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吃西瓜教案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猴吃西瓜

《猴吃西瓜》

群众:小猴快起床了,太阳晒屁股了~真是一个大懒猴,大懒猴~ 小懒猴:今天又该我巡山了,总是打扰我的好觉,讨厌~ 小懒猴:诶~我发现了一个宝贝,快来帮我拿宝贝啦 群众:这是什么宝贝呀?

小猴A:我知道,我知道,我见过天上的飞碟,这一定是个大飞碟

小猴B:什么大飞碟呀,这明明是大苹果

小猴C:什么大苹果呀,你们说的都不对,这明明是个恐龙蛋嘛~ 小猴D:什么恐龙蛋,这就是个大西瓜嘛 小猴E:这不是大西瓜,这是一个大甜瓜

你们说的都不对,这就是一个大炸弹~小心他爆炸,嘣~~哈哈哈哈,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

猴子大家:那咱们谁把这个宝贝献给猴王呢? 我给你们出个主意,抢呗!

猴王:吵什么呀?是谁在打扰我的好觉? 群众:猴王也睡懒觉哇?

猴王:是谁在打扰我的好觉,是不是活的不耐烦了? 小猴Q:报告,猴王,他们发现了一个宝贝? 猴王:这是什么宝贝呀? 一起抢着说:就是宝贝,宝贝,宝贝 猴王:究竟是什么呀?

A报告猴王有人说是一个大飞碟, B报告猴王我听说他是一个大苹果 C报告猴王有人说他是恐龙蛋

猴王:照本王看,这是一个大西瓜嘛~至于,这个西瓜的吃法,我当然,当然是知道的~今天我要看看你们的智慧,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正确吃法,要是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份儿。嘿嘿,要是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小毛猴:大王,我是小毛猴,我知道,这个西瓜,是吃瓤的! 群众:西瓜吃瓤,西瓜吃瓤!

短尾巴猴:大王,我是短尾巴猴,去年去奶奶家吃过甜瓜,甜瓜是吃皮 ,甜瓜是瓜,西瓜也是瓜,当然应该吃皮了! 群众:西瓜吃皮,西瓜吃皮 西瓜吃瓤

猴王:吵死了,我看大家都有意见!你们去请活了100岁的老猴过来,让他评评理! 小猴:大王老猴来啦!

老猴:咳咳咳~,这个~吃西瓜嘛~就是吃皮的~~,我从小就吃西瓜,而且一直吃西瓜皮,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活到100岁,就是因为吃了西瓜皮的缘故 群众:西瓜吃皮,西瓜吃皮,西瓜吃皮

猴王:对,大家说得都对,吃西瓜就是吃皮的,就小毛猴崽子,不懂装懂,明明不知道还不去问别人,吃西瓜吃瓤,那就让他一个人吃瓤。 咱们大家都吃西瓜皮!来人,把小毛猴押下去罚他吃瓤,你们把西瓜抬下去,切了 猴王:大家准备吃西瓜皮~ 小猴子:诶~我说老兄,这个西瓜皮可不是滋味啊~ 小猴子:去,你懂什么,我从小就吃西瓜,西瓜嘛儿~~~

~就这味

推荐第2篇:猴吃西瓜

语言活动课《猴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并理解寓言故事,有感情的朗诵寓言

2、通过不同猴子对于西瓜到底吃瓤还是皮的争论,结合猴子身份年龄来想象猴子的口气是什么样子,并分析动作,进行表演。

3、通过表演进行交流,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熟读并短时间记住寓言的内容,想象不同身份的猴子说话的表情动作

2、能够结合寓言进行表演故事,尤其对于猴子语气把握。【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在你们的印象中猴子都吃什么东西?(小朋友们回答)

师:一天,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但是,猴王没吃过这个东西,于是,它召集了其他的猴子,想从侧面来了解这西瓜到底怎么吃,可笑的事情发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故事《猴子吃西瓜》。

二、范读文章 猴子吃西瓜

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于是,把所有的猴都招集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至于这西瓜的吃法嘛,我当然„„当然是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大伙的智慧,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如果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块。如果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小毛猴眨巴眨巴眼睛,挠了挠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 “不对!小毛猴说得不对!我小的时候吃过甜瓜,吃甜瓜就是吃皮。我想,这甜瓜也是瓜,西瓜也是瓜,吃西瓜嘛,当然也是吃皮咯。” 这时候,大伙争执起来,:“吃西瓜吃皮!:“吃西瓜吃瓤!”可争了半天,也没争出个结果,于是都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一个老猴的身上„„ 这老猴认为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他打扫了一下嗓子说:“这吃西瓜嘛,当然„„当然是吃皮咯。我从小就爱吃西瓜,而且„„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就是因为吃了西瓜皮的缘故„„” 猴王认为找到了正确答案,开言道:“对!大伙说得对!吃西瓜是吃皮。哼!就小毛猴崽子说吃瓤,那就让他一个人吃吧!咱们大伙,都吃西瓜皮!” 西瓜一刀两半,小毛猴吃瓤。大伙,是共分西瓜皮„„ 一个小猴子觉得不是味儿,悄悄地问旁边一个猴子:“哎,我说,这东西怎么不好吃呀?”

“那,那是你吃不惯。我过去常吃西瓜,西瓜呀,就是这个味儿。”

三、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师:听过老师做了范读后,我想问问小朋友,这个故事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呢?都有谁?(猴王、小毛猴、老猴子、大伙)

师:要读好这个故事,首先就要分析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接下来,我们从故事中一个一个的分析。

四、分析角色性格特点

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于是,把所有的猴都招集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至于这西瓜的吃法嘛,我当然„„当然是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大伙的智慧,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如果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块。如果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师:小朋友们,猴王为什么要这样问问题呢?猴王作为猴群的领袖,连它自己都不知道西瓜怎么吃,但是又不想让其他猴子知道,小朋友们想下,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说?

小毛猴眨巴眨巴眼睛,挠了挠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 师:通过这段文字,小朋友们在心里想想这小猴子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猴子A:“不对!小毛猴说得不对!我小的时候吃过甜瓜,吃甜瓜就是吃皮。我想,这甜瓜也是瓜,西瓜也是瓜,吃西瓜嘛,当然也是吃皮咯。”

师:这段文字是其他猴子反驳小毛猴的话,应该使用争抢说话并带有否定语气的语言状态。(范读后找小朋友读)

这时候,大伙争执起来:“吃西瓜吃皮!:“吃西瓜吃瓤!”可争了半天,也没争出个结果,于是都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一个老猴的身上„„ 这老猴认为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他打扫了一下嗓子说:“这吃西瓜嘛,当然„„当然是吃皮咯。我从小就爱吃西瓜,而且„„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就是因为吃了西瓜皮的缘故„„” 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想想,老年人说话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状态?而这个老猴又是猴群中比较有地位的,现在大家想想,老猴子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猴王认为找到了正确答案,开言道:“对!大伙说得对!吃西瓜是吃皮。哼!就小毛猴崽子说吃瓤,那就让他一个人吃吧!咱们大伙,都吃西瓜皮!”

师:当猴王觉得找到正确答案的时候,拿出了作为猴王的威风之气,这个时候猴王的语气有变化了,应带有自信,威严,还带有讽刺的口气。讽刺的口气针对谁?(范读后找小朋友读)

西瓜一刀两半,小毛猴吃瓤。大伙,是共分西瓜皮„„ 一个小猴子觉得不是味儿,悄悄地问旁边一个猴子:(猴子A)“哎,我说,这东西怎么不好吃呀?”

师:这个小猴子对西瓜吃皮产生了怀疑,怀疑的语气是什么样子的?

(猴子B)“那,那是你吃不惯。我过去常吃西瓜,西瓜呀,就是这个味儿。” 师:最后一句话是整个故事的重点,讽刺的味道更重,尤其这句“就是这个味”,听老师在读一下。(范读后找小朋友读)

五、学生熟读故事,解决生僻字。

师:分析完这篇故事后,请小朋友在下面熟读这篇故事,不会的字请举手问老师。

六、分角色朗读(旁白,猴王,小毛猴,老猴子,猴子A,猴子B,猴子C)

七、表演环节。

八、对故事内容所揭示的道理进行总结

师:通过这个故事,哪位小朋友能谈谈从这个故事中学会的哪些道理?(这篇寓言说明了1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就会犯错.2听取别人意见时,要多思考3如果猴王自己试过两种味道,就不会犯错.因此要自己勇于尝试)

推荐第3篇:猴吃西瓜

猴吃西瓜

一、舞蹈《大王叫我来巡山》

二、表演

背景: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王啊,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忽然,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于是,把所有的猴都招集来了。

小猴分三堆玩手拍手,大猴跑跳,猴王抓耳挠腮,跑到大西瓜后。 猴王大喊:“开会啦!开会啦!开会啦!“

众猴分两边挠腮:“开什么会?开什么会?开什么会?” 猴王用手故作咳嗽:“嗯!嗯!”

众猴跪地拜猴王:“拜见猴王,拜见猴王,拜见猴王。”

猴王清了清嗓子(加动作):“小的们,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露出惊喜样)

众猴左右望望(语速快,惊喜):“大西瓜,大西瓜,大西瓜。” 猴王挠挠头,跳到舞台中间:“可是,这个西瓜到底该怎么吃?(跳到小猴一边问:)你知道吗?(小猴们纷纷摇手),(跳到大猴们一边问:)你知道吗?(大猴们纷纷摇手),(跳到舞台中间,指向观众问:)你知道吗?”

猴王大笑:“哈哈哈,我可是知道的!(转身指向猴子们)下面,我就来考考你们这群小猴子,要是答对了,(面向观众,兴奋跳起)我就奖他一块大西瓜!”

众猴半蹲站起,开心地对着猴王作揖:“嘻嘻嘻,好!好!”(渐渐蹲下)

猴王板着脸:“要是答错了,我就打他的猴屁股!”(边说边做打人动作并跳着转一圈)

众猴站起,紧张,捂着屁股转圈:“啊……打屁股。”(全蹲下,小猴围成一圈商议,大猴们指指点点,猴王转到西瓜后,偷听)

小猴们起挠了挠腮(加动作):“猴王猴王,我知道,吃西瓜嘛要吃里面红红的瓤,西瓜瓤红红的甜甜的,好吃极啦。”(猴王做出贪吃状,大猴做偷听的动作)

大猴起:“不对不对不对!吃西瓜嘛,要吃外面绿绿的皮,西瓜皮香香的,脆脆的,好吃极啦!” 小猴起,手叉腰:“西瓜瓤!” 大猴摆手:“西瓜皮。”

两帮猴对峙,猴王左右跳动,挠头,拿不定注意。

猴王从中间把众猴分开,指责:“停停停!你们这群小猴子,好好说话!(分别指着走到两帮猴面前,众猴纷纷摇手)这个阿!那个阿!(双手挠头,痛苦)哎呀哎呀哎呀!(跳到西瓜处)这个西瓜到底该怎么吃啊?”(围西瓜转圈,着急)

小猴起(和猴王一起加动作表演):“猴王猴王,你听我说,大西瓜甜又甜,吃的肚子滚滚圆,西瓜皮呀硬邦邦,西瓜瓤软绵绵,你们天天啃树皮,(指责大猴)根本不知什么叫甜!”

大猴起,不服气(加动作表演):“哼!你甜!你甜!猴王猴王,你别着急,听听我们来发言,(两两抱团走来走去)我向西探过天山险,我向东去过大海边,我见过的东西千千万,我吃过的东西万万千。西瓜瓤啊黏又黏,吃到嘴里特别咸,又香又脆的西瓜皮,吃完就变老神仙。(指责小猴子们)你们这群小孩子,根本没见过大世面!” 猴王搔首弄姿:“这个这个…..啊,那个那个……是吧,这样,我们来听听老猴子的说法。”

老猴认为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他捋了捋胡子,打扫了一下嗓子开始自吹(一大猴扶着,猴王、一小猴围着):“咳咳咳,我从小就吃西瓜皮,吃得多才力气大,看我身体多强壮阿!咳咳,我还能再活一百八,咳咳。”

众猴起,争执起来。 大猴:“西瓜皮。”

小猴:“西瓜瓤。”(三次,声调渐高) 大猴:“西瓜皮。” 小猴:“西瓜瓤。” 大猴:“西瓜……皮。” 小猴:“西瓜……瓤。” 猴王围着西瓜转,挠头思考

大猴围着外圈转:“西瓜皮啊西瓜皮,西瓜皮啊西瓜皮。” 小猴围成一团:“西瓜瓤啊西瓜瓤,西瓜瓤啊西瓜瓤。”

大猴欢呼起来:“西瓜皮啊西瓜皮,西瓜皮啊西瓜皮,西瓜皮啊西瓜皮,西瓜皮啊西瓜皮。”(转回舞台右边)(众猴蹲下)

猴王边说边走到舞台中间:“安静安静安静!你们这群没见过世面的小猴子,吃个西瓜都不知道怎么吃,(面向观众)以后还在猴群里怎么混那?这……(众猴用放在耳朵处,作出认真倾听状)吃西瓜嘛,当然是吃……吃……西瓜皮拉。”

大猴起,欢呼(快):“西瓜皮呀西瓜皮,西瓜皮呀西瓜皮。” 猴王走到大西瓜处:“既然你们这群小猴子要吃西瓜瓤,那就把西瓜瓤全给你们,大家跟我一起去吃西瓜皮咯!”

大猴、猴王搬西瓜皮并欢呼:“西瓜皮呀西瓜皮,西瓜皮呀西瓜皮,哈哈哈哈哈哈。”

小猴们蹲下聚一起:“什么呀什么呀,真是的真是的。”

有个猴吃了两口,就捅了捅旁边的说:“哎,我说这可不是滋味啊!” 老猴子捋捋胡子:“咳,老弟,我常吃西瓜,西瓜嘛,就是这味。。。。。” 猴王皱着眉头:“对,对,对。”

小猴们吃的开心极了:“真是太甜了,真是太美味了!”

众侯向小猴们投去羡慕的目光:“哎,不懂装懂,真是害了自己!” 旁白总结(走到舞台中间):“甜甜的瓜瓤,硬硬的瓜皮。不懂要装懂,偏吃西瓜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别装懂,少吃西瓜皮。”(所有猴收拾好站成一排) 谢幕,集体鞠躬。

推荐第4篇:猴吃西瓜寓言故事

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忽然,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于是,把所有的猴都招集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至于这西瓜的吃法嘛,我当然„„当然是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大伙的智慧,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如果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块。如果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是谁也没有吃过西瓜。 小毛猴眨巴眨巴眼睛,挠了挠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不对!小毛猴说得不对!”秃尾巴猴跳了起来:“我小的时候跟我妈去姥姥家,吃过甜瓜,吃甜瓜就是吃皮。我想,这甜瓜也是瓜,西瓜也是瓜,吃西瓜嘛,当然也是吃皮咯。” 这时候,大伙争执起来,有的说:“吃西瓜吃皮!”有的说:“吃西瓜吃瓤!” 可争了半天,也没争出个结果,于是都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一个老猴的身上„„ 这老猴认为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他捋了捋胡子,打扫了一下嗓子说:“这 吃西瓜嘛,当然„„当然是吃皮咯。我从小就爱吃西瓜,而且„„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就是因为吃了这西瓜皮的缘故„„” 大伙都欢呼起来:“对!吃西瓜吃皮!”“吃西瓜吃皮!”„„ 猴王认为找到了正确答案,他站起身来,上前一步,开言道:“对!大伙 说得对!吃西瓜是吃皮。哼!就小毛猴崽子一个人说吃西瓜吃瓤,那就让他一个人吃吧!咱们大伙,都吃西瓜皮!” 西瓜一刀两半,小毛猴吃瓤。大伙,是共分西瓜皮„„ 有个猴吃了两口,就捅了捅旁边的说:“哎,我说这可不是滋味啊!”“咳,老弟,我常吃西瓜,西瓜嘛,就是这味。。。。。”

推荐第5篇:猴吃西瓜 寓言

猴吃西瓜

猴王找到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啊,是从来没有吃过西瓜的。忽然,它想出一条妙计,于是就把所有的猴都召集起来了,对大家说:“今天我找到一个大西瓜,这个西瓜的吃法嘛,我是全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你们的智慧,看你们谁能说出西瓜的吃法,要是说对了,我可以多赏它一份,要是说错了,我可是要惩罚它!”

小毛猴一听,挠了挠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猴王刚想同意。

“不对,我不同意小毛猴的意见。”一个短尾巴猴说 “我清清楚楚的记得,我和爸爸到我姑妈家的时候,吃过甜瓜,吃甜瓜是吃皮。我想西瓜是瓜,甜瓜也是瓜,当然是该吃皮儿了。”

大家一听,有道理,可到底谁对呢?于是都不由得把目光集中在一个老猴儿身上。老猴儿一看,觉得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就打扫一下嗓子说道:“说西瓜嘛,当然是吃皮儿了。我从小就吃西瓜,而且一直是吃皮儿,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也正是由于吃了西瓜皮儿的缘故。”

有些猴儿早就等急了,一听老猴儿也这么说,就跟着嚷起来,“对,吃西瓜吃皮儿”。

猴王一看,认为已经找到了正确答案,就向前跨了一步,开言道:“对!大家说的都对,吃西瓜是吃皮儿!哼!就小毛猴儿崽子说吃西瓜是吃瓤,那就叫他一个人吃瓤!咱们大家都吃西瓜皮儿!”

于是西瓜一刀两断,小毛猴儿吃瓤儿,大家伙共分西瓜皮!

有个猴儿吃了两口,就捅了捅旁边的说:“哎!我说这可不是滋味儿啊!”

“咳!老弟,我常吃西瓜,西瓜嘛,就这味儿„„”

推荐第6篇:小猴吃西瓜

小猴吃西瓜

小猴跑到西瓜地里,他第一次见识西瓜,感到很有趣,摘下一个西瓜就要吃。

旁边一只小牛见他把滚圆的西瓜往嘴边送,就对他说:“你大概不会吃西瓜吧?我来教你„„”

小猴很不耐烦地打断小牛的话说:“不用你教!不用你教!”说看他一口咬下一块西瓜皮,嚼嚼没味道,生气地把咬破的西瓜往地上一扔说:“不好吃!不好吃!”

小牛告诉他:“谁让你吃皮呢?吃西瓜,应该吃里头的瓤啊!” 1.选字填空

①园、圆:滚(

花(

)月 ②友、有:朋(

)时

)爱

2.吃西瓜应该吃________,而小猴吃的是________,所以小猴说西瓜________。 3.小猴明明不知道________,又不听小牛的________,所以他错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你在(

)里打“√”。 A.吃西瓜不能吃皮,要吃里头的瓤。(

B.应该听从别人的劝告,不要自以为什么都懂。(

) C.小猴不会吃西瓜。(

1.花园,圆月 朋友,有时 2.瓤 皮 不好吃 3.怎么吃西瓜

蚂蚁吃青虫真有趣!一天傍晚,我看见一群蚂蚁拖来一条青虫,到了洞口拖也拖不进去。它们不咬青虫的皮,却专咬青虫的嘴,有的蚂蚁还从青虫的嘴里钻进去。第二天,早晨,我发现蚂蚁洞口的大青虫只剩下一张皮了。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一”的读法,标上声调。

一天

一道

一张

一看

一定

一同

2.“我”两次看蚂蚁吃青虫,第一次时间是________,第二次时间是________。

3.蚂蚁是怎样吃青虫的?

首先: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最后吃掉了青虫的肉。

4.为什么第二天早晨,大青虫只剩下一张皮了?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例子造句。

蚂蚁吃青虫真有趣!

________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坡上长着青青的小草。草丛里开着各种颜色的野花。我在山坡上慢慢的走着。几只小虫看见我来了,吓得逃走了。只有蝴蝶不怕人,在我身边飞来飞去。在山坡上走走多有趣啊!

1.这段话共有(

)句话。

2.我看见山坡上有(

),有(

),有(

),还有(

)。

3.我喜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第7篇:吃西瓜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了分数表示由多个个体组成的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在对分数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很容易掌握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是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归纳出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涂、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四、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关键:突破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卡片若干张、水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熊妈妈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 师:大熊和小熊是一对好兄弟,他俩既活泼又可爱,又乖巧懂事,经常帮妈妈做事情,一天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打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熊妈妈说:“孩子们歇会儿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我们一起来看看切西瓜的过程吧,如果把这个圆看成一个西瓜,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兄弟俩高兴的吃了起来,不一会,小熊就吃了其中的2块,大熊吃了其中3块,那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课件展示】一个西瓜被平均分成了8块,小熊吃了两块,从圆中分出两块西瓜到小熊的头像,再分出三块西瓜到大熊的头像上。 师:那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1/8) 师:那2/8里面有几个1/8呢?(2个)

师: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分数的?

(2/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就用2/8来表示) (3/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三份,就用3/8来表示) 师:这节课咱们就先来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吃西瓜

二、探究学习

(一)解决问题一:

师:先来看看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PPT展示)你会列算式吗?(2/8+3/8,板书)

师:请你观察这两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加数的分母都是8) 师:对,我们就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板书)今天咱们就先来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师:那你能试着说说这个算式等于多少吗? 生:```````````````````` 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师:我们数数看。

师:那你数的这一份是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生:1/8 师:那两块呢? 生:2个1/8 师:我们再数数看一共有几个1/8呢? 生:5个1/8 师:那用一句话来描述计算的过程,那就是:2个1/8加3个1/8就是5个1/8就是5/8。

师:真好,同桌再说说5个1/8是怎么来的?

师:全班一起来说说(课件边展示请学生边叙述过程) 师: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才的过程(电脑演示)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小熊吃的2个1/8,3份是大熊吃的3个1/8,合起来就是5个1/8,也就是5/8) 师: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做答(板书)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生:(6/7)

师:说说为什么6/7等于呢?(2个1/7加4个1/7等于6个1/7)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就不信考不到你们,请你口答1/9+5/9等于?2/4+1/4(学生口答)

师:这么能干啊?你们是怎么算的,怎么会这么快呢? (分母不变,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师:说的真好,那谁来归纳总结一下,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到底该怎么计算呢?(板书计算过程)

师:注意加号,等号,分数线要对齐,这样才好看。

师:归纳: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解决了吃西瓜的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心里怎么样?(美滋滋的,象吃西瓜一样甜)那我们解决下面的问题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二)解决问题二:

师:大熊比小熊多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为什么用减法呢?

师:那再请你观察这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也是同分母分数) 师:那我们今天还要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板书)

师:关于这个算式,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手中的另外一个圆片帮助你,想想3/8-2/8等于多少呢?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请一生板演,并说自己的想法。 【课件展示】

师: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大熊吃了3个/8,小熊吃了2块,表示2个/8,从3个1/8里去掉2个1/8,剩下的就是大熊比小熊多吃的这个西瓜的1/8 师:谁再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3个1/8减去2个1/8还剩1个1/8,就是1/8) 师:3/8-2/8你会算了,那4/7-2/7你会算吗?(生口答) 师:那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板书)

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道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做减法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减。那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该怎么计算呢?(全班说)

(三)解决问题三(1-几分之一的减法):

师:那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5/8,这时候小熊说了:我们不要吃了,也给妈妈留点啊?,小熊真是个孝顺的孩子,那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呢?(PPT)

师:你会列算式吗?同样,迅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组内说说你想法。

师:你是怎样列的算式? (8/8-5/8=3/8,板书) 师:8/8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这个西瓜。 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1-5/8)

师:那这个1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整体你也可以用“1”来表示。(划等号) 师:那8/8-5/8你会算吗? 板书结果3/8 师:我们再来看看整个思考的过程 【课件展示】

师: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8份,也可以用1来表示,从中去掉大熊和小熊一共吃的5/8,果然还剩下了这个西瓜的3/8 (1就是8个1/8,先把1划成8/8,8个1/8去掉5个1/8,还剩3个1/8就是3/8) 师:那如果这道题不是1-5/8而是1-4/7又是多少呢?

师:那为什么这里把1划成7/7而没有象刚才一样划成8/8或者是6/6呢?(师生交流)

师:那象这种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师:那么也就是说要把1划成跟减数分母相同的一个分子分母都一样的分数来计算。这样其实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其实如果孩子们计算熟练了,中间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三、课堂练习:

师:熊妈妈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开心,她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试一试同学们的实力,敢不敢接受挑战?

A.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口算题,看算式直接写得数,(打开书完成)

选其中一道题请学生说想法 注意:3/4-3/4(用图解释)

B.

师:这是一条线段图,认真观察,现在发生了什么?(PPT线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着又怎么样了?(闪现红色部分,红色部分是这段的3/10,闪现兰色部分,兰色部分是这段的4/10)

求的是什么?(闪现“?”,算一算一共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决,并口答。 师:接下来看下一个线段图, 师:那你会列算式吗? 8/9-2/9=6/9 C.

再来看一个线段图,请生解释。列算式解决

四、总结:

吃西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们却从中学会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看来只要我们善于细心观察生活,你会收获更多,会体验到更多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布置作业:

学习与评价p50页“课堂反馈

一、

二、三”题。

推荐第8篇:吃西瓜教案

《 吃 西 瓜 》 教 学 设 计

信义中心小学

陈妮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六册第60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孩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通过学习,让孩子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培养孩子分析、推理、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减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图形卡片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习题目:比较分数的大小。

2、学生口答比较结果,教师随机指正。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孩子们,你们吃过西瓜吗?喜欢吃西瓜的孩子向老师笑一笑。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和西瓜有关的故事,大家想听吗?好,请看主题图(出示主题图课件)

大熊和小熊是一对好兄弟,星期天的早晨,熊妈妈奖励他们一个西瓜,他们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大熊说:“我吃了3块”,小熊说:“我吃了2块”,孩子们,你们知道大熊和小熊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吗?”(3/

8、2/8)在这里2/

8、3/8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分数的?

2、根据情境图提问题

师:根据刚才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师让孩子畅所欲言并筛选问题,可能出现)

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咱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这三个问题。(板书:吃西瓜)

三、动脑动手,探索算理

1、解决问题一

师:先来看,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谁会列算式?能说说式子等于多少吗?(让孩子猜想,可能出现5/8或5/16) 动手验证

师:那么大熊和小熊究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方法证明给大家看?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图形纸片,同学们可以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涂一涂或者动脑想一想,总之,请你自己试着想办法证明2/8+3/8等于什么。完成的同学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咱们比一比哪桌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拿出你的学具,开始吧!

师:通过验证,你认为2/8+3/8等于几分之几,谁愿意拿着你的作品到前面来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用多种图形验证,指导多种折法。)

师:刚才,孩子们用多种方法验证了2/8+3/8=5/8,我们都是通过涂一涂、折一折,直接观察得出结论,对于这道题来说,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导学生理解2个1/8加3 个1/8等于5个1/8)

师:老师也用图形进行验证,想不想看?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块,其中2块是小熊吃的2个别1/8,3块是大能吃的3个1/8,合

起来就是5个1/8。就是5/8,同学们还想到用长方形、正方形进行验证,结论都是5/8。(引导学生列式,写出得数,强调书写格式。)

2、解决问题二

师:这个问题你能独立解决吗,请咱们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迅速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写完的孩子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请一个同学到台前板演,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想法,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大熊吃3 块占3/8,小熊吃2块占2/8,从3块中拿走2块,这1块就是大熊比小熊多吃的这个西瓜的1/8。

3、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下面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相加减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同分母分数,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4、解决问题三

师:大家知道,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2/8,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3/8,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这时小熊说,不要再吃了,我们应该留一些给妈妈吃 ,多懂事的小熊啊!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师:你会列算式吗?同样,请同学们把式了列在本了上,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同桌交流)

可能会出现1-5/8=或(8/8-5/8=)

师:这两个算式都对吗?为什么,你能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吗?(引导学生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让孩子汇报,结合演示教具,并板书。)

师;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意思,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1也是8/8,从中拿出5块也就是5/8,还剩下3块,占西瓜的3/8。

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师:熊妈妈看同学们学得这么好,也带来了一些题目想考验一下大家的实力,敢接受挑战吗!

1、课本61页第一题。先让学生说说线段图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5/8+( )= (

1—( )=(

)+(

)=1

)—(

)=0

五、小结

师:吃西瓜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我们却从中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发现了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双眼,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处处用于生活中。

《吃西瓜》教学反思

信义中心小学

陈妮

本课以“小熊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 ,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和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在教学中学生首先拿出圆形纸,先独立探索然后同桌互相讨论,寻求答案。然后教师课件演示,这时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仔细观察课件演示过程。最后老师耐心的引导学生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进一步让学生解释算理。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

在本课的教学中使我感受到只有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把握教材,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这样才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推荐第9篇:中班语言活动:《小猴吃西瓜》

中班语言活动:《小猴吃西瓜》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有表情的复述故事大意。

2、知道遇事要多动脑筋,不骄傲,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3、知道不同水果的不同吃法。活动准备:

1、小猴、小牛、小驴、喜鹊的头饰。

2、西瓜、香瓜、核桃梨等水果的图片。

3、《小猴吃瓜果》的六幅图片。

4、故事录音带。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种水果的图片

请幼儿回答出各种水果的名称、外形特征、颜色、重点指导幼儿说出各种水果的吃法。

二、欣赏故事

1、教师出示小猴的头饰: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小猴子”他也喜欢吃瓜果,我们来听一听小猴子是怎样来吃瓜果的。

2、教师播放故事录音,让幼儿欣赏《小猴吃瓜果》的故事。

3、教师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谁?”、“小猴子吃了那些瓜果?”、“小猴子是怎样吃瓜果的?”、“他为什么不听别人的劝告?”。

三、播放录音,熟悉故事。

1、教师播放《小猴吃瓜果》的故事,幼儿听故事

2、教师逐幅图的向幼儿讲解故事的内容,一边提问如“小猴子先遇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话”,“小猴子又遇到了谁?”、“他们又说了什么话?”,“小猴子是怎样做的?”可以让幼儿手拿头饰进行回答,也可以组知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3、可请能力强的幼儿进行故事复述。

4、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多次的出现错误?当遇到不会或是不明白的事情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能不能象小猴子那样做?引导幼儿总结出:遇事要多动脑筋,不骄傲,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四、故事表演:

幼儿互相帮助带好头饰,在老师布置好的果园里,一边听故事,一边表演。可提醒幼儿要把各种动物的对话说清楚。

推荐第10篇:吃西瓜

吃西瓜

七月的骄阳把大地烤得火热,知了在树上扯着嗓子大叫“知啦!”“知啦!”在这种天气里,如果能吃上一只大西瓜该多好呀!正好,爸爸从屋里抱出了一只大西瓜。

“啪!”一刀下去,爸爸把西瓜切成两半,露出红红的瓜瓤。“啧,这瓜大概很甜吧?”我馋极了。我和弟弟几乎同时抱住了大的一半。爸爸妈妈只好吃小的一半。我拿起汤匙,抢先在西瓜上划了一条“三八线”,当然,我这一半要比弟弟的大。弟弟看到他那一半比我小,马上大叫大嚷:“不行,这不公平!”说罢重新在西瓜上重重地划了一条“三八线”。我不禁大怒——弟弟这一半比我先前那一半还要大。哼,我也得暗地里干他一下子。

于是,我就从“三八线”上开始吃。表面上,我的汤匙没有越过“三八线”,到了下部,我的汤匙总是斜到弟弟那边去。弟弟没有发觉其中的“奥秘”,我得意极了。

倒霉的事终于发生,当我又一次把汤匙斜向弟弟那边时,弟弟的汤匙也正好插下,两只汤匙“嚓”地碰在一起。弟弟大叫大嚷起来:“好啊,你„„我要告诉妈妈!”我转过头,咦,妈妈明明听到了弟弟的叫声,为什么不出声呢?爸爸妈妈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瓜,并没分“三八线”,也没挖“隧道”,可吃得那么带劲,那么甜蜜。我似乎懂得了爸爸妈妈的意思,轻轻地对弟弟说:“弟弟,我不吃了,你吃吧。”弟弟楞了一下,眨巴着乌黑的大眼睛,也好像明白了,不好意思地说:“不,咱们一块吃,再不分‘三八线’了。”我点了点头。 我们重新吃西瓜,我觉得西瓜比刚才更甜。瞧,爸爸妈妈在冲着我们笑呢!

第11篇:吃西瓜

吃西瓜

前几天,爸爸买了两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晚上,天气闷热,爸爸招呼我和弟弟一起吃西瓜。

我和弟弟看着这两个西瓜,就仿佛看到里面鲜红的瓜瓤。爸爸切开了第一个瓜。啊!是个生的,黄里微微泛有白色。瓜籽也是白嫩的,我和弟弟好失望。可是,爸爸一声不吭,若无其事地切开第二个,啊!鲜红的瓜瓤,黑又饱满的瓜籽,诱人的瓜汁往外渗着,渗着。

“吃吧!吃吧。”爸爸把两片推到我和弟弟面前笑着说。弟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也刚要吃,突然发现爸爸拿起一个生西瓜。咬了一口,嚼了几下,眉头一皱,硬咽下去了。这时,他发现我正盯着他。爸爸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你吃你的吧,这生瓜也很好吃呀!”这时,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手中小小的一片西瓜突然变重了许多。我又低头咬了一口,可怎么也咽不下去。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熟瓜,拿起一片生瓜咬了一大口,清淡无味。我还是把它吃下去了。

这件事过去很多天了,但我的心甜甜的。我觉得在这件小事中,我得到了一种宝贵的东西。

1、给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闷热(men men) 瓜瓤(yang rang)

诱人(you xiu) 硬咽(yan yan ye)

2、判断四个自然段的小标题哪个对,在括号内画“√”。

第一自然段:买瓜。( ) 第二自然段:切瓜。( )

第三自然段:让瓜。( ) 第四自然段:难忘。( )

3、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4、填空:描写爸爸吃瓜动作的词有( )( )

5、选择正确答案,在后面括号里画“√”。“我得到一种宝贵的东西”这一种东西是:

(1)西瓜的营养。( )

(2)父子的情谊。( )

(3)父亲的疼爱。( )

(4)团结的力量。( )

6、写出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第12篇:吃西瓜

吃西瓜(语言)

设计意图:

西瓜是幼儿经常吃、喜欢吃的瓜果之一,但家长平时入入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西瓜与人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西瓜作为教学内容,是为了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品尝的过程中,发现西瓜的主要特点,了解怎样吃西瓜、为什么吃西瓜、什么样的西瓜更好吃等内容。课题看仅平常却体现了SIS教育的精神。

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比较、品尝,体验新品种无籽西瓜的优点。

[评:目标2体现了科技、发明与人们之间关系密切的观点。]

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无籽西瓜若干。

3、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4、课前请幼儿洗净双手。

过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样吃西瓜”的问题

[评:以有趣的故事引出课题,既能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又能激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提问:

1、猴王是怎样吃西瓜的?

2、你们是怎样吃西瓜的?

二、请幼儿在许多瓜果中挑选出西瓜进行观察、品尝

1、这里有许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评: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知道西瓜的多样性,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分析、思考能力。]

2、西瓜是什么样的?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评:每组一个西瓜为每个幼儿直接感知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克服了怕幼儿不会观察、怕纪律难以维持、怕西瓜被打碎等等思想,让幼儿充分观察,从而了解了 幼儿的观察方法,感知水平以及参与该活动是否主动、积极等情况。]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小结:有的西瓜是圆圆的;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还有的是带花纹的;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评: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安排了让幼儿表述的环节,这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感知结果,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四、引导幼儿感受无籽西瓜的优点

1、请幼儿品尝无籽西瓜,说说它和刚才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特别甜,吃起来特别方便。)

2、根据幼儿的讨论作一小结,让幼儿感受科技新产品的优点。

[评:无籽西瓜又沙又甜,吃的时候不需要吐籽,很方便。幼儿通过比较,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好处。]

附猴王吃西瓜(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一只猴子捡到一个大西瓜,就把它送给了猴王。 可猴王不会吃西瓜,于是它就招来许多猴子问:“谁知道怎么吃西瓜呀?”其中一只小猴就叫道:“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是吃瓤的!”可另一只老猴子却说:“不对,不对好像是吃皮的!”“是吃皮的!”“不对,是吃瓤的!”于是猴子们就争吵起来。

最后,猴王听信了老猴子的话,啃起了西瓜皮,而那些小猴子则吃到了甜甜的瓤。

秋天的颜色(语言)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秋天的色彩美。

2、能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并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秋天的树木变化及菊花。

2、配乐诗歌。

3、课件《秋天的颜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引导幼儿讨论:秋天有哪些花开了?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秋天的树是什么样的?

2、导出诗歌:秋天是多么的美丽啊!这些花儿和树都要来说说它们看见的秋天。

二、欣赏诗歌:

1、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诗歌。

2、分析诗歌:菊花是怎样说秋天的?枫叶是怎么样说秋天的?松树是怎么样说秋天的?大地说什么呢?

3、出示图片,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句式:说:秋天是。

4、进一步理解诗歌:为什么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依此类推)为什么大地说秋天的彩色的?

5、理解诗歌的题目:菊花、枫叶、松树、大地说得都是什么呀?小朋友能把它们说得话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吗?谁能给这首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6、配上音乐,幼儿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还有许多东西也想说说秋天的颜色,出示苹果,你觉得苹果会说什么呢?

2、鼓励幼儿进行仿编。

3、把幼儿仿编的话编成一首新的诗歌。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用色彩表现秋天的颜色。

2、在自然角收集、展示秋天的水果、种子。

家(语言)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精神。

3.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贴绒学具。

3.根据内容制作的头饰若干;

[活动指导]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家’’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是谁的家?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等回家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歌《家》,要求幼儿倾听时想像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表现阶段

1.集体朗诵交流讨论:诗歌里讲了哪些家?(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诗歌里说的这些家,分别是谁的家?(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白云、小鸟、小羊、小鱼、小蝴蝶、小朋友分别送回家)

提出尝试问题,引导

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

例:当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时,扮演白云的幼儿便可想像白云回家的动作,飘呀飘地回到蓝蓝的天空上去。

(注:蓝天也由幼儿扮演)

3.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诗歌里说: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家”,

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

例:

蓝蓝的天空是小乌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蘑菇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蜜蜂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幼儿尝试着把仿编内容画下来,再交流仿编的诗句。

幼儿编出;蓝蓝的天空是太阳(飞机、月亮、星星、宇宙飞船、外星人、直升飞机……)的家。密密的树林是狐狸(孔雀、大象、大灰狼、长颈鹿、啄木鸟……)的家。

一和积木两人玩(语言)

目 标

1、培养幼儿注意听同伴说话,懂得简单的应对。

2、能听懂对方的话,并运用语言进行协商。

准 备

积木若干盒。(两个幼儿一盒)

过 程

1、幼儿自愿结合,两个一组,同用一盒积木。即将每盒积木分为两份,每个幼儿一份。

2、让幼儿先想一想,自己准备搭什么,并把想法告诉同伴或老师。

3、请幼儿按自己的设想搭积木。教师提示:

① 如果积木不够用,或缺什么,请告诉同伴,向同伴借用。

例如:“请借给我一个长积木,我要搭火车……”同伴听清对方的要求,应满足对方的要求。

② 如果积木缺得太多,要两人合搭。

4、搭好后,要告诉同伴、老师“它”是什么?

建 议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创造条件让幼儿合作,引导幼儿彼此进行

勇敢的消防队员(体育)

一、设计意图

为了克服幼儿过去单一地、机械地模仿教师动作进行练习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创设情景游戏,幼儿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学习锻炼身体的基本动作技能,

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己探索、尝试,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二、目标与任务

1、练习走、跑、钻、跳等相结合的动作;

2、对幼儿进行保护动物、,保护森林、保护环境教育;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精神。

三、游戏器械

轮胎、竹梯、钢圈、体操垫、橡皮筋、动物模具、红丝带。

四、游戏玩法

1、角色分配:教师――\"消防队长\";幼儿――\"消防员\"

2、某消防训练基地,消防员正在进行训练……,突然,接到火警119指挥中心命令,市郊森林发生大火,全体官兵赴失火现场进行灭火,抢救被大火围困的动物,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把火扑灭,救出了被围困的小动物。

3、规则:A、严格按照游戏路线进行游戏;B、注意安全。

大家喜欢我

主题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实际任务,幼儿学会跟客人主动打招呼,会用适当的语言行为跟人商量着玩,当别人接受时,能从表情动作表示高兴。从而培养幼儿愿意运用这些方法,主动与人交流,并友好相处。

一、教学性情境

活动名称:交朋友

活动要求:让幼儿学会用友好的态度对待别人,当别人不接受自己时,会想办法让别人喜欢自己。

活动准备:木偶剧表演,课前学习表演《拉拉勾》。

活动指导:

(一)创设情境《哑巴老虎》,幼儿观察交流。

1.小动物们愿意和老虎威威交朋友吗?为什么?

2.老虎威威想了一个不说话的办法来跟小动物们交朋友,你们想一想不说法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可用表情、动作,好听的声音)(幼儿尝试)。

3.除了用这些方法交朋友,还有什么好办法能交朋友?(幼儿商量,教师巡迥指导)。

4.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看看老虎威威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5.它终于交上了朋友,老虎威威是怎么交上朋友的?

(二)小结:关心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和你交朋友。

(三)游戏《拉拉勾》,体验交上朋友的快乐。(实践操作)

二、实务性活动

(一)具体内容

1.接待客人

2.外出作客

3.结伴游玩

4.打电话

(二)具体方法

1.时间:可利用节假日。

2.交往对象:成人、孩子(熟悉的、陌生的)。

3.鼓励幼儿在家里自己给老师打电话,并能找话题与老师交谈。

(三)活动重点:积累交流经验。

(四)

活动指导:

1.请爸爸、妈妈反馈活动情况。

2.幼儿完成任务,老师与他们个别交流。并加以鼓励。(你和谁一起玩的?玩得怎么样?为什么……)

三、分享交流活动

(一)活动要求:通过运用已经学会的适合的交往方式,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小朋友以后再次使用这些交往方法。

(二)活动准备:设置“借东西”的情境障碍:

1.老师正在上课,门关着;

2.我的老师不在;

3.老师说:“哎呀,你们要借的东西我没有,在其他老师那里”;

4.老师正与别人谈话。

(三) 分享交流:

1.创设“借东西”的真实情境,从中观察孩子的反应。

(1)我想请小朋友帮忙,向其他老师借一些东西,谁愿意帮助我?

(2)我非常需要这些东西,请小朋友一定要想办法借到这些东西。

2.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进行交流讨论。

(1)你们是怎么借到东西的?(笑咪咪,有礼貌,不打扰别人……)

(2)你们在借东西时碰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实务性经验的联想,幼儿交流分享。

(1)今天我们学会借东西的本领,那么平时你们遇到事情是怎么与人打交道的?

(2)是不是也用过这些好方法呢?

4.幼儿得到的体验:如果我们有事情,应该主动地告诉别人,让别人明白,看看别人是不是愿意帮忙,当别人给了我们帮助,我们要感谢别人。

第13篇:《吃西瓜》教案1

《吃西瓜》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学生学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借助“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1”减去几分之几的减法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图形卡片若干张、水彩笔、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剧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熊妈妈分西瓜的故事,想看吗?(课件播放) 师:是呀,大熊和小熊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你知道吗? 生:„„

师:这里的2/8,3/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分数的? ﹙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两份,就用2/8来表示) ﹙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三份,就用3/8来表示) 2.根据情境提问题。

师:根据刚才的両面内容,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师让孩子畅所欲言并筛选问题)

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咱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这三个问题。(板书:吃西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结合熟悉的情境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动脑动手,探索算理。1.解决同分母分数加法。

师:先来看,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谁会列算式?能说说式子等于多少吗?(让孩子猜想,可能出现5/8或5/16)

动手验证。

师:那么大熊和小熊究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大家看?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图形卡片,同学们可以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涂一涂或者动脑想一想,总之,请你自己试着想办法证明2/8+3/8等于什么。完成的同学,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咱们比一比哪桌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好。拿出你的学具,开始吧!

师:通过验证,你认为2/8+3/8等于几分之几,谁愿意到前面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刚才,同学们用多种方法验证了 2/8+3/8=5/8,我们都是通过涂一涂、折一折,直接观察得出结论,对于这道题来说,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导学生理解2个1/8加3个1/8等于5个1/8﹚

师:老师用课件进行验证,想不想看?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块,其中2块是小熊吃的,即2个1/8,3块是大熊吃的,即3个1/8,合起来就是5个1/8就是同学们还想到用长方形、正方形进行验证,结论都是。(引导学生列式,写出得数,强调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进一步的观察比较中发现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规律: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解决同分母分数减法。

师:这个问题你能独立解决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迅速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请一个同学到台前板演,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想法,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大熊吃3块占3/8,小熊吃2块占2/8,从3块中拿走2块,剩的1块就是大熊比小熊多吃的这个西瓜的5/8。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下面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相加减的分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同分母分数,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4.解决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 师:大家知道,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2/8,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3/8,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这时小熊说,不要再吃了,我们应该留一些给妈妈吃,多懂事的小熊啊!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师:你会列算式吗?同样,请同学们把式子列在本子上,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同桌交流)

可能会出现1—5/8=或﹙8/8﹣5/8= ﹚

师:这两个算式都对吗?为什么?你能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吗?(引导学生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让学生汇报,配合演示教具,并板书)

师: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意思,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1也就是8/8,从中拿出5块,也就是5/8,还剩下3块,占西瓜的3/8。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还满意吗?

第14篇:吃西瓜教案2

北师大版第六册《吃西瓜》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六册第60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孩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通过学习,让孩子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培养孩子分析、推理、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减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图形卡片若干张、水彩笔,圆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这天太热了,熊妈妈抱来一个大西瓜。切好了8块,想给大熊和小熊这对好兄弟吃。 大熊说:“我要吃3块”,小熊说:“我要吃2块”,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熊和小熊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吗?” 生:(3/

8、2/8)在这里2/

8、3/8是什么意思。

师:咱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吃西瓜时遇到的问题。(板书:吃西瓜)课件

1、2

师:你怎样理解这两个分数的? 你能在圆片卡纸上涂出颜色吗? 生:能

活动要求:同学们,请用红色彩笔涂色,同桌之间交流完成。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动脑动手,探索算理

1、解决问题一

师:先来看,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谁会列算式?能说说式子等于多少吗?(让孩子猜想,可能出现5/8或5/16)动手验证

师:那么大熊和小熊究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方法证明给大家看?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用折纸的方式来证明算式,并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打√的方式表示几分之几。总之,试着想办法证明2/8+3/8等于什么。咱们比一比哪桌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拿出你的学具,开始吧! 师:通过验证,你认为2/8+3/8等于几分之几,谁愿意拿着你的作品到前面来说说你的想法。(交流用多种图形验证,指导多种折法。) 你做的真棒,老师奖励一朵小红花,带在胸前。 师:板书 2/8+3/8=5/8 师:刚才,孩子们用多种方法验证了2/8+3/8=5/8,我们都是通过涂一涂、折一折,直接观察得出结论,对于这道题来说,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导学生理解2个1/8加3 个1/8等于5

个1/8)(课件展示)

师:老师也用图形进行验证,想不想看?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块,其中2块是小熊吃的2个1/8,3块是大熊吃的3个1/8,合起来就是5个1/8。就是5/8,(展示课件)同学们还想到用长方形、正方形进行验证,结论都是5/8。(引导学生列式,写出得数,强调书写格式。)

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板书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生:老师想知道你学会了吗?生:会了 师:好,那我们就来比一比谁学懂了。

练习:课本61页第一题。先让学生说说线段图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课件展示)线段1 你真是个细心的好孩子啊!观察的可认真了。

2解决问题(过渡语)这时候啊,大熊吃饱了。 你们知道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吗?

师:这个问题你能独立解决吗,请咱们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迅速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写完的孩子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请一个同学到台前板演,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板书 2/8-3/8=1/8 订正 书写太好了,老师特别满意,也想奖励一朵小红花。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想法,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大熊吃3 块占3/8,小熊吃2块占2/8,从3块中拿走2块,这

1块就是大熊比小熊多吃的这个西瓜的1/8。(课件展示) 3总结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板书 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简单吗,那老师想考考大家,究竟谁都学会了。请看 (扳演)

练习(课件展示)线段2 好,做的很正确,掌声送给他。 4解决问题

师:大家知道,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2/8,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3/8,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这时小熊说,不要再吃了,我们应该留一些给妈妈吃 ,多懂事的小熊啊!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师:你会列算式吗?同样,请同学们把式了列在本了上,同桌互相说一说,可能会出现5/8=)

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都对吗?为什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结果呢?

生:请同学们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剪纸的游戏,把刚才涂色的圆片,剪下来看剩下了几分之几?你说,恩,好,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孩子,太好看了。小红花奖给你。

(引导学生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师让孩子汇报,结合演示教具,并板书。)(课件展示)

1-5/8=或(8/8-

师;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意思,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1也是8/8,从中拿出5块也就是5/8,还剩下3块,占西瓜的3/8。 这一道会了,那这样的你会吗? 练习线段3 好,回答正确

师:下面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相加减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同分母分数,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师:熊妈妈看同学们学得这么好,也带来了一些题目想考验一下大家的实力,敢接受挑战吗!

1、完成书上61页练习2(抢答)

2、完成书上62页练习三的

1、

2、

3、

4、

5、6 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太聪明了。完成了这么多的挑战。 拓展

那这一道能难倒你吗?完成书上62页练习三的7

四、小结

师:你学到了什么?

生:吃西瓜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我们却从中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发现了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双眼,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处处用于生活中。

第15篇:《吃西瓜》公开课教案

吃西瓜

——阜南县朱寨镇袁庄小学

乔 丽

教学内容: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 能够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10以内)相加减计算,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10以内)相加减计算方法 (3)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方法 难点:探索“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PPT、每生准备1张纸片 课前游戏:

一起学习;共同探讨;一起努力;分享成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这节课,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这个挑战呢? 生:有!

师:读出分数,并说说其表示的意义

1 3生:三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 师:说得很好!

3第二个谁来试试?

5生:五分之三,表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 师:说得清晰完整。那么这一个呢?全班一起说吧!

生:八分之四,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4份。 师:看来啊,这些难不倒大家,那我们再接再厉,继续迎接挑战。 (),谁想到啦! 7(7)生:1=

71=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能跟大家分享下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表示一个整体,还是这个整体。

师:

1、谢谢你,你说的很准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说得还不那么完整,谁再来补充。)那么,1=9生:1=

9()呢?大家一起来吧! 9(7)表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7份,再把7份全部取出来,7师:太棒了!看来同学们前面学习的分数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了。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分数的知识,这些知识啊,就藏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里,请看大屏幕!

(PPT出示动画展示,学生欣赏)

师:欸!猜一猜,看到这又大又圆的西瓜,贪嘴的猪八戒会怎么做呢 生:把大西瓜自个吃了 等等„.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

可这一次啊,八戒把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这样,他们四个人每人就可以分到(学生答2块)。是的,八戒先捧着2块西瓜给唐僧师傅吃,看来啊,他还是个尊敬师傅的好八戒,(学生笑了)可别笑,这点可是值得你们学习哦!接着八戒也吃了自己的那两块西瓜,可他实在是口渴,于是又偷偷地吃了一块西瓜! 现在唐僧吃了2块,八戒吃了3块,谁来说说他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唐僧吃了这个西瓜的

23,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 88师:反应真快!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那么在这里

23、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882生:表示,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吃了其中的2份。

83表示,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吃了其中的3份。 8师:说得真不错!说得很清楚!

同学们,看到图上这些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问题)

生:唐僧和猪八戒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猪八戒比唐僧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唐僧比猪八戒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还有有没有其他的数学问题?同学们真棒,(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刚才老师就发现了,你们是爱动筋,善于思考的孩子!让我们给自己掌声鼓励下!这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吃西瓜遇到的一些问题?)

(板书:吃西瓜)

2、探索同分母分数相加计算方法

师:我们先解决同学们刚才提这个问题!(PPT出示题目)唐僧和猪八戒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大家把题目齐读一遍! 生:齐读题目! 师:谁能列出算式?

23生:+=(师板书) 88师:同意吗?(同意)大家猜猜,这个算式的结果会是多少呢?

55生:、等

81623师:那么+到底等于多少,(是还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一下。在88验证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请一个同学朗读下! 【学生活动】折一折、涂一涂 活动要求:

(1)先用纸片折一折、画一画 (2)再分别画出

32、,验证相加等于多少 88(3)并把你的验证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生:(指名)朗读题目要求!

师:大家听清楚要求了吗?那就开始动手吧! 生:动手操作(师指导) 组织反馈:

师:大家都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还没做好的同学请先停下!谁来展示自己的验证方法

生:边展示边说,实物展台展示:让学生说,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及适当补充(注意先引导将图形平均分,再说几分之几,最后合起来一共是多少)2个学生即可

352师: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了加等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过

888程。

生:(师生一起说,从几个几来引导这个计算过程)教师强调同一个西瓜(合多

11媒体讲解) 唐僧吃了2份,也就是2个,猪八戒吃了3份,也就是3个,

2881115个加3个等于5个,也就。 8888师:刚才的过程大家都明白了吗?

谁能把这个过程再复述一遍呢?(2个学生说) 生:….师:嗯!你是个认真听课的孩子!

嗯!你是个善于倾听的孩子!(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那我们一起把这个计算过程补充完成。

(板书:235=) 88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分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分母相同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分母相同的分数,我们把它们称为:同分母分数。

那谁来说说我们刚才是如何计算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呢? 生:分母没有变化、分母都一样 生:分子相加

师:是的,你们不但乐于思考,而且善于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PPT投影)

明白了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

25练习:计算:

77生:写出计算过程 师:组织反馈。252577=,(点一下,也就是等于1,同时引导下,计77777算的过程中,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图形验证了

325+=,可见啊,图形可以帮助我们解888决数学问题。所以,我们用图形好不好呢?

3、探索同分母分数相减计算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解决下一个问题:猪八戒比唐僧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遍? 生:读题

师:欸!谁会列出这个问题的算式呢? 生: 32—=(师板书) 88师:同意他的列式吗?那你们能自己计算出结果吗?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图形帮助。 生:写出计算过程

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板演计算过程(注意观察学生书写有无错误)

好!把手放下!你们同意他的算法吗? 生:同意!

师:嗯!那我们先请他来分享他的计算过程?

111生:猪八戒吃了3份,也就是3个,唐僧吃了2份,也就是2个, 3个减

888111去2个等于1个,也就。

888师:说得很好!你真是个小数学家!掌声送给他!

那我们把刚才的计算过程再看一下! (借助多媒体再次展示计算过程) 师: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能把刚才的计算过程再复述一遍呢? 生:复述

师:嗯,你听得可真是认真!

同学们请看这两个同分母分数,它们又是怎样相减的呢?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师:你们可真厉害!是的,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那刚才的这个计算过程清楚了没有?好!请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吧! 生:练习: 75 99师:组织反馈,(齐答)(像刚才这个计算,等同学们计算熟练之后,可以省略不写。)

4、课堂小结,归纳算法

师:同学们,数学思维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和总结规律。刚才我们已经发现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的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概括出来吗?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大家很有数学思维!让我们一起把这个规律齐读一遍。

(三)知识运用、拓展延伸 拓展1: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

师:同学们,我们的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现在我们知道了唐僧和猪八戒一共吃5了这个西瓜的(),唐僧跟八戒说,别吃了,别再吃了,把剩下的西瓜留给孙8悟空和沙和尚,请你们算一下,现在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

师:(巡视指导,并请两个学生板演不同算式)

同学们真厉害!居然有两个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们请这两位同学把他们的计算方法和我们分享。

53生: 1-=

88师:能告诉大家,这个1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这个西瓜。 师:嗯,你把这个西瓜看成一个整体了!这个方法很好!那,你们都是这样子计算的吗?

538生:-=

8888师:这里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88生:你的思路很清晰!所以, 1和在这里都表示这个西瓜,因此这两个算式

8我们可以给他们画上等于号!同学们,看来啊,当我们遇到1减去一个分数的时候,这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就把1转化成几分之几。那我们再把刚才的计算过程看一遍吧。

(PPT展示)把这个西瓜看成一个整体就是1,把它平均分成8份,这个西瓜也

118可以看成,就是8个,减去唐僧和猪八戒吃掉的5个,就剩下3个,也就8883是。 82那老师想考考大家,1-=多少?

358【1-是本节课难点,通过学生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理解1和都表示西瓜88这个整体并进行计算,掌握当遇到1减去一个分数的时候,这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就把1转化成几分之几】 拓展2:错例订正

师:同学这节课的表现真棒!孙悟空有点不服气了,他也做了2道题,你们看一下他做得怎么样! 生:指出错误

师:哇!你的眼睛可真亮!那你认为应该等于多少呢? 生:

师:第二题呢?

生:孙悟空把减法看成加法了,应该是等于

3 7师:其他同学同意吗?嗯,老师也同意你的想法。

(四)回顾课堂,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上到这儿,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有所收获,那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会到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生:我学会了分数的相加减 师:怎样的分数嗯?他们的分母是? 生:同分母分数!

(五)课堂练习,加深理解

师:看来啊,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小,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板书)吃西瓜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3235+== 888832321

-=888858531-=-=

8888

(六)、教学反思

本课以“唐僧和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 ,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和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在教学中学生首先拿出圆形纸,先独立探索然后同桌互相讨论,寻求答案。然后教师课件演示,这时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仔细观察课件演示过程。最后老师耐心的引导学生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进一步让学生解释算理。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

在本课的教学中使我感受到只有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把握教材,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这样才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第16篇:猪八戒吃西瓜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猪八戒吃西瓜

马家小学

张晓玲 活动目标:

1.认真、礼貌的倾听,清楚、响亮的发表自己的想法。2.能够运用眼神,动作,表情,语言等创造性的表现猪八戒、孙悟空的角色特征。

3.在语言活动中体验快乐,并愿意与他人分享。活动准备:《猪八戒吃西瓜》视频

挂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都有谁去摘果子?八戒为什么去?

2.悟空走后,八戒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分西瓜? 3.悟空回来后发现八戒吃西瓜?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八戒绊倒几次?他分别都说了什么? 5.后来大家都知道真相了吗?八戒怎么说的? 6.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三、分角色表演故事

四、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画西瓜

第17篇:《吃西瓜》教案2

吃西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

教学策略

课堂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同桌互相配合,多渠道多元化的信息反馈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分清此题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

二、探索同分母加法的简单计算。

1.问题: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列出算式:2/8+3/8= 3.学生思考计算方法,思考后与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交流学生的方法

估计大部分学生会2/8+3/8=5/16。

5.让同桌同学互相合作,通过圆形折一折,涂一涂,找寻答案,然后分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所得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回答:分母没变,和的分子是两个加数的分子相加所得。 师:为什么分母没有变,而分子要相加呢?

引导学生回答:西瓜分的总份数没有变,而他们吃的份数要加起来。

6.练习。

教师板书几道同分母相加的算式,让学生巩固其方法。

三、探索同分母减法的简单计算。

1.出示问题: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同样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进行思考。

3.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4.出示另一个问题:西瓜还剩几分之几?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让学生通过操作明白:把整体1平均分成8份,取走5份后,还剩下3份。

引导学生观察,西瓜1可以用8/8表示,进而提问:如果我把西瓜分成6份,那么这个西瓜的数量1还可以怎么表示?10份呢?100份呢?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如果把一个物体看成数量1,把它分成几份,就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反过来,当一个分数分母分子相同时,它就等于1。

四、课堂小结。

同分母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分数的分母分子相同时,这个分数等于1。

五、课堂反馈。76页练一练

第18篇:猪八戒吃西瓜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不能自私自利,要替别人着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对那个又馋又懒,笑料百出的猪八戒一定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再学一篇有关猪八戒的有趣的故事,题目叫《猪八戒吃西瓜》。(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想知道这是一件怎样有趣的事吗?请大家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哪些地方读不懂,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师生评议)

四、质疑

把读课文时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所学内容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答)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

二、确定阅读重点

1.哪些自然段写了猪八戒吃西瓜的经过?(5-9自然段)

其他段写了什么?(l-4自然段写猪八戒吃西瓜的原因。10-14自然段写猪八戒吃西瓜结果)

2.课文重点是什么?(5-9自然段,猪八戒吃西瓜的经过。)

三、自学课文

出示思考题,默读思考:

猪八戒发现西瓜以后四次偷吃西瓜都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结果怎么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反馈

1.讨论思考题。(交流)

(从中体会到猪八戒贪得无厌、嘴馋、自私。)

2.朗读有关自然段。(要读出猪八戒的可笑、愚蠢、馋相)

五、总结

1.由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做人要勤奋,应先想到别人,否则不会有好结果。)

2.朗读全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组织学生自学、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猪八戒四次偷吃西瓜、四次跌倒的经过和心理活动;理解孙悟空妙计惩罚猪八戒的情景。对学生进行人要勤劳、先人后己、敬重师长的教育。 探究活动

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再倾听别人的意见。

2.自由组合,根据课文的内容,大胆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

第19篇:三年级数学吃西瓜教案

三年级数学《吃西瓜》教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吃西瓜》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准备〗 圆形彩色卡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读出分数,并借助圆形图片说说其表示的意义。

2、比较分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复习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练习,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和解决本节课重难点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1、教师讲述故事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熊妈妈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大熊和小熊是一对好兄弟,它俩即活泼可爱、又乖巧懂事经常帮妈妈做事情。 1 今天!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打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熊妈妈说:“好孩子,歇会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解解渴。”好呀!好呀!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兄弟俩高兴的吃了起来。(板书课题:吃西瓜)过了一会儿熊妈妈问:“你们都吃了多少块呢?小熊说:“我吃了两块。”大熊说:“我吃了3块。” 小朋友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吗?

2、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三、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提出加法问题,课件展示问题: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指名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3)以师生借助教学道具,共同合作表演吃西瓜的方法探究算法。

从整数加法推想出分数加法。2+3=5,所以3/8+2/8=5/8。

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八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1/8)5/8是几个1/8?3/8呢?3/8+2/8=5/8这个算式我们可以怎样理解?3/8+2/8可以理解为2个1/8加上3个1/8是5个1/8,5个1/8是5/8。(师用教具演示一遍)

⑷补充完整计算的过程。

3/8+2/8我们是怎样计算得出的?算式应该是„„(板书:3/8+2/8=(3+2)/8=5/8 )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板书)

2、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课件显示: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学生板演:3/8 — 2/8 = 1/8 (3)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结果是正确合理的?

2 ①借助图形直观的算法。大熊吃的三块减去小熊吃的两块是大熊比小熊多吃的一块,这一块是这个西瓜的1/8。(教具演示)

②转化为整数减法的算法,体会整数减法与同分母减法的本质联系。3个1/8去掉2个1/8是1个1/8。

(4)板书完整计算过程:3/8-2/8=(3-2)/8=1/8

(5)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师板书,全班齐读)

3、探索被减数是1的分数减法计算方法

大家知道,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2/8,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3/8,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这时小熊说,不要再吃了,我们应该留一些给妈妈吃 ,多懂事的小熊啊!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⑴独立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⑵集体交流:

指名演板:1-5/8=3/8或者8/8-5/8=3/8 这两个算式都对吗?为什么,你能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吗?(8份减去5份是3份,3份是这个西瓜的3/8)算式中“1”表示什么?(1个西瓜)

⑶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数量“1”,把它平均分成几分,就是几分之几,就像这个西瓜,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就是8/8。反过来,当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同时,它就等于1。

⑷1可以等于„(3/

3、4/

4、5/5等)那为什么我们这里要把1化成8/8呢?(熊妈妈只切了八块)还因为被减去的分数的分母是8。在分数减法中,遇到被减数是1时,应注意把1化成与另一个分数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减。 ⑸板书完整算式:1-5/8=8/8-5/8=(8-5)/8=3/8 提醒学生每题中间的步骤熟练了可以省略。

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口答,全班交流。

2、出示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看懂线段图,使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中,独立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

3、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本题是学生已经领悟“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规律,初步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后进行的练习。)

五、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全班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

吃西瓜(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2325 888832321 88885858531

88888

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第20篇:猪八戒吃西瓜教案[材料]

猪八戒吃西瓜(中班音乐)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让幼儿理解歌曲的间奏部分。

2、积极参加音乐活动,体验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 重点:学唱歌曲。

难点:理解歌曲的间奏部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首好听的歌,让们一起听一听吧!

二、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1、欣赏歌曲第一段。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

(1)你们听到了什么?(幼:猪八戒捧着大西瓜…)

(2)出示图谱。提问:猪八戒长得什么样?(猪八戒大嘴巴)它手里捧着什么?(大西瓜)心情怎么样?(笑呀笑哈哈)

3、欣赏歌曲第二段。

(1)猪八戒做了什么事情?(幼:吃西瓜,瓜皮乱丢下)

(2)出示图谱,提问:猪八戒吃西瓜是什么样子的?(啊呜啊呜吃西瓜)吃完西瓜做了什么?(瓜皮乱丢下)

三、教师清唱,师幼整理图谱。

四、根据图谱,师幼跟着钢琴共同演唱歌曲。

五、掌握歌曲间奏的部分。

1、师:拍手的地方,音乐是什么样子的?拍了几下?(没有歌词的地方表示间奏,可以用拍手来表示,拍了4下)我们也来试一试。(出示间奏图谱)

2、让幼儿听辨间奏并练习用小手合拍地拍间奏。

3、引导幼儿在间奏处用肢体创编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创编,大胆表现猪八戒的各种诙谐的动作。 (2)师:间奏地方除了拍手,还可以怎么做?(拍肩、叉腰左右摇头、转圈…) (3)师幼共同表演,让幼儿边唱边在间奏处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欢乐。 (4)亲子表演

《猴吃西瓜教案模板.doc》
猴吃西瓜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