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马教案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徐悲鸿画马教案

《徐悲鸿画马》教案

张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高效课堂学模式: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八骏图)。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什么了?觉得这些马画得怎么样? 知道这幅画叫什么名字吗?(生回答。)

师:不错.这正是八骏图.它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你们看,画上的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宛若真马一般。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师:刚才你们读得那么认真,相信课文里的词语朋友一定难不倒你们。看,他们都已经跑到屏幕上去了,自己先试着读一读,看谁最先全部认识他们。

3、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师:你们的表现真棒。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组读读课文吧!(第1-4组分读1-4自然段。)

5、问题牵引,理清思路。

(1)师:读过课文后,谁知道徐悲鸿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生回答:师出示课件:(第1自然段: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 师:什么叫举世闻名?(全世界有名)

师:这是对徐悲鸿地位的高度评价。(让我们带着敬佩、自豪的心情齐读第一自然段。)

(2)徐悲鸿在绘画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他并不是画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样的艰辛与努力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2、3段,静静地体会他为了画好马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

2、3段,出示“仔细观察”。

A:马跑得多快呀!靠一次、二次是难以观察到它跑动的样子。课文里用了一个词——出示“常常”,从“常常”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强调“常常”一词,表现出徐悲鸿的持之以恒。用“常常”说句话。(指名读第2自然段第一句,齐读。) B: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齐读第2自然段第二句。出示“擦破”。)

B:当你们的手、脚、脸都擦破了时,疼不疼?会怎么做?而徐悲鸿却顾不上疼痛和擦药,爬起来又继续追赶。(指名读第2自然段第3句,感受徐悲鸿的坚强和坚持不懈。评价:“好坚强的徐悲鸿!不怕疼痛的徐悲鸿!你读出了徐悲鸿的坚持不懈!”出示“继续追赶”。) C:你们想一想,路上车马那么多。像他这样观察,当他爬起来以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可徐悲鸿已经专注到忘我的程度了,用第3自然段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入了迷”,这入了迷不仅仅表现在他专心地观察奔马上,还表现在哪里?(指名读第3 自然段。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几乎每天都要画马,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马图。出示“入了迷、整天、贴满”。) (4)师:为了画马,徐悲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徐悲鸿就这样一直刻苦地练习,所以才有后来惊人的成功。(指名读第4自然段)

(5)“功到自然成,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成功。”(强调“终于”一词,体会成功的来之不易。出示“获得成功”。分组赛读这一句,体会成功的喜悦。)

(6)课件出示句子:“他画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师:怎样理解“艺术珍品”?

生:珍贵的艺术品。 师:对,像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这些都是珍贵的艺术品,徐悲鸿的《奔马图》(出示奔马图。)和它们一样,令世人惊叹,所以它成了----

生:——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课件出示 奔马图。)(齐读描写奔马图的句子。)

(7)欣赏徐悲鸿的作品,有单马图、双马图和群马图。 (8)师:你觉得他的成功和我们知道的哪些名人很相似?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勤学苦练,下足功夫,最后才取得成功。这就是“功到自然成”——课件出示。

三、拓展延伸,实践导行:

1、师:那么徐悲鸿的成功会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你想对徐悲鸿说点什么?

2师小结: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欣喜地看到,勤奋的种子正在你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记得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做事都能像徐悲鸿画马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勤奋、专注,相信我们就一定也能成功。因为:(齐读:功到自然成)。

推荐第2篇:8《徐悲鸿画马》教案

8 徐悲鸿画马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学会“举世闻名、功到自然成”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3、通过读课文体会到徐悲鸿画马画得好,是他勤奋苦练的结果。懂得不管学什么都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徐悲鸿画马画得好,是他勤奋苦练的结果。懂得不管学什么都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挂图

2、提问:大家知道这幅图是谁画的吗?

3、教师介绍徐悲鸿。

4、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擅长画马,大家想知道他为什么能把马画的这么出神入化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5、板书课题,指名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出示词语。

坑坑洼洼

一望无际

举世闻名

5、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手势表示有5个自然段)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7、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悟

1、全班齐读课文,思考: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

2、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擅长画马,难道他是天生会画马吗?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自由汇报读懂的内容。

4、指导读句子“有一次,他因为只顾观察奔跑的马,忘记了脚下道路的坑坑洼洼,结果摔了一跤,手、脚、脸上的皮都擦破了。”(体会徐悲鸿观察马的艰辛。)

5、遇到这样的困难徐悲鸿退缩了吗?指导读下一句。

6、徐悲鸿这样认真的观察马,相信他练习画马时也肯定一点也不含糊,自己读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么画马的呢?

7、全班齐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8、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徐悲鸿画马也很用功?(入了迷 整天沉浸 几乎每天 贴满) 比较句子:

在他小屋的墙上,贴了骏马图。 在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马图。

(写出徐悲鸿细心观察马,沉浸在马的世界)。

9、全班读

2、3自然段,再次感受徐悲鸿画马忘我境界的特点。

10、师读第四段。学生谈谈听后的感想。

11、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自己练习读读第四段。(赞美的语气,读得要有气势、有力量)

12、徐悲鸿获得了成功,书上用了一个怎样的词?怎样的成功?(功到自然成)(他画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13、师介绍徐悲鸿作品。师读《奔马图》的一段,学生想象作品的画面。生读描写《奔马图》的句子。

14、小结:正因为徐悲鸿这样认真的画马,之后“徐悲鸿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15、全班齐读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本文通过写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功到自然成,获得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四、课后练习

1、读一读

举世闻名 一望无际 功到自然成

2、完成优质课堂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3、预习十一课。板书设计:

8 徐悲鸿画马 举世闻名 擅长画马 功到自然成

推荐第3篇:《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画马》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八骏图】。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什么了?觉得这些马画得怎么样? 生:看到了马。这些马画得很好!像真的一样。 师:这幅画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呢。八骏图

师:它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你们看,画上的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宛若真马一般。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三声马)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读课文

师:刚才你们读得那么认真,相信课文里的词语朋友一定难不倒你们。看,他们都已经跑到屏幕上去了,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可以请同桌帮你纠正字音,看谁最先全部认识他们。 【出示词语】 生:自由读词。

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我们来开火车领读。 生:领读词语。

师:都读对了,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一遍。 生:齐读词语。

师: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段读读课文吧。老师想请五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分段读文。

师: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呀?

生:我知道了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 生:我知道徐悲鸿为了画马还摔了一跤。

生:我知道徐悲鸿的奔马图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生:我知道徐悲鸿的家里贴满了骏马图。

三、研读课文,品味“成功”:

1、问题牵引,理清思路。

(1)师:从刚才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徐悲鸿是一个很有名的画家,人们对他及他的绘画作品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那么课文中哪两个自然段是对徐悲鸿的人和他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呢?是怎样评价的?谁知道答案?请你来告诉大家。 生回答:师出示课件:【开头: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 师:什么叫举世闻名? 生:就是很有名。

师:那是闻名的意思。举世呢?怎么理解这个词? 生: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师:你说得很准确。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厉害吗?真了不起。人们又是怎样评价他的作品《奔马图》的呢? 生:结尾一句。

师:出示课件【结尾一句】 板书:艺术珍品.师:谁能告诉大家“艺术珍品”是什么意思呀? 生:珍贵的艺术品。 师:像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些都是珍贵的艺术品,徐悲鸿的《奔马图》和它们一样令世人惊叹。所以它成了-----。 让我们带着敬佩自豪的心情齐读这两段。 生:齐读句子

师:像这样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有着密切关系就叫首尾呼应。

2、直奔重点,体会“成功”。

(1)师:那么他画的马,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竟让全世界都公认为是艺术珍品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动笔画出来。】 生:自由读文。

师;读完的孩子动笔画一画,画好了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找到的句子一样吗? 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课件: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

师:自己练习读读这句话,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练习读句子。师指名读。 师:你读出什么来了?

生:我读出徐悲鸿无论画什么马都能画得好。 生:我读出徐悲鸿能画出马的特点来。 生:我读出徐悲鸿什么样的马都能画。

师:是的,他能抓住不同马的神态来画。在这句中,作者借助一组关联词语“不论、还、不论、还、都”,把徐悲鸿画马的特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课件:不论

还是

不论

还是

都】呈现红色。

师:作者用来这样一组关联词语,清楚地描写出来徐悲鸿画马的能力。用的多恰当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些不同神态的马吗? 生:想

师出示课件并解说:【各种马,伴着马蹄声】看屏幕,马已经向我们跑来了:奔马腾空而起,立马侧头远望,单马鬓毛飞扬,双马相映成趣,群马疾驰而过,真是姿态各异。 正如文中所说:他画的马,不论是——,生接读这句。

(2)师:在这众多的作品中,被称为艺术珍品的《奔马图》更是别具特色,请大家再看第四自然段,这幅《奔马图》什么样?文中怎样描述的?谁找到了这句话,站起来读一读? 师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

师: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看句子中描述的这幅画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马好像要跑出来了似的。

生:我感受到这匹马好像是一匹要去做战的战马。 生:我感觉它奔腾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是,跑的很高兴。 师:是啊,那是多么的畅快啊? 生:我感觉这匹马跑的特别快。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四蹄生风。

生:我感受到这匹马画得很有气势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从“气势雄壮、四蹄生风、一望无际”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 师:这样的一匹马让看画的人产生了什么感觉?仿佛听到啦什么?--- 生:嗒嗒嗒的蹄声。

师:作者从视觉和听觉向我们描绘了这幅画,让我们感觉到画的真是太------生:栩栩如生,逼真。

师:画的这么好,我们更应该读好,读出奔马的气势,读出文字中蕴含的力量。 指名读。师范读,分组比赛读。

师:真是不分高下作为共同的奖励老师请你们来欣赏这幅艺术珍品。 课件【奔马图】:

师: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匹骏马奔驰的速度极快。自远而近呼啸而来,它昂首扬尾,四蹄腾空,嗒嗒嗒的马蹄声让人精神振奋。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幅图画于抗日战争时期,在一次会战中我军失利,长沙被日本鬼子占领,此时的徐悲鸿正在马来西亚举办画展为中国的抗战募捐经费,听到国难当头,他心急如焚,连夜画出这《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来为前方的战士加油,为抗日鼓劲。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神采和特征,还赋予了画家的个性和理想,更体现了一种勃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会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力量。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么生动的画面,这么精美的语句让它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好吗? 学生背诵

3、回读“当年”,感悟“刻苦”。

(1)师:徐悲鸿在绘画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他并不是画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样的艰辛与努力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段,静静地体会他为了画好马是怎样做的?

(2)生读文后汇报。

1: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肉变化。 问:常常说明什么? 生:他经常观察。

2:两眼只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手脚的皮都擦破了。 问:只盯着,是什么意思?如果换成“看”行不行?为什么? 生:盯着是看的意思。不能换成“看”。因为用“看”字感觉徐悲鸿不够认真。 3: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上拍打,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

师:你们想,路上车马那么多。像他这样观察,当他爬起来以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生:可能会被马踩到,被踢到,跌倒受伤。 师:其实为了画好马,徐悲鸿何止遇到这一个困难哪,想象一下他曾经还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当冬天---当夏天----当----。

这么多困难他都一一挺过来了,现在你觉得徐悲鸿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坚强,勇敢,锲而不舍。

师:让我们怀着对他的敬佩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他的坚强。(指名读)

师: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绘画的热爱。对画马的入迷。用书上的话是“入了迷”不仅表现在他专心的观察奔马上,还表现在哪里?(小屋)生读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指名读文 师:小文的墙上贴的马都在干什么? 生:奔跑,吃草,散步,站立----- 师:像这样许许多多姿势和神态各不相同的马就可以称为姿态各异。 师:徐悲鸿为什么要在屋子里贴满这姿态各异的马呢? 师:如果我把这里的反反复复换成反复你觉得哪个好? 师:徐悲鸿在干什么? 生:思考,望向远方。 师:他可能在想什么?

生:他在想怎样才能把马画好。

生:他在看前面的马,想如何修改这幅画。

师:徐悲鸿整天这样,一边画,一边思考,一边修改,这样反反复复的练习就是“揣摩”。 师: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是—想到的是--。口里念叨的是---。手上画的是----,梦中梦到的是-----,就连吃饭的时候想到的还是-----。真是画马入了迷。 【课件:不论

还是

不论

还是

都】

师:你能用这组关联词语来描述一下徐悲鸿画马的痴迷吗?

生:徐悲鸿不论是上学还是放学,不论是吃饭还是喝水,都想着马。 生:徐悲鸿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不论是站在还是坐着,都想着马。

师:这真是执着的徐悲鸿,这真是对马痴迷的徐悲鸿,让我们读出他的执着。(分组读) 师:为了画马,徐悲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徐悲鸿终于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回顾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徐悲鸿?(说完整话)

生:勤奋的徐悲鸿。 生:专心的徐悲鸿。 生:刻苦的徐悲鸿。 生:„„

(4)师:你觉得他的成功和我们知道的哪些名人故事很相似? 生:茅以升,达芬奇,安培,牛顿,齐白石,爱迪生-----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靠自己的勤学苦练,功夫下到了,最后自然就取得了成功。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功到自然成”。 板书:功到自然成。

四、拓展延伸,实践导行:

1、师: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了。而徐悲鸿和他画的那些马却深深地留在我们心中。从徐悲鸿画马获得成功这件事上,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呢?你想对老师和同学们说点什么吗?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吗?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 生:我要对自己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 生:做事一定要认真刻苦。 生:像徐悲鸿一样努力才行。 生:„„

2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欣喜的看到。勤奋的种子正在你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记得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做事都能像徐悲鸿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专注相信我们就一定也能成功。因为---功到自然成。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咱们班谁学过书法?在你练习字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呀?

师: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想知道他是怎样成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5页,同学们来自由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要看准字形,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出词:水缸

坚持不懈

聪明

夸奖

模仿

称赞

顿时

惭愧

抚摩

石凳

聚精会神

师:①模(mo)仿——抚摩(mo)注意读圆唇音

②在这些词里面有两个同音词,夸奖——称赞。你还知道他们的近义词吗?(赞许、赞赏、赞扬、赞美、赞叹)[指名读,领读、齐读]

3、师:大家读得不错,相信这次再读课文时你会读得更加流利,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生汇报:你用什么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课题扩展法)

5、师:王献之在练字的过程中态度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并做出标记。

三、品读课文,体会中心 第一段:课件出示;

1、师: “自满”还可能换成哪个词?

师:你能结合第一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王献之自满的原因吗?(从小就跟着那样了不起的爸爸练字,自己又聪明伶俐,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夸奖) 师:当听到别人的夸奖,王献之会想些什么? 师小结:是呀,种种原因使小献之骄傲自满起来,这正是事情的起因。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想想骄傲自满的人会怎样呢?(不努力了,听不得别人批评了

不服气了)

2、师:是呀,我们再找一找,你从哪些词语中又体会出小献之的自满?请你画一画。

3、汇报【课件:他选了一个字送给父亲看,满以为会得到称赞。】 师: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小献之的自满的?(满以为,读出来)

师:他用什么方法来体现的?(加重音)再找一个同学试一试,全班读。

①看老师换了一个字,再来读读觉得好吗?(选看出是小献之是精挑细选的,不是随便拿一个就去给爸爸看。)

师:看,一个“选”字就把人物当时的心理描绘的淋漓尽致,看出作者用字的精确!再读这句话。

②师:王献之拿着自己精挑细选的字心里美滋滋的,他仿佛听到了爸爸看到字以后说:“

。”他仿佛又听到妈妈笑着夸奖他“

。” 师:老师告诉你,这就是“炫耀”的心理。(板书)大家可以把这个词积累起来。 师:你还从哪里也读出这种“炫耀”的心理了? 出示“兴冲冲”一段。

4、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此时自满的小献之听了母亲的话又有何表现呢?

5、生读第四段:课件出示。

师:现在小献之由“自满”变成了——“惭愧”(板书)

6、分角色读第四段。师:谁愿意来扮演此时的小献之?谁来扮演父亲王羲之?(注意?!语气要上扬)[你向父亲请教时,心情怎样?从“抚摩”这个词你体会出什么?]

7、你认为什么是“秘诀”?(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师:那父亲告诉小献之的“秘诀”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 生汇报:课件出示:

8、师:父亲的本意就是让他写完这18缸水吗?如果他用这缸水乱涂乱画,用了这18缸水就能练好字了吗?父亲的话暗含着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师巡视

9、学生汇报:5-6人

10、父亲的秘诀就是想告诉小献之练字要“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我们知道小献之的父亲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那他也是按这个秘诀做的吗?快到书中找一找。(体会“已”和“聚精会神”)

11、父亲就是用了这个秘诀成为了大书法家,所以他告诉小献之——引读父亲的话。

12、小献之听了父亲的话他明白了吗? 出示课件; 齐读;第六段;

13、现在小献之就是用了父亲的这个秘诀最后成为了大书法家。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课题“王献之练字”中的练,你明白了什么?

四、揭示中心,牢记秘诀

14、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秘诀,那就是想要练好字,就得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板书)

15、出示王献之的字: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拔,顾盼有致,气势宏伟,这都是出自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

16、师:你们认为这个秘决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 练习:

17、师:同学们,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梦想,就请牢记这成功者的秘诀——学生齐说: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板书设计】

11.王献之练字

自满

坚持不懈

勤学苦练

惭愧

推荐第4篇:《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画马》

教材简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习的信念,形成顽强不息的意志品格。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八骏图】。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什么了?觉得这些马画得怎么样?

师:知道这幅画叫什么名字吗?

师:不错.这正是八骏图.它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你们看,画上的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宛若真马一般。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师:刚才你们读得那么认真,相信课文里的词语朋友一定难不倒你们。看,他们都已经跑到屏幕上去了,自己先试着读一读,看谁最先全部认识他们。(自由认读。)

3、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这么有自信呀。从你开始领读第一行,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4、师:你们的表现真棒。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段读读课文吧。老师想请五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学法指导:倾听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品味“成功”:

1、问题牵引,理清思路。

(1)师:从刚才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文中哪两句话最能概括徐悲鸿的地位和成就呢?

生回答:师出示课件:【开头: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师:什么叫举世闻名?板书:举世闻名。

师:这是对徐悲鸿地位的高度评价。哪一句话又能概括出他伟大的艺术成就呢?

生:结尾一句。

师:出示课件【结尾一句】

板书:艺术珍品.怎样理解“艺术珍品”?

生:珍贵的艺术品。

师:对,像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些都是珍贵的艺术品,徐悲鸿的《奔马图》和它们一样,令世人惊叹,所以它成了----

生:——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自豪的心情齐读这两句话。

2、直奔重点,体会“成功”。

(1)师:那么他画的马,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竟让全世界都公认为是艺术珍品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四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他画的马的特点,找到后动笔画下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找到的句子一样吗?

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课件: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

师:自己练习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从中能读懂什么?

生练习读句子。

师指名读。提问:你读出什么来了?

师:还有谁也体会到了,再来读读这句话?注意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表现马的不同状态。生读。

师:这句话作者借助一组关联词语,把徐悲鸿画马的特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结果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下徐悲鸿画的这些马?

生:想

师出示课件:【各种马,伴着马蹄声】你们看,马已经跑来了:奔马腾空而起,立马侧头远望,单马鬓毛飞扬,双马相映成趣,群马疾驰而过,真是姿态各异。

正如文中所说:他画的马,不论是——,生接读这句。

(2)师:在这众多的画里,徐悲鸿的《奔马图》尤为突出,请大家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找一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幅《奔马图》的?

指名读,师出示

师: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动笔圈出来。一会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汇报并理解意思。(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奔腾、一望无际)

师:这样的一匹马让看画的人产生什么感觉?

生:(听到马蹄声。有一股振奋的力量。)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画得太像了。

师:你还能用一个别的词来形容这幅画吗?(栩栩如生、逼真)

师:画画得这么好,我们更应该把它读好,读出奔马的气势,读出文字中蕴含的力量。请同学们先自由练习一下,一会就请你来读。

A指名读

3、4人读,评读。

B男女生比赛读,看哪一组读的马有气势,能给人以力量

师:真是不分高下,作为共同的奖励,老师请你们一起来欣赏这幅艺术珍品《奔马图》,好吗?

课件【奔马图】:

师:你们看,画中的马骨骼劲挺,肌肉发达.它昂首扬尾,四蹄腾空,从神态气势上看,这真正是一匹骏马。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幅图画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本鬼子想彻底打败中国,在长沙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被日寇占领,正在马来西亚举办画展的徐悲鸿听到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神采和特征,还赋予了画家的个性和理想,更体现了一种勃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会让人热血沸腾,全身充满力量。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3、回读“当年”,感悟“刻苦”。

(1)师:徐悲鸿在绘画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他并不是画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样的艰辛与努力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2、3段,静静地体会他为了画好马是怎样做的?

(2)生读文后汇报。(出示

2、3段)

A: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肉变化。

B:两眼只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手脚的皮都擦破了。

问:只盯着,是什么意思?如果换成“看”行不行?为什么?

生:盯着是看的意思。不能换成“看”。因为用“看”字感觉徐悲鸿不够认真。C: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上拍打,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

师:你们想,路上车马那么多。像他这样观察,当他爬起来以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3)师:已经专注到忘我的程度了。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入了迷”,这入了迷不仅仅表现在他专心地观察奔马上,还表现在哪里?

生:在他睡觉的小屋里贴满了骏马图。读第三段。

师:什么叫“揣摩”: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徐悲鸿贴满骏马的小屋。看看他是怎样揣摩画马的?

大家看书上的插图,小屋里的男孩就是徐悲鸿,他正在干什么?

生:思考,望向远方。

师:他可能在想什么?

——引导想象,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会是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练习句式辅助:他看到的是();想到的是();口里说的是();手上拿的是();(),真是对画马入了迷。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对一件事这么入迷过呢?(帮助学生理解沉浸)师:就是这样,一边画,一边思考,一边修改,这样反反复复的练习就是“揣摩”。

(4)师:为了画马,徐悲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徐悲鸿就这样一直刻苦地练习,所以才有后来惊人的成功。从这两段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徐悲鸿?

(5)师:你觉得他的成功和我们知道的哪些名人很相似?

生:梅兰芳,达芬奇,安培,牛顿,聂耳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勤学苦练,下足功夫,最后才取得成功。这就是“功到自然成”板书。

四、拓展延伸,实践导行:

1、师:那么徐悲鸿的成功会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你想对徐悲鸿说点什么?写下自己的心语!

2、选取王羲之练字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进一步感受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3、师小结: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欣喜地看到,勤奋的种子正在你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记得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做事都能像徐悲鸿画马、王羲之练字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勤奋、专注,相信我们就一定也能成功。因为:(齐读:功到自然成)。

推荐第5篇:徐悲鸿画马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集体备课

第七单元 14 徐悲鸿画马

第一课时

负责人:李振东

组长:徐智华

主要设计者: 徐智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感悟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

2.师:这幅画叫做《奔马图》,看!这匹骏马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奔腾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作者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这幅《奔马图》是全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你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徐悲鸿)知道徐悲鸿笔下的马为什么如此栩栩如生,有如此高的艺术价值吗?这节课的学习会让你找到答案。

3.板题——徐悲鸿画马,生跟着书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谁是标自然段的小能手,看这篇文章有几句话。 3.同桌分自然段阅读,互相正音。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领读,齐读、抢读。(出示课件) 5.指名读,想: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课文,感悟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1.问题牵引,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话说说徐悲鸿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和地位。(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板书:举世闻名

艺术珍品

(2)“举世闻名”什么意思?(指全世界都有名)“擅长”呢?(指在有些方面有特长)

(3)介绍首尾呼应的写法。

师:课文开头介绍是举世闻名的画家,结尾有“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相照应,开头有“擅长画马”的介绍,结尾有《奔马图》与之呼应,这种写法在写作中叫做“首尾呼应”。

2.抓重点,体会徐悲鸿的成功。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成功。

师:作者用一个自然段的笔墨来评价徐悲鸿的作品,你知道是哪一自然段吗?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读一读。

(2)课件出示第二句话齐读——“他画的马,不论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了各种马的神态。”

师:“不论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作者从马的形态上列举,“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这是从数量上列举,表述完整全面,并且生动,语言简洁,只寥寥数语却十分生动地表现出徐悲鸿笔下的马的神韵。

师范读,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练读。 (3)学习第三句。

师:他画的《奔马图》为什么会成为艺术珍品呢?课件出示并指名读第三句——他画的《奔马图》,骏马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看画的人仿佛可以听到“嗒嗒”的蹄声。

师:闭上双眼想象这匹马是什么样的?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生自由想象)

师: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一匹骏马奔驰的速度极快,自远而近呼啸而来,四蹄生风、气势雄壮,“嗒嗒”的马蹄声正在奏响一首豪放的乐曲,叫人精神振奋。读这句话时要读出势不可挡、奔腾向上的气势。(指名赛读)

(4)你想发出怎样的感叹呢?齐读第四自然段。

3.回读

二、三自然段,感受“刻苦”

师:知道徐悲鸿笔下的马为什么栩栩如生吗?

(1) 默读

二、三自然段。画出徐悲鸿专心学习画马的句子。 (2) 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3) 结合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当年,徐悲鸿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肉变化。

师:徐悲鸿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可不止一次地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我们从哪个词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常常”课件变红)

有一次,他因为两眼只顾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手、脚的皮都擦破了。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上拍打,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

师:读一读,从只顾------没有注意------满身------手脚脸都------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徐悲鸿观察特别认真,不顾一切。)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在他睡觉的小屋里,贴满了骏马图,图上的马姿态各异,他就像生活在马的世界里,随时观察揣摩各种马的形态,然后反反复复地练习画马。

(指名读)

师:你从这些红色的字(贴满、随时、观察揣摩、反反复复、练习)中体会到了什么?(徐悲鸿画马入了迷)

师:多么专注、认真、刻苦、勤奋的徐悲鸿啊!徐悲鸿之所以获得成功,与他的刻苦努力、专心致志是分不开的,追车看马、在小屋里贴满骏马图的故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徐悲鸿的痴迷,更让我们从这种专注中领会到:成功的取得是艰辛的,不论是谁,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都必须刻苦努力、专心致志、并持之以恒。(板书:功到自然成 生齐读)

四、回归整题,朗读感悟

请大家带着理解和感悟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势不可挡、奔腾向上的气势,读出徐悲鸿那种专注、刻苦的精神,读出对著名画家的敬佩之情。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师:同学们,“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付出才会有回报,不管我们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专心忘我,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板书设计;

14 徐悲鸿画马

举世闻名 艺术珍品

功到自然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集体备课

第七单元

14 徐悲鸿画马

第二课时

负责人:李振东

组长:徐智华

主要设计者: 徐智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2.会写本课10个生字,认识“石”字旁。 教学重点:

会写本课10个生字,认识“石”字旁。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

2.照样子积累词语:

反反复复:

“一”字开头的成语:

3.完成课后“练”活动。

4.迁移练习:

(1)通过互读、互考、小组比赛的方式认识要求认的11个生字。

(2)学习新的偏旁。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书写的字:肉 破 态 珍

三、实践活动

1.欣赏徐悲鸿的画作。

2.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写一个人认真做事的情景

推荐第6篇:画马的故事

小时候我很喜欢画马,某日我完成了一张描绘猎人骑马登山的画面,正得意中,母亲走过来对我说:“马背上的人坐得太挺了,你要知道:当骑马人上坡的时候,身子要向前俯,否则人跟马都容易翻倒。”

不久之后,我又画了一张“骑马下山”的画面,母亲看了还是不满意地说:“这次你画中的人物又画得太俯了,骑马下坡时,马固然往下走,人却要坐得挺,如人也跟着马向前倾,就容易滑下去。”

遭到批评,我有些懊恼地说:“为什么有这么多规矩呢?反正人骑马,爱怎么骑就怎么骑!”

“你讲的是不错,但是要想骑得平稳、快速、不颠踬、不倾倒、不被摔下马背、不致滚落山崖,就一定要讲究方法。”

母亲说:“这就好比处世一样,当马向高处爬时,仿佛是你得意的时刻,愈得意愈要谦恭,所以人要向前俯;至于下山,则仿佛失意时,固然周遭的情况是往下坡走,我们却反而要坐得挺,伸得直。”

直到今天,不论画马抑或处世,母亲的这两句话总是指引着我。

推荐第7篇:徐悲鸿画马[材料]

徐悲鸿画马

教学目标:

1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3 通过读书体会到徐悲鸿画马画得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从而让学生知道

不管学什么都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

教学重点:

徐悲鸿是怎样细心观察、刻苦学画马的。

教学难点:

欣赏徐悲鸿笔下马的神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所以为人熟悉,是与他善于

画马有关。徐悲鸿笔下的马,超凡脱俗、豪迈奔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徐悲鸿画马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读课文。

2 找出文中要求学会和会认的字,用圆圈和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小组合作练读。

3 用多种形式(同位读、小老师带读)巩固生字认读。

4 把学生放在课文中,你会读吗?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师范读第1自然段,画出难懂的词语。(举世闻名、擅长)

2 小组合作,理解词语。

3 全班交流,用词语造句加深理解。

4 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简单介绍徐悲鸿)

(四)指导学习生字

推荐第8篇:8徐悲鸿画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徐悲鸿热爱绘画、刻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徐悲鸿热爱绘画、刻苦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读生字,会写“跟、细、态、破、爬”5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挂图

2.提问:大家知道这幅图是谁画的吗? 3.教师介绍徐悲鸿。

4.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擅长画马,大家想知道他为什么能把马画的这么出神入化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5.板书课题,指名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出示词语。

坑坑洼洼一望无际举世闻名

5.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6.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5)

7.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

8.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9.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10.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悟。 1.全班齐读课文第一段。

2.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擅长画马,难道他是天生会画马吗?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第二段。 4.自由汇报读懂的内容。

5.指导读句子“有一次,他因为只顾观察奔跑的马,忘记了脚下道路的坑坑洼洼,结果摔了一跤,手、脚、脸上的皮都擦破了。” 体会徐悲鸿观察马的艰辛。

6.遇到这样的困难徐悲鸿退缩了吗?指导读下一句。

7.徐悲鸿这样认真的观察马,相信他练习画马时也肯定一点也不含糊,自己读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么画马的呢? 8.全班齐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徐悲鸿画马 画马 仔细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徐悲鸿画马的认真精神。 2.正确书写四个字“乎、骏、功、性”生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复习巩固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徐悲鸿热爱绘画、刻苦的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跟着 仔细 心态 破了

2.请同学们说说徐悲鸿是怎样练习画马的? 3.全班读

2、3自然段。

4.那么我们看看徐悲鸿如此认真画出来的作品究竟是怎样的?

二、朗读感悟。 1.师读第四段。 2.学生谈谈听后的感想。

3.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自己练习读读第四段。 4.师介绍徐悲鸿作品。

5.师读《奔马图》的一段,学生想象作品的画面。 6.全班齐读。

7.小结:正因为徐悲鸿这样认真的画马,之后“徐悲鸿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三、课后练习。

读一读

举世闻名 一望无际 功到自然成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3.预习十一课。

板书设计: 徐悲鸿画马 举世闻名 擅长画马 功到自然成

徐悲鸿画马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学会“举世闻名、功到自然成”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3、通过读课文体会到徐悲鸿画马画得好,是他勤奋苦练的结果。懂得不管学什么都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徐悲鸿画马画得好,是他勤奋苦练的结果。懂得不管学什么都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挂图

2、提问:大家知道这幅图是谁画的吗?

3、教师介绍徐悲鸿。

4、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擅长画马,大家想知道他为什么能把马画的这么出神入化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5、板书课题,指名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出示词语。

坑坑洼洼

一望无际

举世闻名

5、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手势表示有5个自然段)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7、范读课文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悟

1、全班齐读课文,思考: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

2、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擅长画马,难道他是天生会画马吗?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自由汇报读懂的内容。

4、指导读句子“有一次,他因为只顾观察奔跑的马,忘记了脚下道路的坑坑洼洼,结果摔了一跤,手、脚、脸上的皮都擦破了。”(体会徐悲鸿观察马的艰辛。)

5、遇到这样的困难徐悲鸿退缩了吗?指导读下一句。

6、徐悲鸿这样认真的观察马,相信他练习画马时也肯定一点也不含糊,自己读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么画马的呢?

、全班齐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8、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徐悲鸿画马也很用功?(入了迷

整天沉浸

几乎每天

贴满)

比较句子:

在他小屋的墙上,贴了骏马图。 在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马图。

(写出徐悲鸿细心观察马,沉浸在马的世界)。

9、全班读

2、3自然段,再次感受徐悲鸿画马忘我境界的特点。

10、师读第四段。学生谈谈听后的感想。

11、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自己练习读读第四段。(赞美的语气,读得要有气势、有力量)

12、徐悲鸿获得了成功,书上用了一个怎样的词?怎样的成功?(功到自然成)(他画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13、师介绍徐悲鸿作品。师读《奔马图》的一段,学生想象作品的画面。生读描写《奔马图》的句子。

14、小结:正因为徐悲鸿这样认真的画马,之后“徐悲鸿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15、全班齐读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本文通过写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功到自然成,获得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四、课后练习

1、读一读

一望无际 功到自然成

2、完成优质课堂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3、预习十一课。板书设计: 徐悲鸿画马 举世闻名 擅长画马 功到自然成

推荐第9篇:痴人画马美文

有这么个人,从4岁开始画马,一直画了50多年,还从不画别的。40多岁时,他开始创作《万马图》,每天坚持画六七个小时,一画四年多,夜夜到三更,最后在25米的长卷上画了9999匹姿态各异的马,成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平时,他不善言谈和交际,但只要说起马来,他就会如江河决堤,滔滔不绝。

天津人宫春虎自小就跟着外公养马、喂马,长期与马为伴,对马的形态、马的生活习性、马的动作、马的性格了然于心。他第一次画马是用一根柳枝,在松软的场院中画了一匹巨大的马驹。当时,他外公养的一匹半个月大的马驹病死了,宫春虎发现母马好几天无精打采,不吃不喝,他也感到很难过,小马的身影总在他脑海中活动,让他描画了出来。

我见到他时,感觉他不仅是个奇人,更是个痴人。如今这社会中,能像他这样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只埋头做一件事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世人对“痴”的看法,以不好居多,这从成语中就能略见一斑。比如痴心妄想、痴人说梦、痴男怨女、痴儿呆女、小黠大痴、诈痴佯呆、半痴不颠、痴缠不休、痴呆懵懂、痴肥臃肿等等,听上去稍微好点的词也就“如醉如痴”了。“痴”字从病从智,意思是智力不太好,佛教中说的“三毒”,便是贪、嗔、痴,“痴”字赫然列在其中,可见其有“毒”于人。

由此看来,说人痴,一般不是什么好话。痴汉、痴儿、痴女说的都是脑筋有些直愣的人,痴心、痴情、痴恋说的则是那种沉湎而不能自拔的状态。宫春虎半生痴心于马,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是有病,是中了邪,但从艺术的角度看,却着实令人钦佩。

了解中国画的人都知道,戴嵩画牛、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李苦禅画鹰、郑板桥画竹、齐白石画虾、程十发画鹿、刘继卣画虎,都堪称一绝。但是,这些画家虽然各有所长,却并不只画一种东西,他们在绝活之外,还照样画人物、画花草、画山水。

而宫春虎却很“另类”,半个世纪如醉如痴只画一种动物,从工笔到写意,从画一匹马到画一万匹马,不仅需要毅力,也需要热爱,更需要痴心。他告诉我,一般人画十几匹马就多会雷同,很难再画出不同神态的马,他为了画好马,不仅拜许多名家为师,更是得益于常年与马生活在一起,对马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揣摩。

他像解剖学家和动物学家那样,熟知马的196块骨骼特征、马的肌肉结构分布以及马毛的毛流和旋毛形状、马皮的永久性褶皱和临时性褶皱,甚至他还观察到马眼的瞳孔会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马后肢的股骨、胫骨、腓骨、蹠骨每三者之间的两个夹角形态是相同的。此外,他临摹了历代画马名家的名作,学习马体解剖,懂得了脊椎决定马的动态,为了掌握马脊椎的不同变化,他曾经每天画2000条脊椎线。这些年来,除了画马,他还出版了近十本有关画马的书,并在中央电视台讲授如何画马。说他是融理论与创作于一体的“画马王”不算为过。

我去伊朗德黑兰时,曾拜见过一位半个身子的画家,他16岁那年在街道上装灯泡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下肢全被切除,脖子的第七节椎骨断裂,身体的85%完全瘫痪。但他却痴迷于绘画,并在以后的30多年中,创作了2500多幅艺术作品,参加了93次国际、国内画展。

显然,痴迷能让一个人获得难以置信的精神力量。宫春虎痴心画马多年,也终于获得了众多赞许。中法文化年期间,他与法国画家创作的《马骊神驹图》被法国大使馆收藏,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甚至收藏了他的画作。他的痴,让马的生命和灵魂在纸上飞扬起来。

推荐第10篇:《画》教案

《画》

教学目标

1.认识“远、色、近”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生字。 2.知道“远近”,“有无”“去来”是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导入:

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给同学出个谜语? 我也来给大家出几个谜语,学生猜谜语。

引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

2.(出示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 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板书山、水、花、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二、初读今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播放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中。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或请组员帮忙,多读几遍。然后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每人读给组员听一遍,小组合作读。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先小组讨论,再汇报。(加一加,熟字加偏旁,认识偏旁走之)

4.识字游戏。

四、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小组合作读诗,一人读一句,再互相评价。

2、教师指导:①“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②“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当怎么读呢?

③“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④“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和它打个招吸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4,读着读着,我们发现诗里有几对反义词,你找到了吗?

你还会说哪些反义词,小组合作一起说说练习纸第二题。

5.填词背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闭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五、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人、火、”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

第11篇:画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1、《画》教案

一年四班 兰芸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会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远、色、近、听、无、声、春、还、人、来、惊),了解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远-近有-无 去-来;会正确书写4个生字(人、火、文、六)。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你们是不是还牢牢记在脑海里呢?好,现在请大家看到黑板上来,你们还记得《猜一猜》这首谜语诗吗,大家一起用最美妙的声音背一背吧!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上到下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可是啊,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你们想不想看啊?好,请大家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 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请学生齐读课题《画》

3、故事激趣

讲述小伙伴——小鸟想要带大家去它的森林乐园玩,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随小鸟的步伐跋山涉水,进行新知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有位小伙伴想带我们一起走进画里,去它的森林乐园玩,你们想不想去啊?(出示小鸟动画)

三、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挑战一:克服困难,通过大瀑布,装满11桶水(进行11个生字的学习指导)

师:走着走着,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块大瀑布,不过没关系,小鸟告诉我们一个小秘诀,只要大家装满11桶水,瀑布就会自动打开一扇门洞,你们想不想挑战下啊?好,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59页,自己先读一下课文,昨天预习的生字多读几遍。(小老师带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从而学习新的生字词。)

(2)、比比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请学生找找生字词中的后鼻音,翘舌音,前鼻音,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区分汉字的读音)

(3)、让学生谈谈记忆汉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猜谜语),教学新偏旁——走之旁、竖心旁

师:(出示谜语)三人在日下郊游——谜底:春

(4)、开火车读去调生字,小组竞赛(获胜的小组加上小树叶) (5)、挑战二:射苹果

师:非常棒,小鸟带着我们打开了门洞,你们想不想看看门洞里面有什么东西啊?好,我们一起用力推开门洞!

进入小鸟的苹果乐园,进行游戏大挑战“射苹果”。

师:拿出你们的小工具(小手)当苹果从果树上掉下来的时候,请你们瞄准小苹果,射中它,看谁射中的苹果最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师:哇!小朋友们真棒,现在它请来了它的小伙伴,唱起了动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鸟的声音。(播放鸟叫声)

小朋友们的声音是不是比小鸟的歌声还悦耳呢?好,现在我们一起用最美妙的声音读读我们今天的课文。(小鸟展示读书要求:坐端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节奏,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师:你们真会读书,老师把笑脸送给你们!

四、指导生字书写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1、复习笔画笔顺“横、竖、撇、捺”

2、学习生字“人、火”(师讲述书写生字时要注意的格位)如:火第一笔点在左上格,第二笔撇在右上格,第三笔撇从竖中线撇下来

3、让学生给生字组词

五、总结: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小鸟的森林乐园,这里有山有水有花有鸟,充满了勃勃生机,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诗歌。

六、作业布置

回家练习书写,人、火,并试着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画

山 水 花 鸟

厦门市集美区李林小学

2013年11月5日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画》教学反思

姓名:兰芸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以故事激趣的教学方式,创设了森林乐园的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比较高,课堂氛围比较浓厚,整体环节比较紧凑。但是,在生字教读上,学生的竞赛热情比较高,开火车读生字词的时候,学生速度比较快,因此有些生字词的拼读比较不到位,前后鼻音没有及时的纠正。读文时间比较短,读诗的节奏较慢。在今后教学中,我将注意把握课文朗读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对课文进行认知学习,生字拼读上,改善学生生词拼读含糊的特点,提高课堂生字学习效率,从而更加保质保量地完成语文教学。

第12篇:画 教案

画 教案

教学目标:

一、

通过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帮助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和语感、乐感的培养。

二、

感受2/4拍子的强弱规律,认识2/4拍子的节奏规律。

教学重点:

最后一句乐句的:“rit符号,听出和唱出渐慢和渐弱的效果。

教学难点:

唱好一字多音的地方,也可随机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来发现新的难点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热身活动:全班一起背古诗两三首。(同学们,你们刚才朗诵得真好听,那时你们读出来的,可是你们听过唱出来的古诗吗?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下面的音乐,唱出来的古诗。、、、、、刚才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二、

欣赏伴奏音乐,学生听后说出感受。(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做适合的动作、、、、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是的,非常优美,宁静、抒情、动听,其实这是我国的一首古曲《春江花夜月》的旋律,它也,配上歌词就更好听了。、、、)

三、

欣赏范唱音乐,说说出自哪一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经听出是哪一首诗了。原来古诗除了能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

四、

学生谈听到歌词后的感受。(请同学们再听一次音乐,不要打开书,也不要唱,听听唱歌词时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看谁的小耳朵最尖、最灵敏)(同学们,你们有注意到最后一句吗?让我们来重听一次最后那一句音乐、、、、这种唱法叫渐慢渐弱,用拉丁字母“rit”表示,以后我们唱歌遇到这个标记就要怎么唱啊?、、、、、、)

五、

认识2/4拍子,感受其强弱规律。(接下来我们再听音乐,请同学们找出这首歌的强弱规律,并拍出来、、、)(同学们的耳朵和小手真棒,都能听出来,也能拍出来了,表扬你们自己。)

六、

学唱歌词,解决难点“一字多音“的唱法。(现在我们来学唱这手歌,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学唱。)(你们觉得哪里最难唱,告诉老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

七、

运用:将学过的古诗套进本曲旋律来唱。(我们已经会有感情地唱《画》了,大家注意一下,古诗“画”每一句是几个字,那我们可部可以也选一些五个字的古诗套进去唱呢?同学们自己试一下。、、)(有哪位同学准备好了吗?请你来、、、、好听吗?老师也来唱、、、、)

八、

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我们学习了用朗读和唱的方法来表现音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可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和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你们见过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吗?让老师来模仿、、、)

九、

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请请到的同学自己到台上选乐器,选要快,还要互让,不能抢、、、)(另外叫两位同学来学古人朗读、、、)

十、

整合:(全班朗读一次,音乐响起,没表演的同学唱,其他的表演和演奏,让老师们听听是唱的同学唱得好还是演奏的好还是乐器伴奏好。)

一、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

第13篇:《画》教案

《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了解诗意。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意。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老师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

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随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一)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景色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二)识字

、你们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来练习读。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3、()自读课文,同桌合作认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认识2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小老师领读(注意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春”是前鼻音。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随机认识2个偏旁。(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读诗想象,体会感情

(一)朗读

、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你们顺利过关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二)感悟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哪一句。)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演示“山”的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的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展示画,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4、多种方式练习朗读。(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三)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四)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

如:远远地看画中的山,念第一句;贴近画侧耳听,念第二句;想象春天过去了,夏天也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念第三句;到画前驱赶鸟儿,念第四句。

先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四、巩固字词,课外延伸()

、找朋友游戏: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卡片上的词说一两句话。(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

2、读句子,找生字。

3、猜谜语。(月亮、熊猫、日、鹅、雨、风。)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一起认识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朗读并背诵了课文,有些小朋友还进行了表演,还有些小朋友没有展示自己读书呢,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六、作业

(1)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

(2)请教家长,或者看书、上网等方法查找谜语,开展猜谜语竞赛活动。

七、板书设计:

山、水、花、鸟

第14篇:画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2、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梅花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板书课题。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梅 墙 数 寒 独 遥 暗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 :第五笔是 “竖”

遥: 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几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而后评议。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写一写生字:教师读生字,三个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写完后,大家评议三个同学书写情况,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2、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

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1)让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勇敢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美丽,像雪一样洁白,从“遥知不是雪” 这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 这句看出来。)

2、教师小结:梅花洁白美丽,芳香独特,而且不争春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严寒,竞相开放,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三、欣赏古诗

1、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喜欢哪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2、师生共同欣赏,参加交流活动。

3、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实践尝试

1、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学生在音乐声中做画)

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把梅花图贴在展示板上,大家共同欣赏。)

第15篇:《画》教案

《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3、

4、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忄”“辶”等偏旁。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知道“远”与“近”,“有”与“无”等反义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2、重点是认字和朗读练习。难点是理解诗与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我们今天还要一起学习一首诗,它也是个谜语,相信经过学习,你们也能够猜出这个它的谜底。

二、看图

1、指导学生按由远到近的顺序看图,学生认真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山 水 花 鸟)

三、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广播范读古诗。(课件展示古诗)

2、学生试读古诗,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画出的生字,多读几遍。

3、利用课件指导学生认字。

4、游戏“找苹果”,认识生字。

四、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谈话:刚才,生字宝宝这一关已经过了。可是,生字宝宝很淘气,又回到谜语里面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朗读全诗。

(1)找一找意思相反的词。

(2)谁能再说几个自己知道的反义词。

3、细读古诗,解决质疑。

(1)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2)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为什么人走近了,鸟没飞走?

五、

(1)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书写。 (2)教师巡视学生书写,纠正书写错误。 (3)背诵古诗练习(同桌互背、指名背诵)。

六、小结。

这首小诗写出了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却很有深意。回去后,请大家找一找别的谜语,说给家长听,让他们也猜一猜。

板书:

远——近有——无 去——来

第16篇: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远、色”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使学生建立起对古诗的热爱

教 学重、难点:

1、诗的朗读

2、诗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设计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学生观察课本图画

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看到图画上有什么板书“山、水、花、鸟” 山、水、花、鸟

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开火车读

二、读诗。初读借助拼音解决生字。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 3.全班齐读

4、开火车读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学生中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6、识字方法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三、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 “撇”,最后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四、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鲜艳之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形式”。)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第17篇:《画》教案

《画》

山峰小学:吴任梁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出示课件,看图学习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a、示“远”和“近”两个词,请第一桌和最后一桌的一位小朋友站起来。问: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

b、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如: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等。

2、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3、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三、正确书写生字。

四、板书设计

2017年9月

第18篇:《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这一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句是怎样讲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弄清诗句和画的联系。 3.学会8个生字和两个新的偏旁,士字头,竖心旁。知道有和无,远和近,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2.了解诗句是怎样讲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弄清诗句和画的联系。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两个新的偏旁。 4.背诵、默写诗句。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8个生字和两个偏旁,士字头和竖心旁。

(二)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三)观察插图,知道图上都画了什么。

(四)使学生熟读诗句。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8个生字和两个新的偏旁。

(二)知道来和去,有和无,远和近是意思相反的词。

(三)熟读诗句。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诗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老师说一则谜语,请你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同学们,学完今天这一课,你就会知道谜底是什么啦。板书课题。

(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书上的插图,看图上都画有什么? 1.先让学生自己认真地观察。

2.再请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说的时候引导学生按顺序说,从远到近,或者从近到远的顺序都可以。

学生回答,图上画有山、水、花、鸟。或者,图上有鸟、花、水、山,那么这首诗又是怎样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老师读,边在诗句中标出8个生字。

(四)自学8个生字。1.读准字音:

刚才同学们在诗句中标出了这8个生字,现在你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它们的字音。

(1)先让学生自己拼读。 (2)然后老师用生字卡片检查。 2.学习两个新的偏旁: (1)出示拼音,让学生拼读。 (2)示出这两个偏旁。

老师出示这两个偏旁,请同学们边认真看,边数着笔画,并注意笔顺。 士:一十士,3笔写成,上边横长,下边横短,是解放军战士的士,不要写成“土”。

忄: ,3笔写成,第一笔点,往撇的方向点。

3.自学生字。 (1)先让学生自己识记,识记时联系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记字形,理解字义。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的。 (3)向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的。 ①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 远:熟字“元”加走之旁。近:熟字“斤”加走之旁。 还:熟字“不”加走之旁。

把这三个联系起来记,都是走之旁,而另一部分(熟字)是表音的,如“远”“近”是形声字。

联系诗句的意思,“远看”“近听”知道“远”和“近。”都是表示距离的,远和近是意思相反的词,比如我的家离学校比较近,离天安门广场比较远。教室里的桌子第一排离黑板近,后边的离黑板较远。

远和近是比较而言的。

听:熟字“斤”加口字旁。你告诉别人你听见了吗,并要说话,所以口字旁。还可以和“近”比较起来记字形,都是熟字“斤”加了不同的偏旁。

惊:熟字“京”加竖心旁。形声字,左旁表义类右旁表声。惊:是表示心里害怕、吃惊,震惊。所以用竖心旁。鸟一受惊就要飞走了,不惊就是不害怕,不惊慌,所以不飞走。

惊:惊慌,吃惊,受惊,惊慌失措。 ②结构相同的字能合起来一块记。 色:上下结构,上边: 绿色,黄色,脸色,神色。

声:上下结构,上边士字头,下面

,和尾巴的“巴”字一笔不同。

下面是尾巴的“巴”字。颜色,比如红色,声音,声音大,声音小,你听见老师说话的声音了吗?

③熟字换一笔。

无:熟字“天”的最后一笔捺换或竖弯钩。无:是没有的意思,所以和有是意思相反的词。结合诗句“无声”就是没有声音。

(4)巩固。抽读卡片,指名读,齐读。

(五)指导朗读诗句。

1.学完生字以后,让学生自己小声读一读诗句,能够读通顺、连贯。 2.指导适当停顿,读出诗的韵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老师要范读,再让学生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六)指导书写生字。

1.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每笔每部分的占格情况。 2.在田格中描生字。 3.指导书写。

惊:左边写得窄一点,但是上下要齐。 声:上面占格小一些,下面稍大。

听:右边“斤”第一笔是横撇,不要写成竖撇。

(七)作业。1.书写生字。 2.熟读诗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二)理解诗句是怎样讲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弄清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进一步观察插图,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

(四)背诵、默写诗句。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讲诗句的意思。

(二)理解诗句是怎样讲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弄清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背诵诗句。

三、教学难点

(一)弄清诗句和画的联系。

(二)指导背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生字并组成词语:(一字至少组三词) 远(远方)(很远)(远看) 色(颜色)(红色)(色彩)近(很近)(近看)(近处) 听(听见)(听话)(听课) 无(无有)(无声)(无奇不有) 声(声音)(声响)(歌声) 还(还在)(还有)(还是) 惊(惊慌)(吃惊)(惊讶) 2.说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远—(近) 无—(有)

(二)读课文,进一步指导学生看图。

1.老师以前讲过,观察一幅图上都有什么,应当怎样观察。(让学生回答) ①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体会整幅图所表达的意思。 ②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 ③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 ④由近及远或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2.再看这幅图,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回答了图上画的什么,有的同学是按从远到近的观察顺序回答的,有的同学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回答的。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那么,现在老师让你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课文诗句边对照插图,读一句对照一句,然后老师让你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这幅图上都画了什么?(这样培养学生图文对照,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叙述图意)。

先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对照插图,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回答,学生会答道,图上画有山、水、花、鸟。 同学们,那诗句里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

(三)逐句学习理解诗句。1.学习前两句。 (1)小声读这两句诗句。 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 ①哪儿的什么怎么样?

②找到这两句诗中相对应的词。

(2)指名读这两句诗句,再让学生回答。

①在回答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到“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第一句是写用眼去“看”,第二句是用耳去“听”。

②一方面引导学生看图上的山,水怎么样;另一方面,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山,水应当怎样。

同学们请你认真看图,远处的山,山色如何?(山上绿得是那么鲜,那么艳。)你们联系实际想一想,如果你站得很远,去远望山景时,会看得那么清晰吗?(不会,那会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看图,水流从那么高的山间直流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肯定会哗哗地特别响,那么诗句中却说,走近了听,听不见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说一说。

(3)指导朗读。

“看,有色;听,无声”要读重音。 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看远处的山,山色是那么清楚,走近了听水的声音,却一点也听不见。 让学生知道,本首诗是谜语,谜底就是这幅画,诗句说的是这幅画中的景色,所以和实际想象的是不一致的。

(5)小结学习方法。

刚才学这两句话时,首先让同学们边读诗句,边对照书中的插图,再想一想诗句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联系实际想想,应当是什么样的景色,而诗句为什么这么说,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我们按这种学习方法,学习后两句诗。

2.学习后两句。用刚才的方法学习这两句诗。 (1)先自学,边读这对照图。

(2)小组内学习,说一说对诗句的理解。 (3)指名汇报:谈你怎样理解这两句的。

①“春去”的意思是,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在”意思是,花还是开得那么艳,那么美。

②“人来”当人走过来的时候。

“鸟不惊”就是鸟不惊慌,没有飞走,还很安然地站在花枝上。 ③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春天已经过去了,可是花儿照样盛开着;当人们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儿的时候,鸟儿不害怕,并不飞走。

让学生回答的时候,只要意思对就可以了。 ④联系实际想一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儿随之就会谢了,当人们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时,鸟儿肯定会受惊而飞走的。)

⑤找到诗句和画的联系,因为诗句是写的这幅画中的景色。图上粉红色的花标志着:春天到了,粉红色的花儿盛开了,鸟儿站在花枝上是那么安闲。

(4)朗读这两句诗。

去,还在,来,不惊几个词要读重音。 师范读,指名读。

(四)再次读全文,看插图。1.齐读全诗。 2.看插图。

同学们,当这幅画挂在这里,一年四季不论你什么时候看它,它依然是山色那么绿得可爱,面对飞流直下的水花,听不到水声,花儿始终开得那么艳,不论有什么动静可鸟儿安闲自在地站在枝头,永不离去。这就是这幅画的美景,作者用诗句把它描写得那么真切。

3.再读诗句:在诗句中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远—近,无—有,来—去。

(六)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1.读全诗,再想一想,四句诗中每一句分别写画中的什么? ①山,②水,③花,④鸟。

2.你再读诗句,分别看一看山、水、花、鸟各怎么样呢? 山——有色

水——无声

花——还在

鸟——不惊

3.请同学们按照诗句中描写山,水,花,鸟的顺序和特点练习快速背诗句。 投影出示:山有色, 水无声, 花还在, 鸟不惊

提醒同学们背诵。

先自己试背,后再提示指名背诵。 4.再看老师的提示,指名背诵。 出示:山、水、花、鸟。让学生背诵。 出示:山、水、花、鸟。让学生背诵。 5.看插图练习背诵。

老师用教鞭指着画中的山、水、花、鸟,提示同学们背诵。

(七)指导默写。

同学们,在背诵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默写这首诗。 1.默写比赛:

每组选四名代表,老师把黑板划分成几块,每组占一块,每组的四个人,接力棒式,每人写一句,带标点符号,看哪组写得又对又快为优胜,老师奖励小红旗,其他同学当裁判。

2.自己在田格本上默写一遍。 【板书设计】

第19篇:教科版语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单位:

参赛作品

课题名称:徐悲鸿画马

设计者:王守海

黑龙江省讷河市九井中心小学

教材课题:徐悲鸿画马 教材分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习的信念,形成顽强不息的意志品格。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变序教学策略,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

教学目标:

1、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徐悲鸿画马的特点,积累词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奔马图》,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八骏图】。 „„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八匹马。这是八骏图.它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你们看,画上的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宛若真马一般。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三声马)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出示词语】 生:自由读词。

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这么有自信呀。从你开始领读第一行,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

师: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段读读课文吧。老师想请五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

师:他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你可以去查一下资料,你会了解有关徐悲鸿更多的事。

三、研读课文,品味“成功”:

1、问题牵引,理清思路。

(1)师:从刚才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徐悲鸿是一个很有名的画家,人们对他及他的绘画作品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那么课文中哪两个自然段是对徐悲鸿的人和他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呢?是怎样评价的?谁知道答案?请你来告诉大家。 生回答:师出示课件:【开头: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 什么叫举世闻名? „„

师:出示课件【结尾一句】 板书:艺术珍品.„„

2、直奔重点,体会“成功”。

(1)师:那么他画的马,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竟让全世界都公认为是艺术珍品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动笔画出来。】

生:自由读文。

师;读完的孩子动笔画一画,画好了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找到的句子一样吗? 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课件: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

师生练习读句子。师指名读。

师:是的,他能抓住不同马的神态来画。在这句中,作者借助一组关联词语“不论、还、不论、还、都”,把徐悲鸿画马的特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些不同神态的马吗?

生:想

师出示课件并解说:【各种马,伴着马蹄声】看屏幕,马已经向我们跑来了:奔马腾空而起,立马侧头远望,单马鬓毛飞扬,双马相映成趣,群马疾驰而过,真是姿态各异。

正如文中所说:他画的马,不论是——,生接读这句。

(2)师:在这众多的作品中,被称为艺术珍品的《奔马图》更是别具特色,请大家再看第四自然段,这幅《奔马图》什么样?文中怎样描述的?谁找到了这句话,站起来读一读?

师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

师:来孩子们,艺术珍品难得一见呀。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看句子中描述的这幅画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师生交流

师:这样的一幅世界艺术珍品,光读还不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欣赏它,记住它,好吗?

课件【奔马图】:

师:你们看,这就是《奔马图》,画中的马骨骼劲挺,肌肉发达.它昂首扬尾,四蹄腾空,从神态气势上看,这真正是一匹骏马。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幅图画于抗日战争时期,在一次会战中我军失利,长沙被日本鬼子占领,此时的徐悲鸿正在马来西亚举办画展为中国的抗战募捐经费,听到国难当头,他心急如焚,连夜画出这《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神采和特征,还赋予了画家的个性和理想,更体现了一种勃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会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力量。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3、回读“当年”,感悟“刻苦”。(1)师:徐悲鸿在绘画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他并不是画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样的艰辛与努力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2、3段,静静地体会他为了画好马是怎样做的?

(2)生读文后汇报。 (师生交流)。

(3)师:太专注了,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入了迷”,这入了迷不仅仅表现在他专心地观察奔马上,还表现在哪里?

„„

师生交流 读第三段。

(4)师:你觉得他的成功和我们知道的哪些名人故事很相似? 生:梅兰芳,达芬奇,安培,牛顿,聂耳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靠自己的勤学苦练,功夫下到了,最后自然就取得了成功。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功到自然成”。

板书:功到自然成。

四、拓展延伸,实践导行:

1、师: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了。而徐悲鸿和他画的那些马却深深地留在我们心中。从徐悲鸿画马获得成功这件事上,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呢?

2师小结:是呀,同学们,“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如果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做事都肯下足功夫,像徐悲鸿那样勤奋、专注,相信我们就一定也能有成功的那一天。因为:(齐读:功到自然成)。

教学反思:

纵观整篇文章,第四自然段是写徐悲鸿画马的特点以及《奔马图》的,这一段词句优美,适合训练学生朗读和积累。而这一段在内容上,也是激发学生对徐悲鸿的敬佩之情的一个重要所在,所以在这节课上,我大胆地取舍,在初读、理清思路后,直奔重点,体会“成功”。在此,我采用个人练读,指名读、评读、引读、教师范读等多种读书形式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的积累。在读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将图与文结合在一起,看图理解句子,看图朗读句子,看插图理解词语。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

在这节课,我觉得教师的话说得有些多,朗读的指导还应再具体一些。对徐悲鸿画马的“痴迷”理解不够深刻,学生互动交流的比较少,老师的评价语还应加强。

第20篇:教科版语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14课《徐悲鸿画马》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变序教学策略,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 教学目标:

1、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徐悲鸿画马的特点,积累词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奔马图》,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钟(出示课件《八骏图》,小组简介徐悲鸿。出示词语,词语并用一个词语说句话。)

二赏画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八骏图,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和老师板书课题。

三、小组合作,整体把握。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听边思考:(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对徐悲鸿的人和他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呢?

小组汇报:组员,我知道徐悲鸿是举世闻名的画家。。。。

师:你说得很准确。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那么人们又是怎样评价他的作品《奔马图》的呢?

生:结尾一句。

师:像这样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有着密切关系就叫首尾呼应,还有我们在写作时也能用到写作手法,例如:写人物时。

四、研读课文,品味“成功”:

1、直奔重点,体会“成功”。

小组合作:(1)师:那么他画的马,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竟让全世界都公认为是艺术珍品呢?下面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

【出示合作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看看你们小组从中知道了什么?动笔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找到的句子一样吗?】

小组汇报,师出示句子:

【课件: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组员,小组知道无论画什么马都能画好。。。。。 【课件:不论 还是 不论 还是 都】呈现红色。

师:作者用来这样一组关联词语,清楚地描写出来徐悲鸿画马的能力。你能用这组关联词语说一句话吗?(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些不同神态的马吗?

生:想。师出示课件并解说:【各种马,伴着马蹄声】看屏幕,马已经向我们跑来了:奔马腾空而起,立马侧头远望,单马鬓毛飞扬,双马相映成趣,群马疾驰而过,真是姿态各异。正如文中所说:他画的马,不论是——,生接读这句。

师:这样的一幅世界艺术珍品,光读还不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欣赏它,记住它,好吗?在众多的艺术品中,他画的《奔马图》更是别具特色,这幅《奔马图》是什么样的呢?文中知怎么描述的呢? 课件【奔马图】:

师:你们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匹骏马奔驰的速度极快。自远而近呼啸而来,它昂首扬尾,四蹄腾空,嗒嗒嗒的马蹄声让人精神振奋。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幅图画于抗日战争时期,在一次会战中我军失利,长沙被日本鬼子占领,此时的徐悲鸿正在马来西亚举办画展为中国的抗战募捐经费,听到国难当头,他心急如焚,连夜画出这《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看句子中描述的这幅画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马好像要跑出来了似的。

生:我感受到这匹马好像是一匹要去做战的战马。 生:我感觉它奔腾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是,跑的很高兴。 师:是啊,那是多么的畅快啊? 生:我感觉这匹马跑的特别快。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四蹄生风。

生:我感受到这匹马画得很有气势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从“气势雄壮、四蹄生风、一望无际”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

师:这样的一匹马让看画的人产生了什么感觉?仿佛听到啦什么?--- 生:嗒嗒嗒的蹄声。

师:作者从视觉和听觉向我们描绘了这幅画,让我们感觉到画的真是太------生:栩栩如生,逼真。

师:画的这么好,我们更应该读好,读出奔马的气势,读出文字中蕴含的力量。 分组比赛读。

师: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神采和特征,还赋予了画家的个性和理想,更体现了一种勃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会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力量。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么生动的画面,这么精美的语句让它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好吗? 学生背诵

3、回读“当年”,感悟“刻苦”。

(1)小组合作。师:徐悲鸿在绘画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他并不是画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样的艰辛与努力呢?请小组合作:默读课文

2、3段,静静地体会他为了画好马是怎样做的?你是从那些词看出来的? (2)小组汇报: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肉变化。 师:常常说明什么? 生:他经常观察。

2:两眼只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手脚的皮都擦破了。 问:只盯着,是什么意思?如果换成“看”行不行?为什么?

生:盯着是看的意思。不能换成“看”。因为用“看”字感觉徐悲鸿不够认真。 3: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上拍打,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

师:你们想,路上车马那么多。像他这样观察,当他爬起来以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生:可能会被马踩到,被踢到,跌倒受伤。联系生活实际:如果你在体育课上摔跤了,你们是怎么做的

师: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真勇敢,真坚强,)

师:其实为了画好马,徐悲鸿何止遇到这一个困难哪,想象一下他曾经还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这么多困难他都一一挺过来了,现在你觉得徐悲鸿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坚强,勇敢,锲而不舍。

师:让我们怀着对他的敬佩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他的坚强。(指名读: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绘画的热爱。对画马的入迷。用书上的话是“入了迷”不仅表现在他专心的观察奔马上,还表现在哪里?(小屋)生读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指名读文 师:小文的墙上贴的马都在干什么? 生:奔跑,吃草,散步,站立----- 师:像这样许许多多姿势和神态各不相同的马就可以称为姿态各异。 师:徐悲鸿为什么要在屋子里贴满这姿态各异的马呢? 师:如果我把这里的反反复复换成反复你觉得哪个好? 师:徐悲鸿在干什么? 生:思考,望向远方。 师:他可能在想什么?

生:他在想怎样才能把马画好。

生:他在看前面的马,想如何修改这幅画。

师:徐悲鸿整天这样,一边画,一边思考,一边修改,这样反反复复的练习就是“揣摩”。 师: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是—想到的是--。口里念叨的是---。手上画的是----,梦中梦到的是-----,就连吃饭的时候想到的还是-----。真是画马入了迷。

【课件:不论

还是

不论

还是

都】

师:你能用这组关联词语来描述一下徐悲鸿画马的痴迷吗?

生:徐悲鸿不论是上学还是放学,不论是吃饭还是喝水,都想着马。 生:徐悲鸿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不论是站在还是坐着,都想着马。

师:这真是执着的徐悲鸿,这真是对马痴迷的徐悲鸿,让我们读出他的执着。(分组读) 师:为了画马,徐悲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徐悲鸿终于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回顾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徐悲鸿?(说完整话)

生:勤奋的徐悲鸿。 生:专心的徐悲鸿。 生:刻苦的徐悲鸿。 生:……

(4)师:你觉得他的成功和我们知道的哪些名人故事很相似? 生:茅以升,达芬奇,安培,牛顿,齐白石,爱迪生-,聂耳。----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靠自己的勤学苦练,功夫下到了,最后自然就取得了成功。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功到自然成”。

板书:功到自然成。

《画马教案模板.doc》
画马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