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机化学教案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第二学期)

实验1 醇和酚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2.

比较醇和酚化学性质上的差别。 3.认识羟基和烃基的互相影响。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甲醇、乙醇、丁醇、辛醇、钠、酚酞、仲丁醇、叔丁醇、无水ZnCl

2、浓盐酸、1% KMnO

4、异丙醇、NaOH、CuSO

4、乙二醇、甘油、苯酚、pH试纸、饱和溴水、1%KI、苯、H2SO

4、浓HNO

3、5%Na2CO

3、0.5%KMnO

4、FeCl

3、恒温水浴锅

三、实验步骤 1.醇的性质

(1)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甲醇、乙醇、丁醇、辛醇各10滴,振荡观察溶解情况,如已溶解则再加10滴样品,观察,从而可得出什么结论? (2)醇钠的生成及水解

在一干燥的试管加入1ml无水乙醇,投入1小粒钠,观察现象,检验气体,待金属钠完全消失后,向试管中加入2ml,滴加酚酞指示剂,并解释? (3)醇与Lucas试剂的作用

在3支干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再加入2mlLucas试剂,振荡,保持26-270C,观察5min及1h后混合物变化。 (4)醇的氧化

在试管中加入1ml乙醇,滴入1% KMnO42滴,振荡,微热观察现象? 以异丙醇作同样实验,其结果如何? (5)多元醇与Cu(OH)2作用

用6ml5%NaOH及10滴10% CuSO4,配制成新鲜的Cu(OH)2中,观察现象? 样品:乙二醇、甘油 2.酚的性质

(1)苯酚的酸性

在试管中盛放苯酚的饱和溶液6ml,用玻璃棒沾取一滴于pH试纸上试验其酸性.

(2)苯酚与溴水作用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2滴,用水稀释至2ml,逐滴滴入饱和溴水,至淡黄色,将 混合物煮沸1-2min,冷却,再加入1%KI溶液数滴及1ml苯,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3)苯酚的硝化

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0.5g苯酚,滴入1ml浓硫酸,沸水浴加热并振荡,冷却后加水3ml,小心地逐滴加入2ml浓HNO3振荡,置沸水浴加热至溶液呈黄色,取出试管,冷却,观察现象? (4)苯酚的氧化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3ml,置于赶试管中,加5% Na2CO30.5ml及0.5% KMnO41ml,振荡,观察现象?

(5)苯酚与FeCl3作用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2滴,放入试管中,加入2ml水,并逐滴滴入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四、问题讨论

1.用卢卡斯试剂检验伯,仲,叔醇的实验成功的关键何在?对于六个碳以上的伯,仲,叔醇是否都能用卢卡斯试剂进行鉴别?

2.

与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绛蓝色是邻羟基多元醇的特征反应,此外,还有什么试剂能起类似的作用?

实验2 醛和酮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醛、酮化学性质的认识。2.

掌握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2,4-二硝基苯肼、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乙醇、NaHSO

3、二苯酮、3-戊酮、氨基脲盐酸盐、NaAc、庚醛、3-己酮、苯乙酮、I

2、KI、异丙醇、1-丁醇、对品红盐酸盐、Na2SO

3、浓盐酸、AgNO

3、NH3•H2O、环己酮、柠檬酸钠、碳酸钠、硫酸铜、Cr0

3、浓H2SO

4、丁醛、叔丁醇、恒温水浴锅

三、实验步骤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1.2,4-二硝基苯肼试验

5支试管,各加入1ml2,4-二硝基苯肼,分别滴加1-2地试样,摇匀静置,观察结晶颜色

试样: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二苯酮 2.与饱和NaHSO3溶液加成

4支分别加入2ml新配制的饱和NaHSO3,分别滴加1ml试样,振荡置于冰水中冷却数分钟,观察沉淀析出的相对速度。 试样:苯甲醛、乙醛、丙酮、3-戊酮 3.缩氨脲的制备

将0.5g氨基脲盐酸盐,1.5g碳酸钠溶于5ml蒸馏水中,然后分装入4支试管中,各加入3滴试样和1ml乙醇摇匀。将4支试管置于700C水浴中加热15min,然后各加入2ml水,移去灯焰,在水浴中再放置10min,待冷却后试管置于冰水中,用玻璃棒摩擦试管至结晶完全。 试样:庚醛、3-己酮、苯乙酮、丙酮 醛、酮а-H活泼性:碘仿试验

5支试管,分别加入1ml蒸馏水和3-4滴试样,再分别加入1ml10%NaOH溶液,滴加KI-I2至溶液呈黄色,继续振荡至浅黄色消失,析出浅黄色沉淀,若无沉淀,则放在50-600C水浴中微热几分钟,(可补加KI-I2溶液)观察结果。 试样:乙醛、丙酮、乙醇、异丙醇、1-丁醇 醛、酮的区别 1.Schiff试验 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品红醛试剂(Schiff试剂),然后分别滴加2滴试样,振荡摇匀,放置数分钟,然后分别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浓硫酸,边滴边摇,观察现象?

试样:甲醛、乙醛、丙酮、苯乙酮、3-戊酮 2.Tollen试验

5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Tollen试剂,再分别加入2滴试样,摇匀,静置,若无变化,50-600C水浴温热几分钟,观察现象? 试样: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环己酮 3.Benedict试验

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Benedict试剂各1ml,摇匀分别加入3-4滴试样,摇匀,沸水浴加热3-5min,观察现象? 试样: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 4.铬酸试验

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试样,分别加入1ml丙酮,振荡再加入铬酸试剂数滴,边加边摇,观察现象?

试样:丁醛、叔丁醇、异丙醇、环己酮、苯甲醛、乙醇

一、

问题讨论

1.醛和酮与氨基脲的加成实验中,为什么要加入乙酸钠?

2.

土伦试剂为什么要在临用时才配置?土伦实验完毕后,应该加入硝酸少许,立刻煮沸洗去银镜,为什么?

3.

如何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定下列化合物? 环己烷 环己烯 环己醇 苯甲醛 丙酮

实验3 二苄叉丙酮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利用羟醛缩合反应增长碳链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利用反应物的投料比控制反应物,利用衍生物来鉴别基化合物。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与药品

苯甲醛、丙酮、95%乙醇、10%NaOH、冰醋酸、磁力搅拌器、循环水真空泵

四、实验步骤

1.将5.3ml(0.05mol)新蒸馏的苯甲醛,1.8ml(0.025mol)丙酮,40ml95%乙醇和50ml10%NaOH依次加入小烧杯中。2.电磁搅拌20min。 3.洗涤抽干水分。

4.用1ml冰醋酸和25ml95%乙醇配成混合液浸泡洗涤,最后用水洗涤一次。5.将固体移到100ml三角烧瓶中,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用冰水冷到00C。 6.抽滤、干燥、称重、测定熔点。 7.计算产率。

实验4 羧酸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验证羧酸的性质

二、仪器与药品

甲酸、乙酸、草酸、苯甲酸、10%NaOH、10%盐酸、Ba(OH)

2、乙醇、刚果红试纸、恒温水浴锅

三、实验步骤

1.酸性试验

将甲酸、乙酸各5滴及草酸0.2g分别溶于2ml水中,用洗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应的酸液在同一条刚果红试纸上化线,比较各线条颜色和深浅程度。

2.成盐反应

取0.2g苯甲酸晶体放入盛有1ml水的试管中加入10%NaOH液数滴,振荡并观察现象。直接再加数滴10%的盐酸,振荡并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3.加热分解作用

将甲酸和冰醋酸各1ml及草酸1g分别放入3支带导管的小试管中导管的末端分别伸入3支各自盛有1-2ml Ba(OH)2试管中,加热试管,观察现象?

4.氧化作用

在3支使馆中分别放置0.5ml甲酸、乙酸及0.2g草酸和1ml水所配成的溶液,然后分别加入1ml稀(1∶5)硫酸和2-3ml0.5%的KMnO4溶液加热至沸,观察现象?

5.成酯反应

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1ml无水乙醇和冰醋酸再加入0.2ml浓H2SO4,振荡均匀浸在60-700C的热水浴中约10min,然后将试管浸入冷水中冷却,最后向试管内加入5ml水,观察现象?

实验5 苯甲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酸原理及方法。

2.

掌握热滤、抽滤、回流、重结晶等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甲苯、KMnO

4、1:1HCl、NaHSO

3、冷凝管、圆底烧瓶、循环水真空泵、电热套

四、实验步骤

1.在5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250ml水和5.4ml甲苯加几粒沸石。2.

装上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

3.

分批加入17g KMnO4,回流加热1.5-2h至回流液中无明显油珠为止。 4.

趁热抽滤。(若滤液有颜色可加入NaHSO3固体至无色为止)。 5.

冷却至室温。给滤液滴加1:1HCl,至酸性为止。 6.

抽滤、干燥、称重、计算产率。

五、问题讨论

1.在氧化反应中,影响苯甲酸产量的重要因素有哪些。2.

氧化反应时,向反应中加NaHSO3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6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验证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二、仪器与药品

乙酰氯、2%AgNO

3、无水乙醇、20%Na2CO

3、NaCl、苯胺、乙酸酐、乙酰胺、20%NaOH、10%H2SO

4、红石蕊试纸

三、实验步骤

1.酰氯和酸酐的性质

(1)水解作用:在试管中加2ml水,再加入数滴乙酰氯,观察现象,反应结束在溶液中滴加数滴2%AgNO3溶液,观察现象。

(2)醇解作用: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1ml无水乙醇,慢慢滴加1ml乙酰氯,冰水冷却,并振荡,反应结束后先加入1ml水,小心用中20%Na2CO3中和至中性,观察现象,如没有酯层,再加入粉状氯化钠至溶液饱和为止,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3)氨解作用:在干燥的试管中滴加苯胺5滴,慢慢滴加乙酰氯8滴,待反应结束后再加入5ml水并用玻璃棒搅匀,观察现象?

用乙酸酐代替乙酰氯重复上述三个试验,比较反应现象及快慢程度。 2.酰胺的水解作用

(1)碱性水解:取0.1g乙酰胺和1ml20%NaOH放入一小试管中,混合均匀,小火加热至沸,用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所产生气体的性质。 (2)酸性水解:取0.1g乙酰胺和2ml10%H2SO4一起放入一小试管混合均匀,沸水浴加热2min,闻气味,放冷并加入20%NaOH至陈碱性,再加热,用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所产生气体的性质。

实验7 乙酸乙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从有机酸合成酯的一般原理及方法。2.

掌握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与药品

无水乙醇、冰醋酸、浓H2SO

4、饱和Na2CO

3、饱和NaCl、饱和CaCl

2、无水MgSO

4、电热套、球形冷凝管、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四、实验步骤

1.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9.5ml(0.2mol)无水乙醇和6ml(0.1mol)冰醋酸,再小心加入2.5ml浓H2SO4,混匀后,加入沸石,装上冷凝管。

2.小心加热反应瓶,缓慢回流1/2h,冷却反应物,将回流改成蒸馏装置,接受瓶用冷水冷却,蒸出生成的乙酸乙酯,直到镏出液约为反应物总体积的1/2为止。

3.在镏出液中慢慢加入饱和Na2CO3,振荡,至不再有CO2气体产生为止。4.将混合液转入分液漏斗,分去水溶液,有机层用5ml饱和NaCl洗涤,再用5mlCaCl2洗涤,最后用水洗涤一次,分去下层液体。 5.有机层倒入干燥三角烧瓶中,用无水MgSO4干燥。 6.蒸馏10%H2SO

4、收集72-780C馏分。7.测折光率,计算产率。

五、问题讨论

1.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在实验中如何穿创造条件促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2.

本实验若才用醋酸过量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 3.

蒸出的粗乙酸乙酯中主要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

实验8 胺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脂肪族胺和芳香族胺化学反应。

2.

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别第

一、第二和第三胺。3.

掌握甲胺的制法。

二、仪器与药品

苯胺、浓盐酸、亚硝酸钠、ß-萘酚、NaOH、N-甲基苯胺、二乙胺、N,N-二甲苯胺、三乙胺、苯磺酰氯、KI-淀粉试纸、冰箱、水浴锅

三、实验步骤

1.胺的性质试验 (1)与亚硝酸反应

①伯胺的反应:取脂肪族伯胺0.5ml放入试管中,加盐酸使成酸性,滴加5%亚硝酸钠,观察有无气泡放出?液体是否澄清?

取0.5ml苯胺加2ml浓盐酸和3ml水,冰水浴冷却到00C,再取0.5g亚硝酸钠溶于2.5ml水中,用冰浴冷却慢慢加入苯胺盐酸盐于试管中,边加边搅拌,至KI-淀粉试纸呈蓝色为止,此为重氮盐溶液。 取1ml重氮盐 △ 观察加工,闻气味。 取1ml重氮盐数滴ß-萘酚观察现象?

②仲胺反应:取1ml N-甲基苯胺及1ml二乙胺,各加入1ml浓盐酸及2.5ml水,冰水浴冷却至00C,再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0.75g亚硝酸钠和2.5ml水溶解,把2支试管中的亚硝酸钠分别慢慢加入上述盛有仲胺盐酸盐的溶液中,并振荡,观察现象?

③叔胺的反应:取N,N-二甲苯胺及三乙胺重复②的实验,结果如何? (2)Hinsberg实验

在3支试管中,分别放入0.1ml胺样品,5ml10%NaOH几3滴苯磺酰氯,塞住试管口,剧烈振荡,除去塞子,振摇下在水浴上温热1min,冷却溶液,用试纸检验是否呈碱性,观察有无固体或油状物析出? 试样:苯胺、N-甲基苯胺、N,N-二甲苯胺

实验9 某些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认识吡啶、喹啉的主要性质

二、仪器与药品

吡啶、喹啉、1%FeCl

3、0.5%KMnO

4、5%Na2CO

3、饱和苦味酸、10%单宁酸、5%HgCl

2、浓盐酸、红石蕊试纸

三、实验步骤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1ml吡啶、喹啉,各加入5ml水,摇匀,闻其气味,并做下列实验:

1.各取一滴试液在红石蕊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

2.各取0.5ml试液,分置于2支试管中,各加入1ml1% FeCl3,观察现象。 3.各取0.5ml试液,分别加入盛有0.5%KMnO

4、5%Na2CO3各0.5ml,摇匀,观察颜色有何变化?加热煮沸,混合物有什么变化?

4.各取0.5ml试液,分别加入盛有2ml饱和苦味酸溶液的试管中,静置5-10min,观察现象?加入过量试液,沉淀是否溶解?

5.取2支试管,各加入2ml10%单宁酸,再分别假如0.5ml试液,摇匀,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这些沉淀是什么?

6.取0.5ml吡啶、喹啉试液,分置于2支试管中,各加入同体积5%HgCl2,观察有无沉淀生成?加1-2ml水,结果后怎样?再加入0.5ml浓盐酸,沉淀是否溶解?试解释之。

实验10 乙酰苯胺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苯胺乙酰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2.

进一步熟悉固体有机物提纯的方法—重结晶。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与药品

苯胺、冰醋酸、Zn粉、电热套、分馏柱

四、实验步骤

1.在50ml圆底烧瓶中,放置10ml新蒸馏过的苯胺和15ml冰醋酸及少许锌粉。

2.

装上分馏柱,插入温度计,入图3-24所示。 3.

回流加热约1h。 4.

反应结束搅拌下,趁热将反应物倒入盛有250ml冷水烧杯中,冷却抽滤,洗涤粗产品。

5.

将粗产品重结晶、抽滤。 6.

计算产率。

一、

问题讨论 1.假设用8ml苯胺和9ml乙酸酐制备乙酰苯胺,哪种试剂是过量的?乙酰苯胺的理论产量是多少?

2.

反应时为什么要控制冷凝管上端的温度在105℃?

3.

用苯胺做原料进行苯环上的一些取代反应时,为什么常常首先要进行酰化?

实验11 糖类物质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和巩固糖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2.

熟悉糖类物质的某些鉴定方法。

二、仪器与药品

10%α-萘酚、95%乙醇、5%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液、滤纸浆、间苯二酚、Benedict试剂、Tollen试剂、苯肼试剂、浓盐酸、10%NaOH、I2-KI、酒精、乙醚(1∶3)、浓硫酸、恒温水浴锅

三、实验步骤

1.Molish试验—α-萘酚试验出糖

在试管中加入1ml5%葡萄糖,滴入2滴10%α-萘酚和95%乙醇溶液,将试管倾0斜45,沿管壁慢慢加入1ml浓硫酸,观察现象?若无颜色,可在水浴中加热,再观察结果?

试样:5%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液、滤纸浆 2.间苯二酚试验

在试管中加入间苯二酚2ml,加入5%葡萄糖溶液1ml,混匀,沸水浴中加热1-2min,观察颜色有何变化?加热20min后,再观察,并解释。 试样:5%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

3.Benedict试剂、Tollen试剂检出还原糖

(1)与Benedict试剂反应: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1ml Benedict试剂,微热至沸,分别加入5%葡萄糖溶液,在沸水中加热2-3min,放冷观察现象。 试样:5%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乳糖、淀粉

(2)与Tollen试剂反应:取6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5mlTollen试剂,分别加入0.5ml5%葡萄糖溶液,在60-800C热水浴中加热,观察并比较结果,解释为什么?

试样:5%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液、滤纸浆 4.糖脎的生成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苯肼试剂,分别加入5%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液,沸水浴中加热,挂查晶体形成及所需时间。 5.糖类物质的水解

(1)蔗糖的水解:取1支试管加入8ml5%蔗糖并滴加2滴浓盐酸,煮沸3-5min,冷却后,用10%NaOH中和,用此水解液作Benedict试验。

(2)淀粉水解和碘试验 ①胶淀粉溶液的配制。

②碘试验:向1ml胶淀粉中加入9ml水,充分混和,向此稀溶液中加入2滴碘-碘化钾溶液,将其溶液稀释,至蓝色液很浅,加热,结果如何?放冷后,蓝色是否再现,试解释之。 ③淀粉用酸水解:在100ml小烧杯中,加30ml胶淀粉液,加入4-5滴浓盐酸,水浴加热,每隔5min从小烧杯中取少量液体做碘试验,直至不发生碘反应为止,先用10% NaOH中和,再用Tollen试剂试验,观察,并解释之。 ④淀粉用酶水解:在一洁净的100ml三角烧瓶中,加入30ml胶淀粉,加入1-2ml唾液充分混合,在38-400C水浴加热10min,将其水溶液用Benedict试剂检验,有何现象?并解释。 6.纤维素的性质试验

取一支大试管,加入4ml硝酸,在振荡下小心加入8ml浓H2SO4 ,冷却,把一小团棉花用玻璃棒浸入混酸中,浸在60-700C热水浴中加热,充分硝化,5min后,挑出棉花,放在烧杯中充分洗涤数次,用水浴干燥,即得火药棉。 ①用坩埚坩夹取一块放在火焰上,是否立刻燃烧,另用一小块棉花点燃之,比较燃烧有何不同?

②把另一块火药棉放在干燥表面皿上,加21-2ml酒精-乙醚液(1∶3)制成火胶棉,放到火焰上燃烧,比较燃烧速度。

实验12 旋光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旋光仪的构造。

2.

掌握使用旋光仪测定物质的旋光度。 3.

学习比旋光度的计算。

二、计算公式

比旋光度是物质特性常数之一,测定旋光度,可以检验旋光性物质的纯度和含量。

纯液体的比旋光度=[а]tλ=

溶液的比旋光度=[а]tλ=

三、仪器与药品

葡萄糖、容量瓶、旋光仪

四、实验步骤

1.旋光仪零点的校正:在测定样品前,需要先校正旋光仪的零点。

①将放样管洗好,左手拿住管子把它竖立,装上蒸馏水,使液面凸出管口。 ②将玻璃盖沿管口边缘轻轻平推盖好,不能带入气泡,旋上螺丝帽盖,漏水,不要过紧。

③将样品管擦干,放入旋光仪内罩上盖子,开启钠光灯,将标天盘调至零点左右,旋转粗动、微动手轮,使视场内Ⅰ和Ⅱ部分的亮度均一,记下读数。

④重复操作至少5次,取平均值,若零点相差太大时,应把仪器重新校正。 2.旋光度的测定:准确称取2.5g样品(如葡萄糖)放在10ml容量瓶中配成溶液,依上法测定其旋光度,这时所得的读数与零点之间的差值即为该物质的旋光度。

实验13 水蒸气蒸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蒸气蒸馏的原理及其应用。

2.

掌握水蒸气蒸馏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二、水蒸气蒸馏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条件

1.应用范围:

①某些沸点高的有机物,在常压蒸馏虽可与副产品分离,但易将其破坏。 ②混合物中含有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杂质,采用蒸馏、萃取等方法都难于分离。

③从较多固体反应物中分离出被吸附的液体。 2.具备的条件(被提纯的物质) ①不溶或难溶于水。

②共沸腾下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

0③在100C左右时,必须具有一定的蒸汽压。

三、实验原理

当有机物与水一起共热时,整个系统的蒸汽压根据分压定律。应为各组分蒸汽压之和。

р=р(H2O)+рA

四、仪器与药品

圆底烧瓶、冷凝管、接受器、电热套、苯胺

五、实验步骤

实验室常用水蒸气蒸馏装置,包括水蒸气发生器、蒸馏部分、冷凝部分和接受部分。

①在1000ml短颈圆底烧瓶中,配一双孔塞,插入长1m的玻管,另一孔插入内径约8mm的水蒸气导出管。

②导出管与T型管相连,支管上套上橡皮管并用螺旋夹夹住。另一端与蒸馏部分导入管相连。

③蒸馏部分斜放于桌面成450,液面不能超过1/3。

④检查整个装置不漏气,打开T型管螺旋夹,加热至沸腾。当有大量蒸汽冲出时,立即旋夹螺旋夹,开始蒸馏。

⑤当馏出液无明显油珠时,可停止蒸馏,此时必须先旋开螺旋夹,然后移开热源。

六、问题讨论

1.进行水蒸汽蒸馏时,水蒸汽导入管的末端为什么要插入到接近于容器底部? 2.

在水蒸汽蒸馏过程中,经常要检查什么事项?若安全管中水位上升很高时,说明什么问题,如何处理才能解决呢?

实验十四 有机元素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元素分析的原理。

2.

掌握常见元素的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碳氢的检定:

Ba(OH)2+CO2→BaCO3↓+H2O 试管壁上无水珠。 2.氮、硫的检定

FeSO4+6NaCN→Na4[Fe(CN)6]+Na2SO4

3Na4[Fe(CN)6]+4FeCl3→Fe4[Fe(CN)6]3↓12NaCl Na2S+2HAc→H2S+2NaAc H2S+Pb(Ac)2→PbS+2HAc 3.卤素的检定

NaX+AgNO3→AgX+NaNO3

2I-+Cl2→2Cl-+I2(CCl4层紫色) I2+5CL2+6H2O→2IO3-+12H++10Cl-

2Br-+Cl2→2Cl-+Br2(CCl4层出现棕色)

三、仪器与药品

蔗糖、CuO、Ba(OH)

2、钠、10%Hac、Pb(Ac)2试纸、亚硝基铁氰化钠、10%NaOH、FeSO

4、FeCl

3、10%H2SO

4、稀盐酸、5%AgNO

3、稀H2SO

4、CCl

4、饱和氯水、稀HNO

3、0.1%氨水、浓H2SO

4、0.5%过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

1.碳和氢的检定

取0.2g干燥的试样蔗糖,与1g干燥的CuO粉末放在表面皿上混匀,放入干燥硬质试管中,配一单孔塞,如图示,强热反应物,如试管壁上有水,则证明有氢,若Ba(OH)2液变浑浊,则证明含有碳。 2.氮、硫、卤素的检定

(1)钠溶液法分解试样:取干净的硬质试管如图示,装好装置,用镊子取金属钠一小块,用小刀切取一粒表面光滑大小如黄豆的金属钠,用滤纸擦干煤油,迅速投入试管中,强热试管,使钠熔化,当钠蒸气高达约10-15mm,立即加入约0.1g固体试样,使其直落管底,强热试管,使试样全部分解,立即浸入盛有15ml纯水烧杯中,使试管破裂,用5ml纯水洗涤残渣,煮沸过滤,得无色透明钠溶液。 (2)硫的检定

①取2ml钠液于小试管中,加入10%Hac呈酸性,煮沸,将醋酸铅试纸置于试管中观察现象?

②取一小粒亚硝基铁氰化钠溶于数滴水中,将此溶液滴入盛有钠液1ml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3)氮的检定

①取钠溶液2ml,加入几滴10%NaOH溶液,再加入一小粒FeSO4晶体,将混合液煮沸1min,如有黑色硫化铁沉淀,须过滤除去,冷却后,加2-3滴5%FeCl3,再加10% H2SO4使Fe(OH)2沉淀恰好溶解,如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表明含有氮。

②取钠溶液1ml,加入几滴稀盐酸,再加入1-2滴5%三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

(4)卤素的检定

取1ml钠液于小试管中,用5%硝酸酸化,加热煮沸,放冷后,加几滴5%AgNO3,观察现象?

①溴与碘的检定:取滤液2ml,用稀H2SO4酸化,微沸数分钟,冷却后加入1mlCCl4和1滴新配制氯水,观察现象,如呈紫色,继续加入氯水,边加边振荡,紫色褪去,出现棕黄色,则表明含有溴。 ②氯的检定:取10ml滤液,用稀硝酸酸化,煮沸除去硫化氢和氯化氢加入充分硝酸银,使卤化银沉淀完全,过滤,弃去滤液,沉淀用30ml水洗涤,再与20ml0.1%氨水一起煮沸2min,过滤,在滤液中加HNO3酸化,滴加AgNO3,若有白色沉淀,则表明含有氯。

五、问题讨论

1.进行元素定性分析有何意义?检验其中氮和硫等为什么要用钠(或钾)熔法?

2.

在滤纸上切取金属钠时,粘在滤纸上的微笑钠碎粒应如何处理? 3.

鉴定卤素时,若试样还有硫和氯,用硝酸酸化再煮沸,可能有什么气体放出?应如何正确处理?

实验15 甲基橙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甲基橙的制备学习重氮化反应和偶合反映的实验操作。2.

巩固盐析和重结晶的原理和操作。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与药品

对氨基苯磺酸、5%NaOH、NaNO

2、浓盐酸、冰乙酸、N,N-二甲基苯胺、10%NaOH、NaCl、乙醇、乙醚、磁力搅拌器、循环水真空泵

四、实验步骤

1.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的制备

①在100ml烧杯中,加入2g对氨基苯磺酸晶体,加10ml5%NaOH。热水浴温热溶解。

②冷至室温,加0.8g,溶解后,在搅拌下,将其溶解分批滴入装有13ml冰冷水和2.5ml浓硫酸中。

③使温度保持在50C以下,待反应结束后,冰浴放置15min。 2.偶合

①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3ml N,N-二甲基苯氨和1ml冰醋酸,振荡混合。 ②在搅拌下,将此液慢慢加到上述冷却重氮盐中,搅拌10min。 ③冷却搅拌,慢慢加入15ml10%NaOH至为橙色。

④将反应物加热至沸腾,溶解后,稍冷,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甲基橙全部重新结晶析出后,抽滤收集结晶。

⑤用饱和NaCl冲洗烧杯两次,每次10ml,并用此冲洗液洗涤产品。 3.精制

①将滤瓶连同滤纸移到装有75ml热水中微热搅拌,全溶后,冷却至室温,冰浴冷却至甲基橙结晶全部析出,抽滤。 ②依次用少量乙醇、乙醚洗涤产品。 ③产品干燥,称重,计算产率。 4.检验

溶解少许产品,加几滴稀HCl,然后用稀NaOH中和,观察颜色变化。

五、问题讨论

1.在本实验中,重氮盐的植被为什么要控制在0-5℃中进行?偶合反应为什么在弱酸性介质中进行?

2.

在植被重氮盐中加入氯化亚铜将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3.

N,N-二甲基苯胺与重氮盐偶合为什么总是在氨基的对位上发生?

实验16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验证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某些重要化学性质

二、仪器与药品

清蛋白、CuSO

4、醋酸铅、HgCl

2、(NH4)2SO

4、5% Hac、苦味酸、鞣酸、茚三酮、1%甘氨酸、1%酪氨酸、1%色氨酸、1%鸡蛋白、浓HNO

3、20%NaOH、饱和CuSO

4、硝酸汞试剂、30% NaOH、10%硝酸铅、恒温水浴锅

三、实验步骤

1.用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1)在盛有1ml清蛋白的试管中加入饱和试样,观察现象? 试样:CuSO

4、Pb(Ac)

2、HgCl2 (2)蛋白质的可逆沉淀

在盛有2ml清蛋白的试管中加入2ml饱和(NH4)2SO4。振荡观察现象?取此浑浊液加入1-3水振荡,观察现象?

(3)蛋白质与生物碱反应

再支盛有0.5ml蛋白质液的试管中加入5%Hac至呈酸性,分别加入饱和苦味酸和鞣酸,观察现象? 2.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1)与茚三酮反应

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甘氨酸、1%酪氨酸、1%色氨酸、1%鸡蛋白各1ml,加入茚三酮试剂2-3滴,沸水浴中加热10-15min,观察现象? (2)黄蛋白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1ml清蛋白和1ml浓HNO3,加热煮沸,观察现象? (3)蛋白质的二缩脲反应

在盛有1ml清蛋白和1ml20%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液共热,观察现象?

取1%甘氨酸作对比试验,观察现象? (4)蛋白质与硝酸汞试剂作用

在盛有2ml清蛋白的试管中,加入硝酸汞试剂2-3滴,观察现象,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用酪氨酸重复上述过程,现象如何? 3.用碱分解蛋白质

取1-2ml清蛋白放入试管中,加入2-4ml30%NaOH,煮沸2-3min,析出沉淀,继续沸腾,用湿润红石蕊试纸检验。

上述热浴液加入1ml10%Pb(NO3)2,煮沸,观察现象?

四、问题讨论

1.怎样区分蛋白质的可逆沉淀和不可逆沉淀? 2.

在蛋白质的二缩脲反应中,为什么要控制硫酸铜溶液的加入良?过量的硫酸铜会导致什么结果?

实验17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一、实验原理

萃取提纯法

二、仪器与药品

Soxhlet提纯器、蒸发皿、茶叶、乙醇、KI-I

2、盐酸、KClO3

三、实验步骤

1.Soxhlet提取法:称取10g茶叶,放入150ml Soxhlet提纯器中,在圆底烧瓶中加入80-100ml95%乙醇,水浴加热回流提取。直到提取液颜色较浅为止,待冷凝液刚刚虹吸下去时,即可停止加热。稍冷却后,改成蒸馏装置,把提取液中大部分乙醇蒸出(回收),趁热把瓶中剩余液倒入蒸发皿中,留作升华法提取咖啡因。

2.提取液及咖啡因的定性检验

(1)提取液的定性检验:取样品液2滴于干燥白色瓷板上,喷上酸性碘-碘化钾试剂,可见到棕色、红紫色和蓝紫色化合物生成。

(2)咖啡因的定性检验:取上述任一样品液2-4ml置于瓷皿中,加热蒸去溶剂,加盐酸1ml溶解,加入KClO30.1g,在通风橱内加热蒸发,待干,冷却后滴加氨水数滴,残渣即变为紫色。 3.升华法提取咖啡因

向提取液中加入4g生石灰粉,搅成浆状,在蒸汽浴上蒸干,除去水分,使成粉状,然后移至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小火加热,焙炒片刻,除去水分。在蒸发皿上盖一张刺有许多小孔且孔刺向上的滤纸,再罩一个合适漏斗,漏斗颈部塞一小团疏松棉花,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小心加热,适当控温,当发现有棕色烟雾时,即升华完毕,停止加热。冷却后,取下漏斗,轻轻揭开滤纸,刮下咖啡因,残渣经搅拌后,用较大火再加热片刻,使升华完全。合并几次升华的咖啡因。

实验

18、19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生本学期根据自己所学的基本技能自己独立地拿出设计方案。2.

对于设计合理的,可以在实验室独立地做实验。 3.

对于设计不合理的,指导学生合理设计方案。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根据学生需要提供有关实验用品。

推荐第2篇:高等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以下是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的

《高等有机化学》是化学各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有机化学领域内的结构理论与反应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工作与继续深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该领域内某些重大成果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分析,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

掌握有机结构理论和反应理论。

掌握研究有机物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思路。

掌握重要有机反应的机理

具备分析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讲授方法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

建议学时:12学时

第一节 共价键

1-1 价键理论

1-2 共振论

1-3 分子轨道理论

1-4 杂化轨道

1-5 氢键

第二节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2-1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2-2 有机化学中的空间效应

第三节 酸碱理论

3-1 无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

3-2 酸碱质子理论

3-3 酸碱的Lewis理论

3-4 软硬酸碱的概念

3-5 超强酸和超强碱

3-6 酸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辅以讨论与提问

第四节 芳香性理论

芳香性、非芳香性、反芳香性、同芳香性及反同芳香性的判断

Y芳香性

方克酸类(选讲)

二茂铁类物质

芳香性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授课方法:学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以学生讲授讨论为主辅以教师讲授、总结

推荐第3篇:有机化学教案——烷烃

第一章

绪论

一、有机化学的概念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有机化合物结构及其表示方法 (二)分类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2.1 烷烃 (alkane)

以CH4为例:

6C:1S2 2S2 2P2

21s22s2p2基态沿键轴“头碰头”重叠激发态HHHHSP3 杂化 HHHHHC+4HHCH4CH3CH3SP31S(一)烷烃分子中各原子间彼此以单键(键)相连。 (二)键参数:

(三)成键原子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产生构象异构。

同分异构现象:分子组成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现象。 1.乙烷的构象

CH3CH3

锯架式(透视式)12.6KJ/mol纽曼投影式重叠式(最不稳定)无数种构象交叉式(最稳定) (1)乙烷是各种构象异构体的混合物,室温下可互相转化,但无法分离。 (2)乙烷主要以交叉式构象状态存在。 (3)构象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有影响。

(4)药物分子的构象异构与药物的活性的发挥密切相关。

药效构象:药物受体一般只与药物多种构象中的一种结合,这种构象称药效构象。 2.丁烷的构象

(四)烷烃的通式和同系列

二、烷烃的命名

(一)普通命名法: 1~10个C原子的简单烷烃采用天干,含11个以上C 原子的,用中文数字命名。

(二)系统命名法(IUPAC命名法)(1892年日内瓦国际化学会议首次拟定了有机机物系统命名原则,称为日内瓦命名法,后经国地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多次修订,所以又称IUPAC命名法.)

1.烷基的命名

2.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1)选主链(母体):选择连续不断的含取代基最多的最长的碳链作为主碳链,按主链上碳原子数称为“某”烷。

(2)编号:①从靠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

②两端同时遇到取代基时,使第三个取代基位次最小。 (3)取代基:①将取代基的位次、数量(相同取代基)、名称写在母体名称前面,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

②烷基优先顺序:甲基

(三)碳原子类型

三、烷烃的同分异构

四、烷烃的物理性质

C1~C4气体,C5~C16液体,C17以上固体;烷烃均无色。

正烷烃的沸点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在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异构体中,取代基越多,沸点就降低越多。

正烷烃的熔点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在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异构体中,取代基对称性较好的烷烃比直链烷烃的熔点高越多;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含偶数碳原子的正烷烃比含奇数碳原子的正烷烃的熔点升高幅度大,并形成一条锯齿开的熔点曲线。

正烷烃的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但在0.8g.cm-3左右时趋于稳定。所有的烷烃的密度都小于1g.cm-3,是所有有机化合物中密度蕞小的一类化合物。

烷烃分子是非极性或弱极性化合物,易溶于非极性或极性较小的苯、氯仿、四氯化碳、乙醚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液态烷烃作为溶剂时可溶解弱极性化合物。

五、化学性质

(一)稳定性:烷烃在室温下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不发生反应或反应速度很慢。(二)卤代反应 1.甲烷的卤代

CH4Cl2紫外光CH3ClCl2紫外光CH2Cl2Cl2紫外光CHCl3Cl2紫外光CCl4

2.反应热(heat of reaction):可根据单键均裂的离解能数据计算得到。 卤代反应机制

3.反应机制(reaction mechamism):对某个化学反应逐步变化过程的详细描述。又称反应历程。

自由基的链反应(free radical chain reaction)。可分为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3个阶段。

(1)链引发(chain-initiating step):形成自由基(带有1个单电子的高能量原子)。

ClCl光或热Cl+Cl

+ HCl(2)链增长(chain-propagating step):延续自由基、形成产物。

CH3HCH3+ClClCH3+ Cl2+ CH3Cl+ HCl+ClCH3Cl+ClCH2Cl+ Cl2CH2ClCH2Cl2

链终止(chain-terminating step):消除自由基。

ClCH3CH3+Cl+Cl+CH3 Cl2CH3ClCH3CH3

4. 卤代反应取向

CH3CH3CCH33。H1。H29/1H+ Cl2光CH3CH3CCH348%=Cl+CH2ClCH3CCH329%23%H+ 多卤代物 + HCl48/9= 5.4:1

CH2BrCH3CH3CCH3H+ Br2光CH3CH3CCH3>99%Br+CH3CCH3痕量H

(1) 氢原子反应活性顺序为 3°H >2°H >1°H 。 (2) 溴代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而氯代反应选择性较差。 (3) 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为 3°>2°>1°>·CH3。

六、烷烃混合物:汽油、煤油、柴油、石油醚、液体石蜡、凡士林和石蜡。

推荐第4篇:高中化学教案

为您服务教育网http://www.daodoc.com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控制。 2.能力目标。通过对SO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推测及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酸雨形成的途径及防治方法,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对氮氧化物的功与过的探讨,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难点:SO2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有关NO、NO

2、O2等混合气体与水反应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资料搜集、实验探究、对比归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利用网络搜索查询当地城市某一天的空气质量报告,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提出下列问题。 1.为什么空气质量报告中要提供SO

2、NO2的指数?它的意义何在? 2.空气中的SO

2、NO2主要来源是什么?

[课堂讨论]启发学生从自身感受的角度讲述大气污染的情况。 [幻灯展示]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

对以上问题要更深一步了解,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硫和氮的氧化物。 [板书]第四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课堂引导]SO2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CO2也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它们性质上有何异同?

[自学辅导]学生按提纲回忆已学知识,分段阅读教材,对比归纳,学生代表发言。 学习提纲:

1.C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S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对比归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CO2SO2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化学性质①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化合CO2+H2OH2CO3 ③与碱反应

CO2+Ca(OH)2CaCO3+H2O①与水化合; ②与碱反应; ③漂白作用;

为您服务教育网http://www.daodoc.com ④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拓展延伸1]

CO2是酸性氧化物,SO2也是酸性氧化物。我们如何验证一种氧化物是否酸性氧化物? [教学引导]从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分析;从大多数酸性氧化物与水作用的情况分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探索]小结学生讨论,可参考设计如下实验供学生动手探索: 1.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SO2气体。 2.在通入SO2的蒸馏水中滴加石蕊试剂。 [拓展延伸2]

从上面的实验和以前学习的知识了解到SO

2、CO2通入石灰水中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要求学生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提问学生:如何鉴别SO

2、CO2两种气体?

[教学引导]利用SO2的气味、漂白性、还原性等进行鉴别;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动手实验可参考如下设计。

1.收集SO

2、CO2各一瓶,闻气体气味;2.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3.分别将SO

2、CO2气体通入酸化的KMnO4溶液中。[拓展延伸3]

SO2可使紫红色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SO2的漂白作用吗?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SO2,在SO2中硫是+4价,它可以在反应中升高,也可降低,故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知识迁移]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程式: SO2+KMnO4+H2O—— SO2+Cl2+H2O——

[知识应用]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联系生活实际分析,SO2有哪些用途?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织物都可利用SO2来漂白,但某些不法商家却利用SO2来漂白食物,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在现实生活中,你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辨别是否添加了SO2?组织学生讨论。

[实验探索]品红溶液通入SO2再加热到沸腾。

[观察分析]SO2与有色物质作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归纳小结]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是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O2的漂白作用与氯水漂白作用是有区别的;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用几分钟时间给小组成员归纳要点,由学生代表陈述,其余同学补充)。

[作业]课本第83页习题;《化学学材》第55页第1~10题。

[教学反思]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学生的积极性高,有较高的参与度,通过师生的教学互

为您服务教育网http://www.daodoc.com 动,较好地解决了课本的难点和重点。建议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多些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拓展延伸问题应再精简些,否则课堂时间略显不足,课堂讨论难以充分。

[本课特点]在本小节的教学上,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对凡是学生能自己掌握的知识,都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小结,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点评,如本节有关SO2与CO2的性质对比,因而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可用于典型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实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按学生的思维层次提出了一系列的拓展延伸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1.氮的氧化物有几种?其中氮有几种价态? 2.氮的氧化物中属酸酐的有哪些? 3.NO、NO2的互变关系如何?

[讨论、小结]1.氮的氧化物有5种价态 N+12ON+2ON+32O3N+4O2N+42O4N+52O5 2.N+32O3(亚硝酐)HN+3O2;N+52O5(硝酐)HN+5O3 3.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对比NONO2物理性质无色、不溶于水的有毒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拓展延伸1]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反应 3NO2+H2O2HNO3+NO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拓展延伸2]大气中的NO、CO、NO2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试利用已学知识分析汽车尾气中含NO、CO、NO2的主要原因。

[分析讨论]从汽车汽缸中的气体过量与否分析,可考虑总结如下: 空气不足: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黑烟(C);C+O22CO 空气过量:N2+O2电火花2NO;2NO+O22NO2 [拓展延伸3]NO2与溴蒸气都是红棕色气体,根据已学知识如何鉴别这两种气体?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可参考以下方法: 1.将两种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水溶液的颜色; 2.利用AgNO3溶液鉴别。

[科学探究]设计实验: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要求尽可能多地使NO2被水吸收。

[教学点拨]从3NO2+H2O2HNO3+NO;2NO+O22NO2两化学反应综合考虑,归纳小结NO、NO

2、O2等混合气体与H2O反应的两个总反应: 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 [分组讨论]填写课本第80页表格。

为您服务教育网http://www.daodoc.com [拓展延伸4]例:将一充满NO2和NO的混合气体倒立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若水上升到14处,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多少?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试管中气体体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利用差量法计算。 3NO2+H2O2HNO3+NOΔV=2 [课堂讨论]保护环境——如何防治SO

2、NO2对大气的污染? [资料搜集]参考问题: 1.当地城市的大气状况调查;

2.近几年当地城市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情况对照;3.当地城市的SO2的成因调查; 4.改善本地城市大气环境的合理化建议。 [作业]《化学学材》第56页:能力拓展题。

[教学反思]在实验探索的环节及资料查询上,可考虑课前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从而保证课堂效率。

[本课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小结NO2和NO对比等内容;按学生的思维层次提出一系列的拓展延伸问题;重点设计实验探索和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查询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推荐第5篇:高中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分为必修两本,选修6本 高一基本就是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前两章 目录如下:

必修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重点是蒸馏和萃取操作)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的基本计量方式,很多人就是这里不适应的,多做题,是高中化学的第一道槛)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胶体,内容比较独立,可以上课的时候再听,影响不大) 第二节 离子反应 (高考必考一个选择,重点)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绝对重点,重点中的重点!记住后面学习第三章第四章具体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时候都基本都需要结合氧化还原反应来考)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主要是四种金属:钠、镁、铝、铁)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如果你是暑假自学的话我建议到第三章就差不多了,贪多嚼不烂,这一章非金属涉及到的性质更多,计算也多,结合前面的也多,前面没有完全弄懂的情况下贸然接触容易产生挫败感)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归纳与整理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三节 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

第二节 芳香烃

第三节 卤代烃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醇酚

羧酸 酯

有机合成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 油脂

第二节 糖类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三节 功能高分子材料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 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 合金

第二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1 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 纯碱的生产

第二单元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

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第三单元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章 课题2 金属材料

第二章 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四单元 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课题1 化肥和农药

课题2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共价键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 金属晶体

第四节 离子晶体

实验化学

第一单元 从实验走进化学 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

课题二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

第二单元 物质的获取

课题一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课题二 物质的制备

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

课题一 物质的检验

课题二 物质含量的测定 第四单元 研究型实验 课题一 物质性质的研究

课题二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课题三 综合实验设计

我面试的时候用的资料,不过提醒你哦,几乎是不会出现原题的。 1.问题:当在你上课时,一个学生在传纸条,你怎么办?

1、用眼神暗示他,引起他的注意,让他聚精会神的听课。

2、边讲课边走到他的课桌边,用手敲打他的书桌,提示他,让他聚精会神的听课。

3、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讲清楚,传纸条的危害,让他今后注意上课认真听讲。

其实这是一个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围绕这三个要点,说法正确就可以。 2.问题:学生早恋怎么办?你支持学生早恋吗?

“不支持,但也不生硬地反对。先了解学生情况,分析早恋的原因。通过在班上开展讨论,让学生明白青春的可贵,爱情的神圣——很多人只是因为空虚,寂寞,贪玩而随便、不负责任地把爱情当游戏……有必要的话,可以找学生单独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讨论:我会和他/她讨论如何对待这种“爱慕”,而不能叫爱情。我比较喜欢私下沟通,上升到班级讨论会不会让孩子难为情呢?这也是人生一道彩虹! 3.问题:你对工资和福利有什么期望? 我对工资没有硬性要求。我相信贵公司有一个薪酬标准,在处理我的问题上会友善合理。我注重的是找对工作机会,所以只要条件公平,我则不会计较太多。 4.问题:“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你是怎么看教师这个工作的”?

回答:我读的就是师范类的专业,做教师符合自己的专业,而且现在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现在好的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很好,也能为教师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等。

对孩子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更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读师范 时,我就十分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广泛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学有专长,做到除擅长绘画和书法外,还能会唱、会说、会讲。“学高仅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没有不良嗜好和行为。我想这些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

5.问题: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清贫、教师要守住这片净土,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参加教师招考进行教师队伍你的动机是什么?你觉得做教师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回答: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直以来是我的梦想,也是我最真实的理想,虽然我从教已经有十几年了,但我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所以我要报考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因为听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而是因为我非常了解这个职业,也非常热爱这个写满奉献、充满挑战的职业,因为在这里有着可爱的孩子,令人敬佩的同事们,他们都已成为人生路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教师在精神上是富裕的,是其它行业所不能比拟的,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伟大的事业,是令人尊敬的事业,至少我们的灵魂是幸福的。如果上天要我选择财富的富有和灵魂的幸福,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可能就是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根本原因吧!

6.问题:做班主任吃亏吗?

根据我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来说,我觉得做班主任还是比较合算的。 我的想法有以下几点:

(一)、能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班主任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做好管家,大事小情都要做到有的放矢。从直观上来说可能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但是从另一方面,为了能经常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我经常收看、收集与教育有关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

(二)、交流经验,加快自己的成长步伐。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为了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我经常和其他班主任互相交流自己的育人经验,有失误的败笔,也有成功的喜 悦。大家在互相交谈中多了几份留意和思考,多了几份关注和细心。同行间的交流与思考似一道强劲的催化剂,加快了我成长的步伐。

(三)、增强了 反思精神。学一学,听一听是班主任积累经验的过程,现代信息条件下的网络技术为班主任发展提供了平台,我写教育札记、教育日记,写同孩子们相处的成长故 事,并粘贴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后来干脆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成立了自己的家园。写一写,让我品尝到了交流带来的成功和快乐,班主任工作极大的炼就了我的 反思精神。

所以说,做班主任虽然辛苦,但对我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却有些不可估量的作用。

7.问答:谈谈你的缺点

常规思路:①不宜说自己没缺点;②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③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职位的缺点;④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⑤可以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职位“无关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似“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

点评:这个问题上是各种教人面试技巧中,最“害人”的。 考官问这个问题,是想测试一个人的成熟度、对自己的判断、和学习改进能力。说出自己有什么缺点,其实一点都不重要。这里重点测评的是面试者是不是真正的对 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而且一般在问这类问题的时候,我喜欢让面试者举出一两件具体事例,这样更具有真实性。尤其是用上面的思路5来回答,纯粹是把面试官当成XXX,难道他们听不出来吗?,如果这样回答,应聘者在面试官心中一定减分不少。 8.问答: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常规思路: ①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 ②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③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④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⑤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写好背熟。

点评:我个人在面试中一般喜欢用这个作开场白,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心里有数,只是作开场白而已,然后对阅读简历中发现的问题,在开场白的时候找机会了解。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想好细节,考官在这个时候一般都会追问几个细节。一般编造的简历和经历在这个过程中都会“穿帮”。 9.问答: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常 规思路:①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招聘单位提问的主要原因;②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③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 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④最好不要说自己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⑤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你的形象。

10.问答: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常规思路:①对于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招聘公司提问的主要原因;②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③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④宜强 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⑤宜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⑥宜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⑦宜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点评:这个问题一般很少问,因为毕竟牵涉到个人隐私。国企和部分民营喜欢问,主要是了解社会关系。而不是上述的回答。 11.问答: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常规思路:①座右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②不宜说那些医引起不好联想的座右铭;③不宜说那些太抽象的座右铭;④不宜说太长的座右铭;⑤座右铭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种优秀品质;⑥参考答案——“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点评:这个也最多使面试应届生时候的问题,对经验人士从来不用,否则会显得考官比较傻。

12.问题:为什么要选择当山区教师?

1、山区也需要教育。孩子都是祖国的希望,而山区的孩子们更是大山能够崛起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西部富则国家富。所以,我愿意为祖国山区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2、我人生理想的实现。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三大乐事之一,那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的希望就是能教育所有渴望学习,热爱学习的孩子们。所以,不管他们是在大都市还是在小山村,我都愿意用自己的学识和爱心,点亮他们前进的明灯。

3、个人喜好。山区的生活条件是很艰苦,但同时那里却有都市所没有的清新的环境和纯净的民风。在山区我可以静下心来,不考虑俗世名利,涤净心扉,踏实教学。

13.问答: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你是怎么看教师这个工作的”等涉及到教育观的这类问题被问到的几率最大。金陵中学丁强校长告诉记者,这是来面试的考生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每年仅是因回答这两个问题不当而被淘汰的考生就有很多。 参考意见:回答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故弄玄虚,比如这样回答就不错:读的就是师范类的专业,做教师符合自己的专业,而且现在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现在好的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很好,也能为教师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等。

14.在面试时如何应对学校即兴提出的问题

在面试时,学校会根据考生的履历提出一些即兴的问题,主要是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

参考意见:考生在写履历表时就要有被提问的意识,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强项”多做点准备,这样不至于强项变弱项。他说,有个考生在履历表上写到他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校长马上就追问考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以及对这篇文章观点的一些探讨。结果这个考生说的稀里糊涂,很显然没做准备。 15.小学教师面试:课上得怎么样?

小学教师面试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考生课堂教学的考察,通过上一节课看考生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到底怎么样,比如对教材的了解、板书,对学生活动的组织以及对课堂的控制等。区教育局会组织教师听课并给考生打分,根据分数确定是否留用。而学校没有录用权。

参考意见:平时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应该增加课堂教学实战训练,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多实践,锻炼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加实战经验,平时还要多研究案例教学法,这样就不会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紧张。一些师范学校也应多给学生安排实战训练课,熟练掌握案例教学方法。

16.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参考答案】:我读的是师范类的专业,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是我最大的愿望。现在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尤其是好的学校很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所以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7.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我最崇拜的教育家是素有英语教育界泰斗之称的——张道真。我之所以崇拜他,原因有三。

第一高尚的人格魅力。76岁高龄的张道真教授,在国内外英语教育界享有盛誉。他把毕生的经历都献身于教育并研究教育,正是他带领着我们走着英语教育改革的每一个步伐!

第二科学、实用的英语教学方法。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状态。而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第三严谨治学的思想前瞻性。张教授提倡考试要改革,听说与读写,二者并举, 甚至听说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思想深邃的张道真教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思想,征服了我,我要秉承他老人家的思想和态度,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之路上,默默奋斗,勇敢向前,创造英语教学的辉煌,是我学习的榜样!

18.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活跃的教学法是我赞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用一些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跟学生解释,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如果用得好了,用得恰当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19.为什么学生会偏科?

【参考答案】:学生偏科有很多因素,我着重从以下三点来分析,第一兴趣,第二环境,第三老师。如果具体分析,第一兴趣,学生因为兴趣爱好不同容易出现偏科现象;第二是环境,低年级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经常在一起讨论的科目会影响自己对某学科的偏好。第三老师,部分学生因为某科老师而出现偏科现象。当然也会有其他因素。回答完毕。

20.做好一名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做一名好老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之外,老师拥有开朗的个性,良好的品德,比较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

21.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赞同。教学方法因人而宜,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但要适合个人,这就是贵在得法。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等,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恰当地借鉴和选用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教学其实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过程。

22、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参考答案】: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

这些常见问题如果考生在考前没有经过准备,面试时难免会有疏漏,目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招聘机会的宝贵自不必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生在备考阶段对这些常见问题的充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是确保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好方法。

23、学生记忆有什么特点,学科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参考答案】:以小学生为例,一般而言,凡是引起小学生强烈情绪体验,易于理解的事物记忆较快而且记忆保持时间也较长。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中高年级小学生比较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功课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运用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增大。一般来说,小学生回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外在线索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小。

老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一是采用动机诱发的方法,动机诱导法是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基础;第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老师授课通常使用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好的可以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第三具体知识记忆方法的指导,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善于摸索、总结具体知识记忆的规律,帮助学生找到快速记忆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关键。以上是三种方法的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

24、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应该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第一“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老师研读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二“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第三“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第四“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这种备课方法是我所追求的目标。(补充: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5、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参考答案】:本句话源于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其衍生出的众多“伟辞”中最为著名的一句。我认为陈老先生当初写这句话时,断然不会想到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会引出如此多的讨论吧!

我不完全赞同。这句话说的太过绝对,造成不合格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每位学生自身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出现不合格的学生老师不能完全负责。但是老师对待资质不高和成绩不好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其自生自灭,对待此类学生,老师应该积极努力帮助学生找到落后的原因,平时多关心,多辅导,尽快帮助学生把成绩赶上来。

26、有一个住读生下晚自习后乘门卫不注意,溜出校门上网吧。你得知这一情况后,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处理?

(1)作为教师,采取适当方式(不漏身份)找到他,给他说:“晚了不安全我来陪你上好不好?”

(2)我认为帮助教师的责任,应当以教育和帮助学生为主。现在的学生都很有叛逆感,如果教训的话很可能带来反的效果,可以和他谈谈心,使他从心里感到愧疚。(3)打电话给家长,明天请家长来谈谈!

(4)现在网吧老板大多受利益驱使,教师如直接去找,可能受到侵害。可以让家长来找孩子,再进行教育。

27、有一天,一个女生交给你一封信。信是本办一个喜欢这个女生的男生写的。你作为班主任,怎样处理这件事? (1)冷处理,不扩张。

(2)告诉女生,淡然地处理这件事,只当没有发生过。

(3)悄悄的告诉男生:橄榄果没熟的时候去采摘是苦涩的。青春的萌动是正常的,老师能理解。喜欢一个人就把她埋在心里,别干扰了别人的正常生活。

28、有一天,你上课的时候,学生向你提出里一个你也不知道的怎么解答的问题,你准备怎么办?

我会告诉他们我不太清楚。如果有条件我会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顺便教他们学习的方法,若没法立刻解决,我会查找答案后告诉他们,或告诉他们到哪里去找,也许有些学生会去查找,并很自豪的告诉其他同学,以后遇到问题他们就会争先恐后的去解决,一举两得。

29、什么是班级文化?你当班主任后,准备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的共同的精神,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班级文化包括包括硬文化和软文化等两个层面。

我当班主任后,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一)、“硬文化”的建设①、注重教室的卫生。扫、保结合②、重视教室的布置。两侧的墙壁可以贴一些字画、人物等(由学生选出);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等;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可以挑选一句整个班级的座右铭;后面的黑板报应经常更换,由学生自己排版、策划;设立温馨提示栏(提醒学生及时增添衣物的天气预报;卫生保健、预防季节传染病的小知识;当日学校活动安排;当天值日学生等)、风采展示窗(本班学生创作的书法、绘画、剪纸、摄影、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优秀手抄报、优秀文学作品;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访谈录、小发明、小设计、小创意、小点子、小窍门,假期生活掠影等。)③、讲究座位的排列。变“秧田型”为“马蹄型”“面面型”“小组型”等

(二)、“软文化”的建设——创意班级文化活动①、开展星级创建可以开展了星级宿舍、星级小组、星级学生创建活动,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自筹资金,对照标准,自我设计,展开竞赛。不仅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②、建设班级博客现代社会,网络已经走经寻常百姓家。而博客便成为张扬个性,展现自我风采的窗口。我将为班建立了“阳光满屋”博客,在上面记录班级和个人成长的历程,问题讨论发帖、跟帖……博客成为展现班级形象的窗口。③、“股份制”的班训、班歌、班徽 在班里开展征集班训、班歌、班徽(班标)活动;给班训、班歌、班徽各找10条理由。他们是班训、班歌班徽(班标)真正的“股东”。④、文明袋文明袋:上面印有“你丢弃的是垃圾,我捡起的是品质”的塑料袋,学生将其统一挂在课桌的一侧,以保持室内外的清洁。⑤、知心信箱知心信箱:为了给师生情感交流开辟一个绿色通道,班里专设知心信箱。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老师帮助时,对班级管理、教师教学有什么建议时,教师失察或一时失误对自己造成伤害时,成长发育遇到什么小烦恼时,有什么心理疙瘩解不开时,想约教师单独谈一谈时,都可以悄悄地将书信、便条投入信箱,老师定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场合,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老师愿做你的知心朋友,伴你度过美好的学习人生!⑥、自我警示卡

自我警示卡是统一贴在学生课桌一角的用于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警示的小卡片。卡片上内容有:自己的奋斗目标、竞争对手、座右铭、需要改掉的坏习惯等。⑦、班级功臣席比如:每周由学生投票,评选出二至三名为班级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授予班级功臣称号。上榜的学生不但要在班会课上接受学生们诚挚的祝贺,还要在特殊座位——班级功臣席坐上一周。“今天我因班级而自豪,明天班级因我而骄傲”必将成为学生们的共同心声。⑧、感恩行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对父母尽孝心,对同学献爱心,对社会献诚心。 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进行“感谢你,我的父亲(母亲、老师)”专题活动,通过给父母、老师写信、出专题版报等方式,通过进述的方式,把自己享受到的父母无私的爱用文字表达出来。利用同学“生日”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赠送良言,表达谢意。⑨、开心日记(语典)每周2——5篇开心日记,每天审视自己、身边的现象,把最突出的成绩和优点写出来,提高内省力、观察力,每天坚持2——3句开心语典,进行美句(段)的赏析点评,促使学生多看书,多积累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0、你认为,当好一个班主任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我认为班主任素养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爱国情怀、崇高的人格、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

(2)、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教育科学知识、岗位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

(3)、较强的能力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此外还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转化后进生能力、组织班集体活动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热情而深沉的情感、正确而持久的动机、广泛而有益的兴趣、爽朗而稳重的性格、持重而不孤傲的气质、顽强而坚韧的意志。或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科学及简单的医学知识;社交技巧和学习技巧;生活常识;

(三)、熟练的基本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多角度的理解能力,机智、幽默的交际能力,立体的思维能力等

31、一个班级,有好的班风、学风很重要。这需要全体课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作为班主任,你准备怎么团结班级课任教师?

第一,主动联系任课教师,协助任课老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了解与信任

在任课教师面前,我要先当学生,在班级制度的制定,班干部的人选,学习方式的组织上,要尽量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在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寻求最佳的方案。在交流过程中,我不仅可以巧妙的让任课教师掌握了班级情况,还可以了解了任课教师的一些想法,做法,为更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班主任主动的交流,也让任课教师了解了作为班主任的我的处事态度,管理方法。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任课教师会给我们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 同时我们也应主动协助课任老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任课教师在自己课上和科内的学生问题,我要应及时地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协助课任老师解决这些难题。通过这些,与任课教师建立了信任。

第二、建立定期会面机制,积极主动地互通情况,形成一个高效的教育集体 为了使任课教师了解学生,我们要主动地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注意听取他们对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等。我认为,交流的方式可以有如下三种:一是特意找任课教师,如到他的办公室,了解学生的阶段性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探讨或针对某一学生的该课学习情况进行专门探讨;二是有意的找任课教师闲聊,如上班,下班路上,主动打招呼,可聊学生也可聊家常,以便拉近与任课教师的距离,并了解任课教师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求更好的配合;三是全体任课教师一月一聚,畅谈班级的管理思路及交流个别重点学生的不同教育教学方法,以便使任课教师之间互相了解,对学生的教育能够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第

三、协调一致地统一要求,帮助课任老师建立威信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协调一致、统一要求。班主任要了解各科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任课教师也要了解班级规定。大家都有意识地统一要求、统一执行;

另外,作为班主任,有时可能会碰到个别学生对某个课任老师的意见和不满,那么班主任就要在维护课任老师应有威信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课任老师,积极主动地宣传课任老师的长处和劳动成果,使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同时,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课任老师改正不足,以树立其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推荐第6篇:高中化学教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内容、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初步认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能初步运用“对立统一”观点了解有关概念的辩证关系)。

3、初步学会用箭头符号正确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知识讲解】

本节重点是用化学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本节难点是用箭头符号表示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1、仅从物质类型分为无机化学反应和有机化学反应。

2、既从物质类别又从物质反应前后种数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3、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4、按反应中微粒形态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反应)。

5、按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如热量的变化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初中化学仅以得氧、失氧的观点初步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有许多反应尽管没有氧参与,如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NaCl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表面上似乎只有碳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那么什么物质失去了氧呢?谁被还原了呢?“失氧”的观点不能自圆其说;再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的反应:++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2价没有变化,实质上起氧化作用的是+2价铜元素,并不是-2价的氧元素。因此得氧,失氧观点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确切的一种说法。

其实在化学反应前后,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升必有降,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和特征。由于元素化合价数值与正负跟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或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及其偏移状况有关,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及其辩证关系

以下跟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既相互对立又紧密相联缺一不可,都统一于同一反应之中才具有意义。

(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或称“被氧化”);物质得到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或称“被还原”)。如: ;

在一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则必然有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二者尽管表现不同,但必走同时存在于某一具体反应中。 (2)氧化剂~还原剂

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是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必须强调的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均是指反应物,二者必定同时存在,两者既在不同种反应物中,也可以在同一物质中,甚至可以存在于某一单质中。两者既是对立的(争夺电子)又是统一的(共依共存)。 (3)氧化性~还原性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夺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或称氧化能力);还原剂失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或还原能力)。所谓氧化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氧化性强弱;所谓还原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还原性的强弱。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这一对概念只针对生成物而言。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后的生成物称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生成物称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氧化剂具有较弱的氧化性;还原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还原剂具有较弱的还原性。

上述四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归纳如下: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

+ 还原剂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氧化性强)(还原性强) (还原性较弱)(氧化性较弱)

得电子,化合升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也可概括为六个字“失→高→氧,得→低→还。”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有: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

2、S等。

(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

(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

2、浓H2SO

4、HNO

3、酸化KMnO4。常见的还原剂有: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

1、Fe等。

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

2、C、Si等。

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

2、H2S等。

一般情形下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共存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弱氧化剂与弱还原剂则较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1)用双线箭头符号表示(方程式两边同一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

失2×2e

得e

得3e

(2)用单线箭头符号表示(仅在方程式左侧反应物上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

e

2KMnO4K2MnO4+MnO2+O2↑

第三节

硫酸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硫酸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两部分。硫酸是在初中学过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讨论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硫酸的用途。浓硫酸的特性主要介绍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学中特别强调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通过实验对浓硫酸的还原产物进行有效检验。在介绍硫酸的用途时,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认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在已有的离子反应、稀硫酸检验及氯离子检验知识为基础,学会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性质; 2.

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3.

使学生掌握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性质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例举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课型:

新课 课时:

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复习稀硫酸的性质,指出具有硫酸的一切通性。引出课题。 新课进行: 第三节

硫酸

一、硫酸

比较:纯硫酸、浓硫酸、稀硫酸 发现:纯硫酸中只有硫酸分子,浓硫酸中为水合硫酸分子,稀硫酸中有氢离子及硫酸根离子。(重点学习浓硫酸)

1、

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说明: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⑴

硫酸的吸水性

三种形式:①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②吸收气体中水蒸气

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③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红色说明吸水性。 ⑵

硫酸的脱水性——炭化(变黑)

【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实验6-4】蔗糖(加几滴水)中加入浓硫酸。 结论:这几种有机物均变黑,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强调:①C12H22O11 12C+11H2O;

②吸水性与脱水性的根本区别;

③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沾上皮肤如何处理? ⑶硫酸的强氧化性

说明:稀硫酸与铜、木炭均不反应,与浓硫酸反应不反应呢?

【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Cu+2H2SO4=CuSO4+SO2↑+2H2O 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叙述: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2H2SO4=CO2+2SO2↑+2H2O 强调: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Fe、Pt、Au,说明不同)。

3、浓硫酸的用途,指导学生读135页图示,说明硫酸的用途。新课的延伸:

1、足量的铜与50m(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l18mol/L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停止后,被还原的硫酸为

(A)0.45mol (B)o.45~0.9mol(C)0.9mol (D)<0.45mol

2、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碳与硫酸反应的气体产物的方法。教学小结:

浓硫酸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作业 :P137

二、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1、

回答:浓硫酸的特性: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比较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

2、

浓硫酸与铜反应时,起氧化剂与酸作用的硫酸物质的量比为多少?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3、

浓硫酸与碳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4、

提问:检验Cl-方法。 新课进行:

二、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设问:硫酸与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可以发生反应,能否利用这个反应来检验硫酸根离子呢?

【实验6-6】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现象?

稀硫酸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三支试管

Na2SO4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Na2CO3

白色沉淀

沉淀溶解 按课本要求,填写表6-2 加入BaCl2溶液 加入盐酸或稀硝酸 稀硫酸 现

象 化学方程式 Na2SO4 现

化学方程式 Na2CO3 现

象 化学方程式

强调:①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检验SO42-的方法,可溶性钡盐+稀盐酸或稀硫酸。 化学反应方程式:

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CO2↑+H2O 说明:实验室通常用先酸化再加入可溶性钡盐的方法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讨论题: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

4、NaNO3与Na2CO3溶液? 介绍选学内容:

硫酸钙

CaSO4·2H2O 2CaSO4·H2O,石膏绷带、调节水泥凝固时间; 硫酸钡

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不被X射线穿透,“钡餐”、白色颜料。 新课的延伸: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有以下多种选择,哪些是可行的? ①稀硝酸+硝酸钡溶液

②稀盐酸+硝酸钡溶液 ③稀硝酸+氯化钡溶液

④稀盐酸+氯化钡溶液 ⑤硝酸钡溶液+稀硝酸

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⑦硝酸钡溶液+稀盐酸

⑧氯化钡溶液+稀盐酸 教学小结:

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 ②

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化学原理。 作业 :P137

一、课堂巩固

三、四

作业

课后小结:

推荐第7篇:04有机化学教案(14)(8学时).

04有机化学教案(14)(8学时)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1)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一、计划学时:

2学时

二、教学准备:

教材

三、教学目的:

1、了解硝基的结构、硝基化合物的定义和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2、掌握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3、掌握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4、掌握有机化合物引入硝基后对原有官能团性质的影响。

四、重点难点: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硝基对分子内其它官能团性质的影响(例如对物质酸、碱性的影响)。

五、授课方式:

讲述、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通过芳环上的硝化反应的复习逐渐引入硝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2.讲授新课:

[板书]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1 [讲述] 硝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结构和命名 [板书] 第二节

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讲述]

1、烷烃的硝化

2、亚硝酸盐的烃化

3、芳烃的硝化

[板书] 第三节

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讲述]

1、物理性质

2、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还原

(2)、酸性

(3)、与羰基化合物缩合

(4)、和亚硝酸的反应

3、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

(2)、硝基对取代基的影响

(a)、影响卤素的活泼性 (b)、硝基影响酚的酸性

3.归纳、小结:本节介绍了硝基的结构、硝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及其理化性质。硝基的吸电子作用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第

一、第二和第三硝基化合物的区别。

七、板书计划: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一、硝基化合物的定义、结构和命名

1、定义

分子中含有硝基-NO2的化合物称为硝基化合物,

2、结构

3、命名

二、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1、烷烃的硝化

2、亚硝酸盐的烃化

3、芳烃的硝化

三、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还原

(2)、酸性

(3)、与羰基化合物缩合

(4)、和亚硝酸的反应

3、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

(2)、硝基对取代基的影响

(a)影响卤素的活性(b)、硝基影响酚的酸性

八、作业布置:P.125. 1

九、课后小结:

4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2) 第二节 胺

一、计划学时:

2学时

二、教学准备:

教材

三、教学目的:

1、了解胺的分类和胺的物理性质;

2、理解胺的分类和醇的分类的不同标准;

3、掌握胺的立体化学和胺的化学性质;

4、掌握胺的制法和烯胺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四、重点难点:

1、胺的命名和化学性质(重点);

2、胺的立体化学、烯胺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难点)。

五、授课方式:

讲述、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通过上节课介绍的硝基化合物的性质,将硝基化合物还原即可得到胺,再从胺的结构、分类、命名引入本节内容。 2.讲授新课:

[板书]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一、胺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5 [讲述]

1、胺的定义

胺可以看作氨的烃基衍生物。如:R-NH2 、R-NH-Rˊ等。

2、胺的分类

氨分子中的一个,二个或三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分别称为第一胺(伯胺),第二胺(仲胺)和第三胺(叔胺)。胺分子中如果含有两个以上的氨基(-NH2),则根据氨基数目的多少,可分别称为二元胺,三元胺等。

3、命名

简单的胺的命名,先写出连在氮原子上烃基的名称,再以胺字作词尾即可。 [板书]

二、胺的物理性质 [讲述]

1、物理性质

[板书]

三、胺的立体化学

[讲述] 氮原子的电子构型是ls22s22p3,最外层有三个未共用电子占据着三个P轨道,实验证明氨和胺分子具有棱锥形,氮原子象碳在甲烷分子中一样是sp3杂化的。其中有三个未成对电子,分别占据三个sp3杂化轨道,每一个sp3杂化轨道与一个氢原子的s轨道重叠,或与碳的杂化轨道重叠生成氨或胺,第四个sp3杂化轨道含有一对电子,在棱锥体的顶点。苯胺的-NH2基仍然是棱锥形的结构,但是H-N-H键角较大,为113.90, H-N-H平面与苯环平面交叉的角度为380。

6 [板书]

四、胺的化学性质

[讲述] 1.碱性

胺的碱性比氨强。第二胺的碱性应较第一胺强,第三胺较第二胺更强。这在气体状态时是正确的。

但在溶液中受溶剂的影响,其碱性强弱的次序就不一定是这样了,而是如下的顺序:

芳胺的碱性比脂肪胺弱得多,这主要是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离域到苯环上,结果使氮原子的电子密度减少,接受质子的能力亦随着降低,因此碱性减弱。

2、酸性

伯胺和仲胺的氮原子上还有氢,能失去一个质子而显酸性。例如:

3、烃基化

胺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烃发生SN2反应,结果产生第二,第三和季铵盐。当第

一、第

二、第三胺的盐分别用碱处理时,生成游离胺。

4.酰化反应 作为亲核试剂第一,第二胺仍象氨一样,能

7 跟酰氯,酸酐、酯作用,生成酰胺。第三胺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不能生成酰胺。

第一,第二胺在碱存在下,亦能跟苯磺酰氯作用,生成苯磺酰胺。第一胺生成的苯磺酰胺,因氨基上的氢原子受磺酰基的影响呈弱酸性,所以能溶子碱变为盐。第二胺所生成的苯磺酰胺,氨基上没有氢原子不能生成盐。第三胺与苯磺酰氯不能起作用。所以常利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来分离鉴别三种胺的混合物,这称为兴斯堡(Hinsberg)试验。

5、与亚硝酸作用

6、氧化

7.芳胺的特性 芳胺是氨基直接连在芳环上,氨基和芳环的相互影响呈现出芳胺的特殊反应。

(1)氧化反应 (2)卤代反应 (3)磺化作用 (4)硝化作用

8.季铵盐和相转移催化

季铵碱加热(100-1500C)就会分解,例如,氢氧化四甲铵加热,生成甲醇和三甲胺。

只要烷基含有β—氢原子,加热时就会使该烷基脱落生成烯烃。此反应常用来测定胺的结构。

8 [板书]

五、胺的制法和苯炔

[讲述]

1、氨的烃基化

2、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3.还原氨化

4、加布里埃尔合成法 [板书]

六、烯胺

[讲述] 氨基直接与双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烯胺,烯胺的制备通常是将含有α-氢的羰基化合物与第二胺作用:在某些合成中,烯胺是一种极有用的中间体,例如: 3.归纳、小结:

⑴本节介绍了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特别要注意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的分类标准是不同的;⑵胺的碱性与胺的分子结构中氨基相联接的基团有关,供电基使氨基氮原子上电子密度增大,碱性增强,吸电基使氨基氮原子上电子密度减少,碱性减弱;⑶胺的化学性质较多,如烃基化、酰基化、亚硝化、氧化等,再加上芳胺的一些特殊性质及烯胺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胺的制法等,请同学们下去后认真复习和总结。

七、板书计划: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9 一

、胺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1、胺的定义

2、胺的分类

3、胺的命名

二、胺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三、胺的立体化学

四、胺的化学性质

1.碱性

2、酸性

3、烃基化

4.酰化反应 5.与亚硝酸作用

6、氧化

7.芳胺的特性 (1)氧化反应 (2)卤代反应 (3)磺化作用

10 (4)硝化作用

8.季铵盐和相转移催化

五、胺的制法

1、氨的烃基化

2、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3.还原氨化

4、加布里埃尔合成法

六、烯胺

八、作业布置:P.125-125.

九、课后小结:

2、

3、

4、511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3) 第三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一、计划学时:

2学时

二、教学准备:

教材

三、教学目的:

1、通过讲述、分析、归纳使学生掌握芳香族重氮化反应和芳香族重氮盐的性质;

2、掌握重氮盐合成法及重氮盐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了解重氮甲烷的性质和偶氮染料的显色原因。

四、重点难点:

1、芳香族重氮化反应和芳香族重氮盐的性质

2、重氮盐合成法及重氮盐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五、授课方式:

讲述、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从上次课学习的脂肪族胺的重氮化反应引入芳香族胺的重氮化反应。 2.讲授新课:

[板书]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讲述]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都含有—N=N—官能团,该官能团的两端

12 都分别与烃基相连的化合物称为偶氮化合物。若该官能团的一端与烃基相连,另一端与其他原子(非碳原子,—CN是例外)或原子团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重氮化合物。

脂肪族的重氮化合物多符合RCH═N≡N通式。例如:

[板书]

一、芳香族重氮化反应

[讲述] 第一胺在冷的强酸存在下和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芳香族最简单的重氮化合物是氯化重氮苯:

低温有利于重氮化,因此要控制温度在0-5℃以利于获得产率高的重氮盐,若环上具有-NO2或-S03H等吸电子基的芳胺可以适当提高一些温度(40-60℃)进行重氮化反应。 [板书]

二、芳香族重氮盐的性质

[讲述]

1、取代反应

重氮基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被羟基,卤素,氰基,氢原子等取代生成各种不同的化合物。

(1)被羟基取代 (2)被卤素取代 (3) 被氰基取代 (4) 被氢原子取代

2、还原反应 重氮盐可以被氯化亚锡、锡和盐酸、锌和乙酸、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还原成苯肼。

3、偶联反应 重氮盐在弱酸,中性或碱溶液中与芳胺或酚类作用,由偶氮基-N=N-将两个分子偶联起来,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偶联反应。 [板书]

三、重氮甲烷

[讲述] 重氮甲烷是一个线型分子,可下列几个极限式来表示:

从上面的极限式中可以看出,重氮甲烷的碳原子既具有亲核性质又具有亲电性质,又是一个偶极离子,所以它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

1、亲核反应

2、1,3—偶极环加成反应

[板书]

四、偶氮染料(略讲)

[讲述] 染料是一种可以较牢固地附着在纤维上且具有耐光和耐洗性的有色物质。颜色是染料的主要特征,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共轭体系的增长导致颜色的加深;在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共轭体系中引入助色基或生色基一般伴随着颜色的加深。 3.归纳、小结:

14 本节主要学习了重氮盐合成法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由于重氮基可以被多种原子和基团所取代,所以通过此法可以合成很多常规方法不能直接合成的化合物。学生现在的掌握情况还不大令人满意,必须多加练习,熟练掌握此法后对今后解答有机合成习题和有机合成研究都将大有好处。

七、板书计划: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一、芳香族重氮化反应

1、取代反应 (1)、被羟基取代

(2)、被卤素取代 (3)、被氰基取代 (4)、被氢原子取代

2、还原反应

3、偶联反应

三、重氮甲烷

1、亲核反应

15 (1)与酸性化合物的反应 (2)与酰氯作用

2、1,3—偶极环加成反应

八、作业布置:P.126-127.

九、课后小结:

6、、

10、、12 1

1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4) 第四节

分子重排

一、计划学时:

2学时

二、教学准备:

教材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什么叫重排反应,理解重排反应在理论和实用上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重点掌握亲核重排、亲电重排、自由基重排和芳香族重排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四、重点难点:

亲核重排、亲电重排、自由基重排和芳香族重排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五、授课方式:

讲述、分析、讨论、归纳和例题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通过上一章有机合成路线中碳胳的形成引入改变碳胳的方法,进一步介绍分子重排反应。 2.讲授新课:

[板书] 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

第四节 分子重排

[讲述] 所谓分子重排是指在试剂,加热成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分

17 子中某些原子或基团发生转移或分子碳胳改变生成新的物质的反应。

[板书]

一、亲核重排

[讲述] 亲核重排最多的是1,2-位移,即在反应中,一个原子或基团带着一对电子转移到相邻的缺电子的原子上。

1、重排到缺电子的碳原子

(1)1-丙基阳离子的重排 (2) 片呐醇重排 (3)瓦格涅尔—麦尔外因(Wagner Meerwein)重排 (4) 重排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2、重排到缺电子的氮原子

(1)贝克曼重排 (2)霍夫曼重排 3.重排到缺电子的氧原子

(1)过氧化氢烃的重排 (2)、拜尔-维立格(Baeyervilliger)重排的反应历程及重排反应中的立体化学和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重点在于重

19 排反应的反应历程、立体化学和应用。

七、板书计划: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分子重排

一、亲核重排

1、重排到缺电子的碳原子 (1)、1-丙基阳离子的重排 (2)、片呐醇重排

(3)、瓦格涅尔—麦尔外因(Wagner Meerwein)重排 (4)、重排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2、重排到缺电子的氮原子 (1)、贝克曼重排 (2)、霍夫曼重排

3.重排到缺电子的氧原子

(1)、过氧化氢烃的重排

(2)、拜尔-维立格(Baeyer - villiger)重排

二、亲电重排

三、自由基重排

四、芳香族重排

(1) 联苯胺重排 (2) 弗赖斯重排

八、作业布置:P.127.

九、课后小结:

7、

13、21

、15 14

推荐第8篇:高中化学奥赛有机化学教案 15羧酸衍生物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15--羧酸衍生物

羧酸分子中的羧基的一部分换成其它原子团而生成的化合物,并能水解成羧

O酸的,称为羧酸官能团的衍生物。都含有酰基,RC。羧酸衍生物可分为:

RCN腈 ORCOR\'脂 ORCCl酰 氯 OORCOCR\'酐 ORCNR\'R\"酰 胺

§1.羧酸衍生物的命名和物理性质

1.命名: ⑴ 酰卤的命名将相应的酰基名称放在前面,卤素的名称放在后面。

即将相应的“酸”改成“酰卤”

⑵ 酰胺的命名:和酰卤相似。将相应的酰基后边加一“胺”字,既将相应的“酸”改为“酰胺”。

⑶ 酸酐的命名:

① 由二分子相同的一元羧酸脱水形成的酸酐称为单酐,它们的命名,可在原来的羧酸名称之后加一“酐”字来称呼,“酸”字也可以省略。

Acetic anhydride

② 由二分子不相同的一元羧酸脱水形成的酸酐称为混酐。它们的命名,可把简单的或低级的羧酸名称放在前面,复杂的或高级的羧酸名称放在后面(即按甲、乙、丙„顺序,英文按字母顺序),两者的中间加一逗点分开(也可省略),再加一“酐”字来称呼。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③ 环状酸酐,一分子的二元酸或多元以上的多元酸,它们脱水后可生成环状酸酐。命名时,可在二元酸的名称后加一“酐”字。

⑷ 酯的命名:把酸的名称放在前面,烃基的名称放在后面,在加一“酯”字。

2.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① IR:醛、酮、羧酸、酰卤、酸酐、酯和酰胺都含有羰基,因此,在IR都有C=O的强吸收峰。

醛、酮的νC=O 1705~1740cm-1

羧酸衍生物的C=O伸缩振动扩大到了1550~1928 cm-1.这是因为:

-I效应使波数升高,+C效应使波数降低, 降低了C=O的极性,供电子作用而使C=O的双键性降低。 增加了C=O的双键性, 吸收频率的波数降低; 波数增高。

酰卤:νC=O~1800cm-1 νC=O ~1920cm-1

酸酐:在1800-1860cm-1(强)和1750-1800cm-1(强)区域有两个C=O伸拉振动吸收峰,这两个峰往往相隔60cm-1左右。对于线形酸酐,高频峰较强于低频峰,而环状酸酐则反之。

另外:C—O的伸拉振动吸收在1045~1310/cm(强)。

酯:酯的C=O伸缩振动稍高于酮,在1735~1750cm-1处,与芳基相连的则降至1715~1730 cm-1 ,酯在1015~1300 cm-1 区域内有两个强的C—O伸缩谱带。可以与酮相区别。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酰胺

νC=O在1630~1690 cm-1 ,

νN—H在3050~3550 cm-1 。

一级酰胺,—NH2的N—H吸收为两个峰。二级酰胺N—H为一个尖峰。

② 核磁共振(NMR): 酯:RCOOCH δ=3.7~4.1ppm。

酰胺:RCONH δ=5~8ppm。往往不能给出一个尖锐的峰。

§2 羧酸衍生物的反应

1.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

分为加成—消除两步:

加成一步取决于电子因素和空间因素。 消除一步取决于L的碱性和稳定性。L碱性越弱,越容易离去;L越稳定,越容易离去。 就酰氯、酸酐、酯、酰酐、酰胺而言,

L的碱性为: Cl- R-COO- >R’O- >NH2- 所以羧酸衍生物的活性为:

羧酸的衍生物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比在中性溶液中更容易水解,这是可以理解的:碱性溶液提供给氢氧根离子,它充当一种强的亲核试剂;

ORCOHWO-RCOHWORC+ WOHOH-RCOO- + H2O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酸性溶液提供给氢离子,它接到羰基氧上从而使分子易受弱亲核试剂,即水的进攻。 2.羧酸酯的反应

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低级酯具有芳香气味存在于植物的花,果中,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由动物或植物得到的蜡,其主要成分是酯类,抗生素红霉素也是酯,杀虫药、除虫菊是菊酸酯 ⑴ 酯的水解、醇解和氨解 ①水解

②酯交换

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低级醇的酯通过酯交换反应,使低级醇蒸出来,生成不易挥发醇的酯 ③氨解

氨解不需加入酸碱催化剂,因氨本身就是碱,这是与水解,醇解不同之处。

肼和羟氨也能与酯发生反应

⑵ 与格氏试剂反应作用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格氏试剂对酮反应比酯快反应很难停留在酮阶段。 具有位阻酯可以停留在酮阶段:

内酯则得二醇:

C5H11O+ CH3MgBrC5H11OHCH3OHCH3

O⑶ 还原 ① 催化加氢:

② LiAlH4作还原试剂:

③ Na—醇作还原试剂:

特点:双键可不受影响。目前工业上仍应用。

反应时首先由金属钠给出它的价电子,形成游离基负离子(i), (i)再从钠得到一个电子生成(ii),然后(ii)与醇反应生成(iii),(iii)消除醇钠成为醛(iv):

醛再经过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得到醇钠(v)。反应完后再酸化得相应的醇(vi)。在供质子溶剂存在时,酯还原成醇。[选自邢其毅《基础有机》P459]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④Na+非质子性溶剂(如二甲苯) [选自邢其毅《基础有机》P827]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如二甲苯),生成的游离基负离子二聚成双负离子,酯在金属和非质子中,生成酮醇。

这是用二元酯合成大环α—羟基环酮的重要方法:

历程: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通常合成大环化合物产率极低,这是由于两个反应基团位于长链的两端,很容易发生分子间的反应,而分子两端相遇成环的机会很小,后来曾采用高度稀释原剂,加入大量溶剂以减少分子间的接触,产率有所提高,但反应的时间很长。用二酸酯在热的二甲苯溶剂中和金属作用,不必用稀薄的溶液,仅在干燥氮气流及强烈的搅拌下即发生关环作用,得到产率很高的环酮。为什么这一方法就不需要在稀薄溶液内进行呢?分子间的聚合反应是如何避免的?原因可能是二酸酯的两个极性酯基首先固定在富有自由电子的金属表面上。

一条直线和两个圆圈代表着一个二酸酯的分子。二酸酯分子中的碳氢键部分是非极性的,在金属钠表面上可以扭动,结果使两个酯基逐渐接近, 最后发生反应变为环状化合物。

⑷.酯缩合反应:

① Claisen缩合

这类反应称为Claisen缩合反应 历程: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乙酸乙酯的酸性是很弱的(Pka~24),而乙醇钠又是一个比较弱的碱(乙醇Pka~15.9)。因此,可以想到乙酸乙酯形成的负离子在平衡体系中是很少的。这也就是说,用乙氧负离子把乙酸乙酯变为 -CH2COOC2H5是很困难的。但是在实际上为什么这个反应会进行的如此完全呢?其原因就是最后产物乙酰乙酸乙酯是一个比较强的酸(Pka~11),形成很稳定的负离子,可以使平衡朝产物方向移动。体系中乙酸乙酯负离子浓度虽然很低,但一形成后,就不断的反应,结果使反应完成。

当酯的α-碳上只有一个氢时,由于增加了烃基的诱导效应,酸性减弱了,进行酯缩合反应时,需要使用比醇钠更强的碱(如ph3CNa,NaH),夺取酯的α氢,形成较稳定的α负碳离子,才能迫使反应朝右方进行。 ② 交叉Claisen缩合

如两个酯只有一个酯有α—H,相互缩合就能得到一个单纯产物。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③ 酮与酯缩合

酮的α-H比酯的α-H活泼:

④ Dieckmann缩合反应

酯缩合反应也可在分子内进行,形成环酯,这种环化酯缩合反应又称为Dieckmann反应。(己二酸酯和庚二酸酯在醇钠作用下进行自身的酯缩合反应)

注意!酯缩合常用的碱性催化剂是醇钠RONa,不是醇加钠。醇加钠是一组还原剂,它要将酯还原成醇。

它是合成五元环、六元碳环的一个方法。(并不是所有的二元酸酯都能发生环缩合,一般局限于生成稳定的

五、六碳环。所以,只是有α氢的己二酸酯和庚二酸酯才能起Dieckmann缩合)如: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三、个别化合物

1、蜡:蜡来自动植物,它的主要成分是高级饱和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所组成的酯。如蜂蜡其主要成分是 C15H31COOC30H61 。水解可得三十烷醇。(植物调节剂,能使农作物增产)蜡与石蜡组成不一样

2.原酸酯。

原甲酸乙酯,对碱很稳定,在微量的酸存在下,可以发生水解生成甲酸酯和乙醇。

原甲酸酯是制备缩酮的良好试剂。

§3. 酰卤与酸酐

1水解:

2醇解:

3.氨解: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4.与Grignard试剂作用

酰卤可以与格氏试剂作用得到酮,但是酮很容易与格氏试剂反应得三级醇。因此,如果用一当量的格氏试剂与酰氯反应产物为酮与三级醇的混合物,因此酮的产率很低,如果用两当量以上的格氏试剂则主要产物为三级醇。

对于有空间阻碍的反应物,能满意的得到酮,产率很好。。这种空间因素可以是酰氯(脂肪或芳香的)或者是格氏试剂,特别是三级基团直接连接在MgX基团上:

有机镉化合物反应性较低,但很容易与酰氯反应,与酮反应很慢,因此可用于酮的合成。

§4 烯 酮

乙烯酮

H2C=C=O b.p.-56℃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用乙酸或丙酮为条件,直接热解得到乙烯酮。近来利用CO与H2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催化合成乙烯酮:

乙烯酮非常不稳定,通常只能获得它的二聚体:二乙烯酮

二乙烯酮与H2O,ROH,NH3反应:

二乙烯酮是CH3COCH2CO-基的等价代替物。乙烯酮可与含活泼氢的H2O,HNH2,ROH,CH3COOH,HCl,RMgX反应。

§5. 油脂和合成洗涤剂

一.油脂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油脂普遍存在于动物脂肪组织和植物的种子中,习惯上把室温下成固态的叫酯,成液态的叫油。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通称

组成甘油酯的脂肪酸绝大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羧酸,其中有饱和的,也有不饱和的。液态油比固态脂肪会有较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几个概念:

1.干性:某些油涂成薄层,在空气中就逐渐变成有韧性的固态薄膜。油的这种结膜特性叫做干性(或称干化)。

油的干性强弱(即干结成膜的快慢)是和油分子中所含双键数目和双键结构有关系的,含双键数目多的,结膜快,数目少,结膜慢。有共轭双键结构体系的比孤立双键体系的结膜快。成膜是由于双键聚合形成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果。桐油结膜快是由于三个双键形成共轭体系。顺,反,反,—9,11,13—十八三烯酸 2.碘值: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碳碳双键也可以和碘发生加成反应。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称为碘值(又称碘价)。 二.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1.肥皂: 肥皂的制造:

2.合成系涤剂

a) 阴离子洗涤剂 溶于水时其有效部分是阴离子。

现在国内最广泛使用的洗涤剂是烷基苯磺酸钠盐,R表示C12----C18的烷基。烷基最好是直链的,称为线形烷基。过去曾用过叉链的,但发现不能为微生物所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降解(大分子变为较小分子称降解),容易聚集在下水中或飘在河流中,引起环境的污染,因为微生物对有机物的生物氧化降解有选择性,它对直链的有机物可以作用,每次氧化降解两个碳,而有叉链存在时破坏其作用,故现在国际上系用线型的C12以上的烷基制洗涤剂。它可以从石油中分出正烷烃进行一元氯化,或石油、蜡裂解分出直链的1—烯烃,与苯进行傅氏反应得烷基苯,磺化、碱化处理得到。

b) 阳离子洗涤剂。

溶于水时其有效部分是阳离子。如:

(3)非离子型洗涤剂

在水溶液中不离解,是中性化合物。

其中羟基和聚醚(OCH2CH2)n部分是亲水基团,家用液态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也是非离子洗涤剂。

三.磷脂

磷脂多为甘油脂,以脑磷脂及卵磷脂为最重要,其结构为:α—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α—卵磷脂(磷脂酰胆碱)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磷脂中的酰基都是相应的十六个碳以上的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顺,顺-9,12-十八二烯酸)等;磷酸中尚有一个羟基具有强的酸性,可以与具有碱性的胺形成离子偶极键;这样在分子中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长链的非极性的烃基,是疏水部分,另一部分是偶极离子,是亲水部分,因此磷脂的结构与前面所讲的肥皂结构类似,如果将磷脂放在水中,可以排成二列,它的极性基团指向水,而疏水性基团,因对水的排斥而聚集再一起,尾尾相连,与水隔开,形成脂双分子层。

磷脂在植物的种子中,蛋黄及脑子中含量较多可。由家畜屠宰后的新鲜脑或由大豆榨油后的副产物中提取而得。往往卵磷脂和脑磷脂不加分离而作为卵磷脂粗制品。

磷脂可以作乳化剂、抗氧剂、食品添加剂。医疗上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脑磷脂用于肝功能检验。

[食品添加剂]:在各种食品里添加磷脂,可以保持水份和盐份,使外形美观。由于磷脂有乳化性,在制面包、蛋糕、炸面饼,油酥糕的面粉中添加磷脂,能添加这些食品的强性。延缓变硬过程。保持盐分,还能使面包、蛋糕体积增加5%以上。

生物细胞膜是由蛋白质和脂类(主要是磷脂)构成的。磷脂的疏水部分相接而亲水端朝向膜的内外两面。这样构成脂双层。所有的膜都有不同成分的脂双层和相连的蛋白质组成。 一些蛋白质松散地连接在脂双层的亲水表面,而另一些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蛋白质剂埋入脂双层的疏水基质中,或穿过脂双层。细胞膜对各类物质的渗透性不一样,可以选择性地透过各种物质,在细胞内的吸收和分泌代谢过程中其着重要的作用。

§6. 酰 胺

一 酰胺的物理性质

除甲酰胺外,酰胺大部分是白色结晶体。液体的酰胺是有机物及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最长使用的是N,N-二甲基甲酰胺(DMF),它不但可以溶解有机物,也可以溶解无机物,是一种性能极为优良的溶剂。 二 酰胺的化学性质 1.酰胺的酸碱性:

酰胺是氨(或胺)的酰基衍生物,胺是碱性物质,酰胺由于氮原子上未共用电子对与碳氧双键形成P-π共额,而使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有所降低,因而减弱了它接受质子的能力,同时与氮相连的氢原子也变得稍微活泼。

生成亚胺基化合物,具有弱酸性,能与强碱的水溶液生成盐。

2.水解: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3.脱水反应:

4.还原

酰胺很不容易还原,强还原剂和氢化锂铝可以将酰胺还原为胺。

5.Hofmann降级:

利用这个反应,由羧酸可以制备少一个碳原子的第一胺。

§7. 酰基衍生物的水解、氨解、醇解历程

羧酸酰基衍生物可被水、醇、氨等亲核试剂进攻。其中酯的水解历程研究的最多。

一、酯的水解历程

水解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但水解反应历程比酯化反应研究的多,下面就酸催化和碱催化的历程进行讨论。

1.酯的碱性水解:

实验事实:酯的碱性水解速度依赖于酯的浓度和氢氧离子的浓度。

ν=k[ROOR’][OH-] 为双分子反应

将含有同位素18O的酯水解,证明反应是按酰氧键破裂方式进行。

根据以上事实,酯的碱性水解大多属于双分子酰氧键断裂过程。可提出两个机理:SN2和加成-消除历程。

SN2历程: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加成-消除历程:

为了判断这一反应的过程,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用同位素O18标记羰基的酯放在碱的水溶液中水解,当水解尚未完全时,取出未水解的酯分析其中O18 的含量,结果测得O18含量比原来样品中少的多,说明反应过程中发生了O18的交换。证明不是SN2反应,如果反应是一步取代,未反应的酯分子中 O18应该保持不变。故是加成-消除历程。

酯这样的碱性水解历程称为BAC2(碱催,酰氧键断裂,双分子历程),可表示如下:

反应最后一步是不可逆的,因为生成的羧酸根(RCOO-)有较强的P-π共轭效应,是较烷氧基离子要弱的多的碱,不可能夺取醇中的氢质子,从而使整个反应变为不可逆。

2.酯的酸性水解:

事实:

说明反应是酰氧键断裂。

②在水溶液中,ν=k[RCOOR’][H+] , 说明是双分子反应。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daodoc.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酯的酸性水解绝大多数是双分子反应,并且是酰氧键断裂,这样的历程叫AAC2(酸催化,酰氧键断裂,双分子历程)

有特殊结构的酯,酰氧键断裂也可以按单分子反应进行:

2,4,6-三甲基苯甲酸酯,由于邻位两个甲基的位阻作用,试剂很难进攻,在一般条件下很难水解。但将它溶解在浓硫酸中,然后倾入冰水内,即得2,4,6-三甲基苯甲酸,这是由于分子按上述方式离解的结果,上述反应属于酰氧键断裂,在断裂过程中,生成酰基正离子,所以属于单分子历程,称为AAC1。

一些特殊结构的酯水解时也可以烷氧基断裂:

第三丁酯在酸性水解时,由于 (CH3)3C+ 离子比较容易生成,所以是按烷氧键断裂单分子历程进行的,称为AAL1(酸催化,烷氧键断裂,单分子历程)。

由于这种历程是通过形成碳正离子进行的,可以预料,如果第三碳原子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在反应过程中,应通过生成平面形的碳正离子而发生外消旋化,水解所得到的醇将是外消旋体。实验材料证明了这个论断。

总之,酯的酸性水解绝大多数是酰氧键断裂双分子反应历程,只有少量特定结构的酯,才发生单分子的酰氧键或烷氧键断裂历程。

推荐第9篇:化学教案

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

桐梓县木瓜中学:张基灵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 (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水的组成,

(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

2.教学难点(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www.51jsw.net无忧教师网): 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 实验探究:

1. 水的组成研究

2. 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 教学内容:

一.自然界的水 1. 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

(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

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 (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 (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

(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

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

(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水在人体内起这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

第1页 共4页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提供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的水”

4.水污染情况: (1)水污染的来源

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a.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 b.工业三废实行先处理后排放; 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二、水的组成及性质 1.水的组成

实验:水的电解实验

现象 :1.接通直流电源,看见两管子中都出现气泡,负极和正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 2.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电源正极,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

3.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电源负极处,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Hydrogen)

氧气(O2) + 氢气(H2)点燃——→水(H2O)

解释:水在通电的情况下,被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H2O) 通电——→ 氧气(O2) + 氢气(H2) 气体体积比: 1 : 2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中根据它的组成情况写成H2O 注意:

(1).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弱,在做水电解实验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而硫酸或氢氧化钠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因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钠玻璃,焰色反应的影响,是反应产生的火焰呈黄色 2.水的物理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2)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boiling point)为0℃,水的凝固点(freezing point)为100℃

水蒸气(vapor) 水(water) 冰(ice) (3)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化学常用的溶剂

(4)在1大气压下,4℃时的水密度最大为1.0g/cm,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水的化学性质

第2页 共4页

3(1)通电分解:

水(H2O) 通电——→ 氧气(O2) + 氢气(H2) (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水(H2O) + 二氧化碳(CO2) → 碳酸(H2CO3) 水(H2O) + 二氧化硫(SO2) → 亚硫酸(H2SO3)

水(H2O) + 五氧化二磷(P2O5) → 磷酸(H3PO4) 热水情况下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水(H2O) + 氧化钙(CaO) → 氢氧化钙[Ca(OH)2] 俗称:生石灰 俗称:熟石灰

(4)能与某些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

水(H2O)+ 钠(Na)→ 氢氧化钠(NaOH)+ 氢气(H2)

三、水的净化(要依据用水要求来净化水)

1.过滤: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杂质与水分离。

(1)具体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被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3)如果水中的杂质颗粒比较小,我们一般加入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12H2O)等净水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2.蒸馏:通过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水,一般认为蒸馏水就是纯净物。

蒸发:通过溶剂挥发获得溶液溶质的方法

具体要求:

(1) 蒸发皿中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2/3;

(2) 蒸发过程中,玻璃棒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而使液体溅出; (3) 蒸发结束后,应用坩埚钳将蒸发皿转移是石棉网上; (4) 固体冷却后,应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至指定容器中;

练习:水受热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是否是同种变化?

回答: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而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

3.软化:石灰岩地区的水含有较多钙、镁等离子,是硬水。不含或含有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是软水

(1)实验:硬水与肥皂水反应

现象:硬水中泡沫高度很低,而且在溶液中出现大量的絮状白色沉淀 结论:硬水中的成分能与肥皂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2)硬水的危害:影响加热效率,浪费能源,容易引起锅炉爆炸等

(3)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蒸馏,离子交换法 4.自来水净化

水源→过滤→吸附→消毒→进入家庭

第3页 共4页 练习:请你设计一个具体的实验,鉴别以下4种无色液体: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纯净水

设计:分别取样。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如果出现大量气泡的试管中为过氧化氢溶液,剩余的3支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后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钙溶液,剩余的两液体分别重新取样,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P.S:鉴别氯化钠和纯净水的方法

(1)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2)导电性:用导线将溶液与电源、小电珠连接,电珠亮的是氯化钠溶液 (3)密度:用密度计测定液体的密度,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4)溶沸点:测定溶液的溶沸点,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补充练习测试题

(1)有人说,天然水都是混合物,无色无味的液体都是纯净水,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下列变化哪些是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为什么?

水电解;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蒸发食盐水得到水蒸气和食盐;过滤泥水得到水和泥沙。

(3)某种硬水煮开后,在容器底部出现白色的锅垢。你认为锅垢中可能含有什么元素? (4)有人认为,如果能找到从水中获得氢气的简便方法,就可以从水得到氢气,氢气燃烧获得热能又生成水,从水再得到氢气,如此反复循环,就不会有能源危机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第4页 共4页

推荐第10篇:化学教案

4 爱护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二)、过程与方法:

树立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并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短缺善以及水污染情况。要求学生从图书、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搜集与本教材相关的资料和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情况报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2、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一)重点

1、世界水资源的颁布情况、可利用水资源的情况。

2、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3、水浪费、水污染及解决措施。

(二)难点

水资源是丰富的,又是有限的,对此学生不容易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程导入

师:大自然的水景是多么壮观、多么变化莫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水资源。

教师可引出课题──爱护水资源。

二、自学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测试内容: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

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 )

4、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多少种?(

5、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几位?(

6、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

7、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

8、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

9、世界水日是几月几日?(

10、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

11、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

12、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哪里的水调往北方?(

通过这些题目,同学们知道了水的分布现状,也证实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在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赞扬的语言,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们的自学能力给予肯定。)

三、师生互动

1、小结下列知识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球”

2、海洋水:

(1)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2)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蕴藏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们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

(3)探究方向:淡化海水

3、由于人口增多、工业、生活用水量增大,水污染也比较严重,造成水资源缺乏。

如:(1)爱护水资源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考虑。(2)我国的“节水标志”。

(3)有关水污染而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图片和报道。 (在师生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完成下列课程内容。)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是指什么? (2)水体污染源:

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

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 ④其他污染:

A、病原微生物污染 B、需氧有机物污染

C、富营养化污染(赤潮) D、恶臭物污染

、地下水硬度升高

F、重金属离子污染(水俣病) J、石油泄露造成的海水污染 H、热污染

I、放射性水污染

(3)水体污染的危害:

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三、习题

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2、科学家预言“水短缺,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 ) A、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提取这些资源消耗了水 B、由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水在不断地蒸发减少 C、淡水资源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

D、水不断受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不充裕

3、请你们谈谈自己的节水经验,在爱护水资源方面,你做的有哪些不妥的地方吗?

四、结束语

在优美的风景和诗篇中体会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启发学生以“我认识的水”为题,从名称、化学式、组成元素、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等方面写一篇小论文。

课后反思

本堂课与过去明显的不同在于:把单纯的教师传授式改为学生自学与讨论相结合,再加上艺术欣赏与表演,学生感到很新奇。课堂上所探讨的问题就在身边,更重要的是,不论课前、课中,都是学生唱主角,比给教师当听众要有趣的多,整堂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配合得很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和谐、轻松。我认为教师能将每堂课都设计好是上好一堂课的成功保证。不足的是我们还可以多让学生走出课堂,如:参观水厂,了解水厂收费情况;了解学校学生每个月的用水情况;了解中山市水的污染问题和歧江河改造工程以及一些矿泉水的水源来源等,使学生们更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第11篇: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的制取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等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氯化钠溶液、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振荡而成的乳浊液。

【提问】哪种是溶液,哪种是悬浊液、乳浊液?

【指导阅读】课本第72页第二段

思考:

(1)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概念。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分别是什么?

【提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辨认、回答。

阅读课本,找出三个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

(2)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悬浊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质分别是:固体小颗粒和小液滴。

思考后得出结论:

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复习旧知识,从而引出新课。

培养自学能力,了解三个概念。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能力,了解三种分散系的异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比较。

【提问】两者在外部特征上有何相似点?

【设问】二者有无区别呢?

【指导实验】(投影)用有一小洞的厚纸圆筒(直径比试管略大些),套在盛有氢氧化铁溶胶的试管外面,用聚光手电筒照射小孔,从圆筒上方向下观察,注意有何现象,用盛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做同样的实验,观察现象。

【小结】丁达尔现象及其成因,并指出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另一种分散系——胶体。 不同点: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9m,是均

一、稳定、透明的;浊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m,不均

一、不稳定,悬浊液静置沉淀,乳浊液静置易分层。

仔细观察后回答:

外观上都是均一透明的。

分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光束照射氢氧化铁溶胶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氯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 培养观察能力,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设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那么,二者本质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演示】实验2-8介绍半透膜

【设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1.分子、离子等较小微粒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和胶体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微粒的大小,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从而引出胶体概念。

2.介绍渗析方法及应用 观察实验,叙述现象。

现象:在加入硝酸银的试管里出现了白色沉淀;在加入碘水的试管里不发生变化。

思考后回答:氯化钠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而淀粉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思维能力。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胶体?

讨论,回答:淀粉胶体、土壤胶体、血液、云、雾、Al(OH)3胶体等等。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阅读】课本第74页最后一行至第75页第一段,思考胶体如何分类? 看书自学,找出答案。

胶体按分散剂分为:

液溶胶(溶胶)

气溶胶:云、雾、烟等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了解胶体分类。

【过渡】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亲自动手制一些胶体。学生实验(投影)

1.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2.制取硅酸胶体

3.制取碘化银胶体

【指导实验】强调:1.制备上述胶体时要注意不断搅拌,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产生沉淀。2.在制取硅酸胶体时,一定要将1mL水玻璃倒入5mL~10mL盐酸中,切不可倒过来倾倒,否则

会产生硅酸凝胶。

【提问】如何证实你所制得的是胶体?请你检验一下你所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 分组实验:

用烧杯盛约30mL蒸馏水,加热到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在一个大试管里装入5~10mL1mol/L盐酸,并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硅酸溶胶。

在一个大试管里注入0.01mol/L碘化钾溶液10mL,用胶头滴管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即得碘化银胶体。

思考后回答,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然后检验。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亲自体验成功与失败,激发兴趣。

【提问】请学生写出制取三种胶体的化学方程式,请一个同学写在黑板上,然后追问:这个同学书写是否正确?

KI+AgNO3=AgI↓+KNO3

Na2SiO3+2HCl=H2SiO3↓

+2NaCl 把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充分暴露出来,引起学生重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3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 对照课本找出错误。

但感到疑惑,提出问题。

1.书写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方程式时,中间为什么用“=”,而不用“”。

2.氢氧化铁、碘化银、硅酸是不溶性物质,为什么写化学方程式时不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小结】就学生谈的收获进行小结。

请同学们谈一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随堂检测】

1.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蔗糖水(B)肥皂水

(C)碘酒(D)碘化砷胶体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产生布朗运动(B)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

3.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1)除去水中少量的溴;()

(2)除去碘化银胶体中含有的碘离子;()

(3)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

(4)从硬脂酸甘油酯经皂化后液体中,分离出硬脂酸钠,先_____,然后_______。

1~2两题

考查胶体的性质。(A级)

3.综合各种分散系的物理性质(B级)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八节胶体

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有关概念

二、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3.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现象

4.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

5.胶体的制备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

KI+AgNO3=AgI+KNO3

附:随堂检测答案

1.(B)(D)

2.(D)

3.(1)萃取(2)渗析(3)过滤(4)盐析、过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

能(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力培养:通过胶体性质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

重点、难点

胶体的性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1.什么叫胶体?它和溶液、浊液有何异同点?2.如何鉴别溶液和胶体? 思考后回答:

要点:1.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相同点:胶体、溶液、浊液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都属分散系的一种。不同点:主要是分散质颗粒大小、液体的均一性及稳定性的不同。

2.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讲内容。

【设问】胶体除有丁达尔现象,还有无其他性质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明确研究意图,培养学生好奇心。

【板书】

三、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讲述】日常生活中,如果把花粉悬浮在水里,用显微镜观察,就会发现花粉的小颗粒作不停地、无规则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布朗运动。胶体也可作布朗运动,好 情境想像。

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加感性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比电影院放映电影时,可看到受光束照射的空气里,尘埃小颗粒作无规则的不停地运动。

【板书】2.布朗运动

【设问】为什么胶体微粒的运动是不停顿地、无规则的运动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6页。

阅读思考得出结论:胶粒受水分子从各方面撞击、推动,每一瞬间合力的方向大小不同,所以每一瞬间胶粒运动速率和方向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 培养思维能力。

【演示】电泳实验(见课本77页)

【提问】1.通电后,U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这表明阴极附近什么微粒增多了?

2.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小结】电泳概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因为胶体的微粒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泳现象。

【板书】3.电泳现象

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阴极附近颜色变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

思考、得出结论: 1.通电后,阴极附近Fe(OH)3胶粒增多了。

2.说明Fe(OH)3胶粒是带正电荷的。 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逐步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向学生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

【指导阅读】课本第77页第二段至第三段,思考:1.为什么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2.哪些胶体带正电荷?哪些胶体带负电荷? 自学、思考、总结出结论:

1.胶体微粒带电荷的原因: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阴离子的带上负电荷,吸附阳离子的带上正电荷。

2.带正电荷的胶体: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荷的胶体: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

【板书】带正电荷的胶体: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荷的胶体: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3.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容易聚集: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

认识胶体所带电荷情况及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

【讲述】简介电泳原理的应用

1.在陶瓷工业中,借助它来除去粘土中所混杂的氧化铁杂质。简述方法。

2.气溶胶也可发生电泳现象,如在水泥、冶金等工业中,通高压电于含烟尘的气体时,可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环境,保护人民健康。 倾听、思考。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教育学生关心环境,培养社会责任感。

【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胶体稳定的因素,那么我们能否有针对性地想出办法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下来呢?

归纳总结,出示探究方案:(投影)

开展讨论,提出消除胶粒所带电荷的方案。

1.加电解质溶液;

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3.加热。

实验,观察现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1)浑浊

(2)浑浊

(3)产生沉淀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阅读】教材第78页第1行至第16行,思考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胶体凝聚概念和凝聚方法。

【板书】4.胶体的凝聚

方法:(1)加电解质溶液

(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3)加热

阅读、思考,填好上表:

(1)MgSO4=Mg2++SO42-,其中带负电荷的SO2-4离子与带正电荷的Fe(OH)3胶粒发生电性中和而聚集沉淀。

(2)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粒带负电,混合后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凝聚为沉淀而析出。

(3)加热时,胶体微粒受热后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多,从而使胶体凝聚为沉淀析出。

【练习】解释下列问题(投影)

1.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2.豆浆里放入盐卤或石膏,为什么可制成豆腐?

3.氯化铁和硫酸铝溶于水形成胶体,它们为什么都有净水的作用? 分组讨论,解释实验现象,相互补充,得出正确答案。 联系实际,强调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这节课的知识重点是什么?

【课堂小结】 思考、讨论、回答。

感受学习新知识的乐趣。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堂检测】

1.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一种液体,初滴入时氢氧化铁胶体发生凝聚而沉淀,继续滴入,沉淀消失则这种溶液应是()。

(A)0.5mol\\L硫酸镁(B)蒸馏水

(C)0.5mol\\L氯化钾溶液(D)0.5mol\\L盐酸

2.硅酸胶体微粒带负电,现把氯化钙溶液、蔗糖溶液、氢氧化铁胶体、硫化锑胶体分别加入到硅酸胶体中,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①_____,②____,③_____,④______。

3.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_______,若换成硫酸铜溶液,是否可以?其原因是_________。

1、2题检测胶粒带电情况及胶体凝聚方法。3题针对少数优秀学生,考查知识应用能力。

【作业】课本第79页习题

2、

3、

4、5题。

板书设计

三、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2.布朗运动

4.胶体的凝聚

方法:(1)加入电解质溶液(2)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粒(3)加热

附:课堂练习答案

1.河水中粘土等胶粒,遇海水中电解质而发生凝聚作用,逐渐沉降为三角洲。

2.豆浆里的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形成凝胶。

3.Fe(OH)3和Al(OH)3胶粒带正电荷,而粘土胶粒带负电荷,相遇而发生凝聚作用。

随堂检测答案1.(D)2.①凝聚②无现象③凝聚④无现象

3.血液是胶体,FeCl3是电解质,可使血液发生凝聚。不能用硫酸铜,因为铜盐有毒,虽然也能使血液凝聚,但不能使用。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aodoc.com)查看更多与本文《数学教案-高中化学教案第一部分化学》相关的文章。

第12篇: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熟练的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练习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认识 2.加强对复分解反应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归纳判断书写能力

教学重点

1.对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

2.对复分解反应发生过程中的现象的判断

教学难点

1.对化学式的正确书写

2.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判断一下下列方程式的书写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是否正确。

(1) (2) (3) (4) Mg + O2 MgO2

化合反应 2H2O 点燃2H2↑+ O2↑

分解反应

Na2SO4 +2KNO3 === 2 NaNO3 + K2SO4 复分解反应

Fe + ZnSO4=== FeSO4 +Zn

置换反应

在以上的方程式中出现了许多错误,对基本反应类型的认识也存在着不足,那么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哪些内容呢。基本反应类型又有那些。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复习的内容。

一、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反应条件 2.配平3.正确的化学式 4.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

二、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通式:A + B == AB 举例;4P +5 O2 2P2O5

3Fe + 2O2  Fe3O4

点燃点燃S + O2SO2

2 Mg + O2 2MgO

点燃点燃C+ O2CO

22CO + O22CO2 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通式:AB == A +B

△举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2KClO3 MnO==== 2KCl + 3O2↑

2 2H2O2 MnO==== 2H2O + O2↑ 点燃点燃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与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通式:A + BC == AC+ B 举例:金属和酸的反应

Fe + 2HCl== FeCl2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Zn + 2HCl== ZnCl2 + H2↑

Zn + H2SO4 == ZnSO4 + H2↑

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如果能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则说明原因

(1) 铜和硫酸 (2) 锌和氯化铜 (3) 汞和盐酸 (4) 铜和硝酸银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通式:AB + CD == AD + CB 反应条件:(1)反应物:必须溶于水或酸

(2)生成物:有水、沉淀或气体

练习:1.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 HCl和Ca(OH)2

B : Na2CO3和 H2SO4 C : AgNO3和BaCl2

D : KNO3和NaCl

2.下列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你(

) A : HCl和CaCO3

B : Cu(OH)2和 FeCl3 C : Na2CO3和CaCl2

D : Fe(OH)2和H2SO4 3.完成下列方程式

(1)纯碱和熟石灰 (2)氯化钡和硫酸钠 (3)苏打和盐酸 (4)氢氧化钠和氯化铜 小结: 作业:对今天所写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总结:

第13篇:化学教案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

2钢等

作用,

点:金属的物理性质

学过程

、认识在金属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关注生活→分析比较→归纳解释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三、教学模式 探究式

四、教

板书设计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

1合金

1

2 1.2.应。

、性质 ①颜色②导电性③密度④熔点⑤硬度⑥延展性

2、用途

二、、概念 、性质 a、硬度 b、熔点 教学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

1.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会思路: 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教学准备:

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

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1.课后习题

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fe > cu zn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

寻 教学反思: 活动性:mg、al>fe、cu>au 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置换反应的应用 越在前面越活泼 氢前金属置换氢 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 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 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练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 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我国古代练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通过对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

源保护的重要性。

3. 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更让学生懂得要

保护金属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的冶炼,以及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

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以及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探究“的结论的辨析

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板书设计]

1 2fe+3co2

题:

80%=800t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铁的冶炼 .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 设备:高炉 3. 原理:3co+fe2o3 高温 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1000t×

设:800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160 2×56

800t x

160800t

= 2?56x2?56?800t

x=

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560t÷96%=583t

答: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有水和氧气 2.防锈的方法:保持干燥;隔绝氧气

(二)金属资源保护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1. 防止金属的腐蚀 2. 金属的回收利用 3. 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 寻找代替品:如塑料等

160

=560t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金属的性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并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激情,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构建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强弱探究。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

教学准备:试管、试管架、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 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铁丝、铜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教学过程: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提起金属,同学们都不会感觉陌生。我们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锅、水壶、菜刀等,他们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些材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完成以下实验。

(1)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2)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3)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根据实验可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总结金属的其他物理性质:延展性、导热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请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2)向4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注:

1、稀盐酸、稀硫酸具有腐蚀性,教师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

2、向试管中加入酸的顺序是:cu、fe 、zn、mg,加入酸的体积约为试管的1/4,注意从侧面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用拇指按住镁条

与盐酸反应的试管管口10秒左右,松开拇指,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请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学生上台板演化学方程式。 思考:铁是银白色金属。在上述实验中,你观察到的铁片和铁粉是什么颜色的?你有什么问题?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并用多媒体展示查到的信息。

【学以致用】

1.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ag、fe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fe、x、ag、b.x、fe、ag

c.fe、ag、x d.ag、x、fe

2、一些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帮他鉴别一下这枚银元,是真?是假? 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还有何疑惑。

板书设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第14篇:第二章 烷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

第二章 烷烃(教案)(学时数:6)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烷烃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以及结构特征,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同分异构现象;熟练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和普通命名法;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三个层次及构造、构型和构象的基本概念;掌握烷烃特征反应的特点和基本合成方法;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形式;了解描述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参数及其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本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基本概念:轨道杂化、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构造、构型、构象、熔点、沸点、密度、折光率、溶解度、偶极矩

2.系统命名法

3.烷烃的游离基取代反应

三、教学难点

物理参数的含义、构型和构象的概念和游离基取代反应机理。

四、教学内容

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 2.烷烃的命名 3.烷烃的构型和构象 4.烷烃的物理性质 5.烷烃的化学性质 6.烷烃的制备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练习题

1.请你以正丁烷为例,说明烷烃结构的三个层次。

2.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一般包括哪些?它们各代表什么物理含义?

3.从烷烃的成键特点分析,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应表现出哪些特点?

七、课后练习

教材后习题

2、

4、5题。

第15篇:第七章 有机波谱分析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

第七章 有机波谱分析(教案)(学时数: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紫外、红外、核磁和质谱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理解它们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并能用其解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

二、教学重点

1.基本概念:电子跃迁、发色团、助色团、伸缩振动、弯曲振动、化学位移、耦合常数、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等 2.四大谱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

四大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

1.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2.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 3.红外光谱 4.核磁共振谱 5.质谱

6.谱图组的综合解析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练习。

六、课后练习1.粗略绘出下列化合物的1H NMR图谱,并指出每组峰的偶合情形和δ的大致位置

① ClCH2CH2CH2Br ② C6H5CH2CH2CH3 ③ C6H5CH(CH3)2

2.化合物A分子式为C8H9Br,1H NMR数据如下:δ2.0(d,3H), δ5.15(q,1H), δ7.35(m,5H), 写出A的结构式

3.按紫外吸收波长长短顺序排列下列化合物,简要说明理由

CH2=CHCH2CH=CHNH2, CH3CH=CHCH=CHNH2, CH3CH2CH2CH2CH2NH2 4.用Woodward-Fieser规则判断下列化合物在UV中的大致吸收位置

① ②③④

5.一个化合物分子式为C7H7NO,计算其不饱和度。其MS在m/Z121, 105, 77,51处有较强的峰。推断其结构,并写出这些离子的断裂方式。

6.从一种毛状蒿中分离出一种茵陈烯,分子式为C12H10,该化合物的UV谱最大吸收为λ

max

=239nm(ε=5000),IR在2210cm-1, 2160cm-1处有吸收,其1H NMR数据如下:δ7.1(m,5H), δ2.3(s,2H), δ1.7(t,3H)。推断其结构,并归属以上波谱数据。

第16篇: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下载后按住ctrl点击查看)

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定义,会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知道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获取、分析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交流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1:飞机、汽车、自行车。描述:根据物理知识和常识,假设要花费最短的时间从北京到海南,我们会选择以下交通工具中的飞机,因为它们之中飞机的速度最快。

展示图片2:爆炸、面包久置发霉、溶洞。中公教育提供

引入:与我们衡量物体运动快慢类似,化学反应也有快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化学反应速率。 环节二:实验探究,新课讲授 1.化学反应的速率

展示图片3:初中阶段学过的不同金属单质与稀盐酸的反应。

请学生对比图片2和图片3,想一想可以得出什么信息?根据图片2的实验现象,说说你是如何判断这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 归纳并讲解:化学反应的快慢是相对而言的。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溶度的增加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mol/(L·min)或者mol/(L·s)。

请学生思考: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的浓度在5分钟内由20 mol/L变成了10 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 讲解:根据化学反应的速率V=ΔC/ΔT,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 mol/(L·min)。 课堂练习:中公教育提供

讲解: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反应速率要指明具体的物质并取正值;表示气体或溶液的反应速率;指的是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提问:不同的金属单质如镁和铁,它们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并不相同,这说明什么? 得出结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展示面包的标签,提出问题:为什么保质期的时间不只一个呢?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1:

取两支试管,分别装入2-3 mL约5 %的H2O2溶液,滴入1-2滴1 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两支试管分别放入盛有冷水、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记录,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生成的气体。

得出结论:温度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低化学反应速率越慢。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2:

取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 mL 5%的H2O2溶液,向其中两支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 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并记录。中公教育提供

得出结论: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催化剂可以大大加快反应的速率。 请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1)铁矿石炼铁时要粉碎成矿粒。

(2)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常把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 (3)工业合成氨,通常在

的压强下进行。

(4)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得出结论: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压强、反应物的浓度等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归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因: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压强等。

(1)温度:通常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催化剂:通常加入催化剂能极大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有固体参加的反应,固体的表面积越大,固体在同一时间内与其他反应物的接触越多,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4)反应物状态:通常气相或液相反应比固相反应的反应速率大。 (5)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6)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将使气体的体积发生改变,也即相应地改变气体的浓度。 环节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快慢的表示和影响因素。请大家说一说如何表示?表示时要注意哪些?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 作业:在一个容积为3 L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开始时,n(N2)=1.5 mol,n(H2)=4.4 mol;2 min后n(H2)=0.8 mol。试分别用H

2、N2和NH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你能否归纳出用反应体系中不同物质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并思考上述在合成氨反应中,温度和压强是否越高越好?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第17篇:第一章 绪论(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推荐]

第一章 绪论(教案)(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凯库勒结构式和路易斯结构式的含义及其正确表达方式;掌握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共价键的特点以及表征共价键的基本参数的概念和物理含义;掌握官能团的定义以及以其为依据对有机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复习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二、教学重点

1.分子式、结构式的表达 2.共价键的键参数 3.化学反应的类型

三、教学难点

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化学反应的类型

四、教学内容 1.有机化学简介 2.化学键 3.化学反应的类型 4.有机酸碱理论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后练习。

六、课后练习

1.燃烧樟脑0.132 g, 得到CO2 0.382 g, H2O 0.126 g, 经定性分析得知,除含碳、氢和氧元素外不含其它元素,请计算它的实验式。通过质谱方法测得樟脑的分子量为152, 试求其分子式。

2.根据碳四价、氧两价、氢一价、氮三价原则确定下列化学式中哪几个是可能的?哪几个是不可能的?

(1) C5H10 (2) C6H13 (3) C7H15O (4) C3H8O (5) C4H12N (6) C4H6NO (7) C4H9NO (8) C4H4 (9) C4H10N (10) C6H10Cl3

第18篇:第六章 芳香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推荐)

第六章 芳香烃(教案)(学时数: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芳香烃的结构和系统命名法;熟练掌握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应用;重点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原理;掌握芳香性的概念及其含义;熟练掌握休克尔规则的应用;了解共振论的基本要点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基本概念:芳香性、共振极限式、亲电取代 2.亲电取代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3.取代基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4.苯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

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及灵活运用;休克尔规则的理论解释

四、教学内容 1.苯的结构 2.芳香烃的命名 3.芳香烃的性质 4.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5.多苯芳烃 6.非苯芳烃 7.芳香烃的来源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讨论题

1.芳香烃的“芳香”二字代表什么含义?“芳香性”指的又是什么?

2.什么是取代基的定位效应?为什么会出现定位效应? 3.什么样的基团是苯环的活化基团?什么样的基团又是钝化基团?“活化”和“钝化”的含义是什么?卤素原子是钝化基团,但为什么又是邻对位定位基?

七、课后练习

1.判别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

O_

2.完成下列反应(写出主产物) (1) (大大过量)+ClCH2H2SO40oCO无水AlCl3CH2Cl无水AlCl3(2) +HNO3O(3) +ClCCCClCH3CH3SO3HHNO3Br2Fe(4) MeOH2O, H2SO4

3.以甲苯为原料设计合成

COOHO2NICl

第19篇:溶解度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使学生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能力目标:

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情感目标:

通过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和外界条件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和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

教学建议

关于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法,如教材中表7-1;另一种是坐标法,即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坐标曲线,如课本图7-1。可以先向学生说明溶解度曲线绘制原理(不要求学生绘制),再举例讲解如何应用这种曲线图。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如下几种关系:

(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等。

进行这些分析之后,教师还可以就某物质在曲线上的任一点,请同学回答其表示的含义,来验证学生是否已了解溶解度曲线。例如,横坐标是60,纵坐标是110的点表示什么含义。学生应该回答(1)代表6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克;(2)代表60℃时,100克水里,达到饱和时可溶解硝酸钾100克等等。当然,可以提出教材中表7-l中未列出的温度,例如让学生说出3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这时学生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线顺利地作出回答,使学生体会到曲线图在这方面所表现的特点。 关于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的溶解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就必须先了解物质溶解性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

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这种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它跟溶剂之间的关系。不论其原因或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这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例如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却很难溶解在汽油里;油脂很容易溶解于汽油,但很难溶解于水等等。食盐、油脂的这种性质,是它们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都可以用溶解性这个概念来概括。然而溶解度则不同,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规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所能溶解的不同数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它们溶解性的差别。因此,溶解度的概念既包含了物质溶解性的含义,又进一步反映了在规定条件下的具体数量,是溶解性的具体化、量化,是为定量研究各物质的溶解性而作的一种规定后形成的概念。

关于气体溶解度的教学建议

对于气体溶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有三点应向学生做常识性介绍:

(1)定基地描述物质溶解性时,不论气体还是固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规定的条件和表示方法上有所不同:固体溶解度用质量(克)表示,规定溶剂的量是100克;气体溶解度则是用体积表示,规定溶剂的量是1个体积(一般以升为单位)能溶解若干体积气体,而其它条件如达到饱和、一定温度等都是一样的。

(2)所以规定不同标准,是因为气体的体积容易测量、而质量不易称量,因此就用体积来表示。

(3)由于气体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很大,所以规定其溶解度时,对于压强作出规定—101千帕。这一点可以用打开汽水瓶盖后,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泡沫为例来加以说明。

气体溶解度在实际测定时比较复杂,非标准状况下的数据,还应该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值。初中学生很难掌握,因此对这部分内容不必过多要求,只要知道如何表示,就可以了。 关于溶解度的教学建议

1.对学生来说,物质在水中溶解是一件非常熟悉的事情。但是对学生而言,溶解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对表征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的规定不像质量分数那样容易理解,因此溶解度观念的建立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宜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可以从质量分数的概念出发去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对于溶解度概念的表述应加以适当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

2.要注意实验在学生形成概念时的重要作用。本节安排了若干实验,可以有教师边讲边演示,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做。

3.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合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本节在教学的编排上特意设置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内容,具有活动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特点,要精心组织好相关活动,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学生的设计、论证,应对学生设计的方案予以实施。

对具体活动的建议如下:

[实验4-9]:(1)取过量硝酸钾和一定量的水,制成饱和溶液。然后按下面两种思路进行操作,第一,设法将饱和溶液除去,测定剩下的未溶固体;第二,设法将固体除去,在将饱和溶液蒸干。至于如何除去饱和溶液、如何除去未溶固体,则完全由学生取设计。建议先发散,再归纳、再评价、再实施。(2)本实验关键问题在于温度的控制,教师应根据溶解度曲线设定要求学生测定的温度。为了获得较稳定的温度值,建议用水浴的方法,水浴中的水量可适当大一些。

根据相关数据用描点法画出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这是另一种学生活动方式。数据点在图中后所连成的曲线可能不够平滑,教师应讲明可能的原因,并说明处理方法。 关于溶解度计算的教学建议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教材只列举了三种类型。若没溶解度为r,饱和溶液为a,溶剂量为b,溶质量为c(均以克为单位),三种类型是:

(1)已知b、c 求r (2)已知r、a 求b或c (3)已知r、c 求b 这几种类型的计算都统一于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即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有以下关系式:

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三种类型例题的分析,归纳出上述关系式,以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的规范性,也可以按下列格式要求,例如课本中例2:

解:设1000克氯化铵饱和溶液里含氯化铵的质量为x。

温度 饱和溶液 = 溶质 + 溶剂

20℃ 137.2克 37.2克 100克

1000克 x

需水的质量为:1000克-271克=729克

答:20℃时,配制1000克氯化铵饱和溶液需氯化铵271克,水729克。

教学设计方案1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 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酒精可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那么,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所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种限度呢?

[板书]第三节 溶解度

[思考]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实例,说明气体在水中溶解性受哪些外界条件的影响,这些条件对气体的溶解性产生怎样的影响。

[板书]

一、溶解度

[讲解]溶解性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怎样才能比较精确地表示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大小呢?

[板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布置思考题]理解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关键词:一定温度(指条件);100g溶剂;饱和溶液;克(单位)。

[布置讨论题]“20℃时食盐溶解度是36g”的含义是什么?

[板书]2.溶解度曲线

[讲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板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展示教学挂图]

第20篇:硝酸化学教案

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使学生了解硝酸的用途。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硝酸的性质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王水可溶解铂、金等)。 情感目标:

通过硝酸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课后的“阅读”和“选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发奋学习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材分析

在初中曾经介绍过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硝酸的氧化性只是简单提及。本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一些性质。教材从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了硝酸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硝酸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硝酸的疑惑。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本节教学重点:硝酸的氧化性。

本节教学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教法建议

硝酸是在学习了浓硫酸后,再次接触到的一种强氧化性酸。因此,建议本节的教学在复习浓硫酸物理性质、特性的基础上,找出硝酸和浓硫酸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通过学习阅读教材和观察实物和实验,归纳硝酸的性质,并引导学生与浓硫酸、浓盐酸进行比较。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硝酸的不稳定性

可采用如下的教学过程:

实验 结论 问题 (硝酸受热分解)

此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硝酸的氧化性。

可先复习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铜的反应,以引导学生学习与金属的反应。通过演示[实验1—7]由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反应产物并写出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①剧烈程度;②产生气体的颜色(若为敞开体系稀硝酸产生的气体在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无色气体不是 。)③溶液的颜色。

(2)由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①硝酸的还原产物及氮元素的化合价;②铜的氧化产物;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师生共同归纳浓、稀硝酸的化学性质①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②金属与硝酸反应均不产生氢气;③金属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 ;金属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而金属被氧化为相应的硝酸盐。

此外,教师应指出:硝酸的氧化性强弱不应根据硝酸被还原的产物的化合价改变的大小来决定,而在根据其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可启发学生联想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写出硝酸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归纳①浓硝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一般为 ;②非金属一般被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若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含氧酸。

在介绍王水时,可结合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高中有机化学教案模板.doc》
高中有机化学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