、谁也不能越位。

要改变一个人的教学行为不难,但要改变一个人的教学思想就很难了。怎样让“三步·六环”进大脑,进课堂?怎样使一个新教学模式产生定力?我们的思考与行动是:

一、让教师在实际运用中感受模式的便捷;

二、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赛课。每大周各分校向总校报告赛课学科、节次、人数、教者。保证天天赛,人人赛。

二、用好学案。没有导学案的,或师生模式不熟悉的,一律不能授新课。

三、建设小组。要给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命组名、建组规,树立学习小组的学习结果自信、能力自信。

四、做好评价。评价分两块:一是学案叙写,“三步”结构清晰;二是课堂实践,“六环”运作链接。

五、结果通报。整个赛课分三个赛区,即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学部校长是赛课的第一责任人,做到节节有人评,天天有通报。

推进“三步·六环”教学模式的过程,是仙源人感受创新、收获快乐、坚定自信、提升自我的过程。实践“三步·六环”,让我们找到了教学的起点--教学的起点就在学生的现有学力不及的困惑里;让我们找到了教学的节点--教学的节点就在各环节学习的结果里;让我们找到了教学的终点--教学的终点就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我们找到了教学的着力点--教学的着力点,一是对学生现有学力的高度利用,二是对学生潜在能力的深度挖掘。“三步·六环”模式教学生成了极大、极强的教学定力。陈杏安老师在第四届教学论坛中对“六环”运用价值的阐释,丁卫荣、刘世涛、尹 伟、汤海清、张金洲、李永忠、魏斯、王文娟、万津、陈良军、张春娥等一大批老师的教学展示,各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激情与效果告诉我们:原来,课堂教学可以这样构建,教学权利可以这样保障,学习激情可以这样唤醒,师生关系可以这样融洽,学生潜能可以这样挖掘,教学魅力可以这样生成。“三步·六环”正在改变仙源人的教学思想,在翻转仙源的常规课堂,展示出一种全新的课堂价值。

三、改革备课方式,力求简洁高效

备课是教学前的必需,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的结果。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一直试图找到一个简洁高效的,可信可行的,不折腾人的备课方式。有人说,我教材熟,有经验,不用备课也能上得好。这些教师根本不知道备课的“课”指的是什么。“课”,指教学的科目;教学的时间单位;教材的段落等。据此,备课要研究学科特点,要思考时间配置,要决定内容取舍,要审计教学成本。备课,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学情是一项重要的备课内容。学情是动态的,有些要素还是隐形的。备学情没有教辅资料,远比备教材难。越是有经验的教师越发要关注学情,因为他们最容易被经验牵着走。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始终咬住备课方式不放松。我们强调教师的自主备课,挖掘教师的“小聪明”;我们强化小组集体备课,集中教师的“大智慧”。“自我思考--集体交流--资讯互享--质疑思辨--形成共识”的备课流程,大大缩短了教学准备时间,大大增加了资讯信息流量,大大提高了问题研究效率。现在我们推行的备课叙写样式,融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于一体,两项叙写一并呈现。教师集体备课中倾听的、思考的、修改的、增补的内容,与自主备课“六环”叙写一一对应,便于课堂教学时直接运用。这样,“三步”节点明晰,层递推进;“六环”内容丰满,着力有点。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这一模式中得到充分体现,获得有力保证。小学部三场集体备课影像展示就是很好地说明。

备课,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做加减法。教学形式做好减法,减少那些多余的累赘的环节,让教学程序紧凑,进而带来教学节奏的紧张;教学内容做好加法,把那些有用的必需的内容予以浓缩,打好“教学包”,让教学内容丰满,进而带来教学的高效。

由于教学准备中的加减法做得好,所以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乘除法效果也明显。我们的课堂,学生激情高,教学效率高,精细化程度高。市教科院专家在教学巡视督导时,听了高中部的18节课,那是节节被肯定,人人受好评。教研员们感叹地说,这样的模式课堂,教学自然,没有做作,学生主动,没有包办,自学、合作、展示、点评、检测,一气呵成。看了我们的教学教研资料,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每次到仙源总有新发现,每次来检查,总有新经验。仙源重教学研究,重教师培训,重教法创新,有学不完的东西。这些评价,我们是受之无愧的。

本学期,以“三步”为架构,以“六环”为支点,以结果为节点的“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得到有效运用。总校赛课报告台信息显示:2014年秋季学期,小学部赛课76节,初中部赛课192节,高中部赛课96节。三部赛课展示台信息显示:听课人员达标,评课客观公正,“天天赛课”得到了落实,“堂堂打假”得到了执行。赛课,把以“三步·六环”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向高潮,引向深入,也引领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四、2014年课改留给我们的思考

学习、创新是仙源的特质,保先、创优是仙源发展的硬道理。学习,就是借智;创优,就是追求。在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学习—消化—吸收—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积极思考着—— 自主备课怎样高效服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怎样着实引领自主备课?根据不同的学科教学重点、难点及考点的不同要求,哪些内容必须集体备课研究,哪些内容必须统一制卷检测?集体备课成果怎么互享?怎么构建一套自主备课、集体备课新常态保障机制?

“六环”间的教学节点怎么构建,怎样利用好学生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从一个学习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并通过教学链接使“六环”体现出节奏感、层递感?怎样构建一套“三步·六环”模式教学新常态评价机制?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怎样合理预设各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时间?或要不要对每个教学环节配置的具体时间作硬性规定?要不要把环节配置时间的运用情况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

怎样处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统一的问题?在研究教学形式服务教学内容的同时,要积极研究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的问题,不要走进了教学研究的怪圈。我们的很多次教学,为什么教师难推进,学生难跟进,上一个环节的学习结果不能成为下一个学习环节的节点,教学出现碎片化。问题就出在我们没有做好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我们要知道,有些内容在一定的形式里是学不出预想的结果的。为什么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不热烈?那是“思”的内容没有设计好,引发不了思考,激发不了追问。为什么学生展示不积极?那是“议”的不充分,没有“议”出结果,没有“议”出自信,没有“议”出表达冲动。为什么老师的点评不知所云?那是“展”的学习结果模糊,老师得不到准确的学情信息,找不到评价的切入点。

2015年教学计划已经制定。我们在反思2014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力争利用改革成果,思考改革路径,坚定改革决心,创新改革方式,首先把2014年教学工作留给我们的问题思考好,有的问题,我们将作为小课题立项研究,再把2015年教学工作的任务、要求研究好,实现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可深化。

为落实2015年教学工作计划,我们将做好下列工作:

严格大周教学课时管理。各备课组教学计划以大周为单位设计,包括大周周次、课时总量、教学内容、课型名称〔新授课、练习课、检测课、评讲课〕、课时分配等,确保大周课时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实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严肃教研组备课纪律。没有自主备课的,不能进行集体备课,没有集体备课的,不能形成导学案,没有导学案的,或自主教案没获教研组通过的,一律不能进行教学。自主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基础,集体备课是自主备课的深化。先自主后集体的顺序一定不能颠倒。

严格按“三步·六环”框架备课。以大周课时为标准核算,自主备课多少节,集体备课多少次,内容要在计划中规定下来,叙写清楚。集体备课的研究结果记录要与自主备课中的六环节一一对应,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自主备了些什么,小组集体研究了些什么,你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了些什么,对集体研究成果,你准备运用些什么。

继续坚持赛课。要变“要我讲”,为“我要讲”,要把赛课变成自我教学创新成果的展示台,确保赛课质量。

继续办好教学论坛。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引思维在这里碰撞,引观察在这里聚焦,引成果在这里共享,让论坛成为教学经验的传播地,教风展示的大舞台,教学交流的好去处。

建设好学科备课组,紧紧依靠备课组。把各年段备课组的工作结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方式调整的重要依据。

回顾2014,我们的成果是丰硕的;展望2015,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只要我们坚持理念自信,模式自信,特色自信,能力自信,我们的教学改革思路就会更宽,创新的意识就会更强,实现目标的决心就会更大,新的教学常态就会不断生成。让我们在“孝雅立德,礼乐育人”办学思想指引下,善于思考,积极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让我们的老师、学生们在创新教学,打造品牌的实践中分享更大的改革红利。

推荐第10篇:磨课感言

数经磨砺走卓越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如此,磨课也是如此。

教 师的成长必须要让反思成为习惯,而要反思必须要有反思的题材,磨课为我们的反思提供了空间和素材。一次次的磨课,是对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检测,而这 样的检测必然带来经验和教训,只有将经验进行提升、将教训进行转变,课才会越磨越精细。因此磨课是刺激教师反思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研究方式。我们知道,生态课养人,磨课炼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与反思之中,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如此“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又一堂好课。

磨课从散乱走向和谐,虽然是一件费心的事,但也是魅力无穷的事。反反复复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执教者的思想在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流失,到最后面目全非,甚至体无完肤,可是就是这个时候破茧而出蜕变成了蝶,回头观望,发现自己已站在崭新的台阶,那份体验,那份快乐,无以言表。

山高水远,几多岁月在探索;来日方长,数经磨砺走卓越。好课是磨出来的,人生美丽也是历练的。

磨课丰盈了教师 一 次磨砺,一次进步,这是磨课带给我的最大感受。经过磨课实践,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收获着,也一起进步着。磨课指导我们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 材理解的辩论,同组老师讨论教材时,不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学效果,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研究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磨课指导教师精选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手段,磨课是老师原生态教学,从教学中更能使教师感受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更能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用扬鞭自奋蹄;磨课让老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学术气氛异常活跃;磨课让教师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悟性。体现出一种务实、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教师的教研行为和价值取向,使教师获得心领神会的氛围感染和心理鼓舞。总之,磨课,越磨越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越磨越让教师走向教育成功。

学研磨思 精彩无限

自9月20日磨课开始,选定课题——开展备课——修改教案——组织观课——课后评议——撰写观课报告——形成终结教案——总结反思。一路走来我都参与其中,和同组老师梳理教材,设计教案,探讨教法学法,反复推敲,精心打磨。虽然很辛苦,但心中有一种累并收获着的感觉。每次研磨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都有不同的收获,都有成长的快乐。让我深切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发展、专业成长的过程,是磨课赋予了课堂真正的生命。课例打磨将经验、理论、实践融为一体,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好课是在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探索中得来的。堂就一定精彩无限。

只要坚持学研磨思,课

第11篇:磨课感言

导入部分很好,能激发学生兴趣,也紧扣本课主题课堂组织有条理,思路清晰,语言自然,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活动设计形式多样,很好的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中,有几个词比较容易混和不易掌握,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重点强调,如:far,high,fantastic,jump等,此外,一定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调动好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第12篇:心理课感言

心理课感言

在进入大学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心理课这门课程,当我在大学里面真正的接触课程时,才发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因为大学生在心理与生理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心理健康课程里的许多内容都与当代大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大学生情绪的控制,人际关系的调节,网络的心理问题。及恋爱与性心理问题等等。这门课之所以重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开设这门课程就是教导我们怎样克服一系列常见问题,我自认为自己也存在一定心理问题,但听了老师您的讲课感觉自己受益匪浅,有些心理上的问题有了一定解决方法。

心理课给我的感觉就是跟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状况很相吻合。如网络成瘾症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学习以及交往,有很多大学生也是因网络成瘾而面临退学,还有恋爱与性心理问题,也是处于青春中后期的我们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与兴趣,大学生对这类问题往往敏感而多虑。这对我们心理发展与成熟有着重要影响......

心理课其实也是同学们最活跃的一门课程,里面好多心理方面的内容需要同学们的互动与交流。记得第二次心理课老师就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心理学的小知识,同时我们在课上都很积极的配合老师完成了这次任务,自从大学接触心理课,我就开始喜欢上心理课这门课程了,这门课是不其他的课有趣多了老师和我们一起做一些活动。

记得在心理课上我们看了一些有意思的短片,我们是很开心。老师让我们玩了个游戏:各班出三个人分别扮演盲人,聋哑人,监督员。同学们利用桌椅板凳设置路障,聋哑人带着盲人通过这些路障,监督员要一直跟着防止同学犯规。通过这游戏我是理解一个人在黑暗中需要一个依靠,人要是缺少了身体的什么东西都会是非常痛苦的。这堂心理课让我们是理解不要去伤别人,不要受伤害自己。微笑是一种令人看了舒心、清爽的表情。是绽开在脸上的最灿烂的花朵,给人以温暖与亲和力。它会令第一次和你见面的人印象深刻,它可以在瞬间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会令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受益;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微笑是没有国界的语言,没有什么比你脸上的微笑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了。

心理课使我们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所以,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活动课要注重实效。运用多种方法、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最高质量的活动。

通过大学里的心理课,知道了自己所欠缺的,但也是我所需要的。心理课在大学以后的日子里会远离我们的视眼,该说对心理课告别的时候了,因为心理课我们在看待事物时变得更加有主见,因为心理课,我们更加乐观向上。

报关1102 学好P11020242 庄鑫

第13篇:参加暑期初中课改联合体教师培训感言

参加暑期初中课改联合体教师培训感言

太原市67中杜丽红

伴着如火的骄阳,我们参加了太原市初中课改联合体的暑期培训。在培训中,我专心听报告、认真研讨,虚心请教,亲自操刀练习。经过七天的学习,我有很多的收获,也有几许的思索。

一、我的收获:

1、在这个平台上,我了解到其他学校的课改的步伐,看到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再次看到三中语文课的教学模式。

2、在这个平台上,我与别的学校的教师交流,听到他们说出了头头是道的教育教学理论,佩服之余,有些惭愧。

3、在清徐二中,我领略了宋校长的魅力,他精神饱满,他教育理念务实而先进,他深入课堂,与二中的教师真正的研究探讨教学。

4、这次的培训形式新,内容新,参与的教师人人有收获。我自己参加了汇报课的展示,也有小收获。如

(1)让学生情绪饱满的上课。第一次面对陌生的学生和老师讲课。开课前,一定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不要不好意思,一定要让学生与你拉近距离。

(2)让你的课堂设计是语文组的集体智慧结晶。备课时充分听取同学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千万不能闭门造车。现在提倡集体备课,但有时条件也不具备,不具备时,要勇于向别人请教。

二、我的思索:

1、这个培训形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成年人,都只想给

学校挣分,不给学校抹黑,也不愿意让校长批评。可见用分值量化考核学生很可行。我想考核后,如何奖励呢?长期的考核,学生在乎吗?

2、课改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必须是实打实的做。我们有时是跟风的,也没实打实的去做,也没具体可操作的细则。这些如何去做?

3、合格的领导领导合格的团队。我们领导有激情,有想法,教师们也有改革的想法,也有让学校好起来的愿望。可这么二者就能协调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团结和谐进取的团队?

4、集体备课真是个好的东西。在我们小学校,大多时候,只是停留在口头。怎样在我们小的学校,单兵作战的形式中,实现集体备课,而不是各自为阵,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一点东西?

不管是收获还是思索,我都将不断的进行思考;有用要用在教学中,需要提升要不断学习。

第14篇:新课改感言, 与课改同行,在课改中成长

与课改同行,在课改中成长

------新课改培训感言

十分荣辛地参加全县教师班的培训学习,听取了好几位专家的报告,其中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武凤霞、陶继新、高万祥和李永升。通过这两天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

此次培训过程中,倾听了许多专家对新课程的解读,使我懂得了课改的相关知识,,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为新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次培训让我从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对新一轮课改有力全新的认识。新课改,给我许多思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

一、让我知道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拥有三种知识,本专业的科学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教师在实施有目的行为过程中,自己所积累起来的实践性知识。

(2)教师的专业结构

对于教师的专业结构,也有不同的看法。综合各方面的看法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点:

首先是教育理念:教师一般总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它可

能是从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积累所形成或由外界直接接受而来的教育观念。也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富于理想色彩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包含: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它包含学习者和学习的信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关于学会教学的信念和关于自我和教学作用的信念。

另外教师还应该具有相关的其他要求,如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这是教师立足于教学所应该具有的基本内容,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这是不断适应教学活动使得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乃至学科带头所必须的。

2、教师的发展历程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教师成长的阶段是这样划分的。从“要成为”教师开始,教师的专业发展共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

1、“非关注阶段”、

2、“虚拟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成为教师前的阶段,真正属于教师阶段的实际上是后面的三个阶段。

二、新课改让我知道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新课改的定位更加着眼大众,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新课改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

团队精神.

三、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一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三、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

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3、教学手段的革新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总之,新课改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独立人格、完整个性、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的健康的人,

这样的人才能担当起将来中国“脊梁”的责任。我相信自己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做得更好。愿作真理和正义的播种机,才能培养出维护正义和真理“树苗”,才能形成明天充满正义、真理、公平、和谐的“森林”。 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

(濛江学校

王莹)

第15篇:课改工作总结

课改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以“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正扎实开展,稳步推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宣传引导。

客观地说,在高效课堂起步阶段,大多数或绝大多数教师对高效课堂建设在思想上是有抵触情绪的,动作也是迟缓的,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为了解决思想问题,我校先后学习了县召开的几次高效课堂培训会议,学习赵局长在高效课堂上的讲话精神,安排本学期高效课堂建设工作,通过宣传引导,大多数教师早已转变了观念,形成了共识,并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实践,取得了收获。

二、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先掌握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为此,我们先后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22条》、《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等材料印发给全体教师,供教师业余学习。同时,学校每周定期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分学科进行高效课堂理论学习与研讨交流,以尽快提高全体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深度认识。

三、加强观摩交流。

我校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听过高效课堂的示范课、观摩课,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十分陌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高效课堂建设少走

弯路,我校安排教师观看高效课堂录像课。我校还多次参加县乡组织的导学案观摩课活动和培训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尝试,老师们开拓了眼界,使教师直观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

四、加强课堂监管。

为了使高效课堂建设在我校能扎实开展,稳步实施,我校成立了高效课堂领导小组,不定时的深入课堂听课。我们发现了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加强骨干引领,丰富活动内容

为了教师积极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工作的开展。我校制定了高效课堂实施方案,高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高效课堂活动,相互听课学习,并利用课间时间就教学中的问题积极进行探讨交流;大部分教师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撰写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和经验之谈,把自己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困惑写成论文。目前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在四—六年级已基本步入正轨,一—三年级的教师也在积极的实践探索。应该说,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例如,我校在高效课堂评比活动中,孙国仙老师的课在乡高效课堂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县组织的观摩中也受到了好评。我校六年级全体教师今年均获县学科优胜奖。但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少数教师认识还不到位,动作相对迟缓。如对学、群学、组内展示动作大;展示用语单调;展示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小组成员未能完成所有展示的问题就开始展示;学生在黑板上写答案

时,下面的学生没有任务,出现时间真空;学生展示到黑板上的内容过多;教师完全放手不讲;评价方式单一;拿导学稿念体会或学习收获等等。

为更快解决高效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课堂监管力度,并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举行课堂展示、与兄弟学校交流等方式,着力解决细节问题,使我们的高效课堂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第16篇:课改工作计划

徐庄镇北周小学

2013年课改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基本目标

1、教师观念切实转变。高效课堂构建对教师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2、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力争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实现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让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发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3、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学业水

平普遍提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均衡发展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是一个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学校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内部能够实现学科间、教师间教学水平的均衡提升。

(三)基本思路

1、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评价等许多环节,必须通盘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所有要素、环节及其主次关系,突出重点,要坚持“学校统筹、学科实施”的推进策略。

我校继续借鉴:古城中心小学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本校实际,力争创出本校的特色,让课改向纵深处发展。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县教育局精神,计划三--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实施课改。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进行课改的“磨练-反思-实践-总结-再实践”,并及时收集整理课改日志,选编课改优秀导学案,做好课改阶段性总结。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意识。学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参与高效课堂建设,要多倾听、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感受。

3、立足实际,自主创新。高效课堂构建没有最高标准、最好标准,也没有唯一标准、永恒标准。因此,我校要立足实际,形成自己

的思想与模式:“五步教学法”,在突出学科共同要求的同时,着力体现学校特色。

4、注重方法,科学研究。在高效课堂构建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尊重科学,讲究方法,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盲目实施,要积极稳妥,保持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性。

(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一、全体教师间周做课。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评出优点,找出不足,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其

二、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并且让我校教师走出去,到外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服务。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继续进行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实验。学校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挖掘教师潜力,鼓励教师跨学科担课,保证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

三、继续做好我校的市、县级课题研究工作,务必在一年内圆满完成课题的结项工作。

坚持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就是立足本校教师自主开展教研和科研,通过自主的教研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自主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自主进修的目的。

第17篇:课改总结

新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我校在前几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存在问题,多次到开封县实验中学及其他课堂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学校,听他们的教学讲座,学习他们课堂教学的改革经验。把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进一步完善学教一案制的教学方法。现就本学期来我们的做法和感受向县教委作以汇报。

一、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在以前课改的基础上,我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学习,深入到已经取得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成就的开封县实验中学进行学习、交流,有效利用送教下乡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积极讨论,总结经验。如何把这种方法在我校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学习,老师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素质得到了提高,观念得到了转变,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集体教研,发挥群体效应

根据新课改精神,教师每节课后都进行教学反思,每周召开教师会,在会上分别请老师谈体会,交流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了自己的困惑。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几年的课堂改革,教师们充分认识到,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的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下让学生自主预习,课上让学生自主展示,合作探究。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自学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新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欲望激活,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奇思妙想,语出惊人,学生也真的感到每一种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焕发出活力,成为孩子生命的课堂、成长的课堂。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培养。因为人人动手写学案,互相交流,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学案的编制由浅入深,所以不管学生的水平怎样,都能从学案中得到提高,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充分调动集体智慧,取众人之长,为我所用。由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主的、积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终身学习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以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代的呼唤,大势所趋。

四、问题与困惑

1、经过两年的课改,我们觉得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时间不足,在过去的教学中,课本要求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就讲一课时,而现在的一节课要分为三节,课前预习、成果展示、小试身手和问题反馈及课后提高这三部分完成,并且人人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作为教师,要在学生所有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对学生指导,无疑就增加了学生在校时间和教师负担,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学习、做题,是不是我们又回到了过去的应试教育中,学生成了考试得分的机器?

2、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程度较好的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往往较高,他们的发言也非常积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赞赏,心灵得到了极大地满足,也更刺激他们努力学习;但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反而不积极,不主动,他们像是被大众丢在了遗忘的角落,从此自卑、不愿与他人合作等,这样学生的差距更大。对于学困生,他们本来就是被动学习者,虽然我们采用了优等生带学困生的方法,把他们分成一个小组,互相帮助,捆绑评价等方法,但仍有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们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步缩小与优等生的差距呢?

3、一部分教师已经掌握了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他们在教学中得心应手,仍有些教师感到茫然,总觉得新课改实行后新方法没有掌握实质,老方法赶不上形式,有点教学越教越不会教的感觉,到底我们的课堂教学该如何改,我们的下一步该如何走?

五、下一步的思路

1、新课改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坚决稳步推进。

2、进一步加大对新课改的宣传力度,完全消除个别教师的个别想法,加大对新课改的投入,制定完整的新课改评价体系。

3、加大对学案的管理工作,真正使学案成为师生互动的纽带,学生学习的权威的参考书,教师得心应手的教案书。

4、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授课水平,帮助教师化解心中的困惑。

走进新课改后,我们发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面对新信息时代的的学生,学生越来越不好教;我们感到越来越不会教,我们该如何教。所以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应更加深入,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闯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特色之路。

八里湾镇第一初级中学

2011-12

课堂教学改革 工作总结

八里湾镇第一初级中学

2011年12月

第18篇:课改材料

东风夜放花千树 课改春潮涌圣源

河南省夏邑县圣源学校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课改大潮正席卷大江南北。改,就会朝气蓬勃,一片光明;不改,只会是死水一潭,没有出路。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校实际,在课改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效探索。

回顾几年来的课改工作,我校以“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评价体系、挖掘学生潜能”为指导思想,坚持“发展素质、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立足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了课改实验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使今后的课改之路走得更好,特对前期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自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不断加快了对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探索步伐,并初步取得以下诸多成绩:

一是依据现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

二是按照素质教育的“改革创新”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近几年来,我校先后去洋思、杜郎口、求实等学校参观学习,经过科学论证,认真分析,总结出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近两年来,县教研室在全县开展实施高效课堂重大教学战略活动,我校以此为契机,制定计划,成立领导组,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课改向高层次发展。

三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深入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构建多渠道、多途径的育人环境,开展了“科技制作”、“书法”、“象棋”、“故事会”、“绘画”、“网页制作”等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小组,给学生提供全方

位的平台,挖掘学生的潜能,彰显学生的才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喜悦。

四是采取素质教育的“科研兴校”手段,提升我校的教育教研实力。牢固树立“学校是实验基地,教室是教研场所,教师是教研主体”的观念,每学期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说教材大赛”、“首席教师观摩课”、“同课异构公开课”、“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第二课堂活动”、“校本课题研究”等活动,促进新课程改革实现“面上把握、点上突破”的效果,使教育研究和教育科研成为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成效显著,我校多次被上级教育部门评为各类“窗口学校”,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综合实力。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学习,注重校本培训与研究

师资培训问题,是搞好课改的关键。为适应课改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开展了多元化的校本培训与研究。

首先,深入细致地做好课改的宣传、动员工作。

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员学习。教师开展广泛的交流与讨论,转变教育观念,使课程改革同时成为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普及过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教研活动,让他们开拓视野,更新理念。力争变观念为行动、变行动为结果,变结果为理论,变理论为指导。

其次,健全培训制度。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对初登讲坛的新教师分学科进行岗前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上岗后选派有经验的老教师跟踪听课指导。并写出听课记录(存在问题、指导建议),于期末上交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总结材料。每周业务学习时间带领全体教师集体学习课改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各备课组也单独定时定点组织集中学习课改理论。通过学习,给老师们带来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再次,加强理论检测。

学校定期进行理论学习。近几年来,我们首先是加强《新课标》学习,让每一位老师对该学科课标理念了熟于心,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是加强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让老师了解高效课堂的几种常见课堂模式,结合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模式,通过教学,强化改进。再次,每学期开学前一周我们都要开展说教材活动,先让教师研读新课标,解读新教材,写出本册说教材稿,画出知识结构图,然后组内开展说教材活动,并从中选出一位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级说教材大赛,这些做法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夯实了教师的理论基础,效果十分显著。理论检测成绩纳入教师的个人考核,激发了老师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引导教师主动关注课改,向往课改的目的。

二.突出重点,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课改中重中之重的工作,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成为我们全校工作的重点、焦点。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针对课改要求与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研究,强化“课改”即“改课”观念。每学期初组织上学年的首席教师上观摩课,给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做示范。然后组织有全体教师参与的公开课活动,公开课活动采取同课异构方式,采取南北楼分别派出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讲授同一节课。讲授内容相同课堂设计不同,然后该学科所有备课组在周一组织的集体备课中开展观课议课活动,要求上课教师说课时根据课改精神谈教学设想,设计目的,课堂中的得失等等。议课时改变以前人人叫好,无所收获的场面,要求人人发言,谈收获,谈感想,谈不足。议课后讲课教师要写出课例分析,听课教师要写出课例评析,最后讲课教师再写出教学反思,从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是否“交流”与“合作”,是否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是否进行整合或延伸,教学过程是否存在遗憾,应如何改进等方面加以思考。每学期末,我们都要组织青年教师

课堂大奖赛,检测青年教师授课水平提升的程度,达到互帮互学,教学相长的目的,切实可行,效果显著。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有的参加市县级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一二等奖,取得可喜成绩。

2、改变备课模式.全校成立28个集体备课组,分学科进行备课,立足于教法、学法指导,教法改革的创新和反思。形成“理论学习——个人预案-----集体整合----创新复案”的备课模式。 集体备课的前提是教师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个人预案。这样能充分展示他们独自的教学风格,形成百家争鸣的局势;在集体讨论时,采取先逐人谈谈设计意图、教法学法指导、学生参与情况、后共同探讨的办法,确立共性的东西,形成共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把优秀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设计,融入本单元教案,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集体备课的复案。这种备课方式改变了班际间封闭的教学方式,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了组内互听互评互导的教研活动,这种活动的开展,使我们集体备课的成果有了动态的展示,也便于今后改进和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在互听互评互导过程中,我们是在用真诚对话,领导与教师间的真诚、教师与教师间的真诚,这种真诚使他们的评课不再是以往的模糊评课,而是变得有针对性,很犀利的那种有益评课。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补充,既是自学,又是互学、群学,备课的效能得到最有力的彰显。

3、注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的课到底怎么教、怎么学?我们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为起点,以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实践活动为策略,借助于“经历、体验、探究、感悟”等这些重要的行为动来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习得的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探索中、体验中、收获中学会认识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搭建好学生思维的脚手架。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重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的方法与过程。让学生树立“我要学,我会学”的理念,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实践。比如:我校作文教学实行“师生互评,以评促写”的模式,学生怎样

评,教师要引导好。我们给学生评改作文制定细则,让学生从十八个角度赏析评改。文末总评实行三段论,每一段评什么规定好,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点可赏,不空洞,不肤浅,实事求是,效果明显。

三、多元评价,以激励促发展

我们尝试改革了以往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原则,进行了教师、学生评价的探索。 号召教师从各方面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学校报栏内以较大篇幅宣传“三好学生”“文明学生”“进步学生”、各项比赛奖、优秀班级、文明宿舍等,每学年评出校“十佳少年”,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并制作精美广告牌在学校显著位置悬挂宣传,这些做法记录了同学们这一学期的努力和收获。总之,多样化的评选标准和奖励政策,使同学们产生了成就感,增强了上进心。

教师的工作很难以数值来评价,我们对每位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把所有体现教师工作成绩、教育教研成果的材料,装入档案,并从各个角度评选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感动圣源十佳教师、感动圣源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突出了对教师的过程评价、行为评价、多元评价的新理念。

应该说,从课改实验开始,我校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良好局面背后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新课改实验,促使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有所转变,但不少理念还只是停留于概念,还不能够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先进理念对教育教学效益的产出率、转化率都还不高。

2、大班教学,对开展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带来一定的困难。再者,活动中也是少部分人参加,往往由小组中的两三个人组织,提出意见,后进学生参与比较少,课堂技能训练又淡化,这部分学生一堂课下来收获较少。

3、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存在差异,课堂上的讨论式教学难以做到随心所欲。有时一节课45分钟讲不完,有的一节课根本不要45分钟,有部分教

材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新教材好多内容要从活动中获得体会,获取知识,但活动的开展后,技能训练就没有时间了,因此,感受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做起作业来却无从下手。

4、整个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观念没有变,家长需要的还是学生好的考试成绩,如果不改变整个社会对教育评价的观念,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将难以得到保证。无论怎么说,课程改革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作为基层教师──课改的具体承担者,任何逃避和畏惧都是不负责任的。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们既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还要积极、稳妥、富有创造性地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特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转变观念。课改是我国基础教育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心工作,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应该过多关注阶段性的考试成绩。

(2):尽可能走出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

(3)尽一切所能为课改创造条件,如导学案设计印刷,多媒体课件制作,小班教学尝试,教师出外培训等要加大力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某中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怀揣一颗“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信念,去开拓“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不断追求课程改革的新高度。

第19篇:课改进行中

课改进行中

评论发布者:冯雪莲 发布时间:2014-06-21 10:09:40 读《进行中的课堂改革》有感——对“学案导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董荣林 有幸读了新绛中学宁致义老师定的《进行中的课堂改革》一文,对其学案导学法深有同感。我本人于2002年开始自编学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经过两轮的实验已基本成型,就在准备定稿时,正赶上2008年山西省迎来的新一轮课改,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加工了。今天突然读到此文,尤如夜行者看到了一丝灯光,让我如获贵宝,反复读了好几遍。现谈谈我个人的心得。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经过八年的实践证明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教师鼓励,可以异想天开,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品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中如果各种环节设计科学,并配有适当的精选、精编的课堂练习,教师在讲解时注重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达到 “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通过学案的情境素材呈现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无疑是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良好途径。

二、编写学案的重要性

1、可以们准确地呈现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这可以简单地从两个方面提出准确要求:一方面是对知识的掌握要求,另一个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程度、理解层次的要求;分清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等。

2、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可以进行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新授或者是复习的不同课型,提出具体的可供学生参考的学习方法、步骤、技巧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这样从习惯培养上,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会学习的本领。

3、对学生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重要的帮助。即情景拓展探究素材设计。这个素材既是一个导入线索,也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一个新颖的材料。针对材料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式、材料分析式、探究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而这些问题又必须能涵盖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同时,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最好能反映当前的热点焦点时事问题。本材料一举两用:一是导入学习用,二是最后自我评价用。

4、学案是课堂互动的主阵地,即知识结构探究的主要内容。

5、基础知识自主评价。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精心编写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训练,要注意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学案编写要求主要以选择和判断等为主。填空可以在知识结构梳理中体现,拓展分析可以用“情景拓展导入素材”。 最后要让学生进行学习小结。通过学习小结,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主要收获,以及存在的不足,以便下一节课或晚自习时处理。 这就是我几年来对学案导学的一些收获,但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我认为,这不是学案导学法的错误,而是有的课在编写学案时设计的不太科学而引起的。故,学案编写任重而道远,在这里呼吁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我们的工作中来。使学案更适合沁中的学生,更贴近我们的教学方法,更接近太岳山这块土地。 推荐理由:

第20篇:课改心得体会

我的课改理念与实践

华亭职教中心马霞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教学体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主角变配角

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由老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老师答。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

二、由师变为友

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等等。

三、作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造者

以往的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激情。新课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宽容持久性的、容易接纳的课堂气氛,形成持久性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课改感言.doc》
课改感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演讲稿主持词代表发言庆典致辞民主生活会发言表态发言专题发言对照检查材料开场白感言大全发言稿欢迎词台词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