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教案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简易方程教案

简 易 方 程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一)

教学内容: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 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

(a×b)×c=a×(b×c) 可以写成:a·b=b·a或ab=ba

(a·b)·c=a·(b·c)或(ab) 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师强调:a 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2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

m×m

0.1×0.1

a×6

3×n

χ×8

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练习十:第1-3题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

(一)

乘法交换律:a×b=b×a

S=a×a

C=a×4

可以写成:

a·b=b·a或ab=ba

S= a C=4a 2

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二)

教学内容:教材P47-P48例4 做一做,练习十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2×3 a×7 14+b a÷7 a×a 5-x 0.6×0.6

二、新授。

1、教学例4(1):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 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3、教学例4(2):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 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 第4题 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作业

1、独立完成P50 第5题

2、独立完成P50 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 t =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即:S=ut=150×30=4500 (注:这里求出来的值不带单位名称)

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

(二)

例4(1):

例4(2):

法1: 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6a 法2: a+30 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 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 6a=6×15=90 a=30=11+30=45 课后记:

第三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三)

教学内容:练习课,教材P51-P52 练习十第7-13题 教学目的:

1、能较熟练的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数量。

3、会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教学重、难点:能熟炼地运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1)a+a=(

a×a=(

(2)当a=5时,2a=(

),a的平方=(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 30x

(2)30x+a

(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 第7题 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 第8题 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 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 第9题 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 第10-12题 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 第13题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a b c s × 9 s c b a 课后记:

2.解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3、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4、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四、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5-5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教具准备:天平及相关物品。(也可以将插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逐步观察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二、新知探究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 。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

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三、练习。

实物演示并判断:(准备8袋花生,4袋盐)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一袋500克的盐和两袋250克的花生。

1、当两边各增加3袋同样的花生(250克/袋)时,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为什么?

2、在“1”的基础上,现在将把天平两端的东西减少,怎样变化?可使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怎么想的?(可抽学生上台动手操作。

3、假如天平两端只能加与先前完全一样的东西,要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做?怎么想的?

4、一端放有两袋1千克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克的盐,问一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怎么想的?

五、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二、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8-P59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一) 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即得:

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 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 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 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试着解方程:x-2.4=6

x÷9=0.7

(强调验算)

(四) 课堂作业:“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四、作业:练习十一5—7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60:例

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3.(1) 出示题目。(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 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2) 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 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 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4) 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练习。

(5) 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 (6)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x+0.64=14.14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x+0.64-0.64=14.14-0.64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x=13.5

答:警戒水位是

推荐第2篇:《简易方程》教案

《简易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学习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将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最终求出问题的解。

判断方程求解过程中两边加上(或减去)以及乘(或除以)的同一个数是否“适当”,关键是看运算的过程中能否首先使方程的一边只含有带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最后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即求出结果。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列代数式为基础的,关键是在弄清楚题目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未知数,然后把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用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利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知识结构

导入→方程的概念→解简易方程→利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法建议 (1)在本节的导入部分,须使学生理解的是算术运算只是对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而代数运算的优越性体现在未知数获得与已知数平等的地位,即同样可以和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即可。

(2)解简易方程,要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理解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方程两边选择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以及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两边选择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当的数”的选择了。通常,整式方程并不需要检验,但为了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检验,同时也是对前面学过的求代数式的值的复习。

(3)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关键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基础上,认真读懂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所包含的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语句,依据相等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并求解。

(4)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运用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列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整个分析及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此外,通过应用投影仪、幻灯片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懂题意;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如x)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4)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概括地说,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审、设、列、解、验、答”六个步骤,审题可在草稿纸上进行.其中关键是“列”,即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难点是找等量关系.要想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一定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第3篇:简易方程 教案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

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

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

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第三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 P5例5~例

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5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 2x=20×2 3x 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6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 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 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 X÷8 50+X-40 X÷9×9 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 0.9x=2.45★ 76+x=91 x÷9=90 ★ x-54=18★ 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第四课时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教学内容:

教科书p7练习一第9~13题 教学目标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1.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 x=1 12-Y=4 S+12=49 21-b<24 x=14+78 16+a=27+b a +b=6 b-8=100 X+10 4X=60 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 (1)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25=37 X-23=52 0.7X=3.5★ X÷0.5=12 48-X=25★ 4.8÷x=20★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 3.在○运算符号,在□填数字。 (1)X-20=30 (2)5x=2.4 解: X=30○□ 解:x=2.4○□

X=□ x=□

(3)3.6+X=5.7 (4)4.8÷x=12 解: X=5.7○□ 解:x=4.8○□

X=□ x=□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 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二、指导练习1.p7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2.P7第11题:pp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 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 3.P7第13题 学生口答练习4.出示小黑板

判断题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 )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

四、作业 1.P7第10题 2.P7第12

第五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例

7、P9练一练,P11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2.课件出示例7: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①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 ②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 X+2.5=36 36-X=2.5 你是怎样检验的?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二、完成―练一练‖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完成练习二的第1~5题。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 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4.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5.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写上―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x的值,最后要检验。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第六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例

8、P10练一练,P11-12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教学难点:

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

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 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 2. 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 4x = 56 x+15 = 30 x÷9 = 23 x - 98 = 100 5 x – 6 = 9 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

二、新授教学 1. 学习例8:

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

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 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

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

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 2x =86 x=86÷2

x=43 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

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 注意: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 答:小雁塔高43米。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有没有其它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同学们理解这里将2x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先求出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是多少,要两步解。 揭题:两步解的方程 3.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

三、专项练习

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

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 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 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 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 故宫比**广场的2倍少8公顷

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 2.练习二第6题

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3.练习二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练习二第8题

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在脑子里回忆一下解两步方程的过程,再同桌互相交流解题的注意点。

五、作业 补充习题

第七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练习二第9~1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使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找出下列句中的数量关系: 松树和杨树一共56棵

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

底楼高3.4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2.8米,这幢楼高多少米? 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3倍高0.04米 三瓶墨水的价钱比一个文件夹便宜2.8元

二、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 说说注意点和解两步方程的步骤。 2.练习二第10题

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系后再解方程。 3.练习二第11题

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交流。 4.练习二第12题

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校对,说说题目的意思,注意要求两问。 5.练习二第13题

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量,提醒学生有2问。集体交流。 6.练习二第14题

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其中12题的物品有―文件夹‖和―墨水‖,各一个与12瓶,总价25.10元。 7.练习二第15题

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总结

师: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

四、作业 补充习题

第八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例8 P10练一练、P11练习二第4~7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出示相应图片)今天我们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 教学P9例8 1.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提出要求:

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

①小雁塔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5.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

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 ③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1.做P10―练一练‖ (1)先将练一练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 (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2.做练习二第5-6题。

四、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方程的由来,了解古代数学就家李冶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六、课堂作业: P11练习二第7~8题。

第九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第9~1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进一步巩固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列方程,不计算。

(1)每支钢笔x元,购买4支钢笔要60元.

(2)小明有x张邮票,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3倍还少5张,小军有邮票55张. (3)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0.6千米.

(4)商店运来苹果a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5倍,运来橘子200千克. 2.我当包公,判一判.(1)0.5是方程3x+0.7=1.6解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3)方程3x+3=27与方程2x+2=18的解相同 (4)X+2=2+x是方程 3.择优录取,选一选

(1)方程4x-2=10的解是( ) A.x=2 B.x=3 C.x=32 D.x=48

(2)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不正确的方程是( )

A.65×4+4x=480 B.4x=480-65 C.65+x=480÷4 D.(65+x)×4=480

(3)六(1)班植树68棵,比六(2)班植树棵数2倍少8棵,六(2)班植树多少棵?解:设六(2)班植数x棵,下列方程错误的是( ) A.2x-8=68 B.2x=68+8 C.68=2x+8

(4)张强今年a岁,李东今年(a-7)岁,再过c年,他们的年龄相差( )岁. A.7 B.c C.c+7

(5)x=1.5不是方程( )的解。

A.5x+6x=165 B.10×5-6x=41 C.3x-1.8=2.7

二、综合训练

1.P12第9题解方程下面3条 2.解决问题,我能行

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独立解方程 (1)P12第11-12题 小瓶容量×3=1.5 大瓶单价-3.2=1.8 此题出现了两个未知数,怎么办?

学生说一说:一个用x表示,另一个用y表示 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方程 (2)p12第14题

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方程 12个墨水的价格+1个文件夹价格=25.1 (3)P12第15题

读题理解―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1.P12第9题上面3条。第10题。第13题.

第十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3例9、P14―练一练‖、P16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1.P13例9

(1)指名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

根据线段图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呢? (2)列方程并解方程

指名学生列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

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检验:A、72.5+72.5×3=290(公顷) B、217.5÷72.5=3 (3)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

三、巩固练习1.P14练一练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 陆地面积×2.4-陆地面积=2.1 2.解方程

2x+3x=60 3.6x-2.8x=12 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 3.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4.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

(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 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 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P16练习三第2-3题

第十一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P15例

10、练一练P16第4~7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95+85)×3 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95×3+85×3 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

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P14例10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多少?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 (2)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1)列方程

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 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 95×3+3x=540 (95+x)×3=540 285+3x=1463 95+x=540÷3

3x=540-285 95+x=180

3x= 255 x=180-95

x=255÷3 x=85

x=85 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4)检验

三、拓展应用 1.P15练一练

(1)先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并解方程 2.P16第4题

1.5x-x=1 4x-8×5=20 0.2×2+0.4x=5 3.看图列式 (1)求路程

(2)求相遇时间

(3) 求乙汽车速度

4.P16练习三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P16练习三第

5、6题

第十二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 (2)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

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 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习1.P17第9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2.2x=960 (3)解方程 2.P17第10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5x-x=24 (3)解方程 3.P17第13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12×4=83 (3)解方程

三、综合练习1.P17第11~12题

(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4)解方程 (5)集体评讲

四、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列方程 (280-240)x=400 280x-240x=400 (3)解方程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十三课时 整理与练习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6题。 教学目标要求:

1.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反思

1.全班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⑴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⑵ 等式的性质:

①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⑶ 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出示小组讨论题: (1)像3.4x+1.8=8.6 5x-x=24 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 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把各自思考的情况在小小组内进行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1题。 全班交流时说说判断的理由 2.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2题。

全班交流: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订正。

3.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3题。

⑴ 学生想象展开的薄膜形状,说说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哪些条件,要求的量与两个已知量的关系。 ⑵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4.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4题。 5.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5题。

⑴ 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找出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师随机板书: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5+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3-42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

⑵ 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 6.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6题。

⑴ 学生读题后,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制版费‖和―每册印刷费‖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制版费,另一部分是印刷费,也就是每本印刷费与本数的乘积。

⑵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⑶ 交流时让学生结合所列的方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堂作业 P19第5~6题

第十四课时 整理与练习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练习与应用第7~12题和―探索与实践‖的第13~14题及―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要求:

1.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自觉地选择方程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求x的值

(1)三角形面积275cm²。 (2)长方形周长9m。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x+1.5×2=9

(x+1.5)×2=9 x+1.5=9÷2 问:这几个方程哪些你会解了?请你说说应怎样解?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注意个别辅导。)

交流完后,让学生解自己所列的方程,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理解的方程来解。 2.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7题。

集体交流时要关注学生解这些方程的准确率,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解每一类方程的基本方法,反思解这些方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3.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8题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订正。 4.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9题。

⑴ 出示题目,全班交流: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 学生列方程解答。 ⑶ 全班交流后订正。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3题。

⑴ 先让学生在小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然后试着动手分一分,分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以检验各人的操作是否正确。

⑵ 交流分割方法。教师指出: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

小组交流: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与中间的一个自然数有什么关系?可用什么数量关系式表示?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如果3个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你能列方程求x的值吗?其余的两个数分别是几?算出结果后自主进行检验。

②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的数是n,你能列方程求n的值吗?

让学生分别写出5个连续的奇数,计算出它们的和,再比较和与中间一个数,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到规律后,各自列方程求 n 的值。

③如果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m,你能列方程求m的吗?试试看。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5题。

(1)教师先和一名学生玩这个猜数游戏,先由老师猜学生想的数。 (2)由学生猜老师想的数。

(3)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老师想的数的。 (4)和同学玩这个游戏。

三、评价与反思

1.小组交流:对照评价与反思的各项指标,说说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 2.全班交流:你认为自己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可以得几颗星?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作业

P19第10题、11题、12题。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相等关系,然后独立列方程解答。 板书设计 :

整理与练习

数量关系式 → 列方程 等式的性质 → 解方程

b-

1、b、b+1 3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3b。

教学反思

近一段时间 ,我和同学们对《简易方程》的学习,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关于解方程的研究四个信息窗都已相继学习完了,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有这么几点感受和思考:

1、学习了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参与运算,利用顺向思维,降低了学生思考数量关系的难度。较多的学生已经开始接受了并喜欢,不过也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尤其钟爱算术法,认为利用方程很麻烦,不如算术法快。学生的选择值得尊重,但我相信随着方程在解决稍复杂的生活问题的较多应用,也会渐渐喜欢上列方程的方法,也会学会更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得。

2、解简易方程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与初中知识的接轨,新教材对简易方程的解法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旧教材中利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改为让学生根据天平的原理来学习方程解法,也就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

推荐第4篇:简易方程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

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设问质疑(教学例1)直接导入课题。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学生自学展示交流)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三.师生互动深化提升

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四、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4页的例

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设问质疑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二、学生自学展示交流

1.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2.出示第

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三、师生互动深化提升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1.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2.做练一练的第1题

3.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四、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1.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五、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

50=50

50+10=50+10

解: X+10=50

x+a=50+a

50+a-a =50+a-a

X-10=50-10

X=40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

第三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 P5例5~例

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设问质疑 ;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学生自学展示交流教学例5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

2x=20×2 3x

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三、师生互动深化提升

1.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2.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3.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4.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5.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6.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7.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8.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9.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 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 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 X÷8

50+X-40 X÷9×9 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 0.9x=2.45★ 76+x=91 x÷9=90 ★ x-54=18★ 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第四课时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p7练习一第9~13题 教学目标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1.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 x=1 12-Y=4 S+12=49

21-b<24

x=14+78 16+a=27+b a +b=6 b-8=100

X+10

4X=60 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 (1)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25=37

X-23=52 0.7X=3.5★ X÷0.5=12 48-X=25★ 4.8÷x=20★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 3.在○运算符号,在□填数字。 (1)X-20=30

(2)5x=2.4 解: X=30○□

解:x=2.4○□

X=□

x=□ (3)3.6+X=5.7

(4)4.8÷x=12 解: X=5.7○□

解:x=4.8○□

X=□

x=□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

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二、指导练习1.p7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2.P7第11题:pp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 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 3.P7第13题 学生口答练习4.出示小黑板

判断题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

)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

四、作业 1.P7第10题 2.P7第12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

12x=31.2

9.6y=48

解:x=31.2÷12

解:y=48÷9.6

X=2.6

y=5

第五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

7、P9练一练,P11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设问质疑

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

二、学生自学展示交流 1.课件出示例7: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①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 ②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 X+2.5=36

36-X=2.5

三、师生互动深化提升

1、你是怎样检验的?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四、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1、完成“练一练”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2.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 4.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5.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6.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写上“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x的值,最后要检验。

五、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补充习题

第六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2)

教学内容:教科书P9例

8、P10练一练,P11-12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教学难点:

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设问质疑复习导入 1. 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

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 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 2. 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

4x = 56

x+15 = 30

x÷9 = 23

x - 98 = 100

5 x – 6 = 9 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

二、学生自学展示交流新授教学 1. 学习例8:

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

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 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

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

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

2x =86

x=86÷2

x=43 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

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 注意: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 答:小雁塔高43米。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有没有其它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同学们理解这里将2x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先求出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是多少,要两步解。 揭题:两步解的方程

三、师生互动深化提升

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

四、巩固延伸达标测评 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

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 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 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 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 故宫比**广场的2倍少8公顷 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 2.练习二第6题

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3.练习二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练习二第8题

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在脑子里回忆一下解两步方程的过程,再同桌互相交流解题的注意点。

六、作业 补充习题

第七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P12练习二第9~1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找出下列句中的数量关系: 松树和杨树一共56棵

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

底楼高3.4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2.8米,这幢楼高多少米? 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3倍高0.04米 三瓶墨水的价钱比一个文件夹便宜2.8元

二、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 说说注意点和解两步方程的步骤。 2.练习二第10题

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系后再解方程。 3.练习二第11题

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交流。 4.练习二第12题

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校对,说说题目的意思,注意要求两问。 5.练习二第13题

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量,提醒学生有2问。集体交流。 6.练习二第14题

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其中12题的物品有“文件夹”和“墨水”,各一个与12瓶,总价25.10元。 7.练习二第15题

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总结

师: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

四、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第八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例8 P10练一练、P11练习二第4~7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设问质疑

1.谈话引入:(出示相应图片)今天我们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学生自学展示交流 教学P9例8 1.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提出要求:

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

①小雁塔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5.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

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 ③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1.做P10“练一练”

(1)先将练一练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 (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2.做练习二第5-6题。

四、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方程的由来,了解古代数学就家李冶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六、课堂作业:

P11练习二第7~8题。

板书设计:

第九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7】

教学内容:教科书P12第9~1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进一步巩固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列方程,不计算。

(1)每支钢笔x元,购买4支钢笔要60元.

(2)小明有x张邮票,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3倍还少5张,小军有邮票55张.

(3)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0.6千米. (4)商店运来苹果a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5倍,运来橘子200千克.

2.我当包公,判一判.(1)0.5是方程3x+0.7=1.6解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3)方程3x+3=27与方程2x+2=18的解相同

(4)X+2=2+x是方程

3.择优录取,选一选

(1)方程4x-2=10的解是(

A.x=2 B.x=3 C.x=32 D.x=48

(2)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不正确的方程是(

A.65×4+4x=480 B.4x=480-65 C.65+x=480÷4 D.(65+x)×4=480

(3)六(1)班植树68棵,比六(2)班植树棵数2倍少8棵,六(2)班植树多少棵?解:设六(2)班植数x棵,下列方程错误的是(

) A.2x-8=68 B.2x=68+8 C.68=2x+8

(4)张强今年a岁,李东今年(a-7)岁,再过c年,他们的年龄相差(

)岁.

A.7 B.c C.c+7

(5)x=1.5不是方程(

)的解。

A.5x+6x=165 B.10×5-6x=41 C.3x-1.8=2.7

二、综合训练

1.P12第9题解方程下面3条 2.解决问题,我能行

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独立解方程 (1)P12第11-12题 小瓶容量×3=1.5 大瓶单价-3.2=1.8 此题出现了两个未知数,怎么办?

学生说一说:一个用x表示,另一个用y表示 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方程 (2)p12第14题

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方程 12个墨水的价格+1个文件夹价格=25.1 (3)P12第15题

读题理解“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1.P12第9题上面3条。第10题。第13题. 板书设计:

第十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8】

教学内容:教科书P13例9、P14“练一练”、P16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设问质疑谈话导入 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学生自学展示交流学习新知 1.P13例9

(1)指名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

根据线段图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呢? (2)列方程并解方程

指名学生列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

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检验:A、72.5+72.5×3=290(公顷)

B、217.5÷72.5=3

三、师生互动深化提升

(1)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2)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

四、拓展延伸入达标测评 1.P14练一练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 陆地面积×2.4-陆地面积=2.1 2.解方程

2x+3x=60 3.6x-2.8x=12 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

3.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4.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

(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 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 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P16练习三第2-3题

第十一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9】

教学内容:教科书P14~P15例

10、练一练P16第4~7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设问质疑复习导入 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95+85)×3 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95×3+85×3 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

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展示交流 1.出示P14例10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多少?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

(2)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1)列方程

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 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 95×3+3x=540

(95+x)×3=540

285+3x=1463

95+x=540÷3

3x=540-285

95+x=180

3x= 255

x=180-95

x=255÷3

x=85

x=85 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4)检验

四、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1.P15练一练

(1)先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并解方程 2.P16第4题

1.5x-x=1 4x-8×5=20 0.2×2+0.4x=5 3.看图列式 (1)求路程

(2)求相遇时间

(3) 求乙汽车速度

4.P16练习三第7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P16练习三第

5、6题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

95×3+3x=540

(95+x)×3=540

285+3x=1463

95+x=540÷3

3x=540-285

95+x=180

3x=

255

x=180-95

x=255÷3

x=85

x=85

答: 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

第十二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10】

教学内容: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 (2)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

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 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习1.P17第9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2.2x=960 (3)解方程 2.P17第10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5x-x=24 (3)解方程 3.P17第13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12×4=83 (3)解方程

三、综合练习1.P17第11~12题

(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4)解方程 (5)集体评讲

四、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列方程 (280-240)x=400 280x-240x=400 (3)解方程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十三课时 整理与练习【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6题。 教学目标要求:

1.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反思

1.全班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⑴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⑵ 等式的性质:

①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⑶ 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出示小组讨论题: (1)像3.4x+1.8=8.6

5x-x=24 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

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把各自思考的情况在小小组内进行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1题。 全班交流时说说判断的理由 2.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2题。

全班交流: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订正。

3.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3题。

⑴ 学生想象展开的薄膜形状,说说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哪些条件,要求的量与两个已知量的关系。 ⑵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4.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4题。 5.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5题。

⑴ 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找出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师随机板书: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5+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3-42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 ⑵ 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 6.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6题。

⑴ 学生读题后,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制版费”和“每册印刷费”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制版费,另一部分是印刷费,也就是每本印刷费与本数的乘积。 ⑵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⑶ 交流时让学生结合所列的方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堂作业 P19第5~6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数量关系式 → 列方程

等式的性质 →

解方程

第十四课时 整理与练习【12】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练习与应用第7~12题和“探索与实践”的第13~14题及“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要求:

1.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自觉地选择方程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求x的值

(1)三角形面积275cm²。

(2)长方形周长9m。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x+1.5×2=9

(x+1.5)×2=9

x+1.5=9÷2 问:这几个方程哪些你会解了?请你说说应怎样解?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注意个别辅导。) 交流完后,让学生解自己所列的方程,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理解的方程来解。

2.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7题。

集体交流时要关注学生解这些方程的准确率,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解每一类方程的基本方法,反思解这些方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3.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8题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订正。 4.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9题。

⑴ 出示题目,全班交流: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 学生列方程解答。 ⑶ 全班交流后订正。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3题。

⑴ 先让学生在小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然后试着动手分一分,分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以检验各人的操作是否正确。

⑵ 交流分割方法。教师指出: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

小组交流: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与中间的一个自然数有什么关系?可用什么数量关系式表示?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如果3个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你能列方程求x的值吗?其余的两个数分别是几?算出结果后自主进行检验。

②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的数是n,你能列方程求n的值吗?

让学生分别写出5个连续的奇数,计算出它们的和,再比较和与中间一个数,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到规律后,各自列方程求 n 的值。 ③如果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m,你能列方程求m的吗?试试看。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5题。

(1)教师先和一名学生玩这个猜数游戏,先由老师猜学生想的数。 (2)由学生猜老师想的数。

(3)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老师想的数的。 (4)和同学玩这个游戏。

三、评价与反思

1.小组交流:对照评价与反思的各项指标,说说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

2.全班交流:你认为自己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可以得几颗星?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作业

P19第10题、11题、12题。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相等关系,然后独立列方程解答。 板书设计 :

整理与练习

数量关系式 → 列方程 等式的性质 →

解方程

b-

1、b、b+1 3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3b。

推荐第5篇:简易方程

《简易方程》单元测试题

一、“对号入座”填一填。

1、一件上衣95元,一条裤子比上衣更便宜x元,一条裤子()元。

2、如果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它的边长是()。

3、柳树a棵,比杨树多50棵,杨树()棵。

4、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千米。

5、果园有梨树X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梨树的2倍多10棵。果园里有苹果树()棵。

6、五(2)班有学生a人,今天请假3人,今天出席()人。

7、山羊X只,绵羊的只数是山羊的3倍。山羊和绵羊共()只。

8、小红今年a岁,她的妈妈比她大25岁,她的妈妈今年()岁。当小红15岁时,妈()岁。

9、x的15倍与17的差,列式为()。

二、“火眼金睛”辨真伪。

1、2a 与a·a都表示两个a相乘。()

2、x=3是方程x+5=8的解。()

3、“比x的2倍少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2x-2。()

4、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5、因为100-25x,含有未知数x,所以它是方程。()

三、“精挑细选”找答案。

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 A、25xB、15-3=12C、6x+1=6D、4x+7<9

2、x=3是下面方程()的解。

A、2x+9=15B、3x=4.5C、18.8÷x=4D、3x÷2=18

3、当a=4,b=5,c=6时,bc-ac的值是()。A、1B、10C、6D、4

4、五年级种树60棵,比四年级种的2倍少4棵。四年级种树()。

A、26棵B、32棵C、19棵D、28棵

5、a的一半与4.5的和用式子表示是()。

A、2a+4.5B、a÷2+4.5C、a÷2—4.5D、2÷a+4.5

四、“神机妙算”显身手

1、解方程(前两题各3分,后两题各4分,共14分)

52-X=1591÷X=1.34X+1.2×5=24.48X—5X=27

2、列方程解下面各题(每题5分,共15分)

1、x的5倍减去2.5除5的商,差得38,求x.

2、某数的一半减去18是6.5,求这个数。

3、120减去x的5倍的差等于46,求x。

五、解决问题我能行(1—5题每题5分,6题6分,共31分)

1、食堂买了8千克黄瓜,付出15元,找回1.4元,每千克黄瓜是多少钱?

2、水果店运来15筐桔子和12筐苹果,一共重600千克。每筐桔子重2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

千克?

3、哥哥有55本科技书和一些故事书,科技书的本数比故事书的3倍还少14本。哥哥有故事书多少本?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大货车和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大货车每小时行35千米,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商场销售一种打印机,现举行优惠活动,八折销售(按原价的0.8计算)。已知打折后比原来便宜了79元,你知道这种打印机的原价和现价各是多少元吗?

6、果园里的梨树和桃树共有380棵,桃树的棵数比梨树的3倍还多8棵,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复习测试题

一、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 × ⅹ=ⅹ×ⅹ=b × 8=3 × d=b × 1=

三、填空。

1、小明有3个硬币,每个硬币n元,小明有()元。

2、车上原来有X人,中途有6人下车,现在车上有()人。

3、有8袋金鱼,每袋有b条,一共有()条。

4、有m个饺子,每盘装12个。可以装()盘。

5、用字母表示长方形周长的公式()。

6、用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那么s=(),v=()t=()。如果我骑车每分钟行145米,行30分钟,我所行的路程是()米。 7.(1)一天早晨的温度是b摄氏度,中午比早晨高9摄氏度。b+9表示()。(2)某班共有60名学生,女生有60-C名,这里的C表示()。(3)在一场篮球赛中,小方接连投中y个3分球,3y表示()。

8、我每天跑步a公里,江华每天跑步n公里,我们每天共跑()公里,15天共跑()公里。

9、24×()- ()×15 = 18 ,括号里填相同的数。

10、小明和他的爸爸相差28岁。小明X岁,爸爸42岁。请用方程表示他们父子的数量关系()。

四、解方程。

12÷ⅹ=0.3(X – 3)÷ 2 = 7.54X7.5 = 8.59.8X + X = 75.6

7(5X + 6) = 918(X - 6.2) = 41.642X + 25X =1347.9X – X = 8.9713(X + 5 ) = 169

五、用方程解决问题。

1、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85,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2、小东的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小东的3倍。妈妈今年比小东大24岁。小东和他的妈妈各多少岁?

3、《科学家》和《发明家》两套丛书的本数相同,《科学家》每本2.5元,《发明家》 每本3元。我买了两套,共花22元。每套丛书有多少元?

4、米仓今天要运走55吨大米,每次能运5吨。上午运了4次,下午要运多少次才能 运完?

5、中山路每盏路灯要装5个灯泡,这条路一共需要160个灯泡。那么这条路一共有多 少盏路灯?

6、梅花鹿的平均高度是3.65米,长颈鹿的平均高度是梅花鹿的3.5倍。长颈鹿的平均 高度是多少米?

7、一只鲸的体重比一只大象的体重的37.5倍还多12吨,已知鲸的体重是162吨,大象 的体重是多少吨?

8、实验小学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9、体育馆里共有1428个羽毛球,每5个装一筒,装完后还剩3个。一共装了多少筒?

10、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比**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 广场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

11、小明家距离小红家有560m。小明和小红在自家门口去上学,7分钟后同时到达 学校门口,小明平均每分钟走45m,小红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12、甲、乙两地相距405米,小红和小芳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分钟相遇, 小红平均每分钟行65米,小芳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13、同学们做了90朵花,已知女生做的朵数是男生的2倍。男、女生各做了多少 朵花?

14、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长约6299千米,长江比黄河长度的2倍少4629千米。黄河长约多少千米?

推荐第6篇:简易方程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一、我能填得准。

1.某水库水位高度为h m,上升2米后的高度为()m。 2.m箱橘子重x kg,每箱重()kg。

3.购买单价为a元的笔记本8个,共需()元。4.5.

6.郑华买了2本数学作业本和1本语文作业本,共用去2.5元,如果每本数学作业本a元,那么每本语文作业本()元。7.比x的2倍多3的数表示为()。 8.a×5×b可以简写为()。

9.甲数是2b,乙数比甲数少a,乙数是()。10.与非零自然数m相邻的两个数是()。 11.a2表示(),2a表示()。

12.5个连续自然数,第一个数是m,第五个数是()。13.把3个边长是a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4.百货商店一年共收入n万元,n÷12表示()。1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周长是(),面积是()。 16.x的5倍是()。

17.一个练习本a元,买了6本,付了50元,应找回()元。18.王师傅3小时加工零件x个,平均每小时加工()个。 19.如果用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那么s=(),t=()。

20.五(1)班有a人,女生有26人,a-26表示()。21.图书馆有故事书x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5倍。这两种书一共有()本。

22.x·x=(),x+x=()。

二、我能正确做判断。

1.x×5省略乘号应写成x5。() 2.a2=a×2。()

3.2x=0这个方程没有解() 4.3x+8是方程。() 5.a+a+a+a=4a。()

6.x=12是方程2x-40=16的解。() 7.3x+12=30和15x-5x=60的解相同。()

三、选择题

1.在2x+6=9.2中,x=()。A.1.6B.7.6C.4.6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C,长为a,那么宽为()。A.C-aB.C÷aC.C÷2-a

3.一个商店运来200台洗衣机,每台洗衣机x元,一共用了()元。A.200xB200+xC.200-x

4.20加上x的3倍等于125,正确列式是()。

A.20×3+x=125B.(20+x)×3=125C.20+3x=125 5.下列各式中()是方程。

A.x+3B.3x=12C.x+4=7D.3+x>7 6.7.5比一个数的3倍多1.2,这个数是()。 A.2.9B.2.1C.1.3D.3.7 7.m与n的和除3.5,列式应为()。

A.m+3.5÷nB.(m+n)÷3.5C.3.5÷(m+n)

8.5棵苹果树产苹果a千克,100棵苹果树产苹果()千克。A.100aB.100÷(a÷5)C.a÷5×100D.a×(100÷5) 9.挖一条长a米的水渠,每天挖25米,挖了b填,还剩下()米。 A.a-25bB.(a-25)÷bC.35b-a

四、计算小能手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7a+3a=15×0.4=3.6t-t=0.86-0.4= x+2.5x=9.6÷0.6=6x+3x-5x=0.25×3= 2.解方程。

4.5×6+4x=417x-3.4x=0.72 2x+1.5x=42(x-4.5)×6=31.8

五、列方程解文字题。

1.一个数的4倍加上它的5倍得135,求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2.4倍加上3.4和0.8的积,和是11.12,这个数是多少? 3.65个0.3加上一个数的7倍,和是30.4,这个数是多少?

六、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海龟可以活180年,比大象寿命的2倍还多20年。大象能活多少年? 2.同学们做了90朵花,已知女生做的朵数是男生的2倍。男、女生各做了多少朵?

3.田径运动会上,参加跑步的人数是参见掷垒球人数的3倍,参加掷垒球的人数比参加跑步的人数少64人。参加跑步和掷垒球的运动员各有多数人?

推荐第7篇:解简易方程教案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肥西县烧脉小学

凌东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方程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

(2)4x<36+17 (3)234÷a>12 (4)72=x+16

(5)x+85

(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你为什么说这三个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请同学观察这幅图(出示57 页天平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1 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

小结:当X=150时,100+ X=250这个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叫解方程。这两个概念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7页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学生自学后汇报。(板书)齐读两个概念。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

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同学们要注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完成课本P57页做一做:X=3是方程5X=15的解吗?X=2呢?(完成后汇报)

(二)解简易方程

1.师:前两天我们学会了等式的性质,请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吗?

1头猪=(

)只羊

2、出示例1图,列出方程。

1把蕉=(

)个苹果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个皮球加起来共有9个)

根据这种关系怎么列方程? X+3=9

3、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1)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出方程的解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x+3-3=9-3

2 (2)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师讲解:首先要写“解”字,然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思考:x+3=9,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所以x+3-3=9-3,化简,即得:x=6。

运算的“根据”可以不写,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对齐。

板书:x+3=9 解:x+3-3=9-3 x=6 (3)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减去其他的数?

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 (4)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

(把x=6代入方程之中看看左右两边的答案是不是相等)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请同学们

1、看图列方程并解答,并且检验。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格式及检验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师再次强调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以及验算过程

四、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完成课本59页做一做第2题第1横行。

推荐第8篇:解简易方程教案

解简易方程教案

一、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7~59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解方程的规范格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有关等式的知识吗?生: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

师:嗯,看来同学们下课后都认真复习了的,要继续保持哦

。老师这里呢,有一个装满时能装九个乒乓球的盒子,此时盒子并未装满,同学们猜猜里面有几个球?

生:…

师:好 我听见有人说1个?2个?.......到底有多少个,同学们能准确说出来吗? 生:不能!

师:我们并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个球,也就是球的个数对我们来说就是未知的,在数学上我们就用未知数X来表示这样的数。所以,那位同学能告诉老师,盒子里现在球的个数。

生:X 师:不错 同学们都很厉害。为了能准确判断出球的个数, 老师又从别的地方找来了三个球(板画三个球),刚好将这个盒子装满了。现在盒子里有多少个球?

生:九个

师:之前盒子里有X个球,有装进了三个,现在有九个球

黑板上这个图,同学们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

生:能 X+3=9 师:好 X+3=9(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X的值是多少了吗 生:6 师:同学们都很厉害,一下子就说出来了,那么你们能说说六是怎么来的吗?也就是同学们的思考过程。认真思考,不要急着回答老师。现在分组讨论,哪为第一组,哪为第二组,。讨论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和大家一起交流你们的想法。好,现在开始讨论。

师:好了,我看大家都讨论完了。那一组先来告诉老师你们的想法。好,你们这一组。

学生可能想法:

1、加减法的关系:9-3=6 故X=6

2、6+3=9故X=6

3、把9分解成6+3,X+3=6+3,6+3

4、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就得到6+3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少。我们看,前面三个同学都是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或数的分成想出了答案。第四个同学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没有用加减法的关系或数的分成

师:嗯 对 那么它是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知识呢

生: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等式不变)

师:嗯 很好 那么他的想法对吗

生:对的

师:既然大家都说正确,那么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好不好(好) 那么该怎么检验呢 同学们认真思考

师:指着方程问 这是什么?(方程),它还是什么?(等式)等式的左右两边是相等的。所以只要能证明X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能说明这个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哪位同学来试试

生:。。。

师:很好,请坐下。。。所以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以后我们可以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

(三)、指导解方程的规范格式

师:我们刚刚思考了用等式的性质求得X值的过程,如果老师要求大家把这个过程写下来,该怎么书写呢。(讨论交流)

X+3=9 解:X+3-3=9-3(灯饰两边同时减去3) X =6 师:还记得我们之前是怎样检验的吗?谁能说一下

检验:把X =6带入原方程

方程左边=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 =6是方程的解

(四)揭示概念

师:这一系列过程就是解方程。说到这里,同学们一定会问: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推荐第9篇:解简易方程教案

2、解简易方程 (共9课时)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主备人:李惠梅

教学内容:

教材53页、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不等式”、“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托盘天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老师想问一下:你们还记得幼儿园时的生活吗?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幼儿园去看一看。(播放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玩各种游戏的课件)

2、谁能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在这些游戏中你最喜欢玩什么?在老师这儿也有一种玩具,你玩过吗?(课件出示:两人玩的跷跷板)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数学里也有这样的跷跷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数学里的跷跷板。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玩中认识“等式”

1、谁能来说一说玩跷跷板时是怎样的情景?(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2、现在有两个小学生正在玩跷跷板(用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图片,图中跷跷板左高右低),根据现在的情况,你能知道什么?(左边小朋友的体重大于右边小朋友的体重)

3、看到这么多同学喜欢玩跷跷板,老师也想玩一玩。谁想和老师一起来?(指名一个学生到前面来)问:你重多少千克?(学生回答体重,比如说31千克)老师重50千克,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当我与他坐上跷跷板两端的时候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那怎样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呢?你会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板书:31+19=50)

5、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式子“31+19=50”,式子两边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

6、小结:像31+19=50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等式。(板书:等式)你能试着说出几个等式吗?(学生试说,并让全班学生加以判断说的是否正确) (二)课件演示天平测量过程,得出不同的式子

1、刚才我们玩了跷跷板,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与跷跷板相类似的物体吗?

2、是的,利用跷跷板的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你知道天平是用来称量什么物体的吗?其实天平也可以称很重的物体。请看大屏(课件出示各种天平)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就是这种在实验室中用的托盘天平(课件出示托盘天平)

3、认识天平: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托盘天平,你们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托盘天平,并随着学生们的回答介绍托盘天平各部分的名称)

4、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你们知道怎样用天平称量物体吗?

5、演示天平测量过程,得出不同的式子。

(1)下面我们来称量这个水杯的重量(课件演示:先出示一个托盘天平,然后再出示一个水杯)。我应该把水杯放在哪?(课件演示:把水杯放在左盘,而且天平左高右低)然后呢?(在右盘放砝码)老师在右盘放了100克砝码,你发现了什么?(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了什么?(一个杯子重100克)

(2)那么一杯水重多少千克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往杯子里倒水),你发现了什么?(天平不平衡了)这说明了什么?(杯子和水的重量大于

100克)如果老师要想称量这杯水的重量怎么办?(接着放砝码)请大家观察(课件演示又拿来100克放在右盘中),这时你发现了什么?(天平还是不平衡)哪边高?哪边低?这说明了什么?(杯子+水>200克)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板书:X+100>200)

(3)如果想继续称量怎么办?(接着放砝码)好,请同学们接着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又拿来100克,放在右盘中)你发现了什么?(天平左高右低了)这说明了什么?(杯子+水<300克)你又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现象吗?(板书:X+100<300)

(4)通过刚才两次称量,你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的质量大于200克,小于300克)你能猜猜杯子和水的质量是多少吗?那么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得接着称量。谁能说一说应该怎样继续称量?(拿走100克,换上一个小一些的砝码)请同学们接着观察,你看见了什么?(课件演示:拿走100克,拿来50克)这时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吗?(板书:X+100=250)

(5)小结:请同学们观察X+100>200、X+100<300与31+19=50这三个式子,看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像X+100>200、X+100<300这样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板书:不等式)、

(三)通过分类,认识“方程”

1、通过刚才的试验,我们得出了四个式子。如果我们对这四个式子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这4个式子可以分成几类?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2、小组汇报:按是否是等式可以分为两类31+19=50和X+100=250为一类, X+100>200和X+100<300为一类;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可以分为两类:31+19=50为一类,X+100=250、X+100>200和X+100<300为一类„„

3、请同学们观察31+19=50和X+100=250这两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揭示概念:像X+100=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方程的意义(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5、巩固概念。

(1)如果你是方程,你会作自我介绍吗?(学生给予评价,并加以补充) (2)你们知道了什么叫方程,能试着写出一个方程吗?(全班学生试写,并

指名到前面板演,然后全班判断是否正确)

6、即时练习,理解概念。

(1)老师这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请大家帮老师判断一下。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想一想为什么? 35+65=100 X-14>72 Y+24 5X+32=47 28<16+14 3÷X=1.5

要想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课件或小黑板出示:一个方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1、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

(2)老师这还有几个式子,请大家再帮老师看看,它们是方程吗?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它们是方程吗?

5Y=1 6(a+2)=42 2X+3Y=9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在方程中,

1、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

2、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四)比较辨析,理解“等式”与“方程”的联系。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看这道题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①36+X>40 ②3×8=24 ③X÷7.8=0 ④4×5-3X=2 ⑤X+8=76÷4 ⑥8.4÷4=2.1 ⑦3X+35 ⑧7Y-45=4 等式:( ) 方程:( )

2、通过这道题,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汇报:等式包括方程,一切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并把集合图画在黑板上

三、实践运用

1、同学们的图非常形象的表示出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这些图你能用方程来表示吗?(出示教材62页第2题)

2、看来同学们对今天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用方程还可以表示生活中一此数量之间的关系呢?如:我们班一共有34人,男生有22人。如果把女生的人数看作X,你会用方程来表示男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之间的关系吗?

3、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有关我们学校的信息,谁来读一读。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并指明读:

余家寨小学有教师28人,男教师X人,女教师20人。共设12个教学班,其中五年级有2个教学班,每班平均Y人,共63人,其他年级共C班。今年又迎来了68名小朋友,分成2个教学班,平均每班D人。你能选择其中一些信息列出方程吗?我们可以小组合作,看谁列得多?(学生小组交流再汇报)

四、总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不仅能自己写出喜欢的方程,发现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而且能根据老师提供的生活中的信息,列出了那么多的方程,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请同学们把你在生活中看到或想到的信息写在练习本上,让同桌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列出更多的方程。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

1、第3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不等式 等式 100+x>200 31+19=50 100+x<300 100+x=250 像100+x=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推荐第10篇:五年级 简易方程 教案

简易方程 教案

一、导入部分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实物投影出示动物图片)

二、新授部分

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师提出问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写出等量关系式吗?

(2)学生自己写,然后小组交流。

(3)教师板书:2004年只数+300=1980年只数 (4)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写出等式。 (5)小结

(写等量关系式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小组交流、分析,进一步体会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1)简介天平

(重点介绍天平平衡时,指针指在刻度的中央,左边质量=右边质量,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演示天平平衡 10+10=20 20+x=50 (3)借助天平理解“X+300=400”

(让学生借助天平平衡的原理,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中,理解等式的含义,初步感受方程的意义。)

3、找出大熊猫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出问题

(2)学生找等量关系,并列出等式。

师板书:人工养殖只数×10=野生只数 10X=1600 (3)借助天平理解等式

(通过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

4、找出东北虎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

(1)师提出自学要求

(2)小组内自学

(3)汇报交流,师板书:2003年只数×3+100=2010年只数

3X+100=1000 (有了前两幅图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学。)

5、揭示方程的意义

(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方程,说出自己的发现。

(2)总结什么是方程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练习部分 自主练习1——3题

(练习题的设计是有层次的。第一题考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第2题重点使学生明确要根据天平平衡原理列方程;第3题先写等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进一步加深了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四、总结

以了解方程的历史结束本节课

第11篇:解简易方程教案

我的分享,让知识传递的更远。

解简易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 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

1 / 2

我的分享,让知识传递的更远。

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2) 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 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 ;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2 / 2

第12篇:解简易方程教案

第二十六讲 解简易方程

解简易方程,是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基础,解简易方程的关键是掌握四则混合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的过程就是利用积与乘数,被除数、除数与商,加数与和,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逐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的过程。因此,平时应多加强四则混合运算各部分数量关系的训练。

解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后,应检验,检查求出的方程的解是否正确。检验是将解得到的未知数的值带入原方程中,分别计算出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的值,如果左右两边的值相等,说明计算出的未知数的值正确;如果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说明计算出的未知数的值不正确,需要找出错误的原因,重新计算,这一步不能缺省。

难题点拨1 解下列方程,并验算。

(1)3Ⅹ+4=25 (2)5(2Ⅹ+4)=30 点拨

上面的两个方程都可以分两步解答。方程(1),先将3Ⅹ看做一个数,利用加法算式中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可以先求出3Ⅹ,再利用乘数与积之间的关系求出Ⅹ。方程(2),先将2Ⅹ+4看做一个数,利用乘数与积之间的关系求出2Ⅹ+4Ⅹ,再利用加数与和,乘数与积之间的关系求出Ⅹ。

(1)3Ⅹ+4=25 (2)5(2Ⅹ+4)=30 解:3Ⅹ=25-4 解; 2Ⅹ+4=6 3Ⅹ=21 2Ⅹ=6-4 Ⅹ=7 Ⅹ=1 检验:将Ⅹ=7带入方程(1)中, 左边=3×7+4=25 右边=25 因为左边=右边

所以Ⅹ=1是原方程的解。

想一想 做一做

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1、26Ⅹ-12=66

2、7(3Ⅹ+1)=28

3、2Ⅹ-1=9

4、308-25Ⅹ=108

5、5(Ⅹ+7)=35

难题点拨2 解下列方程

(1)、8Ⅹ-120=5Ⅹ-30 (2)、8(5-Ⅹ)+15=7Ⅹ-260 点拨 方程(1),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给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5Ⅹ,就变成一个比较简单的方程,容易解答。方程(2),可以先利用乘法的分配律将小括号去掉,再利用等式 的性质给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8Ⅹ,或同时减去7Ⅹ,都可以变成一个比较简单的方程,容易解答。 (1)、8Ⅹ-120=5Ⅹ-30 解: 8Ⅹ-90=5Ⅹ (两边同时加上30) 3Ⅹ-90=0 (两边同时减去5Ⅹ) 3Ⅹ=90 Ⅹ=30 (2)、8(5-Ⅹ)+15=7Ⅹ-260 解:40-8Ⅹ+15=7Ⅹ-260 (利用乘法的分配律,去括号)

300-8Ⅹ+15=7Ⅹ (两边同时加上260) 300+15=15Ⅹ (两边同时加上8Ⅹ) 15Ⅹ=315 Ⅹ=21 想一想 做一做 解下列方程。

1、8(5+Ⅹ)-25=3Ⅹ+30

2、100-5Ⅹ=3(Ⅹ-20)

3、4(Ⅹ-2)+14=7Ⅹ-21

4、7(Ⅹ-3)+15=2(12+Ⅹ)

5、12+Ⅹ+2(12+Ⅹ-9)=96 难题点拨3 解方程:(2Ⅹ-3)÷7=59-2Ⅹ

点拨

方程的左边是一个除法算式,如果直接简化比较麻烦,但这个方程可以看做一个除法算式,7是除数,59-2Ⅹ是商。根据被除数=除数×商,把它转化成乘法算式,然后再解比较方便。

(2Ⅹ-3)÷7=59-2Ⅹ 解:(2Ⅹ-3)=(59-2Ⅹ)×7 2Ⅹ-3=413-14Ⅹ 2Ⅹ+14Ⅹ=413+3

Ⅹ=26

想一想 做一做 解下列方程。

1、(3Ⅹ+2)÷4=2Ⅹ-7

2、(4Ⅹ+12)÷(3Ⅹ -24)=5

3、(10Ⅹ+6)÷3=5Ⅹ-8

4、(9Ⅹ+10)÷4=2Ⅹ+3 难题点拨4 一个数的3倍加上10,等于这个数的5倍减去20,这个数是多少?

点拨

若用字母Ⅹ表示这个数,那么“一个数的3倍加上10”就是3Ⅹ+10,“个数的5倍减去20”就是5Ⅹ-20,再根据“一个数的3倍加上10,等于这个数的5倍减去20”,这个相等关系,就可列出方程,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Ⅹ,即得“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Ⅹ。 3Ⅹ+10=5Ⅹ-20 3Ⅹ+30=5Ⅹ 2Ⅹ=30 Ⅹ=15 答:这个数就是15。 想一想 做一做

列方程解答下列文字题。

1、一个数的5倍加上10,等于这个数的6倍减去20 ,求这个数。

2、一个数的8倍等于这个数的2倍加上240,求这个数。

3、一个数的5倍减去12,比 这个数的3倍多20,求这个数。

4、一个数减去36,再乘3,积是153,求这个数。

难题点拨5 甲、乙两数和是28,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点拨

本题中有两个未知数。先根据题意设出一个未知数,并把另一个未知数用所设的未知数表示出来,找出题中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最后把另外一个未知数也求出来,本题可以把乙数设为Ⅹ,甲数则为3Ⅹ,利用甲、乙两数的和是28,列方程。

解:设乙数Ⅹ,则甲数为3Ⅹ 3Ⅹ+Ⅹ=28 4Ⅹ=28 Ⅹ=7 甲数:3×7=21 答: 甲数是21,乙数是7。

想一想做一做

列方程解下列文字题。

1、甲数是乙数的2倍,甲数比乙数多24,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一个数的3倍除以8得3,求这个数。

3、甲数是乙数的4倍,甲数比乙数多15,求乙数。

(1*)看你能摘几颗“★” 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1)2Ⅹ-23=41 (2)2(Ⅹ-5)=128

(3)(Ⅹ+12)÷8=125 (4)75+3Ⅹ=5Ⅹ-13 (5)4Ⅹ+11=47 (6)3Ⅹ=2Ⅹ+5 (2**)解下列方程。 (1)、3(3Ⅹ-25)+10=8Ⅹ+99 (2)、Ⅹ÷3+2=2Ⅹ+5 (3)、5(2Ⅹ-4)-12=2Ⅹ+48 (4)、5Ⅹ+16=3(Ⅹ-4)+100 (5)、4Ⅹ-3+3Ⅹ=6Ⅹ-2 (6)、3Ⅹ-15+2Ⅹ=84-6Ⅹ

(2***)列方程解答下列文字题。

(1)、15与一个数的2倍的和是43,这个数是多少? (2)、5个20与一个数的8倍的和正好等于340,这个数是多少?

(3)、一个数的2倍加上9与42的积,和是400,求这个数。

(4)、1860加上一个数的一半,和是3520,求这个数。 (5)、一个数乘4与12 的和,结果等于这个数与480的和,这个数是多少?

(6)、甲数是30,乙数是一个数的2倍,甲数减去乙数的差是12,这个数是多少? (7)、甲数是128,比乙数的3倍多20,求乙数。 (8)、在一个除法算式中,除数比商的2倍还多1,且除数与商的和是16,求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多少?

第13篇:三年级简易方程教案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商都县小海子镇中心校 杨海鹏

一、授课目的分析:

1、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和数量关系。

2、掌握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并能准确地判断方程与等式。

3、能正确地解出稍微复杂的方程。

4、能根据事物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应用题。

5、让学生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授课内容:

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⑴订阅《中国少年报》五年级订了320份,比四年级多订了X份,四年级订了()份。

⑵比X的5倍少1.2的数是()。

⑶路程S、速度V、时间t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当V=32(千米)t=5(小时)S=;当S=120(千米)t=1.8小时,V=

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它不具体回答是多少,但是一旦字母数值确定了,它就可以得到具体的值了。

二、巩固

教材第128页整理与复习第

1、2题

三、复习简易方程

1.等式与方程,下列各式中是等式的打上“√”,是方程的打上“△”。

①3+5X()②2X一1=0()

③1+2.7=3.7()④15<1十X()

第②题同时出现了“√”和“△”记号,说明了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先说说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2)怎样解简易方程?根据什么?怎样检验?又根据什么?

3.解下列方程。

①54-X=48②54-3X=48③13X+2X=9.9

④6×9+3X=70。⑤6(l一X)=5.4⑥3.5X+X=1.7

小结:解简易方程,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多步的问题要进行转化处理,根据四则计算的关系求解。

4.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时,首先应“设要求的数为X(题目中出现了未知数X的,可以不设)”,再把文字叙述的形式“翻译”成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题中怎样叙述等式就怎样写,顺序一般不要改动,列出方程后按简易方程的解法才解,如:

(板书)一个数的5倍减去37等于18,求这个数。

解:设要求的数为X。

5X一37=18

5X=18十37

5X=55

X=11

四、练习

1.解方程〔第⑴、⑵要写出检验〕

⑴2X一5.5×6=

3 ⑵3X十1.5X=13.5

⑶(X十2)×0.5=1.l

⑷(7.2-4.8)÷X=0.4

⑸6X-6=4X-4

⑹7X一4.2-5.8=1.9

2.列方程,并解方程。

(1)某数增加5倍后与3的差等于117,求某数。

(2)15加上一个数的2信等于38的一半,求这个数。

(3)5的3倍比一个数的一半多8,求这个数。

(4)某数的8倍加上10,等于它的10倍减去8,求这个数。

(5)4.9减去4.9与0.5的积,比X的5倍少1.65,求X。

五、简易方程复习指导

1.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它与算术法解应用题有什么不同?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板书)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2)它与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

在算术方法中,为了求出未知数,需要把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未知数不参加列式。而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可以让未知数和已知数处于相同的地位,按照题中叙述的等量关系,直接参加列式计算,直接地反映出题中叙述的等量关系,特别是在用算术解法需要“逆解”的题目中,列方程解往往比较容易。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正确地分析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方程。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时,可以把应用题中一般的数量关系作为等量关系,也可以把常见的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式作为等量关系。(4)列方程解应用题

①光的速度是每秒300000千米。这个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的7倍多20000千米。地球赤道大约有多少千米?

(板书)等量关系式

地球赤道×7+20000=光的速度

X千米300000千米

列方程解答:

解:设地球赤道大约有X千米。

7X十20000=300000

7X=280000

X=40000

答:地球赤道大约有40000千米。

②有一块梯形地板,面积为75乎方厘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0厘米,高多少厘米?

(板书)等量关系式

(上底十下底)×高÷2=梯形面积 50厘米75平方厘米

解:设高是X厘米。

50X÷2=75

50X=150

X=150÷50

X=3

答:梯形的高是3厘米。

六、巩固(选择恰当的方法解答下面各题。

1.一捆电线,用去70米,比余下的3倍少20米。这捆电线用后还剩多少米?

2.一长方形的宽是50米,长是宽的1.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刘磊看一本书,前3天平均每天看30页,余下的每天看40页,13天看完,这本书共多页?

4.修一条2420米的路,已经修了5天,每天修260米,剩下的要4天修完,每天修多少米?

三、本次课后作业:

简易方程单元测试

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 特别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

五、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字:

学生签字:○ 差 ○ 差 教师签

第14篇:简易方程复习教案

《简易方程复习课》说课

【教材分析】

简易方程是本册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用字母表示数,非常抽象、难懂。教材安排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懂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更简洁地代表一般的情况,方程的解法也是为了和初中代数接轨,引用了等式的性质进行设计,教材中安排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是由简单到稍复杂四个例题。在新知识的教学中本着把书教厚的原则,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简易方程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此复习课分两节课教学,第一节课梳理概念,形成系统知识。第二节课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年龄特点,还缺乏自我梳理的能力,重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过的已有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教学理念】

通过复习课,本着把厚书教薄的原则,与学生一起理清知识点,明确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会做几道数学题不是学习目的,而是要懂得概念背后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乐于思索,积极创新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会分析数量关系,解答稍复杂的方程,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整理,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和解方程的方法并能熟练计算,,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理解方程的含义,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刚刚学过的简易方程。(板书:简易方程的复习)你认为自己对本单元的什么知识掌握的比较好? 生:解方程(大部分学生回答) 师:是吗?我要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师板书:3x+7=22)【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既包含运用等式性质一又包含运用等式性质二解方程的题目,为下面复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解,解方程,检验等数学概念进行铺垫,这样既给学生设置复习坡度,又复习了已经学过的概念,与此同时让学生理解了概念背后的知识,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设置上是颇费用心的。】

二、回顾整理、升华认识

1、梳理概念,形成智慧

(1)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都很不错,看来解方程难不倒你们了,(手指方程式子)谁能说一说什么叫方程?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师: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我说一句话请同学们判断: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这句话对吗?师随机在黑板上出几道式子让学生判断。 (2)复习等式的性质

利用先前的方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等式的性质的应用及解方程的原理。 (3)复习方程的解 利用先前的方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方程的解的意义及特性,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利用这一特性检验是不是方程的解。

2、应用提升、化繁为简

(1)少年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根据方程的意义,找未知数,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并解答。【设计意图: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点,在这里我运用了一个比较的说法(也是史宁中教授的提示),方程就好比同一个故事用了两种描述方式,分别写在了等号的左右两边,因为有味知量的参与就成了方程,再利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未知量的值,也就解决了应用题。我想这样解释也能解决学生初遇用方程解应用题的困惑:本来算数解法很简单,为什么偏要用方程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重要。】 (2)操刀小试,巩固内化

找出下列问题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1号题签)

小芳在文具店买了3盒画笔,每盒12枝,每枝画笔0.65元,小芳共花了多少元? 利用总价/数量=单价 ②

小明说:“我比爷爷小60岁。”爷爷说:“我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8.5倍。”小明和爷爷今年各多少岁?

三个数的和是113,甲数是乙数的5倍,丙数比乙数多36,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④

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是12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80千米/时,是一辆汽车的速度2倍,火车3小时行的路程,汽车几小时行完?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简易方程的复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和不足,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四、布置作业

完成2号题签里面的练习题。

《简易方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会分析数量关系,解答稍复杂的方程,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整理,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和解方程的方法并能熟练计算,,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理解方程的含义,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刚刚学过的简易方程。(板书:简易方程的复习)你认为自己对本单元的什么知识掌握的比较好? 生:解方程(大部分学生回答) 师:是吗?我要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师板书:3x+7=22)【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既包含运用等式性质一又包含运用等式性质二解方程的题目,为下面复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解,解方程,检验等数学概念进行铺垫,这样既给学生设置复习坡度,又复习了已经学过的概念,与此同时让学生理解了概念背后的知识,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设置上是颇费用心的。】

二、回顾整理、升华认识

1、梳理概念,形成智慧

(1)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都很不错,看来解方程难不倒你们了,(手指方程式子)谁能说一说什么叫方程?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师: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我说一句话请同学们判断: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这句话对吗?师随机在黑板上出几道式子让学生判断。 (2)复习等式的性质

利用先前的方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等式的性质的应用及解方程的原理。 (3)复习方程的解 利用先前的方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方程的解的意义及特性,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利用这一特性检验是不是方程的解。

2、应用提升、化繁为简

(1)少年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根据方程的意义,找未知数,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并解答。【设计意图: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点,在这里我运用了一个比较的说法(也是史宁中教授的提示),方程就好比同一个故事用了两种描述方式,分别写在了等号的左右两边,因为有味知量的参与就成了方程,再利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未知量的值,也就解决了应用题。我想这样解释也能解决学生初遇用方程解应用题的困惑:本来算数解法很简单,为什么偏要用方程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重要。】 (2)操刀小试,巩固内化

找出下列问题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1号题签)

小芳在文具店买了3盒画笔,每盒12枝,每枝画笔0.65元,小芳共花了多少元? 利用总价/数量=单价 ②

小明说:“我比爷爷小60岁。”爷爷说:“我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8.5倍。”小明和爷爷今年各多少岁?

三个数的和是113,甲数是乙数的5倍,丙数比乙数多36,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④

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是12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80千米/时,是一辆汽车的速度2倍,火车3小时行的路程,汽车几小时行完?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简易方程的复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和不足,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四、布置作业

完成2号题签里面的练习题。

第15篇:解简易方程教案1

解简易方程

谭贤芬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点: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能理解算理。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方程的意义

同学们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1)a+24=73

(2)4x<36+17 (3)234÷a>12 (4)72=x+16

(5)x+85

(6)25÷y=0.6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请同学观察这幅图(出示57页天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1)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老师把这两个概念写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7页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学生自学后汇报。并齐读两个概念。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5、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成课本P57页做一做:X=3是方程5X=15的解吗?X=2呢?(完成后汇报)

(二)解简易方程

1、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

2、出示例1图,列出方程。

根据图上信息,说出它们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

3、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1)解方程的根据是什么?

(2)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3)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减去其他的数? (4)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

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1、解方程,并且检验。X-2=15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格式及检验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师再次强调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以及验算过程

2、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3、填空

4、判断

四、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完成课本59页做一做第2题第1横行。

第16篇:解简易方程教学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 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2) 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 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第17篇:简易方程知识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a×a可以写作a·a (或a2) ,a2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2a表示a+a

2、数字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前面。(如b×4写作4b )

3、等式的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方程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如2+3=5是等式,但不是方程。此类题如乐园第1页,第一题。注意:X=3此类也是方程。

5、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每天坚持练习)

(1)一定要写‘解’字。

(2)等号要对齐。

(3)两边乘除相同数的时候,这个数不要为0.

典型例子:3.8x-x=0.563.8-x=0.567x+3x+26=742x-4×2.5=3.6

6、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7、列方程解应用题

总结几种情况:

(1)比字句。(如课本20页第7题,根据比字句找出关系式,列方程)

(2)找总量。(如课本19页第

3、4题,根据总量找关系式,列方程)

(3)相遇问题(如课本21页第9题,根据总路程列方程)。

(4)根据公式列方程(如15页第3题,根据公式列方程)。

(5)根据不变量列方程。(如:如果每个房间住6人,有20人没床位;如果每房间住8人,正好住满。有多少房间?根据两种方案的不变量“总人数”列方程)。

请根据几种情况,找题练习。

注意:问题为两个未知量时,一般根据有关倍数的句子,写设。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值,如x=3,不加单位名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如30-3x=21,这类-x或÷x的方程的解法小学阶段没有学习,因此,列方程时,尽量不要列成此类。

第18篇:简易方程说课稿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一般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所以只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就可以了。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

3、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 针对 “ 方程的意义 ” 这节课的特点以及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课我设计了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上课开始,我借助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天平,天平是平衡的,再引导学生看屏幕进行演示: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50 克的物体,天平不平衡了。在天平的右边放 10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又平衡了,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体的重量相等,用式子表示50+50=100 ,并点明这是一个等式。表示等号两边的数量相等。这样,学生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在学生建立等式概念后,我把天平的左边换掉一个重x克的物体,天平发生了倾斜,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体的重量不相等,引导学生用算式50+x>100来表示,及时说明这是一个不等式,表示左边的重量大于右边。这时在往右盘增加砝码100克,天平又向右倾斜了,引导学生列出不等式:50+x<200。根据两个不等式的关系把一个100克砝码换成50克,天平又出现平衡了,学生观察后得出:50+x=150。同学们在思考交流中明白:这也是一个等式,但它是含有未知数的的等式。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还设计了这个例子:天平的左边放两个相同的未知重量的物体,右边入 100 克砝码,可以用式子表示 2X=100 。通过天平称重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平衡与不平衡的各种生活现象,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

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引出方程的概念(像 50+X=150、2X=100 等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创造的乐趣。通过四人合作用自己的方法创作 “ 方程 ” 与 “ 等式 ” 的关系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等式 ” 与 “ 方程 ” 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接下来是对我们所探究结果的运用,我先设计了对方程概念理解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强化重点;再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等式与方程关系的理解,强化难点。

最后,我安排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小结,请同学们说一说感受,谈一谈收获等,这样不但把知识进行了巩固,也很好的对整节课进行了评价。

第19篇:简易方程练习题

简易方程练习题:

1、填空:

(1)、每个足球a元,买4个足球应付()元,如果付出200元,应找回()元。

(2)、杨树有x棵,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少26棵,松树有()棵。

(3)、每公顷麦田施肥a千克,有m千克化肥,可以施()公顷麦田。

(4)、妈妈今年36岁,比小丽大a岁,小丽今年有(),再过10年,小丽比妈妈小

()岁。

(5)、车上有乘客18人,在一个路口下去m人,又上来n人,现在车上有()人。

(6)、张老师买了200本作业本,每本a元,又买了b支铅笔,每支0.5元,200a表示:

(),0.5b表示(),a-0.5表示(),200a+0.5b表示()。

(7)、桃树有x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5倍,苹果树有()棵,两种树一共有()

棵,苹果树比桃树多()棵。

(8)、五一班有男生m人,女生n人,五一班一共有学生( ),男生比女生多( )人。

(9)、五一班有39人,今天请假a人,五一班今天到校()人。

(10)、一块地有a平方米,一共收小麦125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 )千克。

(11)、张老师把m个苹果平均分给20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个苹果。

(12)、小华身高145厘米,比小丽矮a厘米,小丽身高()厘米。

(13)、李师傅每小时做60个零件,有n个零件,李师傅要()小时做完。

(14)、张大爷今年收粮食a千克,比去年增产1500千克,张大爷去年收粮食( )千克。

(15)、鸡有x只,鸭的只数比鸡的1.5倍还多50只,鸭有()只。

(16)、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行b千米需要()小时。

(17)、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2.5米,高是h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18)、买m千克白糖应付b元,买一千克白糖应付()元。

(19)、一堆煤重a吨,每次运5吨,()次运完。

(20)、汽车每小时行a千米,4小时行了()千米,离终点还有b千米,这辆汽车一共行了()千米。

(21)、甲班有x人,乙班是甲班的1.5倍,两班共有()人。

(2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23)、一堆煤有a吨,每车运b吨,运了5车后,还剩()吨。

(24)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一个是a,签名一个是(),后面一个是(),它们三个数的和是()。

(25)、小明的体重是28千克,比小华重b千克,小华的体重是()千克。

2、省略乘号,写出下列各式:

a×5=x×x=b×3+5×c=m×4-3×n=1×y=a×m=

3、直接写出得数:

3x-x=6.4a+3.6a=9x+3x=9b-2.4b=16x-3.5x=2.7a+5.3a=

4、解方程:

(1)、x+0.3=2.1 (2)、x-1.5=4(3)、0.2x=6(4)、x÷1.1=4.5

(5)、3x+6=18(6)、16+8x=40(7)、2x-7.5=8.5(8)、4x-3×9=29

(9)、2(x-2.6)=8(10)、5(x+1.5)=17.5 (11)、8(x-6.2)=41.6

(12)、(x-3)÷2=7.5(13)、13.2x+9x=33.3(14)、8x-3x=105

(15)、5.4x+x=12.8(16)、x-0.36x=16(17)、25-2x=5

5、列方程并解答:

(1)、5个x与8.3的和是38.5,求x.(2)、x的5倍多2,正好是27,求x。

(3)、12的x倍少13等于11,求x。(4)、比一个数的7倍多1.7的数是51.3,求这个数。(5)、甲数与乙数的和减少2.5得5.2,甲数是0.7,乙数是多少?(6)、甲数与乙数的积减少2.5得5.2,甲数是0.7,乙数是多少?(7)、一个数的1.5倍除以1.2,商是0.5,求这个数?(8)、一个数的6.5倍比3.2的1.5比多1.7,这个数是多少?

(9)、一个数的4倍与它的5.5倍的和是38,这个数是多少?(10)、一个数的3.2倍加上2与5的积,和是16.4,这个数是多少?(11)、甲数比乙数的3.4倍多3,甲数是20,求乙数。(12)、甲数是30,比乙数的2倍少6,求乙数是多少?

6、列方程解决问题:

(1)、十路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25人,到白云路下了18人,又上来了一些,现在车上有39人,上来了多少人?

(2)、学校组织植树活动,五年级去了58人,比三年级的2倍多4人,三年级去了多少人?

(3)、某农场今年收入28万元,比去年收入的2倍少1.8万元,去年收入多少万元?

(4)、一张课桌的价格是一把椅子的2.5倍,椅子比桌子便宜90元,桌子和椅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5)、两张卡片上的数的和是84,乙是甲的2倍,甲乙两张卡片上的数各是多少?

(6)、小丽和小红两家之间的路程是910米,她们同时从家出发,7分钟后同时到学校,小丽每分钟走70米,小红每分钟走多少米?

(7)、王村有一个占地面积是3384平方米的梯形鱼塘,已知上底长84米,下底长60米,鱼塘两岸的宽是多少米?

(8)、一条公路长360米,甲乙两支工程队同时从公路两端向中间铺柏油,4天铺完,甲队每天铺43.5米,乙队每天铺多少米?

(9)、一块三角形地,面积是0.25公顷,它的底是500米,高是多少米?

(10)、一箱乒乓球共有258个,每10个装一筒,还剩下8个,一共装了多少筒?

(11)、一座大楼高44.5米,一楼准备开商店,层高4米,上面15层是住宅,住宅每层高多少米?

(12)、2个大人和3个 儿童去公园玩,共付门票14元,儿童票每张2元,成人票每张多少元?

(13)、小林买了10本《科学家》和8本《发明家》,一共付了49元,每本《科学家》

2.5元,每本《发明家》多少元?

(14),笼子里装着一些鸡和兔,一共有28只脚,鸡有4只,兔有多少只?

(15)、在地球的表面,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2.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4倍,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16)、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米,它的长是6.5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17)、一个养殖场养的鸡和鸭一共有2400只,鸡的只数是鸭的1.5倍,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8)、果园里的苹果树比梨树多1500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5倍,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19)、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还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是多少天?

(20)、果园里有52棵桃树,有6行梨树,梨树比桃树多20棵,平均每行梨树有多少棵?

(21)、李师傅买来72米布,正好做20件大人衣服和16件儿童衣服,每件大人衣服用布2.4米,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22)、张老师买了24套运动服,第二次又买了30套,比第一次多付了510,每套多少?

第20篇:简易方程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对号入座”你能行。(每个空2分,共30分)

1、五(2)班有学生a人,今天请假3人,今天出席()人。

2、比x多12.5的数,在扩大4倍是()。

3、用方程表示出下面的数量关系

①比一个数的2倍少6的数是14。

②比x的3倍少2.5的数是9.5。

③90减去5倍x的差等于16。④从58里减去一个数的5倍,差是13。

4、正方形的边长是a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5、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和h分别表示底和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6、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千米。

7、甲仓库有大米x袋,乙仓库所有大米是甲仓库的3x,那么3x表示(),x+3x表示()。

8、学校买来8个足球和5个篮球,每个足球a元,每个篮球b元,一共用去()元。

9、老王a岁,小李a-18岁,再过c年后他们相差()岁。

10、一批零件有a个,每小时加工x个,a÷x表示()。

二、判断题,“火眼金睛”辨真伪。(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

1、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做方程。()

2、x=7是方程2x-3=11的解。()

3、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4、a2 与a·a都表示两个a相乘。()

5、7.5比x的3倍多3,列方程是7.5-3x=3。()

三、选择题,“精挑细选”找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式中等式有________,方程有________。

A、7x-3=0B、x-1>1C、x=0D、x+5=0E、x+1

2、1.1+x=1.1,方程的解是_________。

A、x=2.2B、x=0C、x=1

3、甲数是a,乙数是甲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和是( )。

A、3aB、a+3aC、a+3

4、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A、25xB、15-3=12C、6x+1=6D、4x+7<9

5、五年级种树60棵,比四年级种的2倍少4棵。四年级种树()。

A、26棵B、32棵C、19棵D、28棵

四、解方程,“神机妙算”显身手。(每小题4分,共20分)

X÷3=1.38X—5X=272×(X+1)=6

4X +1.2×5=24.40.95÷4X=1.9(10-7.5)X=0.12

5五、应用题,解决问题我能行。(列方程解答,每小题5分,共30分)

1、爸爸买一副羽毛球拍和4只羽毛球,共用去59.2元,一副羽毛球拍48元,一只羽毛球多少元?

2、爷爷今年69岁,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年龄的5倍还大4岁。小明今年几岁?

3、一条水渠的横截面是梯形,上口宽4.5米,下底宽2.1米,横截面的面积是7.92平方米,这条水渠的深是多少米?

4、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上海出发开往青岛,经过18小时后,甲船落在乙船后面57.6千米,甲船每小时行32.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饲养场鸡和鸭共饲养3150只,饲养的鸡比鸭的2倍还多30只,鸡和鸭各饲养了多少只?

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同地相背而行,甲每小时行35千米,乙每小时行47千米,5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简易方程教案模板.doc》
简易方程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