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教案鸦片战争

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形势及清朝统治的危机,在此基础上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的简要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及原因分析。●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一、前言

1、中国近现代史分段:

近代史:1840-1949(旧民主主义1840-1919;新民主主义1919-1949,整个近代史都是两半社会);现代史:1949年后。

(1)近代史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约80年)其内容为中国近代化,也就是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近代化的历程分为: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三个阶段,但始终没实现。

(2)近代史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约30年)其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即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时期。

(3)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1949-现在)其内容是中共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探索中国的社建道路,有成就也有曲折;后20年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具大的成就。

2、两半社会的特点:

封建制度的根本未变;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中外势力勾结;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帝国主义控制中国政治、军事及经济。

3、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

建立基础不同:后者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前者排斥分工;满足需求范围不同:后者满足市场需求,前者满足一家一户或小范围需要;与外界联系不同:后者对外开放,前者闭关自守;对技术要求不同:后者采用先进技术,前者因循守旧;

二、鸦片战争背景

1、中国:总特征为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土地兼并严重)。 政治:日益腐败。官场腐败(材料);阶级矛盾尖锐(材料); 军事:军备废弛、军纪败坏。 财政:国库亏空。

外交:闭关锁国,闭目塞听(材料); 补充闭关锁国

①禁止国人出海贸易;②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原因:根本上是自然经济的产物;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防止倭寇和反清势力;防止西方民主思想的渗透;统治者担心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影响统治;统治者狂妄自大 评价:具有民族自卫的性质,暂时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学习、掌握世界先进思想和文化科技;属消极防御,不能从根本上抵御外国入侵;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伍。 补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原因:

A.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B.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C.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E.重农抑商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F.自然经济根深蒂固;G.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2、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经济:英法等国完成和进行工业革命; 政治:资本主义政治进一步完善;

军事:装备先进,英国成为“海上霸王” 外交:为夺取原料和市场进行对外扩张;

三、鸦片和禁烟运动

1、原因: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烟毒泛滥白银外流。中英贸易情况:

英国-中国

商品情况

中国出超

原因: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材料)。

2、走私鸦片的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3、鸦片危害:

①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②影响了清政府财政收入; ③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 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见材料)

道光帝支持禁烟原因:危及清朝统治 主张禁烟:林则徐、黄爵滋、邓廷桢 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18

39、6

意义: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决心;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影响:为鸦片战争导火线; 林则徐活动:

上书禁烟-钦差大臣去广东-广东整顿海防、缴烟-虎门销烟(民族英雄)

四、鸦片战争原因:

1、根本:英为抢占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五、鸦片战争经过

1、过程:

开始:1840、6封锁珠江口;

爆发:一阶段:1840、6-1841年初

珠江口-厦门-定海-白河口(原因)琦善谈判; 扩大:二阶段:1841年初-1842年8月

香港岛(广州)-厦门-鸡笼-定海-吴淞-镇江-南京。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说明了什么? 中国人民有抵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人民中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结束:1842英军到南京下关海面,清政府求和。

2、性质

英国:掠夺中国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3、失败原因 客观:英国强大 主观:清政腐败

根本: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资本主义。 补充:为国捐躯人物及后面练习。

推荐第2篇: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② 理解本单元包括这课沿着两条线索展开:既是西方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运用问题进行探究,学会运用发展联系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和价值观:深刻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对中国带来的殖民主义灾难,并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斗争的民族精神。

1997年7月1日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同学们知道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吗?对,就是中国政府收回了香港的主权,从此香港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怀抱,但是同学们知道香港问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吗?它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件被哪个国家所侵占的呢,今天,鸦片战争这一课将回答这一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翻开170多年前那段沧桑的历史。

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50页,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鸦片战争

说到战争,肯定要有交战的双方,同学们能告诉我鸦片战争是哪两个国家之间爆发的战争吗?对,中国和英国。然而,我们都知道的是,中英两国是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洲的东部,一个在欧洲的西部。19世纪上半期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我们分别从国际和国内这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鸦片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国际背景:英国此时怎么样呀?英工业革命完成,需要原料和市场。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机器生产出来了更多的商品,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而英国的市场比较狭小,原料也不足,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外扩张,抢占别国市场,掠夺其他国家的原料。

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原料和市场。而这时的中国的社会状况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下国内背景

国内背景:

首先从经济上来说,中国是什么经济?对,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土地是吧,小农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而在清朝统治时期,土地大部分掌握在谁的手中呀?大部分掌握在地主手中,所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的状态。土地高度集中的结果,必然导致什么矛盾比较尖锐?阶级矛盾比较尖锐。这是从经济上来说的。

从政治上来说,清朝的统治怎么样?政治腐败,战前的中国,已经处于清朝末年,政治非常腐败:贪污成风—— 正所谓“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另外,军备废弛,当西方国家用长枪大炮作战时,清朝的军队装备还处在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船还是木制的帆船,少数船上装有一两门明朝时候发明的“红衣大炮”,发射时效果和扔铅球差不多,而且只能向前打。

政治腐败,军备废弛,但是清朝统治者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落后了呢? 没有,此时的清政府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以“天朝上国”自居,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虚骄自大、做着“天朝上国”“万邦来朝”“四海宾服”的美梦,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

外交:闭关锁国、妄自尊大

同学们看一下,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想要市场和原料,而中国地大人多,市场大,自然成为英国的目标,英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但是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两者会不会产生矛盾呀,会,所以战争的爆发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成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强烈需要原料和市场。

好,弄清了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接下来我们还要知道是什么事件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对,虎门销烟,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3.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我们都知道,虎门硝烟的领导人是谁?林则徐。林则徐为什么要领导禁烟运动?因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要知道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请看这几个问题。

(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

(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但是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什么叫出超?就是出口的比进口的多。所以英国的大量白银流入了中国。

(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向中国走私鸦片。) (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材料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造成兵弱银荒,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

过渡:面对大量鸦片走私,作为当时皇帝的道光帝采取什么了行动? 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过渡:虎门硝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决定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所以虎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那么鸦片战争的爆发真的是林则徐惹的祸吗?

不是,禁烟运动只是借口,

中英之间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 3

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市场和原料,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2、经过

战争的过程不是我们所要了解的重点,我们只需要简单的了解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840年战争开始——琦善同英军谈判为第一阶段,

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扩大战争——1842年8月战争结束为第二阶段。 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3.结果

中国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我们来看一下《南京条约》的内容 条约主要有四个内容,我们分别来看,

第一,割香港岛给英国,简称为割地,这损害了中国的什么主权。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第二,赔款2100万银元,简称为赔款:这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

第三,开放五口通商口岸,哪五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开口通商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强的威逼下开放的,因此它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第四个内容,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协定关税:这使中国开始丧失什么权?关税自主权。这一条款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西方国家的经济掠夺

《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除了《南京条约》之外,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这里面有几个名词大家注意一下,

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就是外国公民在中国犯了罪,中国的法律不能制裁,只能由他们国家的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破坏了中国的什么主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片面的最惠国待遇: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这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英国获取了很多特权。看到英国获得如此之多的好处,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以攫取在华特权。

3、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国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半封建: 国家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 破坏,既存在资本主义,又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国际:英工业革命完成,需要原料和市场

2、国内:经济:自然经济,土地高度集中

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闭关锁国、虚骄自大

3、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二、鸦片战争的经过

三、鸦片战争的结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推荐第3篇: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西县红杜鹃学校唐俊峰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本次说课,我将以下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鸦片战争》是必修一第10课内容,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我国教材中的近代史,有一个范文澜、胡绳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有两条线索,第一条就是帝国主义侵略论---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总是侵略欺负中国。所以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内容: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鸦片战争爆发背景和林则徐虎门销烟。

(2)掌握《南京条约》内容以及其附件对于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图表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战争背景和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

(2)通过补充香港被侵占和回归的史料,让学生知道我国现在的强大和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三、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本节课的难点是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以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迷惑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兵多将广,而且又是主场作战,又有人民的抗英,为何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而且后面是只要是一打必败,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着重分析解决这个疑惑。

四、下面进入 学生学情分析。 根据我们红杜鹃学校高一学生的具体情况,大多学生在初中时的历史知识掌握不太牢固,同时高一的孩子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限,基本不具有全局史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近代中国历史事件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去整体分析理解,通过补充历史过程史实和引导分析讲解,让他们理解掌握知识点。

五、接下来是关于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中主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引导讨论法,让学生结合书上的内容和补充的图标图片等史料去分析掌握和理解本段历史。

六、最后教学过程部分。

首先是导入新课: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问题导入: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为什么是1997年7月1日0点?引导出《南京条约》的签订是香港被割让的开端,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部分,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对比。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前言及第一目虎门销烟,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的形势对比,引导学生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综合国力等方面得出认识。

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另通过PPT展示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前中英贸易额的对比,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国现在也在禁毒,而且力度非常大,如果有人走私毒品到我国,然后被我国没收,会不会引起战争?禁烟是清朝的国事内政啊,一个国家政府会不会公然为“保护鸦片走私”而进行战争?这时就应该让学生讨论探究,“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从而师生共同分析出得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三、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在讲鸦片战争的过程时,首先通过展示和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个鸦片战争的情况。然后引导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及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通过口诀“五亿港元”来帮助学生记忆条约内容。

同时讲述南京条约时,要学生思考条约中哪些条款反映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分析完南京条约,再分析书中《历史纵横》部门提到的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租赁房屋居留权等条款的具体意思和对中国的影响,在讲到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时,要先向学生清楚阐述一个概念: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分析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理解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下面是我的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能够从逻辑上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课堂上希望能够补充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的过程,但是这些史实过程的补充表述不好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是清政府或林则徐导致的战争,如何能够在不影响学生正确价值判断的情况下去补充讲述这些史料,在这个方面还是有些困惑的。

以上就是关于《鸦片战争》第一课时的说课,谢谢大家!

推荐第4篇: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本次说课,我将以下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掌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到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以及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

能够说清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这一伟大的英雄事迹。 其次是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了解了教学三维目标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我以此为本节课难点的依据是以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迷惑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着重分析解决这个疑惑。

下面进入第二部分:学生学情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这具体情况,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接下来是第三部分说教法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的导谈法,引导讨论法,而学法主要是采用观察学习法,最主要的是利用图表法和展示图片,力图再现历史,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本段历史。

下面进入第四部分教学过程部分。

首先是导入。这一部分我将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授课部分,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对比。

二、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目虎门销烟,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的形势对比,引导学生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综合国力等方面得出认识。

在讲授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显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鸦片走私,林则徐上书禁烟和让学生阅读课后的学习延伸,这样也许有同学就会有疑问,英国为什么发动对华战争?一个国家会不会公然为“保护鸦片走私”而进行战争?或者说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这时就应该让学生讨论探究,“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从而师生共同分析出得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三、鸦片战争

在讲鸦片战争的过程时,虽然它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首先通过展示和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个鸦片战争的情况。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要提醒学生实记《南京条约》的内容

接下来我也会给学生看一段关于中英军事力量的材料

由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中国战败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和因根本原因在

同时讲述南京条约时,要学生思考条约中哪些条款反映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分析完南京条约,要求学生根据条约内容以及自己的认识谈谈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听完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归纳。在讲到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时,要向学生清楚阐述两个概念,第一是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是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战火再燃

通过展示一则关于可英国在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与洪都拉斯的正当贸易对比的材料,让学生观察和创设情景让学生 “结合材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战争过程:教师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讲解战争过程。结合圆明园残迹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话,使学生认识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3、结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显示《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

4、影响:显示从鸦片战争英国割占香港岛,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割占九龙司,俄国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由鸦片战争五口通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十一口通商;以及总理衙门和洋枪队建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接着我会用2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用三块敲门砖的说法把鸦片战争前后串联起来,同时完成两次鸦片战争对比的简表,以及用两道选择题,作为本堂课的检测

最后我还会显示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近代被割占和1997年香港回归的图片。通过对比,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从而引出结束语: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思变,思变才能崛起。作为学生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到这里我的授课就已经结束了。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下面是我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能根据课标的要求, 利用大量的图片和地图资料力图可以再现历史。同时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开拓学生的思维,我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陶冶教育,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但是由于本人教师经验不足,本课的教授形式比较单一,教学设计有待提高。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推荐第5篇: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1.能说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概况和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2.能归纳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

3.能正确复述出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关天培的抗英事迹。

4.能准确说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危害的分析,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6.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7.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愿意向他学习。 8.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课前在实验室里找到的两朵花的标本,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学生观察、回忆、回答是大烟花。 教师问学生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可能说是在“中华五千年的光碟”里或者师大地里看到的。 教师问学生谁能说说它能做什么用的?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经过加工可以制成药材,这种药材叫鸦片。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有什么药用价值吗?

学生可能回答少量服用可以减轻身体疲劳;能治腹泄;能使人精神振奋。„„ 对同学们的表现教师给与充分肯定,然后指出鸦片是一种强调的麻醉剂,中国原来确实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谁能谈谈鸦片都有什么毒副作用?

学生可能回答大量吸食对人的身体特别有害。它能使人面容憔悴,骨瘦如柴,无精打采;鸦片很贵,使那些吸毒的人都倾家荡产;有的人为了吸毒,甚至是杀人抢劫。„„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同学们能把鸦片的危害说得这么透。是的,鸦片确实是一种毒品。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然而,就在十九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为了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那么,鸦片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怎样的痛苦回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

(点评:本部分导入,教师注意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林则徐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虎门销烟的经过如何?学习本课我们应该受到什么思想教育?„„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整理如下: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虎门销烟。 2.能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 3.能被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愿意向他学习。

(点评:这部分的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制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一目 “林则徐虎门销烟”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为了便于学生对这一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教师播放一段音像资料,同时用幻灯打出以下两个问题:

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请说明理由。

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灾难?

学生看完录像后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师生、生生互动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结论: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主要目的是占领中国市场。英国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急需开辟国外市场,尤其看好中国这个广阔市场。清朝中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为英国侵略中国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英国用贸易的手段未达目的之后,就开始偷运鸦片。在鸦片贸易中尝到了甜头。从教材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达到40200箱,获利白银519万两。鸦片的输入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第二个问题归纳出鸦片的危害有三方面: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点评:这部分体现了教师将教学目标问题化,通过探究性问题涉及,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教师提出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面对这种灾难,中国应该怎么办? 学生可能说禁烟;把鸦片贩子杀死;严惩吸食的人等等办法。

接着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两则材料。学生从材料中得知林则徐的上书打动了道光皇帝,于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教师然后 提出“林则徐到广州后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结果怎样?”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自己看书,独立归纳,这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个体有了想法后,又迅速组织同桌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又经过全班的交流,进一步归纳出林则徐禁烟的五项措施:①缉拿烟贩;②整顿海防;③派人翻译外国书报;④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商馆;⑤虎门销烟。)

教师让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学生讲完故事之后老师提出问题:“林则徐这种销烟办法能不能破坏环境?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思考讨论,说出各自的见解,教师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让学生读虎门销烟的过程被一位美国传教士记录下来的资料。再看一段音像资料,师生共同感受一下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

教师提出通过上段史料的阅读和观看音像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们谈各自的感受。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点评:这部分反映了教师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目 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时有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经过学生的辩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点评:本部分设计是想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思考,在讨论中使学生学会客观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在鸦片战争示意图上找到英军入侵路线。

2、归纳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产生见解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探讨问题。 教师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图讲解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 小组派代表阐述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教师提出讨论题: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学生思考讨论,纷纷发表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点评:本部分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吗?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4.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5.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让学生先对照这个问题训练单自己想一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然后与同桌交流意见,再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学生看书、回顾所学内容,然后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点评:这部分设计反映了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评价学习结果。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监控自己的学习结果,同时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推荐第6篇:鸦片战争教案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③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天津条约》等签订使中国门户进一步打开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林则徐倡导的禁烟运动,1839年的虎门销烟达到高潮。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补充)

爱国军民在鸦片战争中的抵抗。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思考: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为什么?

2.战争经过和结果: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

3.战争结果:清政府失败。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等。

《南京条约》危害:

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开口通商: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开了列强向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协定关税:片面协定关税,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1843年,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美法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领事裁判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也称“治外法权”。它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但清朝官员认为有关洋人的诉讼由他们自己裁决更便当。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的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的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通常通过签订商务条约由缔约国双方相互给予,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但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它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清朝官员对最惠国待遇不知是双方共同享有的。

4.战后的中国:

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②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什么是朝贡体制?是古代中国与外国的外交中的一种制度,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即:要求承认中国的“天子”凌驾于全世界其他统治者之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外国的君主以两种“象征性的”方式表示他们接受这一要求:向中国天子进贡,并且行叩头之礼。)③中国从此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思考:中英两国之间的鸦片战争,英国远道而来,中国在本土作战,为什么中国战败?请结合课后的“解析与探究”来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客观原因。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经济落后等。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教训: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5.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1)人民自发抗英:1841年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爱国将领英勇抗击、壮烈捐躯:

陈连升(土家族)、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裕谦(蒙古族)、陈化成、海龄(满族)

(3)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屈辱求和。

[板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

原因:

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②从战争的手段看,侵略者都是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武力征服,战争过程也非常相似。③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都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种种主权。④从战争的发动者看,以英国为主。

扩大:①从原因上看,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不满足已得到的侵略权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从影响和后果上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经过:请读课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3.结果:《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规定:除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还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等。

思考:展示十一口通商图,对比两次鸦片战争中所开放的口岸分析特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口岸都分布在东南沿海。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口岸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11个,请学生读图,掌握最北的,最南的。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深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内地。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势力的深入,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4.影响:

(1)第二次鸦片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清政府开始被外国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加深。

横向联系:

(1)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清朝一部分官员开始关注“洋务”,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2)设立总理衙门,专门处理外交事务。随着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外交事务日益增多,需要一个专门机构进行外交活动。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为什么没有与列强交往的外交机构?

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视外国为蛮夷小邦。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不可能有平等的与外国交往的机构存在。这正是闭关锁国政策在对外交往中的反映。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机构,表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3)设总税务司。长期以来由英国人担任。

(4)设同文馆,翻译外国书籍,了解西方。表明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纵向联系:

联系必修(2)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和必修(3)第22课《西学东渐》,想一想: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鸦片战争的中国社会经济:(1)大量洋货涌入中国;(2)传统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兴起以“自强”“求富”为出发点的洋务运动。

小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历史曾无数次的证明,文明衰败的根源,主要不在于外部力量的打击,而在于内部机制的退化.几千年来,黄河文明受到多少次伴随征服的外来冲击,但它始终没有陨落.我们曾经很欣赏这种文明的同化力量.但19世纪上半期,一种新的文明,乘着西方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再也不可能同化它了.中国近代历史就成为一部错综复杂的历史.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科学民主的曙光.

【课堂检测】1.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4、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以英国获胜,中国失败而告终。这反映了

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

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

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

④战争结局与战前指导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6.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割占中国领土

7.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A.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取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力

D.取得了在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

8.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A.《天津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答案:1-5:DCABA

6-8:BBB

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战争经过和结果: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

3.战争结果:清政府失败。《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等。

危害:割地、开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4.战后的中国:

5.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

推荐第7篇:鸦片战争教案

第十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如何理解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的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大家在初中都学过吧?中国近代史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以前初中没有学过吗?鸦片战争(标志着)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这一百多年都属于中国近代史。那中国近代史又分为2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的分界线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旧和新呢?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我们说五四运动后,什么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也就是说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面开始本课内容的学习。

放出四幅图片,让学生在历史史实的情景再现中,步入本课鸦片战争的学习。 图片中中战火喧嚣的场面,反映的就是发生在16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很想知道: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咋一听好像有点道理,那么鸦片战争的爆发真的是林则徐惹的祸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虎门销烟 背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中国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学生回答】……

看图表

概括指出: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呈现出严重的社会危机。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政治腐败:康乾盛世以后,清政府开始走下坡路,政治日益黑暗,吏治腐败,贪污贿赂成风。经济: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你耕田来我织布”,主要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军事:清政府军备废弛,军队装备还处于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外交:此时的清政府,军备废弛、财政困难、整体上呈现出衰败景象,走到了穷途末路,却还没有自知之明,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以“天朝上国”自居,长期奉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政策,做着“天朝上国”“万邦来朝”“四海宾服”的美梦,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而同一时期的西方世界,特别是英国处在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战前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迅速崛起;前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英国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自18世纪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并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而不断加紧对外扩张,在东方建立自己的殖民体系。古老而又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必然成为他们侵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地大人多,市场大,而英国的胃口也大。英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实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两者矛盾纠结,战争必然爆发。

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强烈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二、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前,英国最初试图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是,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输入中国的“呢绒、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等工业品,而中国的自然经济能够自给自足,不太需要这些工业品,加上清政府闭关政策的限制,其产品成为了典型的“滞销品”“破鞋”,没有人要。相反,英国从中国购买的“茶叶、生丝、药材”等物品,尽管有些是奢侈品,价格昂贵,但在西方却是“香饽饽”“畅销品牌”! 这样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813——1831年中英贸易的图表反映)。

通过正当贸易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799——1838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那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 在看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回来我一个简单的问题。

(1) 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那自然而然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困难,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学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前面的学习内容。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而那时候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腐败,财政困难,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自以为是天朝上国。

过渡:面对大量鸦片走私,作为当时皇帝道光帝应该会采取什么行动?作为最有见识封建大臣林则徐有何表现? 多媒体显示 林则徐

道光皇帝看到林则徐的奏折,认识到放任鸦片走私,将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于是任命主张严禁鸦片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组织禁烟工作。于是林则徐到 广东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量鸦片。这就是虎门销烟运动。

三、鸦片战争 过渡:不法英商非法鸦片贸易扭转了正常贸易中逆差所带给英国损失,但中国 禁烟运动不从根本上断绝了这条罪恶的“商路”,英国遂决意以此为借口诉诸武 力,因此有人说:“若没有林则徐禁烟运动,就不会有中英鸦片战争”,对此有何 看法? 要分析这个问题,就要回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上来看。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所以这场战争不是打不打的问题,只是早和迟的问题。禁烟运动只是借口, 中英之间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经过

利用ppt动态展示图展现介绍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战争的过程略) 地图动态显示 鸦片战争两个阶段:

1840年战争开始——琦善同英军谈判 1841年英军扩大战争——1842年战争结束 结果

1842年,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8月29日,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割地:损害中国的主权。

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强的威逼下开放的,因此它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翻PPT,清政府除了《南京条约》之外,还与哪些国家签订条约? 把书发到52页,看历史纵横

先讲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再讲补充条约。

看到这里,我想问,鸦片战争的失败可以避免么?来看鸦片战争的原因。 影响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套上了这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变化?教师概括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不再是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不但包括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不但包括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此革命任务也会有所改变。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此革命任务也会有所改变。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变化的同时,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腐朽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战火再燃

1856年,英法借口修约,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什么?结果?影响?比较。

推荐第8篇: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课标版历史学科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图中的人在做什么?由这样的事件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是什么? 学生:抽大烟(吸食鸦片);鸦片战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完全正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观看视频:鸦片贸易的危害,虎门销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学生: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教师: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教师: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 学生: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 学生: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教师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让学生观看动画:鸦片战争的经过,演示英国入侵中国的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然后出示: 爆发:1840年6月,英舰开到广州海面,进行挑衅。

占领: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 结束: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

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耆英、伊里布、牛鉴与璞鼎查,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着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教师: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 学生: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教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贸易:英商进出口货物徼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教师: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教师提问: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推荐第9篇:《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

主备人:赵静

参备人:宋燕燕

袁淑红

孟丽花

审核:张巧瑞 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概况;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讨论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总结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使学生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认识鸦片作为毒品对吸食者的伤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重点

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每年6月3日开始的 “禁毒宣传月”活动,导入新课。

二、虎门销烟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教师点评。

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

(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 (向中国走私鸦片)

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4、学生读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选,回答课后练习题。

5、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并评价林则徐及其领导的禁烟运动。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三、鸦片战争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

要求:1.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2.简述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

3.讨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四、中英《南京条约》

1.记住《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分析其性质。

2概括《南京条约》的内容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八字,并帮助学生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的危害。

3.要求学生了解《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了解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4.师生共同讨论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五、学习测评

板书设计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①清王朝没落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上升时期③鸦片走私给中国严重危害

2、经过:1839年6月 林则徐

3、影响:

二、鸦片战争

1、原因:为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鸦片贸易

2、时间:1840年6月

3、经过:

4、失败原因:清政治腐败,经济军事技术落后

三、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地点及性质

2、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开埠

3、影响:

推荐第10篇: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1

秦兰

高一(33)班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② 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运用问题进行探究,学会运历史比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深刻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对中国带来的殖民主义灾难,并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斗争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难点: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导入新课

利用罂粟花、罂粟果的图片引入本课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我们分别从国际和国内这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鸦片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国际背景:英国此时怎么样呀?英工业革命完成,需要原料和市场。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机器生产出来了更多的商品,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而英国的市场比较狭小,原料也不足,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外扩张,抢占别国市场,掠夺其他国家的原料。

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原料和市场。而这时的中国的社会状况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下国内背景

国内背景:

首先从经济上来说,中国是什么经济?对,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土地是吧,小农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而在清朝统治时期,土地大部分掌握在谁的手中呀?大部分掌握在地主手中,所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的状态。土地高度集中的结果,必然导致什么矛盾比较尖锐?阶级矛盾比较尖锐。这是从经济上来说的。

从政治上来说,清朝的统治怎么样?政治腐败,战前的中国,已经处于清朝末年,政治非常腐败:贪污成风—— 正所谓“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另外,军备废弛,当西方国家用长枪大炮作战时,清朝的军队装备还处在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船还是木制的帆船,少数船上装有一两门明朝时候发明的“红衣大炮”,发射时效果和扔铅球差不多,而且只能向前打。

政治腐败,军备废弛,但是清朝统治者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落后了呢? 没有,此时的清政府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以“天朝上国”自居,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虚骄自大、做着“天朝上国”“万邦来朝”“四海宾服”的美梦,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

外交:闭关锁国、妄自尊大

同学们看一下,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想要市场和原料,而中国地大人多,市场大,自然成为英国的目标,英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但是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两者会不会产生矛盾呀,会,所以战争的爆发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成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强烈需要原料和市场。

好,弄清了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接下来我们还要知道是什么事件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对,虎门销烟,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3.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我们都知道,虎门硝烟的领导人是谁?林则徐。林则徐为什么要领导禁烟运动?因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要知道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请看这几个问题。

(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

(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但是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什么叫出超?就是出口的比进口的多。所以英国的大量白银流入了中国。

(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向中国走私鸦片。) (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材料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造成兵弱银荒,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

过渡:面对大量鸦片走私,作为当时皇帝的道光帝采取什么了行动? 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过渡:虎门硝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决定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所以虎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那么鸦片战争的爆发真的是林则徐惹的祸吗?

不是,禁烟运动只是借口,

中英之间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市场和原料,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2、经过

战争的过程不是我们所要了解的重点,我们只需要简单的了解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840年战争开始——琦善同英军谈判为第一阶段,

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扩大战争——1842年8月战争结束为第二阶段。 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3.结果

中国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我们来看一下《南京条约》的内容 条约主要有四个内容,我们分别来看,

第一,割香港岛给英国,简称为割地,这损害了中国的什么主权。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第二,赔款2100万银元,简称为赔款:这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

第三,开放五口通商口岸,哪五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开口通商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强的威逼下开放的,因此它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第四个内容,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协定关税:这使中国开始丧失什么权?关税自主权。这一条款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西方国家的经济掠夺

《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除了《南京条约》之外,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这里面有几个名词大家注意一下,

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就是外国公民在中国犯了罪,中国的法律不能制裁,只能由他们国家的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破坏了中国的什么主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片面的最惠国待遇: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这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英国获取了很多特权。看到英国获得如此之多的好处,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以攫取在华特权。

3、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国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半封建: 国家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 破坏,既存在资本主义,又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②直接原因:英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第一阶段 1856年—1858年

1856年

英军炮轰广州城(爆发)

1857年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

攻陷大沽,进逼天津,签定《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1860年

占领津、京,火烧圆明园,签定《北京条约》

3、结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 1858《天津条约》 1860《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 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第11篇:《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及意义;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比较战前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和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情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内容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情景展示法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请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框中左边是一艘称为“快蟹”的走私船,专门在海上走私鸦片。船上有很多橹,并携带武器,与缉私船相遇,既可以抗拒,又可以逃离。在19世纪30至40年代,这种船大量活跃在广东伶仃洋上,替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引起中国社会什么变化?鸦片战争是由鸦片引起的吗?下面我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鸦片以及它的危害的照片。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授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

2 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三、练习

1.到广东领导禁烟运动的清朝大臣是 A.林则徐 B.邓廷桢 C.琦善

D.奕山

2.在《南京条约》里割出去的香港部分是 A.九龙半岛 B.新界 C.香港岛

D.整个香港地区

3.下列城市中不是《南京条约》里规定的通商口岸的是 A.广州 B.福州

四、总结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给我们的教训。

六、板书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上海

D.南京

第12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2000字)

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1、地位:《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得到潮流”的开篇。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全书的重点。

2、重难点:

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由于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请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讲述鸦片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情感教育。

(2)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3)通过讲述战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方法以讲授法、问答法为主,辅之以图示法、讨论法、比较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用具】

1.电脑平台,多媒体设备.

2.教师准备关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导入新课】

播放纪录片《复兴之路》中关于鸦片战争的一段资料片,让学生在历史史实的情景再现中,步入本课鸦片战争的学习。

视频中战火喧嚣的场面,反映的就是发生在16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很想知道: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咋一听好像有点道理,那么鸦片战争的爆发真的是林则徐惹的祸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讲述内容】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首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50页,认真阅读教材前言和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划出能够反应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具体情况的关键词句。老师会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归纳一下“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好,时间差不多啦!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的给大家归纳一下呢?好,···同学,你的手举得高高的,肯定是胸有成竹。老师在ppt上打出了一个表,你可以根据图表的提示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填图表。

···同学很不错,归纳得很准确,请坐。

老师在给大家梳理一下表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呈现出严重的社会危机。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政治腐败:康乾盛世以后,清政府开始走下坡路,政治日益黑暗,吏治腐败,贪污贿赂成风——“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等大家熟知的俗语生动形象的反应了清政府的腐败。

经济: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你耕田来我织布”,主要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而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土地。而此时的土地高度集中在封建贵族地主手中,广大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的状态。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税收,税收减少,政府入不敷出,出现财政困难。

军事:清政府军备废弛,军队装备还处于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所谓的水师仍是木制帆船,包括水师提督的旗舰也是木制的。少数船上装有一两门明朝时候发明的“红衣大

炮”,发射时效果和扔铅球差不多,而且只能向前打,想打后面的敌舰,当然还需要转一圈啦!

外交:此时的清政府,军备废弛、财政困难、整体上呈现出衰败景象,走到了穷途末路,却还没有自知之明,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以“天朝上国”自居,长期奉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政策,做着“天朝上国”“万邦来朝”“四海宾服”的美梦,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而同一时期的西方世界,特别是英国处在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战前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迅速崛起;前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英国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自18世纪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并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而不断加紧对外扩张,在东方建立自己的殖民体系。古老而又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必然成为他们侵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地大人多,市场大,而英国的胃口也大。英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实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两者矛盾纠结,战争必然爆发。

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强烈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前,英国最初试图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是,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输入中国的“呢绒、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等工业品,而中国的自然经济能够自给自足,不太需要这些工业品,加上清政府闭关政策的限制,其产品成为了典型的“滞销品”“破鞋”,没有人要。运也白运,当然如果白送的话,中国人民还是会礼貌接受的,不要白不要嘛!相反,英国从中国购买的“茶叶、生丝、药材”等物品,尽管有些是奢侈品,价格昂贵,但在西方却是“香饽饽”“畅销品牌”,可能还是免检产品呢!这样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813——1831年中英贸易的图表反映)。

通过正当贸易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799——1838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鸦片走私问题,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通过三则材料展示鸦片走私的危害: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教师点评。

(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 (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向中国走私鸦片。)

(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关于第3问,先多媒体显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林则徐上书,《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表》。 材料一 吸毒人数:200万掠夺白银:3—4

说明:①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困难

材料二:烟馆里正在吞云吐雾的中国人(图片)

反映:②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材料三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

反映:③造成兵弱银荒,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

提问:三则材料中涉及到鸦片输入主要危害有哪些?(答案即三则材料的三点危害) 这样设计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提高学生归纳,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过渡:面对大量鸦片走私,作为当时皇帝道光帝应该会采取什么行动?假如你

是清朝统治者,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峻局势,你将会采取什么措施?

作为最有见识封建大臣林则徐有何表现?

道光皇帝看到林则徐的奏折,认识到放任鸦片走私,将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于是任命主张严禁鸦片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组织禁烟工作。于是林则徐到

广东领导禁烟运动。

多媒体显示 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利益自我

华民族

统治,但

精神,故他

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虎门销烟图 设问: (1)材料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精神?(反抗外国侵略决心及为国家民族牺牲爱国精神。) (2)林则徐禁烟,禁烟主观上为了维护清王朝腐朽统治,能否算是中英雄?(林则徐虽站在地主阶级立场,禁烟根本用的是维护地主阶级他指挥虎门销烟代表了中华民族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是民族英雄,)

此设计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能力。

过渡:不法英商非法鸦片贸易扭转了正常贸易中逆差所带给英国损失,但中国

禁烟运动不从根本上断绝了这条罪恶的“商路”,英国遂决意以此为借口诉诸武

力,因此有人说:“若没有林则徐禁烟运动,就不会有中英鸦片战争”,对此有何

看法?

由学生思考回答后,最后得出结论:

禁烟运动的消息传到英国,不法英商游说英国政府,抓住这次机会发动对华战争。英国政府为了从根本上打开中国市场,打着保护中英贸易的旗号,发动了鸦片战争。所以这场战争不是打不打的问题,只是早和迟的问题。禁烟运动只是借口,中英之间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经过

利用ppt动态展示图展现介绍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战争的过程略)

地图动态显示

鸦片战争两个阶段:

1840年战争开始——琦善同英军谈判

1841年英军扩大战争——1842年战争结束

把问题的重点放在中国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在鸦片战争中的英勇抗争上。引导学生把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概括为:

人民群众的自发反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清军爱国将士—————英勇作战,为国捐躯

面对英国侵略者的侵略暴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开端;广大爱国将士的浴血抗战、为国捐躯,表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情操,值得后人敬仰。

最后指出:中英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是:握有正义、抵抗侵略者失败,野蛮侵略、残暴劫掠者获胜。

启发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结局呢?最后得出:不仅清政府的腐败是其重要原因,也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鸦片战争的结果

1842年8月初,英国军舰闯到南京下关长江江面。8月29日,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在学生逐条归纳内容,分析其危害后,教师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割地:损害中国的主权。

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强的威逼下开放的,因此它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然接着讲述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也同样引用以下材料概括内容、分析危害。

在学生逐条归纳内容,分析其危害后,教师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片面的最惠国待遇: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这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此后别的国家也援例得到“合法”的“一体均沾”。

租界:租界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条约规定的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或经商”的一定区域。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英国获取了很多特权。看到英国获得如此之多的好处,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先后与中国订立类似的条约,以攫取在华特权。

3、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套上了这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设问: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变化?教师概括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要阐述“半殖民”和“半封建”的内涵。并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不再是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不但包括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不但包括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此革命任务也会有所改变。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变化的同时,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腐朽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最后教师强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

1856年,英法借口修约,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可以请同学讲述他所了解的“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点明这只是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其根本原因和鸦片战争一样,是为的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利用ppt动态展示图展现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1857年底,英法联军侵略军向广州发起进攻。广州很快陷落。广东巡抚柏贵降敌,仍以原职替侵略军维持殖民统治秩序,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未能达到侵略目的,他们不得到更大的侵略权益是不会甘心的。1858年,为迫使清政府屈服,英法联军北上攻至大沽口外。随即进逼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咸丰帝慌忙派人与侵略者议和。

2、《天津条约》的签订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教师引导学生看《天津条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新增加了哪些内容?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危害是什么?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为什么对中国不利?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以分析概括指出以下几点: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通商口岸多达10个;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尤其是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腹地。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势力的深入,为列强扩大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但由于英法不满足既得侵略权益,1859年夏天,英法利用去北京换约之机重又挑起战争。对洗劫圆明园,可引用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关于圆明园的一段描述:“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指出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为人间奇迹的宫殿就是北京的圆明园。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洗劫的。圆明园这一人间奇迹也最后变成了一片瓦砾。圆明园惨遭焚掠,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人类文化史上无法估计的损失。侵略者不仅毁灭了驰名世界的皇家园林,而且毁灭了不可数计的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他们的暴行曾受到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严厉抨击。侵略者的罪行,将永远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所唾弃。

3.《北京条约》的签订

在讲述《北京条约》时,应根据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危害性。主要指出以下几点:

不仅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还增开天津为商埠,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势力从原来的东南沿海一带扩张到了北方沿海、长江流域以及中国腹地,这就使中国进一步丧失了大量主权,为列强控制京畿重地扩大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关于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规定,不但使我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而且扩大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为以后强租新界又作了准备。并简单介绍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史实。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关于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以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最后指出第二次的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内地,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而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本课小结】

结合“本课要旨”部分,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封建落后,导致了自卫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使发生了,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根本性变化,而且也引起了爱国人士的思想观念的转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中国的爱国军民在不断进行着英勇的抗争,中国历史也已经掀开谋求社会进步的不懈探索。

【教学预测】

在理清本课主要知识脉络是,需要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只有师生合作愉快,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预测目标,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2、虎门销烟(1)起因:鸦片走私(2)虎门销烟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经过

2、鸦片战争的结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的签订

(2)《南京条约》附件——《虎口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3)中美《望厦条约》

(4)中法《黄埔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

三、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

2、《天津条约》的签订

3、《北京条约》的签订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四、小结

第13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一)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鸦片战争中所得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它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一次体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反动本质。

3.沙俄不但伙同英、法、美三国共同侵略中国,而且乘机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教师帮助学生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难点:这次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在此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交错关系,清政府对这次战争所持的态度。 教学用具:投影片、录像片 板书提纲: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2.《天津条约》1858年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2.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 3.《北京条约》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被割占、财物遭掳掠、主权被践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是,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贪婪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 的要求,遭拒绝后,就寻找借口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范。

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便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先放一段编辑好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录像,直观地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然后教师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法、美等国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是它们并不满足,决定利用中国爆发人民起义、清政府忙于镇压之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继续发展,扩大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了。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英国资本家们曾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然而他们所想往的美景没有出现。虽然外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大量涌进中国,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一直销路不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4年,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企图借机达到使中国全境开放;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并且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作为交换条件。而清政府担心外国势力继续深入,危及其统治利益,拒绝了“修约”要求。英法就阴谋发动战争来迫使清政府屈服。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1856年,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由,寻衅挑起战争。

(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有关“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的内容。)

教师指出:所谓“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是英法侵略者为发动侵略战争,蓄意制造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6年10月下旬,英国派兵舰突然闯进珠江口,炮轰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法国也出兵参加侵略战争,俄国和美国则以“调停”为名,充当英、法的帮凶。

面临英法联军的进攻,两广总督叶名琛不作战守准备,在衙门里梦想请神仙下界的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以至广州很快失陷。叶名琛也作了俘虏,被解往印度。时人讥讽他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广州陷落后,广州附近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打击敌人,使侵略者惊恐万状。(布置学生阅读小字部分。)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为了更快达到侵略目的,英法决定迅速北上,迫近清政府的统治中心,逼清政府就范,于是,英法联军除留一部分守广州外,其余军队于1858年乘舰北上,至天津白河口。美俄公使随联军同往,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5月20日,英法侵略军突然向大沽炮台攻击。大沽炮台陈旧落后,防务松弛,守将逃跑很快被联军攻占。接着侵略军又攻陷天津,扬言进攻北京,本来就没有抗敌决心的清政府慌作一团,咸丰帝慌忙派人与英法议和。6月初,谈判开始,英法代表骄横要挟。俄、美扮演“调停人”角色从中渔利。在俄美英法的威逼利诱下,清政府终于先后与四国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 2.《天津条约》

请学生诵读《天津条约》内容。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看看它们与《天津条约》有哪些相似与不同?(思考,暂不作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清政府暂时得到“安宁”。英法资产阶级虽已通过《天津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但欲壑难填,他们远不满足从中国攫取的利益,叫嚷:“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满意”,蓄意利用换约时机,向中国勒索更多特权。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找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大沽之战的小字。)

大沽之战英法惨败的消息传到英法国内,英法资产阶级恼羞成怒,叫嚣:“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应该教训中国人重视英国人,英国人高出于中国人之上,应成为中国人的主人”。1860年春,英、法组织新的侵华远征军,出动舰船200余艘,军队25000多名,于7月底闯到大沽口外准备发动进攻。面对英法两国扩大战争之势,清政府的腐败再次暴露出来,幻想与英法议和,不但未加强大沽防务,反而减弱防守,以示和谈诚意。此时,俄国公使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了“北塘毫无戒备,尽可进攻”的情报。8月1日,联军在北塘登陆,攻占大沽、天津。9月初,联军向通州推进。清政府派人到通州求和,谈判破裂。9月21日敌军进攻通州八里桥。清军“奋不顾身,齐声大呼杀贼,进如山倒”。而主帅僧格林沁等撤队逃跑,使全军动摇,八里桥失守。22日,咸丰仓皇出奔热河,留下他的异母弟恭亲王奕訢向侵略者求和。10月5日侵略军到达北京城下,6日进犯圆明园,13日控制了北京。 3.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150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风景秀丽集中外园林艺术之大成。如:长春园最北边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洋楼,是乾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土郎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造的。西洋楼景区的“大水法”和“远瀛观”系由白石砌成,虽为欧式建筑,但揉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中西合壁,堪称一绝。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的皇家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是当之无愧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一个英国军官,第一次抢到一个缕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1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心的蓝宝石果子。他将抢到的宝物,装了七大筐,归为己有。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宝物。在疯狂抢劫之后,18日,英国公使额尔金童命令几千名侵略军在园内四处放火。大火接连三天不熄,黑色的云团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烟灰一直飘到10多公里外的北京城内,圆明园竟成一片废墟。 (放圆明园沧桑史有关录像)

英法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仅引起广大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而且也受到世界进步人士的谴责。 (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雨果的评论。)

在火烧圆明园的同时,英法联军控制了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又一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4.《北京条约》的签订 1860年10月24日和25日,奕诉在武力威胁下与英法代表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要学生阅读归纳课本《北京条约》的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思考:英法又获得了哪些侵略权益?)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结束。

(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再次失败?)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

①清政府一心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外没有坚决抵抗的决心,从又恨又怕到求和要协投降。如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之后表现直至签订《北京条约》。

②清朝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如叶名琛与广州之战;僧格林泌指挥的八里桥保卫战;咸丰帝1860年逃往热河等。

③清政府寄希望于美、俄调停,而美俄两国实际上是英法进攻的帮凶,通过英法的侵略从中渔利。

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再次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同时也暴露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沙俄对中国领土的扩张的野心由来已久。

(引导学生回忆,清朝前期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终以《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两国东段边界。)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一方面积极参与协助英法侵略中国,另一方面,乘人之危,加紧侵占中国领土。1858年,沙俄用武力威胁清廷黑龙江将军奕訢签订了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又利用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之机,自称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功”,并以帮助镇压太平军为诱饵,向奕訢提交了一份新的中俄条约草案和俄国单方面绘制的东部边界地图,逼迫奕訢一字不能更易”,否则“兵端不难屡兴”。11月奕訢被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沙俄割占中国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此后又于1864年,188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中俄改订条约》前后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在中国近代史上,沙俄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讲述以上过程时可制成复合彩色投影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也可要求学生在课本地图上涂上颜色增强直观性,最后要学生看课本的归纳图表。)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前面讲《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时,已让同学思考回忆《南京条约》及附件有关知识,因此这里连续设问:中英鸦片战争对中国的主要危害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又遭受哪些更大的损害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出两次鸦片战争结果的比较。) ①丧失领土、主权的增多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割占香港岛,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而且关税、司法、领海等主权也遭到践踏。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进而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而沙俄则通过《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领土完整进一步丧失。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更为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准备了便利条件。 ②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5个通商口岸,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打开了国门,但其侵略势力基本在东南沿海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规定,中国又增开了天津在内的11处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从大陆漫延至岛屿,从沿海深入到沿江内地。另外有关外国人、外国船的特殊规定,使他们的侵略活动更加有恃无恐。

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则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堂小结)放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剪辑录像,回顾本课内容。

第14篇: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入新课】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以及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英法美等国家在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特权,希望就此打开中国广阔的市场;清王朝苟延残喘,以为就此可以继续它天朝上国的美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从这次战争及结果中攫取了不少的特权,尝到了甜头,为了得到更多的特权,他们不惜再次发动战争。

【学习新课】

板书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板书: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6分钟)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可以从国际国内去分析: 国际——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鸦片战争的结束以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他们以为很快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但是事与愿违。西方列强并没有如愿以偿打开中国广阔的市场,如棉纺织品的消费水平还远远比不上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性的)一方面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二,外国进口的商品很多不适应中国人的消费需求,如钢叉,睡冒等等,三,因购买鸦片,无力购买英国的其他商品。因此,,法美分别借口《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有12年后修约的规定,英国也援引“最惠国待遇”利益“一体均沾”的条款,他们一起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扩大侵华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1856年英法与俄的克里米亚战争结束,是英法可以腾出手来发动侵华战争。

国内——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心怀疑惧,拒绝修约。这成为二鸦的直接原因,同时清政府正竭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板书:

1、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

中国也是泱泱大国,发动对其战争不可能毫无理由,法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英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同时这也是战争的导火线,是英法为挑起战争而蓄意制造的借口。所谓“亚罗号”是一艘走私船,船主本来是中国人,在1856年10月8日被广东水师搜查并拘捕了船上的12名中国人,这本来纯属中国内政,但英国却授意驻广州领事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蛮横要求送回被拘捕的人,还捏造说是中国士兵扯下了挂在船上的英国旗,并要中国向英国公开道歉。这很清楚的说明,所谓“亚罗号”事件,不过是英国侵略者为挑起战争而制造的借口。而“马神甫”是指法国籍神甫马赖,此人违约非法于1853年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传教,勾结当地土豪劣绅,无恶不作,在1856年2月,被当地知县逮捕并处死,法国就以此为借口,同英国一起发动了侵略战争。

2、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从发动战争的原因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从英国来说仍然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性质目的和第一次鸦片战争都是相同的,因此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提问】但是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呢?

1、背景及目的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备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侵略效果,于是企图修约,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当修约被拒后,就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扩大鸦片战争的成果。

2、性质,手段

武力征服,过程相似

3、结果

清政府都被打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主权

备注:这种结果很清楚的表明了是一种继续。

4、战争的发动者

英国→英、法、美、俄

1 备注:虽然多了一个法国,又有美俄出面调停,但实际上是以英国为首,这也说明了继续的特点。

课后思考:还有一种说法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同学们可以从侵略的力量、时间、区域、签订的条约的数量等方面去进行思考。

板书:

二、战争的经过及《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18分钟) 板书:

(一)战争的经过(8分钟)

【教师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这次战争分为3个时间段进行, 第一阶段:1856—1857

广州

联军委员会

英、法(美、俄)

第二阶段

1858

天津 《天津条约》

英、法、美、俄

第三阶段

1859—1860

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英、法

【教师讲述】在“亚罗号事件”后,英国开始向广州进犯,英国派额尔金、法国派葛罗,于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年底就攻陷了广州城。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就是两广总督叶名琛,这位总督大人在面对英法联军的进攻时的做法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被世人称为“六不”总督,所以最后他被俘虏了。而广州巡抚柏贵降敌。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英法联军在广州成立了一个殖民统治机构——联军委员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柏贵仍任原职并替侵略者维护殖民统治秩序,而英法联军在广州维持了近4年的殖民统治。

【教师讲述】第二个阶段,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我们先撇开《天津条约》的内容稍后再学习,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退了,但是列强的侵略没有结束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一个《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于是,1859年,换约又开始了。这就到了战争的第三个时间段。

【教师讲述】1859年,英法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却无视清政府让他们从北塘登陆进京的通知,坚持从白河由舰队护送进京,并炮轰大沽炮台,结果遭清军爱国将士奋勇还击,受到重创。美国的援助也无法挽救其惨败的命运,而美国却从北塘进京换约成功,骗取了清政府的信任。英国舰队的惨败,使英法侵略者叫嚣要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并将皇帝逐出皇宫,甚至是“让英国人成为中国人的主人”。在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掠,进逼北京。咸丰帝逃跑,恭亲王奕担任议和大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了《北京条约》

【教师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毁灭人类文化遗产的暴行,在今天,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和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个历史的见证。战争至此,英法联军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教师讲述】现在,我们来重点学习《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别用四字短语对条约的每一点内容进行概括,以方便记忆。思考条约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板书:

(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10分钟)

1、《天津条约》俄、美、英、法 1858年

内容:公使驻京

增开十口

舰船航行

外人入内

赔偿损失

外交主权

贸易主权

内河航运权

2、《北京条约》

1860年 英法(俄)

内容:增开天津

割占九龙

华工出国

追加赔款

贸易主权

领土主权 【教师讲述】

第一条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使中国开始丧失外交主权

2 【教师备注】在现代国家关系中,一国使节驻于另一国的首都,并不意味着不平等,但那时侵略者的意图则是企图通过此项内容来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的核心,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是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北京的,因而具有侵略性。

第二条,天津条约中增开的10个通商口岸, 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危害: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丧失更多的贸易主权。

同学们请注意,天津并不在10个通商口岸之内,因为天津直到《北京条约》的签订才被迫成为通商口岸,正如《南京条约》并没有把南京开为通商口岸,直到现在的《天津条约》才把南京列为通商口岸。

第三条外国军舰和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危害:不仅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也有利于列强的军事侵略,

第四条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

商、传教,以前只能在通商口岸,这说明了侵略扩大。危害;资本主义经济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国。

第五条: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以及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无疑,这些赔款最终也是从剥削中国百姓得来。危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教师讲述】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第一条增开天津为商埠,危害: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丧失更多的贸易主权。 第二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危害: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英国在香港侵略势力扩大。 第三条:准许华工出国”,但是华工出国与现在的人们出国大为不同,这实质上是贩卖中国人口,他们被贩运到美洲、东南亚各地充当苦力,被称为“猪仔”, 悲惨命运不亚于非洲黑奴,这是惨无人道的变相的“奴隶贸易”。危害:是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

第四条:对英法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了,危害: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

【教师讲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的时候,俄国对我国虎视眈眈,凭着它与中国接壤的有力条件,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板书:

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5分钟)

1、时间:19世纪50~80年代

2、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表格,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共侵吞了中国北方多少领土? 【学生回答】100多万平方公里

【教师讲述】在这以后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通过几个条约,又夺取了中国北方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把13页的表格与14页的地图结合起来,了解沙俄通过哪些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基本情况。

【教师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了,它给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板书: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8分钟)

1、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2.政治:领土主权被破坏,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经济:外国资本主义:东南沿海→沿海各省→内地

【教师讲述】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而此时中外反动势力也开始公开勾结起来镇压人民的反抗,这在接下来的太平天国运动中会充分体现出来;从列强的侵略路线以及增开的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外国的侵略势力已经扩大到远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教师备注】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它始建于康熙46年(即1709年),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 (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雍正即位后,拓展此园;至乾隆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其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仍不放弃对圆明园的改建和装饰。可是现在,人们看见的只能是圆明园的残迹,从课本13页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中可以知道,圆明园的损失总值超过600万!

第15篇: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

让学生在师友互助中学会学习

———《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 学 设 计

学校名称:东关中学

教师姓名;魏星

《鸦片战争》教案

汾阳市东关中学 魏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掌握中英两国的制度差异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二、教学思路

(一)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

1.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本课主要叙述近代中国是怎样由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教材大字部分用了800多字宋体字精选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上述过程。它少而精,简而明,突出了鸦片战争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这一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①英国与中国贸易逆差,借机从事毒品鸦片贸易;②走私鸦片让英国牟取了暴利,给中国带来灾难;③林则徐严厉禁烟,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二是中英《南京条约》:①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战败;②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③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2.难点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理解一个“沦”字,沦者,淹没,沉沦、没落之意,中国好比停在海上的一艘大船,在猝不及防的英国强盗的炮火下受伤了,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开始下沉。其次,分别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独立,实质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等都受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奴役,仔细观察五处通商口岸和香港岛的地理位置,不难发现,这是英国掠夺中国原料和倾销工业品的据点和通道。清政府军事上处于劣势,几乎失去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权。“半封建”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随炮火接踵而至,并占有一定成分,但清政府(中国)仍保留封建剥削制度,维护其腐朽统治。 关于这一内容,依据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结合英国侵略者阴险和凶残的史实,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归纳: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形式上虽然是独立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受到外来干涉,紧闭的大门已被打开;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由一元趋向多元。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提醒学生注意,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有一个渐进过程,中英《南京条约》仅仅是开始,教材叙述这一内容时,“逐步”一词要特别注意。以后的学习中,会进一步了解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程度的进程:开始──加深──完全沦陷。

(二)教学方法

1.师友互助,分组学导,自学讨论法。

1.“师友互助”教学模式为我校东关中学课题组学习山西即墨二十八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的新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论指导下构建的一种能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七八年级新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科学的、实用的。 2.教学渗透点。

①学生分小组研读“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并归纳成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查阅“鸦片战争形势图”,进一步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 ②分组讨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通过历史事实让学生获得只有国力强盛,才不致于受欺凌的认识。

③分小组讨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历史材料说明问题,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学会从内容中分析影响。

(三)教学资源 1.“课标”内容标准。

2.教材及《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

3.教学挂图和《中国国耻大事记》中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4.教师提供与“鸦片战争”历史相关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片若干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展示鸦片的图片和吸食鸦片的人们图片,出示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奏疏,展示 《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重点是要学生说出他的危害来。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第一环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友1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师友1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点拨]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19世纪上半期(特别是20年代前),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友2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师友2补充]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第二环节:师友互助 交流展示

问题一: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要求:以二人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交流展示)

[学友3展示]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师友3补充]英鸦片商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可以有权对华贸易,这些工业革命的暴发户们争先恐后地瞄准对华鸦片贸易,疯狂地向中国运送鸦片,疯狂地从中国人口袋里捞取银元,而他们送来的鸦片又在疯狂地吞食中国人。

[学友4补充]: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师友4补充]我认为还应该补充削弱军队战斗力这一点。 教师归纳: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讨论展示得出以下结论: 1.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 2.腐蚀统治机构,官员腐败 3.毒害中国人身心健康, 4.削弱军队战斗力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 [投影显示]

问题二: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要求:以二人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交流展示) [学友5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阅读教材]„„

[师友5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问题三: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要求:以二人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交流展示)

[学友6回答]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师友6补充]林则徐于3月10日到达广州后,立即召见行商,责成行商敦促洋商们交出鸦片,有趣的是英国的商人们关心的是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样的价格收去鸦片。林则徐严厉警告鸦片商迅速无条件地交出鸦片,鸦片商们合伙凑出一千多箱想蒙混过关,哪知林则徐义正词严:“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虎门销烟是从嘉庆皇帝颁布禁烟令以来最为彻底、规模最大的一次真正的禁烟,它第一次向世界表现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蚀的坚决性,洗刷了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耻辱。

(讲完之后,向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教师过渡]当虎门海滩烟云滚滚时,一丝战云也隐隐浮起,义律将中国禁烟情况报告给英外相巴麦尊,称中国政府强行收缴英王臣民的鸦片,侵犯了英王陛下臣民的私有财产。提议英国出兵中国,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他的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紧接着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二、中英《南京条约》

第一环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要求:1.阅读完之后,能简述战争的经过;2.正确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3.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学生阅读教材]„„

问题一:请同学们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简述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学友7回答]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 [师友7回答补充]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查办。1841年初,英军占香港岛。清同英作战,1842年失败。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 问题二:同学们,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点,同学们通过师友互助把它归纳出来。

[学友8回答]《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四个方面。

[师友8补充回答]我的学友回答的很正确,确实是这样,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关于香港问题,根据我查阅的资料,它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香港岛是《南京条约》割出去的。九龙半岛是在《北京条约》割出去的。新界是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借的,租期99年,一直到1997年我国政府才把这三个部分连同附近的岛屿全收了回来。

[教师过渡]既然鸦片战争使清政府从领土、关税、贸易方面丧失了一系列主权,那么,这势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最后一个问题。 第二环节:师友互助 交流展示

问题三:同学们讨论后思考为什么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方法指导]:同学们如何不好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家可以先思考什么是殖民地?什么是独立国家?那么,介于二者之间的就是? [学友9回答]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列强控制和压迫。是丧失了部分的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它是历史的沉沦。

[师友9补充]半封建的含义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即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巩固提升]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2、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 B、军事武器的优劣

C、国民素质的优劣

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3、在18世纪时,英国多次要求扩大中英贸易,清政府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以通有无”。此话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A、坚持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B、夜郎自大,愚昧无知

C、已感受到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威胁

D、认为中国经济水平高于英国 六.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布置作业]

1.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指导学生获取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知识,了解鸦片走私到禁烟活动直到《南京条约》签订的基本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学生知道了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贩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归纳总结:鸦片是当时的麻醉毒品,危害了多少中国人的健康,而今天的“白粉”也是罂粟果经化学加工制成的毒品,人一旦吸食,就很难戒除,其毒性比鸦片更大。为了吸毒,倾家荡产者有之,杀人抢劫者有之,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为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应理直气壮地拥护政府的禁毒举措,对贩毒、吸毒者绳之以法。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转变成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第16篇: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和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或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把中国史放到世界范围去思考,初步培养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刻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牢记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进一步认识到增强国力、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教学方法】

讲授、探究、合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幻灯片2-3:播放视频:《鸦片战争的背景》,让学生体会鸦片战争的前夕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

出示幻灯片4-5,教师指出:19世纪初,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由盛转衰,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四伏。此时的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处心积虑地把侵略矛头指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英国商人先是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从中国输入茶叶、丝织品等物。但是,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英国商人为牟取暴利,竞丧心病狂地把毒品鸦片大量偷运到中国。 二.新课讲授 (一)虎门销烟

出示幻灯片6:同学们,你知道“鸦片”(opium)名称的由来吗?(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公元六世纪初,阿拉伯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波斯人变“扁”音为“片”,称其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罂粟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从此,在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

教师:同学们,鸦片贩运到中国来,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呢?请先幻灯片,然后总结一下。出示幻灯片7-9。

学生总结:摧残了心灵和肌体,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白银大量外流。

教师出示幻灯片10,总结且指出鸦片输入的危害:1.经济上,加重劳动人民负担; 2.政治上,清朝统治者更加腐败;

3.军事上,军队战斗力削弱;社会生活方面,吸食者身心受到摧残,社会风俗沦丧。 总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过渡语)教师: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让我们今天看到后都感到痛心疾首!那么在当时有没有人和我们有相同的感受呢? 教师出示幻灯片11:请看!清朝著名官员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上书。林则徐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份奏折?我们请一位同学饱含感情的为大家朗诵一下,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教师:通过这位同学的朗读,同学们说一下林则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为国为民的情怀。

教师出示幻灯片12:议一议:林则徐虎门销烟背景、过程、意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后进行讨论总结。

学生总结:背景是道光帝接受了林则徐的上书,任命其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 过程:林则徐派人暗访暗查,缉拿烟犯,强制外商交出鸦片200多万箱并当众销毁。 意义: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二)鸦片战争

(过渡语)教师:虎门销烟的历史镌刻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更将牢牢铭记在你我的心中。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点燃了中国人心中沸腾的爱国之火,也激起了炎黄子孙团结御侮的坚强斗志!林则徐不愧为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当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回英国后,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因为这场战争与鸦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历史上称之为“鸦片战争”。那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学生: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销售商品,掠夺原料。

(过渡语)教师总结: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急需原料和市场。中国地大物博,但又落后腐朽。所以英国开始把中国定为自己掠夺的对象。于是,我们知道了,英国发动这场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走私,而根本原因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也就是商品交易发展到—鸦片交易发展到----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下面我们就看一下鸦片战争的简单过程。

教师出示幻灯片14:播放视频《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师总结:这场战争从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开始,到1842年8月英国军舰兵临南京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这持续了两年多的战争,就这么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了。下面我们就对照《鸦片战争形势图》(教师出示幻灯片15),了解一下战争的详细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想一想: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总结: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英签订《南京条约》;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原因有:1.清政府政治腐败

2.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3.清政府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对抗

教师出示幻灯片

16、17进行总结。

(三)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出示幻灯片18:指出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出示幻灯片19:指出中英《南京条约》主要有4点内容,请看: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教师强调香港岛的名称和位置,指出和今天香港地区的区别。)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赔款:赔2100万银元。(强调单位是银元。)加重了人民负担。 3.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派驻领事。(通过识图,强调五个通商口岸的名称和地理分布位置的特点,指明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侵略势力遍及东南沿海地区。

4.协商关税: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强调协商关税只会对西方列强有利。通过协商关税,清朝的关税只会越来越低。)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教师:以上是通过中英《南京条约》英国获得的四项特权,但是侵略者还不满足,于1843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而获得了另外三大特权:领事裁判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管束的先例)、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亦准英国人一体均沾,以示公平)、永久居住等特权(侵略者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把“租界”建成“国中之国”,作为侵略中国的据点)。(教师出示幻灯片20:《南京条约》附件)下面我们就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进行对比。请看幻灯片21。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古语竟然成为当时清王朝尴尬处境的体现。中国开始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开始。让我们记住1840年,汉唐盛世已经成为过去。让我们记住1840,中国在那时重重的跌了一跤!

但失败并不可怕!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不栽跟头,一个民族在历史上也可能会有失败。有过失败的民族仍有机会再度辉煌,关键在于失败后的奋发……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牢记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进一步认识到增强国力、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三.课堂总结

教师出示幻灯片22,进行总结。

四.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幻灯片23-24 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工作事关民族兴衰存亡,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是为了纪念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近代英雄人物(

) A.魏源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虎门销烟

B.1840年的鸦片战争 C .鸦片的输入

D.《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3.“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个“重大转变”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 C.《辛丑条约》签订

D.“七七事变”爆发

答案:B、B、A

【板书设计】

第一课

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 二.鸦片战争 三.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鸦片战争》这堂课通过大量的历史材料,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学习,主动地学习。这堂课不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花样繁多,是一种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

由于“鸦片战争”这段历史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缺少直观的感受,我针对学生心理,通过历史图片、音像资料等来再现历史场景,介绍历史事件,自始至终紧紧抓住学生情绪,让学生情绪随着历史发展而跌宕起伏。此外,我通过大量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以达到情感熏陶及情感教育的目的。如我带着沉痛的心情讲述:“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古语竟然成了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尴尬处境的体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17篇:高中历史必修笔记之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

1840——1842 鸦片战争 政治:

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1839年6月,虎门销烟) 背景:

1.十八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2.清朝政治腐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手中

4.在中英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1840年6月 鸦片战争开始 琦善赴广东议和

议和时,英国于1841年占香港岛 清军满族将领海龄牺牲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失败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难以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英国获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其他原因: 1.国市场不断扩大 2.交通工具发展 3.重农抑商观念的改变 表现:

1.“纺”与“织”的分离 2.“织”与“耕”的分离 3.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4.中国产品日趋商品化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

积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奠定基础 消极: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 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背景:1.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2.西方资本主义崛起3.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失败

1839年,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在禁烟期间,设立译馆,译出《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进步性: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方法和目的,对当时的思想解放起重要的启迪作用

局限性:停留在技术层面,未认识到落后的根源 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 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851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随后,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1853定都天京,正式对抗清廷

太平军西征北伐,北伐军最终失败,西征军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石达开增援,在鄱阳湖打败湘军,进军江西,随后取得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全盛时期。 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原则:

1.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土地分配) 按人口、年龄平分土地

2.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产品分配) 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社会理想: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四有二无)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农民起义最高峰标志,革命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天国悲剧

原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进取心衰退,腐朽思想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性质:是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1856秋,韦昌辉杀死杨秀清,后来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被清军杀害。

为重振国威,洪秀全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指挥军事,并且让洪仁轩总理朝政

1858陈玉成和李秀成打垮清军驻扎江北的大营,并在 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太平天国局势展示稳定。

1859,洪仁轩颁布《资政新篇》,它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内容:

1.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2.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3.开设新式学堂

1860,陈玉成和李秀成攻破清军驻扎江南的大营

李秀成东征,在进攻上海时,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退回苏州。

湘军攻陷安庆,随后,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 1864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失败标志:天京陷落 失败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自私性、狭隘性(根本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其力量过于强大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教训:由于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政治:

战争再燃的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扩大权益的要求 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清政府和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内容: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3.赔偿巨额白银

4.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5.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咸丰帝逃往热河

1860,清政府和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给英国 4.赔款增至800万两白银 美俄两国乘机打劫,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人民起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经济: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背景:清政府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列强侵略) 主张和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出“自强”旗号,创建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

由于财力不足,19世纪70年代又打出“求富”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选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积极性: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

③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④加速了封建经济的瓦解

⑤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局限性:

只学技术不学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

背景:鸦片战争后,收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代表: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特点:

1.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后天畸形: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基础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发昌机器厂被英商的耶松船厂吞并

19世纪中后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中国丛报》(19世纪30年代创办)、《万国公报》(19世纪60年代创办)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推动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历程。 19世纪70年代,外国修筑淞沪铁路

19世纪70年代,台湾假设中国第一台有线电报线 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办报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思想: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意义: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实力强大,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大陆政策”,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1894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借机挑起战争

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袭击清军,8月清政府迎战 黄海大战中,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进攻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

1895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邓世昌)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危害及影响 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允许外国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战争(刘福永、姜绍祖、徐骧) 经济: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维新派创办《时务报》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思想:

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出现,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王韬、郑观应) 他们主张:

1.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2.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3.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但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他还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他这样做的原因: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民族资产阶级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能力有限2.减少改革阻力 意义: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的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他的思想和卢梭相似,可见外国的启蒙运动对中国有一定影响)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维新思想的影响: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后,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1900年6月英法美日俄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华战争。

廊坊狙击战中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紫禁城内,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并命令清军镇压义和团,而且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自身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其力量过于强大

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

1.赔偿4.5亿两白银,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2.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 3.拆毁北京至大沽台的炮台

4.准许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影响:

1.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中国税收收到控制

2.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华的大本营 3.惩办义和团,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4.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1901,新政 1905,预备立宪 经济:

20世纪初,上海设立无线电报局

第18篇: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领域,引发了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从此,英国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为了寻找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英国资产阶级早已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当作重点猎取的目标。他们多次向清政府提出通商要求。而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商品市场和商品交换还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对国外的产品并无多大需求。加之中国封建统治者闭目塞听,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政策的实行就成为必然。

在双方贸易中,英国的毛呢敌不过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结实耐用的土布,而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又是英美市场的畅销货。所以,在正常的中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有利地位,成为白银内流国家。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英国政府支持和怂恿其商人把“杀人毒品”──鸦片作为捞取中国白银和榨取中国人民膏脂的“特殊商品”,偷偷地运进中国,造成了几乎毁灭整个中国社会的大灾难。

《南京条约》的影响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政治上,清朝在战前的封建统治虽已衰落,但中国仍然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着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虽然照旧进行统治,但已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和控制,主权已不完整。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清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这就是那许多条约特权的实质。”经济上,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日益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鸦片战争中,在镇江率军用大刀长矛同英军浴血奋战的满族将领是( )

A.关天培 B.陈化成 C.葛云飞 D.海龄

2.英法联军洗劫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是在( )

A. 1856年 B. 1858年 C. 1859年 D. 1860年

3.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机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沙皇俄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二)能力提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腐朽无能 B.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英国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要 2.“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随时来往,总候本国谕旨遵行。”该项规定出自(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3.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两者( )

A.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B.都由鸦片问题而起

C.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 D.都以清朝战败而结束

4.下列能够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的是( )

①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②赔款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 ③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 ④准许华工出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三)延伸拓展

1.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 B.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C.参战将领贪生怕死

D.英国军事力量强大

2.“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通过此项不平等规定,英国获得的侵略权益是( )

A.增开通商口岸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的特权 D.传教士可以自由传教

3.从英国割占香港岛,到香港回归祖国,其间共经历了( )

A. 155年 B. 137年 C. 99年 D. 100年

4.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在中国享有的侵略权益有( )

①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传教经商 ②领事裁判权 ③在天津、广州等地合法开设工厂④协定关税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四)模拟练习

1.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与本质 ⑤未能全面概括战争性质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⑤

2.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 )

A.处于出超地位

B.处于入超地位

C.出口与进口基本持平D.从出超逐渐转为入超

3.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消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令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4.鸦片战争后,美法两国也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了( )

A.《望厦条约》《虎门条约》 B.《黄埔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北京条约》

5.在《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 )

A.长江沿岸地区

B.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

C.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 D.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

6.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下列不属于这种表现的是( )

A.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B.清朝统治者开始沦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

C.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D.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7.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文明人”指的是(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俄国军队

8.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你同意吗?为什么?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三、能力拓展

(一)学法指导

如何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历史分析中常用的特定概念。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全局并处支配地位、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带有必然性的客观原因,一般应从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深层次因素(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本质等)

的角度进行分析。

直接原因是指直接引起事件爆发的原因,常常是偶然事件,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例如,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就需要运用这两个概念,深入分析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正确结论。

(二)例题解析

例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解析:本题答案为C。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和世界历史的发展状况密切联系的。特别是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中期前后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占领广大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就成为其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因此,发动战争以打开中国大门就不足为奇了。

例2: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

( )

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

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

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

解析:本题答案为A。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自给自足”,即某个生产单位所需要的消费品基本上能够自己生产。自给自足是指基本上自足,并非绝对

不和市场联系,因此D项错误。

(三)学习拓展

收集有关圆明园的信息和资料,制作一期关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手抄

报,在全班展示交流。

(四)自展才华

史论结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既然是科学就要遵循科学研究的方法原则,要求研究者具有科学精神,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实事求是。这就要求研究者尽量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原始资料尽可能地了解历史真相,再将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正确结论。这就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要求。这一能力也是高考所要考查的重要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掌握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出说明论点的典型论据;阐释

历史问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请同学们依据这一原则,首先收集资料,撰写一篇“落后就要挨打”的小论

文。

四、相关信息

(一)历史随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传世名言。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面对鸦片在中国的泛滥,林则徐领导了当时的“禁烟运动”,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流芳百世。同时,林则徐还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组织人员翻译西方著作,成为当时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四月,林则徐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革去官职,遣送新疆伊犁戍边。在赴新疆途中,林则徐曾写有“塞马未堪论得失,相公且莫涕滂沱”“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上方”等诗句,表达自己希望为国效力的心情。

(二)历史资料

钦差大臣

钦差大臣是中国古代官名。从明代开始,凡由皇帝亲自派遣,出外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称钦差。清代沿用明制,由皇帝特别任命并颁授关防的,称作钦差大臣,权力更大。钦差又称钦使,统兵者则称为钦帅,驻外使节则称钦差出使某国

大臣。

第19篇:学年高中历史 第13课《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3课 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熟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2.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中国战败的原因

小结:当西欧各国逐步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疯狂向外扩张的时候,愚昧的清王朝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虽然清王朝已经非常衰弱,但在对外贸易中却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以英国为首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久久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于是英国开始采取非正当贸易手段,19世纪初,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造成中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军队丧失战斗力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鸦片带来的巨大危害引起了朝野的关注,清政府内部也为如何禁绝鸦片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道光帝决定禁烟,派林则徐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在虎门当众将收缴的鸦片销毁,虎门硝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日趋衰落、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而英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武器更先进。在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派往前线的将领对这次战争既不重视,也不懂战略战术,武器装备落后,军队缺乏战斗力,最终中国战败。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指导学生分析这些条约使列强获得了哪些权益?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灾难?)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惊醒迷梦中的清政府,虽然道光帝感到屈辱,但大部分官员仍旧没有觉醒。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指导学生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1856年,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扩大在华权益,英法以修约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中国战败,被迫同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由于对《天津条约》的若干条款双方都不满意,次年战事再起。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洗劫并烧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1860年英法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列强又攫取了新的权益,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指导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布局和特点。)

两次鸦片战争虽然都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内部一部分官绅开始改变传统的华夷观念,主张向西方学习,兴起了“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国的现代化开始起步。

(三)巩固小结: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社会转型,在世界发展的潮流面前,中国已不可能维持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面临的新变局也是所有落后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只不过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社会变革的道路更艰难曲折。

(四)课堂练习:《填充地图册》相关练习

(五)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练习》相关练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用心

爱心专心2

第20篇:《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4)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1.爆发根因 2.起讫时间 3.发动者 4.重大事件 5.结果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和纵火者 ②侵略者的暴行 ③影响 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①时间 ②主要条约 ③范围面积 ④影响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背景 ②英雄事迹 ③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真是祸不单行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

(学生游戏)由四个学生分别戴着标有英、法、美、俄文字的虎、蛙、鹰、熊动物面具,英、法与美、俄分别结伴走到教室前面,先是美向英、法打招呼:“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十二年真是个很长的时间呀!我们现在正站在这里,中国,一个如黄金般的国度。我们相信将会赚

很多很多钱的。”(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改用英语对话。“Hello ,how are you(are you fine)? Twelve years is really a long time,isn’t it? We are standing here, China , it’s a golden place.We believe in that we will make much money .”)然后英、法、美、俄进行关于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对话游戏。另一个学生扮演清政府的皇帝,坐在讲台上。讲台当着清政府。 虎:“条约签订十几年了,但商品在中国总是不能畅销,看来是中国的口岸太少了,应该多开些口岸。我们应该把公使驻到北京去,催促清政府满足我们的要求。” 鹰:“嗯,但是看局势,太平天国发展那么快,清政府会不会被推翻?如果太平天国统治全国了,那就麻烦了。我去试探过,太平天国对外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只允许做正当生意,不准走私鸦片,不准干涉内政,不准占领土地,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条约。” 虎:“先生们,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还是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要求开更多的口岸,增加更多的特权。现在我们不必担心太多,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清政府答应我们的要求。”

旁白:当四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时,清政府害怕危及其统治而拒绝。四国公使恼羞成怒。 虎:“清政府与我们不友好,敬酒不吃,吃罚酒!” 蛙: “那好!我们用武力打败它,然后提出要求。”熊、鹰对虎、蛙说:“你们实力强,出面攻打清政府,我们实力弱,进行外交调停帮助。” 虎、蛙说:“行!”(学生改用“OK!”) 熊、鹰、虎、蛙相互说:“再见!”(学生改用“goodbye!” )

旁白:虎、蛙、熊、鹰四国结成联合阵线共同侵略中国。英法发动侵华战争,俄美充当帮凶。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课件显示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艺术字)。

学习新课: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本目由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爆发时间等基础知识勾画在教科书上;2.引导思考英、法为什么发动此次侵华战争? 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列举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思考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师生活动后教师小结并用课件显示)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起讫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发 动者:英国、法国

重大事件: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火烧圆明园。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结果影响: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本目为重点内容,主要围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展开) 1.火烧圆明园

⑴由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布局构成、珍贵文物等,教师做补充; ⑵展示圆明园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是东方博物馆和艺术馆,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价值很高。圆明园本身就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 ⑶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侵略者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

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

⑷课件展示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由学生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并分组讨论“清政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一次犯罪。同时,也说明了清朝统治腐败衰弱,没有能力继续统治了。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学生活动后,老师给予简评,小结本目知识要点,并用课件展示)

时间:1860年。 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

纵火者:英法联军。 影响 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 侵略者的暴行:烧杀抢砸,无恶不作。 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教师设问,引导过渡)当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劫的时,俄美充当了什么角色?他们在中国有那些侵略活动?学生答后,老师指出:俄美在战争中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取得了与英法差不多的侵略权益。俄国还乘机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师生共同学习) ⑴结合图表的内容,说明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走了中国哪些领土,并在图上找出来。学生答时,老师分别用绿色、黄色显示《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占的领土。用泥土色显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的领土。之后用两头熊分别踏在东北西北沙俄所占领土上。

⑵在图上找出《中俄尼布楚条约》划给中国的领土,并说明这些领土与《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走的领土有什么关系?然后,以前后左右的同学为组讨论“为什么康熙皇帝在位时,沙俄与中国签订平等条约,比较合理地划定了中俄东端的边界,而咸丰皇帝在位时,沙俄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蛮横强占中国领土?”(前者强,后者弱)

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圆明园⑶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要点,并思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情况”。

时 间:十九世纪中后期

主要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范围面积: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

影 响 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沙俄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中国东北西北边境安全受威胁。

⑷教师总结指出,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的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他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⑸教师设问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割占了哪些领土(俄占中国东北西北、英占九龙半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归纳,导入下一问。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中国战败,战争期间被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归纳起来有割地、赔款、开埠、外舰江行、外使驻京等几方面。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生存危机。战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本目由学生看书分析认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背景、英雄事迹、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1864年、洪秀全、天京)

背 景: 太平天国反清反侵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英雄事迹:青浦战役:1860年,大败华尔的洋枪队。

慈溪战役:1862年,大败洋枪队,打死华尔。

金坛战役:1864年,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

历史意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

(教师引导讨论)从太平军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自由答)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巩固小结】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款,清政府把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在这种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侵略;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西方列强为维护既得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决定先武力迫清投降,然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doc》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