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微课

小学语文微课

一、课前谈话师:上课之前汪老师跟大家说几句废话,可以吗?(生:可以。)师:知道汪老师吗?(生:知道。)师:认识汪老师吗?(生:认识。)师:见过汪老师吗?(生:没有。)师:喜欢汪老师吗?(生:喜欢。)师:这叫一见钟情,又叫爱你没商量。(众笑)师:既然喜欢汪老师,那么多看几眼汪老师,我给大家十秒钟时间仔细看看长什么模样?有什么特点?看仔细了!(生看)师:(指一生)你别直勾勾地看,看得汪老师心里发毛,含情脉脉地看!(众笑)师:看够了没有?生:看够了。师:你们找一找汪老师跟以前教你语文的程老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生:我觉得你比程老师瘦一点。师:汪老师长得瘦,程老师长得胖。胖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瘦说明咱们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你戴眼镜,程老师不带眼镜。师:汪老师戴一付眼镜,给你一种什么感觉?接着说!生:给我一种很陌生的感觉。师:戴眼镜居然给你一种陌生的感觉,真新鲜,还是第一次听说。生:还有你的下巴长着一颗痣,程老师没有。师:哟!眼睛真尖。我这地方长一颗痣,福痣!汪老师福气好。生:你是女的,程老师是男的。师:你真不简单,一眼就能看出汪老师是女的。(众笑)生:而且程老师耳朵前面长着一颗痣。汪老师脸上不太长痣。师:汪老师身上到处都是痣,脸上有痣,耳朵上有痣,身上有痣,到处都是痣。生:汪老师你很幽默,我们程老师很严肃。生:我们程老师不穿西装,你穿西装。师:听你的意思,希望程老师穿西装。生:你的脸比他白。(众大笑)师:好嘛!我的脸比她白。生:汪老师,你的嘴巴小,程老师嘴巴大。师:嘴巴大,有的吃,人就容易发胖。前后之间还有因果联系。师:咱们找一找一样的地方,好不好?你们看看汪老师跟程老师哪些地方是一样的?生:你和程老师都是老师。生:你的眉毛很浓,程老师的眉毛也很浓。师:噢,程老师有眉毛也很浓,一般的话,女同志的眉毛都比较淡。生:我认为你的教书水平比程老师稍好一点,但还是差不多的。(众大笑)师:这个话,程老师最爱听,(众笑)就是,汪老师跟程老师上课差不多,说不定程老师上课的水平比汪老师还高呢!生:你的年纪和程老师差不多。师:你们程老师多大了,你知道吗?生:二十几岁。师:二十多了,是吗?你看汪老师也二十多了,汪老师比较显年轻。师:咱们就聊到这儿。现在还紧张吗?(生:不紧张。)还担心吗?(生:不担心)还害怕吗?(生:不害怕)还上课吗?(生迟疑片刻,“上课”)(众笑)上课之前咱们先听一段音乐,你怎么坐着舒服,你就怎么坐。(播放《

》)

二、上课!师:同学们,教师现在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想跟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德国有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后,他想去德国的公司工作。他找了第一家大公司,人家拒绝了他;他找了第二家大公司,人家拒绝了他;他找了第三家大公司,人家还是拒绝了他。他一口气找了25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受他。咱们这们留学生在心里想:凭我的博士文凭,凭我的优异成绩,找一家小公司,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但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找的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还是拒绝了他。同学们猜一猜,为什么德国老板要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你估计是什么原因?生:我估计德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所以他全被拒绝。师:有这个可能。生:或者他在那个工厂里面把碗打翻了。师:把什么翻了?生:比如,老板在吃饭,他做工时不小心,打翻了他的碗。师:他把老板的碗打翻了,所以拒绝了他。这个想法与众不同,很有创意。生:可能是那个大公司觉得他资历太低,小公司觉得他资历太高所以拒绝了他。师:“资历”都知道,真不简单。师:咱们那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问那位德国老板,“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德国老板说:“对不起,先生!因为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逃过三次票。”(生小声议论)我们这们留学生非常惊讶,他问德国老板:“什么?我逃过三次票?我逃过三次票难道还抵不上那张博士文凭吗?”老板非常严肃地说:“我们知道你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是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这么一样东西,使得我们德国任何一家正规的公司都不敢聘用你。”同学们,听完这个真实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说。生:为什么他逃过三次票,别人都不接受他?师:问得好!真问到点子上去了!生:我想问一下,逃了三次票,只不过是小小的错误而已,为什么要给他这么大的处罚?师:是呀!小小的一点错误,几毛钱的事,为什么德国老板要抓住不放呢?你看问得多么深刻呀!生:为什么德国的老板不肯接受他?嗯„„为什么德国的老板不肯接受他?师:您问了两个为什么?您非常替咱们那位留学生抱不平,是吗?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同学们,咱们这位留学生缺文凭吗?(生:不缺。)缺知识吗?(生:不缺)他缺能力吗?(生:不缺)那么他到底缺什么呢?

三、咱们到《小珊迪》这篇课文中去找答案!师:同学们拿出课文,自个儿读课文,用心地读,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在读课文时的那种感受和心情的变化。读完后,自己问自己,这个故事,就是《小珊迪》这个故事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朗读,)师:好的,同学们都读得非常投入,也非常动情,来,咱们来说一说读完这个故事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生:我认为小珊迪十分可怜。师:对小珊迪不幸的遭遇你表示深深的同情,看得出你很富有同情心。生:我觉得小珊迪非常的善良。师:用善良的心去发现善良的人。你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生:我觉得小珊迪非常的诚实。师:好,真不错,实在!生:我觉得小珊迪非常的不幸——被马车撞死了。师:你觉得那么好的一个孩子,他不该死,是吗?你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真好!师: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你再读课文,把笔拿出来!读下去,你心里会有一种感情在涌动,那是课文打动你的地方,你一边读一边把课文当中深深地打动你的地方用波浪线划出来。打动你的这些地方等会儿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看看!他为什么深深打动你。好,放开声音读!(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师:好,同学们,老师发现课文打动你的地方还真不少。

四、那咱们是不是这样?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然后自己读。把你的感受,把你的理解,把你感情,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开始!(生放声自由读)师:现在咱们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挑出来,通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确已经令你非常感动。生:(读)“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像是表示感激。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他死了。”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可以使我很感动,因为珊迪他已经死了,但是他眼睛里的光还是在向我表示感激呢。师:看来,这段话你是理解了,但是,同学们请注意,学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光有理解不动感情那更不行。你想想,这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孩子,他死了。你会怎么读这段话?汪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读好他,再读一遍。(该生再读这段话)师:同学们,这是一个非常可敬的孩子呀!他死了,体会一下这种感受,你再读这段话,汪老师相信你的感情表达得会更好!生:(读)“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像是表示感激„„”(师:把声音放轻。)“突然,他的眼睛里的光消失了,他死了。”师:你真读懂了!生:(读)“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的往回跑的时候,„„(略)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从这里看出,珊迪他非常可怜,在死之前,还为弟弟着想。师:他不但想到可怜的弟弟,他首先想到的是那个需要找还四个便士的先生,当你体会到这点的时候,你再读读小珊迪说的这段话,汪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你再读这段话。(生再读)师:请注意!这是一个被马车轧断双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这个时候,他说的话,还会这样轻松吗?再读这段话。生:(读)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略)“先生,„„(师:对,就是这种感觉。)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师:感情好,声音再低一点!)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谁来照顾你呢?师:真不错!生:(读)“这时,走过一个小男孩„„(略)一双赤脚又红又肿。”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珊迪非常可怜,非常穷,连一件好好的衣服都没有。师:不错!你把他对“我们”说的话读出来!生:(读)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师:注意冷的感觉。天非常的冷,他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读的时候,注意冷的感觉,你再读。(生读)师:不冷,没有冷的感觉,你再读!(该生再读)师:反而热起来了。(众笑)那么冷的天,他“只穿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你想他说话的时候会那么自如?那么轻松?那么随意?你们自个儿都读一读他说的话,体会一下那种寒冷的感觉。(生自由读)师:来,你读!我发现你有这种感觉。(生读)师:注意冷的时候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在发抖。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你们自个儿再读一读!(生再自由练读,再指名读。师相机评价:“冷了,开始冷了。”“声音在发抖了。”“对,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师:对,就是这样一种感觉。还有打动你的地方吗?生:(读)“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你去换零钱。”从这里可以看小珊迪的家里非常的穷,好像很长时间都没有吃饭了。师:是啊,“我饿极了。”他非常非常的饿,这个时候,他是怎么乞求人家的,你再读这句话。(生读)师:同学们,“乞求着说”。怎么样的请求叫“乞求”啊?生:好像那个小男孩就是在求他买一盒火柴。师:怎么样的请求才可以说“乞求”?随随便便地请求,普普通通地请求,那叫乞求吗?不是。你体会一下,你看过乞丐怎么样的请求叫乞求?生:好像是跪在地上求他一样。师:对呀,像是乞丐跪在地上请求他一样快点买一盒火柴呀!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你们再读读这个句子!(生自由读)师:你的表情告诉我,你懂了。你读!(指名读)师:“乞求”的感觉找到了,加上饿的感觉会更好。你读!(指名读)师:注意!饿极了,还会读得这样响亮?读得这样有力?(再指名读)师: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的小珊迪,他的遭遇是那样的不幸;他的去世是那样的痛苦。

五、然而,在他去世之前,他首先想到是要找还那四个便士;他首先想到是那个可怜的小弟弟。这样的一个孩子,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便士,就这么走了,就这么永远地离开我们。咱们拿起书,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师: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女同学一起再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女生读最后一段)师: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男同学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男生读最后一段)师: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诚实的、善良的孩子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让咱们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同学读最后一段)师:小珊迪就这样走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他走了。除了他弟弟的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他死了,谁也不知道他是为什么死的。但是小珊迪的事迹却深深地感动了那一位买火柴的“我”,他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出示:“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你说!生:(读)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生:(读)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生:(读)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生:(读)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生:(读)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

六、师:假如你就是故事当中那个买火柴的“我”,你亲身经历这么一段过程,你亲眼目睹了小珊迪的神情和面容,目睹了小珊迪的悲惨遭遇,目睹了小珊迪至死不忘归还四个便士,至死不忘他的弟弟小利比的感人情景。你,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请把他写下来!(出示:“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写)师:把你“忘不了”的,用你的感情;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生: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你的美好品质将永远记在我的心中。生: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你诚实、善良的高尚品格和你那不幸的经历我永远忘不了,永远忘不了。师:写得真好。生: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你是那么的诚实、善良,你有那么多的路没走完,你不该死。师:真挚的感情,真挚的语言!真好!生: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那美好的品德。生: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那种诚实善良的高尚品格。生: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诚实善良的心。生: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师:大声地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生: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诚实善良的心。师:啊!情到深处是沉默!(众笑)生: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诚实、善良,会使我们永远记住你。师:是的,同学们,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诚实的面容;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牵挂着他的弟弟;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想到找还那四个便士的先生。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一个多么可敬的孩子。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下课!

推荐第2篇:三峡微课教案设计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主要以写景为主。这篇课文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峡一年四季风味不同的景致。课文第三段中,作者由近及远,以动破静,寥寥几笔便挥洒出了一副动态的春冬山水画。文段中有多处留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指导学生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脱离文本,在脑海中还原出这样一副内容丰富的、动态的图景。

二、说目标。根据本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学生能抓住文段中虚笔描写的点,初步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2、能结合适当的想像,还原出内容丰富的三峡冬春美景图。

三、说重难点。

1、重点。学习捕获文中留白,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2、难点。脱离文本,想象三峡冬春美景丰富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完美统一的效果。本堂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良种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教师引导,想象感悟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脑海中还原出丰富的三峡冬春美景图。

五、说过程

1、前情回顾,导入新课。抓住上节课所提到的“清荣峻茂”这个点,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2、小组合作,捕获空白。本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章中能体现“清荣峻茂”的句子。然后抓住“茂”在文本中没能被体现这个点,启发学生去捕获诗词文章中的留白之处。

3、发现瀑布,以动破静。本环节我启发学生结合想象,去发现瀑布这一动态图景。整个画面的静态就被打破了,这幅画也活了起来。

4、再提留白,还原图景。在学生掌握了文本中所反映出的画面之后,我引导学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去补全这幅动态的春冬山水图。

5、课后巩固,作业布置。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三峡冬春美景图用文字描绘出来,是对教学效果的一个检验,也是对本堂课的一个巩固。

教案

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峡一年四季风味不同的景致。课文第三段中,作者由近及远,以动破静,寥寥几笔便挥洒出了一副动态的春冬山水画。文段中有多处留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指导学生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在脑海中还原出这样一副内容丰富的、动态的图景。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抓住文段中虚笔描写的点,初步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2、能结合适当的想像,还原出内容丰富的三峡冬春美景图。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捕获文中留白,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2、难点。脱离文本,想象三峡冬春美景丰富的内容。 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2、教师引导,想象感悟法。教学过程:

1、前情回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随着作者的脚步来到了冬春三峡,大家对她的第一印象是——清荣峻茂。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深入地去游览冬春三峡,看看她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2、小组合作,捕获空白。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的第三段,小组讨论,看看我们对三峡第一印象——“清荣峻茂”这四个字在文段中分别有什么体现。 清——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荣——多生怪柏。 峻——绝巘。

茂——文段中并没有能直接体现草盛的笔墨。

(2)茂在文章中并没有直接的体现,这是不是作者的疏忽?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强调文中有山有水,\"怪柏\"丛生,自然是百草丰茂。

首次指出此处采用的是虚笔。多媒体引用古代山水画,让学生理解何为留白。

这种情况在古诗文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3、发现瀑布,以动破静。

(优美地)现在你乘着小船,荡漾在三峡之间,这儿山势险峻,草木丰茂,碧波婉转。你的手边正好有一卷书,请你拿起它,再去仔细品读三峡冬春美景,找一找你身边还有没有其他什么美景。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瀑布

作者先描绘了一幅静态的山水图,此处飞漱的瀑布作用是什么?

大家谁玩过打水漂的游戏?一粒石子突然投入平静的水面会产生什么效果?

整个水面波纹荡漾,原本沉寂的水变得活泼起来。这儿的瀑布是不是也起到这样一个作用,让原本静态的山水图变成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4、再提留白,还原图景。

大家已经发现了冬春三峡清荣峻茂的美景,并且欣赏到飞流直下的瀑布。那么现在请想一想,除却我们刚才所讲到的,冬春三峡还会有些什么作者没有在文中提到的景致。 比如说泛舟江面的游人、清秀淡雅的山花、空山中传来的布谷鸟鸣……

5、课后巩固,作业布置。

写一篇描绘冬春三峡美景的文章,要求结合合理想像,不得翻译原文,字数不限。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微课心得体会

微课心得体会

今天,我听了有关微课的讲座,感觉受益良多。微课,对于许多老师来讲,虽有耳闻,却认识不深,究竟什么是微课,怎样制作微课就更加不得而知了。我们会以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陈老师的讲解之后我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推荐第4篇:微表情心理健康课教案设计

心理社团活动教案设计——探秘微表情

【活动目的】:

1.通过“微表情”这一活动课引起对心理学的兴趣。

2.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心理学的趣味,了解到一些关于微表情的知识。3.以活动为载体,使社团成员之间、小组成员之间能够更加的熟悉、了解。

【理论分析】

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微表情”一闪而过,通常甚至清醒的作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察觉到。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 虽然人们会忽略“微表情”,但是人的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对别人表情的理解。所以如果某人很自然地表现“高兴”的表情,且其中不含有“微表情”,就能断定这人是高兴的。但是如果其间有“嗤笑”的“微表情”闪现,就算你没有刻意去察觉,你会更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是“狡猾的”或“不可信的”。

另外,除了指短暂的表情外,微表情在应用上更倾向于指代那些被抑制的表情。譬如说在明显悲伤的情况下,某人表现出大部分悲痛的表情,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翘。这时,这个人明显希望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但是却不由自主的出现了微笑的微表情。由于自身理性的抑制,表现的不明显抑或较为短暂。类似这样的差异在微表情分析中更为常用。 【活动形式】:教师讲解、游戏、讨论 【活动对象】:心理社团高中一年级 【活动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同学们好!根据之前同学们的反馈看,大家对微表情好像很感兴趣,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秘微表情》。提到微表情,就不得不说到一部全球热播的美剧《lie to me》,中文名为《别对我说谎》。通过这部电视剧中,大家了解到,还有这么一门神秘而实用的心理学叫做微表情。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好了,视频看完了,老师有几个问题1犯人露出了哪种微表情时Lightman确认爆炸地点不在州内最大的两所要问大家。 ○2哪种微表情让Lightman确认爆炸地点在洛顿?○3Lightman是怎样解释什么是黑人教堂?○真正的惊讶的微表情的?

2.其实电视剧里主人公的原型是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正是保罗.艾克曼发现了人类微表情的存在。那他是怎样发现的呢?在1969年的一天,保罗.艾克曼受到一位精神病医生的委托,观看了一位抑郁症患者自杀前的录像,在录像里呢,病人跟他的医生说,想回家看看他养的花儿啊养的猫。说话的时候呢,病人的神情很放松,医生也就没有察觉到有任何的异常,就让病人回家了,结果病人回家就自杀了。保罗.艾克曼反反复复观看了医生和病人谈话的录像,他捕捉到了病人有一个转瞬即逝的痛苦的表情,他就知道这个表情才是病人真实情感的写照。由此,保罗.艾克曼发现了人类的微表情。 3.现在同学们认为什么微表情?在心理学上微表情的定义为持续在四分之一秒下的转瞬即逝的表情,但是呢它表达了人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那怎样去分析一个微表情呢?第一步要通过细腻而敏锐的观察捕捉到转瞬即逝的微表情,也就是我们需要具有比较好的观察能力;当你捕捉到微表情之后就要开始第二步了,是要正确的解读微表情之后隐藏的真实情感,那么第二步需要我们具有比较强的分析能力。下面呢,我们就来做一个观察力的测试。通过这个测试可以看出同学们的观察力的特点。观察上面的这个图案,你觉得图案A还是图案B与上面的这个图案更相似呢?现在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分析一下。 不同的人呢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认为上面的图案与A更相似,也有人认为上面的图案与B更相似。认为与A更相似的同学是从细节上着眼的,他看到了两个图案都是由方块组成的。认为与B更相似的同学呢,是从整体上出发的,他看到了两个图案都是由四个小图形组成的。 所以呢,选择了A的同学你在观察力上比较倾向于细节,选择了B的同学在观察力上比较倾向于整体。对于微表情分析来说,我们既需要观察细节的能力,又需要观察整体的能力。那么如果你在细节的观察上比较薄弱,那么就需要加强。在整体上的观察比较薄弱就需要加强对整体的观察。

4.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几种比较经典的微表情。(播放图片)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观察几张图片,大家相互讨论看看图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微表情?脸部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同学讨论) (悲伤、恐惧、快乐、轻蔑、生气、厌恶) 5.刚刚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玩几个游戏,希望同学们在游戏中能够进一步学习分析微表情。

第一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心有灵犀。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配合。两个同学相互配合。一位同学面对ppt,根据ppt上的提示词做出相应的表情,另一位同学背对ppt来猜。时间为一分钟。让我们来看看哪两位同学比较有默契!有哪些同学想要来试试?

第二个游戏的名字叫做“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由一名同学自己创造情景来表演这句话,其他同学来猜测他表演的是什么情景,是从什么微表情看出来的? 6.(结束语)在刚刚的游戏中,不知道同学们都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回答) 通过这次的活动,大家对微表情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想要完全参透微表情的奥秘还需要进行非常专业的训练。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些书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来之后自己去了解。

高兴:喜悦:愉快:气愤:恼怒:生气:悲哀:伤心:痛苦:心酸:惧怕:害怕:惊讶:入神:仇视:嫉妒:反感: 讨厌:委屈:心烦:担忧:自信:羞愧:后悔:迷惑:激动:惋惜:轻视:失望:心虚:惊喜:羞涩:轻松:厌倦:得意:尊敬:困惑:留恋:期望:忧虑:感动

推荐第5篇:四个太阳微课教案设计

【课标陈述】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中,筛选出如下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识字和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阅读: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课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在设计中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去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第一课时的教学,进行“初读”、“品读”、“美读”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一种螺旋循环中上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在指导学习的书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落实。 【教材分析】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北师大版及冀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中选用的一篇课文。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样,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主题来编排,《四个太阳》这篇教材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非常熟悉太阳及一年四季的特点,对太阳与四季的联系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由多媒体课件创设出情景去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然后在读中理解本文是非常容易的。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脸”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3、仿照课文语言,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提高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领会作者通过画四个不同的太阳所要表达的心愿。 【评价设计】 1.完成预习导航任务1,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

1、4。2.通过组内合作、全班交流,点拨引导,达成学习目标

2、3。【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启想像之源。

1、情境导入:喜欢猜谜语吗?劳动英雄面孔红, 天一亮来就出工。 从东到西忙不停, 直到傍晚才收工。„ [课件:太阳的动画]

2、交流:喜欢吗?为什么?

3、设疑激趣: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也特别喜欢太阳,于是他就画了四个太阳!

4、书课题:我来写课题,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伸出手指和我一起写! 来,一起读读吧!

二、自主读文,从读生字,整体感知想像之奇。

1、自读课文、自主识字:这篇课文就藏在咱们课本的78页,来,看谁最先找到它! 有信心把课文读下来吗?那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可以读一读拼音,可以问自己的同桌和老师,可以根据上下文猜一猜,等等) 咱们是第一次读课文,我还有一个办法,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回过头来多读几遍,读熟了再接着往下读!好啦,下面就让我们尽情地读书,读完一遍再来一遍,看谁最先把课文读流利!

2、检查读书情况:刚才小朋友读的可认真了,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文)

3、巩固识字。(1)读卡片(集体读、开火车读)(2)游戏——你读我猜!(教师拿卡片,学生来读,但是不出声,看口型猜字)

三、诵读课文,说演辅助,体会想像之美。

1、读中感悟,理解内容:认识了字娃娃,老师相信小朋友一定能读懂课文,有信心吗?这次读书咱们可要仔细地多读几遍,读完以后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个太阳,为什么,想好以后再去读读你喜欢的太阳,看谁能读出自己的喜爱,让大家也觉得你的太阳最可爱!

2、以学定教,精读感悟。谁能大胆的站起来,告诉大家你喜欢什么太阳,为什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处理以下四版块) ◆学生交流喜欢绿太阳: (1)交流喜欢的原因。(把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夏日炎炎”图片和课文挂图中的“绿太阳”图片相对比,让学生说说炎热夏天、烈日当空时的感受和愿望,体会作者画绿太阳的目的是想让大地一片清凉。) (2)朗读指导:那你能读出清凉的感觉吗? ◆学生交流喜欢红太阳: (1)读一读:把你喜欢的太阳读给大家听听! (2)交流喜欢的原因:听出来了,你喜欢红红的太阳,是送给冬天的!为什么?还有谁也喜欢红红的太阳,来说说你的理由! (3)朗读指导: 小老师范读。这么喜欢红太阳,谁能再读读,来你们推荐一个吧! 众生学读,把温暖送给更多的人。 ◆学生交流喜欢彩色的:(1)读一读:把你喜欢的太阳读给大家听听! (2)交流喜欢的原因。 (3)猜问题:刚才有个小朋友读这段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猜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说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4)解决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联系旧知,如背诵第一单元中《识字1》及第1课、第2课等关于春天的诗、文、词、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 (5)你觉得春天还是个什么样的季节? (6)感情朗读:谁能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抽生读、师生合作读) ◆ 学生交流喜欢金黄的: (1)读一读:欣赏了红红的、绿绿的、彩色的太阳,还有谁也把你喜欢的太阳读给大家听! (2)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她吗? (3)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了解“金黄的太阳带来了丰收的季节”。 A、体会读:指导看书——你看到了什么?金黄的落叶忙着干什么? 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邀请哪些小伙伴呀?(刺猬、小鸟„„) 邀请这么多小伙伴干什么?——品尝香甜的果子。 什么叫香甜?谁能读出香甜来? B、表演读:这么有趣的句子加上动作会怎么样?来,自己先试试!想怎么加就怎么加!你可以站起来!

3、背诵全文,积累语言。(1)挑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下来,再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然后背诵其他段落。(2)按课文介绍季节顺序,由教师引导背诵。(3)配乐演示课件,在情景中齐背全文。

四、书写生字,总结全文,激创新之情。

1、激趣写字。看得出来,小朋友都特别喜欢这四个太阳,你们确实也表达出了自己的喜爱!干脆,让我们写个笑脸送给太阳吧!笑已经学过了,脸字怎么写呀!谁来帮帮我? (1)引导学生先看看田字格里要求会写的字,看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出示一个生字,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写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为”的笔顺: 。 (3)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在本上练写。强调写字姿势及执笔方法。 (4)把自己最满意的字做上标记,同桌互相欣赏一下。(写完了吗?在自己写的最满意的脸字下面画一颗星星,让你的笑脸亮起来!)

五、想像说话,口语交际启动创新之门

1、画太阳:现在我想画一个太阳了,画一个有笑脸的太阳送给在座的每一位,祝你们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学习,快快乐乐的游戏,快快乐乐的长大!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画一画太阳?

2、说太阳:想把他送给谁?为什么?

3、谈收获:有什么收获?

4、小结:我发现小朋友心中的太阳也是多彩的。老师衷心的祝愿所有同学的心愿都能实现,到那个时候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明亮。 板书设计: 18.四个太阳 多彩 收获 清凉 温暖

推荐第6篇:《天气的表达》微课教案设计

《天气的表达》微教案设计

微名称

天气的表达

知识点描述

eather的用法以及如何提问和回答天气

知识点

学科:英语年级:初一教材:人教版

单元:七年级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中心话题是Talingabuttheeather,通过本节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描述天气的基本词汇及对天气的提问及回答,学会准确地表达天气,学会做天气预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更积极地运用目标语言,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来说,在经过小学和七年级上半学期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单词,含有be动词的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对西方国家也有一些粗略的了解,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本天气的问答都很有帮助。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表述天气状况的词汇;学会运用目标语言谈论当今的天气和不同地方的天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会谈论天气能做天气预报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谈论天气,使学生增进和朋友之间的沟通。通过关注天气状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eather的用法以及表述天气的名词变形容词的构词法。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句型---Histheeather?hat’stheeatherlie?

教学类型

讲授型

适用对象

学生:本微是针对七年级将要学习天气的表达方式的学生。

教师:初中英语任教师。

硬准备

电脑,麦克风

软准备

PPT制作ffieXX、录屏软atasiaStudi、视频编辑软EDIUS

【教学过程】

Step1Guidestudentstathavideabuteather

Step2Guidestudentstlearntheusagefeather

Step3Studentsdtheexerisetgrasptheusagefeather

Step4Teahthestudentshtasabuteather

StepStudentslatthepitureandlearnthenerdsabuteather

Step6Teahstudentsusethetargetlanguage

--Histheeather?hat’stheeatherlie?

---It’unn/ind/lud/rain…

Step7Studentsdtheexerisetgraspthetargetlanguage

--Histheeather?hat’stheeatherlie?

---It’unn/ind/lud/rain…

Step8Reviehatstudentshavelearnedinthisla

Step9Theteaherdesaeatherreprtfhina

【教学反思】

本节微使用视频图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效果较好,使学生产生对英语的兴趣。在最后教师通过做天气播报,一方面复习了微所学天气表达的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后也用所学天气的表达方式自己尝试做一个天气预报员。

推荐第7篇:《天气的表达》微课教案设计

《天气的表达》微课教案设计

微课名称

天气的表达

知识点描述

weather的用法以及如何提问和回答天气

知识点

学科:英语年级:初一教材:人教版

单元:七年级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中心话题是Talkingabouttheweather,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描述天气的基本词汇及对天气的提问及回答,学会准确地表达天气,学会做天气预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更积极地运用目标语言,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来说,在经过小学和七年级上半学期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单词,含有be动词的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对西方国家也有一些粗略的了解,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本课天气的问答都很有帮助。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表述天气状况的词汇;学会运用目标语言谈论当今的天气和不同地方的天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会谈论天气能做天气预报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谈论天气,使学生增进和朋友之间的沟通。通过关注天气状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weather的用法以及表述天气的名词变形容词的构词法。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句型---Howistheweather?what’stheweatherlike?

教学类型

讲授型

适用对象

学生:本微课是针对七年级将要学习天气的表达方式的学生。

教师:初中英语任课教师。

硬件准备

电脑,麦克风

软件准备

PPT制作officeXX、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视频编辑软件EDIUS

【教学过程】

Step1Guidestudentstowatchavideoaboutweather.

Step2Guidestudentstolearntheusageofweather.

Step3Studentsdotheexercisetograsptheusageofweather.

Step4Teachthestudentshowtoaskaboutweather.

Step5Studentslookatthepictureandlearnthenewwordsaboutweather.

Step6Teachstudentsusethetargetlanguage

--Howistheweather?what’stheweatherlike?

---It’unny/windy/cloudy/rainy…

Step7Studentsdotheexercisetograspthetargetlanguage.

--Howistheweather?what’stheweatherlike?

---It’unny/windy/cloudy/rainy…

Step8Reviewwhatstudentshavelearnedinthiscla.

Step9Theteacherdoesaweatherreportofchina.

【教学反思】

本节微课使用视频图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效果较好,使学生产生对英语的兴趣。在最后教师通过做天气播报,一方面复习了微课所学天气表达的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课后也用所学天气的表达方式自己尝试做一个天气预报员。

推荐第8篇:《鸡兔同笼》(低年级版)微课教案设计

《鸡兔同笼》(低年级版)微课教案设计

九江市鹤湖学校 陈晓晨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类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画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出示例题:

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数它们的头共有5个,数它们的腿共有14条,有几只鸡?有几只兔?

2、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

画圈表示动物的头,画竖线表示动物的腿。

用腿往头上套,先每个头配2条腿,多的再每个头配2条腿,直到配完为止。

3、出示练习题:

自行车和三轮车共有7辆,一共有18个轮子,自行车有几辆?三轮车有几辆?

4、用画图的方法解决:

画T表示车架,画圈表示车轮子。

用车轮子往车架上套。先每个车架配2个车轮子,多的再每个车架配1个车轮子,直到配完为止。

推荐第9篇:动物布贴画微课教案设计

微课作品介绍

本节微课是美术校本教材系列内容,旨在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会用废旧布料来表现动物,探索动物的不同表现方法。动物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孩子们通过收集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废旧布料,运用灵巧的小手把一块块碎布料变成一幅幅精美的布贴画,孩子们不仅能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还能增强环保意识,感受传统布贴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学需求分析

适用对象分析本微视频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美术课的学习,对学生的造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孩子们在美术课中已不满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可爱的小动物,他们想尝试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现。本课采用废旧布料来表现动物,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造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验了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学习内容分析

本微视频是《动物布贴画》第二课时,可作为苏少版美术教材的延伸教学内容,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设计好了自己喜欢的动物绘画稿,本课是在绘画稿的基础上尝试用布贴画的形式表现动物。首先欣赏部分同学的动物绘画作品,接下来通过观看两位布贴画小巧手的示范视频学习布贴画的制作方法,教师讲解制作难点。接下来欣赏教师布贴画示范画。最后通过欣赏我校布贴画兴趣小组同学的优秀作品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制作的信心。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欣赏部分同学的动物绘画作品,增强对动物特征的认知;

2、通过观看布贴画制作微视频,学习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3、通过欣赏教师的示范画,进一步理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4、通过欣赏同伴们的布贴画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学习布贴画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微课是我校美术校本教材系列内容,可作为苏少版美术教材的延伸课程。

首先让孩子们欣赏同伴们优秀的动物绘画作品,接着欣赏两幅动物特征不明显的学生作品及其修改后的作品,旨在增强学生们对动物特征的认知。

在观看两位布贴画小巧手的制作微视频环节中,孩子们能基本掌握动物布贴画的制作方法,随后教师讲解了制作的难点。

接下来通过欣赏教师的示范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最后的环节,通过欣赏我校布贴画兴趣小组同学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学习布贴画的兴趣,增强布贴画制作的信心。

学习指导

喜欢动物并认知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了解布贴画的历史和制作工具对布贴画的制作方法有初步的了解。

配套学习资料与苏少版二年级美术《动物朋友》一课配合使用,可作为苏少版美术教材的延伸教学内容。

制作技术介绍本微课运用了camtasia studio、photoshop、power point、会声会影等多种图像及视频软件。运用photoshop进行图片的设计和编辑,如PPT页面设计等;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的编辑和处理;运用power point制作微课PPT;运用camtasia studio录制PPT及音视频。

推荐第10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微课教案设计

知识点描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时间、表现及认识意义

知识点来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

基础知识

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了解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及影响

教学类型

演示型

适用对象

学生:本微课是针对本学科平时成绩40-60分的学生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内 容

画面

时间

片头(20秒以内)

内容: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时间、表现及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第1至3张PPT

20秒以内

正文讲解(4分20秒左右)

第一节内容: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第4 张PPT

40秒

第二节内容: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

第5至6张PPT

60秒

第三节内容: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

第7至9张PPT

110秒

第四节内容:讲解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第10张PPT

20秒

结尾(20秒以内)

内容:感谢您认真听完这个微课,我的下一个微课将讲解我国的发展战略

第11至12张PPT

20秒以内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初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社会知识比较贫乏,对我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刻的认识。本微课通过一些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材料,使他们对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巨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11篇: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学习生字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二.分析

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思考: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思考: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1)丰富的语言

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例:“堪称”“号称”“美誉”

例:“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2)特定作用的句子

例:“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四.资料袋的学习

雅鲁藏布大峡谷

2003年08月20日15:00 深圳晚报

相关链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注意。

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

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云豹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

大峡谷地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带,除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丛外,几乎都被森林覆盖着,天然林区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仅次于中国东北和西南两个林区,居全国第二位。

大峡谷有两个基本特点:奇特的大拐弯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本身构成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观,构成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壮观、奇特、雄伟、秀美、原始、自然、洁净、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无与伦比。

前者最好从空中来立体观赏它,特别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壮观和秀丽,后者的水汽和热量为大峡谷地区生态旅游带来山地齐全的垂直自然带,生物的多样性和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高山湖泊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秀以及变化无穷独特壮丽的万千气象。

雅鲁藏布江遇南迦巴瓦峰阻挡,改向南流,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形成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

大峡谷入口处古堡遗址目睹了大峡谷的历史变迁。 3 鸟的天堂

(开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和几位擅长绘画的孩子,根据上节课初读课文的感受,一起在黑板上画枝繁叶茂,独木成林的大榕树。)

(点评:根据本课特点,创新板书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师指黑板上的画)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们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了!

(多媒体播放“大榕树”片段,师配乐诵读课文第

七、八自然段,生边听边欣赏。

(点评:自然引入对重点段的学习。)

师: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孩子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有关段落,找一找这句话。

(生默读课文)

生:作者是这样说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生朗读、勾画、体会)

(点评: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

师:你们喜欢读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株榕树特别的大,因为作者远望时还以为是几株榕树,可现在走近了,看清楚了才发现,“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生:我还给他补充一点,这株榕树长在一座小岛上,一株树就占据了整座小岛,真的是“独木成林”。

生:我喜欢读这几句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从这几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榕树的绿叶特别美,颜色鲜艳欲滴,又十分的繁茂,充满了生机。

(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的“榕树”上增添了“一簇簇绿叶”。)

生:我认为榕树最美之处还在于它的根。榕树的根与众不同,课文中是这样写的“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枝上生根”,使榕树显得特别的奇特。

师:还有哪些孩子体会到了榕树根的奇特?也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榕树枝上生根,是因为榕树枝上长着许多气根,气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越长越长,一接触到地面,就钻进了泥土里,长成了新的根。

师:哟,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你是怎么了解到气根的知识的?

生: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的“植物篇”里了解到的。

师:多读课外书的确能增长我们的见识!(指黑板上的画)孩子们,你们看,这长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他刚才为我们介绍的“气根”,这直直的根就是由气根长出的支柱根。

生:那这榕树之所以能“独木成林”就是因为长着这些“气根”,难怪课文中说“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从这句话还体会到了榕树的壮观的美!

师:你的理解更深刻了!那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还有谁想读?读出榕树的大、榕树的奇。

(生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我们继续交流。

生:课文中还有一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榕树富有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美。

师:体会得真好!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能!

(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师: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点评: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学习心得。)

师:孩子们,刚才读书时,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这样吧,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可以联系着上下文,可以联系着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生自由地读、体会)

(点评:联系本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师:想好了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前后的同学听一听。

(生自由交流,师也参与其中)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作者是黄昏时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们都回窝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这是你的理解,比较独特。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的生机,所以说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着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这每一片绿叶,在晚霞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得鲜亮,绿得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孩子,你的感受多深刻呀!

生:刚才几个同学都说到了这每一片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生机,但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当时吹过一阵阵微风,这些充满活力的绿叶在风中你挤我,我挤你,不停地摇动,才让作者产生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觉。

师:你认为“风吹”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很有道理。

生:我觉得绿叶本身并没有动,但是这满树的叶子翠绿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作者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眼前有一些绿色的光点在闪烁,所以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啊!孩子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怎么读。开始吧!

(点评: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多样感受。)

(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来读?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请了两名学生后发现学生情感的投入不够)

师:这句话写得很美,我也很喜欢,想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听我读得怎么样。

(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是带着自己的感受,非常投入感情地在读。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那就再练习练习吧!

(生再次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想来读一读?

(请了4 名学生朗读,读得很不错。)

师:这“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是多么奇妙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

生:(齐)“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神奇的大自然――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伴随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

我们一起读7、8 自然段。

(师生一起配乐朗诵7、8 自然段)

师:这两个自然段写得真美。让我们把榕树的美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好吗?

生:好!

师:那我们把7、8 两个自然段记下来。可以按作者怎么写的这个顺序记,可以看着插图记,如果自己有更合适的记忆方法那也行。我们看看哪些孩子更能干,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把这两个自然段记下来。

(生练习背诵)

(点评:积累语言。)

师:会背了吗?

生:会了!

师: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师生一起背诵7、8 自然段)

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到这种程度,真是挺不错了!今天回家以后再练习练习,相信会背得更熟练的。

师: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到这里(指黑板上的大榕树),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鸣,飞出一只大鸟)

师:我们继续拍掌!

(师生伴着欢快的音乐声有节奏地击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师:看孩子们现在的表情,个个都那么惊喜!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放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你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生自由地无拘束地朗读课文12、13 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读书读得多带劲呀,就好像真的看到了小鸟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自己的家园快乐飞翔。美术课上,我们也画了各种各样的小鸟,来,让它们也飞起来,给它们找个家吧!

(生在欢乐的音乐声中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画的小鸟贴到黑板上的大榕树上)

(点评:学科间的融合恰当,利用了美术课的资源。)

师:谁来说说,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

生:我画的是小鸟的一家,鸟妈妈正在给鸟娃娃喂食,鸟爸爸在一旁很开心地望着母子俩。

生:我那只小鸟在大榕树上自在的飞来飞去,想找几个伙伴一起做游戏。

生:我的那只啄木鸟正在履行“医生”的天职,在给大榕树捉虫治病。

生:还有的小鸟在一起追逐嬉戏,玩得特别高兴。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看来,这里的确是鸟的乐园,鸟的天堂。孩子们,大榕树上增添了这么多(指黑板上的小鸟)新伙伴,当然就更热闹了!课文中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12、13 自然段)

师:(生刚读完描写画眉鸟的句子)你们看,小画眉来了!

(多媒体播放小画眉站在树枝上兴奋歌唱的情景)

师:望着这热闹欢腾的场面,小画眉心中有很多感受。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画眉,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感受的方式很多,我们看一看。

(多媒体屏幕上打出):

假如你是这只小画眉鸟:

1、想说些什么?说一说。

2、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

3、编写歌词,唱一唱。

4、看到些什么?画一画。

5、………

师:如果自己还有其它表达感受的方式,那也行。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准备准备吧!

(生准备,师帮助指导。)

(点评:1、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

2、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师:哪只“小画眉”愿意和大家交流?

生:我写了一首诗。“天空是白云的家,大地是小草的家,溪流是鱼儿的家,榕树是小鸟的家。我们在家园里快乐歌唱,我们在天堂里幸福成长!”

师:这是你第一次写诗吗?

生:是的。

师:第一次写诗就这么精彩,看来你挺有这方面天赋的!希望能读到你的第二首、第三首诗。

生:我是一只小画眉,我想对大榕树说:“美丽的大榕树啊,你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在你的怀抱中自由地生活。你看,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我们,我们飞翔,我们歌唱,我们舞蹈。我们感谢你啊,大榕树,你是我们的天堂!”

生:我是一只小画眉,站在树枝上休息的时候,看到鸟妈妈正在教孩子学飞行。鸟孩子叽叽喳喳地叫着,飞着,好多次都险些摔下去,鸟妈妈耐心极了,一遍又一遍地教小鸟保持飞行中的平衡。我看到这一切,兴奋地叫起来:“鸟妈妈真好,真好!”

师:真是一只可爱的小画眉,为我们讲了发生在鸟的天堂里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生:我写了一则顺口溜:“我是一只小小鸟,呼朋唤友来玩耍。希望巴金赶快来,描绘天堂好风光。”

师:哟,难怪巴金爷爷写了这篇《鸟的天堂》,原来是你这只小画眉把他请来的。

生:我这只小画眉是来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的:中国足球队出线了!中国足球队冲出了亚洲,走向世界了!大家快来替他们开个庆功会!

师:这只小画眉还是个足球迷呢!

生:“我有成千上万的小伙伴在大榕树上生活,我们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希望人们不要伤害我们,让我们永远拥有鸟的天堂!”

师:是啊,要想鸟的天堂永远是“鸟的天堂”,的确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生:我想为大家唱一支歌,我配的是《小松鼠》一歌的曲子:“大榕树长得壮,绿树叶,发新芽,任嬉戏,任玩耍,森林大树我们的家。大榕树,长得壮,各种鸟儿来安家,花喜鹊,黄鹂鸟,欢欢喜喜齐歌唱。”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只小画眉的歌声怎样?

生:真好听!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今天这样,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感受小鸟的快乐,珍爱自然的美丽,创造幸福的生活!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

(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

(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一转眼(静态-动态) 狮子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

(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4、、

由再

准次

备指

,名

交作

调流

整 。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

5 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一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

不同。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

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问:第

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

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

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附录]

仅供教师参考。

古人作诗有所谓“脱化”之法,即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有新意。陆诗“山重”一联也是脱化前人诗句的结果,例如:

“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流转处,忽与前山通。”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江上》 6 爬山虎的脚 设计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

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

时事

物教教教

的学学学、

习重难准

惯点点备

。 : : : 。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排

1 、熟2

学读

课、

习,给

初会

解字

课分

第标文新

一内词段

课容

时 : ; ; ;

学、

生课

3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学导

谜过

课语

: : :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

你 能七说

、说教你 六

(、、

四教1(2

学看

第到

二的

1)

你人学

小第、)觉来

二、三学习检、四

2、第3查

预出、

默2组一默这得2段叶

(子一爬

讨段

5、习示

:学学

读、论

分(读

段虎、第是

2怎

自样

段第、讲有

课对对

爬习习

分情1

况自思了什

什么提然的

段吗特

爬课山目

虎标生生山题的

、字字思

段、

汇然考么点报段

虎了的质解自

新词考脚疑情

况读》

。 。 ; 。 词 。 : 。 。 ) : ? ? 问 ) ?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写 片

习一 第 三三

好 段

教教片

学学

难准

3、

第3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法点备

设质

疑习计

。 3 :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25爬山虎的脚

第标法点

叶课

子 时 : ; : ; : :

刚长出:嫩红--→嫩绿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复二

段、习

教:

检、。学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学练导(习

出第习

3入

示3过(

投课

学自影

程片

出文标然

: ) : ) 段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

出脚

。 。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一

点三

14、

这?

学一

自(习、

第自然

段注

4由

什意

然么

。 ? ) 段 。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7触

--→

5、

指巴

导--→

拉齐

朗--→

贴 读 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

,10四2就、

要这、、

不一教同

断自

然学桌

地段第讨

论长主

出要

5、新讲

了自汇脚什然报。么

) ? 段 。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第三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七 、评八

六学、

生课的

、一外

观作

质察

日业

疑 。 :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7 教

设山

虎计

: 脚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触--→巴--→拉--→贴

住第的

宅 课时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其本

“—”观

三 领 二

教教

学学

重过

点程导

: : 入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余?、画、、

角初( 读出课学好

斗板文

、书,有

形色

了生唱:解关歌蟋蟋

蟀书、蟀住句象读

宅建

的的子空住

样宅住子

) ) 宅 。 。 ) 。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

骤“

四、

3、粗随、再糙

我读、

想课简遇

了文朴

解一,

下找

各出、安

评生耐

委词烦

的,、”

水讨宽

平论敞

。 。 。 。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

、而干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

把2

一每、4生、一学、:

教了个生

特自讨小

蟋解点由论蟀读、住3

达、

培教养

学 看

出 学方生学难学蟋用课

蟀一文比宅

朝个,较着过住词找

宅概特住阳

观重

程的括点宅光

并特(

向出概特来括点阳

法察

的点习

第的

? 课时

: 。 。 : : : 点 。 。 。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

2解

蟋、

蟀读

后怎

样再

比房

的 。

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蟋蟀

不断

修整

住宅。 ……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对 这 种三精工神、

的换

敬角

佩色程赞

扬,

的指

了思导

想说感

情话

。 。 。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1五

2、、、、深看看以

下入学

了生文两

解收章题

,集

的,任

认图做选

一识片练道蟋资

蟀料习做

。 。 。 :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小花猫》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它浑身长满了长长的毛,黑一块,白一块,真可爱。它有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像玻璃球一样。白天,它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晚上,瞳孔放大,像绿宝石一样发出绿莹莹的光。小花猫的耳朵很灵,只要有一点声音,它就把耳朵竖起来。它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高兴的时候,就左右摆动,像耍花棒一样。它的脚上有5个小小的肉垫,走起路来一点声音也没有。它白天蜷起来,呼呼睡觉,晚上,它警惕地注视着鼠洞,只要老鼠一出来,它就马上扑去,把老鼠咬死后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我非常喜 欢

这附

只:

小板

花书

猫设

。 计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做到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16*母鸡 学习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一1 交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流

交课

2流收

见集导

的闻关入

,于

母新导鸡

入的

见课

新闻

课 。 :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

品1 评母再另

1 (外一二师

1生)篇

、共圈

出同生文

章自制字

定词《

母读阅,

读读

准鸡自目字

标音》

。 悟 。 。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2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自三鸡读

之主

阅、长课

短文读

,汇,,

会小边

读报作组

者讨边

批交之

喜论注

。 流 恶 :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

发生

了变化

3 四同、1 ,

找语(

2 组

合分

作辨思一

4)全,褒有考读

句班感贬

情,

讨读

交朗积

读累论一

括辨

流课

文词析

。 : 。 。 语 : 。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

五学 2、习

分反赏课

回析

摘味名

抄,

走的小

近方节

语老法

。 舍 。 :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步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18 颐和园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

1 学习难点:目标

2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

1、

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

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四、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2.齐读课文例句。

3.补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附全文板书:

10、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20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

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

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

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21 搭石 学习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齐读课题,谈谈对搭石的了解。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三、提纲挈领学习2 ——4 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①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②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③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3、欣赏第一幅:读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讨论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欣赏第二幅: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配乐感情朗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

5、欣赏第三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拿起笔发现美、寻找美。然后各抒己见。重点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朗读来理解最后的段落

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3*卡罗纳

教学过程:大概44分钟,时间把握好。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3分钟)

1、师:一个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来深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边。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的母亲竟然生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连两腿也站不稳,好象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他万分伤心。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A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B是啊,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可是他却失去了母亲。)

这个可怜的孩子叫----------- 点击课件,出示课题:卡罗纳

2、师生问好。(按序发下复印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5分钟

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明白吗?(生阅读,师巡视)4分钟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感动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吧。(出示生词课件)

这些生字词大家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生(控制在2-3人)读,师点评。(A、你读得真好,普通话很标准。B、准确,响亮,请坐!C、你读得声音很响亮,这个词语试着再读一遍,好吗?D、你的声音真美!希望能经常听到你的声音。)1分钟

都能写准确了吗?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6分钟)

1、可怜的卡罗纳就要来学校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引读第一自然段老师的话。

2、自己再读老师的这段话,读着读着,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画上一些记号。深入到每一个字词,甚至每一个标点中去。板书:庄重严肃热情

3、老师怀着对卡罗纳的无限同情与热爱,怀着对我们的热切希望说:“生齐读老师的话…”

四、围绕第一自然段研读课文16分钟

1、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细细地读课文,用心灵去感受,划出这些句子,圈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找了以后,在4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5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引导。

2、刚才大家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可见大家是多么具有钻研精神。接下去我们来汇报,按照这样的规则:我们是()对待卡罗纳,我的根据是(读一读课文中的材料);然后再具体地说说我是怎么根据这个材料想到的。

点拨,随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课文段落。

A、(1)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没有说话,都屏息凝神地望着卡罗纳?

2 (为卡罗纳失去母亲而感到同情。)

(2)朗读体会。

B、哪几个动作最能反映我对卡罗纳的同情与关心?

3 朗读体会,止到“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从我的一个放,一个贴,一句卡罗纳别哭了,让卡罗纳深切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同情与关切。

C、朗读体会。1

D、(1)为什么卡罗纳的目光中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为什么卡罗纳的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他此时想起了什么?

5(2)为什么这么肯定?

(3)朗读:看到我的母亲在等我,看到我扑进母亲的怀抱,卡罗纳的目光里………

…………….我恍然大悟………….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这也是母亲把我推开,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的用意。

五、小结4分钟

当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庄重严肃热情

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卡罗纳的…………………?

这庄重严肃,热情是老师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母亲对我的希望,也是我们的希望,也一定是我们502班每一位同学的希望。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深深的爱!(板书:爱)

出示课件,齐读: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退的。

爱,让人间充满温馨。

六、内化拓展10分钟

1、写信

A请您给卡罗纳写一封信,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头的悲伤早日消退。

B请您代表卡罗纳,向关爱他的人(选取其中的一个)写一封信,感谢他对卡罗纳的无限关爱和帮助。

学生选择写信,交流。

2、出示《爱的教育》,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

庄重

严肃

爱!

热情

第12篇:小学语文微课制作选题“三部曲”

小学语文微课制作选题“三部曲”

自“微博、微信、微店、微电影……”诞生以来,教育领域的“微课”也顺应而生。“微课”是什么?它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随着对“微课”认识、了解、运用和研究的深入,制作更多优秀的微课成为了当今教师执着的追求。“如何选题?”“如何制作微课?”“制作微课的关键有哪几步?”“制作微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等等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笔者认为“选题”是微课制作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不好的选题会让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如何选好小学语文微课制作的“题”?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把握“微课”特点

要选好制作微课的“题”,就要把握“微课”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微课呈现以下特点: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较少而精(只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讲解,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主题突出、设计精致(一个课程就是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点,研究的问题是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又称为“微课堂”)。

第二步:盘点知识体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它的基本特点。选题前,需重温语文课程以上特点,还不要忘记盘点小学语文知识点,为选题做好准备,如:汉语拼音拼写方法与规则、汉字(辨析同音字、形近字;查字典的方法;汉字的音形义等);词语(关联词的运用、词语的理解、词语的归类、词语的运用等);句子(修改病句、理解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式的转换等等)、阅读(朗读的情感、技巧;读懂一段话;理解某些文章内容的涵义;体会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等);积累(方法、技巧)、口语交际(如何说?怎样说?方法和技巧)、习作(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运用细节写人叙事、怎样状物绘景、怎样扩写、改写、续写等等)。

第三步:选准知识点

微课是翻转课堂助推的产物,它是为学生自学服务的。因此制作微课选取的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中的典型、重点、难点或疑点,这些知识点,是传统教学中不能很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类型可以是教授类、解题类、答疑类、活动类不等。如一年级《如何写好左右结构的字》,二年级《问号的正确使用》,三年级《如何写好人物对话》,四年级《自编童话故事写作指导》、《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五年级《缩写句子》等等。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詹天佑》这篇课文,通过研读课文,就会发现本课詹天佑的爱国情感贯穿全文,而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于是笔者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感》为知识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品读、理解,制作成了微课,在课堂上加以使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微课强调一个“微”字,要求短小而精悍,是课堂的精华所在。所以选题尽量“小而精”,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5—10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具备独立性、完整性、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书信的格式》、《“的”“地”“得”的用法》、《部首查字法》、《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双引号的运用》、《索溪峪怎样“野”》等等,短小精悍,一目了然。

当你捧起教材,呈现在你眼前的各单元教材的导学,背景资料搜索的指导,单元重点知识的理解、复习,教材内容的解读,课文品析的重点,朗读技巧的指导,读写联动的指导等等都可以成为你选题的方向。如一年级《汉语拼音ei ie ui iu 的辨别与区分》、《拼音四声调》,二年级《生字学习》、《的朗读技巧》,

三、四年级《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五年级《仿照例句说句子》、《理解词语的方法》,六年级《习作指导——借物喻人》等等。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通过选取“学习、体会勤狮子的生活态度”这个知识点,抓住勤狮子的语言、动作、神态品读课文,制作成微课,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需提醒的是,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传统教学效果更佳。所以选取微课知识点时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内容,这样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习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微课作为教学的新鲜事物,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插上了翅膀。通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微课程使用的对象是我们的学生,“短”“小”“精”是它的核心特点。为我们的微课选好“题”,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地进行讲解、录制,所以,语文微课制作,记住“选题”三部曲——重温微课特点、盘点小学语文知识、找准学生学习需求的知识点。

第13篇:小学语文微课设计的对策)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的对策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使得教学活动得以成功跨进“微时代”的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微课的发展,目前,备受人们关注的具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提高学习效率等优势的微课不仅掀起了教育观念的变革热潮,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冲击,而且还使教育信息化提前,并引发人们对未来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对策

微课不仅是新课改必备的教育资源之一,而且还是近年来逐渐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概念,其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通过“三通两平台”,将课堂讲授、练习、教学反馈指导及学习效果评价等教学活动全过程记录下来的新型教学方式,既打破了精品课程单一讲授与缺乏互动的传统教学格局,又在其基础上加以创新并发展。[1]

一、小学语文微课优势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小学语文中微课的优势主要为:(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有效调整学习节奏,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使其能够全面掌握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2)在微课教学活动中,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而且还能增进情感交流,从而有效改善其人际关系等。(3)有利于学生得以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启学习之旅,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4)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学科中的重点或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讲授,最终达到缩短单位学习实践的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5)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包括写作教学环节、朗读教学环节及阅读教学环节等,进行针对性教学。

二、小学语文微课设计的原则

(一)微原则

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微”,即:(1)资源容量较小。据统计,一般的微课容量均在50兆以内,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量的剧增,使得人们更钟情并青睐于通过电子产品来检索、下载并保存所需的学习资源,以达到随时随地可进行学习的目的。(2)课时相对较短。即:5至10分钟为一个课时,不仅与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长范围相近,而且还能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或零碎时间进行学习。(3)选题范围较小。微课选题往往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个重点、难点或者某一个极其重要的细微内容。

(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微课教学,其主体均为学生,而学生最终掌握的知识也是评价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正因为如此,在对微课进行设计时,首先,应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明确微课主题与内容;其次,分析并结合学生现阶段内的学习状况,采取恰当的微课表现形式与讲授方式;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三)资源完整原则

人对文字的记忆远远不及对图片、图形的记忆,且微课除了可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外,还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方式共享,因此,微课不应仅仅局限于文字讲解或视频讲授,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丧失学习兴趣,而是应根据微课内容需求和学生理解能力等实际情况,适当使用一些图片与图形,必要且条件允许时,还可增设一定的微教案、练习及点评等配套资源,以最大限度提高微课的生动性,并满足学生们对学习提出的个性化需求。[2]

三、小学语文微课设计的对策

(一)科学选题并明确主题

科学选题是微课成功的基础,而明确主题则是微课设计的前提,加上明确的主题有助于精确检索,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前,须慎重且科学的选题,必要时,还应强化主题。通常情况下,均建议教师从学生不理解或者极难理解和掌握的细微知识点入手,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微课设计。例如:在《掌声》一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到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及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教师不妨把主题定为“掌声,对英子做了什么?”既吸引学生注意,又明确主题。

(二) 微课内容要务实,形象生动

因为微课时长通常仅为5至10分钟,加上受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强,注意力集中度不够等方面的影响,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就必须将内容化繁为简.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以表达的同时,还应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对话及视频等方式对微课内容加以解析,以变抽象为具体。[3]例如:仍以《掌声》一课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录音、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场合下的掌声,并指引其跟着录音或视频鼓掌,或者通过播放视频朗读的方式,将课本情景再现,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微课要体现出一对一的教学效果

据相关调查与统计结果显示,13%的学生认为,倘若微课在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方面均和传统课堂大体一致,那么其对微课的兴趣将消失殆尽,因此,进行微课设计时,尤其是在答题指导环节中,应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对一”的专属感与自豪感,从而使其全身心的投入至学习活动中。例如:对重点或难点知识进行讲解时,应有效控制“同学们”、“你们”及“大家”等代词的使用次数,甚至规避使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俺层设计针对性的微问题,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理解性的问题,对一些学习能力差、语文水平低的而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以《掌声》一课为例,对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计“课文里的掌声对主人公小君来说意味着什么?”的微问题,而对基础差的则可以设计“简单叙述课文中心思想”的微问题。同时,为了指导学生回答,教师可以将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整理成微视频动画,通过微视频动画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

(四)微课主题切入要新颖且迅速

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微课课时显得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新颖且迅速的切入主题成了微课成功的关键。就目前而言,较为常用的微课主题切入方式主要有:(1)开门见山,直接切入;(2)承上启下,即:承先前所学知识,引出即将要学习的内容;(3)问题切入,即:巧设问题,引学生注意,并自觉投入学习状态中。例如:在学习《掌声》这一课,教师可以在开展微课教学前,表扬表现良好的学生,并带动全班学生给予掌声鼓励,从而引出微课主题《掌声》,或者在给予掌声鼓励后,向学生提问“大家平时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听见掌声呀?听到别人给予的掌声,心情怎么样?”以此引出微课主题《掌声》。

(五)微课的授课流程要清晰

微课的授课流程要清晰,指的是在对微课内容进行讲授时,应有且仅有一条线索,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或难点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解析,并借助问题导向与任务激励等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兴趣,进而引导其积极、主动的投入至学习活动中,实现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的重任。例如:在《掌声》一课中,授课流程大抵应为:导入课题——学习生词——通读课文——教师讲解——学生谈体会——总结——练习巩固,只有层层递进,才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知识点。

(六)微课总结要到位且深刻

虽然微课课时极为有限,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就可以省略总结,因为总结不仅可以协助学生归纳、概括、梳理及复习所学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总结在力求到位且深刻的基础上,宜短而精,不宜冗长与繁琐。例如:对《掌声》微课进行总结时,可以采用微视频再现课文重点内容的方式,带领学生重点复习“忧郁”“文静”及“残疾”等词汇,同时,重点用微视频展示掌声所起到的鼓励与认可等作用,并建议或引导学生以掌声来结束课堂学习。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教学时间较短、内容较少、资源量小及主题突出等是微课的主要特点,且其服务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应在切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慎重选题,精心设计,使微课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并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建鑫.“精彩课堂不曾预约”——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浅析[J].中华少年.2015(17) [2]郭鸿慧.设计有效”微课”,推进文本对话[J]内蒙古教育.2015(35) [3]郑淑红.小学语文微课设计与制作评比活动后记[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5(04)

第14篇:小学语文微课教学实例探究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实例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也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微课的出现,引领了小学语文教学微时代的到来。在本文中,笔者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为例,谈谈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应注重的问题。

一、微课教学应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主体性

微课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教师不应把学生单纯地看作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授予的学习内容。由于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功底。所以,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课前笔者就安排了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地球的相关资料,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在课堂上,设计好导语,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随之播放有关宇宙、地球的短视频,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积极开动大脑,主动思考,探寻短视频中包含了哪些重要的信息。播放完视频后,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再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们逐步靠近文章的主旨大意,明白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是目前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守卫我们的家园。

此外,由于微课教学既指记录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开的精彩的教与学的相关活动视频,又指为了使学生更了解某个知识点或实现某个教学环节而播放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视频。所以,它不仅仅是在线视频教学,还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可以利用这些视频资源,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在反复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学生更易于突破疑难点,牢记知识点,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教学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

微课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式,多是以5~8分钟的短视频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前,笔者就上网查找了大量相关资料,搜索大量有关地球的影像资料,借鉴网络平台中优秀的微课教学视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课堂上,首先运用多媒体设施播放了《地球妈妈》这首歌,然后将搜集的影像资料放映出来,将地球的形象展示在学生们面前,冲破时空的局限,变想象为形象,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使得教学变得灵活多变,地球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浩瀚的宇宙不再虚无缥缈,生态破坏不再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问题。它们都变得具体可感,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在转动着的蓝白相交的球体,可以看到星辰璀璨的星际,可以看到生态失衡后河水泛滥、大地龟裂的情景。视频将文章的主题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深深地刻进学生们的脑海中。

三、微课教学应注重教学思维的发散性

微课教学是属于点拨式的教学,它的功能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发散思维是科学思维中一种重要的思维类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方式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只有一个地球》的微课教学过程中,在播放视频的前后,笔者紧扣一个教学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例如,“地球的外表是怎样的?”“文章用哪些说明方法描写地球?”“地球贡献出自己的资源后得到的是怎样的回报?”学生们结合观影后的感受展开联想,拓展思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进行了回答。笔者再从学生答案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观点进行阐述,巩固文章的知识点。这样的点拨式教学抛开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效果。

不仅如此,微课教学也很讲究培养教师的发散性思维。由于教师处于主导性的地位,而微课堂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学习新鲜事物。在与他人交流、借鉴优秀微课视频的同时,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视频和点拨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境。

四、微课教学应注重教学氛围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充分的互动性,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精神、情感得到相互的交融,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传递。由于微课教学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更使得这种互动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互动范围包括了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

第一,师与师。微课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个指的就是记录了教学的实际情景。当下微课教学的盛行,在各大教学网络平台中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微课教学视频。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借鉴这些优秀成果。例如,在制作《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视频的过程中,笔者就上网查看了很多有关这篇文章的优秀教学视频,借鉴了里面一些教学方式。此外,由于微课教学的内容只有5~8分钟,内容短小却主题明确。所以在课堂之余,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对各自的教学技能、教学风格进行探讨和评论。这种相互切磋的方式能够快速地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第二,师与生。微课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起到的是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点拨式的启发。传统教学中的“正确答案”“唯一答案”消失了,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发言中,看到各种各样的闪光点,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这样就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第三,生与生。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点拨式的教学促进了教学的开放性,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补充自己知识点的缺失。此外,微课教学视频的流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之间可以在课余时间里观看视频自主学习,交换心得体会。

总之,因为微课堂具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的特点,占据了有利的教学优势,所以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和喜爱。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微课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它并不能真正取代现场教学的作用。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究、了解微课教学以及知道运用它所要注重的问题,才能最大地发挥出微课作用,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市桂林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第15篇:小学语文一年级微课教学设计

篇1:微课教案

作品简介: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写字的指导一定要从基本笔画教起,写字就如造房子,一定要打好根基。本节课选取了带有竖弯钩和横折弯钩的字进行指导,意在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能举一反三,从中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观察字形、抓重点仿写、抓要点评价的能力,学一个带动一串,由浅入深进行扎实的训练,并鼓励学生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力求写字教学的“真”与“实”。

作品创作说明: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竖弯钩和横折弯钩》的书写指导。 适用对象分析:

该微课视频适用于一年级上学期学生的写字指导,可作为低年级语文老师课堂辅助材料也可为孩子的写字提供指导。

学习内容分析:

该微课视频内容为苏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1,选取典型的字努力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观察基本笔画、抓住要点评价的能力。掌握基本的书写方法。由浅入深经行扎实的训练。重在激发学生书写热情,引导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目标分析:

1、教会学生认识基本笔画的名称,掌握它的书写方法;

2、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3、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写字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竖弯钩和横折弯钩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田字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横和撇的书写方法。

二、新授。

(一)出示生字:九

1、生认读生字。(大声叫出字宝宝的名字)

2、认识基本笔画。(打招呼:嗨!“横折弯钩”你好!“竖弯钩”你好!)

3、口诀化解难点。师指导“七”的“竖弯钩”书写。

(1)老师范写。教口诀

(2)生念口诀。练习写字。

(3)指导评价,生自评。比一比再写。

(4)训练、夯实重难点。

4、总结写字方法:一看、二写、三比。

5、运用巩固:

“横折弯钩” 和“九”的书写。同上

新课标指出: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我认为: 无论哪种评价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人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语言的运用有很大的技巧。

一、评价的语言以肯定、激励为主。同时也要加上写作技巧的指导。

这样的评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是最好的方法。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投入更多的耐心,从作文中找出可圈可点之处,尽量找出孩子的闪光点。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相信自己的能力,体会老师的真诚。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毛病、问题,也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辩,或用寄予期望的话语来点拨,不能打压不能挖苦、讽刺。在写《我的妈妈》一文时。大部分孩子写妈妈在自己生病时,如何关心自己。可千篇1律,没有新意。于是,我在评语上写到:你能感受到妈妈对你的浓浓的爱了。真的了不起!老师期待你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妈妈。写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你一定一定会更出色。!作文重新誊写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作

文有了很大幅度的改动。我觉得很欣慰。于是,我把有改动的作文前后对照,让孩子互评。在同学们的互评中,孩子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孩子的写作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二、因人施评

因材施教原则,大家都不陌生。考试作文评价标准应该是统一的,而平时作文评价标准可以因人而异,所以说:“因人施评”。霍普认为欲求水准是变动的,它会随成功的经验上升,随失败的体验而下降。但不是说一切受试都仅一次成败的体验而升降其欲求标准,究竟需要多少次失败体验而降低欲求的水准,或多少次成功的体验而提高欲求水准都因人而异。倘若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定在80分,但结果只考了70分,就不免有失败的感觉,也许下一次考试就不会像上次那么有把握,如果连续几次都考70分左右,他难免对自己失去信心。平时作文教师有必要帮学生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应定在“最近发展区”, 评价从孩子的写作过程着手。教师在评价时要因人而异,发现孩子写作进步之处。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经常达标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几次成功之后就可以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对达到目标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可以通过“评星活动”或学生喜闻乐见的其他形式来进行。对不达标的同学,要分析原因,是属于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特点,可采取私下谈话,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练笔,多留心身边事,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时可以激励学生在老师面前自我保证,然后在班上保证。化压力为动力。同时,让孩子开导自己写作的进步。 篇2: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 (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 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 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 学会了吗?

谢谢大家观赏!

四、教学设计流程图

课题:连加

1、导语

2、讲述连加的含义小明喂鸡图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小棒图 小三角形图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5、巩固练习

6、结束语

篇3:小学语文微课设计

《乌鸦喝水》微课程设计方案

《乌鸦喝水》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 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第16篇:小学体育微课

小学体育微课时间为5到15分钟。 本次课程内容为立定跳远。

1、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立定跳远。下面我先为同学演示一下立定跳远的规范动作。试跳一次至两次

2、下面我向各位同学详细分解一下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立定跳远动作主要为四步。第一步预摆: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脚后跟自然提起,重心略微靠前,上肢向前上方摆起。 第二步起跳:身体重心降低,双臂向后用力摆动,

第三步伸展:双腿发力,力量由大腿传递至脚前掌,用力磴地,同时双臂快速向上前上方摆动,全身充分伸展开,并向前上方腾空跳起。

第四步落地:腾空动作完成后,迅速进入落地动作,此时快速收腹,双腿并拢并抬起,膝盖靠近胸前,向前伸展小腿,双臂向后用力摆动,落地后大小腿快速折叠缓冲进入落地缓冲。

以上就是立定跳远的四个动作要领。同时要注意:起跳前注意:一伸二曲降重心,还有注意身体与上肢的协调用力。

下面由我再次师范立定跳远的标准动作。一次至两次。

下面由两位同学来演示立定跳远。

3、立定跳远大家掌握的很好,那么下面由我来向各位同学在立定跳远中出现的错误动作以及解决办法。

(1)立定跳远落地后,双手向后支撑,影响成绩或成绩无效

原因:落地后重心靠后造成的,解决办法:落地后身体向前或者向两侧触地。

(2)立定跳远出现二次起跳或二次踏跳,影响成绩。

原因:心里紧张造成动作变形或对起跳动作不清楚,解决办法:放松心理,放松身体,一次完成起跳动作。

(3)立定跳远起跳时上肢摆动不充分,影响成绩。

原因:对立定跳远动作掌握较差,解决办法:课下经常练习,熟练掌握动作,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再次进行规范动作演示。

4、今天的立定跳远课程就讲到这里,对动作掌握好的同学我们要向他学习,对于动作掌握较差的同学,我们更应该去鼓励他,支持他,相信各位同学在课下空余时间的努力下,都可以完美的完成立定跳远的练习。好,各位同学,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再见。

第17篇:微课《古典诗词语言鉴赏》教案设计

微课《古典诗词语言鉴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层面:掌握有关古典诗词及其语言的有关知识;

2. 方法层面:通过学习本微课,掌握“古典诗词语言鉴赏”的一般方法和答题的基本思路;

3.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4. 情感层面: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通过学习本微课,增进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做到“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提高学习者的诗词修养。

二、内容安排

1. 简言宏旨:通过简练的开场白,简略介绍本微课的内容,激发学习者对本微课学习的兴趣;

2. 宏观建构:对整个古典诗词的鉴赏作了一个宏观的介绍,以实现由宏入微,集微成宏,帮助学习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让“知识碎片”给学习者零乱的感觉;

3. 脉络清淅:对语言鉴赏从三个方面展开,即:选词练字、整体风格和修辞手法;

4. 紧扣考题:在介绍语言鉴赏的知识时,都紧扣高考真题,有讲有练,有血有肉,以期增加本微课的含金量;

5. 鼓励探究:虽然微课作品时间很短,内容不多,但没有完全直截了当的铺叙全部的知识,在答题时,鼓励学习者利用视频播放器的暂停功能,边学边思、先想再看;在介绍“整体风格”和“修辞手法”时,对各自的特征也没有照版宣科,意在让学习者自己边看边琢磨,以期实现留白之效。

6. 画龙点睛:最后在讲到“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时,归纳出答此类题的“公式”,帮助学习者更规范的答题。

第18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微课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了解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

2借鉴文中互文、顶针、复沓以及问答句等艺术手法进行练笔运用。

学习重点:了解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

学习难点:借鉴文中互文、顶针、复沓以及问答句等艺术手法进行练笔运用。

学习流程:

(一)情境导入

说说你对“好”字的理解。老师觉得,是女子就挺好,尤其是这样的女子,她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不爱武装爱红妆。

(二)巧树靶子

那么,她到底是怎样一个形象呢?别人是如何夸赞她的呢?

(三)自主学习

顶针句

爷娘说:女儿花木兰,

兰心可馨天。

天下说传奇,

奇孝我家演。

2问答句

姐姐答: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家有兰小妹,

耕织一肩担。

代父从军去,

华年因此耽。

3互文句

弟弟唱:东市买好猪,

西市买肥羊。

南市买鲜果,

北市买美浆。

吾有兰姐姐,

慈爱胜爷娘。

疆场征战归,

路长情更长。

4复沓句

战友赞: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同行十二年,

不知沙场是妆场。

临战不惊忙,

关山若等闲。

木兰小女子,

羞煞众儿男。

(四)小试身手

请选用本文学到的互文、顶针、复沓以及问答句等艺术手法来赞木兰。

第19篇:《鱼游到了纸上》微课教案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微课教学设计

——同心县第一小学

杨艳

教学目标:

1、体会聋哑青年的忘我。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体会聋哑青年的忘我。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齐读),有什么发现吗?引起学生的质疑。 师:鱼不是在水里游的吗?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是什么原因? (学生快速看完书或讨论后给出答案)

因为画的鱼太逼真了,就像是鱼游到纸上一样。(注:这是一种通感的修辞手法)

来,我们做个小练习:

PPT出示:把鸟画活了,应是:鸟(

)了纸上。

把青蛙画活了,应是:青蛙(

)了纸上。

画活了,应是:

( )了纸上。

小结:青年的画技高超。

二、学习“画鱼”

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青年是如何让鱼游到纸上的,自由读课文第7自然段。

1、这位青年正在做什么?

板书(画鱼)

2、他是如何画的呢?(老师摆动作)是:这样?是这样?(找出关键词告诉我)

(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一丝不苟)

什么叫工笔细描?(PPT)——学生判断,女生读。 什么叫挥笔速写?(PPT)——学生判断,男生读。

什么叫一丝不苟?(PPT)——:像一条狗一样,没有一根毛吗?那是什么意思?

3、小结:这些文字,从什么角度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神态)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年画画时非常认真、细致,而且还画得快(教师手势),那么你能这样画出游到纸上的鱼吗?为什么青年能呢?你能从书本上找出答案吗?(过渡)

三、学习“看鱼”

1、这么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第5自然段)

列举文中句子: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青年在做什么?(板书:看鱼)

2、哪些词让你觉得最能体现出他的认真专注?(抓住“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静静”体会到青年在用心记鱼的样子。)

你体会的真好,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是呀,青年看鱼就是这样专注,这样忘我。(板书:忘我)

(引读)PPT:春天,柳绿花开时,他——

夏天,荷叶田田时,他——

秋天,红叶似红时,他——

冬天,寒风剌骨时,他──

3、小结: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为了画好鱼,青年都要来看金鱼。

这样观察金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想到哪个词?

生:废寝忘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勤奋)

4、小结:(这让我想了一个古代成语:有一个人,看的竹子多了,画出了竹子也很逼真,这个成语叫做——胸有成竹)是呀,正因为如此,这位青年才让鱼游到了他的画纸上。

总结:那么,这样的一位青年,给了你什么启发呢?说说看。。。 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 (忘我)

画鱼 (游到了纸上)

启示:坚持不懈

第20篇: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是我县教研室课题组2017年6月立项的榆林市教育科研微型课题。课题经过课题组半年时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将研究工作及其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

1、现代教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文化在一个国家竞争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教育教学是文化事业得以不断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从而使得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在教学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了配置不公,利用率低下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给出“微课”概念,全国掀起了“微课”热,大部分教育爱好者都投入到微课这一研究中。

2、提出“微课”的意义。

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微课概念和实践在全国迅速升温。微课既是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辅助手段和补充资源,又是将来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所以学习制作微课,是每位老师迫切需要学习的技能。而且,在当今web2.0时代,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不断普及,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将成为学生在学校和步入社会后学习的主要方式。微课则是这些学习方式的主要载体,微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会迅猛发展,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我县教师对“微课”的认识。

纵观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大部分教师都专注于课本教学内容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对于“微课”这一新名词更是知之甚少,更不要提及对“微课”的运用。下面是大部分教师对“微课”的粗浅认识:

①“微课”不过个时间较短的一堂课,它是以一定的教学软件为依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②“微课”教学最大的有点就在于它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传播。 ③“微课”教学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仅仅只适用于聪明、自觉的学生学习。

④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贫困山区的学生只适合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方式。“微课”研究没有意义。

⑤“微课”教学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面对较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概念界定:

随着 Web 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在教育应用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促发了人们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及创新的反思,与此同时,与学习方式相适用的一些学习资源也开始涌现,如当前备受关注且探讨较多的\"微课\"、\"微课程\"、\"微视频\"、\"微型课程\"等。然而,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哪?为了避免人们混淆类似概念的内涵和本质,以及进一步明确本研究中关于微课的定义,笔者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

2008 年,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他把\"微课程\"界定为一种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时长大约为 60 秒,是以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为目的实际教学内容,并非是为微型教学而特地开发的微内容。目前国内关于微课程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不同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微课程的名称设定也不相同。笔者对国内目前较为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了以下梳理。

通过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这些概念都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无论是微课还是微课程,其核心内容都是微视频(课例片段),视频内容是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的教学设计。

可以看出有些学者将微课和微课程的概念等同,而有的学者基于\"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定位将微课和微课程区分开来。基于以上的梳理分析,笔者对本论文中识字类\"微课\"进行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围绕关于识字的某个主题或知识点、能力点进行精心化的教学设计,应用 ppt 软件或是录屏、摄像软件等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时长约 10 分钟左右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师课堂学习和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三、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微课设计,设计过程中应围绕如何促进学习主体进行意义建构,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微课的核心内是教学内容,是学习的重难点、疑点。对于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需要建构主义的指导,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的特点,在微课的内容的选择上要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性、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为学习者的学习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识字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进行识字类微课的设计时,设计者要注意综合利用媒体素材,为学习者搭建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的情境,如根据汉字造字的原理,使独体字形象化或模拟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应用等。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减少知识和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以促进学习者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2、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最早由着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是个体自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变化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皮亚杰通过对个体的认知结构的分析,将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区分成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小学语文微课的设计有重要的影响。首先认知发展理论强调适应发展的教育,即教学环境设计、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都要与学生的认知相互适用。

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同时也有关注其思维的的过程,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承认教学过程中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除此之外,还有以下方面的启示:

1.对识字类微课教学内容选择和编排的启示。

2.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选择的启示。

3.对教学策略的启示。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一) 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在于:

在我国,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给出“微课”概念以来,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微课概念和实践在全国迅速升温。这给我国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为教育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激发了很多研究者的研究兴趣。

2、实践意义在于:

微课的时长为5~8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而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只能保持10分钟左右,超过1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微课的这种设计符合了学生的生理特点,学生可以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看完一节微课,既不感到乏味,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老师还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有看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自由讨论、互相学习。微课既是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辅助手段和补充资源,又是将来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所以学习制作微课,是每位老师迫切需要学习的技能。它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课前自主学习。

微课所掀起的教学改革狂潮更多来自翻转课堂。传统课堂是以课堂内导入新课、讲解新知、布置作业、课堂外练习为主的先教后练的模式,相比之下,翻转课堂则是以课外自主学习、提出困惑、课内展示交流、协作探究为环节的先学后练的模式。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是不适用的。而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使用微课资源自主学习,可充分发挥其自主性,找出自己的困惑所在。

(2)课中突破重难点,答疑解惑。

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自主学习阶段提出的困惑展开讨论,并适时给予引导。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回顾微课,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提出的困惑,播放微课视频引导材料,辅助学生逐步找到问题答案。这样能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质疑能力。

当然,微课资源并非仅用于翻转课堂。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微课资源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知识点,这对师资较为短缺的地区有很大的帮助。

(3)课后复习巩固,拓展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微课提供了复习巩固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错过了教师的讲解就很难掌握知识点,而微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微课再次复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其次,微课不仅仅能帮助复习,还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拓宽知识面的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教师安排的微课,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课堂上因为教学时间有限而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欲的问题。在有条件的家庭中,学生还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通过订阅英语学习的微信公众号观看微视频,并与他人交流。这种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非正式在线学习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当今web2.0时代,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不断普及,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将成为学生在学校和步入社会后学习的主要方式。微课则是这些学习方式的主要载体,微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会迅猛发展,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所以,我们对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作了一个细致的研究,主要目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微课的概念以及微课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2、逐步明确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3、学习并掌握微课的选题、设计、拍摄、编辑、上传、下载等技术;

4、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在运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熟练掌握,熟练运用。

研究内容

1、微课的概念、发展和意义。

与“课”的概念相对应的“微课”(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去年,当大家注意到可汗学院的课程是一小段一小段讲授知识点的“小”课程,就开始把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称为“微课程”。后来发现,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在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到来,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前面提到的传统的课的组成结构将会发生变化,那就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或者其他的设备,如iPad、三星平板电脑、MP4播放器等)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们的浓厚兴趣。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

2、微课的选题原则和注意事项。从课堂教学时间来看,学校教育中的一节课是40至45分钟,而每段微课的时间只有7至8分钟;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来看,过去是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上课,而录制微课的环境中只有教师自己,面对摄像机,讲授一段内容;从教师的实际授课过程来看,在面对一个班的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讲授、启发、提问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而在微课中,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没有学生的实时反馈,也没有师生间的互动;等等。这些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录制微课时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所以,微课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时间观念――7至8分钟。

(2)内容观念――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 (3)结构观念――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 (4)语言观念――既富于讲述性又重视启发性。

3、怎样去设计一节微课。

(1)教师要熟悉教材和学情。对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整体规划,重、难点,课标要求,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在哪里。

(2)基于教材和学情,充分挖掘课时教学中的难点,准确把握教学难点,找到教学的难点,也就明确了微课程的设计思·。

(3)有好的教学策略或创意。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可以Χ绕微课程的内容进行材料的准备,文字的组织----等等。

4、微课的拍摄方式和拍摄技术。

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的就是借助手机、照相机、手持DV、录像机等进行录拍摄。拍摄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配音,一边拍摄;也可以只操作,后配音。一定注意要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这样效果明显。

5、微课的后期编辑技术以及所使用的软件的下载、安装、使用技术。

6、微课的上传和下载方法。

7、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微课。

微课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对于一些微课所讲述的知识点或者教学难重点,教师可以播放微课视频,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这样学生就能清晰明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而同时广大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学情境中,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推动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丰富了教师的教育实践,改变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

五、研究假设:

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学生请假误课。学生生病或有急事需要请假,有时不止请

一、两天,要请好几天。时间一久,各门课程都得耽误。对此,学生及其家长心急如焚,叫苦不迭。无奈,有些家长只得让孩子带病上课。二是优差生不能兼顾。在课堂上讲到知识难点时,基础好、反应快的学生讲一遍就可以听懂;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讲两、三遍也可能听不懂。而一节课只有四十或四十五分钟,教师不可能再多讲,不然,后面的内容就讲不完了。于是,没有听懂的学生便“掉队”了,久而久之,成绩就会逐步下滑。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会对这门课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如果我们把自己所带科目的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和考点,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络上(如建一个微信群),学生和家长就可以在家里、医院里、路上、车站„„二十四小时随时随地观看学习,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只要有无线网络和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自学。观看微课学习就跟玩微信一样,既简单又方便。这样,学生与家长就不用再为生病或有事请假而误课烦恼了。那些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微课学习,一遍听不懂听两遍,两遍听不懂听三遍„„想听几遍就几遍,还可以暂停、回放,直到听懂为止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1、研究思路

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搜集资料,观看“中国微课网”上的微课作品,一起讨论研究微课的概念、发展和意义。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接着搜集有关资料,在网上观看专题讲座,学习微课的选题、设计、拍摄、编辑、上传和下载技术。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实践制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理论。然后在课堂中尝试运用,逐步实施,在运用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3、实施步骤 解课题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 (2017年3月—2017年5月): 修改完善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对学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教学案例设计及有关的专题论文。

第三阶段 (2017年6月—2017年7月):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对“教学案例设计”点评,进行验证性研究。

总结鉴定阶段(2017年8月—2017年9月):收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设计”集。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对象:

1、、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教学反思法。

A、行动研究法:为了保证本课题实验的科学性、规范性,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课题方案进行及时适当地充实或修正,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归纳;边完善,边总结,最终掌握微课的制作技术和应用方法。

B、实验研究法:小组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尽快地掌握微课的制作技术和应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实验。 C、调查研究法:开展一定规模的校园问卷调查,同时,采取座谈和个别采访,进行个案研究,让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D、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小组成员某一教学案例的观摩和分析,从学生学习情况和成绩的分析中,揭示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E、教学反思法:在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和实验完成的验证总结过程中,依据教学实践过程中所获取的事实资料,对微课的制作和应用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2、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微课使用的效果以及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七、研究成果:

经过对《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认为,教师应开始学习微课程制作的时候,应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方法。古人云:“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微课的设计相当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微课设计活动,语文教师要做到:(1)教师要熟悉教材和学情。对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整体规划,重、难点,课标要求,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在哪里。(2)基于教材和学情,充分挖掘课时教学中的难点,准确把握教学难点,找到教学的难点,也就明确了微课程的设计思 。(3)有好的教学策略或创意。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可以Χ绕微课程的内容进行材料的准备,文字的组织----等等。

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是: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1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

八、课题研究反思

课题研究半年多,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们:如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了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教师。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支持下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2]。所以,随着制作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慢慢有种危机感和紧张感,强烈地感觉到了充电的重要性。微课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但最关键的一定是要不断提升微课的质量(设计有创意,讲解够精彩,语言生动,能带动学生同步思考),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正是基于我们不断的学习、积累和思考。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doc》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