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教案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美术欣赏课教案

美术欣赏课教案

课 题:美术作品欣赏 执 教:赵君明

教材分析: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所涉及内容及具广泛性和综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美术的审美特点出发,通过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介绍、分析。并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审美感受和享受,从而掌握美术欣赏方法,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有代表性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有一个初步了解。

2、过程与方法:在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的直观欣赏,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着重欣赏分析教师作品和部分学生作品,精辟地讲授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教育准备:多媒体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育 上课礼仪、故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自己的作品

1、欣赏教师作品《雪景寒林图》临摹作品。(1)分析《雪景寒林图》整体创作的构思; (2)再析《雪景寒林图》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 (3)欣赏《雪景寒林图》的设色用笔。

2、欣赏《陕北老农》

(1) 分析《陕北老农》整体创作的构思; (2) 细节刻画;

(3)《陕北老农》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3、教师给出自己的欣赏途径,给学生提供参考。(1) 作品构图; (2) 色彩及用笔; (3) 主题思想。

4、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作品。(提醒:可参考老师的欣赏途径,也可从自己的欣赏角度去欣赏。)

二、教师活动:欣赏学生的作品 《肖像》、《放学了》

1、《肖像》主要分析其高超的用线,教育学生要仔细观察每一件美术作品;

2、《放学了》主要赏析其精妙的表现力。

(重点强调欣赏美术作品要有辩证思想,要全面,不可一概而论。)

三、总结美术欣赏应该注意的问题。

1、全面→(优点与缺点);

2、准确→(色彩线条与构图);

3、深入→(思想感情)。

四、学生活动:学生试着欣赏同学的作品或课本上的美术作品。

五、思考:评价艺术作品是这样的,那么生活中我们评价周边的人应该怎么评价?评价生活又该如何评价?

六、布置课外欣赏和预习新课。

选一幅自己喜欢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作品自己挑选,并写出赏析的文字材料。

七、教学反思

推荐第2篇: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

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

一、课题:第九章《连环画、漫画》

二、课型:欣赏课

三、课时安排:一节

四、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通过对漫画的学习与欣赏,是学生初步了解漫画的定义、起源、类型。

b.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作品,对优秀的作品有细致的观察以及敏锐的感受。

c.情感目标:通过对漫画的欣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2、教学重点难点:a.教学重点:赏析作品:《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疲劳过度症》、《大买主》,了解漫画作者与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

b.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漫画,以及画家在作品中情感的抒发及表达。

3、教学方法:欣赏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在与学生同时欣赏作品的同时,要提出一些能引发同学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添课堂的活力。

4、学法指导:漫画是自由度很大的艺术形式,要想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需要平时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与积累。

5、教具与学具的准备:a.教具准备:教师在网上收集资料并打印图片,制作课件,阅读有关漫画的书籍。

b.学具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漫画的资料与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千与千寻》的图片,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幅作品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这幅作品叫《千与千寻》出自亚洲漫画家宫崎骏之手。然后详细介绍这幅作品以及作者宫崎骏。(用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家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欲望马上被激发。)

2.讲授新课:教师讲解:漫画的定义;漫画的起源;漫画的类型。放映课件与学生一起赏析《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疲劳过度症》、《大买主》这三幅作品,老师分别讲解这三幅作品的作者、属于什么类型,以及寓意。教师引导学生以欣赏感受、评论交流为主线,逐步展开欣赏学习活动。最后展示一张最近老师在网上看见的一幅漫画,现在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提问:这幅画画的是谁?属于什么类型的漫画?这幅画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教师详细讲解这幅漫画。

3.课堂训练:让学生以自己的同桌为原型创作一幅简单的肖像漫画。创作完毕后,先是学生互评,再是教师点评。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欣赏漫画。

4.课堂小结:教师布置课外作业,一篇关于学习漫画的心得体会500字左右。

推荐第3篇: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

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

一、课题: 第八章 版画 第一节 《木刻》

二、教材: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中学试用课本 2002年6月第三版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版画,主体是对版画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版画的含义。

五、教学目标: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使学生了解版画的种类、风格特点以及意义;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作品,对优秀历史画作品有细致的观察以及敏锐的感受;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六、教学重点:

1、赏析作品,《方志敏烈士》、《歌德故居》、《春潮》、《秋天的会津安座》。

2、了解作品表现的韵味及创作风格。

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时代、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家在版画中自己情感的抒发及表达。

八、教学准备:在网上搜集素材并打印图片,阅读有关版画的书籍。

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引入:展示图片(《鲁迅像》、《方志敏烈士》、《歌德故居》、《春潮》) (问?)同学们知道这几幅作品的名称吗? (同学回答:鲁迅„„)

(问?)看来所有同学都知道鲁迅这幅作品,而另外几幅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知道,那么我们请同学来描述一下《鲁迅像》这幅作品,说一下它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并谈一谈对这幅作品的感受。 (同学回答,讲述) (教师归纳:)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鲁迅像》这幅作品,描述的很好,证明他很注意观察作品,196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约请当时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赵延年先生创作了一幅单幅木刻作品《鲁迅像》。

同样这几幅著名的作品也是版画,同样描绘了特定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艺术风韵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些不同风韵的版画,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讲解中注意一下画家们的不同表现手法。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教师讲解):

1、木刻的定义:木刻是用刻刀根据画面的需要,将木板上画面多余的空白部分铲掉,让形象的部分(凸起的部分)留下来,然后在凸起的比分滚上油墨,再覆盖上纸、压印成画。故木刻又称凸版画。

2、木刻的起源:木刻起源于中国的唐代,形成于两宋,盛行于明清,并于16世纪传至欧洲。但这时期的木刻尚停留在复制木刻的阶段,其特点是画稿、刻板、和印刷分别由三个人来完成。之后,欧洲率先于19世纪完成了由复制木刻向创作木刻的过渡,中国则直到1931年才有鲁迅先生倡导和引进创作木刻,将画、刻、印三道工序集中到一个艺术家身上来完成,充分发挥了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

3、木刻的特点:讲究 “刀味”、“木味”,讲究以刀代笔、放刀直干和不描刻画稿的创作方法,最求黑白分明、单纯朴素、刚劲有力的艺术效果。

1、赵延年的《鲁迅像》 (板书)

提问:大家都认出这幅作品的图像是鲁迅像,那么在座的哪位同学知道这幅作品的创作情况和作者呢? 同学回答„„

a.画家简介: 赵延年,版画家、美术教育家。选材严肃、造型基础扎实、个性鲜明独特的画家。

b.画的来源: 196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请当时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赵延年先生创作了一幅单幅木刻作品─《鲁迅像》。

c.作品分析:沉重的黑色背景中,道道横线显露出肃杀的时代氛围;鲁迅昂然的头颅在呈十字状的围巾支撑下,连同他顶上不屈的头发,同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虽然只有黑白两色,却已让人看到了一个直面人生的鲁迅。

2、德拉克洛瓦与《自由引导人民》 (板书)

a.画家简介:德拉克罗瓦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画家,曾参加过法国大革命,他的少年时代是在马赛度过的,那里的充足阳光与强烈色彩,也许是这位画家的天赋得以孕育的养分。

b.历史事件介绍: 本画取材于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巴黎市民起义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在这次起义中,一位名叫莱辛的姑娘首先在战斗中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

c.作品分析: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图面中间是一位青年姑娘,她半裸着上身,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正在召唤群众前进。她旁边是一位正挥动着手枪的少年急速向前奔跑。另一边头戴高帽的绅士注视着前方。在他们后面还有许多起义群众。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青年姑娘手中的三色旗。画面中硝烟弥漫,画面中人物神态坚定,动作充满激情。画面色彩丰富而炽烈,强烈的光影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画面中的绅士、少年和受伤倒地的工人是这次革命的主力军的代表。高举三色旗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美丽而朴素,领导着革命队伍奋勇前进,象征着自由女神。

3、戈雅与《枪杀马德里市民》 (板书)

a.画家简介:戈雅,西班牙画家,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b.历史事件介绍: 1808年5月法军进攻马德里,对于抗击的西班牙人民大肆屠杀,戈雅亲眼看到爱国的游击队员们夜间被行刑的惨状,法军撤走之后,他创作了《枪杀马德里市民》这幅作品。

c.作品分析:黑沉沉的夜空下,一排法国士兵正在枪杀一群起义者。一个对 着枪口的白衣起义者,把高举双臂,怒目而视,情绪激动,在灯光的照耀下成为画面的中心。被枪杀的市民他们表现出愤怒、不屈和仇恨,也表现出面临死亡的惊恐和哀痛。而他们的对方,则是一排看不见人脸的“杀人机器”。天色黑暗而且环境的阴冷。画家用奔放而简练的笔法,有力地表现出反抗暴力压迫的百姓黎民在临终前的丰富的人性。表达出了画家对受害者深厚的同情和对侩子手的强烈愤怒,忠实地再现厂暗无天日的年代里那场骇人的暴行。

4、毕加索与《格尔尼卡》 (板书)

a.画家简介: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立体主义画派的开拓者。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他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就是他的代表作。

b.历史事件介绍: 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闻讯后极为愤慨,画了《格尔尼卡》这幅画,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

c.作品分析:画面上只有黑白灰三种色调,画面支离破碎,构图随意并且有些杂乱,没有一个整体的形象,木然的公牛头,嘶鸣的马头,奔跑的脚,许多张大嘴巴的头颅,眼神惊恐无助。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些支离破碎的形象都是战争造成的。画家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

十、课堂训练 (时间安排:5分钟)

让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并思考如果自己来画,如何表达?(选取这件历史事件的哪一个瞬间,在构图、色彩、明暗关系、人物比例等方面有什么设想)。提问并加以分析。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欣赏历史画。 十

一、课后回顾

相信通过对这几幅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历史画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十二、课后作业:结合教材,运用本节课所讲授的历史画欣赏方法,尝试欣赏教材中的另外三幅历史画的艺术特点,并用文字分析表述。

三、板书设计:

第四节 油画——历史画 欣赏方法:(1)、描述 (2)、感受 (3)、理解 (4)、评价

历史画的定义: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 《开国大典》——董希文——现实主义 历史画的渊源:西方、中国。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 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枪杀马德里市民》——戈雅——现实主义 画家表现手段:构图、色彩、明暗关系、人物比例等。 《格尔尼卡》——毕加索——立体主义

四、其它:在课堂剩余几分钟时间内欣赏其它历史画名作。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推荐第4篇: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匠心构筑 巧夺天工

——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路春雷

型:综合欣赏课 教学方式:欣赏,讨论

教学媒体:使用电脑软件powerpoint制成多媒体影像,设计课程教学 教学目标:1)尝试建筑欣赏的途径

2)领略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的风格特色 3)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从建筑的立面、结构与鸟瞰的角度对徽居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从人文的角度了解建筑的形式 设计思想: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了解,掌握欣赏方法,寻找欣赏切入点,开辟欣赏途径,以达到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

优秀的建筑是实用又给人以美感,同绘画相比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美,又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领略建筑形式的美感,如何体会建筑所蕴涵的文化意味,我从视觉角度,从文化角度去分析。而在教学内容的转化上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后进入新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比较两张图片,柬埔寨的吴哥窟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判断建筑与雕塑,并讨论其异同点,得出结论:

建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具实用功能

雕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出示课题:匠心构筑巧夺天工 ——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世界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泰姬陵,大山巴,悉尼歌剧院 ◆思考:如何来欣赏建筑艺术呢?建筑的人文内涵有如何理解? (西方的建筑艺术非常著名,中国的传统建筑同样有它丰富的内涵)

2、以电影《卧虎藏龙》中一外景地:安徽宏村·月沼导入欣赏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从历史:徽州的民居大多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元朝或者更久之前的也有。 ◆从色彩:粉墙黛瓦 入目皆画 ◆从视觉角度:

正立面:对称,简单,高大

侧立面:马头墙(防火墙),窗高且小 建筑结构:砖木结构,梁、柱、椽

房间布局:中堂(条桌:东平西静,终生平安),天井 空中鸟瞰:黑与白的构成,黑白影绰,虚实相生,自成图画 ◆从建筑细节: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 ◆从人文角度:反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含蓄、保守

(安徽建筑的功能性与文化性,从另一种形式上亦有所体现)

3、徽州三绝之一:牌坊

象征着忠、孝、节、义,是封建礼教的体现

三、结束语

安徽民居是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严谨的布局适于居住,精美的雕刻体现审美,无一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重重叠叠高楼大厦兴起的现在,我们更要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后感:

就课堂气氛及学生参与度来讲,是比较成功的,但离本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还很有差距。一是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显生硬,未能很好的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结合,以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二是课程设置时,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浅薄,致使缺少了艺术欣赏最应具备的神采,教学难点未能很好解决;三是结束语过于琐碎零乱,没有将本课的内容深化。这些问题都应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并解决。

评委点评:

1、题目的范围较大,因为课堂内容大部分以中国安徽民居为主;

2、在教学过程当中各环节的衔接过渡应当再缓和;

3、整个教学过程融入的民族文化还不够;

4、在最后总结时能把中国其他民居点题,以突出中国的建筑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推荐第5篇: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匠心构筑 巧夺天工

——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路春雷

型:综合欣赏课 教学方式:欣赏,讨论

教学媒体:使用电脑软件powerpoint制成多媒体影像,设计课程教学 教学目标:1)尝试建筑欣赏的途径

2)领略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的风格特色 3)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从建筑的立面、结构与鸟瞰的角度对徽居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从人文的角度了解建筑的形式 设计思想: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了解,掌握欣赏方法,寻找欣赏切入点,开辟欣赏途径,以达到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 优秀的建筑是实用又给人以美感,同绘画相比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美,又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领略建筑形式的美感,如何体会建筑所蕴涵的文化意味,我从视觉角度,从文化角度去分析。而在教学内容的转化上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后进入新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比较两张图片,柬埔寨的吴哥窟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判断建筑与雕塑,并讨论其异同点,得出结论:

建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具实用功能

雕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出示课题:匠心构筑巧夺天工 ——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世界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泰姬陵,大山巴,悉尼歌剧院 ◆思考:如何来欣赏建筑艺术呢?建筑的人文内涵有如何理解? (西方的建筑艺术非常著名,中国的传统建筑同样有它丰富的内涵)

2、以电影《卧虎藏龙》中一外景地:安徽宏村·月沼导入欣赏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从历史:徽州的民居大多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元朝或者更久之前的也有。 ◆从色彩:粉墙黛瓦 入目皆画 ◆从视觉角度:

正立面:对称,简单,高大 侧立面:马头墙(防火墙),窗高且小 建筑结构:砖木结构,梁、柱、椽

房间布局:中堂(条桌:东平西静,终生平安),天井

空中鸟瞰:黑与白的构成,黑白影绰,虚实相生,自成图画 ◆从建筑细节: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

◆从人文角度:反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含蓄、保守 (安徽建筑的功能性与文化性,从另一种形式上亦有所体现)

3、徽州三绝之一:牌坊

象征着忠、孝、节、义,是封建礼教的体现

三、结束语

安徽民居是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严谨的布局适于居住,精美的雕刻体现审美,无一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重重叠叠高楼大厦兴起的现在,我们更要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后感:

就课堂气氛及学生参与度来讲,是比较成功的,但离本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还很有差距。一是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显生硬,未能很好的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结合,以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二是课程设置时,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浅薄,致使缺少了艺术欣赏最应具备的神采,教学难点未能很好解决;三是结束语过于琐碎零乱,没有将本课的内容深化。这些问题都应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并解决。 评委点评:

1、题目的范围较大,因为课堂内容大部分以中国安徽民居为主;

2、在教学过程当中各环节的衔接过渡应当再缓和;

3、整个教学过程融入的民族文化还不够;

推荐第6篇:美术欣赏课学习心得

美术欣赏课学习心得

这学期,我选了美术欣赏课。这课是由美术学院开的,我很喜欢。尤其是陆丽娟老师的上课,更是吸引了我。大一的时候上陆老师的艺术导论课,至今还记忆深刻。美术欣赏课,给了我一种更深刻地体验在轻松中学习,掌握知识,欣赏艺术美感的乐趣。学了这门课,对美术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知道了美术是一门用视觉语言、材料、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塑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的艺术。它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等艺术门类。视觉语言材料主要包括:点、线、面、形体、色彩、肌理、石材、木材等一切视觉范围内的物质材料。美术欣赏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观赏性、自主性、表述的语言性。美术常识与欣赏,主要是通过我们自已的观赏来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陆老师上课,同学们都很欢。在课堂上,陆老师通过讲、看、谈三结合的方式,较为系统地传授了一般理论、常识和有关历史知识比如说典故之类的,还有给我们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引导我们进行有效欣赏,帮助我们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交流,我们在欣赏活动中的感受交流,感受美的乐趣,这都唤起了我们的生活联想,丰富了我们的审美经验,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上了这门课,我相信我的审美观念会有进一步的提高的,我相信我会更喜欢美术。

我觉得,要是陆老师上课能给我们多多欣赏些视频,或是能够带我们游览校园,分析学校的建筑风格,体会生活之美,那就更好了。一句话,还是很喜欢美术欣赏课,更喜欢陆老师的课!

推荐第7篇:美术欣赏课学习心得

学号:20092051600

2美术欣赏

结课论文

(学生姓名:郑颜

别:食品与生物化学工程系

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

级:食品09-2 指导教师:程 刚

二零一二年六月

美术欣赏对大学生的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美术鉴赏在大学生工作学习及生活方面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处于越来越来激烈的竞争社会中,生活的艰辛,工作中的巨大压力,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失去面对生活的信心,最终逃避现实社会。而美术鉴赏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的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发现美的眼光来对待生活,以敏锐的观察力来体验生活,这也是学习美术鉴赏这门课程的目的之一。

当一个人沉浸于美的享受中时,他会全身地投入,思维没有任何限制,这对于开拓人的视野,发散人的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美术鉴赏的目的就是要人学会发现美,体会美的存在,从而让人处于享受中。美术鉴赏对于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二、美术鉴赏在大学生创新精神中的作用。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美术鉴赏在大学生身心素质中的作用。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

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四、美术鉴赏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作用。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五、美术鉴赏对于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方面的作用。

美术作品内容涉及广泛,从自然到社会,从客观对象到主体精神的表现应有尽有,通过感受美术作品中描绘的具体生活场景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本人的人物性格,精神风貌等。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该画鸿篇巨制,共有550余人,船只20余艘,车轿20余乘,牲畜50余头,城楼、酒楼、民居、桥梁及三教九流,市井百姓无处不生动有序。在我们惊叹画家高超的技艺的同时,还应该分析画中人物的面目表情,行为举止,从而领会人物的性格及精神面貌,透析作者的心理活动等等。

以画的色彩、格调以及作者的绘画风格来映射人物的品格特点,从分析那些人物的心里活动、花鸟景物的特点来思考自身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从种种的绘画中发现自身在素质修养上的不足从而达到完善自身人格的目的,这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作用之一。

六、对美术鉴赏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总结。

美术鉴赏课程是高校课程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无论是美学中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提升其美术鉴赏水平,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内容。美术鉴赏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完善,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科学文化水平特别是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如何通过美术鉴赏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修养,如何解决现今美术鉴赏课在各高校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当前考虑的重大问题。

老师上课,同学们都很喜欢。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讲、看、谈三结合的方式,较为系统地传授了一般理论、常识和有关历史知识比如说典故之类的,还有给我们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引导我们进行有效欣赏,帮助我们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交流,我们在欣赏活动中的感受交流,感受美的乐趣,这都唤起了我们的生活联想,丰富了我们的审美经验,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上了这门课,我相信我的审美观念会有进一步的提高的,我相信我会更喜欢美术。

我觉得,要是老师上课能给我们多多欣赏些视频,或是能够带我们游览校园,分析学校的建筑风格,体会生活之美,那就更好了。一句话,还是很喜欢美术欣赏课,更喜欢陆老师的课!

推荐第8篇:一节美术欣赏课

教育叙事三

一节美术欣赏课

冯 花

一节美术欣赏课,内容是三年级美术课《身边的设计艺术》,为了让学生能够上好这一堂美术课,我把课准备得很充分。可是上课时,我才发现,学生没有带相关的材料,改上别的内容,学生又没有带美术学具,这节课可怎么上,当我来到教室,忽然灵机一动,就地取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把欣赏美术设计课题改为了实用美术设计,就让学生欣赏自己的书包和学生桌椅。

上课开始,先讲授设计与生活的关系:“美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周围,美术设计无所不在,比如,所用的书包和笔袋,无论它的造型,还是色彩,都是你们所喜欢的,因而它成了你的朋友。还有我们的课桌,比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东西的设计都属于美术设计,它就在你的身边,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两件我们最熟悉的物品为例,来了解美术设计。”

就这样,一堂无法上的课很自然的不露痕迹的恢复成了一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欣赏课。学生也感兴趣,马上来了兴致,枯燥的欣赏课豁然活跃了起来,我马上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说一说,你们最喜欢谁的书包和笔袋,为什么?也可以谈一谈自己购买它们的心情,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把它买下来,也可以谈一谈你的购物原则。学生们纷纷互相交流起来,我没有制止他们,让他们尽情的交流,过了一会,我才让他们举手在全班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的购物原则是,先看色彩,我喜欢蓝色,所以通常先选择蓝色的东西。”

另一个同学马上说:“你应该先看它的功能,一件商品只有好用,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光好看不中用,又不是摆设。”

“我喜欢我的书包,因为书包兜多,使用方便,灰绿色也非常漂亮、高雅。”

“我喜欢我自己的书包,当时,是我一眼就相中的,首先是它的颜色先吸引了我,我觉得这种粉红和黄灰相间的色彩,显得特别温馨、柔和,也特别适合我们女孩子,其次,它的造型很大方、简洁。所以我马上就决定买下了它。”

“我也喜欢我自己的书包,它最吸引我的就是它很简洁,我喜欢简约型的东西,不喜欢过多的装饰。”

在学生的谈话中,很自然的谈论到了工艺美术的两大功能,即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包括色彩和造型等两大方面),这是因为它和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对自己购买的物品也非常了解,这样对实用美术设计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我在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内容之后,学生们更加畅所欲言。

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能说上几句自己独特的见解,从学生回答中,也充分的表达出了美术设计的特点和设计者是如何来设计的。我马上总结告诉学生,美术设计具有使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要求,一切物品都应当是既实用又美观,两者完美的统一才是一件优秀的美术设计。

这时,我发现学生很有见解,就趁热打铁,让他们也来当一回设计师,我说:“同学们,对于我们的书桌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也是一件美术设计作品,它有哪些地方的设计不合理,你会有哪些改进,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它。”这一下,学生更活跃了,大家相互讨论、设计、交流,不一会儿,他们就想出了很多方案,有的说:“我心中的桌子是桌盖可以掀起来,桌面大一些,带有个性图案,可书写,可更换图案,椅子是两侧带扶手。”

有的说:“现在的桌椅太沉重了,我希望能和新型材料来制做,轻便、简洁。”

有的说:“我希望我们的桌椅应增加现代化功能,带音乐,有书架,分格区多、功能多。”

有的说:“我希望我们的桌椅应该能固定在地止,这样不用我们摆就会很整齐。”

有的说:“我希望我们的书桌应该是半倾斜的,书写方便,书面可掀盖,左铡有装书的格,内部多设几个区域,可用按钮控制。”

“我们未来的课桌椅可以压缩或升起来,这样扫地就方便了。”

“我希望书桌设计得卡通一些,能调节高度,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我希望书桌可以装有提高学生防近视的按钮,保护学生视力,桌上还有一个万能词典,方便学习用。”

“桌椅颜色可变,冬暖夏凉” „„

就这样,同学们的思路完全打开了,从使用功能到色彩,再到个性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完全理解了物品的实用功能对人的重要性以及审美功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愉悦,同学们有点意犹未尽,我就告诉他们把你的设计方案写下来,说不定,将来它就会变成现实,同学们开始安静地整理思路,写下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的互相合作交流是自然引发形成的,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课堂上得到了开发与表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荐第9篇:欣赏课教案

《青蛙音乐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听赏音乐,学习分辨乐曲的乐段,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听辨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用旋律线、动作、声势、打击乐器等不同手段参与音乐的聆听及表现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感受乐曲活泼、欢快、诙谐的风格,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教学重点 :用旋律线、动作、声势、打击乐器等不同手段参与音乐的聆听及表现过程。

三、教学难点:分辨乐曲的乐段,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四、教学策略: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

五、教学资源:电脑、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1、表演唱《快乐的音乐会》,导入新课。 出示小青蛙,邀请大家去参加青蛙音乐会。

2、欣赏管弦乐曲《青蛙音乐会》

(1)、初听乐曲,想象一下,青蛙们在音乐会上都有那些表演? (2)、聆听第一部分乐曲

A、说节奏,模仿小青蛙的叫声。 B、随音乐用响板表现小青蛙的鸣叫。

C、再听一遍第一部分,听听乐曲有什么变化?(调变高了) D、通过人数的变化用响板表现音乐的变化。

(3)、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听一听第一部分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聆听第二部分乐曲

A、感受乐曲的节拍。 B、随音乐拍节拍。 C、边画旋律线边听乐曲。 D、用三步舞步表现音乐。

(5)、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听一听第二部分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6)、聆听第三部分乐曲

A、模仿拉小提琴的动作聆听乐曲。 B、听乐曲画旋律线。

C、在小青蛙的位置加响板为乐曲伴奏。

(7)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听一听第三部分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8)、表现音乐。(集体或分组,能对不同的音乐做出反应)

小学音乐欣赏课《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从音乐中体会到春天欢快的气息,及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生机和希望。

2、知识与技能:

通过聆听全曲和分段欣赏的环节让学生感知音乐。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及模仿的环节让学生体验和实践音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小提琴欢快的演奏中体会乐曲给人带来的轻松愉悦,并根据音乐旋律的起伏判断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生能分辨乐曲的主题,并能知道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并根据乐曲的情绪变化为其加之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表演唱《嘀哩,嘀哩》,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春》

1、初听全曲,整体感受音乐。(播放视频) 提问(1)、这首乐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

(2)、这首乐曲在演奏过程中各种乐器是一直从头演奏到尾的吗?

2、简介乐曲:这首作品选自十八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而作曲家通过特定的音响和节奏来表现潺潺的流水呀、快乐的鸟鸣声呀、轰隆隆的雷声、春雨声等等,使我们听到音乐联想起了春天。

3、聆听乐曲主题,利用各种形式熟悉主题音乐。(画旋律线、拍手、跺脚、用打击乐器伴奏)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力度的变化及主题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4、再次聆听全曲,听一听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5、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每一乐段欣赏之后让学生试着分析乐曲的情绪,教师引导学生为乐曲创编简单的动作配乐表演。(学生可根据教师出示的乐曲解析来模仿其所要表现的内容)

6、在明确每一乐段所要表现的主题后,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分组讨论怎样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乐曲。

7、再次播放全曲,师生共同参与表现音乐。(出现主题用打击乐器伴奏,插段部分用肢体动作表现)

三、课堂小结。

让我们随着乐曲到大自然去寻找春天吧!

推荐第10篇: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教育。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开发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阶段,每个学期的课程都有一定比例的美术欣赏课。虽然几节欣赏课不能完全达到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知识修养的目的,但是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还是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的。以往的美术欣赏课偏重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授课中往往讲得太多,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但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气氛沉闷。以致于欣赏课不好上,学生不爱听。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不明确谁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欣赏课上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教师“一言堂”的做法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受到限制,激发不起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对欣赏课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如何才能上好欣赏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要上好欣赏课,教师首先要对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正确理解教材,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教师应当灵活处理教材,具体安排。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美术欣赏作品也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

二、欣赏内容要有侧重点

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不同,所欣赏的作品的侧重点就不同。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技法欣赏为主,如学习中国画笔墨知识、应用设计、手工课中出现的范例作品;还有的侧重艺术特色欣赏,如中外名家绘画、雕塑作品欣赏。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蒙娜丽莎”。课堂上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对作品的观感和欣赏体会,也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创想和设计思路,在欣赏过程中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欣赏课要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避免教师讲、学生听的枯燥授课方式

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发现、比较、角色扮演、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五、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总结

欣赏课的反馈也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写出作品观后感、师生谈话交流、学生制作欣赏主题宣传报等反馈形式。反馈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复习巩固,也是课堂内容的延伸,还可以让学生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审美活动中,美化自己的生活。

“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给学生带来审美的体验,培养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我相信,只要我们肯下功夫,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一定能够打破陈规,形成自我特色的欣赏课教学。

第11篇: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美术教材教法心得体会 振兴街小学 师恩才

本周我们在府西街小学进行了教材教法培训,在本次培训中,武建伟老师讲了一节欣赏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作课之后,他谈了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并针对性对欣赏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的讲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武老师的培训理论联系实际,整堂课设计独特,学生兴趣很浓,集视觉性、愉悦性、人文性、实践性为一体,突出新的课标理念,培训后我颇受启发。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此时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具象向抽象过度,评述能力也处于迅猛发展期。小学美术欣赏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以课本为主导将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望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品味,但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根据我平时的教学实践并结合武老师本次的作课培训,我觉得欣赏课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老师提前布置所需要收集的资料。 2 .良好的引课会带给学生无限的遐想。在上美术课时,引课很重要,导入中可以用很多方法,比如动画导入、实验导入、音乐导入、视频导入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上课时采取讲述和多媒体图片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更了解本节课所掌握的的重点内容,以此来突破重难点。

4 根据金字塔学习理论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然后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补充总结和教师先引导欣赏,然后放手然学生自主欣赏的方法,这样就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之,我觉得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除了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更需要有教学的技巧,有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的活动方式。只有让他们感受到欣赏课的生动、有趣、有意义,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上来,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渴望。

第12篇: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怎样将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理论知识变得易董好学,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经自己的探索实践证明:运用作品比较,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此列举几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美术欣赏中的音乐与绘画: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地灌输。所以虽然音乐是一种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但音乐同样也是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如在进行中国古代人物技法的欣赏教学时,通过苏州弹词《新木兰辞》地放送,请同学们进行浏览式欣赏两张图片,注意营造一种艺术氛围,利用声音的比拟,使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认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多样性,如采用工笔重彩人物作品与线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工笔人物与写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特选了风格迥异的作品进行比较(一般用实物投影或换灯片)。如梁楷的《泼墨仙人》与曾鲸的《李白行吟图》进行比较欣赏,一简一繁,各将其妙。学生从中强烈的感受了中国传统线条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一种韵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美术作品中的对比与和谐:

事实上,中外的美术史早已证明“美既不是美术的唯一内涵,又不是美术的中心任务。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存在”。其实,在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这一节中,如果不很好的联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往往会认识模糊。为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中国画家题材内容类似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看看画家是如何来经营画面的。如图 3 林凤眠的《静物》中,直力的玻璃水壶和水中的鱼。黑与白,背景上的橙与绿,都存在鲜明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潘天寿的《水仙》,花丛方向与造型在整体形式上非常和谐,然而在花丛大小位置,叶的交插与题字上又稍有变化。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

三、美术绘画中的制作技法比较

沃乐夫曾经说过,一切绘画得益于其它绘画的比得意于自然的多。因此,在进行十

七、十八世纪欧洲绘画欣赏教学时,了解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以及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我采用了一些具有说服力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姜布鲁各的《瓶花》。在进行作品分析时,我找到了一幅与其题材相似的作品进行比较,如另一位荷兰画家梵高的《向日葵》,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两个时期的绘画在用笔、造型技法上的差异,即“写”、“画”差别一目了然。

四、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在欣赏中,将中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欣赏作一比较,是教学难点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同样采取比较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 众所周知,艺术形象来源于大自然,而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的一切,同时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和创作激情。如唐代青绿山水大师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他的作品标志着山水画中青绿体系的成熟。而《森林风景》为十七世纪荷兰派画家鲁伊斯达尔所作。

这两幅作品和后来的风景画相比,他们的山水画作风一样,都属于早期古典作风,但两者的起点完全不同。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讨论激烈,你一言我一语,经过比较不难发现:风景画本质上仍没有独立,它仍然是人的活动舞台,只是人暂时离不开前台而已。它不像中国山水真正脱离人物,山水画是大自然生命的自我展现,风景画则是大自然中的大自然,和利用照相机去摄取一片风景相同,这是山水画与风景画的本质区别。因此艾斯纳指出:“任何一个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可以多作解释。”

五、美术想象中自由自在的世界

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迷人和令人神往的,人们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无拘无束,达到非凡的境界。我们再把莫奈的风景画《印象 .日出》与梵高的《星月夜》作比较对照,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个梦幻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时空的限制没有形的约束,色彩的随意流动,画面的变化莫测,人类的内心世界毫不保留的展现出来,人的情感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现。

通过教学,自己体会到:比较也是美术欣赏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作品的艺术形式、技巧方面。如果把不同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用文学语言来描述常常不易说清楚,但如果把这些作品摆放在一起,形成对比,进行比较,很快就会区分开来。因此我们在美术欣赏中切忌孤立的对待每一件作品,而是要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看,进行各种和多方发面的比较。如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吸引、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进行作品比较的范围很广。只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就能更好地发挥这一学科的教学优势。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第13篇: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

培养音、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一直是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取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施之于全面的教育,包括艺术教育。美术欣赏课作为必修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采用直观感受和理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美术作品作分析和评价,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知识修养为目的。

要完成上述目标,就要上好美术课。漫漫历史长河不同种类不同形式不同技法不同内涵的美术作品数不胜数,我们不可能一一帮学生去解读里面的的密码,所以就要教会学生解读技法。

在美术欣赏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便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面的扩大。例如学习民间美术课程时,通过提问学生引以为傲的‘高密三绝’引入正题提取出知识点并加以拓展。从形式上除这三种外还有风筝,刺绣,民间家具等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存在,具体到小知识点时:年画的几大产地及各自的不同特点等等。

学生都欣赏《蒙娜丽莎》的美,问他们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就无从谈起了。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讲解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在美术及冲破漫长的中世纪的形式枷锁而出现的明暗关系法和主人公神秘的笑容和神秘的背景,加以一一说明以及学生的个人体会。讲解抽象绘画时加以音乐旋律,体会这种狂热和冷静。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教学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

认识美、懂得美,应该创造美的前提!很好的阐述了美术鉴赏课的意义和重要性,希望见到更深入分析的相关文章。文章言之有理啊~~~~让我佩服支持。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知识修养支持,上好美术欣赏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相信我们的美术欣赏课会越来越精彩!高中开设欣赏课很有必要,支持鲁老师的观点支持,美术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鲁老师分析很透彻。让学生懂得去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

新的初中美术课改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会使学生们更受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活动范围,教师先得学会创造性的教!是的,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教学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我认为出多少顶级的画家不是美术教师所决定的,而提高整个社会至少是年轻一代的艺术修养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作用重大,上好美术欣赏课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体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追其个性。体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追其个性。上好美术欣赏课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知识修养为目的.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将学生由美育中的点引到所有学科,乃至生活各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初衷。

美术欣赏课是学生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的认识活动。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是十分丰富而广阔的,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照像机发明之前, 绘画的一大功能便有存形记事性 。晋朝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绘画为人类记录下自远古以来的许多为文字记载或没有记载的各种人物, 事物, 景物,社会风情历史事件的可视形象。古代的美术作品不单是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认识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当我们们的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课观赏中外美术作品的同时也增长了各方面的知识。

例如欣赏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可以从中了解到五代南唐贵族官宦的豪华生活, 宴欢场面 ,歌妓演奏的情景等等 。欣赏唐,张萱,《捣练图》可以从画中了解到唐代妇女从事纺织劳动的捣丝 ,检修, 缝纫和熨烫时的情景。同时又可以从画中了解到唐朝妇女的风韵,欣赏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可以使学生了解宋朝社会的各个方面,欣赏美术作品除了从题材内容本身可以得到形象知识以外,还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当时社会和画家的精神内涵 。此外, 从雕塑,工艺品,各种建筑艺术中都可以帮助中学生增长对作品产生的时代的科学技术的了解,这些知识的增长往往是从书本上得不到的。书本文字知识也无法象美术作品这样直观形象, 美术作品展示在中学生眼前的是一个有趣而广阔的世界。随着一件件美术作品漫步历史,游历世界 ,体验着中外古今的社会风情和人的精神面貌无疑扩大着中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对世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第14篇:美术欣赏课教学反思

美术欣赏课教学反思

自开学以来,我一直努力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起初,虽然认真,但效果并不佳,比如:上一节欣赏课,整个教学过程大概就是这样:首先,让学生观察作品,包括内容、题材、色调等。其次,是老师在讲解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还有个人背景,最后,就是学生体会作品内涵。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且是满堂灌,既浪费老师时间又使学生疲惫烦躁,可以说,教学极为失败,到最后,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课后,我也反思了很多,总结了这么几点。

一、导课简单乏味,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教师讲课时间太长,学生自己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太少;

三、没有抓住典型示例来讲。分析了教学失败的原因以后,我开始尝试其他的方法,同时,我积极的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并且,多争取时间去听评课,尤其是那些有经验,优秀的教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我也通过了解调查学生。因为,我所面对的最终还是学生。现在,我会这样上一节欣赏课,首先,从导课开始,当今,多媒体技术早已应用于教学当中,它特有的直观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把以往的很多不足加以弥补,可谓让美术教学如虎添翼。效果可嘉。如:上《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导课时,可以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不同时代的画家表现劳动主题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交流,看完之后,再来看画面。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感兴趣的课题去思索,去学习,导课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其次,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的内容,有什么人物,都在做什么?什么样的表情?让学生自己分析,下来老师和学生共同结合视频分析作品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自己是主体位置,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情境,而是共同探讨。互动效果较好。最后,共同体会理解作品内涵,重现历史。同时,简单的了解作者的生平。这样,一节比较难上的欣赏课,就很轻松的搞定了,既不浪费时间,也不枯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而且, 上一节欣赏课,不一定非要把每一幅作品都欣赏了,我们教给学生这样的知识,不如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第15篇:黄梅戏欣赏课教案

黄梅戏欣赏课教案

授课年级:三年级 课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欣赏、模仿黄梅戏《女驸马》,初步了解黄梅戏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感受地方戏的特点,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3、感悟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 难点:较逼真地模仿《女驸马》的唱腔特点,以及黄梅曲调和地方语言咬字的准确表现。

教学过程:

一、感受黄梅戏:

导入新课:

1、老师表演一段戏曲,请同学猜一猜戏名及曲种。(多媒体音乐伴奏)

2、夫妻双双把家还 地方戏——黄梅调

二、了解黄梅戏

1、起源:

谈话: 师:“泱泱中华,5000年的漫长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仅就江淮地区的传统戏剧来说就有好多种。这其中,黄梅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你们对黄梅戏有多少了解呢?” ①、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有关黄梅戏的资料。(学生回答,教师了解学情。) ②、教师介绍黄梅戏: 黄梅戏因其唱腔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采用民间小调 “采茶调”而得名,后来又吸收京剧、徽剧的音乐,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并用安庆地区的方言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课件显示关键词): 黄梅戏 采茶调 黄梅县(湖北) 安庆

③了解戏曲的名家名角――严凤英

a、黄梅戏的广泛流传,离不开那些为了黄梅事业贡献自己生命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们。(看断片介绍)

b、简介严凤英,原名严鸿六,出身贫苦,15岁学戏,演旦角,后来又向老艺人丁老六学习,并不断吸取昆曲、京剧、话剧的表演艺术,大大丰富了起源于茶歌的黄梅戏的音乐和表演。严鸿六在演出《菜刀记》中的柳风英时一举获得成功,于是由师兄作主,改名为严凤英。解放后严凤英又师从北昆演员白云生,学习北昆的表演和唱法,用以丰富黄梅戏,被成为“黄梅戏中的梅兰芳”。

C、欣赏《女驸马》片断(课件)

a、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艺术家出场,先猜猜她要表演的是哪个唱段里的扮相?仔细的聆听这位黄梅艺术大师的精彩唱段。 小组讨论:听了她的唱段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b、戏迷都是怎么样听戏的啊,你们也来当回小戏迷,摇头晃脑、指手画脚的来听一听,

细细品味一下它的曲调、唱词和唱腔。(课件介绍花腔调)咱们也来评评戏。

她的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味浓郁,吸收京剧、越剧、等唱腔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誉为“严派”,广为流传,并被后人作为“精品”唱,她是公认的黄梅戏的一代宗师。我们知道,梅兰芳是京剧一代宗师,严凤音就被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旋律线条上下起伏,使曲调听起来特别婉转,特别动听。曲调活泼、华彩却又纯朴,花腔调。

三、唱段模仿:

师:刚才在欣赏《女驸马》选段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也跟着唱了起来,你们想不想也来上一段?想学好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知道学戏首先要做到什么吗?

生:咬字要清楚 生:要声情并茂 ……

(一)、学唱黄梅戏选段《女驸马》片段(课件显示歌词)跟唱感受、自我评价。

师:你们觉得唱的像不像黄梅戏?学习一休哥动脑筋想一想,和你们刚才说的要求还有那些差距?

生:声音应该更甜美一点 生:应该把安庆话唱出来… … 跟琴重点练习:我也曾 赴过 琼 林宴我也曾 打马 御 街 前

四、延伸拓展:

 欣赏慕容晓晓《黄梅戏》  大家还知道有哪些黄梅戏曲吗? 梁祝

孔雀东南飞 孟姜女 天仙配

第16篇:书法欣赏课教案

书法欣赏课-----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

万寿中学

陆林

首先, 写行书一定要有比较好的正书基础, 熟悉笔性, 当你对结构、笔画、空白、造型都可以很好的掌握之后就有了条件了。 练行书时, 首先是临帖: 不要写, 先看, 把一个字看透,就从上面说的那几个方面看, 看好了, 就丢开字帖, 一气合成。 注意: 这里就关系的写行书最重要的东西了 ,就是 连贯的气运, 每个笔画一定要靠气运联系在一起 ,一个字才能很好的成为一个整体, 不要停, 不要填, 还有就是笔触一定要”跳起来” 行书字才显的活 ;不然回很死板, 可以从两个对称的点开始练, 用弹跳的笔触练, 找到感觉后开始写。

另外,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空白(重中之重) 气运

这两点做好了, 其他的东西比如如何造型、笔画的连接、都是比较灵活的, 可以自己设计, 单但毕竟写出来的一定还是字啊 !不过练习时可以当作画来’画” 主要是练习笔画之间的关系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王羲之练字的励志故事

王羲之从7岁开始,成天起早贪黑地练字。11岁那年,他想去父亲的房间找点字帖继续练字,发现父亲的枕边有几本书,于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是本叫《笔论》的书,内容是教人写字时如何运笔。王羲之一翻开书,就忍不住开始记录那些执笔运笔的技巧,他读得爱不释手,不知不觉把书带出了父亲的房间来读。他按照《笔论》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入迷了。过了一段时间,他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的比较,确实有些变化。

一天,王羲之在读《笔论》时被父亲发现了。父亲王旷看见儿子读得入迷的书竟是自己珍藏的《笔论》,很诧异地问道:“你能读懂这样高深的书吗?”王羲之答道:“书非读不能懂,孩儿虽然一知半解,但还是能受到教育的。”父亲听后把《笔论》送给了王羲之,得到书后的他练得更加勤奋,更加认真,更加投入。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竟然连头都没有抬起来看一下,专心致志地边看字帖边练字。书童最后不得不去请他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时,只见羲之手里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笑着说:“羲之,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再如: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正是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练字,王羲之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第17篇:京剧欣赏课教案

京剧欣赏课教案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张 伟

教学目的:

1、了解京剧方面的基础知识

2、通过欣赏,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并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京剧的基础知识和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一夜》并提问;

1、你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谈谈你对京剧的认识。(油彩、脸谱、北京话、生旦净丑)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1、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2、唱腔:

播放京剧《玉堂春》及《 美案》片段,让学生比较两个唱段唱腔的不同之处。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二黄的特点:“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西皮的特点: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两者最典型的特点:西皮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

1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出《玉堂春》唱腔属于二黄,而《美案》唱腔则属于西皮。

3、伴奏:

课件显示文武场所用各种民族乐器的图片,并对主要乐器加于分析。

4、表演形式: a、唱(略)

b、念:呈现一段对白,让学生来念。然后再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并模仿。 c、做:先让学生做现实中喂鸡的动作,然后观看京剧中喂鸡的场面,感受一下与现实生活中的区别。

d、打:观看一段视频,感受京剧演员扎实的武打功底给同学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5、人物行当:结合图片讲述各个行当的形象特点

生: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因为老生都挂胡子。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就是真声)。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小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

旦:花旦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青衣服装上一般穿长衫,扮演的一般都是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重要的行当,是多知多能的,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武旦\"和\"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等。

净: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等;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

丑:\"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狱卒、酒保等。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

三、总结。

四、欣赏现代京剧《唱脸谱》并试着跟唱。(下课)

第18篇:欣赏课《京调》教案

《京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民乐合奏《京调》,初步了解京剧音乐韵味与特色,认识京剧伴奏的几件主要乐器。

2、利用图片和影响资料,使学生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工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3、结合课前学生搜集和了解的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的国萃——京剧;认识并了解京剧中的几个行当、演奏乐器以及脸谱。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2、参与体验: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体验京剧的魅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根据京剧曲牌改编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京调》。(课件出示课题。)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听赏民乐合奏《京调》,初步了解京剧音乐韵味与特色,认识京剧伴奏的几件主要乐器。

2、结合图片和影响资料,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工夫”, 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3、结合课前搜集和了解的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听赏民乐合奏《京调》:

(一)课件出示听赏。 要求:

1、你从什么地方能感受到京剧音乐的韵味?

2、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二)课件播放民乐合奏《京调》,学生听赏。

(三)听赏交流。

1、师:你从什么地方能感受到京剧的韵味?

2、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生自由说。) 师小结:京剧是以皮黄为主的全国性戏剧曲种之一,约有近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我们刚才欣赏的乐曲《京调》是作曲家顾冠仁根据京剧曲牌西皮原板和流水板唱腔改编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一开始就能品出京剧《苏三起解》中的著名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的味道,欢快、明了、京味十足。大家想不想听听这段著名的唱段。(课件播放京剧《苏三起解》的唱段。)

2、走进京剧,了解京剧。

师:我们刚才欣赏的这段京剧片段,其实就是平时所说的京剧的“四大工夫”之一——唱。那么谁还知道其它的三大功夫?(学生试说,随机介绍京剧中的“四大工夫”) ①师:京剧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分别指: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课件播放戏剧片段,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四大功夫。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京剧的四大功夫,你们能说说你们所知道的吗? ②了解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不仅表演形式多样,还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行”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利,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

“旦行”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性格较活泼的叫花旦。 “净行”是指:“大花脸”,就是画脸谱的角色。

“丑行”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像画面上这位《水浒传》中的时迁一样。 ③看脸谱、说脸谱、唱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

师: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性的道具。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和丑角脸谱两大类。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骜不驯;

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 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 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

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师:我这儿还有一首专门唱脸谱的歌,咱们来听听。(教师带学生跟唱,并表演。)课件播放《说唱脸谱》。

师:在外国人眼中被称为“北京歌剧”的国粹,我们知道了它展现于台前的四大功夫、四大行当,色彩斑斓的脸谱艺术,今天老师还想让你们认识一下京剧表演中不可缺少的演奏乐器,认识一下这些幕后英雄。

④、听赏京剧乐队演奏,认识京剧主要演奏乐器。(课件出示观赏要求,并播放京剧乐队演奏片段。)

四、结合目标,当堂检测: 回到学习目标,检测本堂所学知识。

五、再赏《京调》结束本课:

(课件播放女子国乐坊演奏的《京调》。)

师:《京调》带我们走进了京剧,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段《京调》,再次感受它富有时代气息的韵味。

第19篇:音乐欣赏课教案

音乐欣赏课教案

欣赏内容:卡门序曲 年级:九年级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重点:聆听与感受音乐,运用曲式图听辨《卡门序曲》,正确认识每个主题的发展变化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断。 教学难点:体会音乐情感

教具:录音机、音响设备

教学方法:以聆听感受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卡门序曲》的欣赏教学,使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从作品的结构深入认识音乐作品。

二、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序曲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三、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了解音乐要素对作品的音乐情绪和内容所起的作用

四、欣赏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直观性地了解──歌剧,定义: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剧《卡门》

1、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选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由于它带有进行曲特点,故又称《斗牛士进行曲》。它是埃斯卡米罗所歌唱的咏叹调,广为传唱。《卡门》是世界著名歌剧之一,在这部歌剧中最具代表性及流传最广的器乐作品就是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又称《卡门前奏曲》,经常被一些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曲目来演奏。而在歌剧中作品并没有结束。

2、《卡门》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1800年左右,出身于农家的下级军官唐·霍赛,在吉普赛烟草女工卡门的诱惑下,堕入情网,成了走私贩。过了些时候,卡门对唐·霍赛冷淡起来,她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罗。霍赛的妒忌,使卡门烦恼。他干涉她爱情上的自由,她被这种干涉所激怒,于是与他绝交了。后来,在一次 1 群众对埃斯卡米罗斗牛获胜的欢呼声中,霍赛刺杀了卡门。

3、作者介绍:比才,法国作曲家,于1838年生于巴黎,19岁时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7年获罗马大奖并到意大利进修三年,1861年回巴黎从事作曲,1857年6月3日逝世。他的代表作有歌剧《卡门》《采珍珠者》等,还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等。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主义得到深化,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二、欣赏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

A段欣赏

1、通过聆听乐曲,来感受旋律的节奏和力度。

2、出示谱例向学生讲解顿音并熟悉这条旋律的节奏型。

3、第二次聆听,通过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一个场面?热闹、欢腾的场面

4、引导学会模仿军叉演奏,随着音乐一起用军杈演奏来加入这个热闹的场面(播放音乐)

B段欣赏

1、聆听B段主题,对比与A主题音乐情绪是否存在变化吗。

2、出示谱例,看到顿音和圆滑线的同时出现。利用钢琴的弹奏让学生感受两者的区别。

3、学生用“啦”来感受旋律的形象。

4、问题:这条旋律符合人群中的哪类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用三角铁,用铃鼓来表现。

C段欣赏

1、聆听C段主题,同样的旋律出现了2次 ?这两次的音乐所体现的情绪有对比吗?为什么?

2、第二次聆听,感受演奏形式的不同?

总结:弦乐表现的流畅帅气,管乐表现的威武、雄壮。

3、第三次聆听跟着老师用不同的手势来表现音乐

4、这条旋律来自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歌剧中的这首作品。

5、再次用手势来感受这条旋律的形象。

2 完整欣赏,听完后说说各段主题出现的顺序,感受、体验、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课后学习:同学们如果想欣赏到更多歌剧《卡门》,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作品。

第20篇:影视欣赏课 (教案)

影视欣赏课 (教案) 【影视欣赏内容】

儿童经典影视片《三毛流浪记》

【欣赏目的要求】

1、了解故事背景,明确故事主题,欣赏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三毛流浪记》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理解在极度凄苦无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三毛的故事激起了一切善良人们的共鸣。 【课时安排】 2个课时欣赏 【欣赏前准备】

1、可以建议学生平日多观看一些儿童片,经典影视片,陶冶性情。

2、课堂要求:欣赏时要做到:肃静,不许嬉笑;相关资料要做好记录;不许睡觉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剧情介绍

(根据张乐平连续漫画改编)

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乾爷叔教他的坏事。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脱下华丽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儿队伍中来。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

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教学后记】

1、其代表作《三毛流浪记》无情地鞭挞了旧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三毛的故事激起了一切善良人们的共鸣。张乐平和他的三毛活在几代中国人的心里。张乐平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爷爷”。在观看了本片后,学生深有感触。

2、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

3、鼓励学生多接触经典影视片,丰富情感,陶冶道德情操非常重要,今后应该经常关注并引导学生。

《美术欣赏课教案模板.doc》
美术欣赏课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